1.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耶和华在西乃的旷野,会幕中晓谕摩西说, 2. 你要按以色列全会众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计算所有的男丁。 3. 凡以色列中,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你和亚伦要照他们的军队数点。 4. 每支派中,必有一人作本支派的族长,帮助你们。 5. 他们的名字,属流便的,有示丢珥的儿子以利蓿。 6. 属西缅的,有苏利沙代的儿子示路蔑。 7. 属犹大的,有亚米拿达的儿子拿顺。 8. 属以萨迦的,有苏押的儿子拿坦业。 9. 属西布伦的,有希伦的儿子以利押。 10. 约瑟子孙,属以法莲的,有亚米忽的儿子以利沙玛。属玛拿西的,有比大蓿的儿子迦玛列。 11. 属便雅悯的,有基多尼的儿子亚比但。 12. 属但的,有亚米沙代的儿子亚希以谢。 13. 属亚设的,有俄兰的儿子帕结。 14. 属迦得的,有丢珥的儿子以利雅萨。 15. 属拿弗他利的,有以南的儿子亚希拉。 16. 这都是从会中选召的,各作本支派的首领,都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 17. 于是,摩西,亚伦带着这些按名指定的人, 18. 当二月初一日招聚全会众。会众就照他们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的,都述说自己的家谱。 19. 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他就怎样在西乃的旷野数点他们。 20. 以色列的长子,流便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男丁,共有四万六千五百名。 21. 22. 西缅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男丁,共有五万九千三百名。 23. 24. 迦得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四万五千六百五十名。 25. 26. 犹大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七万四千六百名。 27. 28. 以萨迦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五万四千四百名。 29. 30. 西布伦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五万七千四百名。 31. 32. 约瑟子孙,属以法莲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四万零五百名。 33. 34. 玛拿西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三万二千二百名。 35. 36. 便雅悯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三万五千四百名。 37. 38. 但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六万二千七百名。 39. 40. 亚设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四万一千五百名。 41. 42. 拿弗他利子孙的后代,照着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从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五万三千四百名。 43. 44. 这些就是被数点的,是摩西,亚伦,和以色列中十二个首领所数点的。这十二个人各作各宗族的代表。 45. 这样凡以色列人中被数的,照着宗族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被数的,共有六十万零三千五百五十名。 46. 47. 利未人却没有按着支派数在其中, 48. 因为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49.惟独利未支派你不可数点,也不可在以色列人中计算他们的总数。 50. 只要派利未人管法柜的帐幕和其中的器具,并属乎帐幕的。他们要抬(抬或作搬运)帐幕和其中的器具,并要办理帐幕的事,在帐幕的四围安营。 51. 帐幕将往前行的时候,利未人要拆卸。将支搭的时候,利未人要竖起。近前来的外人必被治死。 52. 以色列人支搭帐棚,要照他们的军队,各归本营,各归本纛。 53. 但利未人要在法柜帐幕的四围安营,免得忿怒临到以色列会众。利未人并要谨守法柜的帐幕。 54. 以色列人就这样行。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他们就照样行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的英文名称是Numbers,是来自希腊文旧约圣经的翻译,很形象地点出书中的一个重点,就是人口统查的数字。而在希伯来文的旧约圣经中,这卷书的名字是《在旷野里》,也是对整卷书很形象的概括,因为书卷所反映的内容正是记载以色列人在西乃山和摩押平原之间的旷野四十年的历程。 对于现代人来说,要对阅读《民数记》感兴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别说去理解其中的意义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于数字所感到的枯燥乏味,而无法理解数字对于远古的人来说所充满的奥秘、象征的意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崇尚的是自由与随意,所以很难接受和理解书卷中有关数字、组织、礼仪方面的记录,认为这和我们有什么相关。的确,在这个讲求速度、效率、享受、计划、方案、利益的时代,在读经的时候,我们也是只求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属灵的精义即可,而不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在看似乏味、枯燥、冗长的经文中慢慢感受、揣摩与体验神的子民的感受,以及他们与神之间那种曾经真实发生的交往经历。打个比方,神赐给一个以色列家庭十一个儿子。对于我们现代的读者来说,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枯燥的数字“十一”,而且因为缺少“十”或者“十二”那样的属灵意义,从而对经文提不起兴趣,一扫而过。可是对于当时的那个以色列家庭来说,这十一个儿子却是一个蒙受神的赐福、子孙满堂、欢天喜地、其乐融融、福杯满溢的画面,是他们与神之间有血有肉的经历。 实际上,即便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数字也并非一味地枯燥乏味让人厌烦。关键是这些数字所代表的的是什么,对于数数的人来说有没有实际意义。例如,对于一位程序员来说,他可能会在数字世界红悠然自得,而对于一个贪爱钱财的人,当他数钱的时候,他不会觉得乏味,反而是越数越开心。所以,当我们读《民数记》中的数字,或是其它看起来很呆板、枯燥的经文时,不是用我们现在的理念去读,而是要去到他们当中,身临其境去感受当时的气氛、当事人的感受,去体会在这些经文背后神的子民与神之间的关系。 第1段,经文就已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数字的世界中,即神吩咐摩西去数点以色列的人数。这是发生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第二年的二月初一日,也是第二次的数点人数。和第一次的数点人数(出38:26)相比较,两次的人数一模一样,都是六十万零三千五百五十。然而,所不同的是,第一次的数点是整个以色列民族的统计,目的是为会幕的建造筹集经费,而这一次则不同,是很详细地按照各个支派,并且根据他们的家室、宗族、人名来数算,目的不再是为会幕的建造(因为会幕已经完工),而是为了知道各支派的具体人数,方便日后在旷野行走、扎营的时候可以做到井然有序、联络合适,而不是浑然一大片。十二支派人口众多、次序井然,这就是神的子民,耶和华的军队!各支派的百姓在神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同时也在自己的归属中融入神的大家庭。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进入场景去体会数点人数的热闹劲。去体会神的子民的丰盛,体会他们从神那里所领受的祝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章讲的是神晓谕摩西数点以色列各支派的人数,但特别指明利未人不被列在其中。数点人数是比较枯燥的,而且记录每支派人数的格式除了人数不同以外其余的都大同小异,也让人读起来颇感乏味。然而,尽管如此,当我们尝试去理解神为什么要吩咐摩西数点人数的时候,会多少从中学到一些我们今天该学的功课。 神告诉摩西说:“你要按以色列全会众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数目,计算所有的男丁。凡以色列中,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你和亚伦要照他们的军队数点。”(1:3-4)这里可以看到,神之所以要数点二十岁以外的男丁,而妇女和儿童不算在其中,用意乃是他们是军队,是要打仗的。而谈到为什么利未人没有被列在这一次的数点人数行动中时,神说到:“只要派利未人管法柜的帐幕和其中的器具、并属乎帐幕的,他们要抬帐幕和其中的器具,并要办理帐幕的事,在帐幕的四围安营。”(1:50)从这里可以看到,因为神对利未人有特殊的使用,是单独被拣选出来办理与神帐幕有关的事宜,所以没有和其它支派一起被数。实际上,利未人并非没有被数点,而是另有数点的方式。所以从这两点可以看到,神数点人数有祂的目的,不数点人数也有祂的理由。数点是为了要预备打仗,不数点是因为别有所用。 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为什么神要数点人数?难道神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吗?神当然知道!神要数点人数的目的乃是要让以色列人知道他们自己的现状,知道他们自己的归属;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属于神的子民,并且为将来的服事作预备。 另外,从时间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次数点人数所发生的时间(第二年二月初一日),是发生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的第二个逾越节(第二年正月十四)之后,也就是说,是发生在这个重大的节期之后。 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一次的数点人数不是为了给热闹的庆典助兴,而是为了预备他们承担将来所要肩负的使命。这给我们的提醒是,当我们要数点人数的时候,目的何在?今天的教会在数点人数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衡量服事的果效,有的是为了关注教会的现状,等等。虽然这些目的不能说不对,可是我们要进一步根据今天的经文来问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否是自己的想法,还是神的心意。其次,目的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还是为了预备神的圣工?在教会被数点的人数,他们都知道自己是神的军队,承担的是神的使命吗?还是仅仅是教会增长或业绩的指标、数字而已?愿神带领我们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和省察。 默想经文:“凡以色列中,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你和亚伦要照他们的军队数点。”(1:3) 静默思想:将自己放在当时的场景中。纷纷杂杂的以色列人经过数点,被告知他们是神的军队,是要出去打仗的。默想在这样的画面中,思想自己。我们所数点的人,都在成为神的军队吗?我们这些被数点的人,都在成为神的军队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2. 以色列人要各归自己的纛下,在本族的旗号那里,对着会幕的四围安营。 3. 在东边,向日出之地,照着军队安营的是犹大营的纛。有亚米拿达的儿子拿顺作犹大人的首领。 4.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七万四千六百名。 5. 挨着他安营的是以萨迦支派。有苏押的儿子拿坦业作以萨迦人的首领。 6.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五万四千四百名。 7. 又有西布伦支派。希伦的儿子以利押作西布伦人的首领。 8.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五万七千四百名。 9. 凡属犹大营,按着军队被数的,共有十八万六千四百名,要作第一队往前行。 10. 在南边,按着军队是流便营的纛。有示丢珥的儿子以利蓿作流便人的首领。 11.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四万六千五百名。 12. 挨着他安营的是西缅支派。苏利沙代的儿子示路蔑作西缅人的首领。 13.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五万九千三百名。 14. 又有迦得支派。丢珥的儿子以利雅萨作迦得人的首领。 15.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四万五千六百五十名, 16. 凡属流便营,按着军队被数的,共有十五万一千四百五十名,要作第二队往前行。 17. 随后,会幕要往前行,有利未营在诸营中间。他们怎样安营就怎样往前行,各按本位,各归本纛。 18. 在西边,按着军队是以法莲营的纛。亚米忽的儿子以利沙玛作以法莲人的首领。 19.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四万零五百名。 20. 挨着他的是玛拿西支派。比大蓿的儿子迦玛列作玛拿西人的首领。 21.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三万二千二百名。 22. 又有便雅悯支派。基多尼的儿子亚比但作便雅悯人的首领。 23.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三万五千四百名。 24. 凡属以法莲营,按着军队被数的,共有十万零八千一百名,要作第三队往前行。 25. 在北边,按着军队是但营的纛。亚米沙代的儿子亚希以谢作但人的首领。 26.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六万二千七百名。 27. 挨着他安营的是亚设支派。俄兰的儿子帕结作亚设人的首领。 28.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四万一千五百名。 29. 又有拿弗他利支派。以南的儿子亚希拉作拿弗他利人的首领。 30. 他军队被数的,共有五万三千四百名。 31. 凡但营被数的,共有十五万七千六百名,要归本纛作末队往前行。 32. 这些以色列人,照他们的宗族,按他们的军队,在诸营中被数的,共有六十万零三千五百五十名。 33. 惟独利未人没有数在以色列人中,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34. 以色列人就这样行,各人照他们的家室,宗族归于本纛,安营起行,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段讲的是以色列各支派安营扎寨的情形。上一段经文讲的是各支派被数点人数,现在,他们在被数点之后不单只是各回各家,归到自己所属的支派当中,而且也要按照神的吩咐以支派为单位围绕着会幕重新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利未人和会幕在中间,其余的十二个支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三个支派。 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这段经文给我们的可能只是一个各支派的分布情况。然而,如果设身处境,我们就会感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气氛,不是一个安安静静的示意图,而是一个热热闹闹的搬家场面。可以理解的是,当中的许多家庭原本并不是刚好,或是自然而然地已经住在他们被要求扎营的地方。即便他们原本就是按照支派、宗族而群聚在一起,但也很有可能在东南西北的方向上需要重新调整自己和所属支派的位置,搬到神所吩咐的方位去。这样,我们就可以想象当时现场的情景,可能有家庭从东边搬到西边,可能有家庭从南边搬到北边,可能有些犹大支派的家庭原本就是在东边,但也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以配合都搬到同一地点的本支派的别的家庭,等等。 这的确是一幅热闹、繁忙、重新定位、整装待发的场景。以色列中百姓围绕着会幕,按照神的吩咐重新确定自己的位置,虽然可能会带来一些不方便,但也是喜气洋洋,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调整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在旷野长久居住下去,而是预备向应许之地进发。应用在我们今天的教会生活,可能是弟兄姐妹居住地方的搬迁,可能是工作的改变,可能是团契小组的整合,可能是恩赐的分配,可能是服事岗位的调整,等等。在服事方面,可能有些是冲在前面,有些是在后面支持,有些是在旁边接应,都无法一言而尽。不管怎样,我们重新集结、重新组合,都好像是当年的以色列人一样,目的不是为了可以安居原地,而是为了预备好了去行走在神所指引的道路上,去完成神的托付,大家一起进入神的应许之地。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慢慢细读经文的记载,不要因为雷同、枯燥而觉得乏味、快速略过;透过文字去感受当时那种搬家、喧哗、热闹的场景和气氛。耶和华的军队不但完成了集结,也整装待发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章讲的是以色列各个支派安营的情形。在数点完人数之后,接下来就是这么多会众是如何彼此协调地联合在一起。经文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可以用一个四方形来表示。东面的是以犹大为首的系列,包括犹大支派、以萨迦支派和西布伦支派。南面是以流便为首的系列,包括流便支派、西缅支派和迦得支派。西面是以以法莲为首的系列,包括以法莲支派、玛拿西支派和便雅悯支派。北面是以但为首的系列,包括但支派、亚设支派和拿弗他利支派。利未支派和神的会幕在这个四方形的中间。当以色列全营要起行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一起行动起来,而是有先后次序。首先是东面的犹大系列先动,然后是南面的流便系列。接下来是中间的利未支派带着神的会幕行动。再接下来是西面的以法莲系列,最后出发的是北面的但系列。整个移动过程就好像是搭积木式的一块一块朝着前进的方向启动。 这是一个整齐划一的画面,各个支派不单只在停留、静止的时候各有各的位置,而且在行走、动态的时候也是按照次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全营以神的会幕为中心,既象征着以神为中心,也象征神住在祂的子民中间。看到这样的行动次序,我们可能也会问,以色列全营以东面的犹大系列最先行动,而会幕是跟在后面,那么如何看得出是神在带领整体的行动方向呢?实际上,从后面的经文可以看到,当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山往前行的时候,“耶和华的约柜在前头行了三天的路程,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10:33-36)。这也就是说,在以色列人的移动过程中,是神的约柜首先离开会幕走在最前面,为以色列人指路,然后才是以色列人全营按照次序往前移动。而当要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候,是约柜首先停下,然后以色列人全营越过约柜而停下,约柜也再次回到会幕当中。整合以色列人安营和行走的细节,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正如保罗所说的,神的子民是“以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弗2:20-22)。神不单单是住在祂的子民中间,被大家包围,同时神也是行走在祂的子民前面,为大家指引前面的方向。 这不正正就是神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吗?神是我们的中心,神也是我们的前导。神接受我们的敬拜和尊崇,神也引导我们的前行和方向。无论是动与静,都是以神为中心,以耶稣基督为元首。在我们个人的层面,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要围绕着神而展开,以神为最优先的次序和决定因素;同时,我们的人生方向也是要以神为引导,凡事寻求和跟随祂的指引和方向。在教会层面,各样的事工和活动都是要围绕着神而展开,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要由神来决定和调整;同时,教会的发展方向也是要寻求神的异象,跟随神的带领。这些虽然都是我们熟知的话题,可是藉着经文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盼望可以再一次将之活画在我们的眼前,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中,而不是遇到了事情才想起神,或者只是把神挂在嘴边而已。 默想经文:“以色列人就这样行,各人照他们的家室、宗族,归于本纛,安营起行,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2:34)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让这一幅整齐划一、次序井然、神既在中心,也在前方的画面深印在我们的生命里。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在西乃山晓谕摩西的日子,亚伦和摩西的后代如下, 2. 亚伦的儿子,长子名叫拿答,还有亚比户,以利亚撒,以他玛。 3. 这是亚伦儿子的名字,都是受膏的祭司,是摩西叫他们承接圣职供祭司职分的。 4. 拿答,亚比户在西乃的旷野向耶和华献凡火的时候就死在耶和华面前了。他们也没有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在他们的父亲亚伦面前供祭司的职分。 5.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6. 你使利未支派近前来,站在祭司亚伦面前好服事他, 7. 替他和会众在会幕前守所吩咐的,办理帐幕的事。 8. 又要看守会幕的器具,并守所吩咐以色列人的,办理帐幕的事。 9. 你要将利未人给亚伦和他的儿子,因为他们是从以色列人中选出来给他的。 10. 你要嘱咐亚伦和他的儿子谨守自己祭司的职任。近前来的外人必被治死。 1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2. 我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利未人要归我。 13. 因为凡头生的是我的。我在埃及地击杀一切头生的那日就把以色列中一切头生的,连人带牲畜都分别为圣归我。他们定要属我。我是耶和华。 14. 耶和华在西乃的旷野晓谕摩西说, 15. 你要照利未人的宗族,家室数点他们。凡一个月以外的男子都要数点。 16. 于是摩西照耶和华所吩咐的数点他们。 17. 利未众子的名字是革顺,哥辖,米拉利。 18. 革顺的儿子,按着家室,是立尼,示每。 19. 哥辖的儿子,按着家室,是暗兰,以斯哈,希伯伦,乌薛。 20. 米拉利的儿子,按着家室,是抹利,母示。这些按着宗族是利未人的家室。 21. 属革顺的,有立尼族,示每族。这是革顺的二族。 22. 其中被数,从一个月以外所有的男子共有七千五百名。 23. 这革顺的二族要在帐幕后西边安营。 24. 拉伊勒的儿子以利雅萨作革顺人宗族的首领。 25. 革顺的子孙在会幕中所要看守的,就是帐幕和罩棚,并罩棚的盖与会幕的门帘, 26. 院子的帷子和门帘(院子是围帐幕和坛的),并一切使用的绳子。 27. 属哥辖的,有暗兰族,以斯哈族,希伯伦族,乌薛族。这是哥辖的诸族。 28. 按所有男子的数目,从一个月以外看守圣所的,共有八千六百名。 29. 哥辖儿子的诸族要在帐幕的南边安营。 30. 乌薛的儿子以利撒反作哥辖宗族家室的首领。 31. 他们所要看守的是约柜,桌子,灯台,两座坛与圣所内使用的器皿,并帘子和一切使用之物。 32. 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作利未人众首领的领袖,要监察那些看守圣所的人。 33. 属米拉利的,有抹利族,母示族。这是米拉利的二族。 34. 他们被数的,按所有男子的数目,从一个月以外的,共有六千二百名。 35. 亚比亥的儿子苏列作米拉利二宗族的首领。他们要在帐幕的北边安营。 36. 米拉利子孙的职分是看守帐幕的板,闩,柱子,带卯的座,和帐幕一切所使用的器具, 37. 院子四围的柱子,带卯的座,橛子,和绳子。 38. 在帐幕前东边,向日出之地安营的是摩西,亚伦,和亚伦的儿子。他们看守圣所,替以色列人守耶和华所吩咐的。近前来的外人,必被治死。 39. 凡被数的利未人,就是摩西,亚伦照耶和华吩咐所数的,按着家室,从一个月以外的男子,共有二万二千名。 40.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从以色列人中数点一个月以外,凡头生的男子,把他们的名字记下。 41. 我是耶和华。你要拣选利未人归我,代替以色列人所有头生的,也取利未人的牲畜代替以色列所有头生的牲畜。 42. 摩西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把以色列人头生的都数点了。 43. 按人名的数目,从一个月以外,凡头生的男子,共有二万二千二百七十三名。 44.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45. 你拣选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所有头生的,也取利未人的牲畜代替以色列人的牲畜。利未人要归我。我是耶和华。 46. 以色列人中头生的男子比利未人多二百七十三个,必当将他们赎出来。 47. 你要按人丁,照圣所的平,每人取赎银五舍客勒(一舍客勒是二十季拉), 48. 把那多余之人的赎银交给亚伦和他的儿子。 49. 于是摩西从那被利未人所赎以外的人取了赎银。 50. 从以色列人头生的所取之银,按圣所的平,有一千三百六十五舍客勒。 51. 摩西照耶和华的话把这赎银给亚伦和他的儿子,正如耶和华所吩咐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段讲的是用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中一个月以外头生的男子。这个替代的过程非常细致,是落实在具体的人数和人名身上,而且不够的要付上赎银才行,没有任何的敷衍。 关于以色列人中头生的要归给神,这是当神把以色列人带出埃及为奴之家的时候就已经定下的旨意(出13:1-16)。但当时所吩咐的更多是侧重在所有权的理念上,即这些头生的是属于神的;而现在所吩咐的更多侧重在实际的执行上,即这些归于神的头生的男子,是通过利未人的代替来属于神,以此来完成了当初出埃及的时候所定下的旨意。 当我们仔细思想本段经文的时候,也可以体会到这对于整个以色列民族来说的现实意义。每家头生的男子都有相应的利未人来作为他们的代替,而代替他们的利未人又是在会幕服侍神的。所以这也意味着,每个以色列家庭都有人侍立在神面前、在神的圣所服侍神。虽然除了被神拣选的利未支派以外,别的支派的人没有机会在会幕服侍,可是他们却可以藉着他们的代替者利未人在神面前服侍。不但如此,因为每家头生的男子是这家的大儿子,可以说是一个家室的代表,所以他们在神面前的服侍也就象征着整个家室在神面前的服侍。这是多么大的福分啊! 感谢神的恩典,今天,这样的福分也已经成就在我们身上。我们每一位相信耶稣基督的人,都可以藉着耶稣基督与神和好,回到神面前。这是属灵的层面。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实际的层面有所回应,即我们每一个信主、属于神的家庭,都应该有人侍立在神面前,服侍神。这是我们每个家庭的荣幸,也是我们当尽的责任。虽然神不需要人手服侍,但神却愿意接纳我们在祂面前的摆上。我们岂不应该将自己献上,将自己的家庭献上,成为荣耀神的器皿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每个家庭都有代表侍立在神面前的情景,给我们带来触动和激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段讲的是利未人男丁的数点。按照利未的三个儿子革顺、哥辖和米拉利,分别数点他们当中一个月以外的男丁的数目,并且分配他们的住处和所承担的职责。哥辖的子孙驻扎在会幕的南边,负责与会幕有关的圣物;米拉利的子孙驻扎在会幕的北边,负责会幕和院子的搭建;革顺的子孙驻扎在会幕的西边,负责会幕和院子的披盖。在会幕的东边,驻扎的是摩西和亚伦的子孙,他们作为利未人中的大祭司家族,负责看守圣所,替以色列人守神所吩咐的。 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别的支派是从二十岁以外数点,而利未支派却是从一个月以外来数点呢?从他们被分派的任务我们可以有所了解。别的支派被数点的男丁,是要去打仗的,所以二十岁以外开始数是合理的。而利未支派的任务不是去打仗,而是承担会幕和院子这些圣物的搬运,包括拆卸与安装,所以他们的数点不需要以二十岁以外为标准。那么我们也可能会问了,会幕和院子的拆卸、搬运、安装,是在旷野行走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的,工作量不小,而且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难道一个月以外的男丁就都可以胜任了吗?当他们未达到成年的年纪的时候,他们的心志可能都还不健全,他们的做事可能都还不牢靠,他们的力量可能都还不强大,怎么可以承担会幕搬运这样神圣的职分呢?弄不好还有可能将圣物都给弄坏了。那么为什么要从一个月以外来数点利未人呢?为什么不等他们年纪大一些、成熟一些才数点呢?因为那时他们才是合用的服侍人员啊。 对于这一点,除了后面会提到的用他们来代替以色列人所有头生的属灵意义以外,还有现实的意义,即他们从小就被数点出来计划成为将来参与会幕搬运服侍的人。虽然一个月以外的男丁还不能做什么实际工作,可是神却已经将他们列入将来的服侍人员的名单了。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些尚未成年的男丁,他们与自己的家室成员一起生活在会幕的周围,耳闻目染大人们常常会做的会幕拆卸、搬运、安装的工作,他们也慢慢地从中观察、学习、揣摩,看多了也就慢慢学会了。这些都是在预备、熏陶他们对圣职的认识和感受,等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就可以顺利接棒参与到圣职的服侍中去了。这是一幅多美美丽的画面啊!神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拣选了他们将来承担神圣的使命。他们还小的时候虽然无法直接投入到服侍中去,但却是一直在做预备的工作。 放在我们今天的教会,这也是很好的提醒,就是我们如何培养下一代,从小来预备他们将来承担神圣的使命呢?虽然我们可能无法确定神要如何使用我们的孩子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在教会内还是在教会外,神都要使用他们成为福音的管道,成为主耶稣基督的见证人。所以,我们也应该好像利未家族那样,从小就将他们列入将来的服侍人员的名单中,让这些孩子们从小就受到熏陶。当我们大人在服侍神的时候,也让他们在旁边可以观察、观摩、认识、感受。例如,如果我们的服侍是领诗敬拜,我们训练或带领敬拜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在身边一起感受;如果我们的服侍是迎新接待,我们也可以让孩子跟在身边一起欢迎弟兄姐妹和朋友们;如果我们出去传福音,也可以带上孩子们一起参与,等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在我们对主的服侍中慢慢长大,我们的榜样会影响他们;爱主、服侍主的心志也逐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下根来了。 默想经文:“耶和华在西奈的旷野晓瑜摩西说:‘你要照利未人的宗族、家室数点他们。凡一个月以外的男丁都要数点。’“(3:14-15)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以及孩子们在大人们的服侍环境中逐渐长大的场景来默想这句话,带给我们触动,如何去培育下一代来跟随神、服侍神,将最好的献给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段记载的是对利未人的安排。神吩咐摩西将利未人给亚伦和祂的儿子,替他和会众在会幕前守所吩咐的。神也特别说明了祂要如此安排的原因,乃是因为利未人是从以色列人中选出来给亚伦和和他儿子的,这也就是说利未人是神特别吩咐来辅佐祭司在会幕前的服侍的。接下来,神又晓瑜摩西说:“我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利未人要归我。”(3:12)照理来说,对于利未人归神,是属于神的,我们一点异议都没有,因为万物都是属于神的。然而,引起我们思考的是,神明明在之前还说了利未人是给亚伦和他儿子的,也就是说利未人是归给祭司的,怎么现在又说利未人是归给神的呢?一会儿说是给祭司,一会儿说是给神,那么利未人到底是归给神、属于谁的呢? 的确,当我们抱着非此即彼的观点来看的时候,会觉得很矛盾。然而,当我们明白祭司也是属于神的时候,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当利未人归给祭司的时候,他们依然是归给神、属于神的。虽然看起来在人间的行事、架构中利未人是属于祭司,是辅佐祭司的,可是在神的国度里,利未人是分别为圣归给神的,他们所作的都是服侍神。 这实际上也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特别是在教会的服事中,无论是哪一种组织架构,都会有相应的带领者和跟随者,都会有作领导的角色,也都会有作辅佐的角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角色呢?首先是作为带领角色的,不要将那些来辅佐角色的同工看做是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好像是在为自己服务,服事自己一样;要知道,他们都是属于神的,他们即便是在辅佐自己,但也是在服事神,是完成神给他们的使命与托付。所以我们要按照神的心意来带领和使用他们,目的不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而是成就神的旨意。其次,对于辅佐角色的,我们虽然是在别人的权柄之下,是在辅佐别人的服事,但我们心里也要十分清楚的是,我们是属于神的人,我们虽然有地上的主人,但更有在天上至高的主宰;我们虽然是在服事地上的事,但却是在服侍天上的神。 默想经文:“我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利未人要归我。”(3:12)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弄清楚我们究竟是属于谁,带来我们在身份认定和服事上的更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段讲的是亚伦的几个儿子。以此来作为介绍利未支派段落的开始是很合适的,因为亚伦作为大祭司的家族,他们也是属于利未支派的。经文介绍了亚伦的四个儿子,拿答、亚比户、以利亚撒、以他玛,其中,拿答和亚比户在西奈的旷野向耶和华献凡火的时候就死在耶和华面前了,而他们也没有儿子,所以,如今属于亚伦家室、可以供职祭司职分的也就只剩下以利亚撒和以他玛了。 经文以非常简洁的笔调介绍亚伦家族的历史和现状,看起来只是一个事实的陈述。然而,放在各支派数点人数的大环境下,我们设身处境可以有更多的感触,无论是从亚伦家族自身的角度,还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都是如此。虽然神吩咐不可数点利未支派的人数,可是并不意味着利未支派不知道别的支派在数点他们各自的人数,或是可以完全置身于数点人数的大潮之外。看到别的支派、别的宗族、别的家室在数点人数,而且人数众多的同时,想到自己的家中刚刚失去的两个儿子,看到现在只剩下的两个儿子的时候,我们的感受会是什么呢?可能会很惆怅,可能会觉得孤单,可能心里很苦涩,可能心中的那份痛根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看到作为神所拣选出来供祭司职分的家室遭受神如此重大的打击,门前冷落,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可能很难接受,很难理解。难道神特别拣选出来服侍祂的家室不应该更加人丁兴旺吗?难道服侍神的家庭不应该蒙受神特别的恩惠慈爱而保全做错事的孩子们的生命吗?如果亚伦家族家大业大的话,岂不可以成为服侍神蒙神祝福的光鲜亮丽的见证吗?当然,这些都是我们从人的角度自以为有道理的想法。然而在神那里,却是用亚伦家族的历史和现状成为祂自己的见证人,不是用来见证服侍神的人是多么的成功、富足、高人一等,反而是通过他们看起来的遭灾、冷清,来见证他们所服侍的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 很有可能,在以色列各个支派中,失去亲人的家庭不只是亚伦一家。他们的死亡或者是很明显与在神面前的犯罪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那位因为亵渎圣名而被当众用石头打死的人(利24:10-23);或者是因为别的看起来是天灾人祸的缘故。无论出于什么样的情形,这些家庭在数点人数的时候,他们的心情都是不好过的,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实在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实在是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真正知道。 过去的事情,有些是我们可以知道原因并要在其中吸取教训的,例如亚伦的儿子,和那个被石头打死的人;但也有些是我们始终不明白、想不通的。然而,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如今,耶和华的军队要整装待发,向应许之地前进,我们也就跟随神的呼召,收拾好心情,迈上新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每个家庭也都会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但是,那位引领我们向前迈进的神,也是在历史中保守和看顾祂子民的神。是神将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家拯救出来,是神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向他们彰显祂自己,是神在带领他们进入那更美的家乡。无论我们过去经历的是什么,就让我们在耶稣基督的恩典中,收拾心情,凭信跟随神,继续迈上新的旅程吧。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通过这短短的几节文字去与亚伦家族感同身受,也与他们一同继续跟随和侍奉那位永活的独一真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3章讲的是关于亚伦后裔以利亚撒和以他玛所供祭司的职分,以及利未人的职责分工、人数的数点,和他们在整个以色列全营中安营的位置。 关于利未人,经文特别交代了他们所处的两方面关系。首先,是他们和祭司之间的关系。经文写到:“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使利未支派近前来,站在祭司亚伦面前,好服侍他.....你要将利未人给亚伦和他的儿子,因为他们是从以色列人中选出来给他的。’”(3:5-9)从这里可以看到,在神的安排下,利未人是给了祭司的,是要来服侍祭司的。当然,从经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利未人对祭司的服侍,乃是指他们要替祭司看守和办理与会幕有关的各项事宜。其次,是他们和神之间的关系。经文接下来写到:“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我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一切头生的,利未人要归我。因为凡头生的是我的......他们定要属我。我是耶和华。’”(3:11-13)从这里又可以看到,利未人除了和祭司的关系以外,还处在另外一个关系中,就是替代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归给耶和华,也就是说,他们是属于神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利未人既是给了祭司的,又是属于神的。我们可能会问,那么利未人到底是属于祭司的,还是属于神的呢?其实,这两种关系并不矛盾,也不是彼此排斥的。利未人既是属于祭司的,也是属于神的。说他们是属于祭司的,是从服侍的角度来理解,他们与祭司同工,也接受祭司的领导;说他们是属于神的,是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理解,他们代替以色列人头生的归给神,是属于神的产业。 利未人与祭司之间是同工关系,听命于祭司;利未人与神之间是主仆关系,属于神。利未人的这种双重身份,也是给我们每一位被神拣选出来服事之人的提醒和借鉴。我们每一位蒙召服事神的人,都会处于教会的某种架构之下。虽然不同的教会可能会有不同的架构,但是大家都会有各自的同工,也会有各自的带领者,大家彼此配搭,做神家的事情。但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我们又都是属于神的,是被神分别出来的归给神的,神才是我们唯一的主人和拥有者。对于带领者来说,虽然我们可以领导同工,甚至可以向同工发号施令,可是不要忘了,他们不是我们的产业,他们是神的产业,我们不能把同工归为己有。对于同工来说,虽然我们是听从带领者的安排和使用,可是也不要忘了,我们真正的主人是神,我们对带领者的顺服不能代替我们对神的委身和降服。所以,带领者对同工的带领,不是当作私有财产一样使用,而是要努力帮助他们在神的面前尽忠,成就他们蒙神呼召所要承担的使命,就是成为主的门徒,并且使人成为带领门徒的门徒;而同工对带领者的顺服,不是那种唯命是从的听从,也不是拉帮结派的依附,而是在带领者的安排下服事自己真正的主人,就是神,完成神给自己的所交托的使命,就是自己成为门徒,也成为带领人成为主的门徒的人。 默想经文:“你要将利未人给亚伦和他的儿子,因为他们是从以色列人中选出来给他的。’”(3:9) 静默思想: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将利未人赐给祭司的乃是神。在整段经文的背景下默想这句话,再一次调教我们与同工,以及与神之间的关系,明白我们身上的使命。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2. 你从利未人中,将哥辖子孙的总数,照他们的家室,宗族, 3.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全都计算。 4. 哥辖子孙在会幕搬运至圣之物,所办的事乃是这样, 5. 起营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要进去摘下遮掩柜的幔子,用以蒙盖法柜, 6. 又用海狗皮盖在上头,再蒙上纯蓝色的毯子,把杠穿上。 7. 又用蓝色毯子铺在陈设饼的桌子上,将盘子,调羹,奠酒的爵,和杯摆在上头。桌子上也必有常设的饼。 8. 在其上又要蒙朱红色的毯子,再蒙上海狗皮,把杠穿上。 9. 要拿蓝色毯子,把灯台和灯台上所用的灯盏,剪子,蜡花盘,并一切盛油的器皿,全都遮盖。 10. 又要把灯台和灯台的一切器具包在海狗皮里,放在抬架上。 11. 在金坛上要铺蓝色毯子,蒙上海狗皮,把杠穿上。 12. 又要把圣所用的一切器具包在蓝色毯子里,用海狗皮蒙上,放在抬架上。 13. 要收去坛上的灰,把紫色毯子铺在坛上。 14. 又要把所用的一切器具,就是火鼎,肉锸子,铲子,盘子,一切属坛的器具都摆在坛上,又蒙上海狗皮,把杠穿上。 15. 将要起营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把圣所和圣所的一切器具遮盖完了,哥辖的子孙就要来抬,只是不可摸圣物,免得他们死亡。会幕里这些物件是哥辖子孙所当抬的 16. 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所要看守的是点灯的油与香料,并当献的素祭和膏油,也要看守全帐幕与其中所有的,并圣所和圣所的器具。 17.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18. 你们不可将哥辖人的支派从利未人中剪除。 19. 他们挨近至圣物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要进去派他们各人所当办的,所当抬的。这样待他们,好使他们活着,不至死亡。 20. 只是他们连片时不可进去观看圣所,免得他们死亡。 2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2. 你要将革顺子孙的总数,照着宗族,家室, 23.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全都数点。 24. 革顺人各族所办的事,所抬的物乃是这样, 25. 他们要抬帐幕的幔子和会幕,并会幕的盖与其上的海狗皮,和会幕的门帘, 26. 院子的帷子和门帘(院子是围帐幕和坛的),绳子,并所用的器具,不论是作什么用的,他们都要经理。 27. 革顺的子孙在一切抬物办事之上都要凭亚伦和他儿子的吩咐。他们所当抬的,要派他们看守。 28. 这是革顺子孙的各族在会幕里所办的事。他们所看守的,必在祭司亚伦儿子以他玛的手下。 29. 至于米拉利的子孙,你要照着家室,宗族把他们数点。 30.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你都要数点。 31. 他们办理会幕的事,就是抬帐幕的板,闩,柱子,和带卯的座, 32. 院子四围的柱子和其上带卯的座,橛子,绳子,并一切使用的器具。他们所抬的器具,你们要按名指定。 33. 这是米拉利子孙各族在会幕里所办的事,都在祭司亚伦儿子以他玛的手下。 34. 摩西,亚伦与会众的诸首领将哥辖的子孙,照着家室,宗族, 35.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都数点了。 36. 被数的共有二千七百五十名。 37. 这是哥辖各族中被数的,是在会幕里办事的,就是摩西,亚伦照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数点的。 38. 革顺子孙被数的,照着家室,宗族, 39.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共有二千六百三十名。 40. 41. 这是革顺子孙各族中被数的,是在会幕里办事的,就是摩西,亚伦照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数点的。 42. 米拉利子孙中各族被数的,照着家室,宗族, 43.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办事的,共有三千二百名。 44. 45. 这是米拉利子孙各族中被数的,就是摩西,亚伦照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数点的。 46. 凡被数的利未人,就是摩西,亚伦并以色列众首领,照着家室,宗族所数点的, 47. 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凡前来任职,在会幕里作抬物之工的,共有八千五百八十名。 48. 49. 摩西按他们所办的事,所抬的物,凭耶和华的吩咐数点他们。他们这样被摩西数点,正如耶和华所吩咐他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0段记载的是利未支派中从三十至五十岁之间男丁统计的结果。是按照利未支派中哥辖、革顺和米拉利三个儿子各自的家室、宗族来数点。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神对这三个家室的利未人分派有不同的服侍内容,所以要按照他们各自的家室来数点。经文最后写到:“摩西按他们所办的事、所抬的物,凭耶和华的吩咐数点他们;他们这样被摩西数点,正如耶和华所吩咐他的。”(4:49)这也让我们看到,除了对各家室人数的数点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有着各自所承担的不同分工。他们虽然都是在会幕服侍,但却有着各自所办的不同的事、所抬的不同的物。数点他们不是单纯为了知道他们的人数,也是让这些被数点的人知道他们的所属,知道他们各自所要承担的职责和使命。 作为整个数点人数的段落的最后一句话,这也让我们看到以色列人各个支派被数点的整全画面的缩影,让我们看到神吩咐摩西数点人数的心意。所有支派被数点,都是有着特别的目的。例如,在利未支派以外其余各支派被数点,因为他们是耶和华的军队,是要出去打仗的;而利未支派被数点,因为他们是被神特别拣选出来要在会幕服侍。所以,数点人数本身不是最终的目的,因为神不需要这样的数点也可以知道祂子民的人数;数点人数真正的目的乃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让这些被数点的神的子民知道他们各自的职责与分工是什么,让他们知道自己在神的整体带领之下所承担的使命。 这也是给今天教会的提醒。一般来说,许多教会每周都会有出席主日敬拜的人数统计,也有教会会友的人数统计。这些都是好的,可以帮助教会对自身的规模有一定的了解,也给一些事工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引。然而,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我们统计这些人数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人数有多少吗?还是说我们在教导和牧养、带领的过程中让弟兄姐妹知道他们各自在神的国度中所承担的职责,让他们成为有使命感的神国子民?对于弟兄姐妹自身来说也是一样,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们来到教会,我们成为某一间教会的会友,只是增加了教会的各项指标中的人数而已吗?还是说我们知道自己作为神国子民的一员,有我们当尽的责任,有主耶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思考,跟随圣灵的带领,各司其职,承担使命。 默想经文:“摩西按他们所办的事、所抬的物,凭耶和华的吩咐数点他们;他们这样被摩西数点,正如耶和华所吩咐他的。”(4:49) 静默思想:结合整个数点人数的段落来默想这句话。思想我们被数点的意义,体会我们在神国中的位份,也承担我们被主所差派的大使命。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9段讲的是米拉利子孙的职责。简单来说,他们所负责的乃是搬运会幕中属于结构性的物件,例如板、闩、柱子,带卯的座,等等。他们是要在亚伦的儿子,也就是祭司以他玛手下服侍。 与其他利未子孙职责的介绍所不同的,乃是经文非常特别地指出凡“他们所抬的器具,你们要按名指定。”(4:32)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条特别的吩咐呢?想必这是与他们的服侍、所抬的物件有关。因为米拉利子孙所搬抬的是会幕结构性的物件,例如板和柱子,所以多数是相同的,例如每一块板都相同,每一条柱子都一样。所以在抬运的过程中,就必须要给这些外貌相同的物件编上号,给与相应的命名,这样使得它们在到达指定位置开始搭建的时候不至于出现混乱,可以在各自的位置上起到相应的作用。我们可能会说,既然是相同的物件,那么它们之间彼此替代,例如同样的柱子,即可以放在第一根的位置,也可以放在中间的位置,何必这么麻烦去一一命名、排号呢?当然,这是我们现代人的想法,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搭建任务的本身,就好像我们组装家具一样,相同的物件是可以互换的,而且最后的结果并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然而对于神的圣所,神却有如此细致的规定,每一个位置、每一个物件都有其自身应该服侍和出现的地方。 经文细致的规定带来米拉利子孙需要有非常严谨的服侍,一块板、一条柱子都不能弄混。这严谨的服侍,最终所建造的乃是神的圣所那美丽的拼图,每一个物件都如同拼图中的一小块,精准地出现在自己唯一可以出现的位置上。思想我们今天在教会的服侍,我们有没有如此严谨的态度呢?如果只是对于做事情、完成任务本身的话,我们的确有理由不需要那么细致严谨,什么方法最快,什么方式最有效,我们就可以随时调整、替换,只要最终的结果看起来一样,甚至更好就行。然而,当我们知道所服侍乃是神的圣工,我们的心态就不一样了。虽然依然有可能存在可以调整的地方和更加快捷的方式,但是心存敬畏的严谨的心是始终需要的。通过我们严谨的服侍,最终绘制的乃是美丽的拼图。这在神面前是蒙喜悦的。 默想经文:“他们所抬的器具,你们要按名指定“(4:32)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在严谨的服侍中看到美丽的拼图。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8段讲的是革顺子孙的职责。简单来说,革顺子孙要作的,就是抬与会幕有关的布料、遮盖之物和零碎的配件,例如帐幕的幔子和会幕,并会幕的盖,其上的海狗皮和门帘,等等。经文明确指出他们是负责抬这些物件的,所以很有可能这些物件的拆卸是由祭司负责,而革顺子孙只负责搬运的工作。经文也让我们看到,革顺子孙在他们所经理的事情上面要听从亚伦的儿子,也就是祭司以他玛的吩咐,是在以他玛的手下服侍。 经文使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介绍革顺子孙的职责,可以说是很平淡无奇。如果我们设身处境去感受的话,实际上革顺子孙所做的也如经文的介绍一样是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枯燥乏味。从某种角度来看,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这段经文缺少吸引人的属灵亮点;而对于当时的执行者革顺子孙来说,也可能是缺少属灵亮点的简单服侍,只是一些杠抬、搬运的体力活而已。然而,当我们摆正心态的时候就可以从中有所体会和学习。无论所参与的服侍是多么的令人感到枯燥、单调,但这毕竟是在服侍神,是在神面前的服侍,是圣洁的,是与神亲近的,就依然是带着感恩和敬畏的心来服侍,是充满喜乐的。就好像一个男孩子为心中喜欢的女孩子出去买一瓶饮料,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因为是作在心爱的人身上,所以也就是高高兴兴、欢欢喜喜的。 放在我们今天在教会的服侍也是这样。有些时候,我们认为那些在台上讲道、祷告、领诗的弟兄姐妹是被圣灵感动的,是慷慨激昂的,是吸引人的,是有属灵感召力和亮光的,而对于其它的服侍,可能并不起眼,可能只是一些辅助工作,更多的是技术活或体力活,可能就会觉得简单,甚至有些枯燥。然而,当我们学习收起寻找所谓属灵亮光的眼睛,专注在我们所服侍的神身上的时候,我们的服侍是充满意义的。虽然是简单的服侍,但却是有圣洁的喜乐。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慢慢细读这段经文,从简单、乏味的字句中去体会看似同样简单、乏味的服侍,但却因为是在圣所服侍圣洁的神而充满圣洁的喜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段讲的是在会幕的搬运过程中祭司和哥辖子孙的职责。对于参与服侍的哥辖子孙(也包括其他利未子孙),在年纪上有很明确的要求,就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虽然在数点利未支派人数的时候是从一个月以外的男丁数起,但真正可以参与服侍的只限于三十至五十岁的年龄范围。这也不难理解,虽然神乐意将所有的利未子孙都列入可以服侍祂的人群之中,赐给他们这样的福分,但具体在侍奉的时候,那些三十至五十岁之间的男子是最为成熟和强壮的,在服侍的过程中更为稳妥和有力量。这不是将别的年龄段的人都排除在服侍以外。事实上,正常来说,每一位利未子孙都可以经历三十至五十岁的年龄阶段,所以在他们的一生之中都有这宝贵的二十年可以来服侍神。 会幕的搬运过程大致上分为两大块。首先,会幕及其圣物的收拾和包裹是由亚伦和他儿子,也就是由祭司们负责,他们要将圣物各从其类,约柜、陈设饼的桌子、灯台、香坛,等等,都各自用不同的材料收拾、包裹起来。接下来,这些被收拾、包裹好了的圣物,则是由哥辖子孙来负责杠抬搬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祭司和属利未人的哥辖子孙之间的分工是很明确,也很仔细的,因为他们被拣选出来参与不同的服侍。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能参与或替代对方的服侍,而是因为这就是神定下的旨意,所以不可违背,也不可混淆。神特别强调,这样严明的分工也是为了保存哥辖子孙的性命,因为他们不能越过权限去触摸圣物,甚至连观看圣所都是不可以的。所以为了保护这些哥辖子孙不因为冒犯神的命令而被剪除,祭司要负起责任来,做好他们自己该做的事,也就是收拾、包裹圣物,以免这些事情被哥辖子孙来涉足的话使得对方落入被剪除的境地。 这样,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哥辖子孙和祭司所承担的服侍相对来说是有很大的荣耀,因为他们的服侍是与会幕之间有着直接的的关系,但是他们也要因此而怀着敬畏的心来服侍,侍立在神面前。这也不难理解,神是圣洁无暇、至高至大的,我们要有敬畏的心来服侍祂、亲近祂。这不是说神是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不与人亲近的神;这乃是调教我们要与神,这位独一的创造主,之间要建立合宜的关系。 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很容易忽略的地方。我们以为已经因着信,靠着耶稣基督的恩典可以坦然无惧地去到神面前,所以就可以在神面前大摇大摆、随意而行。虽然我们的确因着信靠耶稣基督而与神和好,但是我们也要很清楚,使得我们可以靠着耶稣基督去到神面前的这个“信”,其本身就包含了对神的顺服与敬畏。当我们真的信神的时候,我们必定是要敬畏祂;反过来也一样,当我们真的敬畏神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信神。虽然我们在教会的服事中都是恩赐配搭、彼此分工合作,也少不了彼此弥补、替代,伸出援手,但我们始终要提醒自己的是,我们所服侍的乃是神,而不是手中的工作而已。如果只是做事情,我们当然可以彼此替代,目的是完成任务即可;然而当我们知道是在自己各自的岗位服侍神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要心存敬来看到我们的服侍。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只是他们连片时不可进去观看圣所,免得他们死亡。”(4:20)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学习在服侍中对神有敬畏的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4章讲的是祭司和利未人在搬运会幕及其相关圣物过程中的分工。基本上的原则乃是,会幕和圣物的拆装和包裹由祭司负责,而接下来的搬运则是由利未人负责。经文写到,“将要起营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把圣所和圣所的一切器具遮盖完了,哥辖的子孙就要来抬,只是不可摸圣物,免得他们死亡。”(4:15)这里讲到的就是这个原则。圣物只有祭司才可以在拆装的过程中有触摸,而利未人只能是用杠来抬被包裹好的圣物,却不能触摸圣物。 这样的区分非常严厉,不单只是规范祭司和利未人在会幕和圣物搬迁过程中的不同分工,也更是涉及到生死的问题。经文接着说到:“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你们不可将哥辖人的支派从利未人中剪除。他们挨近至圣物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要进去派他们各人所当办的、所当抬的,这样待他们,好使他们活着,不至死亡。”(4:17-19)这里让我们看到,神不但将利未人的职责纳入祭司的管理范围,指出利未人的工作要在祭司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而且,神也将利未人的性命纳入祭司的手中。祭司有责任看护利未人的性命,不让他们去触摸那些不该触摸的圣物,免得他们被神击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祭司对于在他们手下同工的利未人担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他们不单只要按照神的吩咐指导利未人的服事,而且也有责任保护他们不要违反神的规定,看护他们的性命,免得他们死亡。 从祭司和利未人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来省察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带领者与同工之间的关系。带领者有责任按照神的吩咐指引同工的服事,引导同工的服事是做在神的心意当中。同时,带领者也肩负着保护同工性命的职责,他们有责任督责同工在服事的过程中谨守遵行神的一切吩咐,免得他们因得罪神而丧掉性命。这一切都源自于对神的敬畏。因着对神的敬畏,我们不单只是自己在服事神的过程中尽忠职守,同时也要提醒同工在服事神的过程中不可轻慢,惟以神的威严、圣洁为念。 这也是对我们的极大提醒。我们在服事的过程中要学习寻求神的心意,遵循神的原则。更为重要的,当我们带领同工服事的时候,切忌按照自己的想法、理念、喜好去指导或是任由同工的服事,而是要存敬畏的心,引导同工按照神的心意和原则服事。这不单单是采用什么服事方式、追求哪种服事果效的问题,而在于我们在服事的过程中有没有敬畏神的心,始终把神和神的原则放在首位。这也不单单是如何与弟兄姐妹同工的问题,而在于我们在服事的过程中有没有敬畏神的心,保护大家在服事中没有违背神的心意,没有得罪神。对于带领者来说,神把同工的性命放在了我们的手中,带领者不仅仅是让同工替自己完成一些事情而已,而是有责任保护同工不犯罪,保全他们的性命。这真是事关重大,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轻忽。 默想经文:“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你们不可将哥辖人的支派从利未人中剪除。他们挨近至圣物的时候,亚伦和他儿子要进去派他们各人所当办的、所当抬的,这样待他们,好使他们活着,不至死亡。”(4:17-19) 静默思想:在理解了整段经文的背景下默想这句话,把这么大的责任刻在自己的心中。思想我们和同工的关系,只是指派任务吗?只是配搭服事吗?有没有也对他们的性命负责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你吩咐以色列人,使一切长大麻疯的,患漏症的,并因死尸不洁净的,都出营外去。 3. 无论男女都要使他们出到营外,免得污秽他们的营。这营是我所住的。 4. 以色列人就这样行,使他们出到营外。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怎样行了。 5. 耶和华对摩西说, 6.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以至干犯耶和华,那人就有了罪。 7. 他要承认所犯的罪,将所亏负人的,如数赔还,另外加上五分之一,也归与所亏负的人。 8. 那人若没有亲属可受所赔还的,那所赔还的就要归与服事耶和华的祭司。至于那为他赎罪的公羊是在外。 9. 以色列人一切的圣物中,所奉给祭司的举祭都要归与祭司。 10. 各人所分别为圣的物,无论是什么,都要归给祭司。 11. 耶和华对摩西说, 1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人的妻若有邪行,得罪她丈夫, 13. 有人与她行淫,事情严密,瞒过她丈夫,而且她被玷污,没有作见证的人,当她行淫的时候也没有被捉住, 14. 她丈夫生了疑恨的心,疑恨她,她是被玷污,或是她丈夫生了疑恨的心,疑恨她,她并没有被玷污, 15. 这人就要将妻送到祭司那里,又为她带着大麦面伊法十分之一作供物,不可浇上油,也不可加上乳香。因为这是疑恨的素祭,是思念的素祭,使人思念罪孽。 16. 祭司要使那妇人近前来,站在耶和华面前。 17. 祭司要把圣水盛在瓦器里,又从帐幕的地上取点尘土,放在水中。 18. 祭司要叫那妇人蓬头散发,站在耶和华面前,把思念的素祭,就是疑恨的素祭,放在她手中。祭司手里拿着致咒诅的苦水, 19. 要叫妇人起誓,对她说,若没有人与你行淫,也未曾背着丈夫作污秽的事,你就免受这致咒诅苦水的灾。 20. 你若背着丈夫行了污秽的事,在你丈夫以外有人与你行淫, 21.(祭司叫妇人发咒起誓),愿耶和华叫你大腿消瘦,肚腹发胀,使你在你民中被人咒诅,成了誓语。 22. 并且这致咒诅的水入你的肠中,要叫你的肚腹发胀,大腿消瘦。妇人要回答说,阿们,阿们。 23. 祭司要写这咒诅的话,将所写的字抹在苦水里, 24. 又叫妇人喝这致咒诅的苦水。这水要进入她里面变苦了。 25. 祭司要从妇人的手中取那疑恨的素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拿到坛前。 26. 又要从素祭中取出一把,作为这事的纪念,烧在坛上,然后叫妇人喝这水。 27. 叫她喝了以后,她若被玷污,得罪了丈夫,这致咒诅的水必进入她里面变苦了,她的肚腹就要发胀,大腿就要消瘦,那妇人便要在他民中被人咒诅。 28. 若妇人没有被玷污,却是清洁的,就要免受这灾,且要怀孕。 29. 妻子背着丈夫行了污秽的事, 30. 或是人生了疑恨的心,疑恨他的妻,就有这疑恨的条例。那时他要叫妇人站在耶和华面前,祭司要在她身上照这条例而行。 31. 男人就为无罪,妇人必担当自己的罪孽。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3段讲的是如何处理被怀疑有不贞的妻子。被怀疑不贞的妻子要被带到祭司那里,喝被放了一些地上尘土的圣水,并且发咒起誓。如果她果真有不贞的行为,那么就会肚腹发胀、大腿消瘦。而如果她是清洁的,那么就要免受这灾,且要怀孕。这里所说的“且要怀孕”指的不是这位妻子因为经过了这样试验的过程而怀孕(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意味着她所喝的水有导致怀孕的果效而不需要和男人同房了),而是指她因为被证明是无辜的而重新回到可以怀孕的状态,意味在在神那里得到了释放,一切恢复正常。 我们有可能会觉得当时的妇女被歧视,仅仅因为被怀疑就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经过这些看似残忍、法术的宗教仪式。可是当我们仔细思想的时候,会发现这其实是神在当中有带领和指引,保护无辜者,刑罚犯罪者;是神在当中秉行公义,而不让人恣意去怀疑和伤害被怀疑者,因为出于人的想法很容易伤及无辜,或是放过真正的罪犯。正常来说,喝了放了一些地上尘土的圣水,并不会带来这位妇女什么太严重的反应,就如同我们喝了一杯不太干净的水,最多只是短暂的肠胃不适,但都不至于即时有肚腹发胀、大腿消瘦的症状。所以,如果这位妇女喝了这样的水有了肚腹发胀、大腿消瘦的即时症状的时候,那并不是自然的现象,显明背后必定有神特别的作为,目的是要显明这位妇女的确有罪。当然神不会错判,当祂知道这位妇女的确有罪的之后,就会带来这样不正常的神迹发生,将有罪的人显明在众人面前。当神知道这位妇女的确没有罪的时候,那么祂就让这件事情自然而然地没有特别症状地过去,也就向人证明这位被怀疑的妻子是无罪的。 当放在数点各支派人数、安排他们在各自的营地居住的脉络中来思想这段经文,也会带给我们更深一层的体会。这不只是教以色列人如何判断被疑不贞的妻子而已,而是在教导以色列人如何将他们的疑难问题带到神的面前来解决。当各支派在各自的方位安营扎寨,而会幕,即象征着神同在的圣所在以色列人营的中央的时候,也就是让以色列人知道神是他们的中心。而他们与神之间的这种以神为中心的关系,除了一些祭祀礼仪、伦理道德的规范之外,还包括了在生活的层面要寻求神的指引。他们不单只是寻求神对他们在旷野行走方向的带领,不单只是跟随神带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在他们的生活层面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一些疑难案件或是纷争,靠着人的智慧和能力,靠着人的血气和冲动,是无法解决,也无法做到完全公义的。这个时候,他们不要自作主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以为神,而是要谦卑地来到神面前,用神的方式寻求神的指引。 这也是我们今天教会的弟兄姐妹要时常提醒自己的。有时候,我们与神的关系只是来到教会敬拜祂而已,或是当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来向祂祷告寻求帮助而已,而到了有疑问、纷争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自己去定夺、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或是即便我们愿意去寻求神的心意,但有些时候也只是嘴上说是在依靠神的带领,寻求神的方向,但实际上心里早已有了定论,有了自己的主张,只不过希望看到一些蛛丝马迹来让自己证明神也是这样看的。我们认为自己看得很准,如同神那样明了一切,包括背后人眼看不见的事情。这带来的往往就是误会、误判,因为我们毕竟不过是人,虽然有一定的智力,但也有很多的缺陷。虽然我们祷告寻求圣灵在这方面的指引时并不是马上得到答案,或是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但寻求神指引的心始终是我们必须要有的。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求主帮助我们,有一颗谦卑的心,愿意承认自己的不配与有限,愿意寻求神的心意,在神的指引下解决疑难和纷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2段讲的是一些彼此之间关系的处理。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情形是发生在以色列的百姓当中,当彼此之间有所亏负时,亏负人的一方必须要在向神献祭赎罪以外向被亏负的一方做出赔偿。另一个情形是发生在以色列百姓和祭司之间,他们按照规定分别为圣归给祭司的圣物,都必须要归给祭司,不能有任何的诡诈和亵慢。