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2.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3.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4.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5.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6. 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 7. 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 8.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 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10.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 11. 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13. 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 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15. 约翰为他作见证,喊着说,这就是我曾说,那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 16. 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17. 律法本是借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 18.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19. 约翰所作的见证,记在下面。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那里,问他说,你是谁。 20. 他就明说,并不隐瞒。明说,我不是基督。 21. 他们又问他说,这样你是谁呢?是以利亚吗?他说,我不是。是那先知吗?他回答说,不是。 22. 于是他们说,你到底是谁?叫我们好回覆差我们来的人。你自己说,你是谁。 23. 他说,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 24. 那些人是法利赛人差来的。(或作那差来的是法利赛人) 25. 他们就问他说,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亚,也不是那先知,为什么施洗呢? 26. 约翰回答说,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 27. 就是那在我以后来的,我给他解鞋带,也不配。 28. 这是在约但河外,伯大尼,(有古卷作伯大巴喇)约翰施洗的地方作的见证。 29. 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 30. 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 31. 我先前不认识他,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 32. 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33. 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 34. 我看见了,就证明这是神的儿子。 35. 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 36. 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 37. 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 38. 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 39. 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 40. 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 41. 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 42. 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马太十六章十七节称约拿)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 43. 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 44. 这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 45. 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 46. 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腓力说,你来看。 47. 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 48. 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哪里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 49. 拿但业说,拉比,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50. 耶稣对他说,因为我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吗?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 51. 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在耶稣自己亲身的见证之下,我们看到为耶稣作见证的人在进一步的增加和扩展,不再局限于从施洗约翰那里介绍来的人,而是不断有新人加入。腓力不是被施洗约翰介绍去找耶稣的,而是被耶稣呼召来跟从祂。很明显,腓力在跟随耶稣的短暂时间内就已经觉察到耶稣那与众不同的身份,于是就成了耶稣的见证人,去呼唤拿但业也来跟从耶稣。 这里遇到一点麻烦。拿但业性情耿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不相信从拿撒勒来的耶稣会是什么大人物。这也很符合圣经,因为基督是要从伯利恒而来,所以从拿撒勒来的不会是基督。虽然遇到一点抵抗,但耶稣很快就令拿但业心服口服。耶稣这里用到雅各梦见天梯的典故,而雅各就是以色列的前身、先祖。耶稣的言下之意,即拿但业这些真以色列人,将会如同他们的先祖雅各一样看到神的荣耀。至此,我们看到耶稣的名声,不再靠约翰的宣讲与见证,而是祂自己成为自己的见证;耶稣不是被人吹出来的,耶稣乃是真实的可以自我见证的基督。 拿但业被耶稣“预知、洞察”的能力折服,心直口快的他马上认出耶稣是神的儿子,是以色列的王。这虽然算是对耶稣身份的正确,甚至是终极的认信,但耶稣并没有因此就满意拿但业的话,甚至包含有觉得这样的“快速认出”有点太肤浅的意味。耶稣指出拿但业将会看到更大的事情,即看到耶稣成为神、人之间的中保,也就是耶稣用自己的身体要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认出耶稣的身份是一回事,认识耶稣的工作是另一回事。拿但业虽然认出了耶稣,但他需要进一步认识耶稣的工作并作出回应。这才是神所要看到的。 静默思想:从见证人的传递和加增来体会耶稣的言行所散发出的弥赛亚的馨香之气。跟随祂的人有福了!同时,从耶稣的最后一句话来体会耶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耶稣不是预告祂以后还会有很多好戏上演,耶稣乃是宣告祂所要成就的救恩,呼召人们做好准备来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所发生的是一个见证的交接过程。约翰尽职尽忠地作了他应有的见证,就是指出耶稣的身份,预备人心并且将人引介到耶稣那里。接下来,“接力”的最后一棒落到了耶稣的手中。耶稣究竟是谁,祂能否让人信服,那就都要看耶稣自己的了。对于约翰来说,这就有点好像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主耶稣啊)我帮你只能帮到这里了。”毕竟,耶稣的身份,不能老是靠施洗约翰给祂作的见证,或是圣父与圣灵为祂所作的认证,而祂自己却一点也显不出来。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位耶稣可能是假的了,因为只能靠别人的见证给自己加码,而自己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可以看到,耶稣一点不含糊。祂邀请人和祂同住,一点不担心自己和人这样近距离的接触会不会露马脚,因为祂原本就是基督,就是弥赛亚;祂不需要做任何的修饰或是装假,祂只需照常活出自己,就足以显明自己是谁了。安得烈与耶稣同住之后,很快就意识到耶稣就是弥赛亚,马上就去找哥哥西门。与耶稣同住的经历让人真实地认识了耶稣。耶稣用祂自己证明了自己。试想我们自己,经得起别人和我们“同住”的检验吗?吃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我们那所无法隐藏的真实面目会是什么呢? 静默思想:默想耶稣接过这个“接力棒”,用祂自己真实不掩饰的生命来让人知道祂自己真实身份的过程。我们一起去体会耶稣的那种发自真实生命的荣美馨香,吸引我们去渴慕与祂同住,去认识祂、爱慕祂。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施洗约翰解释了一个认识上的难题,即既然他先前不认识耶稣,那么他怎么可以为耶稣作见证呢?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但却认定那人是某个国家的元首,是出于自己的臆测、道听途说,还是有什么确凿的根据呢?原来,施洗约翰是被神指示过,在受他施洗的人当中有哪一位是有圣灵的降下并住在其身上的,那人就是用圣灵施洗的了。所以,当施洗约翰看到耶稣受洗之后有圣灵的降下并落在祂身上,便毫不费劲地认出耶稣的身份了。 这里,施洗约翰也使用了几个概念来为耶稣作见证,包括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神的儿子。我们可能会问,施洗约翰为什么可以仅仅因为认出耶稣是用圣灵施洗的,就可以将这些概念都加在耶稣的身上呢?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难道用圣灵施洗的,就必然意味着是神的羔羊、等同于除去世人罪孽的,也就是神的儿子本身?想必,因为施洗约翰被神指示耶稣是用圣灵施洗的,所以就明白耶稣就是神指示他为之作先锋的那位弥赛亚,也就是基督;而基督是神的儿子,是神所设立要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也就都不在话下了。 静默思想:体会施洗约翰认出耶稣的有着真凭实据的过程,坚固我们对耶稣的信心;也从施洗约翰为耶稣所作的见证中更深认识耶稣的身份。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犹太人之所以要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来询问施洗约翰,原因很显然是因为他为人所做的施洗的工作。施洗,作为犹太人宗教礼仪的一部分,理所当然是应该由祭司和利未人这些被神特别设定的阶层来施行的。现在,他们作为这方面的权威和专属,特别要来查看到底是谁在破坏这个规矩。在祭司和利未人的眼里,除了他们以外,可以施行洗礼的只有基督、以利亚、那先知这三个可被接受的选项。那么,既然约翰不是这些人,那么他的施洗就不合法了,因为他不在他们认为可以被接受的框架之内。 然而,施洗约翰的回答让人们看到,虽然他不在祭司和利未人认可的律法礼仪框架之内,但他的施洗还是合法的,因为他是在神设立的另一个框架,即真理和恩典的框架中。施洗约翰是为那要来的主预备道路。他是神所设立的,藉着施洗来预备人的心归向主,也为要来的主作见证。祭司和利未人所持守的是在律法的框架之内,而施洗约翰-耶稣基督的设立是超越律法框架的;不是与律法相冲突,乃是对律法的成全。 静默思想:体会施洗约翰的与众不同;并由此体会他所见证的耶稣基督的与众不同。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段经文是在解释之前提到的信耶稣的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这句话。因为自然会有人对这句话产生疑问:“我们虽然信了耶稣,但却没有见过神,与神没有任何关系,怎么能说我们是从神生的呢?”现在约翰就指出,我们虽然没有见过神,但因为耶稣就是神的独生子,将神表明出来,所以当我们信耶稣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与神建立了联系;而当我们跟随耶稣、效法耶稣的时候,也就是好像是神的孩子一样了。打个比方,一个父亲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的言谈举止、生命品格与父亲一样,让人一看见这个儿子就知道他是从这位父亲生的。另有一个人,虽然没有见过这位父亲,但却因为与这个儿子相识,也慢慢被这个儿子改变,越来越像这个儿子的言谈举止和生命品格。这样,当人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也自然会说他与那个儿子真像,就好像是那位父亲生的孩子一样。 这里要留意的一句话是:“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我们有时候容易误解这句话,将律法与恩典、真理对立起来,似乎律法里面没有恩典,也没有真理。但显然不是这样的。即便我们想要继续误以为律法里面没有恩典,但无论如何我们怎能认为神的律法里面没有真理呢?实际上,这句话更加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律法是通过摩西赐下的,恩典和真理都是在耶稣基督里形成(产生、成就)的”。这也就是说,神所赐的摩西律法中的恩典和真理都是在耶稣里实现的,因为耶稣基督既是神在律法中的心意的完全表现,例如爱神与爱人;同时也将神在律法中的恩典成就了,例如成为我们的赎罪祭、为我们成就了救赎的恩典。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与父神,以及耶稣与律法之间的关系。紧紧抓住耶稣,成为神所喜悦的孩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神之所以要差派施洗约翰来为耶稣作见证,乃是因为耶稣来到自己的地方但却不被人接待,所以需要有人来引荐祂、为祂作见证。造物的主来到被造的世界却不被人承认、不被人接待。这听起来很可悲。就好像建立学校的人来到学校但却不被学生承认与接待,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事。况且,耶稣来到世上要世人认识祂、接待祂,并不是为了祂自己的益处可以在世上所到之处都好吃好住、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相反,耶稣要人认识祂,乃是为了人的好处,让他们可以因信祂的名而得着权柄作神的儿女,成为不再属乎血气的新造的人。 默想体会:更深体会耶稣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以及与我们的关系。也体会我们信耶稣的人所经历的生命与地位的改变。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在这开篇的第一段,约翰用短短几节经文向我们介绍了耶稣那超然的神性,包括祂与神、与被造界、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耶稣不但是先存的,即祂是太初就有的,而且耶稣与神之间的关系,既是“就是”神,也是与神“同在”。这看起来有点奇怪,既然就是神,那么就意味着祂就是神本身,可是为什么又是与神同在,好像是在神以外的另一位存在呢?这超乎我们理性认知的弔诡,恰恰就是对“三位一体”神的绝佳诠释。耶稣与神,即圣子与圣父之间的关系,既是同质同尊同荣,但又是各有各的位格,不能混淆、不能替代。耶稣与神有如此奇妙的关系,也就意味着祂在神创造的工作中也不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而是自始至终都贯穿在神的创造工作中。不但如此,耶稣也是人生命的光。这里让我们看到耶稣与人的关系,不像工程师与一台机器之间那种没有生命的纯粹“制造”的关系。工程师制造完机器就可以离开,而机器可以独立运行。然而,人与耶稣的关系却不是可以离开耶稣而独立存在。耶稣可以离开人,但人不能离开耶稣,因为一旦离开了耶稣,虽然还可以活一段时间,但不过是没有生命的物件罢了。 默想体会:慢慢读出经文,细细体会耶稣的这些超然的神性,以及祂与我们的关系。让自己对耶稣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深深进入与耶稣的同在中,得着那生命的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2.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3.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4. 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5.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6. 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7. 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8. 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9. 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10. 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11.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12.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 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23.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24. 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 25.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讲到虽然有许多人因看到耶稣所行的神迹就信了祂的名,可是耶稣却不为所动,没有将自己交托给他们,也没有想要通过他们去为自己作见证、传福音。我们可能会觉得耶稣此举是否太过看不起别人,太过高高在上,或是太过不信任别人。不是的。耶稣不是不看重人们对祂的信。恰恰相反,因为耶稣看重人们对祂的信,是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来看待人们对祂的信,以至于祂看不上这些人对祂的“信”,知道其中有偏差、轻浮与虚假的成分。 耶稣没有看重人们对祂的“信”,不去信赖和使用人们对祂的“信”,看起来是耶稣吃亏了,因为祂没有从人们的“信”上得到任何好处。但实际上,吃亏的是这些“信”耶稣的人。他们虽然看起来是在信耶稣,但实际上他们的“信”并不是耶稣所看重的“信”。换言之,他们的“信”是白信了;或者说,他们的“信”是在欺骗自己,他们以耶稣并没有看重的“信”来给自己加上了“信”的外衣,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样。 静默思想:耶稣所看重的“信”究竟是什么?我们对耶稣的“信”是耶稣所看重的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记载的是耶稣洁净圣殿的故事。耶稣洁净圣殿的举动是一个外在明显的表征,指出当时犹太人在圣殿以献祭为名的各样活动看似在行使圣殿的功能,即与神相交,但实际上是在污秽圣殿,扭曲了圣殿的功能。这些围绕着献祭而展开的一些列活动,例如挑选祭牲、讨价还价,重心都是在满足人自己的私欲,想要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最大的事情,而根本不是以神为中心的活动。 更加可贵的是,耶稣最后以自己的身体为圣殿。这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圣殿的洁净就是以祂自己为最高的标准。圣殿如何才算被洁净了呢?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什么样才算是合宜的呢?那就是以耶稣自己为标准。什么时候我们的生命像耶稣了,什么时候就是洁净的了;什么时候我们与神的关系好像耶稣与父神的关系了,我们与神的关系就是合宜的了。 在其它三本符类福音书中,耶稣洁净圣殿是出现在祂在地上服事的最后阶段,可是在这里却被放在非常靠前的地方,原因很可能是作者约翰要以之与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来呼应。当犹太人不服耶稣所行的,挑战祂还有多大的神迹要行的时候,耶稣指出那将是祂自己的死里复活。仔细思考,耶稣所指这最后、最大的神迹,却是将自己献上交在父神的手中,成就父神的旨意!这与我们通常用最大、最震撼的事情来显明自己的能力、名誉和地位,有多么大的不同啊!虽然这最大的神迹的确会让耶稣得荣耀,但那是父神的作为;而对于耶稣自己来说,却是甘愿将自己献上,被父神使用,成全对世人的救赎。 静默思想:从耶稣洁净圣殿、以自己为殿,来思想什么是洁净;并且体会耶稣在最大的神迹中的舍己、顺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耶稣“以水变酒”的故事。经文记载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例如这虽然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件神迹,但耶稣的母亲却似乎已经对祂有一定的信心了。我们不禁要问,耶稣母亲对祂的信是从何而来呢?在没有看到耶稣行过任何神迹的情况下,耶稣的母亲在这件事情上面对耶稣的信究竟是指什么呢?又例如门徒看到耶稣所行的这第一个神迹就信了,可是他们在这之前就已经是以耶稣为弥赛亚了。如果门徒这个时候才信的话,那么他们之前对耶稣的认信又算是什么呢?门徒这个时候对耶稣的信,与他们看到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对耶稣的信,是一样的吗?还是有所区别?这些思考提醒我们更多体会作者约翰对“信”的理解,更多的是侧重在门徒的伴随着半信半疑、一知半解的逐步深入、逐渐清晰的信心成长过程。 这个故事中耶稣的表现也很特别。祂一开始强调自己的时候未到;可是却依然行了这第一件的神迹。虽然看起来耶稣是在“时候未到”的时候就因为祂和母亲的关系,以及为了成全婚宴的缘故而破例地行了一件本不该在那个时候行的事情,可是这却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对耶稣有更多的了解——祂竟然可以在自己的时候还未到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看起来,时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耶稣的永能与神性却是与生俱来地存在着,并不受时候的影响。这就是耶稣! 静默思想:进入场景去体会时候未到的时候耶稣所显出的神迹,以及在这个时候未到的时候祂就已经具有并彰显出来的本性。耶稣基督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一样的,我们对祂的信是否也是始终如一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 2.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 3.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4.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7.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 8.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9.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10. 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1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12. 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13.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14.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15. 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 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17.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19. 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 20. 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 21. 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22.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 23. 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 24. 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 25. 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 26. 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但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 27. 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 28. 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 29. 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 30.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31.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 32. 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 33. 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神是真的。 34. 神所差来的,就说神的话。因为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 35. 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 36.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原文作不得见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一段接续上一段的经文,依然是施洗约翰的话,来解释他为什么谦让耶稣的施洗,说“祂必兴旺,我必衰微”。原来,施洗约翰知道耶稣的来头,晓得祂是从天上来的,享有从圣灵而来的言语,以及从父神而来的权柄。因为耶稣奉父神差遣来到地上讲的是神要说的话,也拥有了神所赐的一切,所以显而易见,信耶稣,听从耶稣的,就是信父神、听从父神。这样,信子的当然就有永生,因为是顺从父神;而不信耶稣、不听从耶稣的,也就是不信父神、不听从父神了。这样,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因为他不顺从父神。 这样,提到从天上来的耶稣,谁能与之相争呢?在这位耶稣面前,施洗约翰除了屈膝,还能做什么呢?除了谦让,还能说什么呢?实际上,不单只是施洗约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无论我们的能力有多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都要在耶稣面前屈膝;无论我们自以为多么敬虔、多么热心服事,都要以信靠耶稣而得救。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基督和圣父、圣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建立我们对耶稣的敬畏和顺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事情的起因乃是因为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经文没有解释他们具体在辩论什么以至于约翰的门徒要来向他提出这个“抗议”。很可能当时的情形是,虽然约翰是在约旦河水多的地方施洗,可是耶稣和祂的门徒却也在别处施洗。这里出现了两个与施行有关的元素,一个是与施洗的水多水少有关,另一个就是与施洗的人有关。这样就带出一个问题,即究竟什么样的洗更能使人洁净呢?是水多的地方还是水少的地方?是约翰的洗还是被约翰施洗的那位耶稣的洗? 约翰的门徒当然是站在约翰这一边。但约翰却指出他不算什么,不过是受差遣来完成任务为基督作见证的,所以理应是耶稣兴旺,自己衰微,因为耶稣才是基督。施洗约翰让人看到,关键是来自于天上的赏赐,而不是人在地上的忙活。 静默思想:我们有时候很在乎自己是在哪里受洗的,例如是在著名的大教堂或是山清水秀的地方;我们要有时候也很在乎是被谁施洗的,例如是哪位有名望的讲员或是自己喜爱的牧者。我们有时候也很看重自己手上所做的工,以为自己的比别人更重要。默想这里所展现出来的神从天上来的赏赐与地上人的忙碌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定睛在耶稣基督身上。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尼哥底母夜间来见耶稣。因为他从耶稣的神迹可以看得出耶稣是从神那里来做师傅的,所以就想要从耶稣这里打听天上的事。然而,耶稣却没有满足尼哥底母的好奇心,而是说了一堆地上的事,指出“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实际上,耶稣虽然说了一堆地上的事,但却是指引人如何从地上去到天上。 耶稣耐心地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这条去天上的路,尽量用尼哥底母能明白的语言来表达。一开始是说要“重生”,结果可能因为与这人素常的惯性思维相差太远所以尼哥底母听不明白;接下来,耶稣解释是要“从水和圣灵生”,结果可能还是因为有点抽象使得尼哥底母依然无法理解;于是,耶稣继续解释,就是要“信祂”,这相对来说已经很具象、应该容易理解多了。再接下来,虽然尼哥底母没有表示出在理解上是否依然有困难,但耶稣却主动地进一步解释这个信。因为不想让尼哥底母误以为他对耶稣神迹的信就是在信耶稣了,于是耶稣很清楚地指出,信祂就是要来就光、行真理!说到这里,已经是非常的具体、实际和准确了,应该不会再有人说听不懂,或者误以为听懂了吧! 