所以,总的来说这段经文所规范的乃是在神的圣洁中要建立和保持的彼此之间的合宜关系,无论是百姓之间,还是百姓与祭司之间,都要按照神的心意公平待人,不可彼此亏负。 虽然在之前律法颁布的过程中这些内容都已经有所提及,而且关于彼此之间的关系的条例远比这两条要多,但是这段经文作为一个人际关系的概要出现在数点人数的脉络中还是有其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以色列各支派各有各的归属、各有各的住处的时候,指引他们建立和保持彼此之间有合宜的关系。当神吩咐摩西数点各支派的人数,而且规定了各个支派所扎营的方位时,所带来的一个可能的影响就是各个支派之间泾渭分明,壁垒森严。尤其是他们与中央营地的祭司之间,就形成了一道明显的界限。这些都有可能带来支派与支派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这就好像我们在城市设计中规定某一群人住在这个区,某一群人住在另一个区的时候,无形中就造成了这两群人之间的隔阂。这种疏离,带来的结果就是彼此之间缺乏认识和了解,缺乏彼此的尊重和互助。反映在以色列人当中,就有可能是彼此之间的忽略、冒犯、亏负。所以神及时地在这里重申祂的百姓之间彼此关系的概要作为提醒。 这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教会中也是很好的提醒。当今的社会是人与人疏离的社会,大家都是以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为中心,都是各顾各的,彼此之间虽然有发达的网络联系,但实际上却是疏离的。在教会中也是类似,要么没有参与服事,把教会当作一个短暂的落脚点,把自己当作教会的过路客;要么参与服事但却有各自的岗位,彼此之间没有太多交集。这些都有可能使得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是虽然见过面,但是却生疏,感情不深。结果就是容易彼此亏负,因为不了解、不关心,也不尊重对方的需求,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盼望我们可以在这一段短小的经文当中有所体会,学习在神的圣洁中建立彼此之间合宜的关系。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在以色列各个支派都在各自的方位安营扎寨的画面中默想这段经文所提醒的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带给我们在教会中的彼此关系有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1段讲的是使一切不洁的人都出营外。我们可能会觉得很诧异,为什么忽然要将这些人出到营外呢?难道是他们做错什么事了吗?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看重神所颁布的律例、典章,也愿意谨守遵行的话,我们也不会对此大惊小怪了,因为这只不过是神早已吩咐摩西的诫命,如今要实施出来罢了。 但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吩咐执行呢?如果放在整个数点人数的大的框架之下思想的话,我们也会有所体会。这不仅仅是一个早期命令的现在执行而已,同时也是密切配合神对祂子民在当下处境的心意。当神吩咐摩西数点以色列人的人数之后,也意味着神的军队整装待发,准备启程迈向应许之地了。这个时候,神的子民应该非常关注的一点,乃是在他们通向应许之地的过程中,神是否与他们同去?当然,我们也知道,神已经应许了摩西会和自己的子民同去。那么这就带来一个相应的要求,即在神的同在中,神的子民也是要洁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圣洁的神同住。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神才吩咐说,不洁净的都要出到营外,免得污秽他们的营,这营是神所居住的(5:3)。以色列人虽然数点了人数,而且人数也众多,但他们也要知道,唯一不可少的乃是神的同在。他们并不能因为自己人数众多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依然要尊神为圣,让神在他们当中掌王权、居首位。神才是那位带领他们得胜、带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的元帅。经文提醒以色列人的是,当他们把自己的人数数得清清楚楚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神,不要把神数漏了;而当要把神也数进来,成为他们当中唯一不可少的的时候,那么就要谨守遵行神的诫命典章,保守自己的圣洁,以至于可以有圣洁的神同在。 这也是给我们今天的教会很必要的提醒,就是当我们注重人数、事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神,千万不要把神给数漏了,不要把神排除在外!我们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我们是教会,怎么可能把神给忘记,把神排除在外呢?是的,如果仅仅是从口头上、书面上,我们的确不会把神漏掉,我们都会时常把“神”放在嘴上,把“神”写进事工的计划中。然而,我们也要知道,真正有神同在的,不在于我们嘴上讲的多么的漂亮,不在于我们在纸上写的多么的经典,乃在于我们有没有按照神的吩咐去行。当神吩咐以色列人使一切不洁净的出到营外的时候,就是对祂子民是否愿意遵行祂的吩咐的试金石,要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吩咐中顺服神的命令,而不是看人的情面;要看他们是否愿意以神的话语为标准,而不是以人的想法为指南。在今天的教会,的确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在顺服神的吩咐、遵行神的心意上并不完全,打了很多折扣,以人的情面,以人的想法凌驾在神的权威之上,我们不愿意、不舍得、不敢去处理那些不洁净的人和事,因为怕得罪人、怕给自己找麻烦,结果就让他们继续留在教会好像没事一样。结果我们虽然人数众多、事工忙碌,但却因为不圣洁而失去了神的同在。求神怜悯我们,求圣灵光照我们,让我们看到在繁忙、兴旺的外衣下弟兄姐妹自身,以及教会自身真实的属灵光景,愿意在耶稣基督的恩典中除去自身的污秽,追求圣洁,让神住在我们中间。这是唯一不可少的。我们数这数那,但不要把神数漏了! 默想经文:“无论男女,都要使他们(一切不洁净的)出到营外、免得污秽他们的营,这营是我所住的。”(5:3) 静默思想:教会是主耶稣基督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也是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带给我们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5章讲的是对三种人的处理方式。首先是对因长了大麻风、患了血漏和因死尸而不洁净的人,是要赶出以色列营外的(5:1-4)。其次,是有亏欠别人的人,必须做出偿还,并加上五分之一(5:5-10)。第三,是有怀疑妻子不忠的,要有一些列的过程来进行验证(5:11-31)。 这三段的内容,除了第三条是新的内容以外,其余的两条在以前的经文中都已经提及过的律法条文。这些条例在这里的再一次出现,并不仅仅是一些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重复。从上文可以看到,神刚刚吩咐摩西数点完了以色列各支派的人数。看到以色列人丁兴旺,可能大家都正沉浸在欢乐、成功、壮大的喜悦之中。可是马上,神重申了一些以前已经有过的律法条文,并且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把人又带回严肃的场景之中。这些被数点的人乃是神的子民,是神的军队,所以人数多是一方面,但神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刚数点完人数,神就马上说到,要按照律法的要求,使不洁净的离开营外,因为这营是神要在其中居住的,所以营内不能有半点污秽。同时,神也指出这么人可以在一起和睦同居所要持守的两个必要的原则。其中一个就是当彼此有亏欠的时候,必须做出公平的赔偿,这样才不至于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更大的裂痕。另外一个就是当彼此有猜疑的时候,必须带到神面前来作决断,这样才不至于因着猜疑而埋下怨恨的种子。虽然这里只是强调当丈夫怀疑妻子不忠的时候应当采取的方法,但实际上也是给所有有猜疑的事情一个指导的原则,就是要带到神面前,由神亲自来决断。显出妇人是否犯了奸淫罪的,不在于试验所用的水有什么神奇的效力,而在于洞察一切的神通过水的效应来指示谁为过。 这样,我们看到,当神的军队刚刚完成数点,被正式确立起来之后的头三把火,就是进行强有力的内部清洁和管理。把不洁净的人请出营外,所维护的乃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这看似不近人情。被请出去的人可能是我们的亲戚,我们的朋友,可能是老年人,也可能是少年人,看见他们就这样因为不洁净而离开以色列的营地,人们心里可能很不是滋味。然而,神如此吩咐了,以色列人也就如此行了,因为神的军队不能容得下半点渣滓。而赔偿和怀疑的条例,所维护的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造成的损失以及彼此之间的怀疑得不到及时有效公平的解决,这支军队是长久不了的,迟早必定出问题。 今天,神也依然藉着这段经文向我们说话。我们都是神的军队,我们也都是隶属于各个不同的属神的团队,我们隶属于某个小组或是团契,我们同时也隶属于某一个地方教会,以及更大的宗派,或是区域性的教会联合体。我们都必须要遵守神的属灵原则,才会给这个群体的建造带来长久的益处,我们要留意群体的圣洁,当发现当中有不合神心意的渣滓的时候,必须要清洁,要勇于面对,凭爱心说诚实话,不是以把人赶出去为目的,而是以大家一起成圣为目的。当发现当中有彼此亏欠的时候,不是听之任之,而要做出公平的决断。当发现当中有猜疑的时候,要带到神面前寻求答案,而不是任凭事情发生,或是任由自己的喜好来裁决。当我们真正按照神的心意去行事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成为圣洁的子民,合一的军队。 默想经文:“无论男女,都要使他们出到营外,免得污秽他们的营,这营是我所住的。”(5:3) 静默思想:这营看似是以色列人居住的地盘,但实际上也是神所住的,所以要按照神的圣洁要求行事。默想这句话,体会其中的道理,对我们现在的教会生活带来指引。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对摩西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拿细耳就是归主的意思下同),要离俗归耶和华。 3. 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作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 4. 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都不可吃。 5. 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 6. 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 7. 他的父母或是弟兄姐妹死了的时候,他不可因他们使自己不洁净,因为那离俗归神的凭据是在他头上。 8. 在他一切离俗的日子是归耶和华为圣。 9. 若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以致沾染了他离俗的头,他要在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剃头。 10. 第八日,他要把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交给祭司。 11. 祭司要献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为他赎那因死尸而有的罪,并要当日使他的头成为圣洁。 12. 他要另选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又要牵一只一岁的公羊羔来作赎愆祭。但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为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 13. 拿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乃有这条例,人要领他到会幕门口, 14. 他要将供物奉给耶和华,就是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作赎罪祭,和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平安祭, 15. 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 16. 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献那人的赎罪祭和燔祭。 17. 也要把那只公羊和那筐无酵饼献给耶和华作平安祭,又要将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上。 18. 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19. 他剃了以后,祭司就要取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 20. 祭司要拿这些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与所摇的胸,所举的腿同为圣物,归给祭司。然后拿细耳人可以喝酒。 21. 许愿的拿细耳人为离俗所献的供物,和他以外所能得的献给耶和华,就有这条例。他怎样许愿就当照离俗的条例行。 22.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3. 你告诉亚伦和他儿子说,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 24.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 25. 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26. 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 27. 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5段讲的是神给祭司的祝福词,让他们如此这般去祝福以色列人。这段祝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常在崇拜结束的时候会众藉着这段话一起领受从神而来的祝福。可是,当太过熟悉,或是成为程序中的一个例行公事的环节的时候,反而会容易使我们忽略其中的意义和对我们的应用。 回到当时的情景中,会帮助我们对这段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整个祝福分为三段,很好地因应了当时以色列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当时的以色列人在旷野数点人数、各归各位之后,正准备好了开始迈上向应许之地进发的行程。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知道的,也是他们最想得到的安慰和鼓励,就是在白日烈日炎炎,晚上月光凄凄的旷野的这段道路上是否可以行走顺利、得到保护、不受灾病的影响、不受野兽的攻击、不受仇敌的搅扰,而且一路上日用的饮食都有供应,不但性命存留,并且最终可以安然进入应许之地,得享安息。当明白他们当时的处境之后,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神通过祭司给以色列百姓的祝福就是对他们这些需要的回应。 首先,就是让以色列人知道神会赐福给他们,保护他们。这一点在随时会遇到危险的旷野旅程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上路,而是有神的保护,会得到神的赐福,所以可以充满信心地踏上征程。其次,就是让以色列人知道神会使祂的脸光照他们,会赐恩给他们。这也就是说,让他们知道在旷野行走的时候会得到神的关注、得到神所指示的方向,得到神的恩惠、慈爱与怜悯,他们的日用所需,他们的衣食住行都不需要担心;旷野路虽然艰辛,但却会是美好的经历。第三,就是让以色列人知道神会向他们仰脸,他们会最终进入应许之地,并且见到神的面。这就好像长途跋涉的人经过了漫长的旅程之后终于回到家,见到家中父母一样,在那里可以彻底地放松,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亲密相交,享受神所赐的完全的平安。 当这样去理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段祝福的话语并不是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是说说而已,让听到的人得到一些心理安慰罢了;实际上,这段祝福是代表着神对祂自己的百姓在他们的现实处境中的保护、关注,以及在他们信仰旅程的最终得以得见主面的应许,以此来坚固百姓的信心,安慰和鼓励他们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地往神所指示的方向,按照神所指示的路径去迈进。甚愿我们今天的信徒,每一次在教会崇拜结束的时候听到这段祝福的时候,明白其中的意义,让我们在神的祝福中有勇气去面对今天世上的一切,忍耐到底,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来10:36)。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将自己放在旷野行走的场景中去体会这段宝贵的祝福,也带给我们今天走旷野的勇气、安慰,并信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4段讲的是拿细耳人的条例。拿细耳人就是以色列的百姓中自发愿意将自己归与神的人。神虽然拣选了利未人作为可以服侍自己的支派,但神也给其余的支派有服侍祂的机会,并且给他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经文让我们看到,除了不能剃头作为拿细耳人的外部特征以外,拿细耳人还要有两个非常特别的生命特征,一个是不能吃与葡萄有关的制品,另一个就是不能沾染死尸。为什么会有这两样特别的规定呢?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葡萄,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制品,都代表着神所赐给他们在地上的丰盛供应,象征着他们在地上生活的富足和安康。所以,当神禁戒拿细耳人吃这些与葡萄有关的制品时,也就意味着神提醒他们要远离世上的荣华和享受,当别人在吃喝享用的时候,他们却静静地在一旁,单单属于神。而死尸,则意味着死亡。无论是否与罪有关或是别的什么缘故,死亡始终都是与神永远的生命所对立的。所以,当神禁戒拿细耳人远离死尸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神提醒他们远离这些没有生命的影响,当别人在被死亡牵连的时候,他们却洁身自好,单单连接在神永远的生命中。 我们可能会说,有人愿意将自己奉献给神,这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还有这些特别的规定来难为他们呢?这样要求的话,谁还愿意来奉献给神呢?的确,当看到有这些规定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还不如不奉献,那样岂不更加逍遥自在?然而,我们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我们对神的奉献不是以有没有规定要遵守,以及这些规定难不难遵守为前提或是衡量的标准,而是以我们是否真心愿意将自己奉献给那位造我们的主。当我们真心爱神,愿意为祂奉献我们自己的时候,也就理应按照神的要求来奉献自己,而且也不再视这些规定为困难的,反而是满心欢喜去遵守,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服侍神,与神亲近,那岂不是很美好、很令人向往的事吗?这就好像我们喜欢一位女孩子。当这个女孩子要求我们的衣服要整洁才能与她在一起的话,我们岂不是高高兴兴地将衣服整理干净,以便可以见到心上人吗?这些条例虽然看起来很难,但却成了我们是否愿意真心奉献、委身给神的试金石了。 今天,我们对神的奉献也是如此。虽然不再需要好像当年的拿细耳人有那些条例,但神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愿意奉献给神的时候,我们是否真心愿意远离世俗的享受和荣华,而单单地属于神、在神里面欢喜快乐呢?我们是否愿意远离必朽坏的生命,而与神的永恒生命紧紧相连,在神里面有永生的盼望呢?当我们反省这两点的时候可以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非如此。我们虽然愿意服侍神,虽然愿意奉献给神,但我们的心依然离不开世俗的影响。世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触动我们的神经,要么是荣华、享受吸引我们去追寻,要么是危险、危机引发我们的恐慌。然而,当我们既然将自己归于神的时候,我们就要真的脱离这些世界的影响,将心真的单单归耶和华为圣。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省察我们在神面前的奉献,带给我们有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6章讲的是拿细耳人的条例。在数点完人数之后,神先是给祂的军队下达了三条维护群体圣洁、合一的条例(民5章);现在神也颁布人可以来亲近祂的条例,而不仅仅是一些被拣选的人,显明祂极大的恩典。但是,神虽然愿意人来亲近祂,但也对亲近祂的人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因为毕竟神还是圣洁、威严的造物主。 在这一系列要求中,经文说到:“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拿细耳就是归主意思),要离俗归耶和华。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作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都不可吃。”(6:2-4)。这些经文显示,神的要求不但是要拿细耳人远离清酒、浓酒,甚至连任何与葡萄有关的制品都不可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神的重点不单单是不让拿细耳人喝酒,以免因酒误事,而是涉及到他们的食物中不能含有葡萄。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拿细耳人不能吃任何与葡萄有关的食品呢?要知道,葡萄在圣经中通常是用来指代神的祝福。当以色列人可以收获葡萄,可以用葡萄醡酒,也就象征着神给他们的极大祝福,象征着他们是蒙了大福的人。可是,神为什么却不让愿意将自己归给祂的拿细耳人在象征着祂极美祝福的葡萄上有半点联系呢?这看似矛盾的条例引导我们更多的思考,去明白神的心意。实际上道理很简单,当以色列人之中有人想要许愿成为拿细耳人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们主动愿意将自己归给神。既然他们愿意来亲近神、归给神,那么神就让他们远离葡萄这些象征着自己祝福的物品,以便显明他们真正渴慕主的心。这也就是说,既然人们愿意来亲近那位赐福的主,那么他们也就理应放得下神的祝福;当人们可以真正放得下神的祝福,他们才真的是以赐福的主为至宝。这就好像一个孩子,如果是因为父亲带回的礼物而欢迎出差的父亲回来时,他所喜爱的是礼物而已。而只有当父亲回来时一件礼物都不带,而孩子依然欢喜地去迎接的时候,才显明他所喜爱的真是父亲。 今天,拿细耳人的条例并没有过时,而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位属神的儿女。无论我们是否在教会参与任何形式的服事,还是我们尚未参与,我们都是已经因信称义,把自己分别为圣归给神的人。然而问题是,我们是否都真的好像保罗所说的,看万事为粪土,以得着基督为至宝呢?很可能,我们跟随主,因为我们希望从主那里得到各样的祝福;我们爱主,因为我们爱这些从主领受的好处。称心的工作、和谐的家庭、富足的生活、美好的服事,这些当然都是神的祝福,我们也因此更加爱主、跟随主。可是,神也会藉着拿细耳人的条例来提醒我们,我们如果真的爱主,真的愿意将自己归给神的话,我们可以放下这些祝福吗?当这些祝福失去的时候,我们还会依然充满喜乐,而不是灰心、怨言地跟随主,侍主爱主吗? 默想经文:“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就是归主的意思),要离俗归耶和华。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作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都不可吃。”(6:2-4)。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更深体会诗歌“今要主自己”里面的一句歌词:前我要是祝福,今所要是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摩西立完了帐幕,就把帐幕用膏抹了,使它成圣,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坛,并坛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圣。 2. 当天,以色列的众首领,就是各族的族长,都来奉献。他们是各支派的首领,管理那些被数的人。 3. 他们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华面前,就是六辆篷子车和十二只公牛。每两个首领奉献一辆车,每首领奉献一只牛。他们把这些都奉到帐幕前。 4.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5. 你要收下这些,好作会幕的使用,都要照利未人所办的事交给他们。 6. 于是摩西收了车和牛,交给利未人, 7. 把两辆车,四只牛,照革顺子孙所办的事交给他们, 8. 又把四辆车,八只牛,照米拉利子孙所办的事交给他们。他们都在祭司亚伦的儿子以他玛手下。 9. 但车与牛都没有交给哥辖子孙。因为他们办的是圣所的事,在肩头上抬圣物。 10. 用膏抹坛的日子,首领都来行奉献坛的礼,众首领就在坛前献供物。 11. 耶和华对摩西说,众首领为行奉献坛的礼,要每天一个首领来献供物。 12. 头一日献供物的是犹大支派的亚米拿达的儿子拿顺。 13.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14.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15.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16.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17.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亚米拿达儿子拿顺的供物。 18. 第二日来献的是以萨迦子孙的首领,苏押的儿子拿坦业。 19. 他献为供物的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20.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21.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22.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23.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苏押儿子拿坦业的供物。 24. 第三日来献的是西布伦子孙的首领,希伦的儿子以利押。 25.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26.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27.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28.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29.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希伦儿子以利押的供物。 30. 第四日来献的是流便子孙的首领,示丢珥的儿子以利蓿。 31.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32.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33.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34.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35.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示丢珥的儿子以利蓿的供物。 36. 第五日来献的是西缅子孙的首领,苏利沙代的儿子示路蔑。 37.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38.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39.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40.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41.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苏利沙代儿子示路蔑的供物。 42. 第六日来献的是迦得子孙的首领,丢珥的儿子以利雅萨。 43.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44.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45.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46.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47.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丢珥的儿子以利雅萨的供物。 48. 第七日来献的是以法莲子孙的首领,亚米忽的儿子以利沙玛。 49.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50.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51.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52.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53.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亚米忽儿子以利沙玛的供物。 54. 第八日来献的是玛拿西子孙的首领,比大蓿的儿子迦玛列。 55.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56.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57.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58.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59.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比大蓿儿子迦玛列的供物。 60. 第九日来献的是便雅悯子孙的首领,基多尼的儿子亚比但。 61.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62.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63.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64.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65.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基多尼儿子亚比但的供物。 66. 第十日来献的是但子孙的首领,亚米沙代的儿子亚希以谢。 67.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68.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69.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70.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71.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亚米沙代儿子亚希以谢的供物。 72. 第十一日来献的是亚设子孙的首领,俄兰的儿子帕结。 73.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74.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75.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76.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77.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俄兰儿子帕结的供物。 78. 第十二日来献的是拿弗他利子孙的首领,以南儿子亚希拉。 79. 他的供物是,一个银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一个银碗,重七十舍客勒,都是按圣所的平,也都盛满了调油的细面作素祭。 80. 一个金盂,重十舍客勒,盛满了香。 81. 一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 82. 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83. 两只公牛,五只公绵羊,五只公山羊,五只一岁的公羊羔作平安祭。这是以南儿子亚希拉的供物。 84. 用膏抹坛的日子,以色列的众首领为行献坛之礼所献的是,银盘子十二个,银碗十二个,金盂十二个。 85. 每盘子重一百三十舍客勒,每碗重七十舍客勒。一切器皿的银子,按圣所的平,共有二千四百舍客勒。 86. 十二个金盂盛满了香,按圣所的平,每盂重十舍客勒,所有的金子共一百二十舍客勒。 87. 作燔祭的,共有公牛十二只,公羊十二只,一岁的公羊羔十二只,并同献的素祭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十二只。 88. 作平安祭的,共有公牛二十四只,公绵羊六十只,公山羊六十只,一岁的公羊羔六十只。这就是用膏抹坛之后,为行奉献坛之礼所献的。 89. 摩西进会幕要与耶和华说话的时候,听见法柜的施恩座以上,二基路伯中间有与他说话的声音,就是耶和华与他说话。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6段记载的是以色列各支派的奉献。经文详尽的介绍将各支派之间齐心努力来到神面前奉献的场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不单只是所奉献的一模一样,表明他们在神面前的整齐划一、不分彼此;他们同时也彼此同工,例如两个支派共同奉献一辆篷子车,表明他们在神面前彼此之间的亲密合作。无论各支派的奉献是出于被命令的结果以至于可以如此相同,还是出于他们的自愿、彼此商量、彼此参照以至于刚好如此,这都让我们看到神的子民共同在神的面前所呈现出的整齐、合一的美好画面。 经文也让我们看到各支派的奉献与圣所需用之间的关系。当摩西膏抹帐幕的时候(7:1),各支派所奉献来的是篷子车和公牛(7:2-9)。原因不难理解,因为被膏抹的帐幕会经常随着神的指引而迁移,所以需要搬运工具,而各支派奉献篷子车和公牛就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这里的公牛不是用来献祭,而是拉车之用。而当摩西膏抹坛的日子(7:10),各支派所奉献而来的是一些金银的器具以及各样的祭物(7:12-88)。原因也不难理解,因被膏抹的坛并不是作为一个装饰出现在圣所,而是神的百姓要在这里向神献祭、与神亲近的地方,所以,面对被膏抹的坛,献上各样的祭物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这些就是祭坛的功用所在。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各支派的奉献是与圣所的需用相般配的。他们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或意愿来奉献财物,想把圣所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式,使圣所行使自己喜欢的功能;相反,他们是按照圣所的所需来奉献财物,为的是满足圣所的功用。圣所有帐幕以及其中的器具,各支派就奉献篷子车和公牛来帮助搬运;圣所的帐幕外有祭坛,所以各支派就奉献各样的祭物来供祭坛使用。圣所需要什么,各支派就一起同心合意奉献什么;他们的奉献恰到好处,正正就是作在神的心意当中了。 这也是给我们今天教会弟兄姐妹的很好榜样,提醒我们密切关注神家的需用,并且有相应的奉献。很多时候,弟兄姐妹都很乐意奉献,都很乐意在教会服事。我们有许多的能力,有很多的想法,有各种的恩赐,都想在教会一展身手,被神使用。这些乐于奉献的心志当然是很好的,神都会纪念。但同时我们要留意的是,如何敏锐教会的真实需要,以至于我们的奉献恰到好处是满足教会的需要、跟随教会的方向,而不是将教会的需要和方向往我们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方面去带。例如,神会给不同的教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方向和服事的重点。这样,当我们明确了教会的需要和方向之后,大家就应该齐心努力往这个方向去投入、支持和推动。即便我们还有能力作其它的,或是我们还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都还是要以神给教会的方向为中心。这样,大家才能拧成一股绳,一起往神的方向用力,成就神的心意。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进入当时奉献的场景去体会各支派的奉献与圣所的需要之间如此和谐的关系,给我们在教会的服事带来提醒和方向。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7章讲的是在摩西立完了帐幕之后,以色列各支派所献上的供物。当帐幕被立起之后,也就象征着神居住在祂的子民以色列人当中。这个时候,神的子民向神献上供物,表达对神的渴慕、热爱、委身与降服,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经文首先介绍了各支派首领所献上的可供会幕服事所使用的物件,包括六辆篷子车和十二只公牛。在将这些物件分配给利未人使用的时候,哥辖的子孙因为是办理圣所的事,是要在肩头上抬圣物,所以就没有分到这些交通工具。由此可见,供物的分配原则是按照使用的需要,而不是人人有份、均分。因为供物是献给神的,不是给人的,所以供物的分配也是要按照服事神的需要来进行,而不是按照人人有份的所谓公平法则来操作。这也可以成为教会财务方案的指引。虽然我们相信教会的每一项事工都是在服事神,可是我们也需要弄清楚神要这间教会去做的究竟是什么?只有先分清事工的轻重缓急、优先次序,才可以使得教会的财物更好地被主使用。 接下来,经文记载了十二个支派所献上的行献坛之礼的供物。虽然每个支派所献上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物品,可是经文却没有用以一代全的方式来略过,而是不厌其烦地记载了十二次。这重复的记载所传递出一个的强烈信息,就是各支派所献上的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各支派所献上的怎么会刚好一模一样呢?难道是神规定如此?还是说后面的都是照着第一个所献的来模仿?虽然我们无从知道背后的原因,可是经文通过记载十二个支派所奉献的供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有规有矩、井然有序的画面。各个支派的奉献都一模一样,整整齐齐地呈现在眼前。这整齐的奉献所传递出来的是整齐的意念。虽然各支派的人员组成、思想理念、经济实力都不相同,可是最终反应出来的却不是杂乱无章、各献各的,而是大家都同有一个心志,都同有一个意念。或者是遵行神统一的吩咐,或者是彼此协商之后的结果,也或者是彼此效法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这样一个整齐划一的奉献场面,很显然是得到了神的悦纳,以至于经文愿意花了大量的笔墨来重复记载,突出其强烈的效果。 对于我们今天的奉献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基督徒都要奉献一模一样的才算是好,而是说我们要有一样的奉献理念和心志。当我们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所奉献的固然会有所区别,可是如果我们都怀有同一个心志,同一个意念,都是为神而甘心乐意地摆上的时候,在神眼里,我们的奉献就如同十二支派的奉献一样整齐划一,因为我们都是有整齐的意念。而能够统一我们各人奉献心志的,就是我们对神的爱和委身。都是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都是以神的心意满足为喜乐,而不是以自己的私欲满足为喜乐;都是以神的事工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当我们每一次的奉献不再是带有自己一丝的杂念,例如不舍得、不甘心、攀比、小算盘,而是全然带着单纯服事主、为主摆上的心的话,所呈现在神面前的就是整齐的意念所带来的整齐奉献;是光彩夺目,蒙神悦纳的。 默想经文:“用膏抹坛的日子,首领都来行奉献坛的礼,众首领就在坛前献供物。”(7:10) 静默思想:默想这幅画面,十二个支派的首领来到神面前,不是杂乱无章的场面,而是井然有序的画面。将这个场景深刻在心中,愿意与弟兄姐妹同心合意地来服事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你告诉亚伦说,点灯的时候,七盏灯都要向灯台前面发光。 3. 亚伦便这样行。他点灯台上的灯,使灯向前发光,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4. 这灯台的作法是用金子锤出来的,连座带花都是锤出来的。摩西制造灯台,是照耶和华所指示的样式。 5.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6. 你从以色列人中选出利未人来,洁净他们。 7. 洁净他们当这样行,用除罪水弹在他们身上,又叫他们用剃头刀刮全身,洗衣服,洁净自己。 8. 然后叫他们取一只公牛犊,并同献的素祭,就是调油的细面。你要另取一只公牛犊作赎罪祭。 9. 将利未人奉到会幕前,招聚以色列全会众。 10. 将利未人奉到耶和华面前,以色列人要按手在他们头上。 11. 伦也将他们奉到耶和华面前,为以色列人当作摇祭,使他们好办耶和华的事。 12. 利未人要按手在那两只牛的头上。你要将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献给耶和华,为利未人赎罪。 13. 你也要使利未人站在亚伦和他儿子面前,将他们当作摇祭奉给耶和华。 14. 这样,你从以色列人中将利未人分别出来,利未人便要归我。 15. 此后利未人要进去办会幕的事,你要洁净他们,将他们当作摇祭奉上。 16. 因为他们是从以色列人中全然给我的,我拣选他们归我,是代替以色列人中一切头生的。 17. 以色列人中一切头生的,连人带牲畜,都是我的。我在埃及地击杀一切头生的那天,将他们分别为圣归我。 18. 我拣选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中一切头生的。 19. 我从以色列人中将利未人当作赏赐给亚伦和他的儿子,在会幕中办以色列人的事,又为以色列人赎罪,免得他们挨近圣所,有灾殃临到他们中间。 20. 摩西,亚伦,并以色列全会众便向利未人如此行。凡耶和华指着利未人所吩咐摩西的,以色列人就向他们这样行。 21. 于是利未人洁净自己,除了罪,洗了衣服。亚伦将他们当作摇祭奉到耶和华面前,又为他们赎罪,洁净他们。 22. 然后利未人进去,在亚伦和他儿子面前,在会幕中办事。耶和华指着利未人怎样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怎样向他们行了。 23.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4. 利未人是这样,从二十五岁以外,他们要前来任职,办会幕的事。 25. 到了五十岁要停工退任,不再办事, 26. 只要在会幕里,和他们的弟兄一同伺候,谨守所吩咐的,不再办事了。至于所吩咐利未人的,你要这样向他们行。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8段记载的是为利未人所行的洁净与奉献的礼仪。之所以要洁净他们,乃是为着可以奉献他们给神;而要奉献他们给神,首先就必须要洁净他们。利未人虽然是被神已经特别拣选出来归给祂、服侍祂,但这并不意味着利未人就可以自动地、理所当然地、大摇大摆地去到神面前。相反,他们必须有洁净和奉献的过程。这是他们必须要有的对神的拣选的回应。神的拣选是神的恩慈赏赐,而我们则必须要有合宜的回应,而这回应当然也要按照神的心意去行,而不是按自己以为好的去回应。 在经文当中非常强调的乃是这些利未人是被当做摇祭献给神。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直接把他们经过洁净之后奉献给神、办理会幕的事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他们是被当做摇祭献给神呢?从摇祭的条例(利7:30-34)中我们可以有所体会。原来,摇祭是以色列人献给神的平安祭中的一部分,而这摇祭在被献上之后是归给祭司使用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当利未人被当做摇祭的时候,一方面是强调他们是被以色列人拿出来归给神的,另一方面也是强调他们是神赏赐给祭司来行使会幕功能的。这实际上让我们看到利未人的身份,他们既是属于神的,也是听从祭司的吩咐和安排的。 从利未人被当做摇祭献给神,我们也可以更深体会新约所教导的“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1)意义之所在了。原本来说,藉着牲畜所献上的摇祭乃是死了的动物的一部分,是没有生气的。然而,神藉着给利未人的这些条例让我们看到,所献上的摇祭也可以是活的,即在祂面前服侍的、被祂拣选的活生生的生命。今天,我们藉着耶稣基督,也当看自己乃是被献上的活祭,是属于神、服侍神的鲜活的生命;是在神的面前侍奉神、也服事人。这实在是神的恩典,让我们可以亲近祂、服侍祂。愿我们都来回应神的爱,将自己的生命全然献上、归主使用,荣神益人。 默想经文:“亚伦也将他们奉到耶和华面前,为以色列人当作摇祭,使他们好办耶和华的事。”(8:11)。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愿意按照神的心意,献上自己当作活祭。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7段讲的是金灯台的点燃。神藉着摩西吩咐亚伦,在点灯的时候要使金灯台上所有的七个灯盏都向灯台前发光。在圣所里面,金灯台是与摆放陈设饼的桌子彼此对应,两者的中间是从圣所的入口去到至圣所幔子之间的通道。所以,当使七个灯盏都向前发光的时候,所照亮的就是通往至圣所幔子的通道,以及更远一点的摆放陈设饼的桌子。藉着这样的灯光照射的安排,让进入圣所的祭司可以感受得到在神面前的温暖,看到神面前的道路,也打理陈设饼的摆放,领受从神而来的筵席。 经文除了特别强调灯光的方向,还强调了灯台的制作,是摩西按照神的吩咐用金子锤出来的。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呢?难道只是重复之前金灯台制作的历史记录而已吗?当我们和灯光照射的特别吩咐联系在一起,设身处地去思考,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来,作者所要强调的乃是让我们知道,虽然在金灯台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神的特别指引去行,但这并不是因为制作过程有偏差以至于在后期使用的时候需要神来纠正。而事实上,摩西的制作是按照神的心意,亚伦的使用也要按照神的心意;无论是制作的,还是使用的,都要按照神的指示来完成。 放在整个上下文的脉络中,我们也会有更多的体会。这段关于金灯台点燃的经文出现在这里似乎很突兀,因为仅此一处提及圣所里面圣物的具体使用,其它的都一概没有提及。难道是圣所的使用只有金灯台吗?当然不是。那么为什么对于圣所里各样圣物的使用,唯独只提及金灯台呢?想必这与金灯台的特别之处有关。别的圣物的使用基本上都可以在不需要特别指示的情况下完成,而金灯台则不同,因为涉及到灯光的照射方向,如果没有特别的指示,亚伦可能会使灯光向别的什么方向去照亮。正是因为存在着灯光可以向不同方向照耀的可能性,所以神才要在这里特别指示,灯光的照耀只能,也必须被调试到一个方向。也因此,在各样圣物的使用中,唯独金灯台被列出来有特别说明。这就好像当老师给同学布置功课的时候,知道其中一条题大家容易误解,所以就专门挑出来讲解这条题的内容。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制作还是使用,都要按照神的指示去行。如果在使用的时候没有遵行神的指示,那么即便制作过程是符合神心意的,依然可能使得从神那里发出的光受到拦阻,使得去到神面前的路模糊不清,使得在神面前的筵席黯淡无光。今天,我们在教会中已经不再有这些圣物。我们都可以藉着耶稣基督来到神面前。藉着耶稣基督我们看到神的荣光、看到通往神面前的路径,享受在神面前的筵席。这些都是好的。然而藉着这段经文可以给我们的提醒是,我们有没有按照神的心意去使用祂已经藉着耶稣基督所成就的信息?我们有没有按照神的指引去传讲耶稣基督和祂的十字架?如果没有的话,即便我们在传基督、传福音,可是传的却是被扭曲的、片面的、稀释的、被世俗化的、被人意篡改过的福音的时候,那么我们并没有真正将人带到神面前,并没有将人真正带到生命之光里,并没有将人真正带到羔羊的筵席中。求主赐给我们警醒、明辨的心。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神如此看重这灯光照耀方向的细节,也让我们对神的心意有更深的体会、更完全的顺服、更忠实的传讲。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8章主要讲的是利未人出来服侍的预备。这实际上也是为会幕的即将启程来预备服侍的人。因为会幕是圣物,所以会幕的搬运必须是被神拣选、分别为圣的一群人才能操持和办理。利未人因为是被神特别拣选出来代替以色列人中一切头生的,所以他们自然也就被差派来在会幕中办理神的事。 这里讲到利未人出来服事之间的预备,基本上包括了两个大的步骤。首先,就是洁净与赎罪的过程(8:12);其次,就是当做摇祭奉献给神的过程(8:13)。在服侍神之前先要洁净自己,并且愿意将自己献上给神使用;对于常人来说,在正式服侍神之前要经过这两个过程的洗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对于神所拣选的利未人也需要经过这两个过程,就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神所特别拣选的,还需要特意来洁净自己吗?神所拣选的,还需要特意奉献自己吗?从经文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利未人虽然是神特别拣选的,但依然要特意洁净自己,也依然要特意奉献自己。其实,道理也不难理解。神特别拣选的,并不意味着就是洁净的;神特别拣选的,也并不意味着就是乐意奉献的。从神的方面来看,神的拣选表明祂的心意,是出于祂的恩典,特别允许一群人来到祂的面前服侍祂。然而从人的方面来看,被神拣选的人,依然是罪人;被神拣选的人,也不见得就是乐意奉献给神的人。被神拣选出来服事,是神的恩典临到;但人还需要做出适当的回应,来承接神的恩典,以至于可以真正地去到神面前去服侍祂。 从蒙拣选到真正可以服侍神,其中所经历的洁净和奉献的过程,是我们每一个已经在服侍神,或是将会服侍神的人所要留意的。我们可以出来服侍神,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自己主动愿意服侍神,一种就是神特别地拣选。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要知道,在服侍之前的洁净自己和奉献自己的心志,是必须要经历的严肃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要以为是自己主动愿意服事神就很了不起,就是配得参与服事的。我们需要好好在圣灵的光照之下看到自己的不配,看到自己的罪污,以至于真心实意愿意承认自己的罪,靠着耶稣基督救赎的功效得蒙救赎、生命被洁净,才能口洁心清来服侍那位圣洁的神。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以为自己是被神特别拣选出来,甚至是神一直追逐了十几年才最终把我们俘获,三顾茅庐来请自己出山参与服事,就自以为了不起,以为自己是屈尊去做些事情满足盛情难却的神。我们同样也要在圣灵的光照下承认自己的罪,不再仅仅是回应神的邀请去完成一些事情而已,乃是在神的恩典中愿意真心将自己全然奉献给神使用,尊主为大。 我们同时也要留意,这种服事之前的预备,也不是好像打一次针就管一辈子那样的一次性过程。我们在刚开始出来服事的时候要经历这些过程,而且我们在每一次的具体服事之前都要不断重复这些过程,让我们每一次的服事都是再一次的洁净自己的过程,让我们每一次的服事都是再一次向神奉献自己的过程。这样,藉着每一次的服事,我们的生命都在不断破碎和成长,我们与主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建立和更新。 默想经文:“这样,你从以色列人中将利未人分别出来,利未人便要归我。”(8:14) 静默思想:将利未人分别出来的究竟是神的拣选,还是摩西按照神所作出的要求?这两种都有。起初是出于神的拣选来发动,之后是出于人的回应来承接。联系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体会其中的意义,让自己真正在神的拣选中有份,归给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第二年正月,耶和华在西乃的旷野吩咐摩西说, 2. 以色列人应当在所定的日期守逾越节, 3. 就是本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你们要在所定的日期守这节,要按这节的律例典章而守。 4. 于是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守逾越节。 5. 他们就在西乃的旷野,正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守逾越节。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以色列人都照样行了。 6. 有几个人因死尸而不洁净,不能在那日守逾越节。当日他们到摩西,亚伦面前, 7. 说,我们虽因死尸而不洁净,为何被阻止,不得同以色列人在所定的日期献耶和华的供物呢? 8. 摩西对他们说,你们暂且等候,我可以去听耶和华指着你们是怎样吩咐的。 9. 耶和华对摩西说, 10.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和你们后代中,若有人因死尸而不洁净,或在远方行路,还要向耶和华守逾越节。 11. 他们要在二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守逾越节。要用无酵饼与苦菜,和逾越节的羊羔同吃。 12. 一点不可留到早晨。羊羔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他们要照逾越节的一切律例而守。 13. 那洁净而不行路的人若推辞不守逾越节,那人要从民中剪除。因为他在所定的日期不献耶和华的供物,应该担当他的罪。 14. 若有外人寄居在你们中间,愿意向耶和华守逾越节,他要照逾越节的律例典章行,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同归一例。 15. 立起帐幕的那日,有云彩遮盖帐幕,就是法柜的帐幕。从晚上到早晨,云彩在其上,形状如火。 16. 常是这样,云彩遮盖帐幕,夜间形状如火。 17. 云彩几时从帐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几时起行。云彩在哪里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里安营。 18. 以色列人遵耶和华的吩咐起行,也遵耶和华的吩咐安营。云彩在帐幕上停住几时,他们就住营几时。 19. 云彩在帐幕上停留许多日子,以色列人就守耶和华所吩咐的不起行。 20. 有时云彩在帐幕上几天,他们就照耶和华的吩咐住营,也照耶和华的吩咐起行。 21. 有时从晚上到早晨,有这云彩在帐幕上。早晨云彩收上去,他们就起行。有时昼夜云彩停在帐幕上,收上去的时候,他们就起行。 22. 云彩停留在帐幕上,无论是两天,是一月,是一年,以色列人就住营不起行。但云彩收上去,他们就起行。 23. 他们遵耶和华的吩咐安营,也遵耶和华的吩咐起行。他们守耶和华所吩咐的,都是凭耶和华吩咐摩西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0段记载的是云彩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行走。云彩几时从帐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几时起行;云彩在哪里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里安营。从经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云彩带领以色列人的启程和安营,不是一、两天,或是一、两次的特别事件,而是一直伴随着他们在旷野的历程。当然,我们知道云彩的带领不是指某个自然现象来左右以色列人的行程,好像多云的时候他们就扎营,云消失的时候他们就启程。实际上,云彩的带领乃是神亲自与祂的子民同在,带领他们走旷野路的清晰可见的凭证。虽然看起来以色列人是在跟随云彩,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是在经历神的同在,跟随神的带领。 对于我们现代的读者来说,我们通常都会以羡慕的眼光将云彩的带领当作神迹来啧啧称奇。不错,这的确是神迹。然而,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他们除了是看神迹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习顺服的功课。他们跟随云彩的带领完全不是我们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台上神迹表演,好像看戏那样轻松自如、谈笑风生。实际上,跟随云彩的带领意味着艰辛的付出。例如,云彩晚上收了上去,那么他们的回应就不是等睡了一个安稳觉之后第二天起来才收拾行装,而是马上就要启程,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和拖延。又例如,当云彩在一个地方停留了不止一天,而是一个月,甚至是一年的时候,他们的回应不是觉得烦躁不安、怨声载道,而是安静、等候。设身处境,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和坚韧。跟随神是享受,跟随神也是付出。也只有当我们愿意付出的时候,我们的心思意念才会走出自我的框架去与神的心意相符,我们的生命才会走自我的桎梏出去与神的生命连接在一起。 面对云彩的带领,我们可以思考的是,为什么神要用这种方式来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呢?实际上,神完全可以用祂常用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带领的效果,例如通过向摩西、亚伦发命令,让后由他们将启程或是扎营的命令层层传递给以色列全会众去执行,就好像神通过摩西将律法赐给以色列人一样。我们可以理解,相对于发命令的方式,云彩带领的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同时让所有以色列人都看到,而不需要等着命令从上及下一层层地下达到每一个人。可以想象,当以色列全体会众都同时看到云彩的动静时,他们带着信心,也带着顺服的心,一起同心合意地回应,那是一幅多么美丽、和谐、令人兴奋的画面啊。在今天的教会,我们虽然不再是当年的云彩带领走旷野路,但我们也都是走在神指引给教会的方向上。虽然神给教会方向的指引不多会好像当年的云彩那样显而易见,可是神对教会带领也会通过教会的整体的异象和使命的传递来向全体会众知道。当全体会众都知道了教会的异象和使命的时候,也就如同当年的以色列人看到云彩的指引一样,我们也就带着信心和顺服的心,跟随神的带领,去完成主的大使命。 默想经文:“云彩几时从帐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几时起行;云彩在哪里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里安营。”(9:17) 静默思想:默想云彩带领的画面,体会大家同有一个心志、同心合意跟随神给教会的方向共同努力的欢快、喜乐的情景。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9段记载的是神吩咐以色列人在旷野守逾越节。当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的第二年正月,神吩咐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守逾越节,都是按照神已经赐给他们的规定去守即可。在这里,神并没有赐下新的条例,更多的是提醒以色列人日期到了,该守节了。事情原本很简单,以色列人就按照神的提醒和吩咐去行就好了。然而,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几个因死尸不洁的人提出诉求,希望不要被拦阻在守节的人群之外。摩西向神寻求答案,神赐下第二个逾越节,也就是在二月十四日可以给这些因故在正月十四日不能守节的人也有机会向神守节。同时,神也规定,凡是无故不守节的,都要被从民中剪除。 经文当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些因死尸而不洁的人想要争取和别人一样向神献供物的机会(9:7),而当神赐给他们可以有第二次机会来守节的时候,给他们的命令看不出与献供物有什么关系,而是重复强调他们所吃的应该和第一个逾越节一样,包括无酵饼和苦菜,一点不可留到早晨,羊羔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等等(9:11-12)。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些人明明是要争取向神献供物的机会,可是为什么神却如此仔细吩咐他们如何吃逾越节的筵席呢?献供物与吃筵席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设身处地去思想,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其中的联系,更深明白在神面前守节的意义。原来,这些人并不是不知道守逾越节的重点就是吃逾越节的筵席,然而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并没有将吃逾越节的筵席仅仅当作吃喝一场而已,而是把这看做是他们给神献上供物的机会,除了的确有所献的供物之外,更加宝贵的乃是他们的心向神献上。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有正当的理由不守节而释然,没有暗自偷喜可以免于守节的种种繁琐繁琐。他们之所以提出诉求要守逾越节,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失去这一年一度的大餐,而是因为他们不想失去这一年一度和神相交,向神感恩,纪念神拯救大工的机会。 这不单只是这些人的诉求,实际上他们乃是作在神的心意中,因为神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当神吩咐要剪除那些无故不守节的人的时候,所提出的理由也是因为“他在所定的日期不献耶和华的供物”(9:13)。可能会有人觉得神的要求太过强制,难道不守节不行吗?难道连不吃这餐饭的自由都没有嘛?但真正的原因乃是人对神没有一颗奉献的心,这才是问题所在。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守节,以逾越节为例,最重要的并不是自己的吃喝,而是向神献上的心志,而这心志就是献给神的馨香的供物。 这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来说也是很好的提醒。虽然基督教的节气并不像犹太人那么多,也不一样,但是其中的意义依然是相同的,都体现出我们对神的心究竟如何。有时候我们会把这些节气,例如受难节、复活节、圣诞节,仅仅当作是过一个节而已,可以乘机放松、休假、吃大餐。虽然我们也会回到教会参与一些庆祝、纪念的活动,但心思意念中更多的是“放假”的享受,而不是向神献上供物的委身。不单只是节气,实际上,包括每一次的主日崇拜,我们都应该视为向创造我们、救赎我们的神献上供物的机会,渴望向神全然献上我们自己。 默想经文:“我们虽因死尸而不洁净,为何被阻止不得同以色列人在所定的日期献耶和华的供物呢?”(9:7)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段摸着神心意的话。反思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心志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9章讲到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的第二年正月,神吩咐以色列人守逾越节所发生的故事。虽然神用云彩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是发生在从西奈山起行之后的事,可是经文也在这里提前有所交代。这两个故事记载在这里,虽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共通之处,但却都是在为以色列人的即将起行作预备。随着神在西奈山律法颁布的结束,以色列人即将离开西奈山,往应许之地进发。那么,他们又会是以什么样的状态进入这新的历程呢? 在守逾越节的时候所发生的这件小插曲给了以色列人很好的心理预备。有几个人因死尸不洁而不能在那日守逾越节。这本是按照律法所规定的去行,无可厚非。然而,这几个人却要争取和大家同等守逾越节的机会。摩西没有轻率地以律法的规条拒绝他们,而是把问题带到神的面前求问。神允许他们在一个月之后的同样日子,也就是在二月的十四日来守节。神不但给了那些渴望守节的人以机会,同时也警告那些不渴望守节的人,若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反而推辞不守逾越节,就要从民中剪除。 从这些细节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神的律法规条以外,神的子民和神之间的互动,乃是感情的真挚流露。这几个因死尸而不洁的人,他们没有因为律法条文的限制而理所当然地放弃守逾越节的机会;相反,他们因为对守逾越节的渴望而不甘心受到律法条文的辖制。摩西的回应也是可圈可点。他没有简单地照搬照抄律法条文来回答,而是愿意去听神的具体指引。在这个特殊的场景之中,大家都在尊重神律法的同时寻求改变。当然,众人所寻求改变目的不是忽略律法的权威和严肃,而是渴望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之下不受律法的约束而和神之间有更加亲密的互动。 这正是整个故事的重点。虽然神的律法已经颁布下来,大家照着行就好了。可是众人的心并没有因此就只盯着律法而忘记神。相反,因着对神的渴慕和敬畏,大家在某些特别的场景之下,继续保持着和神之间的互动,而不是以遵行律法、完成责任了事。这也正是神的心意。神赐下律法来塑造百姓的生命,但是神也希望百姓不是从此就只和律法打交道而不再与祂有互动。律法是要引导人归向神,而不是拦阻人不再需要神。 在接下来的神用云彩带领以色列人行走在旷野的段落,表达的也是同样的主题。这里所强调的,不是神用云彩指引以色列人行走的方向,而是强调神用云彩来带领以色列人的行走或是停留随时和祂的步调保持一致。这些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训练,告诉他们在律法颁布之后进入新的历程的时候,他们一方面要遵照律法而行,但另一方面也不仅仅遵照律法而行,而是 要继续保持和神之间的亲密互动,而不是只要抱着律法就可以不再理睬神有什么心意了。 这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来讲,意义依然重要。对于华人基督徒来说,读经是大家非常看重的。这固然好,可是,我们往往容易将读经当做我们和神关系的全部,这就有所偏失。虽然神也会藉着读经向我们当前的处境说话,但毕竟,我们不可忽略和神之间直接和亲密的互动。这不是靠着我们平时向神开单子式的单向的祷告来达到,而更多的是通过我们在神面前的安静、停留、聆听、寻求、等待来达到。我们不能以为只要读经了就完成了听从神的义务,也不要以为只要祷告了就应付了和神说话的责任。关键在于,我们在这些之外,真的渴慕和神相交吗?真的渴慕在每一个场景都在寻求神、聆听神、跟随神随时的引领吗? 默想经文:“他们遵耶和华的吩咐安营,也遵耶和华的吩咐起行。他们守耶和华所吩咐的,都是凭耶和华吩咐摩西的。”(9:23) 静默思想:这里的起行或安营,当然不是神在律法里已经吩咐过摩西的内容,而是神随时随地吩咐摩西的。默想当时的情景,体会在律法之外与神的这种亲密的互动,调教自己的心,随时关注神、亲近神,跟随神适时的引导。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你要用银子作两枝号,都要锤出来的,用以招聚会众,并叫众营起行。 3. 吹这号的时候,全会众要到你那里,聚集在会幕门口。 4. 若单吹一枝,众首领,就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要聚集到你那里。 5. 吹出大声的时候,东边安的营都要起行。 6. 二次吹出大声的时候,南边安的营都要起行。他们将起行,必吹出大声。 7. 但招聚会众的时候,你们要吹号,却不要吹出大声。 8. 亚伦子孙作祭司的要吹这号。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9. 你们在自己的地,与欺压你们的敌人打仗,就要用号吹出大声,便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得蒙纪念,也蒙拯救脱离仇敌。 10. 在你们快乐的日子和节期,并月朔,献燔祭和平安祭,也要吹号,这都要在你们的神面前作为纪念。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11. 第二年二月二十日,云彩从法柜的帐幕收上去。 12. 以色列人就按站往前行,离开西乃的旷野,云彩停住在巴兰的旷野。 13. 这是他们照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的,初次往前行。 14. 按着军队首先往前行的是犹大营的纛。统领军队的是亚米拿达的儿子拿顺。 15. 统领以萨迦支派军队的是苏押的儿子拿坦业。 16. 统领西布伦支派军队的是希伦的儿子以利押。 17. 帐幕拆卸,革顺的子孙和米拉利的子孙就抬着帐幕先往前行。 18. 按着军队往前行的是流便营的纛。统领军队的是示丢珥的儿子以利蓿。 19. 统领西缅支派军队的是苏利沙代的儿子示路蔑。 20. 统领迦得支派军队的是丢珥的儿子以利雅萨。 21. 哥辖人抬着圣物先往前行。他们未到以前,抬帐幕的已经把帐幕支好。 22. 按着军队往前行的是以法莲营的纛,统领军队的是亚米忽的儿子以利沙玛。 23. 统领玛拿西支派军队的是比大蓿的儿子迦玛列。 24. 统领便雅悯支派军队的是基多尼的儿子亚比但。 25. 在诸营末后的是但营的纛,按着军队往前行。统领军队的是亚米沙代的儿子亚希以谢。 26. 统领亚设支派军队的是俄兰的儿子帕结。 27. 统领拿弗他利支派军队的是以南的儿子亚希拉。 28. 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往前行,就是这样。 29. 摩西对他岳父(或作内兄)米甸人流珥的儿子何巴说,我们要行路,往耶和华所应许之地去。他曾说,我要将这地赐给你们。现在求你和我们同去,我们必厚待你,因为耶和华指着以色列人已经应许给好处。 30. 何巴回答说,我不去。我要回本地本族那里去。 31. 摩西说,求你不要离开我们。因为你知道我们要在旷野安营,你可以当作我们的眼目。 32. 你若和我们同去,将来耶和华有什么好处待我们,我们也必以什么好处待你。 33. 以色列人离开耶和华的山,往前行了三天的路程。耶和华的约柜在前头行了三天的路程,为他们寻找安歇的地方。 34. 他们拔营往前行,日间有耶和华的云彩在他们以上。 35. 约柜往前行的时候,摩西就说,耶和华阿,求你兴起。愿你的仇敌四散。愿恨你的人从你面前逃跑。 36. 约柜停住的时候,他就说,耶和华阿,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万人中。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3段讲的是以色列众民和约柜往前行的情景。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里会忽然出现约柜的身影呢?前面不是说是云彩在前面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吗?会幕不是在以色列全营的中央,而走在最前头的是犹大的营,会幕是随后才跟上的吗?怎么现在却是约柜走在最前面,为以色列人寻找安歇的地方呢?究竟是云彩在带路还是约柜在带路呢?很有可能,两者都是同时进行的。云彩的指引侧重在大方向的带领,例如在十公里以外的某个地方停下,告诉以色列人该往哪个方向去。而当以色列人起行走向那个方位的时候,则是约柜脱离中央的会幕集群,走在以色列人队伍的最前面,指引以色列人这十公里的路程。 这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云彩的带领中,约柜的功用也开始进入以色列人的视线,成为与他们起行与安营密切相关的元素。这实际上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神在西奈山吩咐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建造会幕的时候,所强调的就是祂藉着约柜与以色列人同在的居所。约柜既是神同在的象征,也是神同在真实的凭据。云彩的带领不能替代约柜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实际作用,否则的话约柜也就形同虚设了。 摩西深深明白其中的道理。当约柜往前行的时候摩西说到:“耶和华啊,求你兴起!愿你的仇敌四散,愿恨你的人从你面前逃跑。”设想当年的情景,我们可以更加深刻体会摩西的话所想要表达的。云彩的带领是大方向的指引,例如停留在十公里以外的某地召唤以色列人前去。可是这十公里的旷野路怎么走呢?会翻山越岭吗?会经过死荫的幽谷吗?路上会不会遇到敌人的拦截、攻击、掠夺、搅扰呢?这就需要约柜的同行,为以色列人开路,驱散路上一切可能的不利因素,保障以色列人可以顺利抵达云彩所指示的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当约柜停住的时候,摩西说:“耶和华啊,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万人中!”设身处境,我们知道这是摩西对于当时情景的表达,当约柜停下来,也就意味着以色列人要安营扎寨了,于是东、南、西、北各营,以及中央的会幕集群,都按照顺序停下来,而约柜作为会幕的主角,也被四面八方的以色列人包围在中间,看起来就是之前还在前面带路的约柜现在重新回到以色列人的营地中央,也就是神回到以色列人当中了。 所以整段经文所呈现的乃是神在以色列人具体的行径上与他们密切相连、每时每刻与他们同在、带领他们一步一步往前走的画面。神并非只是用云彩告诉他们一个大方向,然后就任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达到那个方向,中间的过程不理不问,只是坐在远处等着他们过来而已。相反,神时刻与祂的子民同在,在他们通往目的地的路上保护和带领他们。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这就好像一位父亲为孩子规划将来成为一名工程师。但父亲不是将这个远大目标甩给尚未懂事的孩子,等二十年之后来检查功课,而是在孩子一路的成长中都陪伴孩子,为他排忧解难,帮助他一步一步往目标迈进,直到最终达成目标。 今天,神也同样带领每一位跟随祂的儿女。神不是将天上荣美的天家指示给我们看,然后就坐在天上等着我们有一天可以过去;神也不是将祂对我们的生命成长的目标指示给我们看,然后就远远地坐着看我们能否达到祂的要求。实际上,在我们生命成长、通往永生的路上,神一直都以祂神圣的同在陪伴和带领我们的脚步。神允许我们遇见挑战、遭遇挫折,但神却始终在我们的身边扶持和鼓励我们,坚固我们的信心,带领我们走这条信心之旅。感谢神!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在以色列人前行的路上神的保护和同在,也给我们今天的信心之旅带来安慰与鼓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2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人在西奈旷野停留了十一个月之后,按照神藉着云彩的指示,拔营起行,前往巴兰的旷野。整个移动的过程是按照神给他们的吩咐,先是东边的犹大营,接下来是中间的会幕,然后是南边的流便营、西边的以法莲,最后是北边的但营。以色列众支派浩浩荡荡、次序井然,朝着神所指示的方向迈进。 这中间特别记录了摩西和何巴的对话。何巴是摩西在米甸的岳父流珥(又名叶忒罗)的儿子。当时他们曾经一起来到旷野探望摩西,并且给了摩西很好的建议(出18:1-27)。当流珥回到本地米甸之后,何巴继续留在摩西这里。摩西邀请何巴和他们一起前往神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而何巴一开始是拒绝,想要回到自己的本地去。虽然经文没有交代何巴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但从《士师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很有可能在当时还是跟随了摩西(士1:16)。 这是一段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对话。面对摩西的盛情邀请,何巴为什么一开始是拒绝呢?难道他不知道神的作为有多大吗?难道他不相信跟随神是多么蒙福吗?其实,设身处地站在何巴的角度去思考,这也算是他很正常的反应。作为米甸人,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家不是和以色列人在一起。他在以色列人的营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今,以色列人结束了漫长的停留,终于要拔营起行了。这是一个时期的结束,以及新时期的开始。在这个新、旧阶段的交替过程,也往往就是人们重新做决定的过程。是继续原有的方向?还是开始一条新路?还是回到过去的老路?这就好像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涯,面对未来,有人可能选择继续留在学校读书,有人可能选择进入社会工作,有人可能选择回到老家务农,等等。当以色列人开始起行的时候,对于何巴来说也意味着一个时期的结束,象征着他完成了在以色列人当中这一阶段的使命,或是历程;现在,他也要开始为自己的下一步计划着想了。以色列人要继续往前走,而他自己又将何去何从呢? 今天,我们也会常常遇到何巴所面临的选择。我们的人生都是有阶段性的,一个时期结束,另一个时期开始。例如工作的变更、住所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等等。在这些交替的过程中,在这些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该何去何从呢?特别是在信仰的道路上,这一点也经常遇到。对于很多弟兄姐妹来说,受洗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事件。标志着信仰的历程已经完成了一个阶段,经过慕道、信主、栽培、洗礼班之后,终于可以受洗成为一名“合格”的基督徒,宣告我们这一个阶段胜利地完成了。那么接下来呢?是继续在信仰的道路上迈进,跟随耶稣走十字架的道路呢?还是终于可以回到自己过去的生活、工作的老路上去,或是在这些之外去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有许多的人选择的是后面两种。或是即便表面看起来选择的是前者,但实际上整个心态、心思意念却是后者。然而,今天的经文提醒我们,启程不是过去阶段的结束,而是新阶段的开始。我们的人生不断向前迈进,是要朝着神所指引的方向,进入祂的应许之地,进入与神同在的永恒安息中。甚愿我们都是彼此扶持、彼此提醒,一同走在这条不断向前迈进的道路上。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身临其境去体会在这个新、旧阶段的交替过程中的不同取向,带给我们触动和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1段讲的是神吩咐摩西制作银号。银号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首先,就是与以色列人的起行有关。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虽然神会使用云彩来指引以色列人的起行与安营,但是对于那么庞大的军队来说,还是需要一些更加精准的指令来协调以色列全会众的行动,所以银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声音的大小、长短、数量,等等,来告诉以色列人有相应的行动来配合整体的运行。 除了与起行有关的指令,银号还有另一种功能,就是在他们与仇敌征战,以及在快乐、节期、献祭的时候使用。经文在解释这第二种功能时重复两次指出,当这样吹号的时候,乃是使他们“在神面前得蒙纪念。”(10:9,10)。而所谓的得蒙神的纪念,乃是指当他们吹号的时候,声音被神听见,唤起神去关注他们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对以色列人很好的提醒,让他们知道当自己在面临与仇敌征战的时候,不要只顾着自己去打仗,也要让神知道,邀请神的参与和帮助;同样,当在快乐和节期、献祭的时候,也不要只顾着自己快乐,不要只顾着自己过节,不要只顾着自己忙碌各样献祭的事,而都要邀请神参与其中,因为他们的快乐不可缺少神,是要在神面前才能有真正的快乐,他们的过节与献祭也都不可缺少神,因为这些活动的目的本身都是指向他们与神之间的关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银号的两方面功能。一个是传递神给以色列人的信息,例如发出不同的信号让以色列人配合神给他们起行的指令。第二个是反过来,传递以色列人给神的信息,告诉神他们正在面临的事情,唤起神的关注,邀请神的参与。对于第二点,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回味。虽然我们的确都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向神呼求帮助,在遇到高兴事的时候向神感谢,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当威胁忽然来临,或是持续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容易疲于奔命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甚至有可能因为要急忙去应对而连向神祷告呼求的意愿和时间都没有了。也有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高兴的事,就自己欢喜快乐去了,把神忘在一边;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在教会张罗许多的事情,但却只是忙碌事情本身,无暇顾及,或是也不在乎是否要邀请神来到我们当中,即便有邀请,但更多的可能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而已。虽然我们也知道神察验万事,掌管全局,祂不需要我们的邀请可以来到我们当中,祂不需要我们的通知也知道我们正在面临什么。然而,神却提醒我们自己当有的责任,就是主动邀请神的参与。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回应神的心意。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银号的作用,也进一步加深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0章讲的是银号的制作,以及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山的初次起行。之所以要制作银号,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乃是召聚以色列全营的人起行。前面已经讲到,神用云彩来带领以色列人的行走和停留。既然云彩可以指挥以色列人,那么为什么还需要银号呢?其实,银号的制作虽然看起来多余,但却是必须的,因为是作为以色列人对神指示的整体性回应。当看到云彩的动静时,虽然可以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行,可是具体到以色列全营的人是否可以步调一致,而不至于有的人先行动起来,而有的却因故有所拖延,则需要银号的调教,带领全会众整体回应。这就好像神给了教会一个异象,但还需要教会带领者的动员,并且带领会众一同响应。 在以色列人全营起行的时候,经文特别记载了一个插曲,就是摩西劝何巴与他们一同前往神所应许之地,并且告诉何巴神指着以色列人已经应许给好处,希望何巴可以和他们一同得这好处。当何巴第一次表示不愿意,要回他的本地本族那里之后,摩西再一次相劝,并表示他们需要何巴为他们在旷野的行走作眼目。虽然看起来摩西是在用好处吸引何巴跟随他们,也似乎是在表达对路上的担忧,需要依靠何巴为他们指路,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摩西告诉何巴跟随他们会得到来自于神的好处,这是在陈明一件事实,因为摩西知道跟随神必然会得蒙神的祝福,他希望何巴也可以一同在神所赐的福气中有份。摩西也相信在他们的路上神必有指引,并不需要何巴作眼目,但摩西也希望何巴可以在他们的路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神的圣工中有份。经文没有记载何巴最终的回应如何,显明重点并不是何巴的回应,而是摩西的邀请。从这个小插曲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当以色列全营几十万人动身起行的时候所发生一些事情的缩影。神呼召以色列人起行,这给当时的人带来了“两极分化”:要么跟随起行,要么掉队离开。摩西作为带领的人,他当然希望大家都可以跟上,即便是其中寄居的,摩西也招呼他们一同前往。 今天,神的军队前行,神的呼召也同样临到我们每一个人。经文特意没有留下何巴的回应,而是把机会留给了我们。我们愿意受邀一同前往吗?我们看重从神那里来的祝福,愿意与神的子民一同领受吗?还是依然故我,停留在自己的本地本族?我们愿意在神的圣工中有份吗?不是以为神需要我们,而是回应神邀请我们与祂同工的恩典。我们可能认为自己既然已经决志信主了,就已经是走在大部队中了。这当然是事实。然而,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条十字架舍己的道路,也是一生之久的动态历程。以色列人每一次在旷野拔营起行,就都意味着这“两极分化”的再一次上演:跟随,还是离队。每一次起行,都有可能带来一些人的掉队。他们可能觉得太辛苦,还不如回家的好;他们可能觉得太无聊,还不如到别处去转转。盼望我们随时都是行走在跟随神的道路上,不掉队,不懈怠。 默想经文:“何巴回答说:‘我不去,我要回本地本族那里去。’”(10:30) 静默思想:在跟随神的道路中,不进则退。面对神在前面的召唤,何巴的这番回答,也会是我们的回答吗?或者我们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却是如此吗?联系整段经文,默想何巴的这个回答,调教我们跟随神的心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众百姓发怨言,他们的恶语达到耶和华的耳中。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使火在他们中间焚烧,直烧到营的边界。 2. 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华,火就熄了。 3. 那地方便叫作他备拉,因为耶和华的火烧在他们中间。 4. 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 5. 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 6. 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 7. 这吗哪仿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 8. 百姓周围行走,把吗哪收起来,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作成饼,滋味好像新油。 9. 夜间露水降在营中,吗哪也随着降下。 10. 摩西听见百姓各在各家的帐棚门口哭号。耶和华的怒气便大发作,摩西就不喜悦。 11. 摩西对耶和华说,你为何苦待仆人,我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 12. 这百姓岂是我怀的胎,岂是我生下来的呢?你竟对我说,把他们抱在怀里,如养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应许给他们祖宗的地去。 13. 我从哪里得肉给这百姓吃呢?他们都向我哭号说,你给我们肉吃吧。 14. 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我独自担当不起。 15. 你这样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时将我杀了,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 16.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就是你所知道作百姓的长老和官长的,到我这里来,领他们到会幕前,使他们和你一同站立。 17. 我要在那里降临,与你说话,也要把降于你身上的灵分赐他们,他们就和你同当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独自担当。 18. 又要对百姓说,你们应当自洁,预备明天吃肉,因为你们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我们在埃及很好。这声音达到了耶和华的耳中,所以他必给你们肉吃。 19. 你们不止吃一天,两天,五天,十天,二十天, 20. 要吃一个整月,甚至肉从你们鼻孔里喷出来,使你们厌恶了,因为你们厌弃住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在他面前哭号说,我们为何出了埃及呢? 21. 摩西对耶和华说,这与我同住的百姓,步行的男人有六十万,你还说,我要把肉给他们,使他们可以吃一个整月。 22. 难道给他们宰了羊群牛群,或是把海中所有的鱼都聚了来,就够他们吃吗? 23. 耶和华对摩西说,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现在要看我的话向你应验不应验。 24. 摩西出去,将耶和华的话告诉百姓,又招聚百姓的长老中七十个人来,使他们站在会幕的四围。 25. 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把降与他身上的灵分赐那七十个长老。灵停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受感说话,以后却没有再说。 26. 但有两个人仍在营里,一个名叫伊利达,一个名叫米达。他们本是在那些被录的人中,却没有到会幕那里去。灵停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在营里说预言。 27. 有个少年人跑来告诉摩西说,伊利达,米达在营里说预言。 28. 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就是摩西所拣选的一个人,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 29. 摩西对他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他的灵降在他们身上。 30. 于是,摩西和以色列的长老都回到营里去。 31. 有风从耶和华那里刮起,把鹌鹑由海面刮来,飞散在营边和营的四围。这边约有一天的路程,那边约有一天的路程,离地面约有二肘。 32. 百姓起来,终日终夜,并次日一整天,捕取鹌鹑。至少的也取了十贺梅珥,为自己摆列在营的四围。 33. 肉在他们牙齿之间尚未嚼烂,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了他们。 34. 那地方便叫作基博罗哈他瓦(就是贪欲之人的坟墓),因为他们在那里葬埋那起贪欲之心的人。 35. 百姓从基博罗哈他瓦走到哈洗录,就住在哈洗录。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6段记载的是神回应以色列人要吃肉的诉求,赐鹌鹑给他们作食物。然而,当以色列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收集鹌鹑,并且享受吃肉的快乐时,神的怒气却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灾击杀了他们,而当地也被称作“贪欲之人的坟墓”。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为什么原本应该是值得庆贺的大神迹,结果却变成以色列人受到神的严厉击杀呢?为什么神一面赐给以色列人肉吃,一面又击杀那些吃肉的人呢?难道是神故意设下陷阱来捕捉、击杀祂的百姓吗?的确,看到这幅场景,我们会这许许多多的疑问。然而,当我们在场景中细细体会现场所发生的事情时,也就会对神的心意有更多的认识。 当时,神用风将许许多多的鹌鹑从海面刮来,落在以色列人营的周围,数量之多,连他们当中捕获最少的也都有十贺梅珥。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具体计算贺梅珥的实际分量,但很显然经文所要表达的乃是数量极多的意思。面对这看得见的、数不清的鹌鹑,以色列人所表现出来的不是感谢神的赏赐、不是赞叹神的大能力、不是安然享受神的供应;相反,他们争先恐后地捕捉鹌鹑,两日两夜不停地忙碌为自己囤积在营边。神明明已经告诉以色列人要赐给他们肉吃,不止一天、两天、五天、十天、二十天,甚至一个月(11:19),可是以色列人的回应却是抓着这一次的机会拼命为自己积存,生怕过了今天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以色列人捕获鹌鹑,不是神的子民欢然领受神供应的场景,而是他们的贪婪显露无遗的丑态。难怪神的怒气发作,要用最重的灾击杀他们。这就好像一位父亲为孩子带来了美味的蛋糕,足够吃三天的。可是孩子却在所有的蛋糕上都咬一口,虽然一时吃不完但也要先据为己有再说。这怎能叫父亲不生气呢? 神一面为以色列人提供丰盛的筵席,一面用最重的灾击杀贪欲的人。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神的确常常回应我们的呼求,赐给我们所需之物。然而不要忘了,神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供应,不是为了要满足我们的贪欲,而是向我们显明祂的慈悲怜悯、祂的大能大力,让我们可以看到祂的大作为、相信祂的供应,从而不再贪婪、不再为自己索求。但是,如果在领受神丰富供应的同时,我们的贪欲依旧的话,那就完全不是神希望看到的。虽然有可能神不至于因此就停止供应我们的所需,但贪欲之心却使得我们与神远离,最终留给我们的乃是贪欲之人的坟墓!我们的贪欲看起来是在为自己获取更多,但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 今天,在我们跟随神的道路上是否也是如此的光景呢?我们不断向神提出诉求,也不断得到神的供应,然而,我们在感恩之余,贪欲是否得到了清除呢?很多时候并非如此,甚至变本加厉、得寸进尺。我们原本只是向神求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得到神的供应之后我们并不满足,而是希望得到更好的工作,工资更多、职位更高。我们原本只是向神求一间可以让全家人安然居住的房子,得到神的供应之后我们并不满足,而是希望得到面积更大、条件更好的房子。我们一方面感谢神,一方面欲望继续膨胀;我们一方面将这些归荣耀与神,一方面为自己索取更多的好处。不错,神是要我们有感恩、颂赞的心;但神也要我们去掉贪欲的心。愿“贪欲之人的坟墓”成为我们随时的警醒。 默想经文:“那地方便叫做基博罗哈他瓦(就是‘贪欲之人的坟墓’),因为他们在那里葬埋那起贪欲之心的人。”(11:34) 静默思想:这个神实行神迹的地方不是起名纪念神的大作为,而是纪念贪欲之人被击杀;领受神恩赐的地方却成为被神降灾的地方。默想这个场景,给我们自己带来触动和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5段记载的是在一些闲杂人的影响下,以色列百姓因着食物的单调而哭号、抱怨。神的怒气发作,而摩西也向神发出哀求。结果,神回应摩西的哀求,将灵分赐给七十位长老,使得他们可以帮助减轻摩西身上管理百姓的重担;同时,神也答应要赐给百姓肉吃。 整个过程出现了两种向神的诉求。一种是百姓的诉求。他们因为老是吃吗哪这样单一的食物而心中不满,于是向神发怨言。另一种是摩西的诉求。他因为百姓的怨言,又因为神向百姓的怒气发作,于是自己心里也是满了愁苦,向神求死。的确,夹在悖逆的百姓和严明的神之间,摩西的确很难受。如果百姓顺服神,或是神容让百姓的悖逆,摩西都不会如此愁苦以至于想死。面对这两种诉求,神的回应截然不同。面对百姓的诉求,神是怒气发作;而面对摩西的诉求,神却是温柔地回应,帮助摩西解决他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难道神有双标、偏心?对摩西好一些,对百姓差一些?当然不是!神并不偏袒人。当摩西没有尊神为圣的时候,他也一样会受到神的责罚,以至于连迦南都无法进入。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神对待百姓和对待摩西的诉求有所不同呢?仔细思想,原来是因为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大家都因为自己所面临的缺乏而向神提诉求,表达心中的强烈情绪,但百姓的初衷是出于他们的私欲。他们对神所提供的食物不满,而且将神的供应与他们之前在埃及的经历作为对比,认为神的供应还比不上他们以前在埃及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怨言乃是对神的不满,是厌弃那位搭建帐幕住在他们中间、将圣善的律法赐给他们、与他们同住同行、保护他们、带领他们的耶和华神(11:20)。而摩西则不同。虽然他也是和百姓吃一样的吗哪,但他并没有因为觉得食物单调而与百姓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摩西的诉求不是为了他自己可以得到什么好处,而是苦于面对这些悖逆百姓的无能为力,无法管理他们。摩西没有为自己索求,甚至当那两位长老没有来到会幕前也到圣灵的恩赐的时候,摩西没有妒忌他们,没有制止他们,而是为他们高兴,因为可以有更多的人被神的灵感动来管理这几十万以色列人,那岂不是太好了吗?摩西没有想着大权独揽,没有想着只能自己有圣灵的恩赐。相反,他是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他的哀求来自于不知道如何去完成神交托的使命而感到的愁苦。 明白了这些,也会给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带来提醒和帮助。在我们跟随神的道路上,随时都会出现不同的缺乏,产生不同需求。我们会有来自生活的压力、有来自工作的压力,也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也有来自教会的压力。面对这些需求,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情绪的表达,也都会向神发出某种形式的诉求。事实上,向神发出诉求,这是每一位跟随神的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有的回应。但区别就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如何。是出于自己私欲的满足呢,还是出于对神的使命的承担呢?是为着自己着想呢,还是为着他人着想?是出于对神的抱怨呢,还是出于对神的信靠呢?是想要回到以前败坏、灭亡的老路上去呢,还是愿意继续跟随神所指引的永生之道? 默想经文:“因为你们厌弃住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11:20)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在我们遇到难处向神发出诉求的时候,提醒自己,当我们真正认识这位住在我们中间的神,完全信靠祂的时候,我们还会发出这样的诉求吗?我们还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发出诉求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4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人在他备拉发怨言的事。这也是和之前经文的极大反差。前面讲到以色列人拔营起行,有云彩指引方向,有约柜的保护与同行,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美好,他们正在兴高采烈地走在通往应许之地的旅程。这段旅程虽然是走旷野,但看起来不需要担心,因为有神的同在与保守,有神的指引与祝福,应该是一条快乐且短暂的旅程,很快就可以去到应许之地安顿下来享受美好的家园了。然而,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很快,他们在他备拉发怨言,被神责罚。这次事件不单只是给以色列人的旷野之旅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是他们日后旷野路的缩影。 对于这一次的事件,经文的记载非常简洁。我们可以留意到三方面的特点。首先,就是经文没有解释以色列百姓发怨言的具体原因,没有具体记录他们到底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使得他们发怨言。很有可能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乃是他们发怨言的这个举动是不合宜的,无论背后有多么看起来合理的理由。其次,就是经文提到神降火的惩戒时,并没有提到人员的损失,只是降火在以色列人营的边界,就好像一间房屋发生火灾,但却没有带来人员的伤亡。这也是以色列人从西奈旷野起行之后的第一次受到神惩戒的事件,看得出神虽然非常不喜悦以色列人的怨言,但神的惩戒也是非常的克制,只是发出一次严重的警告而已。第三,给整个事件留下记念的,就是当地被取名为“他备拉”,也就是神降火在他们中间的意思。所以,看得出留给以色列人深刻印象的,似乎不是他们发怨言的具体原因,而是神对他们发怨言的强烈回应。“降火”这一个颇具画面感的场景,成为整个事件的标记被流传下来,提醒以色列人不要发怨言,也提醒以色列人神的烈怒与容忍。 今天,也甚愿这样一幅“降火”的画面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我们随时的警醒。神用祂克制的烈怒来警告我们不要发怨言,因为这是对神恩慈、怜悯、保护、同在、指引等一系列作为的亵渎与轻视。虽然我们的怨言在人看来都或多或少有合理的成分,但我们不应该尝试因此就使得怨言合理化。相反,我们只需要关注神是如何恩待祂的子民的,就知道怨言绝对不是向神诸般恩慈的正确回应。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幅场景,藉着神烈怒之火的燃烧,也再一次反省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1章记载了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所发的两次怨言。经文有一些细节需要留意。首先是当有两个人没有按照摩西的吩咐去到会幕的四围,而仍旧在自己的营里的时候也依然接受了圣灵说预言,约书亚提议摩西去禁止他们。摩西教导约书亚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吗?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愿耶和华把祂的灵降在他们身上。”(11:29)这是一个很好的门徒培训片段。约书亚作为跟随摩西的好帮手,他想到的自然是一切都应该是在摩西的管理之下进行。约书亚看重的是摩西的权柄,想要维护的是摩西的地位。然而,摩西教导约书亚,要学会从神和百姓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看重个人的权柄和地位。 其次,就是神用最重的灾殃击杀那些捕取鹌鹑的人。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神不是答应让以色列人吃肉吗?这些鹌鹑不是神带来的吗?为什么当他们捕取鹌鹑的时候反倒受到击杀了呢?这要从当时的情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神已经答应要让以色列人吃肉一个整月,而且也说到做到,将鹌鹑带到他们面前。照理来说,以色列人得着神的应许,看到神的话语的应验,应该是对神重拾信心,不慌不忙地吃肉,不需要担心明天会断货。可是当时的情况却是,百姓蜂拥而上,从早到晚不停的捕取。这一幅慌乱、不择手段的情景,远远不是对神有信心的画面,而是依然被贪欲充满、对神没有信心的表现。也难怪神的怒气要发作了。 第三,我们也看到以色列人依然保持贪欲之心,以至于被神击杀,是发生在神分赐圣灵给七十个长老来分担摩西的管理压力之后。这也就是说,以色列人的问题并没有因为一个好的管理架构的建立而得到改善。这并非说必要管理架构不重要,而是说我们要承认,管理架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人心的问题还是要人自己面对神的真实回转来解决。 整个事件的起因,也就是以色列人发怨言的原因,值得我们有更多的思考。他们受到在当中那些非以色列人的搅扰,想念以前在埃及可以有不同食物的日子,从而对跟随神每天只能吃吗哪这一样的食物感到厌倦。他们说到:“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了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11:6)这里所谓的心血枯竭,当然不是说神所赐的吗哪营养不够全面,使得他们的身体机能出现问题。事实上,他们已经吃吗哪超过了一年,依然身体强壮,可以行走在旷野。他们的真正问题,不是营养不良带来的身体的枯竭,而是他们对以前在埃及多样化生活的思念所带来的在心灵层面的干枯,对神的供应感到枯燥和厌烦。 这是一种不满足。但不是饥渴慕义的神圣的不满足,而是因着对世界的贪恋而带来的对在神里面生活的厌倦。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常常面临的挑战。我们生活在这个花花世界中。当看到身边那些不信神的人所过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也很容易受到影响,觉得自己在神面前的倾心吐意、读经、祷告、服事、传福音,等等,这样的生活太单调,太乏味,觉得自己的心也因此干枯、空洞起来。我们常常也感到需要从世界中取得一些调味品,才可以使得我们在神里面的信仰之旅不至于那么枯燥乏味。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要完全不参与世界的任何活动,而在于我们是否觉得在神里面是枯燥乏味的,是否觉得世界的多姿多彩要比在主里的专注和神的美善更加吸引我们的心。 我们的心都会有不满足。但问题是,我们这不满足的心,是要被世界来填满,还是要被神的美善和丰盛来填满?求圣灵帮助我们,让我们有神圣的不满足,愿意更加渴慕神、贴近神、顺服神、荣耀神。 默想经文:“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了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11:6) 静默思想:在整段经文的背景下默想这句话,如果发现这也是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不要匆忙地掩盖过去,而是花一些时间停留在期间,求圣灵来引导自己的心,反思为什么不能以神为满足;求神怜悯,来培育我们对祂的神圣的不满足。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摩西娶了古实女子为妻。米利暗和亚伦因他所娶的古实女子就毁谤他, 2. 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吗?这话耶和华听见了。 3. 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 4. 耶和华忽然对摩西,亚伦,米利暗说,你们三个人都出来,到会幕这里。他们三个人就出来了。 5. 耶和华在云柱中降临,站在会幕门口,召亚伦和米利暗,二人就出来了。 6. 耶和华说,你们且听我的话,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 7. 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 8. 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像。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 9. 耶和华就向他们二人发怒而去。 10. 云彩从会幕上挪开了,不料,米利暗长了大麻疯,有雪那样白。亚伦一看米利暗长了大麻疯, 11. 就对摩西说,我主阿,求你不要因我们愚昧犯罪,便将这罪加在我们身上。 12. 求你不要使她像那出母腹,肉已半烂的死胎。 13. 于是摩西哀求耶和华说,神阿,求你医治她。 14. 耶和华对摩西说,她父亲若吐唾沫在她脸上,她岂不蒙羞七天吗?现在要把她在营外关锁七天,然后才可以领她进来。 15. 于是米利暗关锁在营外七天。百姓没有行路,直等到把米利暗领进来。 16. 以后百姓从哈洗录起行,在巴兰的旷野安营。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7段记载的是米利暗和亚伦毁谤摩西而受到神的责罚。从经文的记载来看,很有可能是米利暗发起的,而亚伦是附和,所以米利暗的名字排在亚伦的前面(12:1),而且也是米利暗受到责罚,而亚伦却没有(12:10)。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摩西娶了古实女子为妻,以至于米利暗和亚伦认为摩西不再合适担当领导的角色。他们认为,既然神和他们说过话,就好像和摩西说过话一样,那么在和神说话这么重要的地位上,他们与摩西是平等的,是应该可以取代他们认为不称职的摩西来带领以色列人。米利暗和亚伦的理据似乎很充分,因为神的确和他们说过话,至少在这一次的事件当中,神果真在云彩中和他们说话了(虽然是责备的话)。面对米利暗和亚伦的毁谤,经文没有记载摩西的回应,只是说到“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12:3)很有可能,摩西面对米利暗和亚伦的毁谤,并没有用什么言语来回应,只是谦和地听着,默默地承受。然而,神却为摩西说话,指出摩西在神面前的独特位份,是在神的全家尽忠、是可以和神面对面说话,并且必见神的形象。最后,神责罚米利暗,让她长出大麻风。虽然有摩西的代祷,神也依然吩咐要将米利暗带出营外关锁七天方能洁净回营。显明神对米利暗的严厉责罚,将其恶行公之于众,成为以色列全会众的警醒。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学习这次事件给我们的功课。首先,就是不要好像米利暗和亚伦那样去毁谤神的仆人。实际上,他们毁谤摩西,并不仅仅是出于对摩西娶了古实女子这件事情有意见,而是夹杂着他们自己想要取而代之的私欲。他们认为摩西有瑕疵,他们认为自己有和摩西同样的能力,于是就认为自己应该取代摩西的地位。殊不知,摩西是神特别拣选的,是神忠心的仆人,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提醒。在教会服事(在工作中也一样)的弟兄姐妹有很多都是有能力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能力就可以取代那些我们认为能力没有自己那么好,或是那些我们认为不称职的人。我们始终要承认的是,每一个服侍的岗位都是神的拣选和安排,而不是由得我们自己来决定。我们即便有这样的心认为自己可以取代、承担别人的角色,我们也应该祷告寻求神的心意,并且等候神的安排,而不是自作主张、偏行己路。 其次,就是要好像摩西那样极其谦卑。面对米利暗和亚伦的挑战,摩西并没有太多言语上的解释和辩解,甚至也没有太多地要求神为自己说话、为自己伸冤(至少在经文里面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记载)。摩西知道,这一切都是出于神,是由神来决定,而不是自己去与别人争辩和争斗。很有可能,摩西自己都不知道神在这件事情上的心意如何,所以他只能安静、谦和地等待神的评判和安排。这是对我们很好的榜样。在教会的服侍中(在工作中也一样),我们常常会遇到张力,例如更有恩赐的弟兄姐妹出现,他们似乎更能胜任这个服侍的岗位,例如有人对自己发出挑战,认为自己不能胜任,等等。这个时候我们通常的回应就是因为害怕被人排挤、被人取代、被人误解、别人藐视而努力地为自己辩解、争斗,本能地要保护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地位,等等。然而,我们要向摩西学习,他的位置不是靠自己争过来的,而是被神设立的。我们所关注的,乃是如何在神面前做一个忠心良善的仆人,向神尽忠,其余的,就交给神吧。 默想经文:“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12:3)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这是摩西生命品格的评价,也是摩西在危难、挑战中所持守的;也只有在挑战面前可以持守,才算是真正的生命品格。愿我们都以此为榜样。柔和谦卑、存心忍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2章讲的是米利暗和亚伦毁谤摩西的故事。他们挑战摩西的权柄,结果收到神亲自、明显的管教。米利暗立刻长了大麻风,必须被关锁到营外。可是神也有恩典,预先定下米利暗只会不洁净七天,之后可以回到营中。而且,在米利暗关锁营外七天的日子,神也没有让以色列全营起行,而是停留在原处,等待着米利暗的归队。神公义的审判,以及恩典的等待,再一次彰显在我们的面前。 整个事件的过程比较复杂。米利暗和亚伦先是因为摩西所娶的古实妻子就向摩西发难。可是他们对摩西的质疑却又没有涉及到摩西的家庭、婚姻生活,而是针对摩西从神而来的独特的权柄。他们说到:“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吗?”(12:2)。米利暗和亚伦所针对的,乃是他们也应该有摩西一样的权柄,可以从神那里有所领受。他们的诉求看起来似乎也不过分。米利暗是先知,亚伦是大祭司,他们都可以与神有着特别的关系。然而,神却指出,他们在毁谤神的仆人摩西。这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看起来是在为自己争取与神说话的权利,但实际上却是在漠视,甚至抵挡神所赋予摩西的独特的属灵权柄和地位。 从一开始的米利暗和亚伦对摩西娶古实妻子的意见,到接下来的他们挑战摩西的独特权柄,到最后被神定性为毁谤神的仆人,这中间的过程值得我们深思。首先,经文没有对摩西所娶的古实妻子有太多解释,显明这并不是整个事件的重点。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摩西的婚姻状况只不过是米利暗和亚伦挑战摩西的幌子,他们真正针对的,乃是想要和摩西有相同的权柄。米利暗和亚伦的做法,实际上也常常在我们当中出现。我们对某个人,或是某件事的意见,或者是我们自己真正的诉求,往往不是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表达,而是利用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借题发挥,既隐藏自己真正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但实际上,即便是摩西在娶古实妻子一事上真的有什么可责备的地方,可是米利暗和亚伦心中真实的动机才是他们自己要真正面对神的问题。 其次,米利暗和亚伦对摩西的毁谤,实际上也是对神属灵权柄的挑战。米利暗和亚伦真正要的,乃是他们也好像摩西一样可以从神有领受,也成为神的代言人。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公平的要求,人人都可以从神有领受,人人都可以成为神话语的出口和代言人,但实际上,他们是以自己的私欲来挑战神设立的属灵权柄架构。神赐给摩西有独特的地位,是不容人来挑战和模仿的,这是来自于神的主权,也是神的旨意。米利暗和亚伦想要质疑,或是分享,或是剥夺摩西独特的地位,都是对神的冒犯。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是适时的警醒。现在的社会都讲究公平、平等,讲求人人都有同样的权利。然而,虽然在神面前人人平等,可是神却有祂的主权赐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柄和地位,这是不容挑战的。 默想经文:“这话耶和华听见了。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12:2-3) 静默思想:摩西的谦和,既表现在他没有去挑战亚伦大祭司和米利暗先知的地位,也表现在当他受到质疑和攻击的时候缄默不语、听凭主怒。默想这句话,知道神都听见、都看见,会给我们的心带来什么触动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你打发人去窥探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们每支派中要打发一个人,都要作首领的。 3. 摩西就照耶和华的吩咐从巴兰的旷野打发他们去。他们都是以色列人的族长。 4. 他们的名字,属流便支派的有撒刻的的儿子沙母亚。 5. 属西缅支派的有何利的儿子的沙法。 6. 属犹大支派的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 7. 属以萨迦支派的有约色的儿子以迦。 8. 属以法莲支派的有嫩的儿子何希阿。 9. 属便雅悯支派的有拉孚的儿子帕提。 10. 属西布伦支派的有梭底的儿子迦叠。 11. 约瑟的子孙,属玛拿西支派的有稣西的儿子迦底。 12. 属但支派的有基玛利的儿子亚米利。 13. 属亚设支派的有米迦勒的儿子西帖。 14. 属拿弗他利支派的有缚西的儿子拿比。 15. 属迦得支派的有玛基的儿子臼利。 16. 这就是摩西所打发,窥探那地之人的名字。摩西就称嫩的儿子何西阿为约书亚。 17. 摩西打发他们去窥探迦南地,说,你们从南地上山地去, 18. 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强是弱,是多是少, 19. 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处是营盘是坚城。 20. 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树木没有。你们要放开胆量,把那地的果子带些来。(那时正是葡萄初熟的时候。) 21. 他们上去窥探那地,从寻的旷野到利合,直到哈马口。 22. 他们从南地上去,到了希伯仑。在那里有亚衲族人亚希幔,示筛,挞买。(原来希伯仑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锁安城早七年。) 23. 他们到了以实各谷,从那里砍了葡萄树的一枝,上头有一挂葡萄,两个人用杠抬着,又带了些石榴和无花果来。 24. (因为以色列人从那里砍来的那挂葡萄,所以那地方叫作以实各谷。) 25. 过了四十天,他们窥探那地才回来, 26. 到了巴兰旷野的加低斯,见摩西,亚伦,并以色列的全会众,回报摩西,亚伦,并全会众,又把那地的果子给他们看。 27. 又告诉摩西说,我们到了你所打发我们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这就是那地的果子。 28. 然而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了亚衲族的人。 29. 亚玛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亚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边并约旦河旁。 30. 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抚百姓,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 31. 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说,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壮。 32. 探子中有人论到所窥探之地,向以色列人报恶信,说,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33. 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8段记载的是神吩咐摩西差派十二个探子去打探迦南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以色列人经过旷野的旅程,现在来到了神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的门口。神吩咐他们打探那地,也是提醒他们要为即将进入应许之地做好准备,预示着新的阶段即将来临。然而,这十二个探子(除了迦勒和约书亚以外)除了带回来迦南地的确是一个土产丰富的好地方的这样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以外,同时也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坏消息,即那地的居民强壮,甚至到了一个程度,可以将色列人轻而易举地吞吃掉,就如同踩死一只蚱蜢那么简单。 仔细思想,这些探子回来向以色列人全会众所报告的,有两方面的信息。首先,就是当地真实的情况,例如当地的确是流奶与蜜之地、当地的居民强壮、城邑坚固,等等。这些是他们在打探了四十天之久所了解到的实情。其次,就是他们自己对这些实情的评语,例如当地人太过强壮以至于以色列人在他们面前可以被轻易地吞吃掉。这些评语不是实情,因为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让他们看见。他们如此描述,只是表达他们自己心中的主观判断,认为必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已。所以,经文将他们的这部分评语称为“恶信”,也就是不真实的、蛊惑人心的不实言辞。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神要摩西差派以色列人去打探迦南地呢?为什么不干脆就吩咐以色列人攻上去,帮助他们得胜不就好了吗?的确,如果神不差派他们去打探,也就不会有恶信,大家的心就不会慌乱了。这样岂不更好?当然,神的确可以这样做,即以色列人根本不需要知道对方的情况如何而直接靠着神轻而易举地去胜过他们,因为只要有神的帮助,对方的实情究竟如何完全不重要。然而,神既然让以色列人事先去打探,也就有祂的心意,即训练以色列人在遇到真实的困难面前如何坚定地凭着信心依靠神。照理来说,这十二个探子都是各个支派所选出来的能力出众的代表,可以去胜任四十天的探查任务,而且不被当地人发现和抓获。然而,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虽然有能力探查出当地的情形,但却因着所看到的而心中害怕,做出了自己的、令人胆怯的判断。可是,神差派他们去,并不是要他们做出自己的判断,而是要他们打探实情之后鼓励以色列全会众凭信依靠神去胜过这些明摆在面前的困难。 今天,我们也是活在相似的光景之中。我们都不是活在真空中,而是活在真实的世界中。神也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和能力去接触这个世界,去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然而,神的心意并不是让我们因着对世界的了解而受制于世界的影响,而是让我们在了解世界的同时始终坚定对神的信靠,不偏左右、不受世界的影响、不被世界同化、不被世界压垮,这才是经得起试炼的对神的真实的信心。神将我们放在这个世界中,有时候会经历世界带来的挑战,例如经济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信仰的逼迫,等等,以此来培育和塑造我们对祂有真实的信心(没有遇见任何挑战的人是很容易宣告自己对神有信心的);有时候,神让我们经历世界带来的引诱,例如各样的好处、丰富的生活、名誉地位,等等,以此来挑战我们是否真的单单爱神、靠主喜乐。我们了解世界,但更要认识神。没有神,我们的确会被世界吞吃;但信靠神,我们必能胜过这个世界。 默想经文:“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13:33)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恶信”。对方是伟人的后裔,但我们却是神的儿女。到底谁更强大呢?我们是用人的眼光看自己,还是用神的眼光看自己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3章记载的是在以色列历史中著名的“探子事件”。这不单只是另一次悖逆的事,而更加影响到以色列人进应许之地的整个进程。他们原本已经来到了边界,进入迦南指日可待,可是在四十天的窥探之后所带来的却是四十年的旷野漂流。 在历经坎坷,经过了以色列人因发怨言而被神责罚,米利暗和亚伦挑战摩西的权柄而被管教的历练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迦南地的边缘,旷野的行程即将结束。然而,以色列人的心是否已经真的被炼净了呢?摩西遵照神的吩咐打发人去窥探迦南地。他们带回了迦南地的一串葡萄,同时也带回了一个坏消息,就是当地的居民身量高大,城邑也是坚固宽大。我们可能会说,如果神没有让他们去窥探这地,而是直接率领他们冲到前面争战得胜,岂不就没有这些烦心事了吗?又或者说,如果神事先将那地的居民变成不堪一击,让以色列人看了信心大增、勇往直前,这岂不更好吗?为什么神有意让他们去窥探,但又让他们看到那又大又难的险阻呢?实际上,这正是神的心意,要在实际的困难面前挑战和显明以色列人对祂的信心。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以色列人对神的信心在困难面前根本经不起考验,一触即垮。问题不是出在神应不应该要他们去窥探那地,而是出在他们对窥探之地的错误反应。神让他们看到了两方面的事情,一个是神的应许果然应验,那地是流奶与蜜之地;另一个就是现实的困难,那里的居民强壮、城墙坚固。在这一正一反的事实面前,神要看以色列人是如何回应的。以色列人的问题不是他们看不到应许,而是他们不愿意付上承接应许所会付出的代价,他们对与那些高大强壮的迦南人争战没有信心,认为必输无疑。在应许和代价面前,以色列人因着人的软弱而退缩了,没有凭信靠着神的力量去得胜,承受神所应许的产业。 这也是我们基督徒每天都会面临的功课和挑战。我们都希望从神那里得到应许,都希望从神那里得到印证。通常来讲,我们对神的印证的衡量标准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会认为只有当一切都妥妥当当地具备了,不遇挑战、不花代价、轻而易举,就说明这是神所预备的。当然,神为我们所预备的道路,可能是通达的,但也可能是艰辛的。通达的道路,我们要向神感恩,艰辛的道路,我们要靠主得胜。耶稣提醒我们要计算作门徒的代价(路14:25-33);当门徒感慨难度之大的时候,耶稣也告诉他们,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路18:18-30)。神不是不能事先为我们扫除困难。然而,神却愿意将我们放在困难的真实处境中,让我们对祂的信心不是建基在不真实的无困难状态,自己骗自己,而是扎根在真实的有苦难的世界中,真实可现。在很多事情上,神都会让我们看到祂应许的美好,成为对我们前进方向的指引;但神也会让我们事先看到困难所在,提醒我们要计算代价。最终,神要建立的是我们的信心,让我们靠主得胜,凭信达至信仰的彼岸。 默想经文:“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打发人去窥探我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13:1)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默想这句话。思想摆在我们面前真正的困惑和挣扎,是真的因为看不到神的应许,看不到神所给的方向,还是因为被所遇见的困难所吓倒,为所付的代价而犹豫?驻足思想,让自己的内心明亮起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当下,全会众大声喧嚷。那夜百姓都哭号。 2. 以色列众人向摩西,亚伦发怨言。全会众对他们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 3. 耶和华为什么把我们领到那地,使我们倒在刀下呢?我们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掳掠。我们回埃及去岂不好吗? 4. 众人彼此说,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吧。 5. 摩西,亚伦就俯伏在以色列全会众面前。 6. 窥探地的人中,嫩的儿子约书亚和耶孚尼的儿子迦勒撕裂衣服, 7. 对以色列全会众说,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极美之地。 8. 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 9. 但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并且荫庇他们的已经离开他们。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 10. 但全会众说,拿石头打死他们二人。忽然,耶和华的荣光在会幕中向以色列众人显现。 11. 耶和华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迹,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 12. 我要用瘟疫击杀他们,使他们不得承受那地,叫你的后裔成为大国,比他们强胜。 13. 摩西对耶和华说,埃及人必听见这事。因为你曾施展大能,将这百姓从他们中间领上来。 14. 埃及人要将这事传给迦南地的居民。那民已经听见你耶和华是在这百姓中间。因为你面对面被人看见,有你的云彩停在他们以上。你日间在云柱中,夜间在火柱中,在他们前面行。 15. 如今你若把这百姓杀了,如杀一人,那些听见你名声的列邦必议论说, 16. 耶和华因为不能把这百姓领进他向他们起誓应许之地,所以在旷野把他们杀了。 17. 现在求主大显能力,照你所说过的话说, 18.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19. 求你照你的大慈爱赦免这百姓的罪孽,好象你从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们一样。 20. 耶和华说,我照着你的话赦免了他们。 21. 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荣耀充满。 22. 这些人虽看见我的荣耀和我在埃及与旷野所行的神迹,仍然试探我这十次,不听从我的话, 23. 他们断不得看见我向他们的祖宗所起誓应许之地。凡藐视我的,一个也不得看见。 24. 惟独我的仆人迦勒,因他另有一个心志,专一跟从我,我就把他领进他所去过的那地。他的后裔也必得那地为业。 25. 亚玛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明天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 26.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 27. 这恶会众向我发怨言,我忍耐他们要到几时呢?以色列人向我所发的怨言,我都听见了。 28. 你们告诉他们,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们达到我耳中的话待你们。 29. 你们的尸首必倒在这旷野,并且你们中间凡被数点,从二十岁以外,向我发怨言的, 30. 必不得进我起誓应许叫你们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才能进去。 31. 但你们的妇人孩子,就是你们所说,要被掳掠的,我必把他们领进去,他们就得知你们所厌弃的那地。 32. 至于你们,你们的尸首必倒在这旷野。 33. 你们的儿女必在旷野飘流四十年,担当你们淫行的罪,直到你们的尸首在旷野消灭。 34. 按你们窥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顶一日,你们要担当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与你们疏远了, 35. 我耶和华说过,我总要这样待这一切聚集敌我的恶会众。他们必在这旷野消灭,在这里死亡。 36. 摩西所打发,窥探那地的人回来,报那地的恶信,叫全会众向摩西发怨言, 37. 这些报恶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华面前。 38. 其中惟有嫩的儿子约书亚和耶孚尼的儿子迦勒仍然存活。 39. 摩西将这些话告诉以色列众人,他们就甚悲哀。 40. 清早起来,上山顶去,说,我们在这里,我们有罪了。情愿上耶和华所应许的地方去。 41. 摩西说,你们为何违背耶和华的命令呢?这事不能顺利了。 42. 不要上去。因为耶和华不在你们中间,恐怕你们被仇敌杀败了。 43. 亚玛力人和迦南人都在你们面前,你们必倒在刀下。因你们退回不跟从耶和华,所以他必不与你们同在。 44. 他们却擅敢上山顶去,然而耶和华的约柜和摩西没有出营。 45. 于是亚玛力人和住在那山上的迦南人都下来击打他们,把他们杀退了,直到何珥玛。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2段讲的是以色列人首次进攻迦南,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以色列人要集合起来进攻迦南,不是因为得到了神的指令而凭着信心去夺取迦南地;恰恰相反,他们是违背神的指令。神明明已经吩咐他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14:25),并且宣告他们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作为对他们违背神心意的惩罚,以及继续磨练他们的心志。然而,以色列人却再一次不听神的话。他们似乎有认罪的心,承认自己当初发怨言不进攻迦南是犯罪得罪了神,所以他们也愿意悔改,即现在就去进攻迦南,以此作为对过去犯罪的纠正与弥补。然而,他们错了,因为他们虽然承认自己的罪,但却不是按照神的心意去悔改,而是用自己以为好、以为对的方式去纠正自己过去的错误。实际上,他们依然是刚硬、悖逆的,因为他们始终拒绝神的指令,不愿意顺服神的旨意。他们看似很有信心要去攻取迦南,但实际上却是继续违背神的心意。实际上,信心不在于我们有多大胆、敢去作做大的事;真正的信心乃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完全降服在神的旨意之下,跟随神的指引。神说往前走,我们就坚定地往前走;神说停下来,我们就坚定地停下来。神没有让他们的“悔改”得逞,不但没有与他们同去,而且也让他们经历失败的挫折,让他们明白,要按照神的心意悔改、顺服神的安排,才是真正的悔改,才可以真正与神和好。 今天,这也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有些时候,我们也是和当年的以色列人一样,虽然认罪,但心里却依然刚硬,依然以自己为中心,依然按照自己认为好、认为对的事情去行,而不是回转向神、按照神的心意去行、行在神喜悦的道路上。这样的认罪悔改,实际上和世人的“认错、改正”相似,即承认自己在某些事情上面做错了,然后尽自己的努力去改正,希望可以弥补过去的错误所带来的损失,纠正过去的错误,以便以后可以做得更好,等等。这是世人常有的认错、改正模式,在工作中,在家庭生活中,在待人处事方面,比比皆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些都是好的。然而,这却不是神眼中看为好的认罪、悔改。神要看到的乃是我们承认自己得罪了神,而且愿意回转向神,按照神的心意去改正、按照神的心意去行。悔改乃是回转向神,而不是继续任由自己的心意去寻求解决方案。我们看重的认错、改正,是关注解决事情本身;而神看重的认罪、悔改,看重的乃是我们的心是否完全归向祂。甚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警醒。 默想经文:“你们为何违背耶和华的命令呢?这事不能顺利了。”(14:41)。 静默思想:体会以色列人在当中所做的“改正前错”的努力,明白他们的悔改实际上却是继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让这些都给自己带来提醒和触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1段记载的是神对悖逆的以色列人的具体惩戒措施。这也正正就是对以色列人发怨言的强有力的、极具讽刺意味的回应。以色列人发怨言说巴不得自己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14:2),神的回应是“好吧!”,他们必定死在这旷野,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一样!以色列人发怨言说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掳掠(14:3),神的回应是“不!”,他们不会被掳掠,因为神的能力可以把他们领进应许之地。 在神宣告的这段判语中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针对两类人群。首先,当然,就是那些发怨言的人,不但是报恶信的探子立即遭瘟疫而死,而且那些跟着发怨言的人,二十岁以外的,都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直到他们的尸首在旷野消灭;其次,就是这些人的妻子和儿女,他们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最终可以被神领进应许之地。我们可以理解,对于第一类人,因为他们都是二十岁以外被数点可以打仗的人,所以要为他们的胆怯、小信、怨言付上自己的代价,承担应有的刑罚;而对于第二类人,因为他们是妇女儿童,是弱势群体,没有打仗的能力,所以他们不需要为那些发怨言的人承担责任,虽然他们也要经历旷野漂流之苦,但他们最终可以进入迦南地。 面对神的责罚,我们如何回应呢?我们可能会觉得神的做法对两类人群都不太恰当。我们会觉得神是否太残忍,既然要惩罚这些发怨言的人,为什么不一下子将他们灭绝,反而是慢慢折磨他们四十年?而对那些不被惩罚的妇女儿童,神为什么不一下子将他们带入应许之地,反而是要他们也和那些受到责罚的人一起经历旷野的痛苦呢?从以色列人后续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神的做法实际上是出于祂美善的心意。虽然神责罚第一类人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而死,看似慢慢的折磨,但却是给他们四十年的时间可以有悔改的机会。神虽然不允许他们进入应许之地,但他们依然有机会因着悔改、信靠而得蒙神的赦免,靠着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与神和好。虽然神让第二类人也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好像很无辜,好像是陪着罪人受苦,但却是在旷野熬炼他们的心志,让他们经历神的管教与慈爱,认识神的公义与良善,塑造他们合神心意的生命品格,最终他们进入的不单只是应许之地,而更是与神亲密的关系,进入神所应许的安息。 这也是给我们今天的基督徒生活的很好提醒。有时候,我们也都会处于苦难之中。这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罪所受到的神的管教与责罚;这也有可能是与我们自身的罪无关,而是被别人的罪所牵连、所波及,等等。