静默思想:默想耶稣从抽象到具体地解释这条通往天上永生的道路,让我们对这条永生之路也逐渐清晰起来,并且可以非常具体地行动起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 2. (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 3. 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 4. 必须经过撒玛利亚。 5.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 6. 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 7. 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 8. 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 9. 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10. 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 11. 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 12. 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 13.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 14.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15. 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 16. 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 17. 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 18. 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 19. 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20. 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21. 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22. 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 23.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 24. 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25. 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 26. 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27. 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什么?或说,你为什么和她说话? 28. 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 29. 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 30. 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31. 这其间,门徒对耶稣说,拉比请吃。 32. 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 33. 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 34. 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 35. 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原文作发白)可以收割了。 36. 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 37. 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 38. 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39.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 40. 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 41. 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 42. 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43. 过了那两天,耶稣离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44. 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 45. 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见他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为他们也是上去过节。 46. 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 47. 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 48. 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49. 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 50. 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 51. 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 52. 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 53. 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54. 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是耶稣在加利利所行的第二个神迹。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当地人对耶稣实际上并不了解(“使水变酒”的神迹更多只是让当时跟随、在场的门徒信了)。他们之所以接待耶稣,是因为他们看见耶稣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而经文所记载的耶稣这一次耶路撒冷之行,没有行什么神迹。所以可以理解,当时加利利的人对耶稣的认识基本上是停留在耶稣在耶路撒冷的讲论上,而对耶稣行神迹奇事的能力并不了解太多,所以更多的是将耶稣看做一位很特别的、有着特别的讲论、教导能力、权柄的夫子而已。难怪耶稣对这孩子的父亲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意思是说,孩子的父亲虽然来找耶稣帮忙,但并没有将祂当做“神的儿子”来信,因为尚未领教过耶稣行神迹奇事的能力。果然,孩子的父亲真是这样看耶稣的。他求耶稣趁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意思是说,如果孩子死了,那么耶稣也就无能为力、回天乏术了。孩子的父亲只是将耶稣看做个可以寻求帮助的好人,但却没有认识耶稣的真实身份。 耶稣知道人们当时的内心活动。祂知道人们对祂的认识局限在能讲论的人。耶稣的讲论固然与众不同,有着属天的权柄。然而,耶稣期待看到人们对祂的认识,乃是因着知道“祂是神的儿子”而来的更加整全、坚固的信。 静默思想:体会这个场景中孩子的父亲,以及加利利人对耶稣的认识,以及耶稣所期待的信,成为对自己的提醒。我们可能对耶稣行神迹有所认识,但对“耶稣是神的儿子”的身份有深刻的认信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撒玛利亚妇人为耶稣作见证,因为这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撒玛利亚妇人的见证将众人都带来耶稣面前要看个究竟。大家求耶稣在他们那里住下。很显然,众人对耶稣非常的友善和希奇,希望能和这位被撒玛利亚妇人见证的基督有更加亲密的交往。的确,基督是大家都翘首以盼的,如今真的来了,那岂不应该趁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与祂在一起吗? 耶稣爽快地答应了大家的要求,在那里与众人住了两天。这时,众人对耶稣有了更多机会了解,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体会。他们不再是因为撒玛利亚妇人的见证来信耶稣,而是因为他们亲眼听见了。虽然耶稣差派人为祂作见证,但是祂却自己证明自己,因为祂的确就是基督,祂的言谈举止、行事为人,这些本身就是祂生命的自然流露。 静默思想:体会众人来见耶稣时的急切、渴慕之情,以及他们与耶稣住了两天之后那种欢快愉悦的心情。坚固我们对耶稣的信心,因为祂是自己证明自己的基督;同时也激发我们对耶稣的渴慕之情,渴望与耶稣在一起,也享受与祂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门徒买了食物回来给耶稣吃,却听到耶稣说祂有食物吃。门徒大大地惊奇。不是耶稣打发他们去城里买食物来吃吗?怎么耶稣忽然说祂自己有食物吃呢?难道耶稣偷偷地地给自己留了食物不告诉他们?或者说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耶稣从别处得到了食物? 正在门徒猜疑之时,耶稣向他们解释了祂的食物是什么。原来耶稣所说的食物不是门徒以为的平时所吃的食物,而是指“遵行差祂来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而耶稣之所以说祂有食物吃,指的就是祂刚才向撒玛利亚妇人妇人传道的事情,因为耶稣向人传福音,就是在遵行父神的旨意,作成父神的工,而这就是祂在吃自己的食物了。 耶稣旋即要将这美好的食物也赐给门徒。很显然,这食物不是平时的食物,好像门徒得到之后就不再需要为食物劳力了。这食物乃是和耶稣刚才所指的食物一样,即受差遣去传福音、作成父神的工。 静默思想:撒玛利亚妇人曾误解耶稣所赐的水就是平时喝的水;门徒这里也同样误解了耶稣所说的食物,以为就是平时所吃的食物。默想这段经文,更新自己对水、食物的理解。求神赐给我们饥渴慕义的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门徒回来,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不知道耶稣在做什么,也不明白耶稣背后的原因;而与此同时,妇人却回到城里向人述说她遇到耶稣的经历,猜想这是否就是基督,结果引得众人都往耶稣那里去看。 这里呈现出门徒和撒玛利亚妇人之间的强烈对比。耶稣实际上是在向撒玛利亚妇人传福音,而且已经有了果效,妇人和众人的心已经被耶稣吸引;然而门徒却不知道耶稣在做什么,对耶稣的传福音浑然不觉。跟随耶稣的门徒却对耶稣的心意和做法竟然如此的不了解。虽然这是门徒跟随耶稣的早期,自然还不甚了解耶稣;他们对耶稣也是还处在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但是耶稣的做法想必也会对门徒带来一定的触动,让他们知道,原来这就是在传福音了。 静默思想:看到这样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反省我们自己对传福音的认识是什么呢?我们所理解、所期望的传福音是什么样的呢?对比耶稣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触动和激励呢?我们所不理解的方式,也很有可能正是被神使用来传福音的方式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在井旁和前来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谈起道来。整个交谈的经过并不是一位有心追求真道的撒玛利亚妇人与耶稣之间有关真理的对话。相反,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撒玛利亚妇人常常是有意无意地偏离话题,甚至是有意避开话题。然而,耶稣却可以在每一回合的较量中将话题引到神的真道上。 例如,当妇人问耶稣作为一位犹太人怎么会和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的时候,耶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明“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当妇人问耶稣哪里有器具打水的时候,耶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明“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当妇人误解这水的意义是不用再来打水的时候,耶稣没有纠正她的想法,而是邀请她的丈夫一起来(因为祂知道她的婚姻状况,有意给她出“难题”,以便带出后续的话题);当妇人推搪的时候,耶稣指明她过去和现有的婚姻状况,显明祂如先知般的能力;当妇人转换话题到敬拜的时候,耶稣没有对比哪座山更重要,而是指明“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 当妇人对耶稣并不完全相信,想要推脱、拖延,说等弥赛亚来的时候再说吧,耶稣毫不含糊地指明祂就是那位弥赛亚。 整个对话,耶稣没有跟着妇人的思路转,而是处处主动地显出只有神才会有的智慧和生命力,将谈话的重点始终围绕在神的真理上。因为耶稣本是神的儿子,有着属神的生命,所以才会如此地带领整个谈话的过程。这样在不经意间将谈话带往神真理的方向不是我们可以简单模仿来的(虽然我们也应该效法耶稣),因为这不单只是技巧、策略的运用,更是生命内涵的流露。正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只有神自己,才会在谈话中将思路一直往属神的方向带。这就好像一位艺术家,总会自然不自然地谈论艺术方面的话题,而眼中只有钱的人,所谈论和关注的就只是和钱有关的话题。 静默思想:细细思想这一次谈话的过程,除了在其中学习一些传道的技巧之外,更加留意体会在整个过程中耶稣处处体现出来的属神的智慧、性情和生命。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不愿意让法利赛人继续误以为祂收门徒必施洗约翰还多,或是误以为祂为很多的人施洗,于是就离开了犹太地。为什么耶稣不希望法利赛人有这样的误解呢?在当时来看,耶稣和法利赛人之间的关系尚未发展成为非常敌对的状态,为什么耶稣会关注法利赛人对祂的看法呢?很有可能,耶稣不希望祂的服事被法利赛人误以为祂是在做一些法利赛人惯常以为的那种仪式上的文章,所以就干脆远离这些了。实际上,耶稣的来到不是延续,或是发展一些容易被人,特别是被法利赛人以为是仪式上的东西。耶稣的到来所带来的乃是心灵和诚实的敬拜,引导人们走信心的道路,而不是外表或是仪式。这就有点像我们发自内心的敬拜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但是如果有人因此就误以为只要举手就表示自己很敬虔而跟着学的话,那我可能就宁愿不举手,免得他们继续误解、鹦鹉学舌、做一些表面文章了。 耶稣离开犹太去加利利,必须经过撒玛利亚,因为这在当时是犹太通往加利利的三条可选的道路中最近的一条。当然,耶稣也是带着使命去到撒玛利亚传道。祂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就接受了卑微的人的样式,也会好像人一样困乏。然而,耶稣的生命却不会被困住,耶稣的使命也不会被拦阻。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为了不让人误会是在做仪式而离开,让我们更加体贴耶稣对信心的关注,因为这才是祂所要传的真正的福音;体会耶稣走路的困乏,让我们更加体贴耶稣道成肉身来传讲福音的辛劳。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2.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 3. 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 4. 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 5. 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 6. 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 7. 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 8.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 9. 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10. 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 11. 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 12. 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 13. 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 14. 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 15. 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 16. 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作了这事。 17. 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 18. 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 19.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 20. 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还要将比这更大的事指给他看,叫你们希奇。 21. 父怎样叫死人起来,使他们活着,子也照样随自己的意思使人活着。 22. 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 23. 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 24.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 25.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 26. 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 27. 并且因为他是人子,就赐给他行审判的权柄。 28. 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 29. 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 30. 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 31. 我若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就不真。 32. 另有一位给我作见证。我也知道他给我作的见证是真的。 33. 你们曾差人到约翰那里,他为真理作过见证。 34. 其实我所受的见证,不是从人来的。然而我说这些话,为要叫你们得救。 35. 约翰是点着的明灯。你们情愿暂时喜欢他的光。 36. 但我有比约翰更大的见证。因为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作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 37. 差我来的父,也为我作过见证。你们从来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见他的形像。 38. 你们并没有他的道存在心里。因为他所差来的,你们不信。 39. 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 40. 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41. 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 42. 但我知道你们心里,没有神的爱。 43. 我奉我父的名来,你们并不接待我。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待他。 44. 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 45. 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你们。有一位告你们的,就是你们所仰赖的摩西。 46. 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着我写的话。 47. 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接续之前提到的三方面见证,耶稣在这里指出人们对这三方面见证的抵挡。人们不接受施洗约翰为耶稣所做的见证;这也罢了,因为耶稣说祂不接受从人来的荣耀,所以并不在乎人们是否接受施洗约翰为祂的见证。可是后面的两方面就有问题了,如果有父神为祂作的见证,以及圣经为祂作的见证,人们都不接待祂的话,那么问题就严重了,因为这意味着人们是不听父神和圣经的话了,一方面说明人们没有神的爱,另一方面说明人们不信摩西的书。 耶稣也指出这些问题的产生,乃是因为人们互相受荣耀,也就是说,人们的眼睛只盯着彼此之间的关系,只顾得到人的赞赏,只顾听人之间的话,而完全忽略对神的爱,以及圣经的见证。如果人之间的关系好,人的面子大,人的话语好听,人们就可能听从;甚至对于耶稣的见证也是如此,信耶稣不过是因为自己看得上的人说了自己喜欢听的话而已。然而,耶稣指出真正接待祂的,乃是心里有神的爱,被神的爱吸引,也愿意回应神的爱;真正接待祂的,乃是相信神在圣经中的话,被圣经的话指引,怀着信靠顺服地来到祂的面前。这并非说人的见证不好;这乃是让人们清醒地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地认识祂、相信祂。什么时候人转离了自己,不再定睛在彼此之间的荣耀上,人才有可能真正认识耶稣。 静默思想:体会人之间的关系、互相受荣耀,以及耶稣和父神、圣经的关系,调教我们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是牢牢地扎根在神的爱,以及圣经的话语之上。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这里提到对祂的三方面见证。首先,是来自施洗约翰的;其次,是来自祂自己所作的事情;第三,是来自于天父记载在圣经里的话。 这三方面的见证可以总结为听、看和想。听一听,指的是从施洗约翰的见证上可以听出线索,因为约翰是点着的明灯;看一看,指的是从耶稣所行的事情上可以看得到端倪,得到印证,看出耶稣就是父神所差派来作祂喜悦的事情;想一想,指的是从圣经里面的记载可以思想揣摩,得到证实,看出耶稣就是父神所预言的那一位。 我们对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的认识,也常常与这几方面有关,都需要听、看,和想。如果光是听,有可能是道听途说;如果再加上看,就有图有真相,有了更加确凿的亲身经历。最后再加上想,融会贯通,前后一致,那么就一切都明白了。 静默思想:体会为耶稣作见证的这三样,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让我们对耶稣的认识更加深刻和真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回应犹太人对祂的质疑,指出自己与父神之间的关系。耶稣具体讲到祂有从父神而来的两方面权柄,一个是死人复活的权柄,一个是审判的权柄。父神将这两个权柄都交由耶稣来执行,而这两个权柄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死人复活的权柄,人死了就一了百了的话,那么审判也就没有了意义,因为谁还去审判已经死去不再存在的人呢?所以只能对着活着的人审判,而无论审判的结果如何,大家都一样会死去。而反过来,如果没有审判的权柄,那么死人复活所带来的就会是一片混乱,恶人复活了继续为非作歹,哪还有什么公平、公义可言呢? 然而耶稣有这两样的权柄,叫死人都复活来接受审判!而在那之后才是真正的死亡、永远的死亡。而审判的标准就在于我们在今生是否听祂的话,以至于接待子的就是接待父,因着与神和好而复活得生。耶稣讲到什么是听祂的话呢?就是行善!行善的复活得生,行恶的复活定罪。原来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信”,而是真正的生命改变,接受神的话语,并且活出神的旨意。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所拥有的这复活与审判的权柄,明白我们将会面对的未来;谨慎自守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当这给被医好的人拿起褥子走的时候,被犹太人指责是违反律法,也就是犯了罪。而当他遇到耶稣的时候,耶稣警告他不要再犯罪。犹太人认为安息日拿褥子行走是犯了罪,而耶稣却并不认为安息日医病和让病人拿褥子行走是犯了罪。很显然,犹太人所说的不要犯罪(安息日不要拿褥子走)与耶稣所说的不要犯罪(与安息日医病、拿着褥子行走无关)是不一样的。 不但如此,犹太人和耶稣之间的张力还进一步加深。耶稣认为祂是按照父神的心意和方式行事,而犹太人对此更加不满:“耶稣怎能将自己与神当做平等呢?” 耶稣认为自己的所说所做都没错,而犹太人却认为耶稣的所说所做都错了。到底谁是对的呢?到底是谁犯了罪呢? 静默思想:体会对于犯罪的两种不同的说法,体会其中的张力,更深将注意力放在耶稣的身上,以耶稣为标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的一个池子,耶稣医治好了这位病了三十八年的患者。经文花了很多篇幅解释当时的一个风俗,即水动的时候,先下去的可以得到医治。而恰恰因为这个风俗,这位迟缓的病人终久得不到医治,因为孤苦伶仃的他总是会比别人慢半拍。 耶稣看似一句多余的问话(这还用问吗?谁不想得到痊愈呢?)引出了这位病人无尽的惆怅。然而,就在这位病人耐心地、委屈地、绝望地解释自己得不到医治的原因的时候,耶稣甚至可能都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就斩钉截铁地宣告他的痊愈。 在耶稣面前,所有这些风俗的限制都是多余的,所有这些人们的担心和受困都是不必要的。耶稣完全不受这些限制,完全不用跟随这些风俗;耶稣完全是超越的。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经文的场景,病人三十八年的苦情和难题在耶稣面前顿时烟消云散。体会耶稣的超越。在祂里面完全没有限制。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 2. 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 3. 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 4. 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 5. 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 6. 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 7. 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8. 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 9. 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 10. 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 11. 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 12. 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 13. 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14. 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15. 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16. 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海边去, 17. 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 18. 忽然狂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 19. 门徒摇橹约行了十里多路,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渐渐近了船,他们就害怕。 20. 耶稣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 21. 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 22. 第二日,站在海那边的众人,知道那里没有别的船,只有一只小船,又知道耶稣没有同他的门徒上船,乃是门徒自己去的。 23. 然而有几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后分饼给人吃的地方。 24. 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 25. 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 26.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 27.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28. 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神的工呢? 29. 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 30. 他们又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作什么事呢? 31. 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 32.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 33. 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34. 他们说,主阿,常将这粮赐给我们。 35.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36. 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 37.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38. 