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一起经历旷野的磨练,要熬炼我们的心单单归向神。所以不要轻看我们所承受的苦难,这都是对我们有益处的,是为了让我们重新回到与神和好、蒙神喜悦的关系中,带领我们走永生的路。我们所承受的苦都不是徒然的。神的应许始终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凭信坚持到底,进入神所应许的永恒安息。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神在责罚中的美善心意,坚定我们对神的顺服、信靠之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0段讲的是摩西为民众的祷告,以及神的回应。摩西的代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求神为了祂自己名的缘故,不要击杀这些以色列人,免得列邦认为神的能力无法将以色列人带入应许之地;另一个就是求神为了祂自己所说过的话的缘故,按照祂的大慈爱赦免这些百姓的罪孽。虽然神应许要将百姓除灭,将迦南地赐给摩西的后裔,但摩西没有为了自己的好处而抓住神的应许不放,反而是宁愿舍弃这些已经到手的好处而为百姓祈求。这实在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很多时候,当我们说要“抓着神的应许求”的时候,看似出于信心,但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求益处。这不是对神真正的信靠,而是对神的“制约”,想为了自己的好处而用神的话逼使神就范。 摩西的代祷看似替神着想,但实际上是在为百姓祈求。这一点神看得很清楚。神回应了摩西的祈求,赦免了百姓,但却不是因为担心好像摩西所说的那样要避免祂的名会在列邦受到羞辱的缘故,因为“遍地要被祂的荣耀充满”,也就是说,即便祂将百姓除灭,让列邦误以为祂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应许将百姓带入应许之地,但祂作为神,祂依然有能力作许许多多的神迹奇事让列邦消除这个对祂错误的认识,让列邦认识祂的大能力,因为神的能力不是局限在祂对自己的子民的身上,祂的能力乃是在全地通行无阻。 然而,在宣告了赦免之后,神马上也宣告了惩罚,即除了迦勒和约书亚之外,这些悖逆的子民都不能进入神的应许之地,因为他们虽然看见神的荣耀和神在埃及与旷野所行的神迹,依然试探神。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觉得为什么神一方面宣告赦免,一方面又宣告惩罚呢?既然赦免了百姓的罪,为什么又要惩罚他们的罪呢?的确,看起来好像很矛盾,甚至是出尔反尔。然而,通过这些,我们也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神的赦免与刑罚。我们通常以为,既然神宣告了赦免,那就应该一切恢复正常,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一样,所以如果后面再加上惩罚,就是不应该的,是说话不算话。然而,在神眼里却不这样看。在当时的处境中,神宣告赦免,只是赦免以色列这一次悖逆的罪,不将祂所说的他们当受的灭族之灾降在他们身上,但不意味着他们因此就是无罪的。神赦免他们,仅仅是因为摩西的代祷,以及神的大怜悯,愿意给百姓多一次的机会,而不是出于百姓自身的认罪悔改(这与因着百姓的悔改而带来的赦免是不同的)。所以,百姓依然要为他们自己的罪付上代价,就是被神惩罚不能进入神的应许之地。神也用这种惩罚的方式来让以色列人知道,事情并没有完结。他们虽然没有当场被灭绝,但他们在神的眼中依然是有罪的,神依然在等待着他们认罪悔改来将心归向神。神让他们在旷野经受熬炼,实际上就是磨练他们的心志,给他们四十年之久的时间来悔改,来学习专心仰望神。他们当中如果有人真正在这四十年的漫漫旷野路中将心转向神,那么他们即便最终没有进入迦南地,但他们都可以因着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与神和好,因信称义。 这也是对我们很好的提醒。实际上,我们也是常常犯罪,常常处在被神赦免的状态(只不过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而已),就好像神常常赦免那些悖逆的以色列人一样(14:19)。有时候,我们被赦免,并没有在自己的过犯中受到明显可见的惩罚,而是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就以为我们和神的关系依然很好。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意味着神不看我们有问题,以有罪当无罪。只有当我们真正从罪中悔改,才能靠着耶稣与神真正的和好,成为神的儿女。如果我们仅仅因为犯罪没有被神即时惩罚就带着侥幸的心理以为神看不见、以为神看见也不当一回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默想经文:“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14:18)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让我们更深认识神的性情。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9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会众听到探子所报的恶信之后的埋怨。此时,问题已经由探子身上延伸到以色列的会众当中。原本探子报恶信,那还只是探子的问题,会众可以选择不受他们的影响。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全会众已经受到了恶信的影响,也跟着探子一起抱怨起来。不满、悲观的情绪弥漫在全会众中。众人之所以有如此的反应,乃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死亡紧紧地抓住了。他们从探子的恶信中看到自己如果要进入迦南的话,必死在当地人的手中。这样,尚未发生的死亡已经在他们的眼中成为铁定的事实。这样,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就开始围绕着这个死亡来展开。既然要死在迦南,那何不早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旷野路上呢?反正都是死,为什么要山长水远地跑到这里来送死呢?比起铁定要发生的死亡,那还不如回到埃及好了,或者在那里还可以好像以前一样活着。想到这里,百姓就要另立一位可以带领他们回到埃及的首领了。此时的摩西和亚伦只能俯伏在地,因为他们实在无法强求百姓接受自己的领导,他们只能等候神的指示。 这个时候,同为探子的约书亚和迦勒站起来说话,他们劝导和鼓励以色列人要相信神的带领,因着有神的同在而不需要害怕当地人,因为必能胜过他们、得到神所赏赐的应许美地。然而,约书亚和迦勒在全以色列会众面前显得人单势孤,百姓甚至要拿石头打死他们。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神的荣光显现。神要说话了! 设身处境,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的场面紧张得令人窒息。面对百姓排山倒海的压力,摩西和亚伦只能俯伏在地,根本无法去抗衡百姓汹涌而来的狂潮;而敢于发声的约书亚和迦勒,虽然作为探子中的一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但是他们也即将面临石头的投掷。在这场对峙中,百姓完全占据了上风。然而,这又如何!当神的荣光出现,一切都要肃静。 在这场较量中,双方的出发点完全不同。百姓看到的是死亡,而约书亚和迦勒看到的是神的荣光。百姓被对死亡的恐惧深深地辖制住,看不到盼望,看不到得胜的曙光,就想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约书亚和迦勒看到的却是神的能力、神的应许,他们看到盼望,坚定地仰望神,并且勇于行动、要靠主得胜。最终,依靠神的必不至于羞愧。神的荣光彰显,让仰望祂的人大受安慰,也让藐视祂的人大受羞愧。今天,当我们遇到困难、挑战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的可能满眼都是艰难,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没有了指望、不知道如何是好。然而,当我们属灵的眼睛打开,我们看到的将会是神与我们的同在,想到的是在神没有难成的事,知道在神那里始终有得胜的确据。这不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会得到神的帮助。这乃是让我们知道,当我们切实行在神的旨意中的时候,就完全不需要被困难遮蔽了眼睛。无论困难多大,我们只需定睛在神的身上。 默想经文:“但全会众说:‘拿石头打死他们二人。’忽然,耶和华的荣光在会幕中向以色列众人显现。”(14:10) 静默思想:就在这寡不敌众的情况下,神的荣光出现,扭转了整个态势。身临其境去感受当时的紧张气氛,也学习将自己从困难中抽身而出安静在神同在的荣光中。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4章讲的是在听到十个探子带回来的恶信之后,以色列全会众向摩西和亚伦发怨言。虽然在摩西的恳求中,神没有立即用瘟疫击杀他们,可是却依然对这些顽梗、悖逆的以色列人宣判,让他们中间凡被数点、二十岁以外的人都要在旷野漂流的四十年中一一倒毙。这些曾被数点成为耶和华军队的以色列人,如今却因着藐视神而受到神严厉的审判。神的作为再一次如实彰显了祂的属性,正如摩西所记念的,“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们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14:18)神的确有丰盛的慈爱,没有立即击杀以色列人;但神也断不以有罪为无罪,所以这些以色列人依然都要死在旷野。我们可能会说,这不都还是一样吗,只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罢了?虽然看起来好像一样,可是却反映出神的心意。一方面,以色列人必须为自己的罪附上代价,漂流和倒毙在旷野;但另一方面,神也给了他们悔改的机会。如果这些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这四十年中有悔改的心的话,虽然最终还会死在旷野,可是他们却可以因信称义,在耶稣基督的救恩中有份。 那么,人又当如何悔改呢?在神严厉的宣判之下,以色列人清早起来上到山顶,说到:“我们在这里,我们有罪了,情愿上耶和华所应许的地方去。”(14:40)从这里我们看到,以色列人不但承认自己犯罪了,而且还有悔改的行动,愿意鼓起勇气、刚强壮胆,去那神要他们去,但却曾经不敢去的应许之地。然而,神没有与他们同去。结果他们被亚玛力人杀败了。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以色列人悔改了,但却没有得到神的悦纳呢?的确,以色列人的悔改,即便放在我们今天来看,都可算是典范,他们不单只是有悔改的心,而且还有悔改的行动。可是,我们也会发现,以色列人虽然愿意悔改,也带来行动,但却依然是鲁莽、血气的回应。神已经宣判,暂缓他们进迦南的行程,指定他们要转回旷野漂流四十年。对于神的这一决定,以色列人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想要立即攻取迦南,似乎是要将功赎过,但实际上却是再一次违背了神的心意。 所以这里也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悔改。合神心意的悔改,不单只是承认自己过去做错了,同时也是要在将来的道路上愿意顺服神的心意,降服在神的权柄之下。以色列人的问题就在于,他们虽然承认自己过去做错了,但却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进,而不是按照神的心意去重新做人。他们虽然悔改,但依然不愿意听从神的安排,因为他们不愿意去承担漂流旷野四十年的痛苦,不愿意在神的手中被磨练;他们看起来悔改并有所行动,但依然是以自己为中心。 以色列人失败的教训,也是我们今天的提醒。如果悔改带来的不是全然顺服,而仅仅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进过去的错误的话,那么就不是真正的悔改,充其量不过是人自身的改良运动而已。例如,当我们意识到过去教育子女的方式不对的时候,我们想到的不是回到神的原则来教养子女,更多的只是依靠世界的方式去弥补。同时,当我们受到神管教的时候,我们也是希望得到即时的解脱,而不是甘心降服在神的管教之中、磨练心志。例如,当我们因为犯罪而被神用身体的某种疾病来提醒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希望早日病得医治,而不是在病痛中学习顺服、将心归给神的功课。 承认错,是好的。但只有顺服神,才真正是蒙福、得救之路。 默想经文:“我们在这里,我们有罪了,情愿上耶和华所应许的地方去。”(14:40) 静默思想:光看这一句话,我们会觉得以色列人的悔改是多么的真诚。可是如果联系上下文,我们又会发现他们的悔改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不得要领。在理解了整段经文的背景下思想这句话,求神带给我们切实的指引。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对摩西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 3. 若愿意从牛群羊群中取牛羊作火祭,献给耶和华,无论是燔祭是平安祭,为要还特许的愿,或是作甘心祭,或是逢你们节期献的,都要奉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 4. 那献供物的就要将细面伊法十分之一,并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作素祭,献给耶和华。 5. 无论是燔祭是平安祭,你要为每只绵羊羔,一同预备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 6. 为公绵羊预备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并油一欣三分之一,调和作素祭, 7. 又用酒一欣三分之一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 8. 你预备公牛作燔祭,或是作平安祭,为要还特许的愿,或是作平安祭,献给耶和华, 9. 就要把细面伊法十分之三,并油半欣,调和作素祭,和公牛一同献上, 10. 又用酒半欣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11. 献公牛,公绵羊,绵羊羔,山羊羔,每只都要这样办理。 12. 照你们所预备的数目,按着只数都要这样办理。 13. 凡本地人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都要这样办理。 14. 若有外人和你们同居,或有人世世代代住在你们中间,愿意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你们怎样办理,他也要照样办理。 15. 至于会众,你们和同居的外人都归一例,作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在耶和华面前,你们怎样,寄居的也要怎样。 16. 你们并与你们同居的外人当有一样的条例,一样的典章。 17. 耶和华对摩西说, 18.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领你们进去的那地, 19. 吃那地的粮食,就要把举祭献给耶和华。 20. 你们要用初熟的麦子磨面,作饼当举祭奉献。你们举上,好像举禾场的举祭一样, 21. 你们世世代代要用初熟的麦子磨面,当举祭献给耶和华。 22. 你们有错误的时候,不守耶和华所晓谕摩西的这一切命令, 23. 就是耶和华借摩西一切所吩咐你们的,自那日以至你们的世世代代, 24. 若有误行,是会众所不知道的,后来全会众就要将一只公牛犊作燔祭,并照典章把素祭和奠祭一同献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又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25. 祭司要为以色列全会众赎罪,他们就必蒙赦免,因为这是错误。他们又因自己的错误,把供物,就是向耶和华献的火祭和赎罪祭,一并奉到耶和华面前。 26. 以色列全会众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就必蒙赦免,因为这罪是百姓误犯的。 27. 若有一个人误犯了罪,他就要献一岁的母山羊作赎罪祭。 28. 那误行的人犯罪的时候,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就必蒙赦免。 29. 以色列中的本地人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若误行了什么事,必归一样的条例。 30. 但那擅敢行事的,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他亵渎了耶和华,必从民中剪除。 31. 因他藐视耶和华的言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那人总要剪除。他的罪孽要归到他身上。 32.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遇见一个人在安息日捡柴。 33. 遇见他捡柴的人,就把他带到摩西,亚伦并全会众那里, 34. 将他收在监内。因为当怎样办他,还没有指明。 35.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总要把那人治死。全会众要在营外用石头把他打死。 36. 于是全会众将他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他,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37.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38. 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们世世代代在衣服边上作穗子,又在底边的穗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 39. 你们佩带这穗子,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们素常一样。 40. 使你们记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神。 41.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曾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作你们的神。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作者或来源:华播,靈語甘霖
第35段讲的是有关衣服繸子的条例。从条例来看,这个繸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既不是用什么特别的材料制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形状,更没有因为加上了繸子之后使得穿衣服的人有什么与众不同。那么,神为什么要对这样的物件下达指令呢?原来,这并不是关乎以色列人的服饰本身,也不是好像规定祭司袍那样使其本身具有什么特别的属灵含义。神颁布这有关衣服繸子的条例,目的乃在于提醒人看见了就记念遵行神的一切命令,成为圣洁,归于耶和华神。 这里特别提到遵行神的一切命令,不单只是包括了神在西奈山所赐下的律法,也包括神给以色列人的一切其余的吩咐。总之,神要求以色列人去行的,这就是神的命令,以色列人作为神的子民,他们就要去遵行。这实际上也是对之前所发生的探子事件的进一步回应。在探子事件当中,以色列人并没有违反律法的某些条例,例如不许杀人、不许偷盗,等等。他们的问题只是不敢上去攻打迦南地而已。然而,即便以色列人没有违法律法的条文,但当他们不按照神吩咐去攻打迦南地的,或者是不按照神的吩咐往旷野去的时候,这依然是违背了神的旨意,是对神的不信,也是犯罪得罪神了。因此,神在这里用“命令”一词,而不是用“诫命、典章、律例”这些描述律法的词汇来向以色列人强调,不单只是律法的条例,神其它所有的吩咐,也就是神的一切命令,以色列人都要遵行。 以色列人虽然已经受罚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而死,但是神却依然不断向他们讲话,提醒他们要遵行神的一切命令。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对于这些已经被宣判了的人,神还如此孜孜不倦向他们讲话、提醒他们,还有什么意义吗?其实,这就是神美善的心意。神并非看那些已经被宣判不能进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为已经死去、永远沉沦的人。相反,神依然愿意向他们讲话,提醒他们要留意的地方,实际上就表明神依然爱他们,依然在不住地观看他们,依然期望他们可以藉着神不断的提醒回到神的道路上来。 面对神如此不离不弃的爱,我们该如何回应呢?只是接受而已吗?当然,愿意接受神的爱,这已经是很好的回应了。但是神期望看到的,乃是我们遵行祂的一切命令,以至于可以成为圣洁、归于神。所以,不单只是接受神的爱,也是要按照神一切的吩咐去行,这才是真正地与神同心、同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遵行神的命令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有时候,我们把遵行神的命令理解为遵行神的律法要求,认为只要自己不偷不抢、做一个好人就行了,但是对神对我们人生的带领、例如工作的转换、服侍的改变,等等,却不理不睬,认为那些是我们自己的私事,与神无关。有时候,我们把遵行神的命令理解为寻求神对自己人生的带领,例如求神赐给自己一份高薪的工作、求神赐给自己一个幸福满满的家庭,等等,而至于其它那些律法要求,例如爱神、爱人、温柔、舍己,等等,我们认为耶稣基督已经为我们的罪承担了刑罚,我们就不需要去管那些了。实际上,神的一切命令包罗万象,指的就是神对我们的一切要求,包括律法的要求、包括人生的走向、包括使命的承担,等等。这实际上也是接受神做我们一生的主宰,在我们的大事小事上都作主。思想一下,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如何呢?在我们的家中都或多或少有些纪念神的小摆设,例如“耶稣是我家之主”,或是“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这些小摆设,是真的成为了摆设呢?还是好像条例中的衣服繸子,成为我们随时的提醒,要遵行神一切的命令呢? 默想经文:“使你们记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于你们的神。”(15:40) 静默思想:结合神颁布的律法、探子事件,等等,来理解神的“一切命令”的意义,更新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4段记载的是处置安息日捡柴的人。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在西奈山颁布律法的时候明明已经规定了违反安息日的要被治死(出31:15;35:2),可是为什么这一次面对明显触犯了安息日条例的人,却是把他收在监内等候进一步发落,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呢?原因可能有多种。可能是因为虽然被规定要治死,但却不知道用什么具体的方式;或者是存有谨慎的心理,因为要处死一个人的生命毕竟是一件大事,还是要看看神具体怎么说;或者是存有怜惜的心理,希望神可以网开一面;或者还有其它的原因。无论如何,神的回答果断、坚决,就是要将这人带出营外用石头打死。 经文特别指出,这次事件是发生在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所以很显然,是他们在旷野漂流的过程中发生的,而且也是在神将献祭的条例向以色列人重申之后发生的,所以这次事件对当时的以色列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之前的段落中,当神在重申献祭条例的时候让以色列人看到,一方面误犯罪的人可以献上赎罪祭和赎愆祭为自己赎罪,另一方面如果是擅敢行事的,则要从民中被剪除(15:27-31)。藉此,神警告以色列人,祂有恩慈愿意饶恕那些误犯罪的人,但对于那些故意犯罪、藐视神言语的人,则绝不姑息。而这次事件就是很好的警示。虽然民众犹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是算作误犯的罪以至于可以献祭赎罪呢,还是算作擅敢行事以至于要治死呢?然而对于神来说,祂知道人的心内如何,祂知道这人是“误犯”还是“擅敢行事”。神有祂公义的裁决。 这次事件发生在旷野的路上,也是给以色列人很好的警醒,即旷野的历程也是他们经受磨练、学习顺服神旨意、遵行神律法的过程。这不单只是对那一世代的以色列人有意义,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下一代有影响,让他们知道神的律法轻慢不得,无论是在旷野,还是以后进入了迦南美地,神的吩咐都是要谨守遵行的。虽然旷野的生活很艰苦,为了生计偶尔犯罪在人看来可能是情形所迫、情有可原,然而在神眼里却是依然是犯罪,要受到律法的相应制裁。神并非不知道、不体恤人的软弱和承受的能力,但是如果人以此为借口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松对律法的重视、将律法视为儿戏的话,那么就要受到神严厉的审判了。以色列人所要开始的四十年旷野生活,不只是在旷野漂流打发四十年的时光而已,更是磨练他们心志的开始。 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来说,情形也是一样。我们所处的世代,可能是富足,可能是贫穷,可能是顺利,可能是艰难。我们常常为自己的犯罪找借口,认为是情形所逼、生活所迫,或是引诱太大,或是自己软弱。然而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为自己的犯罪找借口,而是要学习在各样的情形下都紧紧地依靠神、靠着神来胜过一切的诱惑和试探。我们在地上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磨练我们心志的过程。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身临其境体会当时的情景,给自己带来鞭策与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3段记载的是献祭的条例。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这里突然又冒出来有关献祭的条例呢?这些不都是在之前的经文,例如《利未记》中已经提及了的吗?仔细思想上下文的关系,我们可以对神的心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原来,这是发生在以色列人因为探子的事件而被神责罚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而以色列人想要弥补自己的过犯而主动去攻打迦南受挫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当时的以色列人是极端的痛苦与迷茫,他们知道自己无法进入迦南了(神不允许他们进入,而他们靠自己的力量也无法攻取,因为神不帮助他们),而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漫长的四十年的旷野漂流作为惩罚。他们对未来已经感到了绝望,不知道如何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再次蒙神喜悦。这个时候,神再一次将献祭的条例告诉他们。其中,可以看到两个重点。首先,就是这些是指向将来他们到了应许之地之后的情形(15:1,17)。这也就是告诉以色列人,他们虽然已经对进入应许之地失去了盼望和信心,但神却看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并且已经在带领他们为将来进入应许之地以后的生活进行展望。这无疑让这一代以色列人感到安慰(虽然他们自己无法进去,但是下一代可以进去)。这同时也是对下一代以色列人的教导,提前预备他们进入迦南的心,并且学习如何在迦南地继续保持与神有合宜的关系。其次,就是神藉着这些献祭条例的重申告诉以色列人,他们真正的悔改是要通过神所吩咐的这些献祭来体现,要按照神的心意,藉着这些献祭来与神和好。这也是对他们擅自攻打迦南的回应。他们攻打迦南的努力是向用自己的方式去弥补过去的错误,希望可以得到神的喜悦。然而,神却提醒他们,想要在神面前真正的悔改,真正的蒙神喜悦,不是靠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弥补,乃是要按照神的吩咐,顺服神的心意,藉着这些献祭的方式来与神和好。 今天,我们也知道,虽然是藉着这些献祭礼仪来向神认罪悔改、得蒙赦免,但真正有效的,乃是藉着耶稣基督为我们所献上的永远有效的、圣洁无瑕疵的赎罪祭。藉着相信耶稣基督,我们可以罪得赦免、与神和好。也是藉着相信耶稣基督,我们得以进入永生,进入神所应许的永恒安息。虽然我们在地上依然会有苦难,但是我们却可以遥望将来新天新地的美景,有着属天的盼望与平安。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藉着整段经文,也从上下文的关系来更深体会神对我们的心意。让我们按照神的心意真实地悔改,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得以进入神为我们所预备的永恒天家。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5章讲的是一些律法的条例,包括献燔祭和平安祭等的一些规则,以及误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处理。这些律例典章基本上是重复或是概述之前在《利未记》中已有的一些规定,并没有增加太多新的内容。 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这个地方突然出现这些律法条例的陈述,似乎与上下文中以色列人犯罪的叙事格格不入。实际上,虽然看起来这律法条例的重申似乎多余,而且放错了位置,但却是与以色列人当时的实际处境息息相关的。这些条例中,有三个特别的地方。首先,就是指着将来之事而言。经文两次提到神藉着摩西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15:2,18)。这也就是说,神再次重申这些律法的时候,是在为以色列人展望将来进入应许之地之后的情景。这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非常重要。当时,以色列全会众都因着“探子事件”而被神责罚。所以,大家对于将来都是悲观的,因为等待他们的就是漂流、死亡和未知。然而,神此时此刻的话又是在提起众人的心,让他们看到将来依然可以进入神应许之地的盼望。神的话既是对当时二十岁以下的人说的,提醒他们当到了应许之地之后所该做的事,实际上也是在告诉他们,他们以后是可以进入应许之地的,不要悲观失望。同时,神的话也是对二十岁以外的说的,让他们知道,虽然已经被神判定不得进入应许之地,可是如果他们的心真实回转,他们依然可以凭着信心遥望将来在应许之地与神同在的美好和真实,与神和好,等待他们的将会是神救赎恩典的果效。 其次,经文多次提到误犯罪的人,如何藉着献燔祭和赎罪祭可以得到赦免(15:24,26,27,28,29)。这些条例虽然在《利未记》中已经有所交代,可是如今在这个节骨眼再次出现,也是给以色列人带来即时的安慰和舒缓。神告诉以色列人,他们虽然当时已经受到神的审判,可是神依然为他们留下一条蒙拯救的出路,就是允许他们,当真心认罪悔改,为之前所犯的罪伤心痛悔的时候,他们的罪就被看做是在无知中所误犯的;如今,他们明白过来了,是可以得到赦免的。 当然,我们会马上想到,那么是否意味着就可以任意犯罪,只要后来悔改、献祭就都可以当做误犯蒙赦免了呢?这样做岂不是律法有漏洞了吗?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经文所带出的第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对这一方面的调和,说到对于那些擅敢行事的,也就是那些故意冒犯、有意钻律法空子的,则必定要被剪除(15:27-31)。 看到这里,我们还会想到新问题,那就是我们究竟该如何评判一个人的犯罪,是误犯还是故意的呢?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经文接下来记载的就是这样一个事例。以色列人抓到一个触犯安息日的人,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处置,是按照误犯来允许他献祭赎罪,还是按照故意犯罪而从民中剪除。所以他们把他带到神面前,因为只有神可以鉴察人心,进行公义的判决。神知道这个人是怎么一回事,判定他不得赦免,要被用石头打死。 所以我们看到,这段经文看似律法的重申,但并不多余,而是因应以色列人当时背景的适时引导,一方面告诉他们救恩在前面召唤,但另一方面也告诉他们警醒在耳边响起。这也是在向我们说话。无论我们犯了多大的罪,神的恩典总是在那里显多(罗5:20),当我们愿意真实地认罪悔改的时候,神总是要在耶稣基督里面赦免我们一切的不义。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将神的律法当做儿戏,以为可以把神的救恩玩弄于股掌之间。我们的心神是知道的,最终的审判来自于神。我们不要自欺、欺人。 默想经文:“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曾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作你们的神。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15:41) 静默思想:在以色列人因着“探子事件”而受到神审判的时候,当他们看到这段经文,读到这最后一段话,会有什么感想呢?设身处地,让自己进入他们的场景去思想;也回到我们自己的场景来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利未的曾孙,哥辖的孙子,以斯哈的儿子可拉,和流便子孙中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与比勒的儿子安, 2. 并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就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来, 3. 聚集攻击摩西,亚伦,说,你们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 4. 摩西听见这话就俯伏在地, 5. 对可拉和他一党的人说,到了早晨,耶和华必指示谁是属他的,谁是圣洁的,就叫谁亲近他。他所拣选的是谁,必叫谁亲近他。 6. 可拉阿,你们要这样行,你和你的一党要拿香炉来。 7. 明日,在耶和华面前,把火盛在炉中,把香放在其上。耶和华拣选谁,谁就为圣洁。你们这利未的子孙擅自专权了。 8. 摩西又对可拉说,利未的子孙哪,你们听我说。 9. 以色列的神从以色列会中将你们分别出来,使你们亲近他,办耶和华帐幕的事,并站在会众面前替他们当差。 10. 耶和华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利未的子孙,一同亲近他,这岂为小事,你们还要求祭司的职任吗? 11. 你和你一党的人聚集是要攻击耶和华。亚伦算什么,你们竟向他发怨言呢? 12. 摩西打发人去召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他们说,我们不上去。 13. 你将我们从流奶与蜜之地领上来,要在旷野杀我们,这岂为小事,你还要自立为王辖管我们吗? 14. 并且你没有将我们领到流奶与蜜之地,也没有把田地和葡萄园给我们为业。难道你要剜这些人的眼睛吗?我们不上去。 15. 摩西就甚发怒,对耶和华说,求你不要享受他们的供物。我并没有夺过他们一匹驴,也没有害过他们一个人。 16. 摩西对可拉说,明天,你和你一党的人,并亚伦,都要站在耶和华面前。 17. 各人要拿一个香炉,共二百五十个,把香放在上面,到耶和华面前。你和亚伦也各拿自己的香炉。 18. 于是他们各人拿一个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亚伦站在会幕门前。 19. 可拉招聚全会众到会幕门前,要攻击摩西,亚伦。耶和华的荣光就向全会众显现。 20.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21. 你们离开这会众,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 22. 摩西,亚伦就俯伏在地,说,神,万人之灵的神阿,一人犯罪,你就要向全会众发怒吗? 23.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4. 你吩咐会众说,你们离开可拉,大坍,亚比兰帐棚的四围。 25. 摩西起来,往大坍,亚比兰那里去。以色列的长老也随着他去。 26. 他吩咐会众说,你们离开这恶人的帐棚吧,他们的物件,什么都不可摸,恐怕你们陷在他们的罪中,与他们一同消灭。 27. 于是众人离开可拉,大坍,亚比兰帐棚的四围。大坍,亚比兰带着妻子,儿女,小孩子,都出来,站在自己的帐棚门口。 28. 摩西说,我行的这一切事本不是凭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华打发我行的,必有证据使你们知道。 29. 这些人死若与世人无异,或是他们所遭的与世人相同,就不是耶和华打发我来的。 30. 倘若耶和华创作一件新事,使地开口,把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吞下去,叫他们活活地坠落阴间,你们就明白这些人是藐视耶和华了。 31. 摩西刚说完了这一切话,他们脚下的地就开了口, 32. 把他们和他们的家眷,并一切属可拉的人丁,财物,都吞下去。 33. 这样,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活活地坠落阴间。地口在他们上头照旧合闭,他们就从会中灭亡。 34. 在他们四围的以色列众人听他们呼号,就都逃跑,说,恐怕地也把我们吞下去。 35. 又有火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烧灭了那献香的二百五十个人。 36.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37. 你吩咐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从火中捡起那些香炉来,把火撒在别处,因为那些香炉是圣的。 38. 把那些犯罪,自害己命之人的香炉,叫人锤成片子,用以包坛。那些香炉本是他们在耶和华面前献过的,所以是圣的,并且可以给以色列人作记号。 39. 于是祭司以利亚撒将被烧之人所献的铜香炉拿来,人就锤出来,用以包坛, 40. 给以色列人作纪念,使亚伦后裔之外的人不得近前来在耶和华面前烧香,免得他遭可拉和他一党所遭的。这乃是照耶和华借着摩西所吩咐的。 41. 第二天,以色列全会众都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你们杀了耶和华的百姓了。 42. 会众聚集攻击摩西,亚伦的时候,向会幕观看,不料,有云彩遮盖了,耶和华的荣光显现。 43. 摩西,亚伦就来到会幕前。 44.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 45. 你们离开这会众,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他们二人就俯伏于地。 46. 摩西对亚伦说,拿你的香炉,把坛上的火盛在其中,又加上香,快快带到会众那里,为他们赎罪。因为有忿怒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瘟疫已经发作了。 47. 亚伦照着摩西所说的拿来,跑到会中,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经发作了。他就加上香,为百姓赎罪。 48. 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间,瘟疫就止住了。 49. 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万四千七百人。 50. 亚伦回到会幕门口,到摩西那里,瘟疫已经止住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8段讲的是摩西吩咐亚伦为以色列百姓赎罪。就在可拉事件之后的第二天,以色列全会众又聚集起来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他们杀了神的百姓。很可能百姓是因为看到可拉一党的被如此除灭,心中不快,认为摩西、亚伦是在除灭异己,把反对他们的人残忍杀害。在这一次向摩西、亚伦的反对声中,虽然不再是好像可拉一党都是些领袖人物,但也是全会众,人数众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当神要灭绝这些悖逆的百姓时,摩西吩咐亚伦拿着香炉,带上香,去到会众那里为他们赎罪。结果,神的怒气止息,倒毙的只是那些因着已经发作的瘟疫而死的一万四千七百人。这次事件也凸出显亚伦作为大祭司的职分。他可以为百姓赎罪、蒙神悦纳。 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亚伦这一次的为百姓赎罪,既看不出有为百姓代祷,也不是在神的会幕那里,更没有献上任何的赎罪祭,仅仅是带上香炉、加上香、去到百姓那里而已。可以说,亚伦并没有按照律法的要求去做为百姓献祭赎罪的事,可是为什么竟然也蒙神的悦纳呢?的确,如果仅仅从律法条文来看,我们会有这样的疑惑。然而,如果设身处境去体会,我们也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原来,在当时极其紧张的情景当中,献祭赎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是全会众都来聚集、发怨言,谁还会听亚伦的吩咐去献祭呢?而且情况危急,神的怒气已经发动,瘟疫已经发作,很难再去按照律法条文按部就班地吩咐人把赎罪的祭牲带来,完成清洗、宰杀、焚烧、献祭等步骤。所以情急之下,摩西就吩咐亚伦用他手上可以马上拿得到的物件,去为百姓赎罪,希望可以尽快止息神的忿怒,救百姓于危难之中。很显然,神悦纳摩西和亚伦这颗为百姓着想的心,听了他们有声无声的呼求。 情急之下,摩西和亚伦的情真意切,蒙神悦纳。这也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和安慰。这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随意不按照律法的要求去行;这乃是让我们知道不是去死守律法的条文,而是真正地将心呈现在神的面前。这就好像我们的祷告,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有条不紊地按照不同的部分来祷告,先是赞美、再是认罪、然后是诉求,等等。然而,也有一些时候是在情急之中,我们只能脱口而出“主啊,求你救我!”。这两样的祷告,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切呼求,神都悦纳、神都垂听。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第一种的祷告蒙神悦纳就嫌弃第二种祷告太过简单、敷衍了事,同时也不能因为第二种的祷告蒙神悦纳就认为第一种的祷告太过冗长、浪费时间。神是满有慈悲怜悯的神,祂知道我们的处境,察验我们的心。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当时的情景,也更新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更加真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7段讲的是对于那献香的二百五十个香炉的处理。既然用它们献香的二百五十人已经受到神的严厉刑罚,被从神那里来的火烧灭,那么他们用过的这些物品是否也要一并摒除呢?神吩咐将其中还盛有的火倒在别处,而香炉本身则因为是曾经献给耶和华的圣物而得以保存。不但如此,这些香炉被锤成片子,用以包裹献祭的坛,成为视觉上的警示,告诫那些妄想要取代亚伦后裔来做祭司的人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 从神的吩咐我们可以有两点体会。首先,就是香炉没有因为献香的可拉一党的人污秽而成为污秽,反而依然是圣洁的,是可以在神面前被使用的。这让我们看到圣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虽然使用圣物的人有自己的污秽,可是圣物的圣洁神圣不可侵犯。其次,就是这些香炉被锤成片包裹在祭坛的外面,让人看见就想起这件事情,也是将圣物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属灵意义表露其外,让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到,从中受到警醒。 当然,我们也知道,这里虽然讲的是圣物的神圣不可侵犯,但实际上也是提醒人,所有圣洁的,包括圣职,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拉一党擅自专权,想要夺取神所设立、所拣选的祭司献祭的职任。他们想要侵犯圣职,结果被神灭绝在众人面前。这个警示的功课不单只是给以色列人的,也是给每一个属神子民的。虽然在基督耶稣里,我们都是因信称义,不再需要旧约时代的各样献祭礼仪,所以也很难再界定哪些是属于“圣物”;而且在基督耶稣里面,我们都成为有君尊的祭司,都可以服侍神、服侍人,所以也很难再界定哪些属于“圣职”;然而,在神面前,神圣不可侵犯的警示却是我们始终都要学习的功课。愿我们在神面前都有一颗敬畏、顺服的心。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经文,让这个视觉化的场景进入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随时的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6段讲的是可拉、大坍、亚比兰的叛变。他们的诉求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自持自己也是圣洁的,所以想要窥探祭司的职任(16:10),另一个是抱怨摩西将他们带到旷野,既远离昔日的流奶与蜜之地埃及,也远离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迦南(16:13-14)。最终,神的荣光向全会众显现。神亲自出手来解决纷争,将可拉、大坍、亚比兰一党全然灭绝。 当我们将这次事件与之前亚伦、米利暗对摩西的攻击对比来看的时候会发现,在亚伦、米利暗事件中,经文描写摩西是为人极其谦和,整个事件完全是由神来处理,没有看到摩西有什么行动。而这一次则不同,经文记载了摩西颇为主动和激烈的回应。例如,面对可拉一党的指责,摩西与他们针锋相对,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乃是擅自专权(16:7);而面对大坍和亚比兰的非难,摩西是甚发怒,求神不要享受他们的供物(16:15);当神要责罚这些悖逆之人的时候,摩西希望,或者是要求神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让人知道这是神对悖逆之人严厉的刑罚(16:28-30)。看到这些差异,我们会觉得摩西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会与人直接正面交锋、会发怒、会咒诅人,似乎不再是之前那位极其谦和的摩西了。虽然我们可能会有如此的感觉,但如果仔细思想、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神在当中的回应,我们不但可以知道摩西的回应都是行在神的心意当中,同时也可以更深明白一个合神心意的领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属灵素质和生命品格。 在亚伦、米利暗的事件中,是摩西本人受到攻击,所以他并没有为自己去争执、争辩,而是等候神的裁决。这是摩西谦和的表现。而在这一次事件当中,是神特别拣选的亚伦大祭司的职任受到攻击,是神对以色列人出埃及、走旷野的带领受到攻击,所以摩西没有退让、没有回避,而是予以果断、坚决的回击。对于向自己的攻击,摩西可以忍让;但对于向神,以及神所拣选的别的同工的攻击,摩西片刻不能容忍。这就是合神心意的领袖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好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很多时候,我们在这两个方面做得恰恰相反。当我们面对别人对自己的攻击时,我们的反应是异常的激烈,甚至会用属灵的武器来捍卫自己、回击对方;而当面对别人对神,以及神的其他仆人的亵渎、攻击时,我们的反应却是冷淡、冷漠、当做听不见,不想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是幸灾乐祸、火上浇油,等等。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看重自己多过看重神。我们看重自己的感受、名誉、地位,多过看重神的感受和荣耀。这倒不是说每当看到别人亵渎神、攻击神及其仆人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和他们拼命、也用同样的方式去和别人争斗。这乃是让我们提醒自己,我们看重的究竟是什么?虽然我们不见得一定用和摩西一模一样的方式去回应(因为历史环境、每个人的场景都会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要有摩西的心志,即看重神、不看重自己,而不是反过来。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摩西在当中的回应,给我们自己带来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6章讲的是可拉、大坍和亚比兰叛变的事。可拉是利未支派的后裔,大坍和亚比兰是流便支派的后裔,他们对摩西和亚伦的挑战也有其各自的原因。可拉是挑战神所设立的祭司制度,希望他们作为利未人的也可以好像亚伦的后裔那样承接祭司的职分。大坍和亚比兰的诉求则不一样,他们认为摩西的领导把以色列人带出了流奶与蜜之地的埃及,但却又没有把他们带入流奶与蜜的迦南,所以不愿继续服从摩西的带领。虽然可拉和大坍各有各的诉求,可是他们在反对摩西和亚伦的事上站在了同一条战线。 整个事件有许多值得我们反省的地方。从会众参与的角度,也会让我们有所领受。当时的情况是,以色列全会众都被可拉招聚到会幕门前,来攻击摩西和亚伦,势派之大,令人窒息。神原本要剿灭所有这些参与其中的会众,可是在摩西和亚伦的代求之下,神给会众一条出路,允许他们离开可拉和大坍一党,不至于和他们一同灭亡。会众听从了,他们的性命得以存留。然而好景不长。虽然百姓因着离开可拉和大坍一党而存活下来,可是他们从心里却依然认同可拉和大坍。所以当看到他们被除灭之后,百姓非但没有敬畏神的心,反而是自发地聚集起来,向摩西和亚伦发怨言。神的怒气发作,即便依然有摩西和亚伦的代求,瘟疫依然夺去了他们中间一万四千七百人的性命。 我们可能也会觉得奇怪,亚伦怎么可以用香炉来为百姓赎罪,使瘟疫止住的。在神所颁布的各样献祭赎罪的条例中,从来没有提及香炉可以用来赎罪,通常都是犯罪的人献上赎罪祭,祭司就为他们赎罪。然而,在当时的情况来看,百姓集体反叛,没有人认识到自己的罪,自然也就没有人会为自己的罪献上赎罪祭。这个时候,摩西和亚伦要为百姓代求,要为他们赎罪,要止息神的怒气,就无法靠着百姓自己来献上赎罪祭,而是只能通过自己把香炉献上,当做在紧急情况之下的权宜之计。然而,神的恩典就在于,祂接受了作为领袖的摩西和亚伦的代求,也接受了他们用香炉所做的赎罪努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不要与恶人为伍,以免和恶人一同灭亡。以色列会众原本因为已经离开了犯罪的可拉和大坍一党而活了下来,可是当他们的心依然和这些犯罪的人在一起,没有从中学习敬畏神的功课的时候,他们的结局依然很悲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方面,百姓不要跟随错误的领袖,以免与罪人一同灭亡;另一方面,好的领袖要为百姓代求,以免他们与罪人一同灭亡。不要与罪人一同灭亡,既是百姓自己的责任,也是牧养百姓的领袖的责任。这对今天的基督徒也是很好的警醒。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容易选边站,在教会我们会喜欢追随某些领袖;在社会,我们会拥护某些政党和政客。然而,我们必须要随时提醒自己,我们不是跟随人,乃是跟随神。 默想经文:“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会众说:你们离开可拉、大坍、亚比兰帐篷的四围。’”(16:23) 静默思想:离开罪人的帐篷,这是神的命令,也是神的恩典,让人不至于和罪人一同灭亡。虽然在教会的处境中我们不能给人带上“可拉、大坍”的帽子,让人对他们敬而远之,可是教会的结党纷争却时有发生。联系整段经文,默想这句话,愿神给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带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对摩西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从他们手下取杖,每支派一根。从他们所有的首领,按着支派,共取十二根。你要将各人的名字写在各人的杖上, 3. 并要将亚伦的名字写在利未的杖上,因为各族长必有一根杖。 4. 你要把这些杖存在会幕内法柜前,就是我与你们相会之处。 5. 后来我所拣选的那人,他的杖必发芽。这样,我必使以色列人向你们所发的怨言止息,不再达到我耳中。 6. 于是摩西晓谕以色列人,他们的首领就把杖交给他,按着支派,每首领一根,共有十二根。亚伦的杖也在其中。 7. 摩西就把杖存在法柜的帐幕内,在耶和华面前。 8. 第二天,摩西进法柜的帐幕去。谁知利未族亚伦的杖已经发了芽,生了花苞,开了花,结了熟杏。 9. 摩西就把所有的杖从耶和华面前拿出来,给以色列众人看。他们看见了,各首领就把自己的杖拿去。 10.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把亚伦的杖还放在法柜前,给这些背叛之子留作记号。这样,你就使他们向我发的怨言止息,免得他们死亡。 11. 摩西就这样行。耶和华怎样吩咐他,他就怎样行了。 12. 以色列人对摩西说,我们死啦。我们灭亡啦。都灭亡啦。 13. 凡挨近耶和华帐幕的是必死的。我们都要死亡吗?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9段记载的是一件亚伦的杖发芽的神迹。神吩咐以色列十二个支派,每个支派一根杖,都放在祂的会幕内法柜前,结果只有代表利未支派的亚伦的杖发了芽,结了熟杏,显明神对亚伦的拣选。神要藉此止息以色列人中有关亚伦大祭司职分的怨言,给他们严严的警告,不允许再来挑战亚伦大祭司的职分。看到这些,以色列人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承认自己冒犯了神的权威,都是该死的人了! 这次神迹,也是可拉一党事件的延续,是神第三次来向以色列人显明祂对亚伦大祭司的拣选。至此,我们可以有两方面的体会。首先,就是对于没有被拣选的人,要顺服神的拣选。虽然神对亚伦的拣选是大而明显的,例如有特别制作的大祭司袍给亚伦穿上,在亚伦的就职礼上有荣光向会众显现来印证,等等。然而,以色列人的悖逆就在于他们不单只是对于神的带领有不满,常常因为吃、喝的问题向神发怨言,而且也挑战神的拣选,自以为义,以为自己也应该得到相同的地位。然而,神的拣选不是基于人的能力高低、数量多少、声音大小,乃全在于神的主权。作为神的子民,要顺服神的拣选。其次,就是对于被神拣选的人,要对神有信心,因为神必然会保守祂所拣选的人。当受到挑战的时候,神是主动来为祂所拣选的人说话,保护他们不受侵犯,而且也赐给他们特别的证据来显明是出于神的拣选,这也是对被拣选之人的安慰与坚固。 这对于今天的教会来说也是很好的提醒。虽然我们靠着耶稣基督的恩典,都可以来到神面前服侍,可是毕竟,在不同的职分上,神也会有祂特别的安排与拣选,有些是因为恩赐的不同来决定,有些则是出于神的主权决定。对此,我们都要顺服,并且凭着信心来领受。有些时候,教会的纷争就在于对别人职分的窥探、侵夺,以及对自己职分的捍卫、防范,结果造成不合,给魔鬼撒旦以可乘之机来撕裂教会。特别对于很多教会来说,一些职分都是通过大家的投票来确定与任命的,所以人的参与和决定就占了相对很高的比重。愿我们在当中有可以有所领受,都顺服神的拣选。神对祂的拣选是负责任的。所以,不要对神所拣选的人有任何非分之想;同时,被拣选的人也要对神的拣选有信心,当面对别人的挑战和攻击时,不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捍卫,乃是可以凭信全然交在神的手中。 默想经文:“后来我所拣选的那人,他的杖必发芽,这样我必使以色列人向你们所发的怨言止息,不再达到我耳中。”(17:5) 静默思想:结合整个可拉事件来默想这段话,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职分上,或没有被拣选,或被拣选,都可以从中得到警醒和安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7章讲的是神使亚伦的杖发芽,以此来显明亚伦是被祂拣选的大祭司。神早在《利未记》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亚伦的就职礼彰显了出亚伦大祭司的职分。而且,在这次可拉事件中,神也通过让那献香的二百五十人被烧死,而只有亚伦的香炉可以用来为百姓赎罪得以证实。然而,神知道百姓还是不肯就此接受亚伦唯一大祭司的权柄,所以就通过让唯独亚伦的杖发芽的方式再一次向百姓传递信息。这一次,百姓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肃性,也终于有了敬畏、顺服的心(17:12-13)。 经文让我们看到神在维护亚伦的大祭司地位上所作出的努力。这一方面包括了神对蒙拣选的亚伦本身的维护,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乃是神对祂所设立的大祭司制度的维护。大祭司既是人与神之间的唯一中保,也是为神百姓赎罪的唯一途径。当人试图挑战这一制度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想要更改神所设立的中保与救赎的途径。这些发出挑战的以色列人认为不应该只有亚伦才可以作大祭司挨近神的帐幕,其余的人也可以有这个资格;他们也认为不应该只有亚伦才可以作大祭司为百姓赎罪,其余的人也可以做同样的事。然而,神通过各种方式一再强调,祂所设立的大祭司制度是不可更改、不容质疑的。凡是违反的,不但是对神权柄的挑战,会因不顺服神的安排而走上灭亡的道路;而且也是对神救赎计划的弃绝,会因否认神所设立的大祭司而得不到大祭司的赎罪果效,死路一条。使徒们在传讲耶稣的时候也是如此宣告,他们说:“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虽然我们也知道,耶稣不是按照亚伦的次序,而是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作大祭司,但这不是对大祭司制度的更改,而是成全,因为整个大祭司制度最终都指向耶稣基督。唯有道成肉身的耶稣才是真正的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也唯有圣洁无瑕疵的耶稣才可以真正完成神对人的救赎大工。神所维护的,不是亚伦这个人,而是整个大祭司制度所指向的耶稣,因为祂所设立的这个制度是人与神和好的唯一途径,不容半点质疑。 今天,作为基督徒我们不会去挑战或否认耶稣基督的大祭司地位。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在耶稣基督以外另立一些属于自己的权威。在社会中,我们会以某个国家、社会体系、政党、领袖作为我们理想生活的保障。在教会中,我们会喜爱、追逐一些善解人意、光彩夺目的教会领袖;甚至我们自己也想成为众人拥戴的中心。事实上,无论是我们想要追逐别人,还是希望被别人追逐,我们都是在犯同样的问题,就是挑战耶稣基督的大祭司地位。我们想把自己的希望和安慰建立在别人身上,我们自己也想成为别人的希望和安慰。当然,弟兄姐妹之间保持良好的彼此相爱的关系是好的,维护牧养与被牧养的关系也是应该的,可是我们必须随时提醒自己,唯有耶稣基督才是唯一的大祭司,唯有祂才是我们独一的拯救。 默想经文:“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把亚伦的杖还放在法柜前,给这些背叛之子留作记号。”(17:10) 静默思想:默想当时的情景,把亚伦发芽的杖放在心中。当我们明白,神所坚定维护的,不单单是亚伦这个人,不单单是一个祭司制度,不单单是一个权柄架构,更是一个唯一的救恩源泉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感触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对亚伦说,你和你的儿子,并你本族的人,要一同担当干犯圣所的罪孽。你和你的儿子也要一同担当干犯祭司职任的罪孽。 2. 你要带你弟兄利未人,就是你祖宗支派的人前来,使他们与你联合,服事你,只是你和你的儿子,要一同在法柜的帐幕前供职。 3. 他们要守所吩咐你的,并守全帐幕,只是不可挨近圣所的器具和坛,免得他们和你们都死亡。 4. 他们要与你联合,也要看守会幕,办理帐幕一切的事,只是外人不可挨近你们。 5. 你们要看守圣所和坛,免得忿怒再临到以色列人。 6. 我已将你们的弟兄利未人从以色列人中拣选出来归耶和华,是给你们为赏赐的,为要办理会幕的事。 7. 你和你的儿子要为一切属坛和幔子内的事一同守祭司的职任。你们要这样供职。我将祭司的职任给你们当作赏赐事奉我。凡挨近的外人必被治死。 8. 耶和华晓谕亚伦说,我已将归我的举祭,就是以色列人一切分别为圣的物,交给你经管。因你受过膏,把这些都赐给你和你的子孙,当作永得的分。 9. 以色列人归给我至圣的供物,就是一切的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其中所有存留不经火的,都为至圣之物,要归给你和你的子孙。 10. 你要拿这些当至圣物吃。凡男丁都可以吃。你当以此物为圣。 11. 以色列人所献的举祭并摇祭都是你的。我已赐给你和你的儿女,当作永得的分。凡在你家中的洁净人都可以吃。 12. 凡油中,新酒中,五谷中至好的,就是以色列人所献给耶和华初熟之物,我都赐给你。 13. 凡从他们地上所带来给耶和华初熟之物也都要归与你。你家中的洁净人都可以吃。 14. 以色列中一切永献的都必归与你。 15. 他们所有奉给耶和华的,连人带牲畜,凡头生的,都要归给你。只是人头生的,总要赎出来。不洁净牲畜头生的,也要赎出来。 16. 其中在一月之外所当赎的,要照你所估定的价,按圣所的平,用银子五舍客勒赎出来(一舍客勒是二十季拉)。 17. 只是头生的牛,或是头生的绵羊和山羊,必不可赎,都是圣的,要把它的血洒在坛上,把它的脂油焚烧,当作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 18. 它的肉必归你,像被摇的胸,被举的右腿归你一样。 19. 凡以色列人所献给耶和华圣物中的举祭,我都赐给你和你的儿女,当作永得的分。这是给你和你的后裔,在耶和华面前作为永远的盐约(盐即不废坏的意思)。 20. 耶和华对亚伦说,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内不可有产业,在他们中间也不可有分。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产业。 21. 凡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我已赐给利未的子孙为业。因他们所办的是会幕的事,所以赐给他们为酬他们的劳。 22. 从今以后,以色列人不可挨近会幕,免得他们担罪而死。 23. 惟独利未人要办会幕的事,担当罪孽。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他们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产业。 24. 因为以色列人中出产的十分之一,就是献给耶和华为举祭的,我已赐给利未人为业。所以我对他们说,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产业。 25.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 26. 你晓谕利未人说,你们从以色列人中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我给你们为业的,要再从那十分之一中取十分之一作为举祭献给耶和华, 27. 这举祭要算为你们场上的谷,又如满酒榨的酒。 28. 这样,你们从以色列人中所得的十分之一也要作举祭献给耶和华,从这十分之一中,将所献给耶和华的举祭归给祭司亚伦。 29. 奉给你们的一切礼物,要从其中将至好的,就是分别为圣的,献给耶和华为举祭。 30. 所以你要对利未人说,你们从其中将至好的举起,这就算为你们场上的粮,又如酒榨的酒。 31. 你们和你们家属随处可以吃。这原是你们的赏赐,是酬你们在会幕里办事的劳。 32. 你们从其中将至好的举起,就不至因这物担罪。你们不可亵渎以色列人的圣物,免得死亡。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3段讲的是利未人的十一奉献。之前的段落刚刚讲完以色列人的十分之一是归给利未人,现在神紧接着说到,利未人也要将这得到的十分之一当作好像他们从田中的收成一样,将其中的十分之一,而且是至好的十分之一奉献给神,给祭司使用。很特别的是,这段话是神藉着摩西来吩咐利未人,而不是好像之前的那样是藉着亚伦来吩咐利未人。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呢?很有可能,让祭司去吩咐利未人将十分之一给自己的确不太合适,好像是在为自己的益处去吩咐别人遵守。让摩西去吩咐会更合适一些。 如果我们是利未人,听到这样的吩咐会有什么想法呢?之前刚刚到手的十分之一,现在马上又要从中将至好的十分之一分出去,就好像从刚刚放进钱包的工资拿出一部分,会不会好像割肉一样的痛呢?然而,神很明确地指出,这是以色列人的圣物,他们不可亵渎,免得死亡。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这样做,因为这些不是归于他们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以色列人献给神的圣物,所以理应如此。如果他们将这些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那就不仅仅是财产的分配和侵夺的问题,而是亵渎神的圣物了。但神同时也让利未人知道,除了他们要奉献的十分之一以外,其余的部分是归给他们享用的,他们大可放心使用,领受从神而来的赏赐。 这也是对今天在教会服侍神的弟兄姐妹的提醒。最直接的应用当然就是在教会全职服侍的传道人,他们应该知道要从自己的收入中向神奉献十分之一。那么对于没有在教会领取薪水的弟兄姐妹呢?他们也要学习同样的一个功课(传道人也同样如此),就是将自己在服侍中的所得归荣耀与神。他们在服侍中虽然不会有金钱所得,但也有可能有其它的所得,例如弟兄姐妹的夸耀、支持、帮助,等等。这些当然是弟兄姐妹发自内心的赞赏和感谢,但对于接受这些的参与服侍的弟兄姐妹来说,要提醒自己的就是,不要将这些归于自己,而是要归荣耀与父神,归于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因为只有神才配受极大的赞美和称颂。如果我们将这些归给自己,收藏起来,以为是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是自己当得的酬劳的话,那就是在夺取神的荣耀了。盼望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奉献你们的一切礼物,要从其中将至好的,就是分别为圣的,献给耶和华为举祭。”(18:29)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带给自己有省察,在服侍中更新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2段记载的是利未人所得的份。这也是接着上一段神对亚伦的吩咐。也就是说,神对利未人所得的份,是通过亚伦来传达的。很明显,神将利未人置于亚伦的带领之下,这不单只是再一次凸显神对亚伦祭司的特别拣选,将他们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同时也再一次强调了祭司和利未人之间的关系,依然是对可拉一党事件的持续的回应,即利未人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是在祭司的领导之下,不要擅自专权,重蹈覆辙。 和对祭司的职分与赏赐的吩咐相似,对利未人的吩咐也让我们看到两点,一个就是他们的职责,即办理会幕的事,而且不能允许别人插手,否则的话利未人也要承担同样的责罚。另一个就是他们的赏赐,就是以色列人出产的十分之一归给利未人,但他们不可在以色列人中有什么其它的产业,单单靠着这十分之一来生活。所以,一方面我们看到神赋予利未人的神圣职责,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神对利未人的赏赐。这些都可以让利未人安心、专心地按照神的吩咐去服侍、去生活。所谓安心,指的是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生活所需去忧虑,因为神已经给了他们命定的份,他们大可放心依靠神的赏赐。所以专心,指的是他们要在神所交付的圣工上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可越界去涉足祭司的圣工,也不可让别人越界来侵犯自己的圣工。 这也是给我们今天服侍神的人的很好提醒和安慰。虽然我们今天在神面前的服侍已经不再是在旧约的这个框架下进行,例如我们不在会幕服侍,例如我们没有特定的十分之一作为收入,等等。然而,总的原则,即安心与专心的服侍,却是相通的。我们的生活有神的看顾,我们大可以放下心来安心地服侍神,而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生活所需。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工作、不需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这乃是让我们学习在神里面有信靠的心。很多时候我们在这方面有所顾忌,甚至因为要忙于工作、忙于应付生活的压力而将对神的服侍放在一边,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对神的服侍。但神让我们安心服侍祂,这本身也是我们对神信心的功课,相信神的供应与保守。在安心服侍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专心的服侍。有时候,我们喜欢做做这个、碰碰那个,把服侍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随着自己的喜好去行。