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 39. 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 40. 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41. 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 42. 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 43.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 44.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45. 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 46. 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神来的,他看见过父。 47.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 48. 我就是生命的粮。 49. 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 50. 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 51.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52. 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 53.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 54.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55.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 56.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 57. 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 58. 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象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 59. 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60. 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 61. 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吗?(厌弃原文作跌倒) 62. 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 63.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64. 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 65. 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66. 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67. 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 68. 西门彼得回答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69. 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 70. 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 71. 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听了耶稣之前所讲论的话语,一些原本已经算是跟随祂的“门徒”退去不再与祂同行了。耶稣并没有拦阻他们的离开,而是转向那十二个门徒,问他们是否也要离祂而去。 彼得回答耶稣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彼得的回答十分正确,经文并没有记载耶稣马上夸奖彼得回答正确,而是提醒他们当中有一个是魔鬼,将来要出卖祂。 彼得与耶稣的这番对话很值得我们回味。彼得的认信固然正确,是我们都要认定的;然而耶稣指着犹大的话也是对我们很大的提醒。彼得对耶稣的认信中是用了“我们”,也就是说他不是自己回答耶稣,而是作为十二个门徒中的“老大哥”代表门徒回答了耶稣的问题。然而,当耶稣指出犹大的问题时,也就意味着彼得这种代表大家的发言,并不能真正代表所有人的真正的心思意念。这就好像当老师问全班同学一个问题的时候,班长抢着代表全班同学发言;虽然答案正确,但却并不见得每一个同学都有这样的认知。对此,耶稣心知肚明。耶稣并没有满足彼得代表大家的正确发言,耶稣留意的乃是其中有人心里并不这样认为,并向对方发出了警告。 彼得想要代表所有门徒发言,可是并不是所有门徒都发自内心地和他一样。这的确是给我们每一个信徒的提醒。很多时候我们是拿着彼得的认信来回答,可是心里却并不好像彼得那样真诚地相信。我们习惯拿一些群体性的正确答案来对付和敷衍,可是我们个人的心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面对一些问题或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以“圣经这样说”,或是“彼得这样说”、“保罗这样说”来应对。然而我们的心内究竟如何呢?耶稣要看到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对祂的回答,而不是我们用别人的回答来代替和躲闪。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经文的场景。体会彼得代表群体的正确认信,与群体中某个个体的真实光景之间的差距。思想我们自己是否也类似,是将圣经里的真理真正地消化成我们发自内心的认信呢?还是躲在别人的正确认信的底下自己依然有自己的小想法?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要吃喝耶稣的身体,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即便是跟随了耶稣一段时间的门徒,他们当中也有疑惑的。耶稣用祂的升天来回应了门徒们的疑惑。这包括两方面的信息。首先,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吃喝祂的身体并不意味着祂就被“吃死”了;相反,祂依然是活着的,而且可以升到天上去。其次,即由此可见祂是属灵的,所以吃喝祂的身体也是要从属灵的角度去理解。 接下来,耶稣终于揭开谜底,指出“吃喝祂身体”的真正意义,就是指信祂所说的话。耶稣首先解释到,因为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这就让人们对吃喝祂身体的物质层面的注意力转移到灵的上面;而因为祂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所以吃喝祂的身体得生命,就不能从吃喝肉体的层面来理解,而是要从属灵的层面来理解,即相信祂的话。 耶稣也知道即便是在门徒当中,也有人并不信祂的话。这些门徒跟随耶稣并不是因为真正信祂,而是出于一些别的原因。这和我们这些跟随耶稣的人来说,又有多少相像之处呢?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在这里所揭开的谜底——吃喝祂的身体得生命就是信祂的话得生命,让我们与耶稣的关系进一步地被正确地建立起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犹太人对耶稣的关注,开始聚焦在吃喝祂的身体上面。既然耶稣说祂是生命的粮,而祂所赐的粮就是祂的肉(6:51),那么人们自然的联想就是如果要吃这生命的粮,就是要吃耶稣的肉了。但这怎么可能呢? 然而,耶稣的回答似乎是肯定了犹太人当时的疑惑。耶稣说,要得到这生命的粮的确就是要吃祂的肉、喝祂的血。这完全超乎了犹太人可理解和接受的范畴。如果是野蛮人或是吃人族,可能倒也乐意接受,动手就把耶稣杀了吃。可是无论是对于犹太人还是其他人来说,人们是很难接受耶稣的这番讲论的。 那么,吃喝耶稣的身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虽然这段经文没有给出解释,可是所传递出来的一个很明显的信息就是,耶稣是将人的注意力往祂的身上带,让人开始留意永生乃是与祂的身体有关。虽然我们也是在之后的经文和耶稣所成就的事情当中才能明白吃喝祂的身体是什么意思,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犹太人在当时这个情景下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因为耶稣的这番令人感到恐怖的话而离去。毕竟,耶稣指向的是永生。如果被这个期盼所驱使,暂且放下疑惑而继续跟随看看,岂不应该是更加稳妥的回应吗?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讲话的重点和难明之处,慢慢思想永生、生命的粮、信耶稣,与“吃喝祂的身体”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当听到耶稣说祂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时,犹太人自然就产生了疑问:“我们明明看到耶稣在乡下和大家一起长大,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祂的父母不过是平常人,怎么会忽然变成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这岂不是撒谎吗?” 耶稣没有过多地直接去和众人讨论自己身份的问题,而是指引大家去看神记载在圣经先知书上的教训。这里,耶稣再一次提到父神对人的吸引(6:44),与父所赐的人(6:37)类似,似乎是在说父神吸引、挑选、决定了谁可以来到祂面前。可是耶稣接下来的话就是自我解释,纠正我们可能有的偏差。耶稣说,父神吸引人来到祂面前来的方式,乃是赐下祂的教训,让人来学习(6:45);人如果认真学习的,发自内心去领受的,就会知道耶稣乃是父神所差派来的,就会来到耶稣这里;而这就是回应了神的话,被神吸引来到耶稣面前了。 最后,耶稣将话题再次拉回到“信祂得生命”的主题上去。 静默思想:的确,若是仅仅凭肉眼而不是从神的话来看耶稣,没有人可以认出祂来,因为耶稣是道已经成了肉身,人们凭肉眼看到的不过是一个人而已。体会神吸引人来到耶稣面前的方式,并且做出回应,相信耶稣领受生命的粮。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有两组概念需要厘清。首先就是“父所赐给耶稣的人”与“见子而信的人”之间的关系。是因为是父所赐给耶稣的,所以才会见子而信呢?还是见子而信的就是父所赐给耶稣的人呢?从上下文来看,耶稣这里所要强调的不是指这些犹太人不是父所赐的人,而是说他们要相信祂。所以正确的理解乃是耶稣鼓励犹太人见子而信,成为父所赐给祂的人,得到永生。 其次,就是“永生”、“复活”与“生命的粮”之间的关系。这个不会太难理解。永生,也就是在神面前永远活着,指的不是长生不老,而是从死里复活、不再经历死亡。要想永生,当然要吃可以维持永生的粮食才行,这是我们平时的习惯和认知(要活着就要吃粮食)。而耶稣就是这可以维持我们在神面前永远活着的粮食,让我们可以从死里复活,不再死亡。 当然,这两组概念之间也是互相有联系的,见子而信的人,就有永生,因为吃了生命的粮食。永生虽然是耶稣所赐的,但不是随意赐下的,而是赐给那些相信祂的人,这乃是父神的心意。 静默思想:当众人向耶稣提出将这生命的粮食赐给他们的时候,耶稣指出他们的不信,所以得不到这永生之粮。从这里我们看到两个不同的向度:众人想到的只是从耶稣索取,而耶稣提醒他们要留意的乃是要相信祂,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信祂。体会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带给我们警醒。省察我们自己是否也停留在众人的光景之中,只知道从耶稣要东西,但却没有真正相信祂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经文花了一点篇幅来介绍当时的背景,即众人都知道当时只有一条小船,而且也知道耶稣没有同祂的门徒上船。这样,很明显,当众人看见耶稣和门徒最终在一条船上来到海那边的时候,自然就会很惊奇:“耶稣是怎么过来的?” 这样的背景介绍让我们可以理解,众人的疑问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放在当时耶稣刚刚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的这个更大的背景之下,就显得不是那么理所当然了。如果他们在五饼二鱼的事件当中看到的不只是吃饼得饱,而是看到了神迹;而既然看到了神迹,就进而知道耶稣是从神那里差来的话,他们也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了。的确,有谁会问神说:“神啊,没有船,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呢?”神岂不是凡事都能行吗? 而这就是耶稣所要针对的问题,要人越过肉身的粮食,看到生命的粮食;要人不要只停留在因着神迹所得到的好处上,而更要因着神迹而相信祂;因为祂才是真正的从天上来的粮食。 静默思想:默想当时的情景,体会众人这看似正常的随口一问,却反映出在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内心对耶稣的不信;思想我们自身的光景,是否也是如此,一方面蒙受信耶稣而来的诸多好处,而另一方面却依然没有发自内心地以耶稣为神。很有可能,我们虽然口上相信耶稣是神,但遇到问题时心里最自然想到的就是:“主啊,你能够作这事吗?”我们这随口一问,实际上表现的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光景。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是晚上,又是大风浪,谁会想到耶稣会出现在身边呢?门徒可能会在黑暗与风浪中祷告神、寻求神的帮助,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耶稣会以这样的方式在黑暗与风浪中出现在他们身边。这实在是太令人惊奇了! 如果是紧接着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耶稣向门徒行这在海面上行走的神迹,相信门徒是不会如此惊慌、害怕,反倒是高声喝彩、拍手叫好的。如果耶稣是一直连续不断地和门徒在一起,行完一个神迹紧接着再来一个,那么门徒对于耶稣在海面上行走可能就不会感到那么的意外了。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耶稣在海面上行走与五饼二鱼的神迹之间有那么一点点的空档期不是和他们在一起。而恰恰就是这耶稣不在身边的空档期,让门徒对耶稣的认识和记忆停顿了,甚至消减了。 空档期的存在,可能会让门徒对耶稣的信靠产生真空;但空档期的存在,也正是要提醒门徒的记忆,坚固他们对耶稣的信靠。 静默思想:体会当时的情景,体会当耶稣出现时门徒的震惊,让我们对耶稣有更多的真实体验。也坚固我们的记忆和信心,去面对耶稣不在时的空档期。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是一个大神迹。面对这许多跟随祂的人所面临的需要,耶稣看起来先是询问了门徒该怎么办。门徒提供的答案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这一点就连门徒自己都知道。他们身上虽然有一些的钱,但无处买食物;他们可以找到一点现成的饼和鱼,但无法分给这许多的人。面对这至少五千人的需要,门徒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显得是杯水车薪,苍白无力。 面对众人的需要,面对耶稣的询问,在门徒一筹莫展的背景下,接下来就是耶稣的时刻了。耶稣没有因为门徒帮不上忙就干着急、自己也束手无策。相反,耶稣开始了祂的神迹。耶稣叫众人都坐下在青草地上,而不是排着队来领取,更体现出祂对众人的喂养,将食物送到大家的嘴边。当众人都坐下的时候,也越发让他们可以清楚地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 这个神迹明显不是幻觉,而是众人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吃得饱、拿得走的真真实实的事件。即便不算上众人所吃的,,就算是最后收拾起来的十二个篮子的零碎,就已经是比一开始的五饼二鱼要多得多,已经足以显明这是真真实实的神迹了。 在神迹之后,众人要追捧祂,强逼祂作王。这个时候,耶稣却转身离去了。这是一位独行奇事的神,有祂自己的章法和主意。在众人一筹莫展时祂挺身而出;在众人要追捧时祂全身而退。无论是能力,还是心意,都与众不同。 静默思想:进入场景细细体会耶稣的这些奇特性,越发认识这位独行奇事的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 2. 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 3. 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 4. 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5. 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 6. 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 7. 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作的事是恶的。 8. 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满。 9. 耶稣说了这话,仍旧住在加利利。 10. 但他弟兄上去以后,他也上去过节,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11. 正在节期,犹太人寻找耶稣说,他在那里。 12. 众人为他纷纷议论。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不然,他是迷惑众人的。 13. 只是没有人明明地讲论他,因为怕犹太人。 14. 到了节期,耶稣上殿里去教训人。 15. 犹太人就希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 16. 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 17. 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18. 人凭着自己说,是求自己的荣耀。惟有求那差他来者的荣耀,这人是真的,在他心里没有不义。 19. 摩西岂不是传律法给你们吗?你们却没有一个人守律法。为什么想要杀我呢? 20. 众人回答说,你是被鬼附着了。谁想要杀你。 21. 耶稣说,我作了一件事,你们都以为希奇。 22. 摩西传割礼给你们,(其实不是从摩西起的,乃是从祖先起的)因此你们也在安息日给人行割礼。 23. 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礼,免得违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个人全然好了,你们就向我生气吗? 24. 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 25. 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说,这不是他们想要杀的人吗? 26. 你看他还明明地讲道,他们也不向他说什么。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吗? 27. 然而我们知道这个人从哪里来。只是基督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 28. 那时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大声说,你们也知道我,也知道我从哪里来。我来并不是由于自己,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你们不认识他。 29. 我却认识他。因为我是从他来的,他也是差了我来。 30. 他们就想要捉拿耶稣。只是没有人下手,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 31. 但众人中间有好些信他的,说,基督来的时候,他所行的神迹,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吗? 32. 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纷议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他。 33. 于是耶稣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 34. 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35. 犹太人就彼此对问说,这人要往哪里去,叫我们找不着呢?难道他要往散住希利尼中的犹太人那里去教训希利尼人吗? 36. 他说,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37.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 38. 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39. 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 40. 众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 41. 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 42. 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 43. 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分争。 44. 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无人下手。 45. 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呢? 46. 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 47. 法利赛人说,你们也受了迷惑吗? 48. 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 49. 但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 50. 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 51. 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作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 52. 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差役没有捉拿耶稣,因为他们听见耶稣的说话很特别。而法利赛人则不那么看。他们责备差役是不熟悉律法、受了迷惑,认为凡是明白律法的人都不会被耶稣迷惑的。身为法利赛人的尼哥底母出来说话,认为如果真是按照律法,则起码应当面听听耶稣的话,也要看看耶稣所作的事情才能定夺。法利赛人随即将矛头对准了尼哥底母。他们认为尼哥底母也是可责备的,因为但凡去查考一下律法书的记载就可以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所以来自于加利利的耶稣一定不会是什么特殊人物。 这是一场围绕耶稣的争论。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据,而且也在挑战对方的理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法利赛人依据律法来责备差役,而尼哥底母也是用律法的要求来回应法利赛人;而接下来,法利赛人再用律法的记载来回击尼哥底母。 静默思想:思想这些围绕耶稣而持续的疑惑和辩论,明白“耶稣是基督”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接受的,不是盲从和迷信,而是经过疑惑、思考、查证、辩论、观看而得出来的结论;这也越发显明了“耶稣是基督”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的一席话又引起了众人的不同意见,甚至已经有人猜测耶稣是基督了。当然这很有可能是胡乱猜测,与彼得对耶稣是基督的认信不一样。然而有人反对这样的猜测,理据是圣经上记载的关于基督的话。 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耶稣之前还向大家指出,真心遵循圣经教导的就必然会认出祂是出于神,而现在众人反过头来正是因为遵循圣经的教导而否认祂(当然,他们不知道耶稣的真正出生地正是在圣经所讲的伯利恒)。 静默思想:体会众人在当中的挣扎和困惑。思想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是对圣经了解不够,还是对耶稣的了解不够?或是自己的心在作梗?可能几方面的原因都有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照理来说,这也是整个节期的最高潮,应该是人们最兴奋、满足的日子。就好像中国人过春节,年三十是最喜乐、祥和、团圆的日子。可是耶稣却在这个时候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这也就是说,这个最大之日并不能真正满足人的心。这无异于向这个节期的最大之日发出挑战。这就好像是在春节的年三十,在大家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庆中时,忽然向大家说真正的阖家团圆是在祂那里,地上所进行的这些都不算!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过了节,还会渴吗?过了节,特别是纪念神作为的节期,难道还不够让人在神里面饱足,还会渴,还会饿吗?很显然,在耶稣的眼里,还是会的。只有信祂的,得着圣灵的同在,才真正是与神建立相交的关系,才真正得着神同在的实际与满足。 静默思想:默想这个场景。藉着耶稣的宣告来体会我们的空虚和饥渴;只有在耶稣里面才可以得到满足。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法利赛人和祭司长想要捉拿耶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想因为自己没有动手捉拿耶稣就被说成是自己承认耶稣是基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看到有人在为耶稣说好话,认为耶稣是基督,他们就想要制止这种说法的蔓延。 面对这些,耶稣没有躲避,反倒说到:“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很显然,面对法利赛人和祭司长的捉拿,耶稣指出真正的主动权掌握在祂的手中。祂不是因为被他们捉拿才失去性命,而是自己主动回到父神那里;而且,祂离开世界的时间也不是由他们掌握,乃是由神决定。所以,无论是耶稣离开世界的方式还是时间,主动权都是在神的手中。 然而,犹太人并不理解耶稣的话。他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耶稣要往哪里去以至于他们找不着。很显然,他们与耶稣不是在一个频道上,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耶稣指的是祂的受死与复活,回到天上父神的身边;而犹太人想到的是耶稣在地上要逃往何处。 静默思想:默想这个场景和其中的对话,体会地下与天上的差别,也体会人的手与神的手之间的不同;提醒自己将眼目定睛在天上,也留意在人手所做的背后神才是那位掌握主动权的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究竟是不是基督呢?耶路撒冷人对耶稣的认识陷入了困境。有些人因为官府没有捉拿耶稣就以为官府认为耶稣是基督;有些人因为耶稣的出生地不符合基督的条件就否认耶稣是基督;也有一些人因为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认为耶稣是基督。然而,人们的这些判断是出于各自心里不同的标准,所以也带来了不同的结论,有些很荒谬,有些甚至是自相矛盾。例如,怎能因为官府不捉拿耶稣就断定官府承认耶稣是基督呢?这岂不很荒谬?例如,圣经难道没有告诉基督从哪里来吗?怎能认为基督从哪里来是没有人知道呢?这岂不是不符合圣经吗?又例如,既然没有见过基督,怎么知道基督所行的神迹没有耶稣多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辨识基督呢?从别人对祂的观点吗?从祂的出生地吗?从祂所行的神迹吗?当然都不是!耶稣指出关键的问题在于“你们不认识祂”,即人们不认识差祂来的父神。言下之意,如果人们真正认识那位神、明白并体贴、顺服祂的心意,他们就能认出,并且承认、接受耶稣是基督。原来,人们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能够认出耶稣是基督;人们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根本不认识神!这对于祖祖辈辈都在谈论神,都在按照神的律法行的犹太人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 静默思想:反省我们对“耶稣是基督”的认识,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仅仅是因为我们有一些祷告蒙应允的经历?仅仅是因为别人都这么说?还是因为我们真正认识神,并体贴、顺服神的心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到了节期,耶稣还是殿里去教训人了。无论人们在底下如何议论耶稣,到了该教导人们神的律法的时候,耶稣是毫不犹豫地出现在众人面前。节期是教导人遵行神的律法的好时机,耶稣当然不会放过。思想我们自己,会不会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议论、误解、中伤或威胁而耽误我们应该去完成的事工呢? 犹太人关注的是耶稣没有学问,怎么可以明白书上的话来教训他们。很明显,对于犹太人而言,要明白神记载在圣经上的话语,是要通过学问、学习来得到的;而耶稣因为是木匠的儿子出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当然就不能明白经上的话了。然而,耶稣却提醒犹太人,要明白神的话语,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学问、有学识,而是是否愿意立志遵行神的旨意。只有真正立志遵行神的旨意,才会发自内心地去体贴神的心意,才会真正明白和遵行神在律法中的要求。如果没有这样的立志,即便再有学问、再有学识,也不过是表明上的用功,不是追求神的荣耀与心意,而是追求自己的荣耀与满足。 静默思想:如何明白和遵行神的律法?犹太人看重的是基础是学问,耶稣强调的基础是立志遵行的心。体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给我们带来提醒,带领我们与神同心,与神同行。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依然去耶路撒冷过节,显明祂对神在律法中所规定的节期的看重,而并不是任意地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但耶稣却不是明明去的,因为祂知道自己的时候未到,不需要此时此刻去到风暴眼中。然而,人们因为没有看到耶稣来耶路撒冷过节,很有可能就对耶稣有误解,认为祂不看重神的律法,不重视神的节期。 虽然耶稣没有公开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但人们对祂的议论却停不下来,而且犹太人也四处寻找祂。犹太人显然没有好意,想要加害与祂,所以众人也不敢太过公开地议论耶稣,怕引起犹太人的敌意或是不满。 人们对耶稣的私下议论基本上分成两类,一类是认为祂是好人,一类是认为祂不是好人,是迷惑众人的。如何面对这些对自己的私下议论呢?当听到有人说自己好话的时候,是否心中暗自窃喜、喜乐满足?当听到别人说自己坏话的时候,是否心中不满或忿怒,恨不得马上站出来当面澄清、解释? 静默思想:默想这个场景,思想在别人私下议论中的耶稣,也给自己带来触动和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的弟兄劝耶稣去耶路撒冷过节,将祂自己的能力和作为在那里显给人看。耶稣的弟兄是出于不信才这样要求耶稣,意思就是说:“你有如果真的好像你所说的那样能耐、那样重要,有本事你去耶路撒冷所给那些上层人物听啊,这样他们不就可以信你了吗?”然而,耶稣指出,世人之所以不信祂,不是因为祂做的事情不过多、不够说服力,而是在于世人对祂的恨,因为祂指出他们的恶来。 耶稣并没有因此就去耶路撒冷过节,而是继续等待祂的时候到来。耶稣为什么现在不去耶路撒冷呢?是怕死不去吗?是想等到人心都顺服、预备好了,祂一去到耶路撒冷就被大家接受、推崇、追捧的时候才去吗?根据后面的记载来看,很显然不是的。耶稣不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去耶路撒冷接受人的荣耀。相反,耶稣所等待的最佳时机乃是按照父神定下的时间去受死,去被人弃绝,去为人赎罪。耶稣所等待的时机与我们所看重的时机不同。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所等待的时机与人们所看重的时机的不同;反省我们常常自以为在等待的好时机;学习耶稣的眼光,也将自己交托在神的手中成就神的旨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 2. 清早又回到殿里。众百姓都到他那里去,他就坐下教训他们。 3.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他站在当中。 4. 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 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6.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7.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8. 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9. 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 10.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11. 她说,主阿,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12.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13. 法利赛人对他说,你是为自己作见证。你的见证不真。 14. 耶稣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15. 你们是以外貌(原文作凭肉身)判断人。我却不判断人。 16. 就是判断人,我的判断也是真的。因为不是我独自在这里,还有差我来的父与我同在。 17. 你们的律法上也记着说,两个人的见证是真的。 18. 我是为自己作见证,还有差我来的父,也是为我作见证。 19. 他们就问他说,你的父在哪里?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 20. 这些话是耶稣在殿里的库房,教训人时所说的。也没有人拿他。因为他的时候还没有到。 21.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要去了,你们要找我,并且你们要死在罪中。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22. 犹太人说,他说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难道他要自尽吗? 23.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 24. 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25. 他们就问他说,你是谁?耶稣对他们说,就是我从起初所告诉你们的。 26. 我有许多事讲论你们,判断你们,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我在他那里所听见的,我就传给世人。 27. 他们不明白耶稣是指着父说的。 28. 所以耶稣说,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是基督,并且知道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作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 29. 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 30.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就有许多人信他。 31. 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 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33. 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自由呢? 34.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 35. 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 36. 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 37. 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 38. 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 39. 他们说,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耶稣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 40. 我将在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这不是亚伯拉罕所行的事。 41. 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他们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神。 42. 耶稣说,倘若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于神,也是从神而来,并不是由着自己来,乃是他差我来。 43. 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无非是因你们不能听我的道。 44.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 45. 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 46. 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我既然将真理告诉你们,为什么不信我呢? 47. 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神。 48.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说,你是撒玛利亚人,并且是鬼附着的,这话岂不正对吗? 49. 耶稣说,我不是鬼附着的。我尊敬我的父,你们倒轻慢我。 50. 我不求自己的荣耀。有一位为我求荣耀定是非的。 5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见死。 52. 犹太人对他说,现在我们知道你是鬼附着的。亚伯拉罕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还说,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尝死味。 53. 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还大吗?他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将自己当作什么人呢? 54. 耶稣回答说,我若荣耀自己,我的荣耀就算不得什么。荣耀我的乃是我的父,就是你们所说是你们的神。 55. 你们未曾认识他。我却认识他。我若说不认识他,我就是说谎的,象你们一样,但我认识他,也遵守他的道。 56. 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 57. 犹太人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呢? 58.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 59. 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犹太人污蔑耶稣是撒玛利亚人,意思是说耶稣是假犹太人,虽然看起来像是犹太人,但实际上却并不纯正。犹太人还污蔑耶稣是被鬼附的,意思是说耶稣看起来像是人,但实际上却是胡言乱语、神魂颠倒。面对这些令人羞辱的指控,耶稣并没有要去为自己争辩什么,因为祂知道父神与自己的关系,只要父神看自己是好的,那就足够了,何必去在意人怎么说呢! 耶稣一方面不在意犹太人怎么看祂,另一方面却依然为犹太人的好处着想,极力劝说他们要听从自己的道,因为祂知道自己的道就是神的道,是关乎人们生与死、福与祸的大事。犹太人依然刚硬,不愿意听从耶稣的劝诫。他们搬出老祖宗亚伯拉罕来对抗耶稣。但耶稣告诉他们,亚伯拉罕见了祂就会欢喜,而且没有亚伯拉罕的时候祂就在了。耶稣让犹太人知道,祂是超越亚伯拉罕的,真理是超越任何人的。犹太人以亚伯拉罕为荣,但耶稣惟独尊父神为荣。 面对犹太人的污蔑,耶稣显得极其的沉稳与自信。祂一方面不去与犹太人为自己争辩,同时却一再劝说他们要听从自己的话。耶稣的沉稳与自信来自于祂与父神那亲密、坚固的关系。既然父神看自己为好,那么也就不需要在意人怎么看自己了;既然自己所传的道就是父神的真理,那么人们就真的需要来听从了。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沉稳与自信。这不是盲目的沉稳与自信,而是牢牢建基于祂与父神之间那亲密无间的关系。默想其中,继续坚固对耶稣的信靠,同时给自己与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带来触动与更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犹太人不服耶稣的话。他们认为自己的父是亚伯拉罕;在遭到耶稣的否认之后,他们将自己的身份抬得更高,指出自己的父是神。他们以为这样一来耶稣就无法再说他们什么了。的确,谁敢指责神的儿女呢?然而,耶稣向他们陈明一个道理,即如果他们真是神的儿女的话,那么就应该爱祂,因为祂是从神而来的。所以,当他们不爱祂的时候,也就显明他们不是神的儿女了。 这里,耶稣对那些不信祂的犹太人的描述已经上升到魔鬼的层面,因为耶稣将犹太人的不信归结为他们是出于他们的父魔鬼。 耶稣的意思不是指这些人的来源(所有人类的来源都是出自神,魔鬼没有能力和权柄造人),而是指出他们有着与魔鬼一样的问题,就是不听信神的话、抗拒神的真理。所以看起来犹太人的问题好像是人间日常生活中的层面,例如是否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或是是否愿意听从耶稣的教导去行,等等,但实际上反映出来的却是更为根本的属灵问题。 耶稣的话虽然是指着这些犹太人所说的,但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父神与真理,所以也是普世的教导,是所有人都要警醒的。不信耶稣的,就是不信神的真理,就是出于魔鬼。 静默思想:默想耶稣的话,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耶稣与父神之间的合一性,深化对耶稣的信。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对那些信祂的犹太人说只有常常遵守祂的道,才真是祂的门徒,也因此可以晓得真理,得以自由。这里耶稣提到两点。首先,并不是看起来“信”了祂就算是真信,而是要常常遵守,也就是一直遵守祂的道,才算是祂的门徒。其次,当常常遵行耶稣的道的时候,才可以真正晓得真理,得以从罪恶中解脱出来,不再作罪的奴仆。这并不难理解,当我们常常遵守耶稣的道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活在真理当中,从而不再犯罪,不再作罪的奴仆了。 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那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而是指对真理习练通达之后无论做什么都是实践真理、活出真理的那种“自由”。这就好像一个不断练习钢琴,完全熟练之后,无论怎么弹都不会错,可以非常轻松自如地弹出美丽的乐章,完全沉浸在弹奏美好音乐中的“自由”。 耶稣讲到“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这乃是说因为祂所传的道都是从父神而来的,所以当听从祂的吩咐、遵行祂的道的时候,也就是行在天父的旨意当中,当然就是祂前面所提到的活在真理中的“自由”了。 静默思想:思想信、遵守主的道、作主的门徒、晓得真理、得以自由,这几者之间的关系,给我们的“信”带来提醒和激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说祂要走了。这不只是告诉大家一个祂要离开的消息而已,而是敦促大家要做出回应。因为如果不信祂的,就不会跟随祂进入天家,就会死在罪中。这里,耶稣指出人们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人都犯了罪,都是有罪的;其次,就是如果不信祂的话,罪就得不到赦免,所以就会死在罪中,因为罪的工价就是死。 随即,耶稣告诉大家,祂说这番话不是出于自己,而是出于父神的意思。因为祂一直遵行父神的旨意,所以祂对世人的宣判和警告都是真的,都是我们不可掉以轻心的。的确也是。如果耶稣只是凭着祂自己说着说那,我们可能就有理由不听祂的。但如果耶稣讲的乃是父神的心意的话呢,那么我们不听祂的话,也就意味着是拒绝父神的话了;这样的话,结局可想而知。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与父神之间的关系,更深掂量耶稣讲话的分量。我们信耶稣,不单只是信耶稣这个“对象”而已,同时也是要听从、遵行祂的话,因为祂的话是从父神而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是一个伟大的宣告。耶稣一开始说自己是“世界的光”,接下来又说跟从祂的就必得着“生命的光”。那么这两个光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可以理解的是,耶稣是世界的光,照亮了黑暗的世界,所以跟从祂的就不在黑暗里走,而是走在光明之中,生命也就明亮了起来,成为有生命之光的人。举个例子,世界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淫乱、自私、争竞、算计,等等。这些就是世界的黑暗,走在其中暗无天日、没有方向。可是耶稣来了,照亮了这个世界,让我们看到圣洁、公义、慈爱,等等美好的属神品格。当我们跟随耶稣走在这些光明之中时,我们的生命也为之改变,不再是效法这个黑暗的世界,而是心意更新而变化,有了生命的亮光。 法利赛人一如既往地否认耶稣,认为耶稣是自说自话,没有见证人,所以不可信。很奇特的是,耶稣没有搬出他在肉身的父母约瑟和马利亚,让他们来解释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奇妙(不是从他们怀孕而来,乃是从圣灵感孕所生),从而证明自己的来历非同小可、是从神而来的。耶稣指出可以为祂作见证的乃是天上的父。这看起来让人更摸不着头脑、更没法相信祂的话。然而耶稣的意思乃是说,只有当人真正完全将心归向神的时候,才会真正认识祂;否则,即便祂搬出约瑟和马利亚这些“肉身”的证据,人们还是不会真正地信祂。 这也是对我们很好的提醒。我们作为相信耶稣的基督徒,我们的心有没有真正完全归向神呢?当我们的心没有真正完全归向神的时候,我们说自己信耶稣,究竟又是在说什么呢?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是世界的光,与世界的黑暗之间的对比,让我们自己的心也亮堂起来;愿我们将心真正完全地归向神,跟随耶稣,得着生命的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这位行淫时被抓的妇人来找耶稣。他们的目的不是要真心寻求耶稣对一些疑难案件的指引,而是要得着控告耶稣的把柄。很显然,他们想要把耶稣置于一个很被动的情况之下。一方面,如果耶稣的回答违背了他们所根据的摩西律法,那么他们就当众抓住了耶稣不听从摩西律法的把柄;另一方面,如果耶稣的回答和他们一样,那么他们就将耶稣“成功地”纳入了他们对于摩西律法的解释和应用的框架之下,让耶稣乖乖地回到他们的掌控和轨道之下了。 然而,耶稣的一句话让大家都散去了,因为耶稣将众人的注意力从这个行淫的妇人身上转移到他们自己身上,让他们从只盯着这个妇人的罪转而想起他们自己的罪来。耶稣并没有向众人宣告说这位妇人是被冤枉的,是被抓错的;耶稣也没有宣告说按照摩西律法这位行淫妇女不该被石头打死。耶稣乃是让这些自以为义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看到他们自己的浑身罪污。 耶稣没有让文士和法利赛人去执行对犯罪之妇人的刑罚;耶稣自己也没有定妇人的罪。耶稣这样行,并非让摩西律法形同虚设,以至于没有人敢去执行摩西律法,或是让犯了罪的人都不用得到应有的刑罚。耶稣乃是显明祂作为基督的严慈,提醒我们众人都犯了罪,都需要基督的赦罪之恩;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基督那满有慈悲怜悯,但又不失律法威严的心肠。 静默思想:是啊,谁没有犯过罪呢?谁不需要被神怜悯、被神赦免呢?在这个感恩的季节,感谢神对我们的赦罪之恩;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眼睛只盯着别人,而是也看到自己的问题;为自己,也为别人,祈求神的怜悯和饶恕。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 2.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3.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4. 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 5. 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6. 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7. 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8. 他的邻舍,和那素常见他是讨饭的,就说,这不是那从前坐着讨饭的人吗? 9. 有人说,是他。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他自己说,是我。 10. 他们对他说,你的眼睛是怎么开的呢? 11. 他回答说,有一个人名叫耶稣。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对我说,你往西罗亚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12. 他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 13. 他们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 14. 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 15. 法利赛人也问他是怎么得看见的。瞎子对他们说,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16. 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 17. 他们又对瞎子说,他既然开了你的眼睛,你说他是怎样的人呢?他说,是个先知。 18. 犹太人不信他从前是瞎眼,后来能看见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来, 19. 问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儿子吗?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见了呢? 20. 他父母回答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这是我们知道的。 21. 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 22. 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 23. 因此他父母说,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 24. 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神。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 25. 他说,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26. 他们就问他说,他向你作什么?是怎么开了你的眼睛呢? 27. 他回答说,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吗? 28. 他们就骂他说,你是他的门徒。我们是摩西的门徒。 29. 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 30. 那人回答说,他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 31. 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 32. 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 33. 这人若不是从神来的,什么也不能作。 34. 他们回答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于是把他赶出去了。 35. 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后来遇见他,就说,你信神的儿子吗? 36. 他回答说,主阿,谁是神的儿子,叫我信他呢? 37. 耶稣说,你已经看见他,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38. 他说,主阿,我信。就拜耶稣。 39. 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40. 同他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 41.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瞎子虽然被犹太人赶出了会堂,但耶稣却可以遇见他。瞎子并没有因为被犹太人赶出会堂就离开了神的注视。相反,耶稣知道瞎子的行踪,并让瞎子有机会来亲眼看见祂,并相信祂。 就在大家还在为耶稣的事情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耶稣直奔主题,问这位瞎子信不信神的儿子。很显然,瞎子没有和法利赛人站在一起,没有被法利赛人威逼利诱,这虽然已经很不错了,但在耶稣面前,他还需要迈出更为关键的一步,即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为什么要这样呢?原来,耶稣知道自己是为审判来到这个世上,要让人因为相信祂而脱离罪、不被审判。所以,瞎子不和法利赛人同流合污,这虽然很好,但并不足够;瞎子要相信耶稣,罪得赦免,这才达到了目的地。 法利赛人讥诮耶稣的话,认为自己的眼睛不是好好的没有瞎吗?耶稣没有和他们纠缠,而是继续紧紧围绕着罪与审判的这个更为关键的主题,指出法利赛人睁着眼睛不信眼前看到的事,不信耶稣,那么他们的罪是得不到赦免的。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如此严肃指出审判与罪的问题,我们还在纠缠什么呢?要去到问题的实质,即信的才不被定罪。虽然围绕着耶稣会有许多各式各样的讨论、争论,但最关键的乃是要信祂是神的儿子。我们在“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上面是如何回应的呢?是学术性、知识性的认可,还是生命的交托与连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所行的这个神迹,如果发生在平时,会很容易被当做一件伟大的神迹来传颂,叫人无可推诿。然而,因为是发生在安息日,所以就带来了很多的疑惑。 法利赛人不愿意相信这是一件从神而来的神迹,因为他们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否认耶稣是基督。刚好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安息日,所以法利赛人也就极力要因此来定耶稣的罪。他们在自己内部的看法也不统一的情况下就试图从这个被医治好的人,或是他的父母口中找到证据,证明这个给人带来医治的人是个罪人。结果他们未能如愿。瞎子的父母守口如瓶,而瞎子一直坚持能把他医治好的一定是从神而来的。 法利赛人因为认为耶稣触犯了安息日的条例,所以就一口咬定无论耶稣行了什么样的神迹,祂都一定是个罪人。看起来似乎有一些道理,因为他们是以圣经为本。然而,法利赛人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所认为的耶稣触犯了安息日的条例,其实并不是触犯了安息日的条例本身,而只是触犯了他们自己对于安息日的条例的理解和应用而已。不错,神的确定下了守安息日的条例,但是如何理解和执行神的吩咐呢?法利赛人将治病救人也纳入了安息日不可做的事情当中;这是他们对守安息日的理解和应用,但却不是神关于守安息日的原本目的。法利赛人应有的回应,应该是从耶稣所行的神迹出发,因为意识到能行如此神迹的只有是从神而来的,而从神而来的必定不会与神的心意相违背,于是反思他们对于安息日条例的理解和执行是否出了问题,以致于改变他们固有的理念,更新他们对安息日的认识,领悟到原来神的心意并非在安息日什么事都不可作,而是应该要治病救人的。 静默思想:体会法利赛人的挣扎与顽梗。也提醒我们去学习,要从神的真真实实的作为和心意来理解神所颁布的条例,而不是以我们对神所颁布的条例的理解去局限神的作为和心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面对这位生来瞎眼的人,耶稣指出这与瞎子本人或是他父母的罪无关,乃是要显出神的作为来。耶稣的意思并非说这个瞎子和他父母都是无罪的,耶稣的意思只是说这个瞎子的这个特定的病与罪无关。 耶稣医治这个瞎子的过程也很特别,又是吐唾沫和泥抹上眼睛,又是叫他去西罗亚的池子里洗。如果耶稣自己按手,或是一句话,岂不更简单,或是更让人惊奇不已?然而耶稣用这样的方法,却可以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并经历神的作为。无论是这个瞎子一边问路一边去到池子也好,还是有人带他去到池子也罢,大家都一同在这件事上有所参与、有所付出、有所期待。他们学习顺从耶稣的吩咐,最终也亲身经历奇妙神的作为。 但是,参与并经历神的作为,有时候并不是想象中的容易和美好。耶稣的作为与吩咐有时候会让人不可理解,甚至是难以接受。不是吗?当看到耶稣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觉得耶稣很脏,埋怨耶稣怎么会这样行?当听到耶稣吩咐瞎子去西罗亚池子去洗的时候,我们会不会觉得耶稣很不讲理,抗议祂的这个命令简直就是在故意刁难这位生来就是瞎眼的人?然而,当人们愿意放下自己的想法,愿意即便带着疑惑、不解,甚至是忿怒但依然听从耶稣的吩咐去行的时候,他们的疑云被驱散,他们经历了神迹、看到了神的作为。 静默思想:体会这个过程中耶稣的行动与吩咐,看似为难瞎子,但却是显出神的荣耀来。默想其中,带给我们对耶稣更深的认识、更大的信心、更坚定的顺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 2. 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 3. 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 4. 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 5. 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 6. 耶稣将这比喻告诉他们。但他们不明白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7. 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8. 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 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10.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12.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 13. 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14.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 15. 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 16.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17.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 18.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19. 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 20. 内中有好些人说,他是被鬼附着,而且疯了。为什么听他呢? 21. 又有人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 22. 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 23. 耶稣在殿里所罗门的廊下行走。 24. 犹太人围着他,说,你叫我们犹疑不定到几时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诉我们。 25. 耶稣回答说,我已经告诉你们,你们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为我作见证。 