有时候,我们也不看重自己手中的服侍,随随便便就交给别人去做。这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更换、调整服侍的内容,或者说死死抓住自己的服侍不让别人有机会参与。这乃是提醒我们在自己的服侍上是否专心,是否跟随神对自己的引领,看重,并且在神所交托的事情上忠心尽职。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思想神给利未人的职责与赏赐,也省察我们自己在神面前服侍的光景与心态。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1段讲的是祭司当得的份。神告诉亚伦,作为神所拣选的祭司家族,他和他的子孙可以从以色列百姓的献祭中所得的份。这些所得的份,基本上也是在以前的律法颁布过程中已经提及的,但那多是神对着摩西的吩咐。现在,神亲口告诉亚伦他们当得的份,足见神与亚伦之间的关系是比以前更加的亲近,神亲自允许亚伦从这些当中有留给他们自己的部分。 在这众多所得的份中,神最后说到:“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内不可有产业,在他们中间也不可有份。我就是你的份,是你的产业。”(18:20)这也是告诉亚伦,他从神所得的就是那么多,不允许在神允许的范围以外再有别的想法,还想贪图更多。虽然神知道他们的需要,神也供应他们所需用的,但亚伦和他的子孙也要因此知道,神就是他的产业,在神以外别无所有,他们的一切好处不在神以外。神赏赐亚伦各样的需要,一方面当然是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但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他们知道,神是他们的供应者,他们的好处不在神以外。 这也是给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很好的提醒。很多时候,我们向神祈求各样的需用,神也给我们有丰盛的预备,但我们是否因此就满足?我们是否因此就承认神是我们一切的供应者,我们的好处不在神以外呢?很多时候并非如此。当我们看到神赏赐我们日用所需的时候,我们贪婪的心并不满足,还想要更多。当我们所要的神没有满足的时候,我们要么对神有怨言,要么就转向别处去寻求供应与满足。试想,当亚伦和他的子孙知道神的这些吩咐,当他们看到百姓向神献上的祭物,想到其中一部分是神命定归给他们自己的时候,他们有如何的回应呢?可能是带着感恩的心,感谢神藉着这些来供应自己;可能是带领理所当然的心,认为这些是自己当得的份;可能是带着挑剔和不满意的心,嫌弃百姓所献的没有自己喜欢的;可能是带着贪婪的心,想着这些都会是自己的了。求神帮助我们,让我们在当中有合宜的回应,牢记自己杯中的份,将感恩、颂赞都归于神。 默想经文:“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内不可有产业,在他们中间也不可有份。我就是你的份,是你的产业。”(18:20)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神的这句话,牢记自己杯中的份。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0段讲的是祭司和利未人之间的职责分工。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些分工之前是已经吩咐过的了,为什么在这里要再一次重申呢?意义何在呢?仔细留意经文的陈述,以及上下文的关系,我们会有所体会。在之前所发生的可拉一党的事件中,神已经惩罚了那些要挑战亚伦大祭司职分的人,里面就有利未支派的子孙。接下来,神通过一些方式来向以色列全会众表明祂对亚伦大祭司的拣选,例如由亚伦为百姓赎罪,以及唯独亚伦的杖发芽。这样,神就已经向以色列全会众强调,以及印证了祂对亚伦的拣选,所有人都必须尊重,也不允许任何人有非分之想。现在,神向亚伦直接吩咐,不单只是显明祂与亚伦之间的亲密关系,更是将作为大祭司的责任交付给亚伦。意思是说,神已经向以色列人全会众证明了祂对亚伦的拣选,现在,轮到亚伦自己要站出来承担起这个神圣的责任了。而这个责任,除了担当大祭司的职分、行使各样与会幕和献祭有关的职任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不允许祭司以外的人来插手只有祭司才能作的事情,凡是触犯的,都要被治死。亚伦大祭司和他的子孙,如果在这个责任上没有尽到职的话,就要承担干犯圣所的罪孽。这就好像如果守卫没有尽职,让仓库被盗窃的话,那么守卫和盗窃仓库的人就都要受到责罚。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神向众人显明祂对亚伦的拣选,赋予亚伦大祭司尊贵的身份、地位之后,也将重大的责任交付在亚伦的手中。神亲自向亚伦吩咐这一点,也就是鼓励亚伦要勇于承担起这个责任。当再有干犯祭司职分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亚伦的回应就不是单单地等候神的介入,而是自己也有责任要有所行动,制止和制裁参与其中人。 我们可能会想,将守卫祭司职分,以及制裁违纪者的责任交给亚伦大祭司及其子孙去承担,会不会引起,或是加重他们和别的支派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些有碍情面的事情还是让神去解决好一些,我们在当中就谦谦卑卑、和和气气,不需要去和别人对抗,不需要和违纪者撕破脸面,那样岂不更好? 这是我们人的期望和理解,但是在神那里却不尽然。神的吩咐并不是要让人与人之间、职分与职分之间泾渭分明,并不是要在祂的子民当中制造对立与纷争;神的吩咐也并不是把这些容易得罪人的责任甩给人去做,而自己则躲在后面;神的吩咐乃是让祂的子民与祂同心、同行、同工。当祭司行使他们的这些职分时,并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是为着神的名的缘故,是与神站在一起。当然,我们也不是因着神所赋予的责任就可以滥用权力、在教会当中挑起纷争、互相指责、泾渭分明,我们乃是要学习在神所吩咐的事上尽忠职守、勇于承担责任、与神同工。我们很多时候在这方面做得恰恰相反。在为了神的缘故应该站出来的时候碍于情面而躲在后面,美其名曰让神出手;而在应该谦让的时候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大打出手,还美其名曰是为了神的工作。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省察和领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结合之前神印证祂对亚伦特别拣选的经文来思想这段经文,体会神对祂的仆人的心意,也调教我们在神面前的服侍心态。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8章讲的是神对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分工,以及相应的当得之物。这段经文除了明确规定了利未人所得的十分之一,以及所要奉献的十分之一以外,基本上都是对之前已颁布律法的重申和摘要。这些重申和摘要并不是多余的,而是神因应当时以色列人的情况所作出的必要回应。当时的情况是,当以色列人挑战亚伦大祭司的职分时,亚伦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以至于他和摩西都来向神求助。现在,神特别地向亚伦讲话,让他明确知道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范围是什么。这样,当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亚伦就应当知道如何自行处理。 神告诉亚伦,法柜和帐幕的事只能由祭司来承担,而利未人办理会幕其余的事情,不可挨近只有祭司才可以供职的圣所的器具和坛。神不但分工明确,而且还将责任明确托付给亚伦,就是他和子孙作为祭司的,有权来维护这样的分工,任何人,包括利未人,都不能越界。如果祭司们没有维护好这样的分工,容让利未人来侵犯这些圣工,不但利未人要担当他们的罪,祭司也要担当自己没有严格把关的罪(18:1-3)。 除了祭司以外,经文也规定了利未人的权利和义务。利未人可以办理会幕的事,这是神给他们的特权。同样,利未人也有责任维护这样的分工,不让其余的以色列人来冒犯;如果他们没有尽上自己的责任,让以色列人挨近了会幕的,不但那些以色列人要担罪而死,利未人自己也要承担罪责(18:21-23)。 所以整段经文,相比于之前亚伦受到挑战不知如何应对,需要找神来处理,神这样的回应不但是再一次明确了分工,将界限明确陈列在众人面前,同时也把责任下放到祭司和利未人的身上,赋予他们神圣的职责来保护这样的分工不受任何的挑战。无论是祭司也好,利未人也罢,如果他们没有尽忠职守看护好自己的分工,允许别人来混乱神所定下的次序的话,不但那些人要担罪,祭司和利未人也要担当自己的罪。 这对我们也是很好的警醒。虽然我们在教会的服事远远比不上当年的祭司和利未人那样严格,可是其圣洁性依然不可有任何的轻忽。神赐给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分,这是神的恩赐。我们在行使自己的职分时,也要留意不能允许神的圣工被人随意破坏界限,被人当做儿戏来对待。如果我们不看重这一点,双方都要担罪。这不单只是职责分工的问题,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违反的,乃是在神面前犯了罪,要承担罪责。我们不能随意越界去做神分配给别人的事,我们也不能随意允许别人越界来做神吩咐让我们做的事。我们要明白,神做出如此明确的规定,不只是让我们恩赐配搭、做事不累,也不是让我们彼此保持界限、互不来往,而是要塑造我们时刻都有警醒、敬畏的心,让我们的眼目不只是看重所参与的服事本身,更是怀着敬畏的心,看重那位施恩让我们可以服事的神。神所立定的界限,我们怎能随意更改,或是允许人来随意破坏呢? 当然,神要我们捍卫祂所界定的各自的服事领域,并不是让我们从此就井水不犯河水,也不是让我们为了捍卫各自的领域而不惜在教会兴起刀兵。遇到问题,我们当然要按照神的吩咐和心意去据理力争(就像祭司们当年力阻乌西雅王擅自进圣殿一样),但同时我们也要将结果仰望在神的手中(祭司们没有与乌西雅王硬拼,乌西雅依然坚持要进圣殿,结果被神大大责罚)。无论如何,我们这颗敬畏神的心,始终是神所要看见的。 默想经文:“他们要守所吩咐你的,并守全帐幕,只是不可挨近圣所的器具和坛,免得他们和你们都死亡。”(18:3) 静默思想:神是圣洁的,神的圣工也是圣洁的。违规的,无论是从外面来破坏界限的人,还是从里面没有持守界限的人,都要担罪。默想这句话,心里产生的不是担惊受怕的心,而是油然敬畏神的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2. 耶和华命定律法中的一条律例乃是这样说,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一只没有残疾,未曾负轭,纯红的母牛牵到你这里来, 3. 交给祭司以利亚撒。他必牵到营外,人就把牛宰在他面前。 4. 祭司以利亚撒要用指头蘸这牛的血,向会幕前面弹七次。 5. 人要在他眼前把这母牛焚烧。牛的皮,肉,血,粪都要焚烧。 6. 祭司要把香柏木,牛膝草,朱红色线都丢在烧牛的火中。 7. 祭司必不洁净到晚上,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可以进营。 8. 烧牛的人必不洁净到晚上,也要洗衣服,用水洗身。 9. 必有一个洁净的人收起母牛的灰,存在营外洁净的地方,为以色列会众调作除污秽的水。这本是除罪的。 10. 收起母牛灰的人必不洁净到晚上,要洗衣服。这要给以色列人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作为永远的定例。 11. 摸了人死尸的,就必七天不洁净。 12. 那人到第三天要用这除污秽的水洁净自己,第七天就洁净了。他若在第三天不洁净自己,第七天就不洁净了。 13. 凡摸了人死尸,不洁净自己的,就玷污了耶和华的帐幕,这人必从以色列中剪除。因为那除污秽的水没有洒在他身上,他就为不洁净,污秽还在他身上。 14. 人死在帐棚里的条例乃是这样,凡进那帐棚的,和一切在帐棚里的,都必七天不洁净。 15. 凡敞口的器皿,就是没有扎上盖的,也是不洁净。 16. 无论何人在田野里摸了被刀杀的,或是尸首,或是人的骨头,或是坟墓,就要七天不洁净。 17. 要为这不洁净的人拿些烧成的除罪灰放在器皿里,倒上活水。 18. 必当有一个洁净的人拿牛膝草蘸在这水中,把水洒在帐棚上,和一切器皿并帐棚内的众人身上,又洒在摸了骨头,或摸了被杀的,或摸了自死的,或摸了坟墓的那人身上。 19. 第三天和第七天,洁净的人要洒水在不洁净的人身上,第七天就使他成为洁净。那人要洗衣服,用水洗澡,到晚上就洁净了。 20. 但那污秽而不洁净自己的,要将他从会中剪除,因为他玷污了耶和华的圣所。除污秽的水没有洒在他身上,他是不洁净的。 21. 这要给你们作为永远的定例。并且那洒除污秽水的人要洗衣服。凡摸除污秽水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22. 不洁净人所摸的一切物就不洁净。摸了这物的人必不洁净到晚上。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5段讲的是除污秽的水的使用。之前吩咐调制除污秽的水,原来主要是用来洁净那些因为接触死尸而不洁净的人和物。这也让我们看到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调制除污秽的水来起到洁净的功效是很有需要的。对于有百万之众的以色列人营地,死人的事情是常有的,或者是自然的死亡,或者是意外的死亡,或者是被神责罚的死亡,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当处理这些死尸的时候,就必然会有人触摸到死尸,这也是难免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因为触摸死尸已经被定为不洁,所以就需要洁净的过程。如果都是要通过献祭、除罪的方式来洁净,那么势必造成很多人的负担。慈悲怜悯的神给以色列人提供了除污秽的水,帮助他们来得到洁净。 我们可能会说,既然神想要帮助以色列人省却许多的程序来达到洁净,何不干脆不把触摸死尸的人定为不洁,这样岂不更加方便、快捷吗?然而,神的心意并不是好像我们那样想着如何省事。神一方面让以色列人看到触摸死尸是不洁的,另一方面也让以色列人看到祂是有恩惠慈爱的神,给他们除去不洁提供了合宜的解决之道。这就有点好像神对我们的罪所成就的救恩。我们可能也会说,既然神这么爱我们,这么愿意赦免我们的罪,那么祂为什么不干脆宣布我们都没有罪就好了,何必还要我们悔改、信福音呢?然而,对于公义圣洁的神来说,祂不是通过“以有罪的为无罪”的方式来解决我们罪的问题,而是在依然强调罪的严重性的同时,在耶稣基督里为我们成就了极重无比的救恩,让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以色列人也可能会不理解,甚至不服气,认为自己只不过是触摸了死尸而已,有时候是因为工作需要,例如收拾死尸,有时候是因为无意碰到的,凭什么就要被定为不洁呢?对于那些洒除污秽的水来洁净别人的人来说,他们也被定为不洁(19:21),这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为什么会这样规定呢?的确,当我们自以为义,认为自己没有污秽的时候,我们很难接受仅仅是因为摸了死尸或是除污秽的水就被定为不洁的判语。可是,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是常常犯罪得罪神的,是污秽的话,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这样的判语,接受神藉着摸死尸或是除污秽水的事情来对我们不洁状态的提醒,让我们知道,无论是需要被洁净的人,或是去洁净别人的人,都不要自义,都要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污秽,都承认自己需要神的洁净。 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来说,我们也应该在当中有所思考和省察。无论如何,人都不可自义,都要听凭主的意思,从神的角度来看我们自己。我们一方面是在接受真理教导的,因为真理可以使人成圣;同时我们也可能是用真理教导别人的人。无论我们是被教导成圣的,还是教导别人成圣的,我们都不可自以为义,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在完成一些过程、学习一些知识而已。特别是对于教导别人的人来说,更是要提醒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是在教导别人就当自己是高高在上的道德模范。实际上,我们在神的眼里也一样是污秽的,都需要被神的话语洁净。求神赐给我们有谦卑受教的心,在其中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并且那洒除污秽水的人要洗衣服。凡摸除污秽水的,必不洁净到晚上。”(19:21)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思想这句话,在圣灵的光照下更加看到自己的真实光景,寻求神的洁净。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4段讲的是除污秽的水的调制。这个调制过程乃是在水中加上来自于焚烧红母牛,以及香柏木、牛膝草、朱红色线之后的灰。经文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凡是和这只被焚烧的母牛犊接触过的人,都被定为不洁净到晚上,都要洗衣服、用水洗身。这是为什么呢?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个就是凸显母牛犊的污秽,以至于凡是和其接触过的都被其污秽了;另一个则是刚刚相反,凸显母牛犊的洁净,以至于凡是和其接触过的都显出自己的污秽来。从经文对母牛犊的描述来看,很有可能是后者,因为母牛犊的挑选是没有残疾、未曾负轭、纯红的,不像是在强调母牛犊的污秽。当然我们也知道,在神眼里真正的洁净不是来自于母牛犊的自身,而是神自己。神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明,真正可以使人洁净的乃在于神。当神说这个物件是洁净的,这个物件就是洁净的;当神要用这种方式来洁净人,这种方式就可以洁净人。神也用这种方式来向人展现,除污秽水的制作是何等严肃、圣洁的事情,因为这关乎以色列人是否可以得到洁净的问题。 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如果用这种除污秽的水来起到洁净作用的话,那么之前律法中所规定的通过献祭来除罪、洁净、除污秽的条例岂不是就作废了?的确,看起来这种除污秽的水是替代了献祭的除罪、洁净的功能,使得除罪、洁净的程序更加轻松、简单易行,但仔细思想,会给我们两方面的提醒。首先,这是神的恩惠慈爱的体现,为的是帮助以色列人应对一些生活中所遇到污秽的事情的处理。如果凡事都是要靠献祭来除罪、洁净的话,是非常昂贵,而且耗时耗力的,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承担得起的。其次,我们也会看到,虽然看起来除污秽的水好像可以替代献祭除罪、洁净的功能,但并不是所有的献祭除罪、洁净的功能都被除污秽的水替代。只有在神明确规定那些可以被替代的项目,例如后面提到的触碰了死尸的情形下,才可以被用来替代。所以,决定权来自于神,而不是任由以色列人把除污秽的水随意使用、随意替代献祭除罪、洁净的功能。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身临其境去体会整个制作过程,感受其中严肃、圣洁的气氛;思想神的慈悲怜悯,也谨守遵行神的吩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19章讲的是用红母牛的灰来制作除污秽的水,主要的用途是去洁净那些沾染了死尸的人,使他们不至于玷污神的帐幕。虽然在《利未记》中已经记载了因死尸而不洁、需要洁净的条例(利11:39-40),可是直到现在,经文才更加清楚地给这个洁净的过程添加一些细节。 整章的内容,如果仅仅是从执行的角度来看,并不太难,只要一字一句照着去行就好了。可是我们多多少少也会要去思考在这些细节的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没有。例如,为什么一定要是红母牛?为什么要烧成灰来制作除污秽的水?给人感觉就好像是制作一个方便冲剂一样,有需要就随时拿出来用水一冲就可以使用、药到病除了。经文并没有给我们所想到的问题以清楚的答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神的要求去行,虽然当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凭着信心,必会带来属灵的功效。 然而,经文中有一个细节却是我们可以有更多思考的地方,就是那收起母牛灰的人,必不洁净到晚上(19:10);不但如此,那洒除污秽水的人,也要不洁净到晚上(19:21)。这看起来很矛盾。按理来说,母牛灰,以及用母牛灰制成的除污秽的水,既然是可以有洁净的功能,那么其必定就是洁净的。可是为什么那些原本洁净的人(18:9,18),他们只是奉命来制作和使用这洁净之物,自己反而就成了不洁净了呢?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从红母牛的灰和除污秽的水的洁净功能来思考,会有所领受。红母牛的灰,和做成的除污秽的水,既然是有洁净别人的功能,其自身也自然就是洁净的,是圣洁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接触这洁净之物的人,即便原来可以被称作是洁净的(是相对于触摸过死尸的污秽而言的),可是毕竟人都是有罪的,都是污秽的,所以在与这有洁净功能的红母牛灰和除污秽的水的圣洁的接触中,人的罪就被反照、显露出来,所以也成了不洁净的了。这就有点像当彼得看到耶稣所吩咐打上来的两船鱼,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8)。这也有点像当先知以赛亚看到圣殿的异象时说到:“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6:5) 当这样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就要留意经文对我们的提醒,那就是洁净别人的人,不要忘了自己也是污秽、需要被洁净的,就好像耶稣所说的,我们看见别人眼中的刺,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眼目中的梁木。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疏忽这一点。我们传讲耶稣的时候,把耶稣的圣洁带给人,把耶稣改变的大能带给人,把耶稣救赎的恩典带给人,这些都是好的。可是我们也要随时提醒自己,当我们在传讲耶稣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当被圣洁无瑕疵的耶稣来光照,看到自己的污秽和不配,愿意再一次被耶稣的救赎所释放、被祂的大能所改变、被祂的生命所更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好像保罗所说的,不要传福音给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 默想经文:“收起母牛灰的人,必不洁净到晚上,要洗衣服。”(19:10) 静默思想:默想这个过程,当眼中知道母牛灰的洁净时,可以想到自己的污秽吗?当如此来看耶稣基督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什么触动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正月间,以色列全会众到了寻的旷野,就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死在那里,就葬在那里。 2. 会众没有水喝,就聚集攻击摩西,亚伦。 3. 百姓向摩西争闹说,我们的弟兄曾死在耶和华面前,我们恨不得与他们同死。 4. 你们为何把耶和华的会众领到这旷野,使我们和牲畜都死在这里呢? 5. 你们为何逼着我们出埃及,领我们到这坏地方呢?这地方不好撒种,也没有无花果树,葡萄树,石榴树,又没有水喝。 6. 摩西,亚伦离开会众,到会幕门口,俯伏在地。耶和华的荣光向他们显现。 7.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8. 你拿着杖去,和你的哥哥亚伦招聚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磐石发出水来,水就从磐石流出,给会众和他们的牲畜喝。 9. 于是摩西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从耶和华面前取了杖去。 10. 摩西,亚伦就招聚会众到磐石前。摩西说,你们这些背叛的人听我说,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中流出来吗? 11. 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磐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 12.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13. 这水名叫米利巴水(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是因以色列人向耶和华争闹,耶和华就在他们面前显为圣。 14. 摩西从加低斯差遣使者去见以东王,说,你的弟兄以色列人这样说,我们所遭遇的一切艰难, 15. 就是我们的列祖下到埃及,我们在埃及久住。埃及人恶待我们的列祖和我们, 16. 我们哀求耶和华的时候,他听了我们的声音,差遣使者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这事你都知道。如今,我们在你边界上的城加低斯。 17. 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不走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原文作王道),不偏左右,直到过了你的境界。 18. 以东王说,你不可从我的地经过,免得我带刀出去攻击你。 19. 以色列人说,我们要走大道上去。我们和牲畜若喝你的水,必给你价值。不求别的,只求你容我们步行过去。 20. 以东王说,你们不可经过。就率领许多人出来,要用强硬的手攻击以色列人。 21. 这样,以东王不肯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过去。于是他们转去,离开他。 22. 以色列全会众从加低斯起行,到了何珥山。 23. 耶和华在附近以东边界的何珥山上晓谕摩西,亚伦说, 24. 亚伦要归到他列祖(原文作本民)那里。他必不得入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因为在米利巴水,你们违背了我的命。 25. 你带亚伦和他的儿子以利亚撒上何珥山, 26. 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亚伦必死在那里,归他列祖。 27. 摩西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三人当着会众的眼前上了何珥山。 28. 摩西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亚伦就死在山顶那里。于是摩西和以利亚撒下了山。 29. 全会众,就是以色列全家,见亚伦已经死了,便都为亚伦哀哭了三十天。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8段记载的是亚伦的去世。一切都是按照神的吩咐,让摩西和亚伦,并且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一起在以色列全会众的面前上了何珥山。摩西脱去亚伦的圣服给以利亚撒穿上,亚伦也死在山顶上。虽然这是大祭司职分由亚伦传给他儿子的交接,但是整个过程并不是好像我们习惯中期待的那种盛大的圣职传承之礼;相反,更让我们感受到的乃是神对违背祂旨意的亚伦大祭司的责罚。神不单只是将责罚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就是因为亚伦和摩西在米利巴违背了祂的命,所以亚伦必不得入祂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而且也将对亚伦的责罚显明在以色列全会众面前,就是死在山顶上。 很显然,亚伦之死并不是出于他自己生命的自然终结,而是作为神责罚的结果;亚伦大祭司职分给儿子以利亚撒的传承,也不是正常的两代人之间的交接仪式,而是神强制解除亚伦大祭司职分的体现。神没有允许亚伦以自然死亡的方式来应验他不能进入应许之地的宣判。神如此刻意、公开地安排这个过程,除了应验祂对亚伦的责罚以外,也是向以色列全会众的宣告,以及对大祭司的继任者以利亚撒的警示,即无论何人,当他们犯罪违背神的时候,都要受到责罚,无一例外。之前受到死亡审判的有许多,包括发怨言的以色列人会众,以及挑战摩西和亚伦权威的可拉一党的领袖级任务。现在,即便是大祭司亚伦本人,当他也违背神的时候,也同样要受到相应的责罚。 虽然亚伦的死被宣告为归到他的列祖,即意味着他最终的归属并非是被神弃绝,好像那些永远沉沦的人一样,但是神也用亚伦肉体如此的死亡方式让人知道,违背祂旨意的人所要受到的责罚的真实性与严肃性。愿这个场景也成为我们今天每一位侍立在永生神面前的弟兄姐妹的警醒。虽然我们都是因信称义,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大工得以与神和好,成为有君尊的祭司。然而,神的旨意不可违背。神对悖逆之人的严厉责罚不容轻看。作为以色列人的首位大祭司,亚伦之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亚伦的教训却要一直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历世历代信徒随时、永远的提醒。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进入场景去体会整个严肃、悲哀、训诫的气氛,给自己带来警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7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人想要从以东经过的打算受阻。以东就是以扫的后代,而以扫是雅各,也就是后来的以色列的兄弟,所以实际上以东和以色列的确是兄弟。然而,虽然摩西用尽了好话,说明以色列和以东的兄弟之情,也陈述了这一次要经过以东地界的原因,并且保证只是路过,必不侵犯以东的任何利益,但依然受到以东王的断然拒绝,以及武力威胁。虽然经文没有指出摩西的这次举动是否是神吩咐他去行的,但因为要经过以东就意味着以色列人结束旷野的漂流,开始往进入迦南的方向行进,所以应该是在神的指引下进行的,因为摩西自己并不知道,也无法自行决定以色列在旷野的漂流什么时候应该结束。 这次的行程受阻想必不单只对以色列人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摩西来说也是如此,因为毕竟是他差派使者前去见以东王,也是他吩咐使者要如此如此和以东王说和睦的话。然而,得回来的结果却是以东王的拒绝和威胁,这也会很让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失去颜面。然而,摩西并没有因此动怒而与以东王对抗。相反,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转去离开了以东。毕竟,对于摩西而言,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以色列和以东是兄弟,所以不能兵戎相见。虽然行程受阻,心愿未能达成,面子也过不去,但依然和为贵。 从更远的历史长河来看,这一次的行程受阻并没有给以色列人最终进入迦南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他们最终依然在神的带领之下进入了应许之地。同时,摩西的回应也成为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即在受到拦阻的时候,依然以和为贵。以东拒绝以色列人的经过,成为他们日后被神责备的史实;而摩西以和为贵,转身离开,也成为了以善胜恶的实例。如果摩西这个时候吩咐以色列人与以东彼此攻击,兄弟相残的话,那就成为以恶制恶,并不是神所喜悦的事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多有拦阻、不合的事情发生。我们所期望达到的,并不见得都可以如愿以偿。有时候我们也会好像摩西这样,说尽了好话,也是据理力争,并且做出各样的保证,但依然受到拒绝,甚至引来攻击。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态很容易出现波动,很容易针锋相对,出于自卫,出于颜面,出于利益,我们都要争下这一口气。然而,我们可以从这一次事件中学习到的,就是仰望神的带领,弟兄之间和为贵。事实上,当我们是行在神的道路上时,就没有任何困难或势力可以拦阻神的旨意成全,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大可放心交在神的手中。不必要为自己的受挫而动怒、怨恨。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这样,以东王不肯容以色列人从他们的境界过去。于是他们转去离开他。”(20:21)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这行程受挫,但和为贵的画面,给我们带来提醒和安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6段记载的是在加低斯发生的一些事情,涵盖了摩西、亚伦和米利暗三兄妹的人生结局。米利暗当时是死在加低斯,而摩西和亚伦则被神宣告不得进入祂的应许之地。这三位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领袖,结局却是没有一个可以活着进入神所应许的迦南美地。这虽然很令人感到遗憾,但却也是信心的功课与告白。即便他们在有生之年没有得到所应许的,但如果是带着信心死的,对神的应许坚信不疑,期待天上更美的家乡,他们的信心神看为宝贵的,是可以凭信进入神所赐的安息。 我们可能不容易理解为什么摩西,包括亚伦,被神责备为不信祂、没有在以色列眼前尊神为圣,以至于不得领这会众进入神所赐给他们的地呢?仔细观察经文,可能有如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神在本次事件中并没有表现出对以色列人的责备与刑罚的意思,而是回应百姓的诉求吩咐摩西去给他们提供水源,但是摩西却向以色列会众动了怒气,说了急躁的话(诗106:33),责备他们是背叛的人,所以这一点与神的心意不符;第二个可能的原因,就是神让摩西拿杖去吩咐磐石出水,而摩西却拿杖击打磐石两次,所以这与神的吩咐不一致;第三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摩西质问百姓:“我为你们使水从这磐石流出来吗?”而实际上却是神要使水从磐石流出来,所以摩西似乎是让以色列人看到使磐石出水是他的作为。 无论是出于哪几个原因,我们都看到,摩西在神面前的确有可责备的地方。按照过往的经历来看,摩西并不是这样的人,他一直都极其谦和,依靠神、按照神的吩咐谨守遵行,一丝不苟,例如会幕的搭建,等等。然而为什么这一次会这样呢?很有可能在面对以色列人接二连三的抱怨、攻击、争闹,他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心中有怒气,嘴上有急躁的话,手上有过激的行动。当摩西的情绪发作的时候,他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判定以色列人,是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回应以色列人,他以为这些都会是神对以色列人的心意。殊不知,虽然过往神常常会责罚发怨言的以色列人,但这一次神的心意却并没有责罚,所以摩西显然是没有行在神的心意当中了。 思想一下,我们当中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呢?有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些难缠的弟兄姐妹,面对时常有怨言,或是生命不成长的弟兄姐妹,我们会有逐渐强烈的意见和情绪,我们会认为神也看不惯他们,要责备他们,所以我们也“合情合理”地看不惯他们,对他们有责备,或是另眼相看。虽然有时候神也的确会对生命不成长的信徒有责备,但并不总是如此。有时候神会用别的方式去回应他们,用稍微放松一些的方式去宽容他们,例如这一次加低斯的事件,神没有责备,只是提供他们所需的水源。所以,我们面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弟兄姐妹的时候,切记不要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对待,而是要时刻体贴神的心意而行。有时候神会有责备,有时候神会有刑罚,有时候神会有宽容,有时候神会有等待。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留意、按照神的心意随时调整我们的想法。只有这样谨慎行事,才是真正的尊神为圣。甚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身临其境去体会当时的情形、摩西的反应,以及神的心意;思想其中的张力和相抵触的地方,给我们带来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0章讲的是以色列人在加低斯发生的事。对于为什么摩西会被神责罚,我们会有不同的理解。从上下文来看,我们会发现,问题似乎是出在摩西向会众所说的话上。很奇特的现象是,对于这一次百姓的怨言,不知道什么原因,神没有好像以前那样对百姓有责备,而只是吩咐摩西为百姓取水。可是到了摩西这里,从他对百姓所说的话中可以体会得到,他心里是带着气在责备会众的。诗篇的作者对摩西的举动也有如此的评价,写到“他们在米利巴水又向耶和华发怒,甚至摩西也受了亏损,是因他们惹动他的灵,摩西用嘴说了急躁的话。”(诗106:32-33) 所以问题就是,摩西虽然按照神的吩咐去让磐石出水,可是他的心却没有和神在一起。神没有责备百姓,而摩西却责备了百姓;神显出了祂对百姓的宽容,而摩西却显出对百姓的怨气。从这个意义来看,摩西的确没有尊神为圣,因为他没有把神的性情表现出来。摩西让百姓看到的不是神的宽容,而只是自己的急躁。如果这样的理解是合适的话,我们就可以更深明白什么是神眼里的“不信”(20:12)和“违背了祂的命”(20:24)。原来,对神的信,以及遵守神的命,不单单是指按照神的吩咐去把事情完成而已,也在于我们的心思意念是否和神在一起。这就好像耶稣让我们去请那些不能回请的人吃饭。如果我们的确这样去行了,但却是心不甘、情不愿,在饭桌上对他们冷嘲热讽,那么我们虽然请吃了饭,但依然是不信神的表现。 百姓这一次所发的怨言,与之前的有所不同。他们对摩西说:“这地方不好撒种,也没有无花果树、葡萄树、石榴树,又没有水喝。”(20: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百姓的诉求,是希望摩西把他们带到有水、可以撒种、栽种的地方。百姓的诉求看似合理,但却违背了神的心意。通常来说,当人们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地方水源充足、适合撒种和栽种的时候,他们心里所想的乃是希望可以在这里开展农业、常住下去。当百姓提出这样的诉求时,表明他们忘记了神要带领他们的最终指向,不是停留在旷野永远住下去,而是神所应许的迦南美地,旷野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磨练的过程而已,是暂时的。百姓希望在旷野可以找个地方长期居住下去,不再漂流,而神的心意却是带领百姓经过旷野的磨练而进入应许之地,那里才是神给他们预备的永远的居所。 放在今天的场景中,我们也同样会常常好像百姓那样看不清神真正要把自己带往的方向。我们信主、受洗,虽然也懂得了将来新天新地的前景,可是当神让我们继续在世上存活的时候,我们的心也往往偏离了将来的永恒天家,而是把希望、诉求放在今生。我们也会发出类似当年以色列人的怨言,抱怨说为什么神不赐给我们现今有好的环境、好的工作、好的享受。我们把今生看做永远的居所,想在这里扎根了。殊不知,神让我们有现在的生活,并不是要我们眼睛就定在现今的生活,乃是让我们定睛在将来永恒的天家,藉着在现今生活中的磨练,生命得以成长、使命得以承担,将来可以向神交账,并在耶稣基督的日子完全无可指摘。 默想经文:“这地方不好撒种,也没有无花果树、葡萄树、石榴树,又没有水喝。”(20:5) 静默思想:百姓把暂时的旷野之路看做是他们永远的居所,而我们呢,是否也在把现今的世界看作是我们永远的家呢?根据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让我们更加明白神的心意,并活在神的心意当中。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住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从亚他林路来,就和以色列人争战,掳了他们几个人。 2. 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发愿说,你若将这民交付我手,我就把他们的城邑尽行毁灭。 3. 耶和华应允了以色列人,把迦南人交付他们,他们就把迦南人和迦南人的城邑尽行毁灭。那地方的名便叫何珥玛(何珥玛就是毁灭的意思)。 4. 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 5. 就怨讟(诽谤,怨言)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 6. 于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许多。 7. 百姓到摩西那里,说,我们怨讟(诽谤,怨言)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 8.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 9. 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10. 以色列人起行,安营在阿伯。 11. 又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与摩押相对的旷野,向日出之地。 12. 从那里起行,安营在撒烈谷。 13. 从那里起行,安营在亚嫩河那边。这亚嫩河是在旷野,从亚摩利的境界流出来的。原来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在摩押和亚摩利人搭界的地方。 14. 所以耶和华的战记上说,苏法的哇哈伯与亚嫩河的谷, 15. 并向亚珥城众谷的下坡,是靠近摩押的境界。 16. 以色列人从那里起行,到了比珥(比珥就是井的意思)。从前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招聚百姓,我好给他们水喝,说的就是这井。 17. 当时,以色列人唱歌说,井阿,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歌唱。 18. 这井是首领和民中的尊贵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以色列人从旷野往玛他拿去, 19. 从玛他拿到拿哈列,从拿哈列到巴末, 20. 从巴末到摩押地的谷,又到那下望旷野之毗斯迦的山顶。 21. 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说, 22. 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不偏入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原文作王道),直到过了你的境界。 23. 西宏不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经过,就招聚他的众民出到旷野,要攻击以色列人,到了雅杂与以色列人争战。 24. 以色列人用刀杀了他,得了他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亚扪人的境界,因为亚扪人的境界多有坚垒。 25. 以色列人夺取这一切的城邑,也住亚摩利人的城邑,就是希实本与希实本的一切乡村。 26. 这希实本是亚摩利王西宏的京城。西宏曾与摩押的先王争战,从他手中夺取了全地,直到亚嫩河。 27. 所以那些作诗歌的说,你们来到希实本。愿西宏的城被修造,被建立。 28. 因为有火从希实本发出,有火焰出于西宏的城,烧尽摩押的亚珥和亚嫩河丘坛的祭司(祭司原文作主)。 29. 摩押阿,你有祸了。基抹的民哪,你们灭亡了。基抹的男子逃奔,女子被掳,交付亚摩利的王西宏。 30. 我们射了他们。希实本直到底本尽皆毁灭。我们使地变成荒场,直到挪法。这挪法直延到米底巴。 31. 这样,以色列人就住在亚摩利人之地。 32. 摩西打发人去窥探雅谢,以色列人就占了雅谢的镇市,赶出那里的亚摩利人。 33. 以色列人转回,向巴珊去。巴珊王噩和他的众民都出来,在以得来与他们交战。 34. 耶和华对摩西说,不要怕他。因我已将他和他的众民,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你要待他像从前待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一般。 35. 于是他们杀了他和他的众子,并他的众民,没有留下一个,就得了他的地。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2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人战胜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经过。他们之所以攻打亚摩利王西宏,是因为西宏不听他们和平的话,不允许他们经过自己的地界,而且还派兵攻打他们;而他们之所以攻打巴珊王噩,也是因为噩对他们的主动攻击。结果,在神的带领下,以色列人都有勇气与仇敌争战,并且得到了胜利。 这已经不是以色列人第一次在战争中得胜了。然而,这两次的胜利却有其非同一般的意义,即不仅仅是争战得胜,而且还开始得地为业了。之前他们战胜迦南人亚拉得王的时候,并没有占据土地归为己有,因为他们只是经过那里而已。而现在则不一样了,以色列人不但战胜了这两个当地的王,也夺取了他们的土地,并且居住在上面(21:24-25,35)。经文也特别指出,神要将巴珊王噩的土地赐给以色列人(21:34)。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以色列人经过漫长的旷野漂流,现在已经逐步接近神所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了。虽然所应许的迦南美地是在约旦河西,但当他们来到约旦河东预备过河向西挺进的时候,他们已经品尝到得地为业的滋味了。这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不啻于是极大的激励。经过漫长的岁月、艰苦的争战,现在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可以稳定居住的城邑,而不再需要好像在旷野的时候四处漂流、居无定所了。神将约旦河东的土地赐给以色列人,是神给以色列人的赐福,同时也要在这里预备他们,稍事停留,整装待发,为进入迦南作准备。然而,对于他们的挑战也在于此。他们是就此安逸享受呢,还是继续努力去得神所赏赐的应许之地呢? 这同样也是对于我们今天基督徒的提醒。我们在跟随主的道路上,都会蒙受神的赐福,让我们在地上的日子有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些当然都是神的赏赐,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来领受。然而,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在地上的日子都是客旅,我们最终的归宿是天上更美的家乡,那才是神预备我们去进入的永恒安息。虽然神也允许我们在地上得地为业,但都是为了预备和坚固我们的心,继续跟随神的带领去得那属天的赐福。盼望我们都在当中有所领受,不要以在地上的得地为业而满足,也不是以在地上得地为业为目标,而是带着感恩的心,知道神的赏赐既是如此的真实,也就坚固自己的心继续跟随主走这条十字架的道路。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当时以色列人得地为业的心情,同时也看到约旦河西的应许之地在向自己招手。看看我们现在的产业,思想神所赐的将来在天上的产业。让这些都给自己带来激励和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1段记载的是神带领以色列人经过摩押的行程。经文一口气列出他们所经过的许多站点,其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记载的大的事件,例如是否遇到仇敌的攻击,或是以色列人是否又有发怨言被神责罚,等等。所有这些都显示出这段行程的流畅,气氛也很欢快。以色列人越来越接近进入应许之地的边缘了。虽然以色列人曾经因为绕过以东走难行的路而向神发怨言被责罚,但是现在却发现原来这条路并不是好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难行。当他们吸取经验教训,不再发怨言,而是甘心跟随神指引的时候,结果是一路高歌猛进,体会到跟随神带领的喜乐、欢畅与平安。 经文也刻意描写了一段以色列百姓欢快的情景,就是在比珥的水井。关于这个井的来历,是神吩咐摩西招聚百姓以便给他们水喝。可是当百姓为这井而唱歌时却是说:“井啊,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歌唱。这井是首领和民中的尊贵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21:17-18)对比这井的来历的两种说法,我们可能会觉得以色列百姓是否又在悖逆神了?因为明明是神招聚百姓来给他们水喝,但百姓却说是他们的首领和尊贵人自己挖出来的,这岂不是不将荣耀归与神吗?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经文如此记载这两种不同的说法,目的不是要显明百姓再一次的悖逆,而是表达出他们在路途中所经历的欢快喜乐的事情。 设身处境去,我们可以有更深的体会。实际上,神要赐给祂的百姓有水喝,而百姓们动手挖井,这两者之间非但并不矛盾,而且更显明以色列人开始与神同工的美好画面。在过往的经历中,每当神要赐给以色列人水喝的时候,都是使用神迹的方式让磐石出水,而百姓在当中没有什么参与,也不需要什么参与。而这一次却不同,神不再使用以前那种神迹的方式来满足以色列人的需要,而是要训练他们,给他们机会来亲手参与,经历与神同工的喜乐,要看到他们不再是吃奶的婴儿,而是可以做事的孩子。虽然依然是神赐水给百姓喝,但百姓,尤其是首领和尊贵人都参与其中,亲力亲为,用圭和杖来挖掘。很有可能是神指定了水井的位置,而百姓就动手挖井。当看到水从所挖的井中源源不断地涌流出来的时候,百姓切身体会到与神同工的喜乐和满足。领袖带头跟随神的指引,百姓看到与神同工的果效就欢呼雀跃,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以色列人作为神的子民,在经过旷野的漂流熬炼之后,他们逐渐成长起来,不再好像过去那样对困难抱怨,然后要么就是坐等神迹出现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要么就是坐等因为怨言而受的责罚。现在,他们少了抱怨,少了坐等,而是积极行动起立,配合神的指引,一起与神同工了。 相信这也是我们每一位跟随神的儿女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神对我们的带领,在我们还幼嫩的时候,神可能是用不需要我们参与的方式来帮助我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希望我们逐渐成长、刚强壮胆、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神也就让我们有更多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而不是坐享其成。虽然神带领以色列人可以一路高歌猛进,但神也同时训练以色列人要亲手付出,与祂同工。盼望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激励,让我们一起回应神的呼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得享与神同工的喜乐。 默想经文:“井啊,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歌唱。这井是首领和民中的尊贵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21:17-18)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个与神同工的美好画面,成为我们在跟随神道路上随时的提醒和激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0段记载的是摩西制造铜蛇的来历。在以色列人依靠神取得了对迦南人亚拉得的胜利之后,他们并没有坚固自己对神的信心,反而是很快就再次悖逆,怨讟神和摩西。这次的起因是他们要绕过以东地的路难行,于是就又发起怨言了。很有可能,因为之前战胜亚拉得的经历使得以色列人觉得绕道以东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凭着刚刚得胜的大好士气,依靠神一路杀过以东。但现在却要绕过以东行走艰难的路,这不是多此一举,徒然受苦、自寻烦恼吗?然而我们也知道,神之所以带领他们不强行经过以东而是绕过以东,不是因为神没有能力带领他们胜过以东,而是不希望看到他们手足相残,因为以色列人和以东是兄弟。以色列人并没有体贴神的心意,反而是因为自己遭受了在他们眼里似乎应该可以免受的困苦而抱怨起来。而神则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咬死他们作为对悖逆之人的惩罚。 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神要摩西制造铜蛇来医治那些被蛇咬的人呢?百姓的呼求是希望这些蛇离开他们。所以照理来说,当神听了摩西的祷告并且采取行动来回应百姓的呼求的时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那些咬百姓的火蛇消失,这样岂不就一下子解决了问题吗?然而,神的方式不是通过使火蛇消失的方式来帮助百姓,而是任凭火蛇继续在百姓的营中,但却制造一只铜蛇,高高挂起,让被咬的百姓因为望这铜蛇就得到医治。为什么神要这样做呢?的确,如果只是从解决百姓被蛇咬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那么叫火蛇离开可以说是最直接、最立竿见影的方式,一下子就把问题都彻底解决了。然而,如果我们明白神让火蛇进入百姓中间咬他们乃是作为神对他们悖逆的刑罚的时候,我们就理解神这样做的原因乃是让百姓知道,神不是通过撤去刑罚的方式来帮助百姓,而是让刑罚依旧,但却提供拯救的方式来帮助祂的百姓。对于公义的神来说,对罪恶的刑罚是不能撤去的,否则,还有什么公义可言?然而神又是慈悲怜悯的,祂愿意拯救百姓,所以在保持祂公义审判的同时也为百姓开辟一条得救的途径,让百姓靠着可以得救。 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耶稣引用摩西举蛇来说明祂自己的救恩(约3:14-15)。神要拯救祂的百姓,不是通过不刑罚罪恶的方式,而是通过在刑罚罪恶的同时提供救恩的方式,让人因着认罪悔改、信福音而得到这个刑罚中的拯救。虽然当年的以色列人望着摩西所举的铜蛇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是带着信心来得到神的医治,但神却使用这样的方式作为预表,让我们知道,当凭信仰望那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时,我们是可以靠着祂得救的。刑罚罪人的十字架,因着神的大能与恩典,在耶稣基督里却成为罪人的拯救了。 默想经文:“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21:9) 静默思想:身临其境去体会这刑罚中的拯救,让我们对神的公义与慈爱有更多的体会,对神在耶稣基督里面的救恩有更多的理解;体贴神的心意,更新自己的心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9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人战胜迦南人亚拉得王的故事,这也是所记载的以色列人第一次面对迦南的战争胜利。虽然着墨不多,很可能战事的规模并不太大,但其意义却非常重大。相比之前的十二个探子的事件中,以色列人要么是被探子所报的恶信所吓破了胆,根本不敢上去攻打迦南,要么是他们擅自去进攻迦南结果一败涂地,而现在,他们却可以在先输一阵的情况下不言放弃、反败为胜,实在是一场重大的收获,对于提升整个以色列人的士气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这次胜利对于以色列人的另一层意义。在之前的经文里面已经提到当初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三兄妹的结局。女先知米利暗死在加低斯,亚伦作为第一任大祭司也死在何珥山,而摩西则被神宣告不能进入迦南地。所以很明显,三位领袖都已经,或是正在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个时候人们一定会问,谁来接班呢?谁来带领以色列人呢?以色列人将来的走向会是如何呢?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可以更加明白经文中并没有出现摩西的名字的原因了。当以色列人被亚拉得王掳去了几个人之后,经文记载的是以色列向耶和华发愿请求出战,而神也应允了以色列人的请求,将迦南人交付他们。这也是经文非常特别的地方。在过往的经历中,每当遇到重大事件都是摩西来向神呼求拯救,而神应允摩西的呼求。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了,摩西的名字根本就没有出现!虽然我们无法确定以色列向神的呼求是否依然是通过摩西来传递,或是他们自己发起同声向神呼求,但至少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一个信息是,在这次事件中,摩西的作用不再那么突出,而以色列会众的参与和重要性被强调了出来。这并非说摩西的领导角色从此就淡化了,这乃是说百姓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了。而神也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作为鼓励,来扶持他们的参与和成长,激励他们有勇气靠着神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担子了。因为老一代的领袖始终都要逐渐逝去,而全体会众应该要成长起来,不再作吃奶的婴孩了。 虽然从后面的经文可以看到,以色列百姓的兴起犹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又回到发怨言的可怜境地,但神藉着一场胜利来鼓励他们的成长,神的心意依然是我们要体会和回应的。当然我们也知道,每间教会都会有各自的治理体制,有不同的权柄范围与分工。这些都是要尊重的。新一代领袖的兴起,或是会众的兴起,并不是要挑战上一代领袖的地位,给教会带来混乱,就好像可拉一党一样。新一代领袖的兴起,或是会众的兴起,也不是指大家都各自为政,自行其事,而是说大家的主动性加强,都勇于去承担各自的使命,承担更多的责任。无论是还在教会的服侍上,还是在个人的生命追求上,或是生活难题的应对上,不再是仅仅等待教会领袖的号召、不再是仅仅依靠教会领袖的抚慰,而是自己可以靠着神加添的力量去积极进取,勇于承担。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身临其境去经历以色列会众在这场胜利中的参与,体会神给他们的带领和鼓励,让他们品尝到靠主得胜的滋味;也给我们自己带来激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1章接续上一章的内容,讲到以色列人在经历了旷野三十八年的漂流之后,终于不再在旷野徘徊、绕圈,而是开始启程前往进入迦南美地的定向之旅。这一章经文记载了著名的“铜蛇事件”。中国人有句俗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个被蛇咬过的人,最怕的就是再看到蛇了,可是神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去望蛇才可以得医治呢?相信神的心意乃在于,通过望蛇,让以色列人想起自己的罪来(他们是因为自己犯了罪才被蛇咬的);并通过望蛇,让以色列人用信心去仰望神拯救的恩典(神说了,一望这蛇,就必得活)。耶稣说过:“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约3:11)当我们仰望钉十字架的耶稣,不但是承认自己的罪,也是接受神在耶稣基督里面的救恩。 在“铜蛇事件”中,以色列百姓之所以会怨讟神和摩西,乃是因为“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21:4)从这里可以看到,百姓心中的烦躁,是因为以东王不允许以色列人经过他们的地界(20:14-21),以至于他们要绕道而行。而从上下文我们也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在向应许之地进发的过程中,不让他们经过的不止以东王一家。然而,在这些拦阻当中,神都带领以色列人胜过他们,打败了要与他们争战的迦南人亚拉得王(21:1-3),击杀了不让他们经过的亚摩利王西宏(21:21-30)和巴珊王噩(21:31-35)。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以色列人在神的带领下,已经不再在旷野绕行,而是直奔应许之地,一路上所向披靡,凡是想要阻挡的,都被除灭。可是,唯独以东地,神没有让他们直接杀过去,而是让他们绕道而行,而这绕道而行,给他们带来的是艰难的路程。为什么神要让以色列人绕过以东地呢?原来,以东和以色列是兄弟(以东就是以扫,以色列就是雅各)。虽然以东不记念以色列是他的兄弟,可是神却让以色列记念以东是他的兄弟。手足情深,岂能自相残杀呢?即便以东不记念亲情,但神的子民却不能不记念亲情。然而,以色列人从心里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绕道而行所带来的艰辛让他们对神和摩西产生了怨恨。他们没有认为因记念手足之情而受苦是值得的,反而为此有所抱怨。 以色列人的这段历史,也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手足情深会带来挑战。在耶稣基督里,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要彼此相爱的。可是,我们也会发现,当我们记念弟兄姐妹之间手足之情的时候,常常会给我们自身带来许多的不方便,甚至是艰难。当我们要忍让弟兄姐妹的软弱时,可能要付上被伤害的代价;当我们要与性格不同的同工配搭时,可能要付上多走一里路的代价。这个时候,我们有时候心里也会有怨言,抱怨神为什么如此安排。然而,神让我们弟兄之间不可相争、彼此谦让,即便受苦也在所不惜,因为是配得的。甚愿我们都活在神的心意当中。 默想经文:“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21:4) 静默思想:绕道而行,走艰难的路,当然是人所不愿意经历的。可是如果是为了手足之情的缘故,我们是否可以甘心乐意、欢喜接受呢?思想自己在弟兄姐妹之间可能遇到的难处,彼此记念。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色列人起行,在摩押平原,约旦河东,对着耶利哥安营。 2. 以色列人向亚摩利人所行的一切事,西拨的儿子巴勒都看见了。 3. 摩押人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惧怕,心内忧急, 4. 对米甸的长老说,现在这众人要把我们四围所有的一概舔尽,就如牛舔尽田间的草一般。那时西拨的儿子巴勒作摩押王。 5. 他差遣使者往大河边的毗夺去,到比珥的儿子巴兰本乡那里,召巴兰来,说,有一宗民从埃及出来,遮满地面,与我对居。 6. 这民比我强盛,现在求你来为我咒诅他们,或者我能得胜,攻打他们,赶出此地。因为我知道,你为谁祝福,谁就得福。你咒诅谁,谁就受咒诅。 7. 摩押的长老和米甸的长老手里拿着卦金,到了巴兰那里,将巴勒的话都告诉了他。 8. 巴兰说,你们今夜在这里住宿,我必照耶和华所晓谕我的回报你们。摩押的使臣就在巴兰那里住下了。 9. 神临到巴兰那里,说,在你这里的人都是谁? 10. 巴兰回答说,是摩押王西拨的儿子巴勒打发人到我这里来,说, 11. 从埃及出来的民遮满地面,你来为我咒诅他们,或者我能与他们争战,把他们赶出去。 12. 神对巴兰说,你不可同他们去,也不可咒诅那民,因为那民是蒙福的。 13. 巴兰早晨起来,对巴勒的使臣说,你们回本地去吧,因为耶和华不容我和你们同去。 14. 摩押的使臣就起来,回巴勒那里去,说,巴兰不肯和我们同来。 15. 巴勒又差遣使臣,比先前的又多又尊贵。 16. 他们到了巴兰那里,对他说,西拨的儿子巴勒这样说,求你不容什么事拦阻你不到我这里来, 17. 因为我必使你得极大的尊荣。你向我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只求你来为我咒诅这民。 18. 巴兰回答巴勒的臣仆说,巴勒就是将他满屋的金银给我,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过耶和华我神的命。 19. 现在我请你们今夜在这里住宿,等我得知耶和华还要对我说什么。 20. 当夜,神临到巴兰那里,说,这些人若来召你,你就起来同他们去,你只要遵行我对你所说的话。 21. 巴兰早晨起来,备上驴,和摩押的使臣一同去了。 22. 神因他去就发了怒。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路上敌挡他。他骑着驴,有两个仆人跟随他。 23. 驴看见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路上,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就从路上跨进田间,巴兰便打驴,要叫它回转上路。 24. 耶和华的使者就站在葡萄园的窄路上。这边有墙,那边也有墙。 25. 驴看见耶和华的使者,就贴靠墙,将巴兰的脚挤伤了。巴兰又打驴。 26. 耶和华的使者又往前去,站在狭窄之处,左右都没有转折的地方。 27. 驴看见耶和华的使者,就卧在巴兰底下,巴兰发怒,用杖打驴。 28. 耶和华叫驴开口,对巴兰说,我向你行了什么,你竟打我这三次呢? 29. 巴兰对驴说,因为你戏弄我,我恨不能手中有刀,把你杀了。 30. 驴对巴兰说,我不是你从小时直到今日所骑的驴吗?我素常向你这样行过吗?巴兰说,没有。 31. 当时,耶和华使巴兰的眼目明亮,他就看见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路上,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巴兰便低头俯伏在地。 32. 耶和华的使者对他说,你为何这三次打你的驴呢?我出来敌挡你,因你所行的,在我面前偏僻。 33. 驴看见我就三次从我面前偏过去。驴若没有偏过去,我早把你杀了,留它存活。 34. 巴兰对耶和华的使者说,我有罪了。我不知道你站在路上阻挡我。你若不喜欢我去,我就转回。 35. 耶和华的使者对巴兰说,你同这些人去吧。你只要说我对你说的话。于是巴兰同着巴勒的使臣去了。 36. 巴勒听见巴兰来了,就往摩押京城去迎接他。这城是在边界上,在亚嫩河旁。 37. 巴勒对巴兰说,我不是急急地打发人到你那里去召你吗?你为何不到我这里来呢?我岂不能使你得尊荣吗? 38. 巴兰说,我已经到你这里来了。现在我岂能擅自说什么呢?神将什么话传给我,我就说什么。 39. 巴兰和巴勒同行,来到基列胡琐。 40. 巴勒宰了(原文作献)牛羊,送给巴兰和陪伴的使臣。 41. 到了早晨,巴勒领巴兰到巴力的高处。巴兰从那里观看以色列营的边界。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6段记载的是巴兰对以色列人的第一次预言。巴兰和巴勒按照当时近东向异教假神占卜的风俗,极尽其能事,筑了七座坛,献上七只公羊和七只公牛作为燔祭,希望得到神明的喜悦。耶和华神并非机械性地不理会这些异教风俗。相反,神向巴兰说话,不是肯定这些异教的占卜术可以得蒙祂的喜悦、可以得到祂的启示,乃是藉着这些异教风俗向异教庄严宣告,祂是以色列人的神,以色列人是祂看为宝贵的子民。 从巴兰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以色列人在神眼中的地位,明白在神眼中看以色列人是何等的美!横看、竖看、远看、近看、左看、右看,他们都是那么的独特和珍贵。他们不被列在天下万民之类,而是分别为圣,就好像在一堆乱石中一颗璀璨的宝石那么光彩夺目。以色列的人数也众多,就如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那样多如海边的沙。这不仅仅是指以色列人在具体数字上的众多(虽然在当时也的确如此),而更是指他们在神眼中的兴旺,可以向着更多、甚至无穷多的方向去发展。不但人数众多,而且以色列人也被神视为义人;作为以色列人,虽然看起来也有生命终结的时候,但却是如义人之死,是好得无比的,就如我们有时所说的,如果能够成为那样蒙受神赐福、被神看为宝贵的人,真是死了也愿意! 巴勒原本是请巴兰来在背后咒诅以色列人,可是神却奇妙地藉着巴兰在背后向以色列人说出祝福的话来。虽然看起来这好像是一场咒诅与祝福之争,但实际上却让我们看到神对以色列人的心意,让我们体会到在神的眼中是如何看待祂的子民以色列人。这就好像一个人想在背后挑唆别人对他的仇敌说坏话,结果别人却说起赞美的话来,说这个人的仇敌在他的眼中是如何如何地好。从别人在背后的窃窃私语,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在别人的眼中是何等的美!作为以色列人,当他们知道神在背后是如此地欣赏他们、爱他们的时候,想必他们一定会非常开心,信心也得以坚固。是啊,成为神的子民真是有福! 默想经文:“我从高峰看他,从小山望他。这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谁能数点雅各的尘土?谁能计算以色列的四分之一?我愿如义人之死而死,我愿如义人之终而终。”(23:9-10) 静默思想:细细体会神藉着巴兰所说出的对以色列的赞誉之辞。就让我们作为真以色列人,作为神在耶稣基督里面所救赎的子民,静下心来去体会,去享受神对我们的爱与欣赏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5段记载的是巴勒盛情欢迎巴兰的到来。在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巴兰最终还是来到了巴勒的面前,看似巴勒赢得了这场较量。巴勒欢迎巴兰,有点趾高气扬的味道。虽然看起来巴勒在责怪巴兰为什么一开始要拒绝邀请,而且还要折腾那么久才来,但实际上巴勒心中可能是洋洋自得,想着巴兰虽然一开始还拒绝,但最终还是被他的糖衣炮弹所击败,在强大无敌的金钱诱惑下乖乖地来了。殊不知,巴兰在来的过程中已经被神严严地管教过了。巴兰的前来,不是巴勒的金钱利诱在和神的较量中取胜,而是在神允许的条件下才发展到如今。然而,巴兰来到巴勒这里,这只是整个故事的开始。接下来,巴兰是否按照巴勒的心意去咒诅以色列人,那才是真正的重点。