26. 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 27.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 28.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29. 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30. 我与父原为一。 31. 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他。 32. 耶稣对他们说,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 33.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你,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神。 34. 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吗? 35.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 36. 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他自称是神的儿子,你们还向他说,你说僭妄的话吗? 37. 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 38. 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 39. 他们又要拿他。他却逃出他们的手走了。 40. 耶稣又往约但河外去,到了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里。 41. 有许多人来到他那里。他们说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但约翰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 42. 在那里信耶稣的人就多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回到施洗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人们跟着耶稣故地重游,他们的记忆也回到施洗约翰的身上,更准确地说,是回到施洗约翰为耶稣所作的见证上面。他们思想耶稣所行的神迹,不单只是意识到耶稣是超越施洗约翰的,而且也意识到原来施洗约翰以前曾经说过关于耶稣的话都是真的。他们当中有许多就信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人们之所以觉得施洗约翰的话是真的从而相信耶稣,乃是因为他们从耶稣所行的神迹上看到了耶稣的超越性。的确,耶稣所行的神迹与常人所行的神迹大为不同,乃是那种“说有就有、命立就立”的神迹,只有神有这样的能力与权柄。当人们将耶稣的所行和施洗约翰的见证联系起来看,的确就可以验证耶稣的身份。 静默思想:体会人们对耶稣这个相信的过程。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经历当年耶稣所行的神迹,但是藉着当时的人因着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而相信祂,也坚固我们对耶稣的信。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犹太人又要拿石头打耶稣,不是因为他们看到耶稣所行的不好,而是因为耶稣自称是神的儿子这句话。耶稣指出他们的错误,因为诗篇中也曾经有过,即便那些不是神儿子的都可以因着行神的道而被成为神,那么为什么惟独耶稣不能享受如此的待遇呢?耶稣这里当然是说的反话,不是承认诗篇中说的那些人真的是神(多数),而是指出犹太人应该可以接受祂的自称为神,至少从理论上是可以这样的。况且,耶稣还有真真实实来自于父神的作为作为祂的见证,就更让人无话可说、不能反驳了。 耶稣强调从祂所行的就应该可以看出祂与父神之间的关系。这也提醒我们如何去正确认识耶稣与父神之间的关系,就是从祂的作为、祂所行的事情。当然,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可以装假,所以不能单从他们的表面来认识他们;可是我们也要知道,神的儿子是无法装出来的,包括神儿子的生命、性情、能力、权柄、话语,等等;而且神也不会让这些人一直假装下去。 事实上,耶稣是神的儿子,虽然身份上原本如此,但当要人相信的时候,的的确确不是仅仅通过一些言语上的宣告(谁都有可能这么说),同时也是通过祂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如果仅仅因为一个人说他是神的儿子我们就要去相信的话,那反倒的确太轻信了。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这些自我的表白,更加深刻体会我们到底该如何认识耶稣的身份。尝试在脑海中浮现一些耶稣在福音书中的场景,祂的生命性情,祂的权柄能力,以此来坚固我们对祂的信。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犹太人请耶稣直话直说,明白告诉他们祂的真实身份。耶稣肯定地回答了他们,并且指出祂奉父神的名所做的事可以成为祂身份的见证。在明确肯定了祂自己基督的身份之后,耶稣旋即指出犹太人之所以在祂的身份上一直游移不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是主的羊,所以不愿意听主的话。 耶稣的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如果这些犹太人不是祂的羊,所以理所当然就不认识祂、不听祂的声音了。但问题是耶稣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原本不信祂的迷途的羊回到圈中的呀。实际上,耶稣的意思乃是指出这些犹太人的顽梗、悖逆。他们之所以不信耶稣是基督,不是因为证据不够,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心刚硬。如果他们的心里柔和谦卑的话,他们是应该看得出耶稣就是那位基督的。 耶稣并没有隐藏祂的真实身份。从祂的言行举止,从祂的作为就可以认出祂是谁。对于相信神的犹太人来说这原本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却犹疑了。因为要接受耶稣是基督的话,也就意味着他们要降服在这位看起来是普通人的耶稣脚下,这对他们来讲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耶稣鼓励这些犹太人相信、接受祂,以至于可以得到永生的确据。因着祂与父神之间那合一的关系,所以祂所应许的永生是没有人可以夺去的。 静默思想:体会我们与耶稣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我们有疑惑,甚至动摇,问题都不是因为耶稣或父神那里没有显出足够的证据,而是在于我们自己没有下定决心去接受那些明显的事实。尝试在脑海中浮现一些耶稣在福音书中的场景,以此来坚固我们对祂的信。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的这一段话是对祂之前有关羊圈比喻的解释。耶稣讲到祂自己的多重身份,既是羊的门,又是好牧人。当耶稣讲到祂是羊的门的时候,侧重在祂的唯一性,即除了祂,没有别的门,也就是说,除了祂以外来的,都是从别处爬进羊圈的,都是盗贼,羊圈中的羊不会听他们的。当耶稣说到祂是好牧人的时候,侧重在祂的舍己牺牲。好牧人是要为羊舍命的,不单只是为了保护已经在羊圈中的羊,同时也是要把更多的羊带入羊圈,让更多的羊得生命。 耶稣的这一段话可能会让我们觉得有些抽象。如果和之前的治好生来瞎眼的人的故事联系起来就容易理解了。在耶稣以前来的,就是那些法利赛人,他们看起来是宗教领袖、是来带领羊群跟随他们的,但实际上却是盗贼,要带领人误入歧途。而被医治好的瞎子不听他们的话,因为他是耶稣圈中的羊,当然不会听从那些爬进羊圈的盗贼的话了。 然而,这位唯一的牧人却也是要为羊舍命的好牧人。当好牧人要保护羊群的时候,所面临的不单只是盗贼的攻击,同时也要面对狼群的攻击。好牧人为羊舍命,这听起来很让人担忧。如果好牧人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真的死了,那羊怎么办呢?但是不用担心,好牧人的命之所以舍去,不是因为抵挡不过盗贼与狼群,而是因为父神的安排。最终,好牧人会得回生命,祂的羊是安全的。这里指的,就是耶稣基督被罪人杀害,但却死里复活、成就了救恩。 静默思想:默想耶稣的话、体会耶稣的心肠。耶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去做。祂一直带着怜悯和拯救的眼光来看世上需要蒙拯救的人。让我们向耶稣基督这位唯一的、为我们舍己的好牧人献上感恩;也紧紧地依靠祂、跟随祂。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若想领悟这比喻的意义,就须先了解它的背景是一个犹太小村庄。大多数的家庭都拥有几只羊,每家都用一个围墙围起来的小院子养羊,由于每家只有几头羊,没必要有个牧人,所以几家联合起来,找个牧人照顾大家的羊。通常都是由其中一家人的儿子(或两个女儿)权充牧羊人,若没有儿女可用,就请一个外人作牧人。每天清晨都该领着羊群到原野去吃草,牧者就一家一家地去召唤羊儿们,由于看门人认得他,就开门让他进到羊圈将羊叫出来,羊儿认得他的声音,就兴高彩烈地跟着去原野饱餐一顿。羊圈的围墙可高至六尺半之多,不怀好意的坏人因为不是牧者,守门人不会给他开门,就必须翻墙进去,羊儿不认得他的声音,自然会四处窜逃,离他远去(摘自丁道尔释经系列)。 虽然这个比喻的意思要到后面才得到解释,但我们可以先将这幅画面记存在心里去思想、去体会。很显然,这个比喻将耶稣与跟随者之间的关系带到到另一个层面,即不再仅仅是赦罪与被赦罪之间的关系,而同时也是牧羊人与羊群之间的关系。这的确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和耶稣的关系看作是赦罪的关系。这虽然没错,但并不全面。实际上,我们和耶稣的关系也是羊被牧羊人牧养的关系。 静默思想:默想牧羊人来带领羊群的画面,更加扩充和丰富我们和主耶稣基督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 2. 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 3. 她姊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阿,你所爱的人病了。 4. 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 5. 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 6. 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 7. 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 8. 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 9. 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 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 11. 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2. 门徒说,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3. 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 14. 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 15. 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 16. 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 17. 耶稣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18. 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六里路。 19. 有好些犹太人来看马大和马利亚,要为她们的兄弟安慰她们。 20. 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 21. 马大对耶稣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22. 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 23. 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 24. 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 25. 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26.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27. 马大说,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 28. 马大说了这话,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马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 29. 马利亚听见了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 30. 那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子,仍在马大迎接他的地方。 31. 那些同马利亚在家里安慰她的犹太人,见她急忙起来出去,就跟着她,以为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 32. 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33. 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 34. 便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 35. 耶稣哭了。 36. 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 37. 其中有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吗? 38. 耶稣又心里悲叹,来到坟墓前。那坟墓是个洞,有一块石头挡着。 39. 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阿,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 40.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 41. 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 42. 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 43. 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 44. 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45. 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46. 但其中也有去见法利赛人的,将耶稣所作的事告诉他们。 47.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 48. 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 49. 内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本年作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什么。 50. 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 51. 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 52. 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 53. 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 54. 所以耶稣不再显然行在犹太人中间,就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的地方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莲,就在那里和门徒同住。 55.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有许多人从乡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节前洁净自己。 56. 他们就寻找耶稣,站在殿里彼此说,你们的意思如何,他不来过节吗? 57. 那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吩咐说,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去拿他。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知道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要杀祂,所以就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的地方去,并且在那里和门徒一起住下。然而,逾越节也近了,作为犹太人的耶稣会否来耶路撒冷过节呢? 这里描绘出一个张力,或是疑团。一方面耶稣明显因为已经知道法利赛人和祭司长的谋算,所以就避开了;另一方面犹太人的逾越节又近了,所以很有可能要来耶路撒冷过节。当然,耶稣也不一定非要来过这个逾越节,因为在当时来说并不是每一个犹太人都会过三大节气的;而且,即便要过节,也不一定要把三大节气都守全的,只要一年过其中的一个即可。那么耶稣会如何取舍、如何决定呢? 很显然,既然耶稣可以为了避开杀害祂的阴谋而刻意离开,所以如果祂再回到耶路撒冷过节的话,那么就是主动“送死”的特意而为了。 静默思想:体会这在人看来两难的处境,面对这个疑团,预备自己的心继续去跟随耶稣的行踪、观看耶稣的作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的死开始被提到桌面上来了,直接原因却是因为祂让拉撒路死里复活了。一个让人从死里复活的人,祂自己的死却因此而生。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不是因为耶稣的问题,乃是人的罪。 耶稣的死是几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一方面,是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图谋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大祭司该亚法直接的放行,给他们的图谋开了绿灯,予以宗教的合法性。然而,最终却是神掌权的结果,因为耶稣的死看起来是被宗教领袖谋害,为的是避免犹太人被罗马政府打压,但实际上却是神要用来救赎祂的子民。 耶稣刚刚行完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神迹,现在,祂自己也即将面对死亡的来临。耶稣不单只是可以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现在,同样的事情也要发生在祂自己的身上。这虽然很痛苦,但却是必须的,因为这是父神的旨意。耶稣也是顺服天父的旨意,以自己去亲身成为死里复活的主角。耶稣不是单靠着天父所赐的能力逍遥自在地施行令人惊奇的叫人死里复活的神迹,以此来轻轻松松地使人来信祂,耶稣也要用自己死里复活的这条苦路来拯救失丧的人,赐给一切相信的人有永生。 静默思想:耶稣不是用叫人死里复活的能力来赐给人生命;耶稣乃是用自己的死里复活来替众人死、赐给众人有生命。体会这其中的区别,越发清晰我们对耶稣基督的认识和信靠。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正当众人以为耶稣已经被他们同化,完全融入他们的伤心痛绝中的时候,耶稣却从这人间的悲哀中脱颖而出,吩咐众人去做一件从来没有人想到要去做的事情,就是去把已经死了四天的死人的坟墓石门挪开。马大依然想要将耶稣留在人的世界中。她告诉耶稣一件人间所发生事情的“真相”,即人死不可复生,况且已经四天了,必是臭了,好让耶稣继续留在他们的痛苦绝望中。 然而,耶稣没有继续留在众人痛苦的“舒适区”里面,反而是脱离众人想当然以为的事情的局限,因为祂来自天上的父神,祂有着属天的能力。祂虽然与众人认同,但不会被众人同化。祂要做父神差派祂来到世上要做的事,显出祂的荣耀来。 当人愿意听从耶稣这令人无法理喻的命令,将坟墓门挪开的时候,拉撒路走了出来。众人看到的不单只是复活的拉撒路,更是看到了耶稣的荣耀,以及祂与父神的关系。耶稣带领众人离开他们痛苦的“舒适区”,进入得生命的“舒适区”。 静默思想:默想整个场景。观看耶稣如何从与众人一同的悲哀中走出来,带领众人进入祂那使人死里复活的惊奇与喜乐中。继续与耶稣感同身受,与耶稣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哭了。这无疑是这一段经文场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耶稣不单只是哭了,耶稣还心里悲叹、又甚忧愁。耶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祂是看到马利亚在哭,而且和她在一起的犹太人也哭。 看起来,众人失去拉撒路那悲伤的情绪感染了耶稣,使得耶稣也和他们一样陷入悲伤之中。耶稣原本是要来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可是当祂被众人悲伤的情绪所包围的时候,祂也受到了影响,和众人一起悲伤、哭泣起来。难道耶稣是被众人同化了吗?难道耶稣也和众人一样看不到希望了吗?当然不是!耶稣心里知道祂将要使拉撒路死里复活,可是耶稣并没有取笑众人的悲伤,没有轻看众人的痛苦。相反,耶稣体贴众人的软弱、体贴人的苦情。 在场的犹太人看到耶稣哭了,以为耶稣被他们同化了,以为耶稣也好像他们一样面对死亡毫无办法了。可是他们错了!不是耶稣被我们同化,乃是我们要被耶稣同化,要被耶稣的能力和权柄所折服,要被耶稣的慈悲怜悯所感染。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心。祂愿意和我们感同身受,我们愿意和祂感同身受吗?不是耶稣被我们改变,乃是我们要被耶稣改变!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有意等到拉撒路死后四天才来到他们的家。也有些犹太人从耶路撒冷赶了过来。然而,犹太人的来到和耶稣的来到是不一样的。犹太人的来到是想要安慰失去拉撒路的马大和马利亚,而耶稣的来到是要让马大和马利亚重新得回拉撒路。 因着这个来到的目的的区别,耶稣与马大之间展开了一番精彩的对话。从马大的话中,体现出她对耶稣那种看似坚定但实际上却有所不足的信。马大坚持相信即便到了如今,神也会答应耶稣所求的,但却认为拉撒路已经死了,一切都过去无法挽回了;马大坚持相信在末日的时候会有复活的事情发生,但却认为现在不可能发生。 然而,耶稣的回答却完全没有马大那样模棱两可。耶稣坚决、肯定地告诉马大,拉撒路必然复活,而且就在当下,因为生命在祂,复活也在祂。也就是说,生命与复活都在祂的手中,所以只要祂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耶稣既是复活的主,就可以让人从死里复活;耶稣既然是生命的主,就可以让人根本不死!正是因为耶稣是生命的主,所以祂也是复活的主;否则的话,祂如果无权决定生命,如何让人复活呢?正是因为耶稣是复活的主,所以祂也是生命的主;否则的话,祂如果无法让人死里复活,如何赐生命给人呢? 静默思想:马大的问题和之前耶稣门徒的问题一样,即虽然相信耶稣、跟随耶稣,但他们对耶稣的信却是不完全的。多马相信耶稣,但却悲壮地认为会和耶稣一起去送死;马大相信耶稣,但却执着地认为拉撒路现在不可能复活。体会门徒和马大对耶稣的信,再默想耶稣那坚定的回答;以此来提醒和调教我们对耶稣的信。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在论述完根据耶稣所行的就可以认出祂来之后,这里经文将要带领我们进入又一个真实的实例,就是耶稣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神迹。耶稣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是神要让祂得荣耀,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门徒,好让他们相信。对于门徒来说,他们是已经相信耶稣的;然而,他们需要再一次启航信心之旅,为的是更加坚固对耶稣的认识和信心。 同时,这也不单只是一次医治、叫死人复活的神迹本身而已,这也是与耶稣一同在危险中行走的历程。门徒们知道犹太人要拿石头打耶稣,耶稣此行无疑是自投罗网。多马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即虽然会继续跟随耶稣,但却想着这是一条送死的路。门徒愿意与耶稣同死,这样的忠诚与决心是好的,但却显然不是出于信心,不是满怀信心地和耶稣一起走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的十字架道路,而是满怀灰心地跟着耶稣去走一条必死无疑的绝路。 跟随耶稣、相信耶稣,并不是简单地躺卧在安全的舒适区里面观看耶稣的神迹,然后使用手上的投票器来表达自己愿意跟随耶稣的意愿;跟随耶稣、相信耶稣,这自始至终都是一条真实的信心之旅,除了观看耶稣行神迹和各样的作为,也是将自己全然摆上、信靠在耶稣的手中。 静默思想: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这是一件令人兴奋不已的神迹,然而却是在耶稣即将被钉死在十字架的更大的背景的阴影下。体会这当中的挑战,更加明白跟随耶稣、相信耶稣的意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 2. 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3.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4. 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5. 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6. 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7. 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8.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9. 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 10. 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 11. 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12. 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 13. 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 14. 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 15. 锡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16. 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 17. 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 18. 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 19. 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20. 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利尼人。 21. 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 22. 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23.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24.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25. 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26. 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27. 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 28. 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 29. 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 30. 耶稣说,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 31. 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 32. 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33. 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 34. 众人回答说,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你怎么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这人子是谁呢? 35. 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 36. 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耶稣说了这话,就离开他们,隐藏了。 37. 他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他。 38.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主阿,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主的膀臂向谁显露呢? 39. 他们所以不能信,因为以赛亚又说, 40. 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41. 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指着他说这话。 42. 虽然如此,官长中却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被赶出会堂。 43. 这是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 44. 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 45. 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 46. 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 47. 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48. 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49. 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 50. 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这里带出一连串几个概念,从一开始的信祂,到听见祂的话要遵守,再到祂所传的道就是神的命令,最后到神的命令就是永生。而在呈现这一连串的概念的同时,耶稣也指出人们应有的一连串相应的结果,包括信耶稣就是信父神、在光中行、受审判、蒙拯救。 耶稣的话让我们看到祂与父神之间的关系,以及祂的话与父神的话之间的关系。原来耶稣与父神是如此的合一,以至于不听耶稣的话就意味着不听父神的话,所以理所当然要面临审判,而听耶稣的话就意味着听父神的话,所以会得到永远的生命。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与父神之间的这种合一的关系,让我们对耶稣的话心生敬畏,也坚固对耶稣的信靠。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面对耶稣的荣耀,众人拒绝相信。虽然他们看到耶稣所行的许多神迹,可是依然不信耶稣是基督,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卑微、不张扬、舍己、教导人悔改的耶稣。 然而先知以赛亚却是信的,而以赛亚看到的耶稣的荣耀也是被神所启示看到的真实的耶稣的荣耀,即受苦的基督。实际上,以赛亚看到的,和众人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基督的形象。并不是因为以赛亚被启示看到的是高大上的基督所以就满心相信,而众人看到的真实的耶稣却是俯就卑微的另外一幅模样于是就信不起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两者之间就不能相提并论,以赛亚的话也就没有什么说服力了。然而,正是因为以赛亚看到的是同样的卑微,没有佳形美容的耶稣却依然相信,这就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那些不信的就需要被提醒、无话可说了。 虽然也有一些个别的相信,但他们依旧是看人的荣耀大于神的荣耀。可以想象,如果耶稣真是以超乎寻常的方式大而明显地献给众人看,想必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相信了。 静默思想:体会在以赛亚和众人面前的耶稣的荣耀,调教我们对基督的认识,也坚定我们对耶稣基督的信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知道祂上十字架的时候近了。耶稣盼望这个时候不要到来,因为祂不愿承受与父神哪怕短暂的分离的痛苦,但又承认祂是为这个时候来的,知道这是父神得荣耀的时刻,也是击败魔鬼撒旦在世上掌权的时刻。 进而,耶稣呼召人来跟随祂。耶稣知道虽然祂会被举起,但却要吸引万人来归向祂。这引来了众人的疑问。既然律法书上说基督是永存的,那么这位自称为基督的人子怎么却会被举起呢?也就是说,永存的基督怎么会受死呢? 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众人的疑问,反倒是更进一步呼召人们来信从祂。祂指出自己就是光,人们应当趁着有光就来信从这光。耶稣无疑将人们对祂的信从的时间往前提了。前面祂说到等祂被举起的时候要吸引万人来归向祂,现在却说,在祂被举起之前,也就是在受死之前,人们就应该来信从祂,而无需等到祂被举起之后。耶稣的话是合理的。既然基督是永存的,那么祂在被举起前和被举起后都是一样的,都是基督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对祂的信从是可以,也应该是随时,并且是马上进行的,不需要多等了。 静默思想:思想“永存的基督要被举起”这看似矛盾的宣告。这位被举起(杀害)的耶稣,可以荣耀神吗?配得我们的跟随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有几个希腊人要见耶稣。这几个希腊人既然是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就应该是归信犹太教的外邦人。面对他们想要见面的诉求,耶稣却看似答非所问地讲出一粒麦子的比喻。这个比喻的意思耶稣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就是不但祂自己要为人而失去自己的性命,同时也呼召人来跟随祂,并且是跟随祂走一条舍己的道路。 耶稣的这段话与希腊人想要见祂,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很显然,耶稣是回应人们想要见面的诉求,指出要想真正与祂建立联系的,不单只是见祂面而已,而是要跟随祂走舍己的道路。随着耶稣越来越临近死亡,祂对人舍己来跟随祂的呼召也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急促。耶稣并不满足于被人见面,或是被人服事;耶稣真正期望的是人舍己来跟随祂,因为这才是祂来到世上的目的,这才是人可以靠着祂得生命的唯一途径。 静默思想:体会与耶稣见面与舍己跟随耶稣之间的关系,回应耶稣迫切的呼召,也再一次检视我们与祂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种见证。一种见证是当时许多百姓的见证。他们迎接耶稣的到来,因着拉撒路的死里复活而为耶稣作见证,而且也有许多人因着他们的见证都跑来看耶稣。另一种见证是门徒的见证,他们一直等到耶稣得荣耀,也就是从死里复活之后,才想起经上的话“锡安的民哪,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是指着耶稣而说的。 当时的人已经欢呼耶稣为王,而耶稣当时也是骑着驴驹而来。照理来说,这两方面加在一起,门徒就应该可以想起经上的这句话是指着耶稣而说的了。可是门徒要等到耶稣得荣耀之后才将这两方面联系起来,可见门徒当时并没有真正认为耶稣是王。这不是说门徒后知后觉,连百姓都认出耶稣是王而门徒自己却没认出来。这乃是让我们看到虽然当时人们如此欢呼,但很显然大家都没有将“耶稣是王”这句话当真(难怪后来百姓又叫嚷着要钉耶稣十字架了)。即便是门徒,也都只是听着,直到耶稣死里复活才真正的相信了。 无论如何,这里所呈现的两种见证,一个是百姓的当时的见证,一个是门徒后来的见证,都指向真实的耶稣。拉撒路死里复活的见证已经是真实令人相信的了,而门徒后来可以纵观耶稣的整个更长久的生平而作的见证则更加令人信服。在这些坚实的见证之下,法利赛人的刚硬、顽梗不过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罢了。 静默思想:体会这些为耶稣所作的各样见证,坚固我们对耶稣的信。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在死里复活的拉撒路面前,有人因此就相信了耶稣,可是祭司长却商议要连拉撒路也杀了,因为有人因他信了耶稣。现在祭司长所要对付的,已经不单单只是耶稣,也包括了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人。 可以看到,祭司长是铁了心要杀耶稣,已经不顾一切了。当作为宗教领袖的祭司长下定决心要杀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的生命真是岌岌可危了。就连为耶稣作见证的人也一样受到波及。转眼间,人们对拉撒路复活的喜悦之情,一下子就跌入死亡的威胁之中了。人们愿意因为拉撒路的复活而坚定地相信耶稣而不理会祭司长的死亡威胁呢?还是因为惧怕祭司长的死亡威胁而放弃对叫死人复活的耶稣的信呢? 静默思想:体会当时那种从极端兴奋(因为看到拉撒路的复活)到极端黑暗(祭司长要杀人了)的转变。信仰开始遇到挑战了。信仰经得起挑战吗?信仰可以胜过挑战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法利赛人和祭司长在积极预备杀害耶稣,而跟随耶稣的人却懵然不知,还在宴请耶稣,答谢祂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作为。耶稣欣然前往。面对犹大对马利亚的责备,耶稣明确告诉门徒,马利亚是在为祂的死作预备。虽然马利亚本人并不知道耶稣即将走向十字架,并不知道她的此举是在为耶稣的死作预备,然而,知道自己即将受苦、受死的耶稣,却完全可以将马利亚的举动与祂自己的死联系在一起,藉着解释马利亚的举动来向众人宣告自己即将面临的死亡。这就好像一个人准备入院做手术。而这个时候刚好一位不知情的朋友送来一簇花,于是这个要做手术的人就笑着说这位送花的朋友是来为他做手术之后的康复预备的。 耶稣知晓祂的日子近了。但是耶稣却是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死亡,不是对抗、不是反制、不是哭闹、不是躲避、不是忧愁,反而是坦然、温柔地面对。祂极其温柔地接受了马利亚看似铺张浪费的举动,不是因为祂爱惜自己过于爱惜穷人,而是祂愿意体贴此时此刻马利亚向祂献上的爱和奉献。耶稣的这一番话,恐怕只有付出爱的马利亚才能体会到被接纳的温暖。而且,耶稣也没有指责犹大内心的私欲做崇,虽然耶稣知道犹大的心。 耶稣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死,以至于祂可以温柔面对各样的人。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当时的心情,体会祂面对死亡、十字架痛苦时的温柔和坦然。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2. 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 3. 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 4. 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 5. 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 6. 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阿,你洗我的脚吗? 7. 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8. 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9. 西门彼得说,主阿,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10. 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 11. 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 12. 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 13. 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 14. 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15.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 16.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 17. 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18. 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19. 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 2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21. 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22. 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 23. 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 24. 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 25. 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阿,是谁呢? 26. 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 27. 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 28. 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 29. 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 30. 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 31. 他既出去,耶稣就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 32. 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地荣耀他。 33. 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 34.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35. 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36. 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 37. 彼得说,主阿,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 38. 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彼得认为他可以跟着耶稣去,因为他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然而,耶稣却指出彼得要在鸡叫以先不认主。达三次之多,足显彼得到时候会如何的慌乱与害怕。耶稣这里不是在给彼得泼冷水,而是告诉他一个事实。虽然彼得很“愿意”与主同死,可是到了具体“行动”的时候,却会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然,彼得也是有可能凭着血气与耶稣同死的。事实上,任何时期都有敢死队,都有不惧怕死亡的勇士,然而耶稣却看明彼得不是这样的人,而且这也不是耶稣所要看到的。耶稣要看到祂的门徒知道为祂而死的意义何在,效法祂的死,而不是糊里糊涂地凭着匹夫之勇去与祂同死。 静默思想:体会这“愿意”与“行动”之间的区别,也将自己再一次对焦在耶稣身上,而不是自己的血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在这里解释了祂从父神那里得了荣耀。随即,耶稣指出祂即将离开门徒。这无疑给门徒泼了一盆冷水。如此荣耀的主,门徒当然期望可以和祂建立稳定的关系,永不分离。可是耶稣却“毅然决然”地要离开跟随自己的门徒,而且还很肯定地告诉他们找不到自己。这无疑浇灭了门徒的最后一丝期望。 可是,在看似断绝了门徒和祂的关系之后,耶稣却又开了一条路,即他们依然可以成为祂所喜爱、所认可的门徒;门徒依然是可以与这位得荣耀的主建立联系的。那么这条路是什么呢?就是彼此相爱!当门徒效法耶稣的爱来彼此相爱的时候,众人就因此认出他们是主的门徒了;而且很显然,不单只是得到人的肯定,而且是在耶稣眼里他们也的确就是主的门徒了。 原来“彼此相爱”看似是门徒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却显明了一个更深一层的关系,即我们与荣耀的主之间的关系。我们常说想要和主更亲密,途径不仅仅是花更多时间和主在一起,而且是按照主的吩咐切实彼此相爱。这样,不但我们自我“感觉”与主很亲密,而且也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得到主亲自的认可。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话,提醒我们更加清醒地将自己与主的亲密关系由“自我感觉良好”变成“主所认可的实际”。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段经文的记载很特别,一方面让我们看到耶稣明明蘸了一点饼给犹大,让在场的门徒都可以明显地觉察到;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场的没有一个知道犹大就是要卖主的人,都以为耶稣对他的吩咐是另外的一件事。怎么会这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很有可能,耶稣指证犹大的时候仅仅是让祂所爱的一位门徒约翰知道,而其余的人都不晓得,甚至连彼得这位性子火爆的人也不知道(因为约翰可能还来不及告诉他,否则的话彼得多半会立刻爆发揭露犹大了)。 这也让我们看到耶稣在提醒犹大的时候,依然爱护犹大,给他可以暗中改过的机会。在爱护中有提醒,在提醒中有爱护。 然而,犹大并没有体贴耶稣的心意。犹大没有听从耶稣的警告而悬崖勒马,也没有去作众人都以为美的事情。相反,他将自己完全置于撒旦的控制之下,一意孤行。犹大离开了耶稣,离开了与耶稣温暖的同在而在败坏的路上直奔,消失在茫茫、冷峻的黑夜里。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心肠,也让我们的心与耶稣的心更加贴近。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为门徒洗脚之后,耶稣点明了祂为门徒洗脚的意义,就是谦卑、舍己的服事、爱人到底,并且要门徒来效法祂,彼此洗脚。原来,门徒的生命不是因着被耶稣洗脚而改变,而是因着学习耶稣的榜样、身体力行彼此洗脚而改变。 耶稣这里再次提到有人要卖祂,传递出三方面的信息。首先,就是再一次提醒犹大要谨慎自己所行的;其次,是提醒门徒:“你们不要学他这个样子,你们要学我。”第三,也是要让事情发生之后让人回想起来,相信自己是基督。 耶稣最后也指出门徒学习祂所带来的益处,就是接待了差耶稣来的父神;而如果有人接待他们,也就是接待了主。这也意味着当门徒效法耶稣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被称为是耶稣所差遣的使者,具有极高的地位。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耶稣给门徒的洗脚,让我们的生命被触动,带来行动上的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六十八站:体会耶稣的温情与严肃(13:1-11) April 24, 2023 耶稣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而祂又是如此爱世上属自己的人,并且爱他们到底,所以就开始为门徒洗脚。这不是说耶稣在最后时刻才倾注自己的所有的爱,而是说耶稣对门徒的爱始终不变,直到在地上生命的终结。洗脚的过程是温馨的画面。 然而,温馨的画面也不乏严肃的气氛。彼得从一开始的拒绝耶稣的爱(为他洗脚),到后来向耶稣所要更多的爱(连头和手都要洗),对此耶稣都予以了严肃的纠正。当彼得拒绝耶稣为他洗脚的时候,耶稣指出若是继续拒绝,便与祂无份了;当彼得要求为他洗头和洗手的时候,耶稣断然拒绝。不是因为耶稣不愿意,或是做不到,而是耶稣知道洗脚就足够了。耶稣知道门徒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耶稣将他们真正需要的赐给了他们。但是如果多要,就没有了。 虽然耶稣为门徒洗脚,爱他们到底,但是耶稣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其中的犹大并不干净。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为门徒洗脚时所表现出来的温情,以及纠正彼得、责备犹大时的严肃。让我们对耶稣有更多的认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 2.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3.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 4. 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有古卷作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 5. 多马对他说,主阿,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6.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7. 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 8. 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9. 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 10.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 11. 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 12.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13.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 14. 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15.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16.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下同)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17. 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18. 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 19. 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20.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22. 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阿,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23. 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24. 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 25. 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 26.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27.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28. 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 29. 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 30. 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 31. 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起来我们走吧。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再一次提到不久即将发生的离去。但与此同时,耶稣也让门徒知道,祂的离去并非给他们留下真空。首先,就是天父会赐下圣灵,让门徒想起耶稣所说的一切话,让他们可以遵行神的道;其次,耶稣的离去是去到比祂更大的天父那里,与父“团聚”,所以门徒如果爱祂,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就好像我们所爱的好朋友去与他大有能力的父亲团圆,我们理应为他感到高兴。第三,耶稣的离去不是因为害怕,或是抵挡不过这个世界的王的到来,而是因为祂遵行父神旨意的结果,而实际上,这个世界的王在耶稣里面毫无所有,只能甘拜下风的。 这样,在耶稣离开之后,门徒就如同耶稣还在的时候一样,可以得到耶稣的平安,而不是慌乱、失去方向、信心动摇。耶稣的平安是只有耶稣才有的平安。就如同一个亿万富翁的“平安感受”,那些没有与他同样财富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只有他本人才可以真正享有。耶稣的平安是神的平安,只有那位超越的神自己才可以真正享有。然而耶稣却说祂可以将这个平安赐给门徒,也就是说让门徒藉着与祂的联合而享受到祂的平安。这就如同当一个人可以和那位亿万富翁同享财富的时候,也就可以和亿万富翁同享一样的“平安感受”了。 静默思想:体会这些对耶稣离开的认识,心中充满喜乐和平安,等待耶稣的再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从这段经文当中大致可以总结出来的一条线索是:耶稣就要离开了;在耶稣离开之后门徒要通过遵守祂的道来表示对祂的爱;爱耶稣的就会蒙父神喜爱,以至于当耶稣再来的时候会向他们显现,将他们带到父神那里去。 当犹大问耶稣为什么当祂再来的时候只向他们显现而不向世人显现,耶稣的回答基本上就是对前面经文的总结,即耶稣的显现是要带领人去到父神那里,而祂只会带领爱祂、遵行祂道的人去父神那里(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蒙父神喜爱),所以很自然就只向门徒显现而不向那些世人显现了。 耶稣这有点像是临别赠言,告诉门徒如何在祂离开之后表达对祂的爱。很值得我们留意的是,这段话是放在“父神要赐下圣灵在门徒当中”的背景下的。这也让我们对圣灵的工作,以及门徒自身的责任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了解。耶稣指出,圣灵是真理的圣灵,要指教门徒真理;而是否愿意并且遵行真理(即耶稣的命令),则要视乎门徒是否爱耶稣。所以可以看到,圣灵的功用是让门徒知道所要遵循的真理是什么,而遵守真理的意愿和动力,则来自门徒自身对耶稣的爱。盼望我们在当中有所省察与更新。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离开之后我们对祂的爱的表达。我们爱耶稣吗?我们如何表达这个爱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说明祂要去的地方乃是去到父神那里,而所走的那条路就是死里复活,也就是顺服、舍己、受苦得荣耀的路。这是耶稣走的路,也是我们每个要去到父神那里都要走的路。耶稣先走一步,在父神那里为我们预备了地方,等待着我们走过同样的道路去领受。 腓力想要看看父神,却不知道看见了耶稣就是看见了神。从这里我们可以思想,在腓力的心里,父神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呢?腓力既然没有见过父神,那他怎么知道耶稣所体现出来的不是父神的形象呢?很有可能,虽然腓力没有见过父神,但他至少觉得父神肯定不会是耶稣现在这个样子。耶稣却告诉他们,看见了自己就是看见了父神。耶稣的这番话,可以纠正我们对父神错误的认识和期望值。我们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想象父神,而是要按照耶稣的样式去理解父神。 最后,耶稣说门徒奉祂的名无论求什么,祂都必成就。根据上下文,耶稣的话是指着门徒要做比祂所做的更大的事情而言的,即当门徒要效法耶稣,做耶稣所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得到耶稣的帮助。在耶稣离开之后,门徒究竟应该做什么呢?是就停留在原地等着耶稣来接他们吗?耶稣这里给了他们指示,也给了他们力量的源泉,让他们的生活有定向、见证有方向。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这段话,体会在等待耶稣回来接门徒,以及耶稣离开之后门徒所要作的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心里充满起来,被使命充满,被力量充满,被喜乐充满。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 2. 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 3. 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 4.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5.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6. 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 7. 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 8.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9. 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 10. 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 11. 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12.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13.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14.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15.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16.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 17. 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 18. 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或作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 19. 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 20. 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 21. 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 22. 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 23. 恨我的,也恨我的父。 24. 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 25. 这要应验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说,他们无故恨我。 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 27. 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向门徒讲到世人对他们的恨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不接受祂。