巴兰的回话一如既往,即神要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然而我们可能不会对巴兰的话有太大的信心,因为他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但实际上却是心中依然有贪恋,并且也违背了神的心意去见巴勒。谁知道巴兰以后的行动会不会又有反复呢? 我们可以体会到巴兰所处的位置。这一边,巴勒对巴兰也是盛情款待,宰杀牛羊来招待巴兰一行,巴兰在面对巴勒的这新一轮糖衣炮弹的攻击下会不会重蹈覆辙,举手投降呢?巴勒对他的金元攻势蛮有信心,既然已经成功地将巴兰带到面前,虽然现在巴兰嘴上还很硬,要听神的话,但在继续施加各样好处的情况下,巴兰一定会就范,束手就擒,去咒诅以色列人。而在另一边,神刚刚严严地管教过他,让他不能乱说话,一定要按照神的吩咐去说。处在巴勒要咒诅以色列人,而神要保护以色列人的夹缝中,巴兰会何去何从呢?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就处在类似巴兰的位置上。一方面是世界的诱惑,一方面是神的旨意,而我们夹在中间。这不是说世界是和神势均力敌的对手,而是说我们在其中如何回应,何去何从?世界胸有成竹,认为金钱、名誉、地位,等等各样的物质好处一定可以将我们收入囊中,置于他们的掌控之内。在这方面,世界曾经成功过,虏获过许许多多的人,而且还在继续尝试,不断地掳掠人去听从他们而不听从神。在这场争夺战中,我们究竟如何回应呢?是完全将心归给神,不看世界呢?还是表面上跟随神,但却被内心的私欲牵引,跟随世界的脚步,成为世界的俘虏呢? 默想经文:“巴兰和巴勒同行,来到基列胡琐。巴勒宰了牛羊,送给巴兰和陪伴的使臣。”(22:39-40) 静默思想:回顾巴兰在来到路上的经历,看到现在又有各样的好处呈现在面前。体会巴兰所面对的诱惑,也给我们自己带来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4段记载的是巴兰在去见巴勒的路上受阻的经过。整个过程让我们看到巴兰灵性的灰暗。作为一个先知,当他遇到驴如此不寻常的举动时竟然没有一点敏锐的心去思想背后可能有的原因,甚至根本没有往“神是否不愿意他去见巴勒”的这个方向去想,这实在是太愚顽了。看起来,巴兰利禄薰心,已经被巴勒的礼物占据了心,而完全不再去思想,去顾及神会怎么看他的这次行程。 我们可能也会对神拦阻巴兰的意图感到有些迷惑。既然神在巴兰的行程上设下这样的拦阻,那么为什么后来又允许巴兰继续前行去见巴勒呢?照理来说,神既然不喜悦巴兰去见巴勒,那么当巴兰终于意识到这一点,愿意折返回去的时候,神应该是让巴兰回去就好了,事情就此了解,巴勒的愿望以失败告终,这样岂不干脆利落,不再需要有下文了吗?又或者说,如果神允许巴兰继续去到巴勒那里,然后将咒诅变成祝福,让巴兰的口中说出祝福的话,那祂何必还要在路上拦阻巴兰呢?就让巴兰径直去找巴勒好了,反正神早有准备。虽然按照人的常理我们会设想事情应该是这样或那样的发展和结束,但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我们也要去思想神的做法为什么与我们想象的不同,神要藉此表明祂的什么意念? 一个明显的信息,就是神要表明祂对巴兰此行的愤怒之情。神完全可以消无声息地允许巴兰去见巴勒,然后通过神奇的方式让他口中说出的话不是咒诅以色列,而是祝福以色列,以此来破坏巴勒的如意算盘。但是神却要在路上安排这样的一幕,一方面是要提醒巴兰,让他看到自身的愚顽;另一方面也是要让巴兰看到神对他贪恋钱财、一意孤行的愤怒。神要让巴兰知道,他如此的顽梗,实际上早就应该死在神愤怒的刀下了! 今天,巴兰的这段经历也应该成为我们随时的警醒。虽然我们不常会有类似巴兰的这番经历,然而当我们犯罪得罪神、当我们偏行己路、当我们随着自己的私欲而行,还以为是神允许的时候,我们的灵性是否想到,我们属灵的眼睛是否打开,看到神的怒气发作呢?很多时候,我们的确好像巴兰那样闭塞,只看到自己的道路,却看不到神的道路;只看到自己所喜悦的事,却看不到神的愤怒。事实上,神的心意并非没有显明。就好像神已经告诉巴兰祂不喜悦他去咒诅以色列人一样,神也藉着圣经的话、藉着圣灵在不断地提醒我们当行的路。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视而不见,或是依然刚硬,给自己找各样的理由去开脱,还以为神并不在意,或是和我们有一样的想法。殊不知,神的愤怒已经发作了!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整个过程,从旁观者的角度似乎觉得滑稽可笑,但从中去切身体会神的心意时,不禁让我们心头一惊!就好像巴兰一样,吓得半死,俯伏在地,承认自己的罪! Posted in: 民数记, 读经2023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3段讲的是摩押王巴勒召巴兰去咒诅以色列人。巴勒这样做的原因乃是因为他看到以色列民甚多,就惧怕和忧急,担心会被以色列人吞没。巴勒召巴兰去咒诅以色列人,而神却拦阻巴兰的企图,告诫他不可咒诅以色列民,因为以色列民是蒙福的。照理来说,神的心意已经非常的明显了。然而,巴兰在巴勒更多尊贵礼金的诱惑下再次询问神的意思,结果这一次神看似准许了他起身去到巴勒那里。 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在以色列人以外的异族当中竟然会有好像巴兰这样可以与耶和华神有如此沟通的先知式人物存在?巴兰的名声在外,因为他为谁祝福,谁就得福;他咒诅谁,谁就受咒诅。看起来巴兰的确是神所使用的人,因为他的名声是有事实作为根据的。为什么会这样?当我们相信神不单只是以色列的神,也是全地的神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所明白。巴兰不见得明白他所寻求的那位可以带给他启示和帮助的神就是以色列人的神耶和华,也是独一的神。但神依然是可以藉着巴兰口中的话来成就祂在以色列人以外要成就的旨意。我们可能也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第二次的时候神会允许巴兰前行,似乎前后不一致。但是从后面的事情发展来看,神的心意依然是不允许巴兰前去咒诅以色列人。只不过是巴兰因为贪财的缘故不理会神的真实心意,一意孤行向神发问,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神看似允许,但实际上是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因为神的心意早已显明,何必多此一问呢! 整个过程,包括后续的事件,都让我们看到是围绕着“咒诅与祝福”这个核心话题而展开的。在巴勒一方,他们千方百计要得到巴兰对以色列人的咒诅;而在神这里,则是努力拦阻巴兰去咒诅以色列人。似乎“咒诅”本身带着什么魔力,大家都对此你争我夺,以为“咒诅”一旦发出,就必定带着强大的力量带来不可逆转的毁坏结果;甚至连神也担心这一点,所以要极力拦阻“咒诅”的发出。然而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咒诅”本身并没有什么力量,让咒诅产生功效的乃是那位创造宇宙万物、掌管万有的神。神完全可以允许巴兰的“咒诅”发出,但却让其无法产生任何果效,以此来让发出咒诅、信奉咒诅的人羞愧难堪,让被咒诅的人毫发无损。可是,神为什么却在是否允许咒诅发出的事情上作许多的工作呢?细心揣摩,我们可以对神的心意有所体会。如果神用允许咒诅发出,但却使其没有任何功效的方式来保护以色列人,是比较消极的保护,没人知道背后的原因。但当神用不允许咒诅发出的方式来保护以色列人,相对来说则是更加积极、明显的作为,让那些尝试咒诅以色列人的外邦人看到神对祂自己子民的公开保护和祝福。神不单只是要保护以色列人,更是要向外邦人显明祂是独一的神,是掌管一切的主宰!如果神不允许,邪恶力量甚至连发出咒诅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胎死腹中了! 当然,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在以色列人不知情的背景下发生的。在以色列人这里,他们并不知道巴勒、巴兰在暗中的行动,然而他们的神却是信实、慈爱、大能的神。神在背后保护祂的子民不受任何的搅扰和侵犯。当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得到安慰,怎能不对神完全放心,有完全的信靠呢?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身临其境去体会这些暗中发生的事情,体会神暗中的保护,也让我们的心得安慰,全心信靠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2章开始记载的是脍炙人口的巴兰的故事。因着神率领以色列人在向迦南地进发的路上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摩押人巴勒就慌张起来,要去请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殊不知,巴兰所听命的乃是以色列的神耶和华。邀请听命于耶和华的巴兰去咒诅耶和华的子民,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看似不可能的事,却竟然发生了。巴兰竟然最终接受了邀请! 整段故事非常精彩。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神一方面为巴兰的受邀前往开了绿灯,另一方面当巴兰真的起行的时候又在路上拦阻呢?关键在于对神所说话语的理解。神对巴兰说:“这些人若来召你,你就起来同他们去,你只要遵行我对你所说的话。”(22:20)这里,神对巴兰的话是一个条件句,即如果这些人来召巴兰,巴兰才可以同他们去。然而,经文这里所用的“来召你”却可以有两种理解。如果是按照过去完成时来理解,那么神的话就是说,如果这些人已经来召你了,你就同他们去吧。但从当时这些人的确已经来召巴兰的情形来看,这就不应该是条件句了。如果是按照现在时来理解的话,那么神的意思就可以被理解成,如果这些人(会)来召你的话,你就同他们去吧。这样的话就更能符合神所用的条件句格式。 如果这样的理解合适的话,我们就可以明白当中的问题所在了。神给巴兰的是一个条件句。虽然这些使者已经来到,但神让巴兰再等等,看他们是否还会再来召他。很有可能,在神让巴兰继续等等看的时候会动工让这些使者离去。然而,利禄薰心的巴兰没有再等等看这些使者有没有再来召他,而是急急忙忙自己主动“早晨起来,备上驴,和摩押的使臣一同去了。”(22:21)巴兰因为自己对钱财的追求,并不理会神的心意,没有听取神话语中的真正意思,而是按照自己心里所求的去选择自己想要的意思。难怪神对巴兰动了怒。 巴兰的问题,给我们很好的警醒。巴兰虽然可以说是神的先知,称得上是神的传话筒。可是我们却发现,巴兰既是一个空心的传话筒,同时又是一个堵塞的传话筒。说他是空心的传话筒,是因为他的心根本就没有和神的心在一起,也没有和神的子民在一起。神明明已经告诉他,不可咒诅以色列人,因为他们是蒙神祝福的。然而在巴兰的心里,他没有和神的子民认同,神的子民在他眼中只不过是咒诅或祝福的“对象”而已,与他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说他是堵塞的传话筒,是因为他的心根本就是被贪欲所充满,心里想着的就是钱,他为了钱来决定自己如何“听”神的话。 正是因为巴兰是空心的传话筒,又是堵塞的传话筒,所以他虽然是一个传话筒,但却是为了钱而去寻找机会咒诅神的子民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传话筒。思想我们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呢?我们传讲神的话语,我们也遵行神的话语,可是我们的心内究竟如何呢?是依然没有爱神爱人的心,是空心的吗?是依然被私欲充满,是堵塞的吗?保罗提醒我们,要自洁,成为尊贵的器皿(提后2:21)。我们不仅仅是要求自己被神使用,更要要求自己被神改变。 默想经文:“神对巴兰说:’你不可同他们去,也不可咒诅那民,因为那民是蒙福的。‘”(22:12) 静默思想:当我们领受和遵行神的话语时,也要思量一下自己的心,如果是空心的,是缺少了什么?如果是实心的,又是被什么充满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巴兰对巴勒说,你在这里给我筑七座坛,为我预备七只公牛,七只公羊。 2. 巴勒照巴兰的话行了。巴勒和巴兰在每座坛上献一只公牛,一只公羊。 3. 巴兰对巴勒说,你站在你的燔祭旁边,我且往前去,或者耶和华来迎见我。他指示我什么,我必告诉你。于是巴兰上一净光的高处。 4. 神迎见巴兰。巴兰说,我预备了七座坛,在每座坛上献了一只公牛,一只公羊。 5. 耶和华将话传给巴兰,又说,你回到巴勒那里,要如此如此说。 6. 他就回到巴勒那里,见他同摩押的使臣都站在燔祭旁边。 7. 巴兰便题起诗歌说,巴勒引我出亚兰,摩押王引我出东山,说,来阿,为我咒诅雅各。来阿,怒骂以色列。 8. 神没有咒诅的,我焉能咒诅,耶和华没有怒骂的,我焉能怒骂, 9. 我从高峰看他,从小山望他。这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 10. 谁能数点雅各的尘土,谁能计算以色列的四分之一,我愿如义人之死而死。我愿如义人之终而终。 11. 巴勒对巴兰说,你向我作的是什么事呢?我领你来咒诅我的仇敌,不料,你竟为他们祝福。 12. 他回答说,耶和华传给我的话,我能不谨慎传说吗? 13. 巴勒说,求你同我往别处去,在那里可以看见他们。你不能全看见,只能看见他们边界上的人。在那里要为我咒诅他们。 14. 于是领巴兰到了琐腓田,上了毗斯迦山顶,筑了七座坛。每座坛上献一只公牛,一只公羊。 15. 巴兰对巴勒说,你站在这燔祭旁边,等我往那边去迎见耶和华。 16. 耶和华临到巴兰那里,将话传给他。又说,你回到巴勒那里,要如此如此说。 17. 他就回到巴勒那里,见他站在燔祭旁边。摩押的使臣也和他在一处。巴勒问他说,耶和华说了什么话呢? 18. 巴兰就题诗歌说,巴勒,你起来听。西拨的儿子,你听我言。 19. 神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 20. 我奉命祝福。神也曾赐福,此事我不能翻转。 21. 他未见雅各中有罪孽,也未见以色列中有奸恶。耶和华他的神和他同在。有欢呼王的声音在他们中间。 22. 神领他们出埃及。他们似乎有野牛之力。 23. 断没有法术可以害雅各,也没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现在必有人论及雅各,就是论及以色列说,神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 24. 这民起来,仿佛母狮,挺身,好像公狮,未曾吃野食,未曾喝被伤者之血,决不躺卧。 25. 巴勒对巴兰说,你一点不要咒诅他们,也不要为他们祝福。 26. 巴兰回答巴勒说,我岂不是告诉你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必须遵行吗? 27. 巴勒对巴兰说,来吧,我领你往别处去,或者神喜欢你在那里为我咒诅他们。 28. 巴勒就领巴兰到那下望旷野的毗珥山顶上。 29. 巴兰对巴勒说,你在这里为我筑七座坛,又在这里为我预备七只公牛,七只公羊。 30. 巴勒就照巴兰的话行,在每座坛上献一只公牛,一只公羊。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8段讲的是巴兰的第三次预言。在经过前两次的预言之后,巴勒依然不死心。他将巴兰带到可以望到以色列居住的地方,希望藉着换一个位置可以得到对以色列人咒诅的话。然而,巴勒再次失算了。巴兰的第三次预言依然是对以色列的祝福,字里行间充满了神对以色列的眷顾、喜悦之情。与之前的两次祝福相比,这第三次的祝福不单只是在言语上对以色列的荣美有更加详尽的描述,更在最后总结式地写到:“凡给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24:9)至此,就彻底断绝了巴勒想要继续咒诅以色列的念头。看到咒诅以色列的自己反倒要受到咒诅,巴勒自然也就不敢再有什么想法了。 的确,这最后一句话让我们看到神对祂子民的心意是何等的美善,让人对神的子民敬重有加;不能,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并且,不但只是不要与神的子民为敌,而且还要更进一步,那些想要蒙受神祝福的,也要成为祝福神子民的人。这也就是说,要与神的子民联合。原因不难理解,既然神的子民是蒙神赐福的,所以与神的子民联合也就可以一同成为蒙受神赐福的子民。这不单只是表明神对祂子民的爱和眷顾,也是对世人的宣告,呼召他们不要与神的子民为敌,而是要与神的子民联合。 这也是给我们信徒教会生活的很好提醒。有时候,教会弟兄姐妹之间难免出现一些不和睦的情况。虽然可能还不至于发展到彼此之间会互相“咒诅”、彼此为敌的地步,但是大家之间的张力与矛盾却足以使得双方好像两家人那样彼此之间有隔阂,断绝了彼此之间的关系。然而这段经文提醒我们,不单只是外邦人要与神的子民联合,一同成为蒙神赐福的子民,而且神的子民本身,也要彼此联合,大家真正成为一家人。无论我们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或是不同意见,我们始终要清楚地知道,我们都是一家人,都要彼此相爱、彼此包容、彼此祝福、彼此成全。 默想经文:“凡给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24:9)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不单只是看到外邦人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要藉此调整我们与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7段记载的是巴兰的第二次预言。巴勒不死心,想继续用占卜术换一个地方来试试运气,看看是否可以换来神对以色列的咒诅。结果适得其反,得到的反而是神对以色列更进一步的祝福,预言以色列人可以胜过强敌、除灭仇敌。这不禁让巴勒大失所望,也几乎断绝了他想继续尝试咒诅以色列的念头。不是因为巴勒悔改不再与以色列为敌,而是巴勒不希望因着咒诅的企图反而让以色列得到更多的祝福。这就好像有人发现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反而增加了对方的知名度,那么就宁愿不说了。 这段经文也让我们看到神与人之间两点不同的地方。首先,就是神的不改变。巴勒以为藉着不断的尝试,以及改变方法的尝试,终究有可能使得神改变主意,顺应他的诉求去咒诅以色列。然而,神的话是对巴勒这一想法的无情回应,即“神非人,必不至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至后悔。“(23:19)意思也就是说,神立定的主意是不会改变的。神既然祝福以色列人,那么无论巴勒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会改变神的心意、使祝福变为咒诅。 这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有时候,我们下意识地把神当作人一样来看待,对于人,我们有时候的确可以藉着死缠烂打、软硬兼施去改变别人的主意。所以,我们也就顺理成章地以为对神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虽然明知神的心意,但依然存着侥幸的心理,以为可以说服神来顺从我们自己的意愿,或者至少让神不要拦阻我们的意愿。这是大错特错了! 其次,就是神对罪恶的回应。巴勒带着巴兰去到可以看到以色列人的地方,让他看着以色列人去咒诅他们,可是神却藉着巴兰宣告说:“祂未见雅各中有罪孽,也未见以色列中有奸恶。”(23:21)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难道以色列是个个都圣洁、无瑕疵、没有罪吗?为什么神会这样说呢?从整个上下文来看,也从整个场景来理解,我们可以体会到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句话并非意味着神看不到以色列有什么罪,或是即便看到他们的罪也当作无所谓,和没有一样。这也不是说当时的以色列人都是有信心的以至于可以得蒙耶稣基督宝血的洁净。这句话的意思乃是说,神看以色列人的角度与世人不一样。世人对待罪的处理是机械性的,认为罪人就应该受到咒诅、被消灭,所以巴勒希望巴兰因为看见以色列人就诅咒他们。然而,神却没有这样做,因为神非世人。这并非指神对以色列人的罪视而不见,有双重标准,而是说神并非好像世人那样去看待、对付别人罪。神不会机械性地惩罚罪恶。更不会被世人用占卜术来控制,顺应世人的诉求。不错,神的确可以看到以色列人的罪,但是神对以色列人的罪并不是机械性地一有罪就施行处罚、毁灭,而是有百般的忍耐,在爱中有管教,在管教中有牵引。 这也是对我们很好的提醒。有时候,我们会希望神机械性地对待别人的犯罪。特别是我们不喜欢的人,我们希望神一看到他们有罪就去对付他们,让他们遭到报应。对此,我们要了解,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的看法是正确的,当我们都可以看到别人的一些问题时,神当然也看得见。然而,如何对待这些问题,神却和我们不一样。神有祂的方式,有祂的时间,有祂更高的意念,是不受我们(一有罪就要刑罚)的意愿所驱使和掌控的。神的确有祂公义的审判,但却不是被人的意愿所驱使,例如接下来神会严厉刑罚那些在比珥与偶像行淫乱的人,但神却不会是因着巴勒的邪术、受到巴勒的控制去咒诅以色列人、满足巴勒的心愿。我们要体贴神的心意,不是利用神公义的审判来满足我们私人的恩怨与个人的欲望。 默想经文:“神非人,必不至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至后悔。“(23:19)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更深体会神与我们的不同;调整我们的心思意念,去配合、顺从神的心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3章讲的是巴兰去到巴勒那里,开始履行他受邀前往的使命,就是去咒诅以色列人。然而,在神的引导之下,巴兰却几次三番祝福了以色列人。仔细对比这几次的祝福,我们会发现每次的侧重点都不同。第一次侧重在祝福本身,指明以色列人人数众多,和他们一样的有福了(23:7-10),这与巴勒所期望的咒诅完全相反。第二次侧重在神的祝福不可更改,没有任何势力可以改变神的祝福(23:18-24)。这乃是回应巴勒第二次咒诅的尝试,告诉巴勒,神已经祝福的,你不要妄想着可以去更改。第三次侧重在不允许攻击神所祝福的子民,凡是祝福被神祝福的,愿他蒙福;凡是想要咒诅神所祝福的,愿他受咒诅(24:3-9)。这乃是回应巴勒第三次咒诅的尝试,告诉巴勒,不但不要再次尝试去更改神的祝福,而且还要收起对以色列人的敌意。 巴兰虽然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接受了巴勒的邀请,可是在神的管教和引领之下,他却三次说出祝福的话。从经文中可以看到,巴兰三次去寻求神的话语的时候,都有同样的步骤,就是把巴勒和所献的燔祭留在一边,他自己去到别处去聆听神的指示(23:3,15;24:1)。当巴兰要寻求神的话语的时候,他的方式就是要离开人群,孤身一人前往别处。巴兰离开了这次使命的主人,就是发出邀请的巴勒;巴兰离开了和他建立了关系的人,就是巴勒的使臣;巴兰也离开了所采用的宗教仪式,就是他和巴勒所献的燔祭。巴兰知道,所有这些对于他能否听到神的指示没有太大帮助。要真正听到神的指示,他就不能继续待在这些环境当中,而是要去到别处,在不受这些干扰的地方,才有可能被神遇见。 巴兰离开这些环境,独自一人去到别处,可能是因为他自有另外一套独特的方法和神交流(前两次是用法术,第三次就用不着了)。行法术固然不对,可是巴兰的做法也有值得我们留意的地方。至少,他知道要真正听到神的话,就必须有自己一套的方式,而不能受这些外在环境和人的影响。事实上也是这样,如果当时巴兰留在巴勒、使臣、燔祭那里,他看到的是这些给他钱财来咒诅以色列人的金主的话,碍于情面,或是被心中的私欲左右,他的确很难听到神带给他的真话。 今天,只身前往,寻求神的指引,这也是我们基督徒需要学习的功课。我们也会常常为着一些事情寻求神的帮助,可能是为着将来的方向寻求神的带领,可能是为着别人和教会的事情寻求神的指引。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寻求神指引的时候,要暂时离开周围的人和事,离开那些会影响我们做决定的环境、离开那些我们担心得罪不起的人、离开那些让我们割舍不下的情感,离开那些引诱我们的利益;离开我们的金主、离开我们的雇主、离开我们的人情世故,甚至离开我们表面的宗教仪式(就好像巴兰离开燔祭一样)。离开这一切,单独与神会面。当我们把心里的烦杂放下的时候,才会真正听到神的声音。这虽然不是听到神指引的唯一途径(神可以在任何环境向我们说话),但却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功课。 默想经文:“巴兰对巴勒说:‘你站在你的燔祭旁边,我且往前去,或者耶和华来迎见我,祂指示我什么,我必告诉你。’”(23:3) 静默思想:你和你的事情留在这里,我只身去找神。默想这句话,仿佛看到巴兰离开这些会左右他思想的人和事,去到一个他可以单独与神会面的地方;在那里,他听到的是神的声音,而不是人期望听到的声音。愿这幅场景给我们带来触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巴兰见耶和华喜欢赐福与以色列,就不像前两次去求法术,却面向旷野。 2. 巴兰举目,看见以色列人照着支派居住。神的灵就临到他身上, 3. 他便题起诗歌说,比珥的儿子巴兰说,眼目闭住(闭住或作睁开)的人说, 4. 得听神的言语,得见全能者的异象,眼目睁开而仆倒的人说, 5. 雅各阿,你的帐棚何等华美。以色列阿,你的帐幕何其华丽。 6. 如接连的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木。 7. 水要从他的桶里流出。种子要撒在多水之处。他的王必超过亚甲。他的国必要振兴。 8. 神领他出埃及。他似乎有野牛之力。他要吞吃敌国,折断他们的骨头,用箭射透他们。 9. 他蹲如公狮,卧如母狮,谁敢惹他,凡给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 10. 巴勒向巴兰生气,就拍起手来,对巴兰说,我召你来为我咒诅仇敌,不料,你这三次竟为他们祝福。 11. 如今你快回本地去吧。我想使你得大尊荣,耶和华却阻止你不得尊荣。 12. 巴兰对巴勒说,我岂不是对你所差遣到我那里的使者说, 13. 巴勒就是将他满屋的金银给我,我也不得越过耶和华的命,凭自己的心意行好行歹。耶和华说什么,我就要说什么, 14. 现在我要回本族去。你来,我告诉你这民日后要怎样待你的民。 15. 他就题起诗歌说,比珥的儿子巴兰说,眼目闭住(闭住或作睁开)的人说, 16. 得听神的言语,明白至高者的意旨,看见全能者的异象,眼目睁开而仆倒的人说, 17. 我看他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 18. 他必得以东为基业,又得仇敌之地西珥为产业。以色列必行事勇敢。 19. 有一位出于雅各的,必掌大权。他要除灭城中的余民。 20. 巴兰观看亚玛力,就题起诗歌说,亚玛力原为诸国之首,但他终必沉沦。 21. 巴兰观看基尼人,就题起诗歌说,你的住处本是坚固。你的窝巢作在岩穴中。 22. 然而基尼必至衰微,直到亚述把你掳去。 23. 巴兰又题起诗歌说,哀哉。神行这事,谁能得活, 24. 必有人乘船从基提界而来,苦害亚述,苦害希伯。他也必至沉沦。 25. 于是巴兰起来,回他本地去。巴勒也回去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9段记载的是巴兰的末次预言,实际上这也是和之前的第三次预言紧密联系的。这最后的预言并不是巴勒继续尝试咒诅以色列人的结果,而是神感动巴兰主动对巴勒讲出的话,不单只是预言以色列将来的情形,更是对巴勒的警告!神并不是一直被动地回应巴勒的行动,用祝福来回应巴勒所期望得到的咒诅;神更可以主动出击,预言以色列将来的景况,就是要在中东这块土地上成为强盛的国家,有君王要从他们而出,并且制服周边列国。藉此,神警告巴勒不要继续与神的子民为敌,而是要降服在神的权柄之下!这就有点好像天气预报对人们的意义,不仅仅是预报将来的天气会是如何,同时也是提醒人要为此做好预备。 虽然对于当时的听众来说,他们并不见得可以听得出这段预言中的弥赛亚信息,但至少从神要带领以色列战胜仇敌的这段信息中,他们也要谨慎思想。这是以色列的神的心意,应该如何回应呢?是嗤之以鼻,还是洗耳恭听?经文没有记载巴勒有什么回应,似乎是把这段话当作耳边风罢了。然而,从更长的历史来看,神的预言都在大卫王朝,以及之后的王国历史中应验了。神的旨意必定成就!虽然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他们似乎很有理由不去相信神的这些话,因为当时的以色列尚未成为一个稳定的国家,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君王,他们还没有自己固有的领土,还没有一套成形的国家制度,怎么可能相信他们以后会成为强大的国呢?然而,人眼看为不可能的,神却可以使其成为可能,因为神说的话没有一句会落空的。惟愿我们都有敬畏、顺服的心,与神的旨意联合,行在神的旨意中。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站在当时的角度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体会这段预言的意义,甚至有可能吃怀疑的态度。但是站在更长的历史的角度,我们就可以更深体会神话语的分量。藉着这样的默想和对比来坚固我们对神话语的信心,发自内心地顺服神的旨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华播,靈語甘霖
《民数记》第24章继续记载了巴兰对以色列人的预言。巴兰的第三次预言,侧重在警告巴勒不要再继续对以色列人怀有敌意,因为“凡是祝福以色列的,愿他蒙福;而凡是咒诅以色列的,愿他受咒诅”。可是很显然,巴勒依然硬着心拒绝接受这个事实,要把巴兰打发回家。这样,巴兰接下来的最后一次预言,不但指出了以色列将来的荣美,而且也宣告凡是与以色列为敌的,他们的下场都会很惨,意思是警告巴勒,不要再硬着心与以色列为敌了。 经文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更多的思考。这里写到:“巴兰见耶和华喜欢赐福与以色列,就不像前两次去求法术,却面向旷野。巴兰举目,看见以色列人照着支派居住,神的灵就临到他身上。”(24:1-2)经文显示出巴兰在第三次预言时所作出的一些改变。前两次当他独自离开的时候,都是去用法术来寻求神的指引,而这一次却不再这样做了。巴兰之所以放弃了头两次行法术的做法,乃是因为他通过前两次的经历,意识到神的心意,知道神断然不会咒诅以色列人,反而是喜欢赐福与以色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巴兰之所以头两次是通过法术去寻求神的指引,心里多多少少是带着一种期望,就是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使得神是咒诅以色列,而不是赐福以色列,以便向他的金主巴勒交账。然而,当他发现原来神的心意是祝福以色列,而且是不可抗拒的时候,他也就意识到原来行法术想要促使神来咒诅以色列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到了第三次预言的时候,巴兰就放弃了行法术的尝试,直接将自己敞开给神,神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不再尝试用什么方式去左右神来说出自己想要听的话了。然而,很奇妙的是,当巴兰不再试图控制神的时候,神的灵却主动临到了他的身上,向他说出祝福以色列的话来。 无论巴兰是头两次用法术,还是最后一次直接向神敞开,他从神领受的都是对以色列的祝福。这显明的乃是神的心意并不受巴兰所用的方式来左右。可是,从巴兰所作出的改变,以及神的灵降临的过程,我们还是可以有所领受。虽然我们在向神祷告,寻求神的方向和指引时,不会用所谓“行法术”的方式来进行,可是我们的内心多多少少会和巴兰行法术的动机一样,就是想尽办法从神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们希望神的指引就是自己心里所想的,也就向着这个方向去聆听,如果不是,就再来一次,直到从一些蛛丝马迹中仿佛听到神的指引正合我意为止。然而,我们应该从巴兰的转变中得到教训,不再抱有任何这样的动机,而是知道既然神的心意最美善、神的道路最正确、神的旨意不可违,那么就不要再尝试施加任何前设、预期,而是面向旷野,向神打开自己的心,接受神的任何指引。当我们都不再好像巴勒那样明知神的心意而依然抵挡、拒绝,而是愿意敞开自己,顺应神的心意时,圣灵也会在我们的心中动工,引导我们正确地听到神的声音。 默想经文:“巴兰见耶和华喜欢赐福与以色列,就不像前两次去求法术,却面向旷野。巴兰举目,看见以色列人照着支派居住,神的灵就临到他身上。”(24:1-2) 静默思想:进入整个场景来默想这句话。如果连巴兰在神的心意面前都会有这样的改变,放弃抗争,那么我们又当如何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与摩押女子行起淫乱。 2. 因为这女子叫百姓来,一同给她们的神献祭,百姓就吃她们的祭物,跪拜她们的神。 3. 以色列人与巴力毗珥连合,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 4.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将百姓中所有的族长在我面前对着日头悬挂,使我向以色列人所发的怒气可以消了。 5. 于是摩西吩咐以色列的审判官说,凡属你们的人,有与巴力毗珥连合的,你们各人要把他们杀了。 6. 摩西和以色列全会众正在会幕门前哭泣的时候,谁知,有以色列中的一个人,当他们眼前,带着一个米甸女人到他弟兄那里去。 7. 祭司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看见了,就从会中起来,手里拿着枪, 8. 跟随那以色列人进亭子里去,便将以色列人和那女人由腹中刺透。这样,在以色列人中瘟疫就止息了。 9. 那时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 10.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1. 祭司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发的怒消了。因他在他们中间,以我的忌邪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们除灭。 12. 因此,你要说,我将我平安的约赐给他。 13. 这约要给他和他的后裔,作为永远当祭司职任的约。因他为神,有忌邪的心,为以色列人赎罪。 14. 那与米甸女人一同被杀的以色列人,名叫心利,是撒路的儿子,是西缅一个宗族的首领。 15. 那被杀的米甸女人,名叫哥斯比,是苏珥的女儿。这苏珥是米甸一个宗族的首领。 16.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7. 你要扰害米甸人,击杀他们。 18. 因为他们用诡计扰害你们,在毗珥的事上和他们的姊妹,米甸首领的女儿哥斯比的事上,用这诡计诱惑了你们。这哥斯比,当瘟疫流行的日子,因毗珥的事被杀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0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的时候所发生的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因为以色列百姓与摩押女子行淫,去与巴力毗珥联合,结果惹动神的怒气,宣告要严惩那些行邪淫的人。非尼哈亲手杀了行邪淫的以色列男子与米甸女子,看似非常残忍、过激的行为,但却是以神的忌邪为心,是作在神的心意当中,结果得到神的赏赐,与他立平安的约,作为永远当祭司职任的约。 我们可能会对神的这一赏赐有些不理解,甚至觉得有些好笑,或是认为是否多余。非尼哈作为祭司亚伦的后裔,是属于神拣选出来成为祭司的家族,所以他原本就是合资格的祭司,何须神再赏赐他永远当祭司的职任的约呢?这不是多此一举,或者说,这个赏赐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虽然从祭司职任的本身来看,赐给一个原本就已经拥有的职任的确意义不大,但是我们却应该从中体贴神的心意。神要藉着这在我们眼中看似意义不大的举动来显明祂对非尼哈的喜悦,将非尼哈从众多祭司当中分别出来,让人知道,在众多祭司当中,非尼哈因着他的义行是神喜悦的!实际上也的确如此。所有的祭司都是被神拣选亚伦的后裔,是由他们的出生决定了他们成为祭司。然而,并非所有的祭司都是蒙神喜悦的。唯有那些与神同心、与神同行的祭司,才是神喜悦的。 同样的功课也在这一次的巴力毗珥事件中体现出来。思想这次事件所发生的时间,我们可以有更深的体会。之前,是神使原本要咒诅以色列的巴兰的预言成为对以色列的祝福,让人看到神对以色列,也就是对祂子民的爱,让人感受得到以色列在神的眼中是多美的美丽、多么的珍贵。神要恩待他们、保护他们、树立他们。然而,是否因为神如此爱以色列祂的子民,就偏袒他们,对他们的罪视而不见呢?当然不是!这次事件就让我们看到,神虽然爱祂的子民,但却不是对他们的罪视而不见。相反,公义圣洁的神不会纵容自己的子民,不会容忍祂子民的犯罪。以色列虽然是蒙神所爱的子民,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神喜悦的,并不意味着他们当中的罪恶不被神看见、不会受到神的严惩。神通过这次事件向以色列人发出警告。不错,他们的的确确是以色列人,是属于神的子民,但是不要满足、安躺于这个因着出生而来的神子民的身份,而要进一步追求成为蒙神喜悦的圣洁的子民。这才是神要看见的。神对他们的击打不是做做样子,就好像有时候父母在外人面前也管教自己的孩子,但只是作给别人看而已。神对他们的击打乃是让人知道祂对罪恶的厌恶。罪污之人是真的无法在圣洁公义的神面前站立得稳的。 非尼哈从原本已有的祭司职任中被神抬举成为永远的祭司,二万四千人被神从祂的子民中剪除,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让我们看到同一个道理,就是在我们各自所处的群体中追求圣洁。我们不是因为属于一个群体就自然而然成为蒙神喜悦的人,我们乃是要成为圣洁,才是真正蒙神喜悦的子民。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以及服侍神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一个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提醒。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作为服侍神的群体中的一员,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以为自己作为神子民的一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的确,成为神子民中的一员,成为服侍神的群体中的一员,这当然是很好的。可是,我们在当中是否真的是体贴神的心、是否真的是行在神的心意当中呢?很可能并不完全如此。我们很可能虽然身处其中,但心却远离神,与世俗为伍。愿我们都可以从中有所领受,不单只是作神的子民,也是要追求成为神圣洁的子民,作神无瑕疵的儿女。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思想行义怒的非尼哈与悖逆的以色列人这一正一反的两个例子,体会神对祂子民的要求,带给我们自己有触动和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5章讲的是以色列人在毗珥所犯的罪。经文在前几章记载了巴兰的故事,让人看到神对以色列人的爱和眷顾,是不受任何势力的影响和掌控的。在以色列人都不知道仇敌已经请人来咒诅他们的时候,神却在暗中护卫了他们。然而,这段经文又马上让我们看到,神的慈爱存到永远,神的公义也同样不折不扣。神爱以色列人、保护以色列人,但这并不等于神会纵容以色列人、偏袒以色列人。当以色列人犯罪的时候,神的管教也是非常的严厉。毕竟,哪有父亲不管教儿女的呢? 给整个事件带来转机的是非尼哈的义举。当时,神的怒气已经发作,瘟疫已经展开。但是非尼哈却成为了以色列的救赎,止息了神的怒气,也使得瘟疫止息。我们可能会觉得非尼哈是否太过残忍。要理解非尼哈所行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回到场景当中。当时,以色列人被引诱去拜偶像,结果神的怒气就发作,要求摩西将百姓中所有的族长在神面前对着日头悬挂,使神的怒气可以消了。神的要求非常清晰、严厉、紧迫。可是接下来我们看到,摩西虽然也向以色列的审判官传达了神的命令,但是却没有看到任何具体的行动。相反,摩西和以色列全会众却在会幕门前哭泣。摩西他们之所以在会幕门口哭泣的原因有三个可能性。第一,是因为他们看到神的命令执行,族长被杀,心中难过,以致哭泣;第二,是因为他们不忍心真的去杀死以色列的众族长,于心不忍,所以哭泣;第三,是为以色列人所犯的罪忧伤痛悔,因而哭泣。从上下文来看,第二种可能性最大,因为当时神的怒气并非因着摩西执行命令或是哭泣而收回,而是直等到非尼哈击杀了那两个人才止息;所以很显然,摩西等人的哭泣并不是好像大卫一样有忧伤痛悔的心而得蒙神的悦纳,而是表明他们对犯罪的心慈手软和优柔寡断,并没有表明神的严正立场。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以色列中的一个人继续和米甸女子交往,完全不顾神的命令的事情发生。这也难怪,对罪宽容,就会纵容人顶风作案。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非尼哈的举动是多么的勇敢,他在众人都不愿动手的情况下体贴神的心,大发义怒。神止息怒气并不是因为以色列人有悔改之心,乃是因为祂的祭司的义行成就了祂的心愿。神是忌邪的神,不允许祂的子民去敬拜侍奉别神。而非尼哈以神忌邪的心为心,果断除灭罪恶,彰显了神的性情,不愧为神的大祭司。 整个事件让我们学习的,不是如何去存残忍的心,而是要体贴神忌邪的心,为神有忌邪的心。当今社会,世俗化侵蚀教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身对世俗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对世俗化的容忍;说起来是包容,但实际上却是没有神忌邪的心。我们会顾及很多人的面子,但却不顾及神的圣洁;我们会顾忌很多的事情,但却不顾忌神的审判。我们虽说不能在教会挑起争端,彼此残忍,但是,我们要问问,我们真正以忌邪的神的心为心吗?我们真的敬畏那位忌邪的神吗? 默想经文:“这约要给他和他的后裔,作为永远当祭司职任的约,因他为神有忌邪的心,为以色列人赎罪。”(25:13) 静默思想:对比摩西和众人的哭泣,非尼哈的当机立断更蒙神的喜悦。问问自己,当面对自己的罪,或是看到别人犯罪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忌邪的心当机立断,悔改与指证,还是优柔寡断,没有忌邪的心?很多时候,我们在教会侧重的是“真理之争”,却看淡对犯罪的禁戒,结果导致我们只重视理念的对错,却不重视行为的端正。实际上,两者都要并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瘟疫之后,耶和华晓谕摩西和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说, 2. 你们要将以色列全会众,按他们的宗族,凡以色列中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计算总数。 3. 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在摩押平原与耶利哥相对的约旦河边向以色列人说, 4. 将你们中间从二十岁以外的计算总数。是照耶和华吩咐出埃及地的摩西和以色列人的话。 5. 以色列的长子是流便。流便的众子,属哈诺的,有哈诺族。属法路的,有法路族。 6. 属希斯伦的,有希斯伦族。属迦米的,有迦米族。 7. 这就是流便的各族。其中被数的,共有四万三千七百三十名。 8. 法路的儿子是以利押。 9. 以利押的众子是尼母利,大坍,亚比兰。这大坍,亚比兰,就是从会中选召的,与可拉一党同向耶和华争闹的时候也向摩西,亚伦争闹。 10. 地便开口吞了他们,和可拉,可拉的党类一同死亡。那时火烧灭了二百五十个人。他们就作了警戒。 11. 然而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 12. 按着家族,西缅的众子,属尼母利的,有尼母利族。属雅悯的,有雅悯族。属雅斤的,有雅斤族。 13. 属谢拉的,有谢拉族。属扫罗的,有扫罗族。 14. 这就是西缅的各族,共有二万二千二百名。 15. 按着家族,迦得的众子,属洗分的,有洗分族。属哈基的,有哈基族。属书尼的,有书尼族。 16. 属阿斯尼的,有阿斯尼族。属以利的,有以利族。 17. 属亚律的,有亚律族。属亚列利的,有亚列利族。 18. 这就是迦得子孙的各族,照他们中间被数的,共有四万零五百名。 19. 犹大的儿子是珥和俄南。这珥和俄南死在迦南地。 20. 按着家族,犹大其余的众子,属示拉的,有示拉族。属法勒斯的,有法勒斯族。属谢拉的有谢拉族。 21. 法勒斯的儿子,属希斯伦的,有希斯伦族。属哈母勒的,有哈母勒族。 22. 这就是犹大的各族,照他们中间被数的,共有七万六千五百名。 23. 按着家族,以萨迦的众子,属陀拉的,有陀拉族。属普瓦的,有普瓦族。 24. 属雅述的,有雅述族。属伸仑的,有伸仑族。 25. 这就是以萨迦的各族,照他们中间被数的,共有六万四千三百名。 26. 按着家族,西布伦的众子,属西烈的,有西烈族。属以伦的,有以伦族。属雅利的,有雅利族。 27. 这就是西布伦的各族,照他们中间被数的,共有六万零五百名。 28. 按着家族,约瑟的儿子有玛拿西,以法莲。 29. 玛拿西的众子,属玛吉的,有玛吉族。玛吉生基列。属基列的,有基列族。 30. 基列的众子,属伊以谢的,有伊以谢族。属希勒的,有希勒族。 31. 属亚斯烈的,有亚斯烈族。属示剑的,有示剑族。 32. 属示米大的,有示米大族。属希弗的,有希弗族。 33. 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儿子,只有女儿。西罗非哈女儿的名字就是玛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 34. 这就是玛拿西的各族。他们中间被数的,共有五万二千七百名。 35. 按着家族,以法莲的众子,属书提拉的,有书提拉族。属比结的,有比结族。属他罕的,有他罕族。 36. 书提拉的众子,属以兰的,有以兰族。 37. 这就是以法莲子孙的各族,照他们中间被数的,共有三万二千五百名。按着家族,这都是约瑟的子孙。 38. 按着家族,便雅悯的众子,属比拉的,有比拉族。属亚实别的,有亚实别族。属亚希兰的,有亚希兰族。 39. 属书反的,有书反族。属户反的,有户反族。 40. 比拉的众子是亚勒,乃幔。属亚勒的,有亚勒族。属乃幔的,有乃幔族。 41. 按着家族,这就是便雅悯的子孙,其中被数的,共有四万五千六百名。 42. 按着家族,但的众子,属书含的,有书含族。按着家族,这就是但的各族。 43. 照其中被数的,书含所有的各族,共有六万四千四百名。 44. 按着家族,亚设的众子,属音拿的,有音拿族。属亦施韦的,有亦施韦族。属比利亚的,有比利亚族。 45. 比利亚的众子,属希别的,有希别族。属玛结的,有玛结族。 46. 亚设的女儿名叫西拉。 47. 这就是亚设子孙的各族,照他们中间被数的,共有五万三千四百名。 48. 按着家族,拿弗他利的众子,属雅薛的,有雅薛族。属沽尼的,有沽尼族。 49 属耶色的,有耶色族。属示冷的,有示冷族。 50 按着家族,这就是拿弗他利的各族。他们中间被数的,共有四万五千四百名。 51 以色列人中被数的,共有六十万零一千七百三十名。 52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53 你要按着人名的数目将地分给这些人为业。 54 人多的,你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你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要照被数的人数,把产业分给各人。 55 虽是这样,还要拈阄分地。他们要按着祖宗各支派的名字承受为业。 56 要按着所拈的阄,看人数多,人数少,把产业分给他们。 57 利未人,按着他们的各族被数的,属革顺的,有革顺族。属哥辖的,有哥辖族。属米拉利的,有米拉利族。 58 利未的各族有立尼族,希伯伦族,玛利族,母示族,可拉族。哥辖生暗兰。 59 暗兰的妻名叫约基别,是利未女子,生在埃及。她给暗兰生了亚伦,摩西,并他们的姐姐米利暗。 60 亚伦生拿答,亚比户,以利亚撒,以他玛。 61 拿答,亚比户在耶和华面前献凡火的时候就死了。 62 利未人中,凡一个月以外,被数的男丁,共有二万三千。他们本来没有数在以色列人中。因为在以色列人中,没有分给他们产业。 63 这些就是被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所数的。他们在摩押平原与耶利哥相对的约旦河边数点以色列人。 64 但被数的人中,没有一个是摩西和祭司亚伦从前在西乃的旷野所数的以色列人, 65 因为耶和华论到他们说,他们必要死在旷野。所以,除了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以外,连一个人也没有存留。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1段记载的是摩西和以利亚撒按照神的吩咐数点以色列的人数。这也是《民数记》中所记载的第二次数点人数,距离第一次的数点差不多间隔有四十年的时间。与第一次数点人数相比,这第二次的数点有几个显著的不同。首先,就是地点的不同。首次数点,是发生在以色列人准备从西乃山启程开始旷野行走的时候。当时,他们不单只是要面对旷野的艰难,同时也要面临打仗的风险。而第二次的数点是发生在他们几近完成了四十年的旷野漂流开始预备进入迦南的时候。此时此刻,他们不单只是要预备攻打迦南,也是要预备分地为业。在艰辛的旷野生活之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进入神的应许之地的美好前景。 第二个不同,就是在数点的经文中加插了一些“旁白”。首次数点,仅仅是介绍各支派被数点的人数,简单快捷。而第二次的数点则增加了一些支派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大坍和亚比兰、珥和俄南、拿答和亚比户,这些都是作为反面教材被列入经文当中,不单只是解释人员变迁的经过,也是给人以警醒。 经文最后的总结发人深省,即讲到这一次被数点的人数当中,没有一个是摩西和祭司亚伦从前在西奈的旷野所数的以色列人,因为他们都按照神所说的死在了旷野,所以除了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以外,连一个也没有存留。数点人数,看到各自的支派、家族人丁兴旺,展望未来分地的美景,这原本是一件令人开心、兴奋的事,可是这一段结尾却为这一次的数点人数抹上了淡淡的阴影,展现出一幅令人伤感的画面。上一代的人没有留下一个,与这一代的人之间留下了深刻、巨大的年龄断层。虽然新一代年轻力胜、精力充沛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年龄断层,特别是每家每户想到各自的长辈,或爸爸,或爷爷,都不在了,都死在旷野,这不能不令人伤心。 虽然有年龄上的断层,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在信仰上却是延续下去。虽然有年龄的断层,但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依然是在跟随神、承接神给他们列祖的应许。年龄的断层没有使得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不认识神,或是离开神。相反,这年龄的断层却提醒他们去思想过去所发生的事件,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跟随的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是满有恩典、守约施慈爱的神,同时也是公义圣洁、惩罚罪恶的神。年龄的断层,没有阻拦信仰的继承;年龄的断层,反倒是带来真实信仰的继承。 这也是给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很好的提醒。虽然我们很少再去经历因为悖逆被神管教的缘故而带来的年龄上的断层(可能会有发生,但我们大都不会这样去联想),但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我们从上所继承下来的、我们往下所传承下去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信仰?我们所认识、所传讲的神,究竟是神通过圣经启示祂自己的那位神吗?还是经过我们自己的加工、过滤、筛选之后的“神”?只讲神的慈爱,却避开神的公义,这就是我们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沉浸在这一次数点人数的过程中,看到当前一辈的兴旺,想到过去一辈的沧桑,思想其中的原因,带给我们自己有触动与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6章讲的是神吩咐摩西第二次数点以色列全会众的人数。上一次数点人数是发生在即将离开西奈山向应许之地进发之际。两次数点人数之间相隔了大约四十年的时间,人数虽然相差不大,但是却反映出这四十年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带来的影响。有些族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他们在旷野犯罪、与神争闹,也与摩西和亚伦争闹的缘故,例如流便支派的大坍和亚比兰。更大的变化是,当时被数点的人,除了迦勒和约书亚,其余的如今已经都不存在了,因为他们在“十二个探子”的事件中所发的怨言。 从经文来看,这第二次的数点人数,带有三个目的。首先,就是预备打仗(26:2),要把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计算总数。其次,就是预备分地(26:52-56),人多的,就多分产业,人少的,就少分产业。第三,就是回顾过去的历史(26:64),吸取过去一代因得罪神而倒毙旷野的教训。这三个目的,传递着神给新一代以色列人的心意。一方面,预备打仗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战争的挑战;但是另一方面,预备分地却意味着他们会胜过挑战,进入应许之地。在这个面临挑战、胜过挑战的过程中,以色列人要谨记的就是吸取教训,紧紧地信靠神,不要好像上一代那样因着对神的不信而重滔覆辙,落入失败的境地。可以说,这一代的以色列人是幸存者,是从神的管教之中存留下来的一代人;但同时,这一代的以色列人又是继承者,继承的不是上一代的失败,而是继承神给以色列人的使命和祝福,就是进军迦南、得地为业。 如今,这第二次的数点人数,也不断地在我们中间重演。对于很多教会来说,我们每一周都在数点人数。作为对教会状况的了解,数点人数无可厚非,可是我们在当中需要时刻从这三个方面来提醒自己。首先,这些被数点的人数,是预备好了要去打仗的吗?他们是已经计算好了作门徒的代价,愿意跟随耶稣走十字架舍己的路吗?他们是已经将自己交托在神的手中,成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去在各处宣扬神的名吗?其次,这些被数点的人数,确信他们将来是要在神荣耀的国度中有份吗?他们是已经放下世上的贪恋,视自己为这个世界的客旅,期待主耶稣基督的再来、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吗?第三,他们从过去的经历中得了教训吗?他们从自己,或是别人犯罪、跌倒的教训中学到了功课,知道要全然依靠主、相信神吗?这三个问题,无论是对于数点别人的人来说,还是对于被数点的人来说,都是要来问问自己的。如果不时常从这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那么人数始终就只是个人数,并没有带给我们更多的属灵益处;我们在教会的存在,也就仅仅是一个人数的存在,而没有在属灵生命上继续成长。 每一天,我们都是神恩典之中的幸存者,我们是靠着神的恩典可以存留至今;每一天,我们也都是神使命和祝福的继承者,我们承担神的使命,继续向前迈进,去领受神在耶稣基督里面赐给我们的各样属灵福气。数点人数已经成为教会的常态,盼望伴随着数点人数,信徒的生命成长也成为弟兄姐妹的常态。 默想经文:“这些就是被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所数的,他们在摩押平原与耶利哥相对的约旦河数点以色列人。”(26:63) 静默思想:身处约旦河对面,遥望应许之地。当我们设身处地在当中被神数点、集合成群,心情会是如何?思想当时的处境,也更深理解我们现在的处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属约瑟的儿子玛拿西的各族,有玛拿西的玄孙,玛吉的曾孙,基列的孙子,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的女儿,名叫玛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她们前来, 2. 站在会幕门口,在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众首领与全会众面前,说, 3. 我们的父亲死在旷野。他不与可拉同党聚集攻击耶和华,是在自己罪中死的。他也没有儿子。 4. 为什么因我们的父亲没有儿子就把他的名从他族中除掉呢?求你们在我们父亲的弟兄中分给我们产业。 5. 于是,摩西将她们的案件呈到耶和华面前。 6.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7. 西罗非哈的女儿说得有理。你定要在她们父亲的弟兄中,把地分给她们为业。要将她们父亲的产业归给她们。 8. 你也要晓谕以色列人说,人若死了没有儿子,就要把他的产业归给他的女儿。 9. 他若没有女儿,就要把他的产业给他的弟兄。 10. 他若没有弟兄,就要把他的产业给他父亲的弟兄。 11. 他父亲若没有弟兄,就要把他的产业给他族中最近的亲属,他便要得为业。这要作以色列人的律例典章,是照耶和华吩咐摩西的。 12.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上这亚巴琳山,观看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 13. 看了以后,你也必归到你列祖(原文作本民)那里,象你哥哥亚伦一样。 14. 因为你们在寻的旷野,当会众争闹的时候,违背了我的命,没有在涌水之地,会众眼前尊我为圣。(这水就是寻的旷野加低斯米利巴水。) 15. 摩西对耶和华说, 16. 愿耶和华万人之灵的神,立一个人治理会众, 17. 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 18. 耶和华对摩西说,嫩的儿子约书亚,是心中有圣灵的,你将他领来按手在他头上, 19. 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亚撒和全会众面前,嘱咐他, 20. 又将你的尊荣给他几分,使以色列全会众都听从他。 21. 他要站在祭司以利亚撒面前。以利亚撒要凭乌陵的判断,在耶和华面前为他求问。他和以色列全会众都要遵以利亚撒的命出入。 22. 于是摩西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将约书亚领来,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亚撒和全会众面前。 23. 按手在他头上,嘱咐他,是照耶和华借摩西所说的话。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3段记载的是神设立约书亚为摩西的继承人。因为摩西在加低斯米利巴水那里没有尊神为圣,所以受到神的责罚,不得进入应许之地,只能在亚巴琳山上远远地观看。摩西顺服神的这一安排。摩西没有为自己着想,也没有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反而是心系神的子民,盼望神可以设立一位新的领袖来带领以色列人。神吩咐摩西设立约书亚作为继承人,按手在他头上,并且将摩西自己的尊荣给他几分,使以色列全会众都听从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权柄交接。摩西需要将自己的尊荣,也就是他在以色列会众中的声望,转给约书亚,从而为约书亚的继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神也设定了约书亚的服侍界限,就是要尊祭司以利亚撒的命出入。摩西按照神的吩咐而行,使得这个权柄的交接可以流畅进行。 这是一个服侍的终止与延续的时刻。对于摩西来说,这既是他个人服侍的终止,但同时也是他个人服侍的延续。他对神的服侍,他对神的子民的服侍,虽然终于要停下来了,要交棒了,但他的服侍却可以藉着按立约书亚而继续下去。 权柄的平稳过度,这虽然在不同的场合都会发生,也不会少见,但是放在摩西的这个案例中,却可以带给我们一些特别的提醒。通常来说,功成名就,平稳过渡,是普遍情形。自己在位置上已经赚够了,也做不动了,或者做不下去了,或者有别的兴趣爱好了,索性就把权力交出去,对自己没有任何伤害,还可以得到好名声。然而摩西这次却不是这样。他是在受到神的责罚的情况下来进行这样的权柄过渡。当时的摩西完全有能力继续在这个岗位上服侍下去,而且很快就会看到最终的果效,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那无疑会成为他人生经历中无人可企及的高峰。可是要在这个节骨眼停下来,如果是别人,很可能是心不甘、情不愿;而且面子上也过不去。然而摩西却全然接受神的安排,降服在神的权柄之下。他没有为自己有过多的考虑,反而是为着神的子民的益处着想。 这实在是我们要学习的好榜样。联想到扫罗,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扫罗也是因为自己的过犯受到神的责罚,要将王位交出来。然而扫罗却因此妒忌继任人大卫,不单只是不愿意交出王位,更是要迫害大卫。盼望摩西-约书亚,扫罗-大卫这两个权柄过渡的正反例子,成为我们随时的提醒。 默想经文:“于是摩西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将约书亚领来,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亚撒和全会众面前,按手在他头上,嘱咐他,是照耶和华藉摩西所说的话。”(27:22) 静默思想:藉着整段经文来体会摩西服侍的终止与延续,带给我们自己有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2段记载的是西罗非哈的女儿们向神提出的诉求得到应允的事件。诉求的原因乃是因为西罗非哈没有儿子,所以在数点人数预备分地为业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儿子而失去地业。他的女儿们提出诉求,希望可以为父亲存留地业。摩西无法回应西罗非哈的女儿们的诉求,于是就带到神面前。神认为她们的诉求说得有理,也就应允了。不但如此,神还藉着回应这一诉求而更进一步将适用范围扩大,去应用在更多不同的情况当中,并且成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的一部分。 看到一些人的诉求竟然可以到后来成为神所颁布给以色列人的律例、诫命,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希奇:“难道神的律例、典章可以由得人来提出增补吗?如果神的律例、典章需要接纳人所提出的增补才可以逐步完善的话,那么是否说明神一开始颁布的律例、典章有一定的缺陷和不完全性、缺乏足够的预见性?”仔细思想,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实际上,神所颁布的律例、典章是完备的,但很多时候所规范的是一个大的框架,告诉人们一个大的原则。而在应用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各式各样的实际情形,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所补充。这不是说神一开始无法,或是没有去预料到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形,而是说在神所颁布的大框架、大原则的基础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补充说明,而这本身并不是随意而行,也是要符合神的大框架、总原则。例如本段经文所阐述的。神的大框架是祂的子民都要得地为业;而具体到每个家庭的时候,就有不同的情况需要去做出相应的策略,例如有些家庭没有儿子的,或是连女儿也没有的,等等,他们该怎么去贯彻这个大框架。 这段经文也让我们看到神的子民与神互动的美好画面。神的子民的诉求得到神的应允,成为律例、典章的一部分,并非说明神的子民可以随意左右神的律例、典章的制定,而是让我们看到神的子民在贯彻神的大框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向神寻求指引和帮助。西罗非哈的女儿们知道神要分土地给祂的子民,但是自己的父亲却因为没有儿子而可能分不到土地,所以就来向摩西询问;而摩西没有武断地回答西罗非哈的女儿们的问题,没有自己做主去回答“行”或是“不行”,而是带到神面前寻求指引。这些都是给我们很好的参考。事实上,我们在谨守遵行神的诫命、律例、典章,在实践主的大使命的时候,我们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即因着场景、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回应。这些都是好的。我们需要有开阔的心去面对。关键是不要自己擅自作主,而是多将问题带到神的面前,藉着祷告、等待、聆听,谦卑寻求神的答案和指引。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再次思想整个诉求蒙神应允的过程,体会神的子民和神之间的互动,也更新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7章讲的是在第二次数点完人数之后所发生的两件事。首先,是西罗非哈的女儿们为父亲留名的事。如果我们理解土地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乃是神的祝福的话,我们就明白为什么西罗非哈的女儿们对延续父亲的土地如此看重,因为她们看重神的祝福可以在家族中传递下去。其次,是神设立约书亚为摩西继承人的事。当时,神让摩西上了亚巴琳山,指出摩西可以在这里眺望神的应许之地,然后死去。神同时也设立了约书亚作为摩西的继承人来带领以色列人。 这两个事件中都有相似的、很特别的地方,就是事情的结果都是人向神求来的。西罗非哈的女儿们因为担心她们父亲因为没有儿子而分不到土地,于是来向摩西提出诉求。神的回答乃是说“西罗非哈的女儿说得有理。”(27:7)摩西因为担心以色列人以后会不会好像羊群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向神求一位可以来继续带领以色列人的人。神答应了摩西的诉求,设立了约书亚(27:18)。这些细节可能会让我们觉得,神好像需要被提醒才知道要做些事情。例如,神好像要被西罗非哈的女儿们提醒才意识到在分地的事上有纰漏,需要打补丁来解决;神也好像要被摩西提醒才想起来原来不能光顾着结束摩西的性命,而且还要规划一下没了摩西以后怎么办。 从人的角度来看,的确会得到这个印象。但是,从神的角度来看,却不是如此。神是全知全智的神,祂根本用不着有人给祂作谋士(罗11:33-36)。事实上,这两个相似之处显明的乃是神、人之间奇妙的关系。神有祂丰富的智慧,可以凭己意行做万事;但神也愿意回应人的诉求,并藉着人的祈求来成就祂的心意。当人是按着神的心意来求的时候,虽然看起来是人的祈求得到回应,但实际上却是神的心意得到成全。这就好像一位很有爱心的父亲原本计划当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就送他去偏远山区扶贫。当孩子大学毕业之后主动来找父亲希望去为偏远山区为的人民做些事情,父亲当然就同意了。看起来父亲是回应了孩子的诉求,但实际上却是孩子行在父亲的心意当中,是父亲的心意得到了成全。 当西罗非哈的女儿们看到自己父亲的名将要被从族中除掉的时候,心里焦急,不希望神的祝福从此在自己的父家断绝,她们的诉求体贴了神祝福自己百姓的心愿。当摩西被神告知自己离世的日子快要到来时,他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要求,而是为了神百姓的缘故来求神赐一位带领者继续牧养以色列人。摩西的诉求体贴了神的心意。 我们都希望按着神的心意求。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不知道如何求,因为我们并不了解神的心意是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常常是把自己当做局外人,只是想用一些方法来得到神的心意而已,自己却置身于神以外。按着神的心意求,没有快捷的方式,也不是一个学会了一、二、三就可以达到的简单、机械过程。按着神的心意求,乃是一个长期的生命改变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放下自己、与神亲近、与神合一。摩西在跟随神的这四十年中,慢慢地、更深地明白了神的心意乃是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于是他的心中所充满的也是对神子民的关注。盼望我们也都是走在这样一条漫长,但却是与神联合、讨神喜悦的道路上。 默想经文:“摩西对耶和华说:‘愿耶和华万人之灵的神,立一个人治理会众,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导他们,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27:15) 静默思想:神的心意是什么?我们无法从外面来知道一个人的心。同样,我们也无法从外面来偷窥神的心意,只有住在主里面,也让主住在我们里面。默想这句经文,学会将自己的心思意念都放到神和祂的子民身上。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说,献给我的供物,就是献给我作馨香火祭的食物,你们要按日期献给我。 3. 又要对他们说,你们要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就是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每日两只,作为常献的燔祭。 4. 早晨要献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一只。 5. 又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并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作为素祭。 6. 这是西乃山所命定为常献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7. 为这一只羊羔,要同献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在圣所中,你要将醇酒奉给耶和华为奠祭。 8. 晚上,你要献那一只羊羔,必照早晨的素祭和同献的奠祭献上,作为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 9. 当安息日,要献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并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为素祭,又将同献的奠祭献上。 10. 这是每安息日献的燔祭。那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奠祭在外。 11. 每月朔,你们要将两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七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献给耶和华为燔祭。 12. 每只公牛要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三作为素祭。