耶稣也解释了这就是世人的罪,他们不但不接受耶稣的教训,也不接受耶稣所行的事情。当世人不接受耶稣的时候,也自然不接受耶稣的门徒了。然而,耶稣却指出,门徒不可因此就惧怕,或者躲避世人对他们的憎恨;相反,他们并不孤单,因为有圣灵的同在,并且要和圣灵一起,与圣灵同工,来为耶稣作见证。言下之意,门徒不但要做好受苦的准备,同时也要勇敢作见证。 耶稣这里用了几个看起来矛盾的比喻。例如,祂说“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很显然这是指着门徒必然要经历祂所经历的逼迫。可是之前祂却说到门徒不是仆人,而是朋友了。又例如,祂说“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以及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可是我们也知道世人的罪是自身就有的,与耶稣有没有来到世上向他们传道没有关系。 为什么有这些看似矛盾的说法呢?我们要从耶稣用这些比喻所要表达的重点来体会,即祂向世人传道而人们却不听,他们的罪就大了!结合前面几段讲到门徒要结果子,现在指出门徒要受苦、作见证,很显然,门徒的结果子是离不开受苦与作见证的。门徒的结果子不是在舒适的环境下悠然自得地进行一些属灵操练而已,更是在受苦的环境中坚韧地为主作见证。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这一段话的教导,体会我们为耶稣作见证而受苦的必然性,而这却是我们结果子的环境和过程。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在这里继续前面的话题,解释祂最看重的门徒要遵守的命令就是彼此相爱。并且,耶稣用“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来进一步说明,祂所要求的门徒的彼此相爱,乃是舍己的爱,就如同祂舍己爱门徒一样。 当门徒愿意遵行耶稣的吩咐,活出舍己的爱,不但爱耶稣,而且也彼此相爱的时候,就是视耶稣为朋友,自然也就成为耶稣的朋友。这样,门徒就成为耶稣所拣选结果子的人,因为他们满足了耶稣拣选的条件,回应了耶稣对们做朋友的邀请。 成为了结果子的人,那自然就满有喜乐了。不喜乐岂不是因为没有舍己,处处在为自己着想吗?所以,舍己,岂不就可以喜乐了吗?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这里所强调的舍己的彼此相爱。这不但是祂的吩咐,也有祂的榜样。体会舍己的爱所带来的结果子的喜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前面讲到当祂离开之后门徒有圣灵的同在就可以如同和耶稣在一起,门徒也要顺从圣灵的提醒去遵行祂的命令来表示对祂的爱,现在,耶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祂离开之后门徒应该做什么,虽然依然是围绕着要遵行祂的命令,但却是从结果子的角度来阐述。 原来,父神的心意是要门徒结果子。那么门徒如何可以结果子呢?首先,就是接受祂的道,成为属祂结果子的枝子,但这只是第一步;其次,就是他们就必须常在耶稣里面,这样他们也就常在耶稣的话里面,他们所求的也就都是按照耶稣的话去求的,耶稣就会为他们成就,于是他们就可以多结果子了。耶稣这样说是强调当祂离开之后门徒要持守的。当祂还在的时候,门徒固然因着接受和跟随祂的道而成为被父神修理干净的枝子可以结果子,但是在耶稣离开之后,门徒要继续持守,而且假以时日,才可以结出更多的果子来。第一步是强调他们有了神的道,有了结果子的可能;第二步是强调他们要持续遵行神的道,成为结果子的实际。耶稣指出,当门徒多结果子的时候,也就是祂的门徒了。 我们可能会问,到底要结什么果子呢?耶稣这里没有说,但却强调门徒要守祂的话,所以,门徒只要是按照耶稣的话去行,就会结出果子来;换句话说,按照耶稣的话去行所产生的果效,就是结果子了。 静默思想:体会天父和耶稣对门徒结果子的要求。也对遵行耶稣的话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即常常遵行耶稣的话,以至于可以不断结出神喜悦的果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已将这些事告诉你们,使你们不至于跌倒。 2. 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 3. 他们这样行,是因未曾认识父,也未曾认识我。 4. 我将这事告诉你们,是叫你们到了时候,可以想起我对你们说过了。我起先没有将这事告诉你们,因为我与你们同在。 5. 现今我往差我来的父那里去。你们中间并没有人问我,你往哪里去? 6. 只因我将这事告诉你们,你们就满心忧愁。 7. 然而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 8. 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 9. 为罪,是因他们不信我。 10. 为义,是因我往父那里去,你们就不再见我。 11. 为审判,是因这世界的王受了审判。 12. 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或作不能领会)。 13.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 14. 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 15. 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说,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 16. 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 17. 有几个门徒就彼此说,他对我们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又说,因我往父那里去。这是什么意思呢? 18. 门徒彼此说,他说等不多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明白他所说的话。 19. 耶稣看出他们要问他,就说,我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你们为这话彼此相问吗? 2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 21. 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 22. 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 23. 到那日,你们什么也就不问我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 24. 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25. 这些事,我是用比喻对你们说的。时候将到,我不再用比喻对你们说,乃要将父明明地告诉你们。 26. 到那日,你们要奉我的名祈求。我并不对你们说,我要为你们求父。 27. 父自己爱你们,因为你们已经爱我,又信我是从父出来的。 28. 我从父出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 29. 门徒说,如今你是明说,并不用比喻了。 30. 现在我们晓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问你。因此我们信你是从神出来的。 31. 耶稣说,现在你们信吗? 32. 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 33.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说祂以前是用比喻对门徒说话,而时候将到,祂要将父明明地告诉门徒。这指的是祂之前是用言语的方式通过一些比喻,例如妇人生产的经历,来向门徒介绍将来的事,以及祂和父神之间的关系,这多少会令门徒有些迷惑、不解,甚至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然而,当祂从死里复活之后,就可以明明地将祂之前用言语所说的证实出来,让门徒看见就信了。 门徒表示他们现在就已经相信耶稣所说的话,不需要等到将来了。门徒们表示相信,看来已经很美好、圆满了。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耶稣马上告诉门徒他们的这个“信”要面临挑战,即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他们要分散,只留下祂自己独自与父在一起。这是指着马上会发生的被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逼迫而言。但是耶稣马上让门徒凭信而放心,心里有平安,因为父如何带领祂胜过了世界(死里复活),父也必带领门徒得胜,因为祂已经将门徒与父连在了一起,门徒可以藉着祂直接去到父面前求。 静默思想:体会我们藉着耶稣与父神和好、联合的事实,接受信心的挑战,带来胜过世界的喜乐与确信。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门徒正在为耶稣的话感到疑惑,想要问耶稣。耶稣的回答似乎不是回答,只是用一个比喻告诉他们将来要发生的事,之外就再没有解释什么。然而耶稣却强调了一点,即等到事情发生之后,门徒们会经历忧愁,然后忧愁变喜乐。到了那时,他们就什么也不用问耶稣了。很明显,耶稣的意思乃是说,现在不需要和你们解释太多,等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们就自然什么都不会问了。 耶稣不急于向门徒解释,而是等事实说话。这让门徒知道他们的喜乐不是仅仅建基于耶稣口头的解释,或是对某些事情的理解,而是建基于将来会发生的事实。不但如此,耶稣还强调门徒不单只是忧愁变喜乐,而且喜乐还会满足,因为他们奉耶稣的名向父求什么就必得着。这喜乐的充足依然是建基于他们将要经历的事实。 门徒看到未来,但耶稣却对未来之事胸有成竹。作为跟随祂的门徒,我们又该如何回应呢? 静默思想:体会这种基于将来事实的喜乐,让我们在耶稣基督里面的信心有根有基地被坚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在这里指出在当时有些事情是门徒担当不了的,需要等到真理的圣灵要来引导门徒明白一切的真理,并且将要发生的都告诉门徒。耶稣没有说经过时间的推移可以让门徒慢慢体会祂的话,而是说只有等到圣灵的到来才可以让门徒明白。这也让我们看到耶稣的工作和圣灵的工作之间是有所区别的。 难道有些事情是耶稣都做不到,只有圣灵才可以完成的吗?如果从耶稣的神性来看,应该不是这样的。但从耶稣的人性角度却是可以体会的。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以人的样式来作工,所以可以理解的是,祂的工作侧重在人的外面,让人看到、听见、思想;而圣灵作为灵,祂的工作侧重在人的里面,激动人的心去思想明白。 耶稣强调圣灵为祂所做的见证。因为凡父所有的都是祂的,所以当圣灵将从父那里听到的来作见证的时候,就都是与耶稣有关的,都是在为耶稣作见证。 静默思想:体会圣灵的工作,细心领受圣灵在我们的心中为耶稣所做的见证。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虽然耶稣不断地告诉门徒有关祂离开之后的事情,也吩咐门徒在祂离开之后要做的事情,例如要彼此相爱、要结果子、不要跌倒、不要担心别人的逼迫,等等,但这一次的话却是更加清晰、积极地向门徒表明祂的离开是对门徒有益的!这无疑是对门徒很大的安慰,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就好像父亲要离开家的时候,不单只是告诉儿子在他离开之后的生活应该如何过,而且还告诉儿子祂的离开会为儿子带来益处,儿子听了心里自然也就亮堂起来了。 耶稣也说到,当祂离开之后,圣灵保惠师就会来到,让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而自己责备自己(揭示自己),也就是说,让世人明白罪的意义、明白耶稣去到父那里是复活被称义、明白这个世界已经被神战胜、被神审判。所以当圣灵引导世人知晓这些的时候,门徒就不需要再为耶稣的离开或自己的受苦而忧愁了,因为他们在圣灵的带领下可以明白并确信耶稣复活升天的真实、确信神得胜、作王的真实、确信相信耶稣得永生的真实。的确,有了这些,何须为耶稣的离开和自己的受苦而忧愁呢?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是靠着耶稣被得胜的神称为义,乃是何等甘甜、快乐、喜庆的事啊!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这番教导,体会圣灵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工作,坚固我们对罪、对义、对审判的认识,对未来充满盼望。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接续之前门徒要受苦的警告,现在把问题进一步挑明,指出门徒所遭遇的逼迫是会来自于他们一直以来所投身的宗教领域。那些信奉神的犹太领袖和民众会将他们赶出会堂,也会杀害他们,并且还当作是在侍奉神。耶稣提前将这些告诉门徒,让他们到时候不要动摇、迷惑、慌张、跌倒,让他们可以胸有成竹地坦然面对将来的逼迫。 门徒们受到来自于信奉神的宗教领域的迫害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与神为敌的。相反,真正跟随真神的,是会受到不认识神、抵挡神的宗教的迫害。人们都会以为自己是对的,从而抵制、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在宗教层面就更是这样了。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跟随神呢?不仅仅在于是否在一个信奉神的宗教里面,更在于是否相信耶稣,以至于跟随真神。 静默思想:体会宗教与真神之间的这种张力,让我们的注意力始终是放在耶稣基督和神的身上;不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而是满有神所喜悦的生命;不是依附于宗教,而是与真神相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稣说了这话,就举目望天说,父阿,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 2. 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 3.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4. 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5. 父阿,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 6. 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 7. 如今他们知道,凡你所赐给我的,都是从你那里来的。 8. 因为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他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 9. 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 10. 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 11. 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阿,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 12. 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 13. 现在我往你那里去。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 14. 我已将你的道赐给他们。世界又恨他们,因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 15. 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或作脱离罪恶) 16. 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 17.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 18. 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 19. 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 20. 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 21.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 22. 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 23. 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24. 父阿,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哪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 25. 公义的父阿,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 26. 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耶稣是为那些后来加入的信徒可以和第一批的信徒的合而为一祷告。因为耶稣知道第一批的信徒与祂之间的关系是合而为一,父神也爱他们的,所以不存在问题。但那些因着这第一批的信徒而信主的后来的信徒呢?父神是否也爱他们呢?是否会对他们另眼相看呢? 虽然耶稣在为此而求,但显然耶稣不是担心父神看不上这后来的信徒。相反,耶稣是在父神的心意中为后来的信徒祈求,因为祂知道父神视所有的信徒为一个整体,同等对待。 这就是耶稣在这里所求的信徒合而为一的真正意思。一方面,信徒都因相信神所差派的耶稣基督而合一,同有一个信仰;另一方面,他们都同等地得到父神的爱,得到父神所赐的荣耀,都属于蒙恩的整体。不单只是他们之间因为同一个信仰而合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而父神也视他们为一个整体,同样地爱他们,同样地在他们里面,同样地让他们看到神所赐的荣耀,同样地使用他们成为耶稣基督的见证。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在这里所求的合而为一的意思,以及我们在祂里面同享荣耀、同蒙神爱的身份;激励我们在主里面成为一家人的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为父神所赐给祂的人祷告,而不为世人祈求。这不是说耶稣很狭隘,只为自己的人祷告而不为别人祷告;这乃是说耶稣以下的这一段祷告是专门为属神的人祷告而已。耶稣定义了属神的人乃是接受了神的道,信耶稣是从神差派而来的人。 在耶稣的这段祷告中,加插了许多修饰性的内容。抛开这些,主要的祷告事项有两个,而且每一个事项都以父神或祂自己为目标、原因和榜样。首先,就是求父神保守门徒合而为一,就像祂和父神之间的合一一样;其次,就是保守门徒脱离罪恶,因着真理而成圣,就好像祂自己虽然来到这个世上,却可以不受这个世界的影响、依然分别为圣一样。 这些都是耶稣指着将来祂离开世界之后的光景而说的。耶稣知道当祂离开之后,门徒所面临的两大挑战,一个就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一个就是他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当耶稣还在门徒中间的时候,门徒自然可以合而为一,因为有耶稣在场,他们之间不会有太多分歧。然而当耶稣离开之后如何可以继续合而为一呢?就是要因着耶稣的名,就好像耶稣还在他们当中一样。当耶稣还在门徒中间的时候,门徒自然可以不被世界污染,因为有耶稣在场随时提醒,他们可以不受世界的影响。然而当耶稣离开之后如何不被世界污染呢?就是要持守所赐给他们的真理从而不受世界的影响,分别为圣。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这个祷告所包含的两个层面。也提醒我们自己在彼此的关系,以及与世界的关系上,追求与众人和睦,追求圣洁。我们都信奉耶稣基督的名,但我们彼此合一吗?我们都有神真理的道,但我们远离世界的污秽了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求父神荣耀祂,以至于祂可以荣耀父神,正如父将管理凡有血气的权柄赐给祂,以至于祂可以将永生赐给父神所赐给祂的人一样。接下来,耶稣解释到祂已经完成了父神的托付,就剩父神来完成其余的工作了,也就是荣耀祂,以至于祂可以荣耀父神。很显然,耶稣这里指的是祂的死里复活,乃是出自于父神的旨意和能力。耶稣已经完成了道成肉身在世上传道、并最终将自己作为馨香的祭物交给神为人赎罪,之后就是父神按照祂的计划和能力,叫耶稣从死里复活,不单只是父神得荣耀,耶稣也一同得荣耀。 这里可以让我们看到耶稣那种向父神交账时的释放与喜乐。祂完成了父神所交托的,不再有任何遗憾或亏欠,心满意足、满怀信心等待父神来完成最后一击。虽然这个时候耶稣还没有上十字架,但是对于祂来说那虽然是最艰难的时刻,但却不是挣扎的时刻,是必定会完成的使命,所以虽然尚未完成,但已经有交账的释放与喜乐了。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这种心情,也思想我们是否也有着完成了父神的托付而交账的喜乐呢?正如保罗写给提摩太的话:我被浇奠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那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当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进去了。 2. 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3. 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4.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5. 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6. 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 7. 他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8. 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9. 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10.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11.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12. 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他捆绑了。 13. 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 14. 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15. 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 16. 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17. 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18. 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19. 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他的教训盘问他。 20. 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 21. 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 22. 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他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吗? 23. 耶稣说,我若说的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的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24. 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仍是捆着解去的。 25. 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他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26. 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吗? 27. 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28. 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 29. 彼拉多就出来,到他们那里,说,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 30. 他们回答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他交给你。 31. 彼拉多说,你们自己带他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他吧。犹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32. 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己将要怎样死的话了。 33. 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 34. 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 35. 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作了什么事呢? 36. 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37. 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38. 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39. 但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 40. 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这巴拉巴是个强盗。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紧接着比拉多前面的提问“真理是什么呢?”,现在似乎有了答案,但却是反面的答案,即“真理不是什么?”。比拉多似乎抓住了一点真理,向犹太人说他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来。这的确是真理,因为耶稣的确没有罪。比拉多不需要耶稣告诉他什么是真理。实际上即便按照人的常理,也是约莫可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既然耶稣没有罪,那么自然也就查不出祂有罪;既然查不出耶稣有罪,那么就承认好了。 然而比拉多随即却离开了这真理,向犹太人妥协,也向他们之间的规矩妥协。照理,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来,那么就应该释放耶稣。然而比拉多虽然有这个心,但却不敢这么照真理行事,而是想要依据罗马政府与犹太人之间的一个规矩,在逾越节的时候给他们释放一个人。这样的做法原本就是值得商榷的,随意释放一个人的法律依据何在呢?而且,耶稣原本就应该无罪释放的,现在却要根据这个规矩由人来决定,这已经是不行真理了。 而犹太人的回应则更加离开真理,他们宁愿释放一个明显犯罪的强盗,也不愿释放无罪的耶稣。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他们或是根本不将真理放在眼里,或是以自己的心意代替了真理。 静默思想:体会这个问题:“真理是什么呢?”这不仅仅是一个定义方面的问题,更是提醒我们的心,是否持守神那显而易见的话语,是否愿意放下自己的恶心,顺服在神的心意当中。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犹太人将耶稣押到巡抚比拉多那里。他们面对的两难抉择是,一方面自己是犹太人,所以不能在逾越节的时候进入外邦人的院宇被污秽,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求助于外邦人来处决耶稣。他们身处两个国度的抉择中,既想保持自己的国度,又不得不求助于另一个国度。 对于比拉多来说,问题就简单很多,他只需保持自己罗马帝国的国度,不与犹太人沾边即可。所以当耶稣问他,称“耶稣是犹太人的王“这样的说法是从哪来的时候,比拉多断然拒绝与犹太人任何的关系,指出那是犹太人这样叫的,而他自己作为罗马的巡抚是根本不会这样说的,连想都不会去想! 对于耶稣来说,祂是哪个国度的呢?看起来耶稣很惨,无依无靠,既被自己的同胞犹太人抛弃,从犹太人的国度中被革除,同时又要面临外邦国度的审判,被罗马帝国处决。耶稣就好像一个被人抛弃的、失去了身份的孤儿,谁都不要祂了。然而,耶稣却宣告自己的国度不在这世上的任何一方。然而,祂却是王,为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都要听祂,即属真理的就是祂的国民。耶稣不是被抛弃的孤岛上的光杆司令。实际上,祂的国民千千万万,但条件则是他们是要属真理的。耶稣自成一国,但却是天上的国度。耶稣是全地的大君王。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国度,思考我们自己,是属于哪个国度的呢?是与耶稣为敌、是地上的国民,还是属真理是天上的国民,拥戴我们的大君王耶稣基督?天上的国看似很虚无,但却真实;地上的国看似很真实,但却短暂。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彼得接连两次否认他和耶稣之间的关系。这是鸡立时就交了。从现场的情景来看,彼得的否认很轻松地帮助他过了关,对方并没有进一步的怀疑、调查和追究;彼得的不承认让他轻而易举地洗脱了罪名、保护了自己,以至于可以继续安全、轻松地烤火、看戏。 然而,彼得的不承认真的让他自己过关了吗?没有!彼得虽然看起来过了人的关,但没有过神这一关。鸡立时叫了,不是巧合,乃是应验了耶稣的话,表明这一切神都看在眼里,并用鸡叫来提醒彼得。否认耶稣看似在人前过了关,但却没有在神面前过关。 静默思想:体会这两种过关。正当彼得松了一口气,以为靠着自己的顽强否认而化险为夷的时候,鸡叫了,让彼得看到自己在神面前的亏欠。这对我们有什么提醒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被带到大祭司(确切来说是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亚那)那里接受第一轮的盘问。耶稣实话实说,因为祂的确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所以众人大可直接拿祂所说过的话来质疑,而无需去盘问祂私下说过什么。很明显,亚那无法从耶稣在公众场合说过的话来定耶稣的罪,就只能寄希望于从盘问祂私下说过的话来寻找定罪的证据。 