那只公羊也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作为素祭。 13. 每只羊羔要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作为素祭和馨香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 14. 一只公牛要奠酒半欣,一只公羊要奠酒一欣三分之一,一只羊羔也奠酒一欣四分之一。这是每月的燔祭,一年之中要月月如此。 15. 又要将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献给耶和华。要献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奠祭以外。 16. 正月十四日是耶和华的逾越节。 17. 这月十五日是节期,要吃无酵饼七日。 18. 第一日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 19. 当将公牛犊两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七只,都要没有残疾的,用火献给耶和华为燔祭。 20. 同献的素祭用调油的细面。为一只公牛要献伊法十分之三。为一只公羊要献伊法十分之二。 21. 为那七只羊羔,每只要献伊法十分之一。 22. 并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为你们赎罪。 23. 你们献这些,要在早晨常献的燔祭以外。 24. 一连七日,每日要照这例把馨香火祭的食物献给耶和华,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奠祭以外。 25. 第七日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 26. 七七节庄稼初熟,你们献新素祭给耶和华的日子,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 27. 只要将公牛犊两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七只,作为馨香的燔祭献给耶和华。 28. 同献的素祭用调油的细面。为每只公牛要献伊法十分之三。为一只公羊要献伊法十分之二。 29. 为那七只羊羔,每只要献伊法十分之一。 30. 并献一只公山羊为你们赎罪。 31. 这些,你们要献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都要没有残疾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8段讲的是在七七节,也就是收割节所要献的祭。这些献祭的内容与月朔及除酵节每天所献的祭相同。在经文当中特别强调了在这一天的时候“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28:26)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吩咐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因为相比于其它节气,大家都有如此相同的规定。虽然如此,当我们设身处境去思想,就会体会到这条吩咐在七七节的时候所具有的特别意义,以及给神的子民所带来的挑战和提醒。 七七节,顾名思义,也就是在庄稼初熟收割庄稼的日子。收割庄稼,并不是好像我们现代的城市生活中去超市买菜一样可早可迟,而是要趁着天气好的时候,赶快将成熟的庄稼收割、加工、存放。可想而知,这不但是庆祝丰收的日子,也是忙碌的日子;而且这种忙碌是有时间性的,是要赶时间来完成的;而且后果是严重的,万一错过收割,接下来的时间可能就要饿肚子了。可是,神却吩咐在这一天,除了向神献祭和有圣会以外,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这就将以色列人放在一个充满张力的境况之中。一方面,庄稼熟了要赶紧收割;另一方面,神又吩咐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那可怎么办呢?如果在这之前庄稼已经收割得七七八八了,那倒也好说;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还有许多庄稼等着收割,而过两天天气可能不好的时候,这种张力就显得异常窘迫了。 看起来神的吩咐很为难以色列人,给祂他们在生活上造成了很大的难题。然而,这却也是神给祂子民的一道信心的功课,让他们在收割庄稼的时候,通过分清优先次序来学习对神要有感恩、敬畏、信靠的心。虽然七七节正处在大家忙碌收割的时期,但是神却要让以色列人知道,要有圣会,大家要聚集在一起向神献祭、感恩。这不是说收割庄稼不重要;这乃是让以色列人知道向神感恩、向神献祭、与神亲近更加重要。神不是不顾及祂子民的生活,但神也要提醒祂的子民在许多事务中分清优先次序,将神摆在第一位。同样的规定,在其它节气可能并不难以执行;但放在七七节,却是很大的挑战,但却越发锤炼神的子民对神的信靠与顺服。 放在我们今天的基督徒生活中也是一样。有时候神的话看起来并不难行,例如彼此相爱,在一些彼此关系很好的群体中似乎不是难事,但是如果换了一个环境,在彼此关系不那么亲密、甚至有隔阂的情况下,就不那么容易了。例如在每周都将一天时间分别出来亲近神,这在那些有着稳定工作的家庭中不是难事,但是对于工作并不稳定,经济压力很大的家庭,要做到这一点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这些困难的处境,正是体现我们对神信心的最佳场所,也是磨练我们心志、塑造我们信心的最佳机会。当我们凭信去接受挑战,在任何情况下都尊主为大、分清优先次序的时候,就会发现神是信实的,专心寻求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默想经文:“七七节庄稼初熟,你们献新素祭给耶和华的日子,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28:26) 静默思想:置身于繁忙收割的紧张日子中去体会这句话的分量,调教我们的心知道如何分清优先次序,学习在各样的情况下以神为优先。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7段讲的是除酵节所献的祭。这也是有关献祭条例由每天、每周、每月而进入到每年的阶段了。接下来的这些年度节气献祭的经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排在最前面的当然就是以色列新年期间的逾越节和除酵节了。经文主要侧重规范除酵节所要献上的祭。我们可以看到,除酵节每天所献的祭,基本上和每月月初所献的祭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这些献祭不是局限在一天而已,而是一连七日,每天如此。 如果是设身处境去亲身执行这些条例的话,我们就会体会到“一连七日”不单单只是条例文字上的区别,更是身、心、灵的超强付出。难道不是吗?如果只是一天的话,在平素所献的祭之外还要献上这些祭物,这本身已经是很大的工作量了,更何况还要连续七天,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神为什么会如此规定呢?如果只在节气的一头一尾献祭,其它日子让大家休息,舒舒服服地过个节,岂不更好吗?的确,如果只是为了过节本身,那么一头一尾轰轰烈烈地来两场大型敬拜,其它日子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既有节日的气氛,又有节日的安舒,两全其美该多好啊。 然而,当我们知道这是“除酵节”的话,我们也会对神的心意有更深一层的体会。从属灵的层面来看,“除酵”,就是将旧的酵除掉,成为新团(林前5:7)。而除去旧酵,成为新团,象征着神子民生命的不断更新,脱去老我、穿上新人。这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挥而就的事。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除酵节”要一连七天,因为“除酵”的功夫并不容易。这并不是说“除酵”的这个动作本身无法一天完成。事实上,全家动员来一次大扫除、大清洁,的确可以在一天之内将旧酵找出来清除干净。然而,一连七天的除酵,提醒我们的乃是一个持续保持除酵、无酵的状态的过程,使得除酵不仅仅是一个一时半会儿的动作,而更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习惯、长久保持的生命态势。所以,伴随着这七天的除酵,也有七天的向神献祭,意味着我们不单只是除去旧的,同时也要承受新的,就是与神之间关系的建立与长期的保持,让我们的生命与神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除酵节的期间,每一天都来到神的面前,每一天都来到神的面前认罪悔改,每一天都来到神的面前心意更新,这才是真正的“除酵”。藉着不厌其烦的献祭,熬炼人的心,切实除去心中的旧酵。虽然除酵节只有七天,但其中的属灵意义却是要长久下去的,这是神的心意,藉着一些短暂的节气来提醒祂的子民一生之久的功课。盼望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不单只是明白除酵节献祭的意义,更是提醒自己从今天做起,持续地除酵、献祭,靠着主耶稣基督的恩典,顺从圣灵的带领,让我们的生命不断成长与更新。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当我们按照经文的条例来每天实施的时候所遇到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对付自己的罪的时候所需要付出的艰辛。默想其中,带给自己有生命成长的动力与耐力。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6段记载的是月初所献的祭。这也让我们看到作者在这个献祭系列的安排顺序。最初是每天所要献的祭,然后是每个星期(安息日)要献的祭,现在是每个月(月初)要献的祭,再往后就是每年要献的祭(每年的不同节气)。从每天到每星期的献祭,只是数量上的翻倍。而到了每月所献的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相对来说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献祭的种类还是数量上都与每天或每个星期所献的祭有很大的不同。在种类上增加了两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在数量上,公羊羔的数量则一下子跳升到7只。 除了这些不同以外,经文还特别指出,又要将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每天,以及每周的献祭中所没有的,但在每月,以及后面有关每年的节气献祭中都被强调了出来(28:22,30;29:5,1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需要设身处境去慢慢体会。按照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经历,每天、每周,基本上是无声无息地过去。但到了每个月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有所留意,例如会说“哇,这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一下子就到了5月(或是6月、7月...了)!”但是却很少会说“哇,这么快已经到了2周了。”虽然这只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体验,但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想经文的时候也会有所领悟与提醒。每个月的月初,是提醒人们又过了一段“长”的时间了,是一个时间上的相对明显的标记,所以要更加隆重的纪念;但同时,神也藉着增加赎罪祭来提醒祂的子民,不要只顾时间过得飞快而已,也要思想在这飞逝的时光中,我们生命中罪的光景是如何?提醒我们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对罪习以为常,提醒我们要在不断飞逝的时光中对罪越来越敏锐,对罪越来越远离。月初的献祭不只是一个有关时间的提醒或是纪念,更是提醒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生命要不断更新。 这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来说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在现今的时代,忙碌、繁杂、信息、效率,等等都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普遍都感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好像一眨眼的功夫一个月就过去了,再少一不留神半年就过去了;等有时间静下心来一看,原来一晃一年又都快要过去了。我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飞逝的时光中随波逐流而去。难道这就是神对我们的心意吗?不是的!神虽然将我们放在不断飞逝的时间长河中,但却要看到我们不是随着时光而流逝,而是生命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远离罪恶、回到祂的形象和样式当中。我们虽然都是因信称义,都是在耶稣基督里面成为新造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是走在除去老我、穿上新人的成圣的道路上,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远离罪恶、追求圣洁。神藉着时间的节点不断提醒我们这一点,我们能否体贴神的美意,回应神的提醒呢? 默想经文:“又要将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献给耶和华。”(28:15) 静默思想:将自己放在真实的场景中去体会神的这些吩咐:每天所献的,每周所献的,现在到了每月所献的;哇,日子过得真快;哇,神在提醒我们的罪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5段讲的是安息日所要献的祭。经文让我们看到,安息日所献的祭,是平素每天早、晚两次所献的祭的总和,包括了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以及同献的奠基。经文还特别强调,安息日所献的祭是在平素每天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奠祭之外;这也就是说,在安息日的时候所献的祭是平时的两倍。 看到这样的吩咐,如果是负责献祭的祭司,或是其他相关人员的话,我们会有什么想法呢?如果对安息日的理解是休息日的话,那么我们可能会对如此的吩咐感到吃惊,或是有些心里不平:“不是说好的休息日吗,怎么献祭的工作量反倒是平时的两倍?这哪里是休息啊,这明明是加班啊!”但是,如果我们对安息日的理解是在这一天要停了手上的工来与神亲近、进入神的安息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对这样的吩咐感到意外和不理解了。难道不是吗?在安息日来与神亲近,岂不是要藉着献祭来到神的面前吗?既然平时都要早、晚献祭,那么安息日来亲近神岂不更应该加倍献祭来到神面前吗?这就好像说,如果我们平时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都每天要读经、祷告的话,那么在周末不上班,空闲下来的时候,岂不更应该要读经、祷告来亲近神吗?虽然献祭是有一定工作量的,但如果知道献祭是去到所爱的神面前与祂亲近的话,对于爱神的人来说,这难道不是值得感恩的事,要欢喜快乐地去做吗?因为神赐给我们更多与祂在一起的机会。 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这些献祭的条例是写给祭司,而不是给普通民众的,但是如果我们相信作为基督徒,我们都已经在耶稣基督里面成为有君尊的祭司的话,我们心里也就要明白,这些写给祭司的吩咐也是写给我们每一位基督徒的。虽然我们不需要再好像旧约时代那样去献祭,可是我们与神亲近的心却是不能少的。实际上,这也是神给我们的赐福,因为祂将与祂亲近的机会赐给了我们,如果我们真的爱神、渴慕神的话,我们岂不应该抓住机会吗?我们岂不应该感谢神赐给我们这么多与祂亲近的机会吗? 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确很容易将安息日当作休息日(虽然我们作为基督徒不守安息日,只守主日,但也常常会将主日视为我们的安息日),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工作太忙了,总算到了周末,可以轻松一下了;也有时候,我们也的确将安息日当作加班日,忙于做许多平时工作日没有时间做的事,例如购物、家务、孩子各样的学习班,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现代生活的缩影,但是经文提醒我们的话却不能放在一旁。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安息日”,在我们每一周的时间当中都应该有特别分别出来属于神、亲近神的一天。在这一天当中,我们可以藉着读经、祷告、灵修来与神亲近,也应该靠着耶稣基督以颂赞为祭献给神,也要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行神喜悦的事。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回应神的吩咐。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经文,思想安息日“不休息”,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4段记载的是每天常献的祭,包括早晨和晚上各献一次相同的祭。这段经文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段落,即介绍以色列人在不同的时节应该向神所献上的各样祭物。我们可能会问,这样的吩咐在《出埃及记》中神在西乃山上颁布律法的时候已经记载过了,为什么在这里要再次出现呢?其意义何在呢?的确,从经文的内容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似乎只是单纯的重复记载;但从上下文来看,这些看似重复的有关节气献祭的经文出现在这里,还是有其特殊的意义。 当时,正值以色列即将结束长达四十年的旷野漂流、预备进入迦南之际,同时也是以色列正发生重大人员变革的时期。从会众的角度来看,老一代的以色列人已经逝去,而即将进入迦南的是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从领袖的角度来看,老一代的大祭司亚伦已经逝去,而摩西虽然尚在,但已经被神吩咐不得进入迦南,所以即将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是新一代的领导人大祭司以利亚撒和约书亚。这一切的变化,虽然不能说是以色列的“改朝换代”,但也是从会众到领袖的全方位的改变。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看似重复的各样的献祭条例出现了。当我们知道各样的献祭礼仪所强调、刻画和规范的,就是神的子民与神之间的关系的话,我们就可以明白,各样献祭的经文在此出现,可谓是恰到好处!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无论环境如何变迁,无论人员如何变动,但神的子民与神的关系却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都要始终贯穿、保持下去!虽然是新一代的以色列人成长起来,虽然是新一代的领导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但他们始终是神的子民,不变的是他们与神之间的关系。 对于今天的基督徒和教会来说,这是很好的提醒。神的教会在不断扩展,教会的弟兄姐妹也都会经历变化。可能是人员的变动,例如群体组成的变动、年龄阶段的变动;可能是领导层的变动,例如牧者的改变、教会异象的更新,等等;也可能是弟兄姐妹各自生命成长的变动,例如工作环境、经济条件、家庭成员的改变,等等。但是无论如何,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始终是跟随元首耶稣基督,是以圣经为本的。虽然时代在变迁、人员在变迁,但教会要持守与传承的,始终是在耶稣基督里面与神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为了迎合这些变迁而将与神之间的关系、将耶稣基督的福音、将属神的真理淡化、稀释,甚至扭曲、更改了。有时候,我们追求世界的潮流,以为与时并进才叫做心意更新。但是,本段经文却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醒与示范,所呈现出来的看似单调无奇、机械重复的献祭条例,实际上是在提醒神的子民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就是在万变中所不能改变的,就是与神之间的关系。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放在以色列人正在经历的大变革的上下文来思想这些献祭的条例,提醒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变化之下都持定与神之间的合宜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8章讲的是神晓谕摩西去吩咐以色列人在不同的节期所当献上的祭。之所以在这里再次提及这些与节期有关的献祭,乃是为以色列人即将进入迦南美地做准备。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他们的生活形态会与旷野时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会安定下来,他们会富足起来;他们每一天的安排不再是跟着神的云柱、火柱而定,他们对神依靠的心也会慢慢松懈下来。神在这个时候不失时机地将节期,以及相关的献祭吩咐以色列人去遵守,是为了提醒以色列全会众,以后不要因为进了迦南美地而忘记神。相反,他们要和在旷野的日子一样,在不同的节期,藉着献祭,常常将感恩、颂赞归给神。 很特别的是,经文首先重申的是每日常献的祭,包括早晨和晚上两次的献祭(28:1-8)。接下来,在陆陆续续提到各样节期的献祭时,都不断地强调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其余节期的献祭,都是在这些每日常献的燔祭和奠祭以外(28:10,15,24,31),也就是说,每日常献的祭不可因为节期的献祭而取消。这实际上是在维护每日常献的祭的重要地位,使之不受任何节期的影响。神之所以如此强调每日常献的祭的重要性、独特性和不可混淆性,乃是要藉此告诉以色列人,藉着献祭来亲近神,不单只是发生在有节期的时候,而是每天都要按时、定量、保质地进行。藉着这样的吩咐,神提醒以色列人,将来进入了应许之地,他们要留意保持每天与神之间的相交。虽然他们在应许之地定居之后,每个家庭都会开始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例如男人上班、孩子上课、女人操持家务,可是每天向神献祭、亲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与神的关系不能等到节期的时候才进行,而是每天都要有。 今天,这些节期献祭的重申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必要、及时的提醒。我们现今的生活,更多地好像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定居的生活。我们不是好像他们在旷野的时候,每天都要围着神打转、每天都要跟随神的云柱火柱随时的移动而移动。我们更多地是定居的生活,每天不再需要去留意神的云柱和火柱,而是沉浸在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节奏中。这个时候,我们与神的关系很容易就变成只是在重大节期才会有的一点点若即若离的联系。如果再有一些突发事件的话,那么就连这些微弱的联系都可能受到威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每个星期天都来教会,做个“星期天的基督徒”已经相当不错了。另有不少人,只是在教会有重大活动的时候才来参加的“节期基督徒”。可是,神所期望看到的,乃是除了这些节期以外,我们每一天都与祂亲近。在一些重要节期,例如主日、复活节、圣诞节来敬拜神当然很好,可是这些应该是在我们每日与神的亲近之外,而不能取而代之。 在这一点上,我们都需要反省自己。在我们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有没有固定抽时间,藉着读经、祷告、灵修、唱诗来亲近神?如果能做到早、晚两次当然好,可是至少我们每一天要有一段固定的时间分别出来归给神,是属于我们与神单独相处的时间。神愿意看到我们每一天都来亲近祂,神也等待着我们每一天来到祂面前。我们能立下这个心志、回应神的召唤吗? 默想经文:“这是西奈山所命定为常献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28:6) 静默思想:当献上每日常献的祭。默想这句话,更深体会神的心意,每天都来与神亲近。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七月初一日,你们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是你们当守为吹角的日子。 2. 你们要将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七只,作为馨香的燔祭献给耶和华。 3. 同献的素祭用调油的细面。为一只公牛要献伊法十分之三。为一只公羊要献伊法十分之二。 4. 为那七只羊羔,每只要献伊法十分之一。 5. 又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为你们赎罪。 6. 这些是在月朔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常献的燔祭与同献的素祭,以及照例同献的奠祭以外,都作为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 7. 七月初十日,你们当有圣会。要刻苦己心,什么工都不可作。 8. 只要将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七只,都要没有残疾的,作为馨香的燔祭献给耶和华。 9. 同献的素祭用调油的细面,为一只公牛要献伊法十分之三。为一只公羊要献伊法十分之二。 10. 为那七只羊羔,每只要献伊法十分之一。 11. 又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赎罪祭和常献的燔祭,与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12. 七月十五日,你们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要向耶和华守节七日。 13. 又要将公牛犊十三只,公绵羊两只,一岁的公羊羔十四只,都要没有残疾的,用火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燔祭。 14. 同献的素祭用调油的细面。为那十三只公牛,每只要献伊法十分之三。为那两只公羊,每只要献伊法十分之二。 15. 为那十四只羊羔,每只要献伊法十分之一。 16. 并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17. 第二日要献公牛犊十二只,公绵羊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十四只。 18. 并为公牛,公羊,和羊羔,按数照例,献同献的素祭和同献的奠祭。 19. 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20. 第三日要献公牛十一只,公羊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十四只。 21. 并为公牛,公羊,和羊羔,按数照例,献同献的素祭和同献的奠祭。 22. 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23. 第四日要献公牛十只,公羊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十四只。 24. 并为公牛,公羊,和羊羔,按数照例,献同献的素祭和同献的奠祭。 25. 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26. 第五日要献公牛九只,公羊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十四只。 27. 并为公牛,公羊,和羊羔,按数照例,献同献的素祭和同献的奠祭。 28. 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29. 第六日要献公牛八只,公羊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十四只。 30. 并为公牛,公羊,和羊羔,按数照例,献同献的素祭和同献的奠祭。 31. 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32. 第七日要献公牛七只,公羊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十四只。 33. 并为公牛,公羊,和羊羔,按数照例,献同献的素祭和同献的奠祭。 34. 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35. 第八日你们当有严肃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 36. 只要将公牛一只,公羊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七只作火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燔祭。 37. 并为公牛,公羊,和羊羔,按数照例,献同献的素祭和同献的奠祭。 38. 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39. 这些祭要在你们的节期献给耶和华,都在所许的愿并甘心所献的以外,作为你们的燔祭,素祭,奠祭,和平安祭。 40. 于是,摩西照耶和华所吩咐他的一切话告诉以色列人。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1段记载的是关于住棚节的献祭。这也是一年之中最后的重大节气了。经文让我们看到住棚节所献的祭,无论是守节的时间上(前后共有八天)还是在献祭的数量上,都超过之前所有节气的献祭。这些都显示出住棚节的重要性。当我们留意献祭的细节时还会发现,在一连八天的献祭当中,头一天的献祭是最多的,公牛犊十三只,之后每一天减少一只,到了第七日是公牛犊七只(其余的不变,都是公绵羊两只,一岁的公羊羔十四只);而到了第八日,则变成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一只,一岁的公羊羔七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逐天递减模式呢?为什么不是每天都一样方便记忆、不容易弄错呢?或者反过来,逐天递增以至于逐渐进入节气的高潮呢? 我们可以从住棚节的意义来有所体会。住棚节除了是收割的日子以外,也是纪念神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住在帐棚里的日子(利23:42)。我们知道,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四十年日子是很艰辛的。然而,他们在旷野的四十年却不是漫无天日的煎熬,而是神熬炼他们的心志,一步一步将他们带往应许之地的过程,所以虽然艰辛,但却每天都有不同,每天都更加接近应许之地。所以在旷野的四十年,也是从一开始的艰难,到越来越轻省、越来越接近神的过程。当这样看的时候,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神规定在住棚节的献祭当中祭牲的数量是逐步减少的趋势。如果我们身临其境去体会献祭的过程时就会感受得到,献祭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要严格地按照程序对祭牲进行挑选、宰杀、洗净、焚烧、收拾,每一步都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献祭的数量庞大的时候,就更是如此。所以,当住棚节的献祭数量是逐天递减的时候,就会让参与其中的人感受得到担子越来越轻省。这不是说献祭是令人厌烦的事情,巴不得少一点;这乃是让人们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随着住棚节的一天一天的过去,他们不单只是从献祭的数量变化来提醒自己现在到了哪一天,学习数算自己的日子,同时也是看到自己逐渐从献祭的繁重的工作中舒缓下来,越来越轻省,越来越享受在神里面的宽舒。这实际上是在重演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日子,是在引导他们纪念神如何带领他们从劳苦到轻省,最终得以进入神的应许之地的过程,让他们学会数算自己的日子,学会感恩,学会享受在神里面的安息。 今天,我们都不再需要好像旧约那样去献祭,所以也很难体会献祭的数量越来越少的那种越来越轻省的感受。然而,神的心意却是要让我们凭信去领受在主耶稣基督里面的轻省。有时候,我们在跟随耶稣的道路中,因着工作、生活、家庭、身体的各方面的压力,即便不是觉得日子越来越艰难,但至少也不会觉得日子越来越轻省。然而,神在耶稣基督里面所赐给我们的轻省,乃是让我们学习全然仰望那位爱我们的神,知道祂的心意是好的,从而放手交托,凭信跟随的轻省。当我们知道离神所应许的得赎、进入永恒天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也就应该越发地充满盼望、欢喜快乐、脚步轻盈。随着我们对神的信心不断加增、对神的认识不断深入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越来越轻省的。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身临其境去经历每天献祭的过程,感受每一天的不同,体会在神面前越来越轻省的自由和释放。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0段记载的是在七月初十日,也就是赎罪日,所献的祭。因为已经来到了下半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所献的祭当中,公牛犊的数量为一只,和七月初一日所献的一样,与上半年所献的不一样。这些献祭数量的细微不同也是在提醒以色列人,现在已经到了下半年了,要留意了! 我们可能会问,来到下半年,要留意什么呢?七月初十日赎罪日的献祭,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即想起我们自己的罪来。这不是无中生有的让我们承认自己有罪,而是在我们都不断犯罪的事实之下通过这些献祭礼仪来提醒我们所犯的罪,同时也给我们一条出路,即献祭赎罪。所以,赎罪日既是沉重的,也是轻省的;既是压抑的,也是释放的。因为指出人的罪,并且让人承认自己的罪,这在许多人来看都是很难受的事,人宁愿听虚假的好话,也不愿听真实的责备。然而,在指出人的罪的同时,神也向那些愿意认罪悔改的人提供了通往轻省、释放、自由的出路,让他们可以藉着献祭来赎罪,罪的锁链得以脱落,生命得以更新。今天我们也知道,真正有效、唯一有效,也是永远有效的赎罪祭就是耶稣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我们唯有凭信靠着耶稣基督所献上的赎罪祭才可以真正得蒙神的赦免、与神和好。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提醒。在我们人生的下半场,或是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审视自己的人生,如何做一个智慧人来数算自己的日子呢?可能是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让自己走向成功;可能是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可能是改变人生的方向,去挑战自我;可能是保持过去的态势,稳扎稳打过日子;可能是看到时日不多了,赶快享受人生吧……虽然我们都有可能留意到时日的变迁,都在提醒自己要善用光阴,但什么才是神看为好的,有智慧的心呢?经文让我们看到,在神面前省察自己的心思意念、保守自己行在神的义路上,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并非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反省、展望未来更好的生活不重要。这乃是让我们知道,远离罪恶、追求圣洁,这是对我们的生命有长久益处的。人在地上的年日都会过去,但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愿我们都得着智慧的心。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赎罪日所做的,一方面想起自己的罪来,一方面藉着献祭而赎罪;让我们在耶稣基督里面,向罪死,向神活,经历生命脱胎换骨的改变。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9段记载的是七月初一日所献的祭。这一日也被称为“吹角日”。虽然这一日在被掳归回之后就被以色列人当作新年的庆典,但是在这之前,按照神当时所颁布的律法,这是以逾越节所在的月份为正月的一年之中的第七月。所以当我们来看这段经文的时候,就不是从“新年”的角度来看,而是从“七月初一日”的角度来思想。 从经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七月初一日有些与众不同,凸显其特别的意义。这些不同包括这一天要吹角,而且这一天所献的公牛犊不再是两只,而是一只。我们可能会思想,七月的初一日并不好像三大节气那样有纪念意义,为什么却显得如此的重要,不但要吹角,而且还要求人特别留意,因为所献的祭略微不一样,稍不留神就容易给弄错了呢?对于这一点,除了七月的“七”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是一个很神圣的数字以外,如果我们设身处境去感受的话,还可以有更深一层的体会。七月的初一日,也意味着一年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半,到了下半年了。这是一个明显的时间上的提醒。就好像我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过日子,忽然发现已经半年过去了!所以,在这个进入下半年的节骨眼,神藉着吹角、藉着献祭的细微不同来提醒祂的子民,要留意了,今年的日程已经过半了!可以想象,当以色列人在这一天吹起角声,也在这一日留意到献祭已经与之前的上半年有所不同的时候,他们就被提醒,时间已经过半,要留意了!不要再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了,要知道如何数算自己的日子了! 提醒我们日程已经过半,要有智慧的心来数算自己的日子。虽然七月的初一日只是提醒一年的过半,但是神的心意也是在提醒祂的子民一生的年月应当如何度过。神并不是任由祂的子民在地上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打发完时间就离开这个世界;神也不是任由祂的子民在地上随心所欲的过日子,到了最后才提醒他们的罪,让他们后悔晚矣。慈悲怜悯的神在我们行程的中途,在日程过半的时候就给了我们“温馨的提示”,让我们知道时间过得很快,让我们知道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让我们知道要数算自己的日子,不要枉过一生。 今天,我们如何回应神的提醒呢?可能是对我们所过的每一天的提醒,可能是对我们所过每一月、每一年的提醒,可能是对我们整个人生的提醒,可能是对我们工作阶段的提醒,可能是对我们服侍阶段的提醒。如何回顾过去,如何展望未来?我们是在如何生活?我们是在为谁而活?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光景当中,愿我们都可以在当中被提醒:“日程已经过半,要数算自己的日子了。” 默想经文:“七月初一日,你们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是你们当守为吹角的日子。”(29:1)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在一年过半的日子得到神这样的提醒,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神藉着这样的提醒在提醒我自己现在什么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29章延续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讲到神吩咐以色列人在各种节期中所要献的祭。纵观这两章经文所提到的各种节期的献祭,与以前在西奈山所颁布的相关条例所不同的,乃是都增加了“要将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的条例。在月朔所献的是如此(28:15),在除酵节所献的是如此(28:22),在七七节所献的是如此(28:30),在新年所献的是如此(29:5),在赎罪日所献的是如此(29:11),在住棚节每一天所献的也都是如此(29:16,19,22,25,28,31,34,38)。为什么神要如此看重在每个节期中增加赎罪祭呢?当我们理解这些条例的设立乃是为了以色列人即将进入迦南美地做预备的,我们就可以大致揣摩神的心意了。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他们的生活形态会开始发生变化,每一天不再是好像旷野那样跟随神的云柱、火柱到处行走的漂流,而是开始跟随自己和家庭的日常生活节奏的定居模式。这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在旷野更容易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而在迦南则更容易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在旷野的时候,即便他们常常向神发怨言,但每天的生活依然是与神有关,是围绕着神而展开。而在迦南定居之后,他们的生活逐渐被自己的事务充满,围绕着自己的各种活动而展开,与神的关系逐渐淡薄。 作为对以色列人的警戒,神在他们即将进入迦南地的时候再次将节期的条例呈现在众人面前,为的是要藉着这些每天、每周、每月、每年要守的节期和献祭,不断提醒、修复、坚固以色列人和神之间的关系。很明显,神并不只是为以色列人设立节期来让大家在欢喜快乐的气氛中感受神的同在,喧闹一场就各回各家。神同时也要藉着节期来提醒祂的子民,更新他们的生命。在原本欢闹的场景中献赎罪祭,这恐怕是整个节期中最煞风景的一个沉寂环节。然而,神的心意也在此显明。神为百姓设立节期的目的是要让人记念和祂的关系。而人与神的关系,除了神创造我们、供应我们日常所需以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救赎的关系。赎罪祭一方面提醒人所犯的罪,一方面也告诉人神会赦免他们。在节期中增设赎罪祭,不但是提醒以色列人远离罪恶,同时也是让他们记念神的恩典,活出新的生命。 今天,相比旧约的节期而言,基督教基本上都没有再守这些节期,而是另有一套节期系统,例如主日敬拜、洗礼、圣餐、受难节、复活节和圣诞节。除此之外,不少教会也增加了例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在内的其它节期。在这些节期中让弟兄姐妹欢喜快乐,享受在神家里的富足固然很有意义,可是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神在各样节期中所特别增加的赎罪祭所带来的特殊的意义,我们可曾有所回应?如果我们也在这些节期当中被提醒,想起自己的罪来,并且靠着耶稣基督来领受神的赦罪之恩,那么我们就不仅是因为欢闹的节期而有快乐的基督徒生活,而且也因为对付罪、蒙神赦免与基督宝血的洁净而有丰盛的基督生命在里面。 默想经文:“又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赎罪祭和常献的燔祭,与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29:11) 静默思想:神如此看重赎罪祭,即便是在欢喜快乐的节期也是如此。沉浸在其中,思想我们当如何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摩西晓谕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领说,耶和华所吩咐的乃是这样, 2. 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行。 3. 女子年幼,还在父家的时候,若向耶和华许愿,要约束自己, 4. 她父亲也听见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却向她默默不言,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就都要为定。 5. 但她父亲听见的日子若不应承她所许的愿和约束自己的话,就都不得为定。耶和华也必赦免她,因为她父亲不应承。 6. 她若出了嫁,有愿在身,或是口中出了约束自己的冒失话, 7. 她丈夫听见的日子,却向她默默不言,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就都要为定。 8. 但她丈夫听见的日子,若不应承,就算废了她所许的愿和她出口约束自己的冒失话。耶和华也必赦免她。 9. 寡妇或是被休的妇人所许的愿,就是她约束自己的话,都要为定。 10. 她若在丈夫家里许了愿或起了誓,约束自己, 11. 丈夫听见,却向她默默不言,也没有不应承,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就都要为定。 12. 丈夫听见的日子,若把这两样全废了,妇人口中所许的愿或是约束自己的话就都不得为定,因她丈夫已经把这两样废了。耶和华也必赦免她。 13. 凡她所许的愿和刻苦约束自己所起的誓,她丈夫可以坚定,也可以废去。 14. 倘若她丈夫天天向她默默不言,就算是坚定她所许的愿和约束自己的话。因丈夫听见的日子向她默默不言,就使这两样坚定。 15. 但她丈夫听见以后,若使这两样全废了,就要担当妇人的罪孽。 16. 这是丈夫待妻子,父亲待女儿,女儿年幼,还在父家,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律例。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2段讲的是在许愿的条例中丈夫待妻子、父亲待女儿,女儿年幼还在父家的情形。在以色列人对神的信仰当中,许愿既是值得鼓励,但又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向神许愿,表达对神的子民甘心乐意对神的依靠和降服,表达对神的报恩和感谢,这本是好的,然而,许愿者也要负上自己的责任,一旦许愿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而行。在这个大的框架之下,神也允许一些特例存在,例如未成年的女孩子还在父家,或是已经出嫁的女子,或是寡妇和被休的妇人,她们所许的愿也都是句句当真都要执行吗?神允许她们的父亲、丈夫在这方面有权力予以肯定或否定。 经文没有解释为什么单单对女性有这些特例。有可能是因为女性通常来说比较感性,所以容易脱口而出一些许愿的话;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女性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她们所许的愿,自己并不见得有能力来还愿,因为她们有权利可以掌握、使用的资源不多。例如哈拿可以在生不出孩子的情况下情真意切地向神许愿,如果生下孩子就归给神。这是哈拿的真情流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当她生下撒母耳之后,能否还愿将撒母耳献给神,却不是她自己可以决定的事,而是需要她的丈夫同意才行。所以在一些情况之下,女人许的愿不见得就可以还愿,不是因为她们反悔,而是因为她们并没有这个能力或权力。无论如何,我们也可以看到神所赋予的男人在家中的责任,他们要为自己的女儿、妻子的言行负上一定的责任,并且也是参与到她们对神所许的愿中,因为女儿或是妻子的还愿,都需要父亲和丈夫的支持才行。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段有关许愿的经文出现在这个地方显得很突兀,因为与上下文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的关联。对此,圣经学者们也是莫衷一是。慢慢体会,我们多少会有些领悟。之前的经文都是介绍各样节气中的献祭,而其中一个共同的项目,就是都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28:15,22,30;29:5,11,16),这些都让我们看到献祭赎罪的重要性。来到许愿的情形当中,很自然,许愿不还是神所不喜悦的,是犯罪,是要通过献祭来赎罪的。这样,就自然带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来,例如未成年的女孩子冒失开口许了愿,但无论是这孩子自己还是她的父家都无力还愿,那该怎么办呢?要定为有罪并且要献祭才能赎罪吗?又或者是妻子为了某些事情许了愿,许愿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但后来却发现她没有这个能力或权力去还愿,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要定为有罪而且要献祭才能赎罪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这个负担就很重了,甚至可能会倾家荡产。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明白,这段条例实际上是处于神的怜悯,考虑到这些特别的情形。虽然许愿的话已经发出,但神并不是因此就死死抓住不放,看到许愿者无法还愿就给她们定罪。相反,神愿意给当事人及其家庭有反悔的机会,由家中的父亲或是丈夫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终负责任的决定,这也是神对当时处于弱势群体、无法自己掌握资源的妇女、儿童的看顾。 这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来说也是很好的提醒。我们因为不需要好像旧约那样进行繁琐、昂贵的献祭赎罪,以为只需凭信靠着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就可以赎罪了,所以也就轻看许愿的严肃性,以及许多其它犯罪的严肃性。我们可以信口开河向神许愿,只要能为自己得到一些好处就向神大开空头支票,事成之后却可以完全不理会。然而,我们要知道,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轻慢不得的。神有恩慈怜悯,顾念我们的软弱,但我们却不可因此就随意滥用神的恩典。我们每个人都要在神面前负上自己的责任。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慢慢思想经文中神对妇女、儿童的施恩怜悯,以及父家、夫家当尽的责任,体会神对软弱者的怜悯,让我们对神心存敬畏与感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30章讲的是有关许愿的条例。经文首先指出人若向神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在这个大前提之下,然后紧接着就把重点放在一些特例中。第一种特列,是女子年幼还在家的时候,她所许的愿和约束自己的话,是要通过父亲的认可方为有效。第二种特例,是妻子所许的愿和约束自己的话,是要通过丈夫的认可方为有效。条例特别指出,父亲或是丈夫的默默不言,就算是默许,是要负上责任的。 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在神面前许愿或是起誓的严肃性。我们常常会向神许愿,例如,愿意将自己奉献给神,承担某些方面的服事。我们也会向神起誓,例如,如果神将一份工作赐给自己,就会向神忠心做十一奉献,等等。我们向神有这样的心志是好的,可是也要留意,我们面对的是神,是轻慢不得的,是要说到做到的。神并非需要我们的许愿或起誓,似乎想要从中得什么好处。神也并非故意不提许愿的代价,等我们许了愿之后才告诉我们必须偿还。神把话都说在明处,让我们事先知道问题的严肃性,不是为了让我们知难而退,而是为了让我们对神有敬畏的心。 这段经文还有一个很奇特的地方,就是由一开始的关于许愿要还的要求讲起(30:2),最后是以“这是丈夫待妻子,父亲待女儿,女儿年幼还在父家,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律例”为结束(30:16)。这让我们看到其中的一条线索,就是正因为许愿的严肃性,所以家中的男人要担负起责任来,监督家中的妻女要严肃看待向神许愿的事,让他们不至于因为胡乱许愿和起誓而得罪神。如果丈夫或是父亲对妻女的许愿持默默不言的态度时,意味着他们默许了她们的许愿和起誓。如果妻女无法实现,违背了许愿或起誓的严肃性,丈夫或父亲是要为此负责的。 由许愿或起誓的严肃性进而转到家中男人所应肩负的责任,这对我们建立合神心意的基督化家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借鉴。在这个讲求个人权益的社会里,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在基督徒的家中也会受到这样的影响,每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建立和发展和神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也知道,与神的关系是每个人自己要负的责任,可是经文也提醒我们,家中的男人也要负起责任来!丈夫或是父亲要为妻女在神面前的敬虔行为负责。有时候,当妻子或儿女并不是按照神的心意去行,没有敬畏神的心的时候,弟兄们多数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默不言的态度,可能是觉得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可能是为了不破坏家庭的和气。然而,神将培育敬虔家庭的重担放在了弟兄的身上,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默想经文:“这是丈夫待妻子,父亲待女儿,女儿年幼还在父家,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律例。”(30:16) 静默思想:丈夫如何待妻子,父亲如何待女儿,神以律例的形式来规范这些,为的是维护还愿和起誓的严肃性,更是为了让妻女不至于得罪神。思想我们在家中做头的,有多少时候是默默不语以至于家人失去了敬畏神的心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 2. 你要在米甸人身上报以色列人的仇,后来要归到你列祖(原文作本民)那里。 3. 摩西吩咐百姓说,要从你们中间叫人带兵器出去攻击米甸,好在米甸人身上为耶和华报仇。 4. 从以色列众支派中,每支派要打发一千人去打仗。 5. 于是从以色列千万人中,每支派交出一千人,共一万二千人,带着兵器预备打仗。 6. 摩西就打发每支派的一千人去打仗,并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同去。非尼哈手里拿着圣所的器皿和吹大声的号筒。 7. 他们就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与米甸人打仗,杀了所有的男丁。 8. 在所杀的人中,杀了米甸的五王,就是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又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巴兰。 9. 以色列人掳了米甸人的妇女孩子,并将他们的牲畜,羊群,和所有的财物都夺了来,当作掳物, 10. 又用火焚烧他们所住的城邑和所有的营寨, 11. 把一切所夺的,所掳的,连人带牲畜都带了去, 12. 将所掳的人,所夺的牲畜,财物,都带到摩押平原,在约旦河边与耶利哥相对的营盘,交给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以色列的会众。 13. 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会众一切的首领,都出到营外迎接他们。 14. 摩西向打仗回来的军长,就是千夫长,百夫长,发怒, 15. 对他们说,你们要存留这一切妇女的活命吗? 16. 这些妇女因巴兰的计谋,叫以色列人在毗珥的事上得罪耶和华,以致耶和华的会众遭遇瘟疫。 17. 所以,你们要把一切的男孩和所有已嫁的女子都杀了。 18. 但女孩子中,凡没有出嫁的,你们都可以存留她的活命。 19. 你们要在营外驻扎七日。凡杀了人的,和一切摸了被杀的,并你们所掳来的人口,第三日,第七日,都要洁净自己, 20. 也要因一切的衣服,皮物,山羊毛织的物,和各样的木器,洁净自己。 21. 祭司以利亚撒对打仗回来的兵丁说,耶和华所吩咐摩西律法中的条例乃是这样, 22. 金,银,铜,铁,锡,铅, 23. 凡能见火的,你们要叫它经火就为洁净,然而还要用除污秽的水洁净它。凡不能见火的,你们要叫它过水。 24. 第七日,你们要洗衣服,就为洁净,然后可以进营。 25.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6. 你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会众的各族长,要计算所掳来的人口和牲畜的总数。 27. 把所掳来的分作两半,一半归与出去打仗的精兵,一半归与全会众。 28. 又要从出去打仗所得的人口,牛,驴,羊群中,每五百取一,作为贡物奉给耶和华。 29. 从他们一半之中,要取出来交给祭司以利亚撒,作为耶和华的举祭。 30. 从以色列人的一半之中,就是从人口,牛,驴,羊群,各样牲畜中,每五十取一,交给看守耶和华帐幕的利未人。 31. 于是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32. 除了兵丁所夺的财物以外,所掳来的,羊六十七万五千只。 33. 牛七万二千只。 34. 驴六万一千匹。 35. 女人共三万二千口,都是没有出嫁的。 36. 出去打仗之人的分,就是他们所得的那一半,共计羊三十三万七千五百只, 37. 从其中归耶和华为贡物的,有六百七十五只。 38. 牛三万六千只,从其中归耶和华为贡物的,有七十二只。 39. 驴三万零五百匹,从其中归耶和华为贡物的,有六十一匹。 40. 人一万六千口,从其中归耶和华的,有三十二口。 41. 摩西把贡物,就是归与耶和华的举祭,交给祭司以利亚撒,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42. 以色列人所得的那一半,就是摩西从打仗的人取来分给他们的。 43. (会众的那一半有,羊三十三万七千五百只。 44. 牛三万六千只。 45. 驴三万零五百匹。 46. 人一万六千口。) 47. 无论是人口是牲畜,摩西每五十取一,交给看守耶和华帐幕的利未人,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48. 带领千军的各军长,就是千夫长,百夫长,都近前来见摩西, 49. 对他说,仆人权下的兵已经计算总数,并不短少一人。 50. 如今我们将各人所得的金器,就是脚链子,镯子,打印的戒指,耳环,手钏,都送来为耶和华的供物,好在耶和华面前为我们的生命赎罪。 51. 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就收了他们的金子,都是打成的器皿。 52. 千夫长,百夫长所献给耶和华为举祭的金子共有一万六千七百五十舍客勒。 53. 各兵丁都为自己夺了财物。 54. 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收了千夫长,百夫长的金子,就带进会幕,在耶和华面前作为以色列人的纪念。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4段讲的是在与米甸的战事之后战利品的分配。神对摩西的吩咐集中在掳来的人口和牲畜,要将这些平分为两部分。其中,从归于出去打仗的精兵的那部分中要拿五百分之一出来归于祭司,从归于全会众的那部分中要拿五十分之一出来归于利未人。归于利未人的是归于祭司的十倍。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人数上利未人要比祭司多,所以他们的需求量也更大。 在按照神的吩咐分完战利品之后,出去打仗的各军长主动来找到摩西,要将在神所吩咐的战利品的分配以外的金器来奉献给神,因为他们发觉出去打仗的士兵没有一个阵亡的,知道这是神特别保守了他们的性命,而他们也自觉有罪,不配得到神如此的恩待,所以愿意将这些金器献给神来为自己的生命赎罪,也就是说,感谢神对自己生命的保守,存留了这些本该死的罪人的性命。这是很特别的奉献,是亲身经历战争,经历了神特别保守的军长们发自内心的向神的感恩。照理来说,按照神的吩咐将掳来的人口和牲畜献上,这已经是完成了神的要求,剩下的,可以毫无顾忌地归为己有了,特别是率兵出去打仗的千夫长、百夫长们,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得回来的金器,更加有理由归给自己。然而,事情却恰恰相反,正是这些出生入死的人,他们反倒是主动愿意将原本已经可以名正言顺归给知己享用的金器奉献给神。这是为什么呢?身临其境我们才会有所明白,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才会切身体会到神在当中的保守,才会有这种出死入生的体验,才会向神献上由衷的感谢。出去打仗的精兵没有因为自己劳苦功高而嘉奖自己,反而是因为神的保守而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属于神的。 这虽然只是一场战争的战利品的分配过程,但也是给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很好的提醒。很多时候,我们能做到神所吩咐的十分之一的奉献就已经很不错了,并且在这十分之一以外的,我们就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属于自己的了,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神所吩咐的部分。然而,我们能否有这些军长们的心,承认自己的生命是属于神的,是得蒙神保守的,以至于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献上向神感谢呢?而我们是否真的愿意将生命献上的一个试金石,就是我们是否愿意将与生命等价的金钱奉献。而实际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我们所献上的金钱无论有多少,都无法等同于我们的生命。当我们连金钱都不愿意有更多的奉献的时候,就根本谈不上我们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献上了。虽然神并非一定要我们不断地献上更多的金钱,但至少,我们对待金钱奉献的心态可以看得出我们是否真的感谢神对我们生命的救赎,是否真的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全然献上,为主而活。 默想经文:“带领千军的各军长,就是千夫长、百夫长,都近前来见摩西。”(31:48)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也结合整个与米甸的战事来体会军长们向神感恩、将生命献上的心,也带给我们自己有触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3段记载的是神吩咐摩西召聚以色列人攻打米甸的战事。如何看待这场战争,我们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可能会感到血腥和残忍而无法理解、难以接受;另一个极端就是,以之成为我们自己发动战争的借口,以为只要奉神的名,就可以大行杀戮,满足自己的私欲,并且美其名曰为“圣战”。 然而,从神的角度来看则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这场战争是神主动兴起的,为的是惩罚那些拜异教假神、并且引诱以色列人犯罪离弃神的米甸人,所以是公义的,是刑罚恶者、荣耀神的名的战争。同时,凡是参与战争的,那些因为杀人和摸了被杀的,以及所掳来的人口和财物,都要行洁净的礼方能除去自己的污秽、归入到神的营中。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方面是神藉着祂子民的手刑罚罪恶,另一方面,并非被神使用去刑罚罪恶的以色列人都是圣洁的,他们自己也是需要被神洁净的。这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一方面,要远离罪恶,因为神厌恶罪恶、必要有严厉的刑罚。另一方面,不要以为我们被神使用就是圣洁公义的,要知道我们自己也是有罪之人,需要得到神的赦免与洁净。 所以,当我们观看神的作为时,不是以我们的所谓公义与否的标准去判断,而是以神的心意作为标准来判断什么是公义。神对待罪恶都是一视同仁,即便是祂自己的子民以色列犯了罪,神也是施行公义的审判,并没有任何的偏待人。圣经记载这场战事,用意不是作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成为我们的警醒,触动我们的心,远离罪恶、归荣耀与神!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经文所描绘的战争的情景,不是带着自以为义的评判心理,而是以谦卑、顺服的心来看,认识到神对罪恶的严厉刑罚,心生敬畏、远离罪恶,将荣耀归给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31章讲的是神带领以色列人攻击米甸人。经文解释了这场战争的意义,乃是要为神报仇,因为这些米甸人曾经用了巴兰的诡计去勾引以色列人离开他们的主(25:16-18)。因着这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以色列人要击杀米甸人,连妇女都不放过,因为他们曾经引诱以色列人犯罪,罪当处死。但是没有出嫁的女孩可以存留性命,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这些事上无份。 经文的大部分篇幅都用在战利品的处理上。这一点值得我们留意。经文首先讲到的是战利品的洁净,包括杀掉那些勾引以色列人犯罪的妇女、洁净掳回来的人口和各样金属物件(31:13-24)。接下来,经文讲到这些战利品的分配,包括出去打仗的军兵和以色列会众对半分,而在他们各自分得的一半中,军兵部分要缴交五百分之一给祭司,而会众部分要缴交五十分之一给利未人(31:25-47)。两部分缴交的比例如此悬殊,可能是因为利未人的人口要比祭司人口大得多,所以他们的需用也多。最后,经文也讲到除了神吩咐要缴交的战利品以外,出去打仗的军长还因为神在争战中保守了军兵们的性命而自愿将所掳得的金器拿来奉献给神(31:48-54)。 从这三个部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条重要的属灵原则,就是洁净的才能被神悦纳。之所以要洁净战利品,不但是要为了不让污秽进入以色列营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乃是因为这些战利品的一部分是要被缴交之后成为神给祭司和利未人的赏赐。既然要被神所使用,首先当然就要被洁净。同时,我们也看到,正是因为这些战利品中的各样金属制品被洁净了,所以它们才有可能被军长们奉献给神来为自己赎罪,不但得蒙神的悦纳,而且还被带进会幕,在神面前作为以色列人的纪念。 洁净了,才能被神使用;洁净了,才能奉献给神。这个洁净的过程,既是要按照神所提供的方式,例如要将污秽的妇女除掉、除污秽的水的使用,等等,同时也是人自己应当谨守的步骤,是人要做出切实的行动,来回应神对洁净的要求。在旧约中,可以用外在的形式来彰显这一洁净的过程,例如将金属制品经火,撒除污秽的水,等等。可是在新约中,洁净的过程就不再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来彰显,例如,我们的金钱奉献,不大可能先要把钱在水里泡一泡、洗一洗。那么今天,我们又当如何来应用这个属灵的原则呢?当然就是用耶稣基督的宝血来洁净,并且所洁净的乃是我们这些奉献之人的心。我们每一个愿意将自己,或是自己的物件奉献给神的,所要留意的不只是神如何洁净这些物件来投入使用,更是要追求自己这个人被神洁净。我们不再是与世界同流合污,不再是沾染世俗,不再是以这些为自己的功劳和战利品。 洁净的才能被神悦纳。这同时也是提醒我们,不要以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我们愿意给神,神都会照单全收。当然,虽然我们都不完全、都不洁净,但也不要因此就认为我们的奉献就必定都不会蒙神悦纳。关键在于,我们始终要有一个追求完全、洁净的心,愿意跟随父神的真理而行,也乐意顺从圣灵的引导,并渴望按照耶稣的样式来塑造自己。 默想经文:“都要洁净自己.....洁净自己......你们要叫它经火,就为洁净,然而还要用除污秽的水洁净它。”(31:19-24) 静默思想: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这些洁净的要求相当于在他们已经很劳累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了许多麻烦事。这就好像捐衣服之前还要花功夫把它们洗干净一样,但表达的却是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奉献相对简单,洁净就繁琐很多。然而,我们对神的心也在此显明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流便子孙和迦得子孙的牲畜极其众多。他们看见雅谢地和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 2. 就来见摩西和祭司以利亚撒,并会众的首领,说, 3. 亚大录,底本,雅谢,宁拉,希实本,以利亚利,示班,尼波,比稳, 4. 就是耶和华在以色列会众前面所攻取之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你仆人也有牲畜。 5. 又说,我们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这地给我们为业,不要领我们过约旦河。 6. 摩西对迦得子孙和流便子孙说,难道你们的弟兄去打仗,你们竟坐在这里吗? 7. 你们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丧胆,不过去进入耶和华所赐给他们的那地呢? 8. 我先前从加低斯巴尼亚打发你们先祖去窥探那地,他们也是这样行。 9. 他们上以实各谷,去窥探那地回来的时候,使以色列人灰心丧胆,不进入耶和华所赐给他们的地。 10. 当日,耶和华的怒气发作,就起誓说, 11. 凡从埃及上来,二十岁以外的人断不得看见我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之地,因为他们没有专心跟从我。 12. 惟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可以看见,因为他们专心跟从我。 13. 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使他们在旷野飘流四十年,等到在耶和华眼前行恶的那一代人都消灭了。 14. 谁知,你们起来接续先祖,增添罪人的数目,使耶和华向以色列大发烈怒。 15. 你们若退后不跟从他,他还要把以色列人撇在旷野,便是你们使这众民灭亡。 16. 两支派的人挨近摩西,说,我们要在这里为牲畜垒圈,为妇人孩子造城。 17. 我们自己要带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头,好把他们领到他们的地方。但我们的妇人孩子,因这地居民的缘故,要住在坚固的城内。 18. 我们不回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产业。 19. 我们不和他们在约旦河那边一带之地同受产业,因为我们的产业是坐落在约旦河东边这里。 20. 摩西对他们说,你们若这样行,在耶和华面前带着兵器出去打仗, 21. 所有带兵器的人都要在耶和华面前过约旦河,等他赶出他的仇敌, 22. 那地被耶和华制伏了,然后你们可以回来,向耶和华和以色列才为无罪,这地也必在耶和华面前归你们为业。 23. 倘若你们不这样行,就得罪耶和华,要知道你们的罪必追上你们。 24. 如今你们口中所出的,只管去行,为你们的妇人孩子造城,为你们的羊群垒圈。 25. 迦得子孙和流便子孙对摩西说,仆人要照我主所吩咐的去行。 26. 我们的妻子,孩子,羊群,和所有的牲畜都要留在基列的各城。 27. 但你的仆人,凡带兵器的,都要照我主所说的话,在耶和华面前过去打仗。 28. 于是,摩西为他们嘱咐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众支派的族长, 29. 说,迦得子孙和流便子孙,凡带兵器在耶和华面前去打仗的,若与你们一同过约旦河,那地被你们制伏了,你们就要把基列地给他们为业。 30. 倘若他们不带兵器和你们一同过去,就要在迦南地你们中间得产业。 31. 迦得子孙和流便子孙回答说,耶和华怎样吩咐仆人,仆人就怎样行。 32. 我们要带兵器,在耶和华面前过去,进入迦南地,只是约旦河这边,我们所得为业之地仍归我们。 33. 摩西将亚摩利王西宏的国和巴珊王噩的国,连那地和周围的城邑,都给了迦得子孙和流便子孙,并约瑟的儿子玛拿西半个支派。 34. 迦得子孙建造底本,亚他录,亚罗珥, 35. 亚他录朔反,雅谢,约比哈, 36. 伯宁拉,伯哈兰,都是坚固城。他们又垒羊圈。 37. 流便子孙建造希实本,以利亚利,基列亭, 38. 尼波,巴力免,西比玛(尼波,巴力免,名字是改了的),又给他们所建造的城另起别名。 39. 玛拿西的儿子玛吉,他的子孙往基列去,占了那地,赶出那里的亚摩利人。 40. 摩西将基列赐给玛拿西的儿子玛吉,他子孙就住在那里。 41. 玛拿西的子孙睚珥去占了基列的村庄,就称这些村庄为哈倭特睚珥。 42. 挪巴去占了基纳和基纳的乡村,就按自己的名称基纳为挪巴。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5段记载的是流便支派、迦得支派,以及玛拿西半支派在约旦河东分地的来由。如何看待这两个半支派在约旦河东的分地呢?有学者认为是他们因为看到这里的土地适合放牧的需要而将自己隔绝在神的应许之地以外。虽然我们通常认为神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是在约旦河以西的土地,这一点当然没错,然而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当初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的确也是说到所赐的地业是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河,这就不单只是约旦河西的土地,同时更涵盖了约旦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其中也包括了亚摩利人之地(创15:18-19)。所以,对于应许之地的更加广义上的理解,是以约旦河西为重心,但也包括约旦河东的土地。虽然对于进入应许之地而言的确是以进入约旦河西为标志(因为这是神向亚伯拉罕发出应许的地方),但这些并不排斥神也是将约旦河以东的土地赐给以色列人(民21:34;申3:18)。 从本段经文的描述来看,摩西对这两个支派的要求反应强烈,并不是因为认为他们违背神的心意,不愿意进入应许之地,而是担心因为他们的做法而扰乱了整个以色列人的军心,从而使得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进程再一次受阻,好像四十年前在加低斯巴尼亚所发生的事件一样,惹动神的愤怒,招来灭族之灾。两个支派对摩西的强烈回应予以理解和支持。他们答应派遣凡是能打仗的都与其他支派一起过河,等夺取了约旦河以西的应许之地之后才回来这里得地为业。摩西接受了这样的方案,双方达成了一致。 从整个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有所学习。两个支派所提出的诉求,虽然还是在神的应许之地的大的框架之下,但毕竟与当时神要带领以色列人进入以约旦河西的整体行动的方向不吻合。他们这样做会给整个以色列带来负面影响,动摇军心。摩西看到了这样的危机,从而以强烈的言语发出警告。两个支派的人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愿意做出调整分清先后次序,愿意将自己支派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后,愿意派遣将士与众支派一起过河攻打迦南地,只是将妇女、儿童留在河东(这实际上也是很冒险的决定,因为是将这些弱势群体暴露在当地尚有的居民的侵扰之下)。事情最终得到圆满解决,两个支派以大局为重,依然与众支派协同作战,成为一个整体。 当这样去理解整个事件的时候,也可以给我们今天的教会生活和服侍带来适当的提醒。教会作为一个整体,在神的引导下有其整体的带领方向。但同时,不同的弟兄姐妹,不同的事工单位,也很有可能有不同的看见,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感动,而且这些不同的看见、需求和感动,都是符合圣经的,都是可以进行的,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是教会有教会的带领,弟兄姐妹也有自己的方向,各自都行走在圣经允许的方向吗?虽然这样的局面也无可厚非,因为毕竟大家都是在做圣经许可并且提倡的事,神也会让万事互相效力。然而,如果我们能从本段经文的内容来学习的话,也是提醒我们要以教会的大局为重,齐心努力、协同作战,而自己个别的负担和感动,可以在保证教会大的方向得以实现的基础下才予以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弟兄姐妹的心都在一起,可以更好地集中力量去完成神要通过教会整体所完成的托付。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整个的过程,体会当中的张力和最后的整合,给我们自己的教会生活和服侍带来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32章讲的是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在约旦河东分地、定居的由来。当时,神率领以色列人征服了约旦河东的土地,流便子孙和迦得子孙看到这块地非常适合他们牲畜极多的需要,就向摩西提出在这里定居的请求。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流便子孙和迦得子孙能拿兵器的要和其余支派共同向西跨过约旦河去攻取迦南,之后才可以回到约旦河东定居。 我们可能会对流便和迦得支派想要定居约旦河东的想法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他们这样做是轻看神为他们预备的迦南地,因为个人的需要将自己留在神的应许之地以外;而有的也认为他们这样做是扩张了神所给的地界,使得在约旦河东也有神的子民居住。这段经文本身并没有对这两个支派的做法有清晰的评论,而摩西的回应,则是侧重在另一个方面,即他们这样做会动摇以色列全会众的军心。摩西指出,在四十年前的探子事件中,因为探子的缘故,使得以色列人灰心丧胆,不敢进入神所赐的迦南美地,以至于他们都得罪了神,死在旷野。摩西所担心的是,如今,因着流便和迦得支派在进攻迦南地最后关头的中途退出,又会造成同样的破坏性影响,使得其余的以色列会众灰心丧胆,在迦南地面前再次退缩,惹动神的忿怒。 我们可以理解摩西所担心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以色列全会众当中,一个部分的改变,会对整体带来影响,因为大家是彼此连接的。虽然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神,要为自己的行为向神交账,就如当年的以色列会众因为自己的不信而倒毙旷野;可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自己对别人所带来的影响,正如十个探子报恶信,他们也是要为以色列人被神责罚而负上自己的责任。 今天,在教会也是这样。弟兄姐妹都是彼此联接,互为肢体,成为基督的身体。虽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与神的关系负责,可是我们也要留意自己的行为、决定会对别人所带来的影响。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小看自己的影响。一方面,我的行为,或好或坏,都会影响身边的人。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建立和坚固别人对神的信心,我们的行为也可能会绊倒人,损伤别人对神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的决定或变动,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影响。这不是说我们不能有自己的决定或改变,而是说当我们做决定或是改变的时候,要考虑到对身边人所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要为他们着想,不要因着自己的决定或改变而使得他们灰心丧胆,信心动摇。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知道,大家始终都是走在跟随主的道路上,大家始终都是一家人,有困难都会互相帮助。神的心意是我们要走出去,分散在全地,为祂作见证,把福音传到地级;但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在分散的过程中要坚固弟兄姐妹的信心,彼此照应、彼此记念,共走天路。 默想经文:“你们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丧胆,不过去进入耶和华所赐给他们的那地呢?”(32:7) 静默思想:虽然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处境都不尽相同,但把这句话放在心上,成为自己随时的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或作站口下同)记在下面。 2. 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 3. 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 4. 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 5. 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 6. 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 7. 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 8. 从比哈希录对面起行,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旷野,又在伊坦的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 9. 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 10. 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 11. 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 12. 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 13. 从脱加起行,安营在亚录。 14. 从亚录起行,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 15. 从利非订起行,安营在西乃的旷野。 16. 从西乃的旷野起行,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 17. 从基博罗哈他瓦起行,安营在哈洗录。 18. 从哈洗录起行,安营在利提玛。 19. 从利提玛起行,安营在临门帕烈。 20. 从临门帕烈起行,安营在立拿。 21. 从立拿起行,安营在勒撒。 22. 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 23. 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 24. 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 25. 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 26. 从玛吉希录起行,安营在他哈。 27. 从他哈起行,安营在他拉。 28. 从他拉起行,安营在密加。 29. 从密加起行,安营在哈摩拿。 30. 从哈摩拿起行,安营在摩西录。 31. 从摩西录起行,安营在比尼亚干。 32. 从比尼亚干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 33. 从曷哈及甲起行,安营在约巴他。 34. 从约巴他起行,安营在阿博拿。 35. 从阿博拿起行,安营在以旬迦别。 36. 从以旬迦别起行,安营在寻的旷野,就是加低斯。 37. 从加低斯起行,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 38. 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后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 39. 亚伦死在何珥山的时候年一百二十三岁。 40. 住在迦南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来了。 41. 以色列人从何珥山起行,安营在撒摩拿。 42. 从撒摩拿起行,安营在普嫩。 43. 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 44. 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 45. 从以耶亚巴琳起行,安营在底本迦得。 46. 从底本迦得起行,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 47. 从亚门低比拉太音起行,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 48. 从亚巴琳山起行,安营在摩押平原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 49. 他们在摩押平原沿约旦河边安营,从伯耶施末直到亚伯什亭。 50. 耶和华在摩押平原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晓谕摩西说, 51.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过约旦河进迦南地的时候, 52. 就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丘坛。 53. 你们要夺那地,住在其中,因我把那地赐给你们为业。 54. 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 55. 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 56. 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7段讲的是神在以色列人即将过约旦河之前给他们的指示。这些指示不是告诉他们如何操练军队、排兵布阵,显明进攻迦南在军事上的胜利是必然的,而最大的挑战则是在取得军事胜利之后如何在迦南这块土地上生活。神吩咐他们要将当地人赶出去,毁灭他们一切的偶像,并且分地为业。神也警告以色列人,若是不赶出当地的居民,那么所容留的居民就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就是说,会时常地骚然他们。这还不说,神如何对待这些当地的居民,也会如何对待以色列人,也就是说,神不再当以色列是祂的子民,而是视他们与当地的居民一样的人民了。 对于神的这些吩咐,我们怎么看呢?对于现在的读者,特别是基督徒来说,我们会避免按照字面来理解和应用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例如不会使其成为我们攻击异教的圣经根据,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赶出、灭绝实在是太残忍了,应该只是神给当时的以色列的特别命令,而不会普遍适用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通常也会从属灵的角度来看,即要摆脱那些容易缠绕我们的罪,也要分别为圣、不受这个世界的影响。这些当然都是很好的应用。我们可能会想,如果神给以色列人的吩咐,不是赶出当地人,而是在不受他们异教影响的前提下与他们和睦同居,恩待他们,带领他们归向真神,那岂不是我们更加乐于看到的画面吗?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理解这段经文呢?是将其局限在当时的场景而不适用于我们当前的情况吗?是仅仅取其属灵意义来应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吗?这些虽然都是很好的理解角度和正确的应用,但仅此而已吗? 设身处境,我们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当以色列人听到神的这些吩咐时,他们会感受到这是他们即将面临的新挑战。这个挑战不单只是能力上的挑战,例如能否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赶出当地人;这个挑战也不单只是信仰上的挑战,例如如何不受当地异教习俗的影响;这个挑战更是情感与意志上的挑战,因为要赶出当地人,这其中必然伴随着强行的驱赶,甚至是杀戮。如果我们现代人觉得这样做很残忍的话,那么当时的以色列人也同样会觉得是残忍的,因为他们也是人,也是有情感的。所以当他们听到神的吩咐,而且实际上要这样执行的时候,除非他们是不爱惜生命、杀人不眨眼的暴徒,否则的话可想而知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很大的。在神的吩咐,以及自己的情感之间,如何做出选择呢?这是一个意志的抉择。 当然,我们也知道神是慈悲怜悯的神,祂的吩咐虽然有时候看似残忍,但背后一定有祂圣洁公义的理由。关键在于,我们是顺服神的吩咐,还是顾念自己的情感呢?这不单只是当年以色列人所要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所要面临的挑战。在神的心意,与我们自己的心意之间,我们的意志决定是什么呢?这不是说我们要成为一个冷血的人,这也不是说我们对待仇敌要冷若冰霜,这乃是调教我们的心意贴近神的心意。神看为不好的事情,我们是否也看为不好;神吩咐我们去做的事情,我们是否谨守遵行。只有当我们都顺服神的吩咐、贴近神的心意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好像神那样的完全,满有公义圣洁,也满有慈悲怜悯。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从以色列人的角度去聆听和思想神的吩咐,体会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带给我们启迪。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6段记载了以色列人从离开埃及,一直到摩押平原的路程。整个过程的记载,除了一两次重大事件,例如出埃及,以及大祭司亚伦的死以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是平铺直叙以色列人所走过的路径,所以很显然,作者在这里所侧重的是记载以色列人所走过的路,而不是其中的历史事件的神学回顾。这段路程的记载,放在这里也是非常的合适,在以色列人即将进入应许之地之前,回顾一下他们神带领他们所走过的路,可以很好地展望未来,为进入迦南做预备。 经文一共记载了四十个站口,如果加上始发站和终点站的话,一共是四十二个地名。四十和四十二,这两个数字无疑给了现代读者和解经家许多联想的空间,例如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了四十年、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天、耶稣的家谱有四十二代,等等。不可否认,做出这些联想的努力是值得尝试的,因为可以从中得出一些神学意义以供我们思考和学习。不过,我们也要承认,我们这些联想的做法及其结果,并不一定就是作者原来的写作手法和所想要表达的想法。有时候,我们尝试给这些看起来枯燥无味的地名和路径一些神学意义,以满足我们对神学主题的追求,以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叫做读懂了圣经;而如果没有这些神学意义和主题,我们就认为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这是我们现代读者和学者常有的心态。然而,对于当时的作者和以色列民众来说,却不一定非要如此。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地名,这些路径本身,既是真实的,也是对他们有意义的,因为这些记载了他们整个旷野漂流的过程。设身处境去体会,当以色列人看到这份记载,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并不是仔细数数之后的四十或是四十二所代表的神学意义,而是惊讶地发现,原来这四十年他们不知不觉已经走了那么多的路,经过了那么多的站点。藉着这些回忆,当年行走旷野的景象又历历在目了。这就有点好像当我们回首人生路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一生经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才发现在神的保守和带领下,我们竟然可以走到了今天。 我们所经历的,不一定要和一些特别的数字挂上钩才有意义;很多时候,这些经历本身就是意义之所在,因为这些经历本身就是神对我们的带领,就是我们经历神的过程,怎能不让我们回首往事而惊叹神的作为呢?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愁苦,经历了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平淡,似乎没有什么精彩之处。当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对未来也是很迷茫,不知道将来的道路会是如何,难道只是延续过去和现在的愁苦或平淡吗?然而,静下心来,回忆一下过去的时光,拿笔记下过去所走过的路,无论是欢笑也好,是愁苦也罢,都记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了那么多非凡的路。在惊叹神的带领的同时,让我们对前面的道路也充满了信心和盼望。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以色列人所走过的路,去体会他们一路以来经历神的过程;也回顾我们自己的人生路,让我们与神的关系更加的紧密,展望神对我们的继续的带领,进入祂的应许之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33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摩西按照神的吩咐所记载下来的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的路径(33:1-49)。第二部分是神吩咐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地之后所当行的事(33:50-56)。从所记载的这些地名我们可以感受到背后那艰辛、漫长的过程。以色列人在四十年内行经四十个站口,平均一年一次迁移。我们四口之家要持续四十年每年搬一次家都已经很困难了,而以色列六十万人口,再加上妇女和儿童、牲畜,在旷野迁徙的难度就更大了。然而,靠着神的恩典,他们竟然做到了! 在简要回顾完过去走旷野的历程之后,经文马上向人展示出一幅美丽的前景,就是他们即将结束旷野的漂流,进入神所赐的应许之地。然而,美景在前,神的话语却是非常的严厉,告诫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地之后,必须赶出当地所有的居民,毁灭他们一切的偶像。神说到:“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在的地上扰害你们。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33:55-56)神的话很清楚地表明,神必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可是,神的话也表明,在进入了迦南地之后,赶出当地人则是以色列人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神并没有事先将迦南人赶出去,留出真空等着以色列人进入。神乃是让以色列人亲身去参与赶出迦南人的过程,因为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进入迦南地并不是以色列人要去的终点,而是他们属灵生命继续成长的一个新的场所。神的话同样也表明了,要赶出迦南人,关键并不是以色列人的能力问题,而是他们是否有这样坚决的心愿。神并不是将一件连祂自己都无力做到的事情交由以色列人去承担,而是提醒、磨练以色列人要有这样坚定不移的心志,既是坚定依靠神的心志,也是不与外邦人同流合污的心志。 神说到,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心志赶出迦南人,神如何有意待迦南人,也就照样待以色列人。言下之意,以色列人所要遭遇的,就会和这些不信神的人一样。这岂不正是我们今天很多基督徒的光景,也是给每一位基督徒的提醒吗?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好像世人一样。虽然有时也和他们一样的富足、高兴,但实际上却是和他们一样的忧虑和愁苦。我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所期望的那种平安、喜乐、自由、释放。问题不在于神会不会赐下这种平安、喜乐的“感觉”给我们,而是在于我们究竟有没有真正、完全赶出那些世界对我们所带来的影响。神没有把我们放在真空中成长,就好像神没有把以色列人带进已经清了场的迦南地。可是,神给我们生命成长的历练,就是要让我们有这样的心志,不去效法这个世界,而是心意更新而变化,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神带领以色列人经历四十年、四十站旷野漂流的艰辛,不是要让他们原地踏步,回到从前,乃是要让他们经历这些,生命与以前、与世界不再一样。我们该如何回应呢? 默想经文:“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在的地上扰害你们。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33:55-56) 静默思想:神怎样待他们,也怎样待我们,因为我们和他们没有区别,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做事方式和理念,等等。默想这句话,求圣灵引导来思想自己的光景,做一个明白过来的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迦南地,就是归你们为业的迦南四境之地, 3. 南角要从寻的旷野,贴着以东的边界。南界要从盐海东头起, 4. 绕到亚克拉滨坡的南边,接连到寻,直通到加低斯巴尼亚的南边,又通到哈萨亚达,接连到押们, 5. 从押们转到埃及小河,直通到海为止。 6. 西边要以大海为界。这就是你们的西界。 7. 北界要从大海起,划到何珥山, 8. 从何珥山划到哈马口,通到西达达, 9. 又通到西斐仑,直到哈萨以南。这要作你们的北界。 10. 你们要从哈萨以南划到示番为东界。 11. 这界要从示番下到亚延东边的利比拉,又要达到基尼烈湖的东边。 12. 这界要下到约旦河,通到盐海为止。这四围的边界以内,要作你们的地。 13.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说,这地就是耶和华吩咐拈阄给九个半支派承受为业的。 14. 因为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按着宗族受了产业,玛拿西半个支派也受了产业。 15. 这两个半支派已经在耶利哥对面,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受了产业。 16.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7. 要给你们分地为业之人的名字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 18. 又要从每支派中选一个首领帮助他们。 19. 这些人的名字,犹大支派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 20. 西缅支派有亚米忽的儿子示母利。 21. 便雅悯支派有基斯伦的儿子以利达。 22. 但支派有一个首领,约利的儿子布基。 23. 约瑟的子孙玛拿西支派有一个首领,以弗的儿子汉聂。 24. 以法莲支派有一个首领,拾弗但的儿子基母利。 25. 西布伦支派有一个首领,帕纳的儿子以利撒番。 26. 以萨迦支派有一个首领,阿散的儿子帕铁。 27. 亚设支派有一个首领,示罗米的儿子亚希忽。 28. 拿弗他利支派有一个首领,亚米忽的儿子比大黑。 29. 这些人就是耶和华所吩咐,在迦南地把产业分给以色列人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9段讲的是神指派各个支派负责分地的人选。神首先确定了带领分地的领袖,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然后就是各个支派负责分地的代表。这些人选都是神直接的选定,足见神对分地的看重。 分地,不单只是对神来说很重要,对以色列各支派来说也同样是很重要的事情。谁都希望自己的支派分到好一些、大一些的土地。虽然所分土地的大小是由各支派的人数可以大致确定下来的,但所分土地的位置、地形地貌、肥沃的程度,则会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一点在迦南地显得尤为突出。通常来说,对于如此重大的事情,如果是各个支派自己选出代表来参加分地的话,那么大家一定是反复斟酌,要派出能说会道、极具威望、可以为自己支派争取最大利益的人来。然而,神却亲自挑选,让人知道分地是来自于神的主权,而不是支派之间的协商、角力、争夺的结果。 我们也看到,分地实际上是通过拈阄的方式来确定(34:13),也就是说,并不是由得这些支派代表的能力、口才、资质来决定,也不是凭运气(我们现代人对拈阄的看法),而是从神而来的决定(当时以色列人对拈阄的看法)。我们可能会问了。既然分地是由神来决定,结果都是在神的手中,那何必还由神来特别挑选人来参与呢?各支派就随便派出一人来做代表、做做样子就好了。然而,这也正正让我们可以去更深体会神的心意。不错,分地的确事关重大,所以神特别挑选人来参与此事,郑重其事;然而,神所挑选出来的人,虽然责任重大,但却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有多么大的权利去自行其事、为着自己支派的利益去竭尽全力、据理力争;相反,神所挑选出来的人,乃是要学习和经历尊主为大的功课,虽然他们担子很重,肩负着整个支派的分地,然而他们要知道最终还是要尊主为大,顺服神的主权的安排。 实际上,尊主为大的功课,从神确定带领分地的领袖是以利亚撒和约书亚就已经可以让我们有所了解了。神原本是使用亚伦和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经历旷野,所以照理来说,神使用亚伦和摩西来带领以色列人分地是最好的方式,是以色列人都可以接纳和认可的;然而,神却让亚伦和摩西先后死去,不能进入迦南参与分地,因为他们曾经在米利巴的地方没有尊神为圣。所以,当神使用亚伦的后裔以利亚撒,以及摩西的接班人约书亚来带领分地的时候,也是给以色列人的提醒,要从亚伦和摩西身上吸取教训,尊主为大。 责任重大,但依然要尊主为大。这也是神给我们每一位跟随祂的子民的功课。有时候我们被神拣选出来参与一些事工,被神赋予一定的权柄和职责,这些当然都是很神圣的,都是很重要的。我们除了感受到被神拣选的喜乐,同时也感受得到身上担子的重大。有时候,我们觉得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权柄、技巧去行使神所交托的职分,越是事关重大,我们就越是紧紧地抓在手中,甚至有可能因为过于专注自己身上的责任而不顾他人,从而产生彼此之间的分歧、纷争。然而,我们要学习的是,虽然自己的责任重大,但更要尊主为大。虽然神使用我们,也赐给我们适当的权柄、责任、恩赐、机会,但最终我们还是要体贴神的心意、听从神的吩咐、成就神的事工。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人的心情,感受他们身上的责任重大,同时也学习要尊主为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8段记载的是神藉着摩西给以色列人所划定的迦南地南、西、北、东四个方向的地界。这是一幅整全的以色列人将要在迦南得地为业的图画。摩西也很清楚地告诉以色列人,这块迦南地是给九个半支派的土地,而流便支派、迦得支派,以及玛拿西半支派则是在约旦河东已经有了他们的土地。这是神在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前将土地的范围如此具体地指给他们看。很特别的是,神没有随着以色列人占领迦南地的进程来制定土地的边界,例如打到哪算哪、打下多少算多少,而是事先就将土地范围指给他们看。这也是给以色列人信心的功课。目标已经如此的明确,他们可以凭信去领取吗?这当然不是说神需要祂的子民来为祂打江山,一块土地一块土地去拼;神乃是预先指明的方向和范围,要祂的子民凭着信心去领取。 不知道当以色列人看到这个地界的时候心情如何,但随着进入迦南,他们会发现原来迦南并不是一块空地任由他们去占领,或是当地的居民软弱不堪任由他们去驱赶。在整个过程中,当以色列人遇到强敌的时候可能就想绕道走,而当遇到上好土地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不想继续走了。事实上,从以色列人后来的历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大卫时期曾经控制了大部分的迦南以及外约旦,但他们所占领的土地始终都比神在这里所给出的范围要小。这也让我们看到,以色列凭信所得到的与神所赏赐的,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不是说神所应许的要靠人的力量去实现,如果人不去实现,神的应许也就落了空;这乃是让我们看到,人是否愿意凭着信心放胆进取,去领受神所应许的。 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来说,我们也依然面临着同样的功课。神在耶稣基督里面赐给我们许多的应许,让我们有永生的盼望,有今生的喜乐和平安。然而,我们在当中领受了多少呢?我们可能只是对永生因着是关乎将来的事情而可以模模糊糊地敷衍了事,认为自己是有的,可是对于今生的喜乐和平安,我们则通常无法敢百分之百地说已经得到了。这不是因为神没有赏赐,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全然的信心去领受。我们还是活在自己的小信中,或是活在自己的安乐窝中而没有去真正领受神所赐的属灵福气。这不是说我们少领受一些福气也问题不大因为还可以继续存活,而且还活得不错;这乃是让我们知道自己信心的大小与真实。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和省察。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思想神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土地,以及他们实际占有的情况,也给我们自己与神的真实关系带来省察。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34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神晓谕摩西去吩咐以色列人,他们将来进了迦南地之后东、西、南、北的地界会是什么(34:1-15);第二个部分是神晓谕摩西安排将来各支派在迦南分地的事宜(34:16-29)。当时,以色列人尚未进入迦南, 而经文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神所给出的地界,并不是根据将来以色列人攻打迦南的战事进展和居住情况来决定,而是在他们进去之前就已经界定清楚了,只等着以色列人去实现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神所指示以色列人前面要走的路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就是神已经规划了将来的前景,以色列人所要做的就是去实现神的安排。但另一方面,也是给以色列人提出了挑战。以色列人所要进入的迦南地并不是荒无人烟的地方,而是居住着迦南人,是需要以色列人去把他们赶出去的。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分地为业既是神的旨意,同时也需要他们付出努力,靠主得胜。神在以色列人尚未进入迦南的时候就已经将地的四围边界划好,实际上是在提醒以色列人,神并不是任由他们打到哪算哪,能得多少地就分多少地。神乃是事先就将地的四围定下,“吩咐”,也就是“命令”以色列人,无论有多么大的险阻,无论会遇到当地人多么大的抵抗,都必须要完成任务。这是信心的功课! 通过这段经文,神将祂的心意展现在以色列人面前。神没有让以色列人以为只要尽了一点力、得了一点地就够了,而是指定了他们必须要完成的目标。神这样做,并不是刻意为难以色列人,并不是把不能承受的担子加到他们身上,而是鼓励他们既要有顺服的心志,按照神的吩咐去行,同时也让他们有依靠的心,知道靠着神的力量就足可以完成神的命令。关键就在于他们是否有这样的心志,并且付之行动。可惜的是,从后期的以色列历史中我们看到,没有一个时期的国界是达到了段经文所定下的边界。这不是神的失败,而是以色列人的失败。他们没有凭着信心去攻取所有的地界,而是打打停停、得过且过,能得多少算多少,一方面是安于现状,另一方面是受制于当地人的势力。 今天,神给我们的地界又在哪里呢?我们有没有去完全实现呢?我们都知道耶稣基督所颁布的大使命,就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我们也都在如此行,去承担主的托付。然而,藉着这段经文,我们要思考一个挑战性的话题。神给祂子民的目标,不是根据他们打到哪算哪,能得多少算多少,不是根据他们最终打下的地盘来划界,而是事先就定好了疆界并“吩咐”他们去完成。很多时候,我们虽然也是承担主的托付,但却只是照着相对消极的得过且过的心态,有机会就传一传,有时间就做一做,遇到困难就退缩。然而,虽然我们的确能力有限,可是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关键不是我们的能力有多大,而在于我们是否在认真寻求并实现神所赐的疆界。神给我们每个人都有使命,不是按照我们的能力,而是按照祂宏伟的蓝图。我们愿意不再享受安逸,不再满足现状,不再被条件所困,而是立定心志,寻求神所赐的疆界,勇往直前吗? 默想经文:“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迦南地,就是归你们为业的迦南四境之地,南角.....’”(34:1-2) 静默思想:安静在神面前,寻求神给我们所定下的疆界,不再是因为我们的缘故局限神的疆界,乃是靠着神的缘故去实现神的疆界。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在摩押平原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晓谕摩西说, 2. 你吩咐以色列人,要从所得为业的地中把些城给利未人居住,也要把这城四围的郊野给利未人。 3. 这城邑要归他们居住,城邑的郊野可以牧养他们的牛羊和各样的牲畜,又可以安置他们的财物。 4. 你们给利未人的郊野,要从城根起,四围往外量一千肘。 5. 另外东量二千肘,南量二千肘,西量二千肘,北量二千肘,为边界,城在当中。这要归他们作城邑的郊野。 6. 你们给利未人的城邑,其中当有六座逃城,使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此外还要给他们四十二座城。 7. 你们要给利未人的城,共有四十八座,连城带郊野都要给他们。 8. 以色列人所得的地业从中要把些城邑给利未人。人多的就多给,人少的就少给。各支派要按所承受为业之地把城邑给利未人。 9.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0.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过约旦河,进了迦南地, 11. 就要分出几座城,为你们作逃城,使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 12. 这些城可以作逃避报仇人的城,使误杀人的不至于死,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 13. 你们所分出来的城,要作六座逃城。 14. 在约旦河东要分出三座城,在迦南地也要分出三座城,都作逃城。 15. 这六座城要给以色列人和他们中间的外人,并寄居的,作为逃城,使误杀人的都可以逃到那里。 16. 倘若人用铁器打人,以致打死,他就是故杀人的。故杀人的必被治死。 17. 若用可以打死人的石头打死了人,他就是故杀人的。故杀人的必被治死。 18. 若用可以打死人的木器打死了人,他就是故杀人的。故杀人的必被治死。 19. 报血仇的必亲自杀那故杀人的,一遇见就杀他。 20. 人若因怨恨把人推倒,或是埋伏往人身上扔物,以致于死, 21. 或是因仇恨用手打人,以致于死,那打人的必被治死。他是故杀人的。报血仇的一遇见就杀他。 22. 倘若人没有仇恨,忽然将人推倒,或是没有埋伏把物扔在人身上, 23. 或是没有看见的时候用可以打死人的石头扔在人身上,以致于死,本来与他无仇,也无意害他。 24. 会众就要照典章,在打死人的和报血仇的中间审判。 25. 会众要救这误杀人的脱离报血仇人的手,也要使他归入逃城。他要住在其中,直等到受圣膏的大祭司死了。 26. 但误杀人的,无论什么时候,若出了逃城的境外, 27. 报血仇的在逃城境外遇见他,将他杀了,报血仇的就没有流血之罪。 28. 因为误杀人的该住在逃城里,等到大祭司死了。大祭司死了以后,误杀人的才可以回到他所得为业之地。 29. 这在你们一切的住处,要作你们世世代代的律例典章。 30. 无论谁故杀人,要凭几个见证人的口把那故杀人的杀了,只是不可凭一个见证的口叫人死。 31. 故杀人,犯死罪的,你们不可收赎价代替他的命。他必被治死。 32. 那逃到逃城的人,你们不可为他收赎价,使他在大祭司未死以先再来住在本地。 33. 这样,你们就不污秽所住之地,因为血是污秽地的。若有在地上流人血的,非流那杀人者的血,那地就不得洁净(洁净原文作赎)。 34. 你们不可玷污所住之地,就是我住在其中之地,因为我耶和华住在以色列人中间。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81段记载的是有关设立逃城的条例。这也是整卷书,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摩西五经所记载的,神主动向以色列人所颁布的条例的最后一段了(之后的承业女子结婚的条例是由百姓所提出的诉求引起的,而《申命记》则是摩西向以色列人重申律法),所以其意义也是非常的重大,所指向的乃是神的子民将来进入迦南地之后要留意的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生命的看重。之所以如此重要,乃是因为神会在迦南地住在祂的子民当中,所以那地不能有任何的污秽;而能污秽地的就是流人的血。所以在这最后的条例中,神特别强调了生命的重要,禁止以色列人流无辜之人的血以至于污秽了神要住在他们当中的迦南地。 对生命的看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误杀人的保护,也就是逃城设立的原因;另一个就是对故意杀人的严惩,使得他们无法利用逃城来救自己的命。误杀人的,他们可以进入逃城躲避报血仇的追杀;而故意杀人的,则要被治死。这不是鼓励报复杀人,这乃是宣告对故意杀人的严惩,对他们起到威慑的作用。虽然条例设立逃城来保护误杀人的性命,但也并不意味着误杀人是无罪的。他们因为是误杀,所以可以存留性命,靠着神的怜悯,藉着大祭司的死而被赦免。然而,他们如果因此以为自己无罪,可以任意离开逃城而不被治死,那就大错特错了!条例也明确规定,所有条款必须要严格执行,不许收受赎价来免除故意杀人的罪,也不许擅自放松条例,例如允许误杀人的在大祭司死之前就回到本地。 藉着对误杀人的保护,以及对故意杀人的严惩,让我们看到神对生命的看重,也提醒我们对神的律法的看重。对于许多基督徒来说,这些“看重”可能多数只是局限于头脑知识性的理解上,甚少对我们的行动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因为行或不行,我们都感受不到什么区别,因为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实际约束力的,已经不是神的律法,而是我们所处的国家的法规。我们违反国家法律会受到相应的制裁,而违反神的律法却看不到什么影响。然而,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这些条例可不是说着玩的,可不仅仅是头脑中知识的理解和储存而已,而是真的会带来生与死的区别。当他们真的故意杀人的时候,他们很可能真的活不到第二天了。当他们真的是误杀人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渴望可以进入逃城免于一死,他们对大祭司之死所带来的赦免是何等的感恩不尽。盼望我们可以站在以色列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条例,真实体会神对生命的看重,也真实体会神律法的严肃性,带给我们生命有触动和警醒。 默想经文:“你们不可玷污所住之地,就是我住在其中之地,因为我耶和华住在以色列人中间。”(35:34)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让我们因着敬畏神而看重生命的宝贵、看重律法的威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80段记载的是分给利未人的地界,包括一些城邑,以及周围的郊野。这些城邑及其郊野,成为利未人居住和牧养他们牛羊牲畜,以及安置财物的地方。很特别的是,神分给利未人的这些居住生活的地方,并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到各个支派当中,使得利未人不是作为一个族群单独居住在一起,而是散居在各个支派里面。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 除了是与逃城的设立有关以外,当我们从利未人的职分来思考的话,还会有更多一层的理解。我们知道,利未人是神特别拣选出来在圣所服侍的人;可以说,是服侍神的仆人。神没有安排祂的仆人都住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个支派当中,这样所展现出来的一幅美丽的画面,就是神的仆人住在神的百姓当中。虽然在旷野漂流的日子,利未人安营扎寨的地方是围绕着会幕、集中在以色列各支派的中央地带,因为这样可以更加方便他们在不断迁移的过程中装卸和搬运圣所的物件。可是当进入迦南定居下来之后,圣所就不再需要这样频繁的装卸,所以从功能上,利未人也就不需要再集中在一起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利未人就不能集中在一起。他们还是可以好像其他支派那样住在一起的。然而,当神特意安排他们分散在各个支派当中的时候,很自然,利未人与各支派的联系就更加的紧密了。不但如此,神也要求各支派对住在他们当中的仆人,也就是利未人,要接受他们住在自己当中,要把城邑和郊野分给他们,一起居住,表明神的子民对神的仆人的欢迎和接纳。 虽然这看起来只是关乎利未人居住、生活的安排,但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当看到神的仆人与神的子民居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为隔壁左右的邻舍,生活上有来往,情感上有交流的时候,这样的图画会带给我们有什么感触呢?在当今的教会中,有很多弟兄姐妹都是被神呼召出来,在不同的事工当中服侍神,这些都是很好的。同工们常常花很多时间在一起开会、商量、做事情,这些都是服侍神的一部分,也是少不了的。然而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提醒自己的就是,不要因着服侍神的事务繁多而逐渐疏远了和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成为远离弟兄姐妹、高高在上的一群人。实际上,神的心意是希望看到祂的仆人住在子民当中,与他们连为一个整体,也让人可以感受到神住在祂的子民当中。当神的仆人远离百姓的时候,百姓就会感受到他们与神的关系也是远离的。而当神的仆人住在百姓当中,与他们有密切的交往、同甘苦、共患难的时候,百姓就会感受到神在他们当中,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当然,另一方面,神的百姓也要接纳神的仆人与他们在一起。有时候,弟兄姐妹会对服侍神的弟兄姐妹另眼相看,觉得他们是特别敬虔的人群,拉开了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或是觉得他们都很忙了,也就不打扰他们了,这样就产生了和同工之间的疏离。然而,神希望看到的却不是这些距离,而是神的百姓与神的仆人紧密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神的仆人住在百姓当中”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也带给我们的教会生活有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35章讲的是在迦南和约旦河东给利未人所分配的城邑,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逃城了。经文清楚说明,神设立逃城的目的,乃是为了帮助那些误杀人的可以逃避报血仇之人的手。经文也特别提到,误杀人的要在逃城居住,直等到当时的大祭司死了,才可以回到原本的地方居住。言下之意,当大祭司死了之后,报血仇的人也不能继续追究误杀人的责任了。 照理,神已经设立了赎罪祭和赎愆祭,去为那些误犯罪的人赎罪,这自然也包括误杀人在内。这也就是说,误杀人的问题,应该可以藉着赎罪祭和赎愆祭来得到解决。可是为什么神还要专门另外设立逃城给误杀人作为庇护所,而且还要等到大祭司死了,他们才可以出去重获自由呢?原来,赎罪祭和赎愆祭解决的乃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当人误犯了罪的时候,即便是误犯,但也是犯罪,所以他们与神之间的关系有了罪的阻隔,就需要献上赎罪祭或赎愆祭来修复与神之间的关系。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与神之间关系的和好,并不能直接取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这就好像一个人无意中损坏了另一个人的车子,那么这个人并不能因为向神认了罪,就不需要赔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这个人向神认罪,解决了与神之间的关系问题;可是他也同时需要向人做出赔偿,解决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误杀人的情况也是一样。他们可以藉着献上赎罪祭和赎愆祭来向神认罪,蒙神赦免,与神和好;但同时,他们毕竟是杀了人,给别人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也是必须要面做出赔偿的,而通常来讲,就是以命偿命。然而,神的恩典和美善就在于,虽然神严厉惩戒那些故意杀人的,但祂也不愿意看到误杀人的必须要被报血仇的杀死才算解决问题,因为如果这样,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难免充满仇恨和报复了。神要用大祭司的死来承担误杀人本该承担的以命偿命的责任,以此来止息人之间的恩怨。报血仇的也不能继续怀怨,而是要彼此和睦、一笑泯恩仇了。 大祭司之死,无疑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的预表。藉此我们也要明白,耶稣基督的救恩,不单单是为人献上赎价,使人与神之间和好;同时,耶稣基督的救恩,也是为人做出了补偿,使人与人之间和好。耶稣基督不但修复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修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今天,教会弟兄姐妹之间仍然常常会出现不和与纷争,有些是出于误会,有些是出于罪性。当然我们要承认自己的罪,与神和好。我们也要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而道歉。但同时,我们也要提醒自己,要彼此饶恕,彼此和睦。有耶稣基督已经死了,对方已经是被神宣告重获自由的了,我们难道还要继续纠缠吗? 默想经文:“大祭司死了以后,误杀人的才可以回到他所得为业之地。这在你们一切的住处,要作你们世世代代的律例、典章。”(35:28-29) 静默思想:藉着大祭司耶稣基督的死,神已经释放误杀人的可以出去重获自由了,可是我们是否依然抓住对方不放呢?默想整段经文,体贴神的心意,在基督里与人重归于好。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约瑟的后裔,玛拿西的孙子,玛吉的儿子基列,他子孙中的诸族长来到摩西和作首领的以色列人族长面前, 2. 说,耶和华曾吩咐我主拈阄分地给以色列人为业,我主也受了耶和华的吩咐将我们兄弟西罗非哈的产业分给他的众女儿。 3. 她们若嫁以色列别支派的人,就必将我们祖宗所遗留的产业加在她们丈夫支派的产业中。这样,我们拈阄所得的产业就要减少了。 4. 到了以色列人的禧年,这女儿的产业就必加在她们丈夫支派的产业上。这样,我们祖宗支派的产业就减少了。 5. 摩西照耶和华的话吩咐以色列人说,约瑟支派的人说得有理。 6. 论到西罗非哈的众女儿,耶和华这样吩咐说,她们可以随意嫁人,只是要嫁同宗支派的人。 7. 这样,以色列人的产业就不从这支派归到那支派,因为以色列人要各守各祖宗支派的产业。 8. 凡在以色列支派中得了产业的女子必作同宗支派人的妻,好叫以色列人各自承受他祖宗的产业。 9. 这样,他们的产业就不从这支派归到那支派,因为以色列支派的人要各守各的产业。 10. 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西罗非哈的众女儿就怎样行。 11. 西罗非哈的女儿玛拉,得撒,曷拉,密迦,挪阿都嫁了他们伯叔的儿子。 12. 她们嫁入约瑟儿子,玛拿西子孙的族中。她们的产业仍留在同宗支派中。 13. 这是耶和华在摩押平原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借着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命令典章。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82段讲的是继承产业的女子结婚的条例。这是《民数记》的最后一段,也是很完美的结尾。一方面,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神与祂的子民之间的良好互动。神并不是只顾向百姓颁布律法而不听取他们的回馈、不理会他们的实际情况;相反,神愿意回应百姓的诉求,引导他们更好地遵行律法。这不是说百姓可以因为自己的诉求而左右神所颁布的律法,这乃是让我们看到神的律法在百姓实际生活中遇到不同情况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回应。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也强调了各个支派继承产业、保持其产业完整的重要性。百姓所提出的诉求,并不是为了要多占土地,也不是为了欺占别的支派的土地,而是在他们各自特殊的处境中如何持守神所赐的产业;而则持守神所赐的产业乃是神的心意,所以百姓的诉求得到神积极的回应。 这是《民数记》的最后一段,不单只是神颁布律法的结束,同时也是展望未来的新生活的开始,因为已经是在憧憬将来在迦南地得地为业的前景、预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且予以提前筹划。以如何持守神所赐的产业作为整卷书的结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整卷书所记载的就是以色列人向迦南应许之地的进发,经过四十年的磨练,最终来到了迦南地的边缘。 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神所赐的产业就是迦南地。除非他们对这块地并不看重,否则的话他们理所当然的、负责任的回应就是如何持守神所赐给各个支派的土地。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我们也知道神所赐的产业不再是地上的土地,而是在耶稣基督里面各样属灵的福气,让我们藉着耶稣基督与父神和好,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允,承受神在天上为我们所预备的产业。所以,我们的回应就是如何持守神所赐给的这些属灵福气,凭着信,持守在神的恩典之中。有时候,我们在这方面显得太过的随意,很容易轻看这些福气,而被世界的各样丰富所引诱,或是被世界的各样苦难所逼迫,以至于放弃这些福气而沉迷于世界当中。然而,当我们看重这些福气而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们就不是轻易放弃,而是好像当时的百姓那样去到神面前求,求神赐给力量、赐给智慧、赐给我们刚强壮胆的心,持守神所赐的产业,持守在耶稣基督的恩典之中。 同时我们也要留意,对于当时的这些女子来说,她们要持守神所赐的产业是要付上代价的。例如她们只能嫁同宗支派的人,而不能随从自己的喜好去嫁给别的支派的心上人。她们要学习舍弃,才能真正持守神的产业。对于我们来说,岂不也是这样吗?世界的诱惑、世界的逼迫,都随时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如何舍弃,以至于持守呢?我们如何放下,以至于得到呢?这是我们随时的功课。 默想经文:“这样,以色列人的产业就不从这支派归到那支派,因为以色列人要各守各祖宗支派的产业。”(36:7) 静默思想:结合整卷书来思想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神的应许之地持守神所赐的产业,定睛在天上不会朽坏的城,那是神赐给我们永远的产业。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第36章讲的是有关西罗非哈的女儿们在分地的事上所引发的另一个议题。之前她们提出要为没有儿子的父家分地(27:1-11),现在,当神指定各支派要拈阄分地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如果这些女子嫁了别支派的人,她们所分得的土地就会归入夫家,也就是成为了别的支派的产业了,而她们原本所属支派的土地不但流失,版图也不再完整了。面对这新的议题,摩西寻求神的指引。神给予了相应的指示,即凡是分得土地的女子必须只能作同支派的妻,这样便可以保证她们的土地保留在原属支派之中。这也成为了以色列人都要遵守的命令、典章。以一个新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整卷书的结尾,给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人们自然会想到,还会不会有其它问题继续出现呢?当然,这样的结束也非常符合《民数记》的整体架构。整卷书从第25章的第二次数点人数开始,就已经是在为将来以色列人进迦南做准备了,所以在分地的事上所出现的一个新议题及其如何解决,自然也要被记载下来,因为这将会影响到今后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的实际生活。 一开始问题的提出是玛拿西支派的诸族长,他们预见到将来会出现的问题,于是来找摩西寻求解决方案。摩西没有擅自主张,而是听从神的吩咐;而神对这一具体支派具体事情的回应,最后成了可以扩展到全以色列人都要共同遵守的命令和典章。支派成员的积极参与,对未来之事的认真思考,与神的认可与回复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神与人之间互动的美好画面。神并不是一边倒地向以色列人颁布许多命令、典章,色列只管听从就好了。事实上,虽然神有许多的命令的确是祂单方面地宣布,要求以色列人谨守遵行,可是也有一些命令、典章是人与神积极互动、密切配合的结果。这并非说神需要大家来告诉祂有那些命令、典章需要补充。神不需要人给祂作谋士,因为神洞悉一切。然而,神也乐于与人互动,乐于看到人因着对祂的事情有着积极认真的态度而对祂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神也藉此将祂的心意显明给众人,既是回应人的诉求,也是引导人行在祂的心意中。 今天,同样的问题也会继续发生在我们中间。每一间教会,每一个信徒都会在各自不同的处境中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来到神面前去寻求祂的指引和帮助。这并非说神在圣经中的话语无法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指引。事实上,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有事情去寻求神,这本身就是圣经给我们所提供的指引了。神并非事先将所有可能问题的方案都放在那里等着我们照搬照抄而不再需要去找祂。神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神也留下一些空间来让我们可以积极参与,与祂同工,并藉此激发和建立我们与祂更加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遇到问题不要担心,要知道,在神那里必有指引。我们怀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就必有得着。甚愿我们从经文领受的,不是误以为我们可以使神做出改变,而是激发我们迫切寻求的心。 默想经文:“这是耶和华在摩押平原、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藉着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命令、典章。”(36:13)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发现原来神所定下的命令、典章,其中有一部分竟然是因着回应人的诉求而定下的。这奇妙的景象,会带给我们什么触动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记录的是以色列人在西乃山领受了神的律法,也建造好了神的会幕之后,启程迈向神的应许之地迦南,途中历尽千辛,在四十年的旷野漂流之后终于抵达约旦河东的摩押平原、即将进入迦南的全过程。全书浓缩了这四十年的旷野路,集中并且详细地记载了以色列人两次数点人数、神律法的不断颁布、以色列人的悖逆、神对他们的惩戒以及带领他们得胜的事迹。 这四十年也是以色列人经过熬炼,慢慢学习神的律法的过程。原本神在西乃山上已经将律法赐下,以色列人照着去行就好了。以色列人原本可以在神的带领下凭着信心很快就进入应许之地。然而,他们却从路程的一开始就悖逆,因为食物而向神抱怨,因为贪恋权力而亵渎神的仆人,等等。尽管已经受到了神的责罚,也看到神信实的供应,然而当他们到了应许之地的边缘加低斯的时候心里依然刚硬,结果被神严严地惩戒,换来了四十年的旷野漂流。在这四十年当中,他们依然时常悖逆,重复他们在之前的犯罪,因食物和生活的艰难抱怨、因贪恋权力而亵渎神的仆人。虽然以色列人也慢慢学习了信心的功课,有信心的火花,也得到神的保护,在所经之地品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可是他们也很快在所经之地被当地的异教所迷惑,快快地离开了对独一神的信仰。神是信实的,在不断地管教之中依然纪念祂对以色列人列祖的应许,不断重申和丰富所赐下的律法,带领他们展望将来进入迦南以后的生活。 四十年的旷野路,既是以色列人不断熬炼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神的律法的课堂。他们在其中亲身经历了神律法的严明与公正,也亲身经历了颁布律法的神的大能与恩慈。他们深深体会到神的律法是轻慢不得的,违反律法的必受责罚;他们也深深体会到神是施行拯救的,不断赐给他们认罪悔改的机会。除此之外,他们也深深体会到神的大能大力是在他们所经历的任何困难之上。虽然以色列人的旷野路即将结束,可是他们在当中的历练却成为神的子民永久的警示。神的律法并不是说说而已,神的律法也不是仅供我们研究之后就可以束之高阁;相反,神的律法是真实可信的,生死祸福全在于此。神的律法指引我们的人生路,带领我们走向神。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是依然将神的话当作儿戏,还是以敬畏神的心来谨守遵行呢?看啦!神已经将生命之道指示给了我们。也将真实的案例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当如何回应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民数记》在摩西五经中的位置很特殊,承接了两次的律法宣告。第一次的律法宣告是《出埃及记》和《利未记》的主要内容,讲的是神在西奈山向祂的子民以色列正式颁布律法。第二次的律法宣告是《申命记》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摩西在摩押平原,与耶利哥相对的约旦河边向祂的子民以色列再一次重申律法。在这两次律法宣告之间,则是《民数记》所记载的以色列人从离开西奈山之后,一直到他们驻扎在约旦河东准备进入迦南地之间四十年在旷野漂流的历史。 然而,《民数记》之所以被放在被称为律法书的摩西五经中,也就说明它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历史书,而且也是和神的律法息息相关。整卷书中除了记载了一些历史事件以外,也花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记载神颁布给以色列人的命令、典章。这些命令、典章,有些是重申在西奈山已经颁布的内容,有些则是新增加的条例。当我们仔细阅读的时候会发现,无论是重申西奈山已经颁布的内容,还是新增加的条例,都是与当时以色列人的实际场景分不开的。有些律法的重申是应对以色列人在旷野所犯的罪,例如安息日的条例,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以及巴力毗珥拜偶像的事,有些律法的重申是提醒以色列人将来去到迦南地要留意谨守遵行的事情,例如一些节期献祭的重申。而一些新增的条例中,有些也是提醒以色列人将来在迦南地要留意谨守遵行的事情,例如在节期献祭的重申中增加了每日所献的祭,以及献赎罪祭的条例,而有些则是针对当时以色列人的实际情况而增加的应对措施,例如西罗非哈的女儿们因为分地所引发的诉求。 所以,整体来看,《民数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部“活”的律法。之所以称为“活”的律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会。一方面,神的律法是“活”的,是因为神在西奈山所颁布的律法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而已,而是要真实应用的,违反律法的,必定受到神相应的惩戒。神所颁布的律法不是“死”的,与人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相反,神的律法是“活”的,是要真实引导和管理人们每一天的生活。另一方面,神的律法是“活”的,是因为神的律法条例也是在不断增加的。随着以色列人实际生活的展开,会遇到一些以前没有发生过、考虑过的新事情,需要制定一些新的相关条例来提供指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神的律法可以随意增加或调整,这乃是说有些神的律法条例是在人与神的互动中完成的。神允许人有一定的空间来在律法的事上参与,藉此来经历与神同工的喜乐。 《民数记》的内容也像极了我们现在基督徒的生活。我们都好像当年的以色列人一样,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在这期间,我们不断经历神那“活”的律法。神的律法不但是我们生活的指南,也常常给我们带来警醒,甚至是管教,因为神的律法是“活”的。同时,当我们遇到一些特殊、实际的难题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去寻求神的指引,给我们提供新的方向和亮光,因为神的律法是“活”的。当然,到了我们今天的光景,圣经正典已经成型,神的启示已经完备。我们不能指望神会因为我们的具体问题而将相应的指引也制定为人人必须遵守的律法条例,我们乃是可以因着具体问题来求神的具体指引,并且可能成为别人的借鉴和参考。 律法是“活”的,所以我们必须正视,随时怀着敬畏神的心跟随神的指引;律法是“活”的,所以我们可以和神之间保持亲密的互动,随时以渴慕的心来寻求神的指引。愿这也成为我们每一位基督徒在跟随耶稣基督的道路上随时的提醒。耶稣的话是活的,所以我们要听从祂;耶稣的话是活的,所以我们要寻求祂。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