然而耶稣的这番话引来了差役的责打,认为耶稣冒犯了大祭司的尊严,也是因为耶稣的回答让没有让亚那得到定罪的把柄,让他们都大失所望,于是众人就恼羞成怒了。 这是耶稣在大祭司的岳父面前的受审。耶稣不是不知道,如果祂对这位大祭司的岳父大人有一些服软、阿谀奉承的话,或者就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从宽发落。然而耶稣并没有这样做。耶稣所说的既然是真理,也就不需要顾及任何人的颜面。耶稣所说的话都是事实,原本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可是在当时的受审的情景之中就显得尤为可贵了。耶稣的做法和彼得的做法形成强烈的反差。彼得害怕亚那和仆人、侍女,于是以否认耶稣换来自己的暂时安全;而耶稣却直面亚那本人,没有任何的屈膝、害怕、隐藏。 静默思想昂:默想当时耶稣所面对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受审的情景,更加体会在这个场景之中祂这简单的话里时候体现出来的诚实与勇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经文详细记载了彼得得以进入大祭司院子的细节,主要原因乃是有“熟人”。他的同伴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所以可以安排让彼得也进去。彼得进去之后,面对使女的询问,否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照理来说,耶稣的另一位门徒可以进入大祭司的院子而安然无恙,那么跟着这位门徒也进入大祭司院子的彼得应该也是安全的。可是彼得却选择了否认耶稣来为自己获取一丝的安全感。 当时因为天气寒冷,彼得就和大祭司的仆人并差役一起站着烤火。在寒冷的天气,可以烤火取暖是很重要的。看来,彼得否认耶稣的行动的确为他换来了一定的安全感。不是吗?现在,他可以很舒服地在这些人当中安然烤火取暖,相对安全地扔下耶稣在寒冷的另一边受审、受辱了。 否认耶稣,换来了在人间温暖的安全感。然而,否认耶稣能得到真正的温暖和平安吗? 静默思想:默想这个场景,体会彼得的“冷”与“暖”,带给自己心灵的触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被捕之后首先带到亚那,也就是当年作大祭司的该亚法的岳父那里。《约翰福音》是唯一记载这一细节的福音书。为什么耶稣是被带到大祭司的岳父那里,而不是直接带到大祭司面前呢? 虽然根据当时犹太人的习惯,曾经担任过大祭司的亚那在退位之后依然被视为大祭司而受到尊重,有事情都去找他评判。可是毕竟我们知道按照神的律法,本年的大祭司就是本年的大祭司,权柄是不可旁落和替代的。关键不在于亚那对耶稣的态度如何,会给耶稣的审判带来公平或不公平的影响;关键在于将耶稣先带到亚那那里,这个做法本身就有偏颇,是人情、关系、传统、习俗凌驾于律法的权柄之上。这样的做法也预示着耶稣被捕之后即将进入的对祂的混乱、不祥、有失公理的审判之中。 静默思想:体会这当中的看似有道理但却偏离真理的做法所体现出来的混乱与不祥之兆。耶稣要受到人意的审判已经在所难免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记载的是耶稣被捕的经过。耶稣知道祂的时间到了,也就坦然面对临到自己的一切事。 然而,尽管如此,耶稣的被捕却不像常人一样的场面。一个细节是当祂第一次回应说“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的时候,众人竟然都退后倒在地上。很可能这个“我就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是只有神才能说出的宣告,所以他们听到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惊恐。也有可能是耶稣的大义凛然,或者如此的坦然承认、毫不躲闪让他们大吃一惊。第二个细节就是耶稣责令彼得收刀入鞘,而祂自己愿意坦然接过父神递来的苦杯。这也是让人看到耶稣在面临被捕时的不吭不卑。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耶稣要求对方将祂的门徒放走。这不单只是应验耶稣之前说过的话,让我们看到耶稣说话算话,更让我们体会到耶稣对门徒的爱和看护。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在被捕时的举手投足。这是在被捕时的耶稣,是整全耶稣不可分割的部分。细细体会,让我们的生命与耶稣连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当下彼拉多将耶稣鞭打了。 2. 兵丁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紫袍。 3. 又挨近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阿。他们就用手掌打他。 4. 彼拉多又出来对众人说,我带他出来见你们,叫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5. 耶稣出来,戴着荆棘冠冕,穿着紫袍。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人。 6. 祭司长和差役看见他,就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说,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7.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因他以自己为神的儿子。 8. 彼拉多听见这话,越发害怕。 9. 又进衙门,对耶稣说,你是哪里来的?耶稣却不回答。 10. 彼拉多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 11. 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 12. 从此彼拉多想要释放耶稣。无奈犹太人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原文作朋友)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 13. 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 14. 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 15. 他们喊着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 16. 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 17. 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 18. 他们就在那里钉他在十字架上,还有两个人和他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 19. 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 20. 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 21. 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 22. 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 23. 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 24. 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作了这事。 25.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姊妹,并革罗吧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26.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27.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28. 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 29. 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 30. 耶稣尝(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 31. 犹太人因这日是预备日,又因那安息日是个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免得尸首当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 32. 于是兵丁来,把头一个人的腿,并与耶稣同钉第二个人的腿,都打断了。 33. 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就不打断他的腿。 34. 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35. 看见这事的那人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也可以信。 36. 这些事成了,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 37. 经上又有一句说,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 38. 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 39. 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 40. 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41. 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 42. 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不但被钉死了,而且还被安葬了。 这依然是一副凄凉的图画,但其中的两位人物却很特别。约瑟,这位因为害怕犹太人的压力而只能暗暗作门徒的,现在不再隐藏自己而出来求耶稣的身体;尼哥底母,那位曾经夜里来见耶稣的,现在也顾不了那么而走到前台来膏耶稣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和耶稣的关系过去都是隐藏的,但现在都浮出了水面,因为现在成了他们对耶稣表示爱意与尊敬的最后机会了。他们珍惜这机会、不再隐藏了。 的确,耶稣已经死了,而且已经被证明是死了,所以对祂的安葬是表达崇敬的最后机会了。 现在,耶稣已经下葬了。事情已经都结束了。再没有什么机会了。但是果真不再有机会了吗?果真事情都已经结束了吗?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下葬的凄凉。也体会约瑟和尼哥底母不再隐藏,将对耶稣的爱和敬意涌流而出的心情。问问自己,我们对耶稣的爱到底有多少?我们对耶稣的爱到底还要隐藏到什么时候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记载的是当耶稣断气死后所发生的事情,虽然在人眼里看起来很悲惨,但在神那里却是在继续应验经上的话语。因为耶稣已经断气了,所以祂的腿没有被打断,应验了“祂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的话;因为兵丁要验证祂是否真的死了所以就拿枪扎祂,从而应验了“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的话。 耶稣死了,但却依然在讲话;祂的死不是结束,而是继续被神使用,成就神的旨意,荣耀神的名。虽然神有能力来主导事情的发生,例如拦阻不让兵丁打断耶稣的腿,或是感动兵丁的心去扎一下耶稣,通过这些来应验父神自己在经上的话,但是耶稣之前主动地将自己的灵魂交付给神,因着祂的死使得这些事情“自然”地发生而无需父神的介入。耶稣的顺服以至于死,使得祂即便死了,却是继续应验神的话,继续荣耀神。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死,以及祂死后所发生的事情是如何被神继续使用来向世人说话,给我们自己的生命带来触动和激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约翰福音》灵修系列第九十九站:主动、舍己的应验(19:28-30) 场面依然凄凉。耶稣提出口渴,得来了用海绒沾满的醋(这在当时的犹太习俗中也是对罪犯的羞辱,相当于拿着一块垃圾塞到人的口中)。经文特别解释这是耶稣为了应验经上的话才这样开口的。显然,耶稣是完全可以不提出这个寄人篱下的要求的,因为祂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自己也即将断气,所以完全不需要提出口渴的要求。耶稣的开口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应验经上的话,虽然这再一次给自己带来大庭广众之下的受辱。 除此以外,耶稣是主动“将灵魂交付神了”。所以,耶稣是用自己的主动死亡来应验经上有关基督要受死的话。祂虽然被钉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但并不意味着祂一定要在那个时刻“死去”。然而,耶稣主动将自己的灵魂交给父神,按照神的心意结束了自己在世上的一生。通过这些,我们都可以体会耶稣的舍己。祂是主动去应验父神的旨意,而不是被逼无奈地应验父神的旨意。 静默思想:体会这种舍生的应验、主动的应验,让我们的心与耶稣紧紧连在一起。虽然神的旨意必定成就,可是我们是否有好像耶稣的这种“主动性”去配合神的旨意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是一幅凄凉的画面,虽然是应验了经上的话语,但却是黯淡无光,散发着悲惨的气息。耶稣的外衣被分掉了,里衣也被拈阄处理了。这些都是在耶稣尚活着的时候在祂的眼皮底下发生的,而耶稣自己却已经手脚被钉、动弹不得,只能任由摆布、吞下这这奇耻大辱。 耶稣对着自己的母亲向自己所爱的门徒发话,想要将自己的母亲交给这位门徒来照顾。看起来,耶稣的能力和权柄,现在已经被压缩得只剩下对自己所爱的门徒还能说上话,还能管点用。但此情此景,看似大势已去的耶稣能否真的还对自己的门徒有一丝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吗?如果这个时候连这位祂所爱的门徒也对祂弃之不理、甚至冷嘲热讽的话,那将会是何等可悲的光景? 然而,这位门徒听从了耶稣的交代,承担起了耶稣的嘱托。 凄凉情景之下越发衬托出耶稣的仁慈,祂对自己肉身母亲的眷顾;而作为祂的门徒,祂所爱的门徒,能在这样的时刻依然听从耶稣的吩咐,也是给这凄凉情景添加了温馨的一笔。 静默思想:体会当时的凄凉景象,体会耶稣的仁慈,体会这位门徒的回应。也愿我们都能如此回应那爱我们的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被宣判钉十字架。比拉多按照罗马人的规矩要写上被钉十字架的人的罪名。很自然地,他写上耶稣的罪名是“犹太人的王”,因为这就是犹太人控告耶稣的罪名。然而犹太人不乐意了,因为他们并不接受耶稣是他们的王。然而,罪名已经写好,彼拉多也不想再去修改了。 这些阴差阳错,却给了耶稣荣耀的“罪名”。这些也是莫大的讽刺。犯人已经被宣判,也被钉在刑具上,但他到底犯了什么罪,定罪的人和控告的人连他们自己都还没有弄清楚,都还没有达成共识。这足见审判、定罪、行刑的荒谬。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就这样被肮脏的人以肮脏的手段来对待。然而,耶稣在当中一句话都没有说,任凭这些人的举动,也顺服神的旨意。 静默思想:体会这其中的荒谬与混乱,也越发体会耶稣的无辜、圣洁与顺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比拉多将耶稣带出衙门,去到铺华石处坐堂。经文也解释了原因,因为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原来犹太人因为要预备逾越节而不能去到衙门,免得这外邦人的府邸污秽了他们;但是如果不是在衙门,而是在户外的某处,犹太人是可以去到以至于参与审讯耶稣的。这样,控告耶稣的犹太人、有权宣判死刑的罗马官员,以及被告耶稣终于聚首了。 之前是犹太人将耶稣带去见比拉多,而比拉多在衙门内审讯耶稣,出来衙门和犹太人沟通,而现在就不需要了。照理来说,三方面可以直接面对面,事情应该更容易得到解释、解决了。然而,这个时候彼拉多却和犹太人玩起了“踢皮球”。彼拉多为了防止犹太人控告祂“背叛凯撒”的缘故,就称耶稣是犹太人的王,意思是说:“这是你们的事,你们是否要定死你们的王,与我无关。”而犹太人也不傻,他们没有接这个皮球。他们公开宣告自己除了凯撒以外没有别的王。他们不单只是不认耶稣是自己的王,就连他们在宗教信仰中一直信奉的神也给丢弃了。 静默思想:体会彼拉多和犹太人之间的“踢皮球”,结果是双方都离弃了神,把神也踢走了。思想我们是否也在当尽的责任上推卸责任、踢皮球、离开了神的心意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比拉多面对耶稣的不语,说他是有权柄将耶稣释放或钉十字架的。这让我们看到行使权柄与行真理、抵挡真理之间的关系。比拉多认为他有权柄作完全相反的两件事。不错,对于有权柄的人来说他的确可以这样想。但问题在于,真理何在呢?将耶稣释放或钉十字架这两件完全相反的事,是靠权柄来任意决定,还是因着真理只能二选一?比拉多强调他的权柄,却忽略了真理。 耶稣指出,比拉多的权柄来自于神。这也是告诉比拉多,权柄不是他自己获得以至于可以任意使用的,要顺服那位在上的神。耶稣也让我们看到,祂心里明白所面对的一切都是从神而来。祂不需要去讨好比拉多,祂只需要顺服在神的权柄之下。 比拉多看起来有些领悟,就要释放耶稣。然而犹太人旋即以权柄来施压,指出比拉多的权柄来自于凯撒,所以如果比拉多释放耶稣,就是对赐给自己权柄的凯撒不忠。 耶稣指出那将祂交给比拉多的人罪更重了。耶稣在此并不是要区分谁的罪大、谁的罪小;耶稣的用意乃是以此来提醒彼拉多,误用、滥用权柄会带来罪的结果。可以理解的是,将耶稣交给彼拉多的人,例如大祭司,也是有着从神而来的权柄的。然而他却滥用权柄要将全然圣洁的耶稣置于死地,这就是他的罪了。权柄来自于神,但如何行使权柄呢?是行真理以至于成为神尊贵的器皿呢?还是抵挡真理以至于犯罪得罪神呢? 静默思想:我们如何使用自己手上的权柄?我们如何观看别人使用他们手上的权柄?体会耶稣给我们的榜样。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犹太人的狂乱自不用说,比拉多的做法却也值得我们思想。比拉多一再强调他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来,可是他却依然将耶稣鞭打,而且任由手下人给耶稣戴上荆棘冠冕、穿上紫袍、用手掌打耶稣,用言语羞辱耶稣。很明显,比拉多虽然查不出耶稣的罪来,想要释放耶稣,似乎很公义,但却没有仁慈怜悯的心去对待一位无罪的、被人陷害的人。 对于比拉多来说,他所谓的秉行公义就是不将无罪之人定罪杀害,但却不是用合宜的方式去对待无罪的人。人间的公平公义可见一斑。 静默思想:体会我们有多少与比拉多相似的地方:我们认为只要不是自己亲手杀人即可,而其余的,无论是伤害别人、或是看见别人被他人伤害,都不算做自己的罪。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还黑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来到坟墓那里,看见石头从坟墓挪开了。 2. 就跑来见西门彼得,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对他们说,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 3. 彼得和那门徒就出来,往坟墓那里去。 4. 两个人同跑,那门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坟墓。 5. 低头往里看,就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只是没有进去。 6. 西门彼得随后也到了,进坟墓里去,就看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 7. 又看见耶稣的裹头巾,没有和细麻布放在一处,是另在一处卷着。 8. 先到坟墓的那门徒也进去,看见就信了。 9. 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圣经的意思,就是耶稣必要从死里复活。 10. 于是两个门徒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11. 马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哭的时候,低头往坟墓里看, 12. 就见两个天使,穿着白衣,在安放耶稣身体的地方坐着,一个在头,一个在脚。 13. 天使对她说,妇人,你为什么哭?她说,因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里。 14. 说了这话,就转过身来,看见耶稣站在那里,却不知道是耶稣。 15. 耶稣问她说,妇人,为什么哭?你找谁呢?马利亚以为是看园的,就对他说,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哪里,我便去取他。 16. 耶稣说,马利亚。马利亚就转过来,用希伯来话对他说,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17. 耶稣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 18. 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去告诉门徒说,我已经看见了主。她又将主对她说的这话告诉他们。 1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 20. 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门徒看见主,就喜乐了。 21. 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 22. 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 23. 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 24. 那十二个门徒中,有称为低土马的多马。耶稣来的时候,他没有和他们同在。 25. 那些门徒就对他说,我们已经看见主了。多马却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 26. 过了八日,门徒又在屋里,多马也和他们同在,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说,愿你们平安。 27. 就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摸原文作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 28. 多马说,我的主,我的神。 29. 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30. 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 31. 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作者约翰在这里告诉读者他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人看了就接受,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对于约翰来说,虽然他并没有将耶稣的所有事迹都写下来,但却相信单凭他记载下来的这些内容,就已经向人们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让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来相信、接受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了。第二个目的是与此相关的,就是当人接受、相信耶稣之后,就可以领受从神而来的生命的赏赐,叫因耶稣的名得生命。 这两个目的彼此紧密相连。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作为必然结果;而要得到第二个,就必须要有第一个作为先决条件。约翰是在为耶稣作见证,也情真意切盼望人们可以藉着他的见证而接受耶稣,从而领受生命。 静默思想:体会约翰的这个心意,也让自己再一次回到约翰所记的这些耶稣事迹的场景中,问问自己对这些的回应是什么呢?我们真相信吗?我们真相信,就必真领受,让我们沉浸在生命的喜乐中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在上一次耶稣向门徒显现的时候多马不在场。看起来,多马错失了见到复活的耶稣的机会。然而,他却不缺少相信耶稣复活的机会,因为他身边的门徒同伴们把他们亲眼看到复活的耶稣的事告诉了他。但多马却显得格外的冷静,说如果他没有看到耶稣的钉痕,并且用手探这钉痕的话,他是不会相信这是复活的耶稣的。很显然,多马亲眼见过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过程,所以他知道耶稣身上什么样的伤痕是可以验证这位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人是否是复活的耶稣。 门徒同伴没有办法说服多马。甚至有可能,门徒们也都被多马的话搅动了心,也开始有疑惑,觉得自己当时信得太快,都还没有弄清楚情况就以为耶稣真的复活了。 过了八天,耶稣来向多马显现,并且应允了多马的诉求。看起来耶稣很“屈尊”,接受多马的要求;但实际上耶稣并未表扬多马问得好,而是指出那些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耶稣屈尊多马的诉求,但耶稣没有褒奖多马的做法。复活已经成为事实的主,可以用任何办法向人显示祂的复活,但祂心中所要看到的是那些听信祂话语的人。 耶稣这一次向门徒的显现,向门徒说:“愿你们平安!”,基本上是上一次显现的翻版,是给多马补上上一次错失见到耶稣的课。多马补了课之后就不再怀疑了。问题是,我们还需要补课吗? 静默思想:体会多马的才智,体会耶稣给多马补的一堂课,在再一次确认耶稣复活的同时,也省察我们与主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虽然耶稣之前已经向马利亚显现,而马利亚也将这些话说给了门徒听;但毕竟,耶稣没有让马利亚摸祂,这还是让大家心中有疑惑,不知道是真是假。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门徒们害怕犹太人,将房门紧闭;因为他们还没有对耶稣复活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已经因为曾经跟随过耶稣而得罪了犹太人,所以他们心中没有底气去面对犹太人。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复活的耶稣霎时间出现在他们当中,并且指着手和肋旁给他们看,证实自己不是幻影,而是的的确确已经复活了。耶稣对门徒说:“愿你们平安。”这也是对门徒害怕犹太人的很好的回应。因为耶稣复活了,他们的信仰是真实的,就不再需要害怕任何人。 接下来,耶稣让他们领受圣灵,并且差派他们使命。这差遣的内容也是与门徒之前害怕犹太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现在,他们不但不需要害怕犹太人,而且还得着了“赦罪”与“留罪”的权柄,他们所领受的使命是神圣的、超越的! 静默思想:明白门徒害怕和喜乐的缘由。体会门徒由害怕到喜乐转变,也让我们的心为之振奋起来!我们的信仰是真实的!我们的使命是神圣的!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的身体没了。两个门徒查证之后已经离开了,他们似乎并不关心耶稣的身体到底去哪了。 然而,马利亚继续留在坟墓那里哭,并忍不住往里面再看一眼,想要找到点什么线索。这个时候她的不懈努力有了收获。她看到两个人坐在坟墓里面,从他们坐的地方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与耶稣身体的丢失有关。 当马利亚初次看到耶稣的时候,她并没有认出来,还以为是看园的。而当耶稣开口呼叫她的名字的时候,马利亚从耶稣那熟悉的声音中听出这是夫子的声音。这个时候,马利亚似乎认出了耶稣,但却被禁止去触摸祂。这不禁又让马利亚心生疑惑,这个不让自己触摸、不让自己亲手证实、只是声音听起来有点像的人,真是耶稣吗? 静默思想:体会马利亚当时可能的疑惑。当耶稣说祂要升上天的时候,这能让马利亚想起来什么呢?例如,耶稣曾经指着自己复活所说的话?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的身体没了!最先发现这一点的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接下来,两个门徒先后赶到。先到的那个只是往坟墓里看了一眼,并没有进去;彼得后到,比前面两位都更认真,他是进去了坟墓实地考察,先到的门徒这才进去坟墓看到全貌。这样,大家都同意,耶稣的身体的确被挪走了,只剩下细麻布和裹头巾。 眼见为实。马利亚和两位门徒都亲眼证实了耶稣的身体不见了。然而,通过这样的事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至少可以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就是耶稣的身体是被某些人挪走了;另一个结论就是耶稣复活离开了。门徒们因为不明白圣经里面讲到耶稣基督要从死里复活的意思,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往复活的可能性上去想,于是也就很自然地得出了第一个结论。如果他们心里对圣经里面关于复活笃信不疑的话,他们照理应该就可以欢喜快乐地得出第二个结论了。 静默思想:体会当时马利亚和门徒的心情。他们因为不明白圣经的意思,所以对耶稣的身体不见了的这个事实得出了错误的结论。面对同样的事实,但却会因着心里的眼睛是否明亮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愿我们心里的眼睛都明亮起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 2. 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 3. 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 4. 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 5. 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 6. 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 7. 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那时西门彼得赤着身子,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 8. 其余的门徒(离岸不远,约有二百肘,(古时以肘为尺,一肘约有今时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网鱼拉过来。 9. 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 10. 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 11. 西门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 12. 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 13. 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 14. 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这是第三次。 15.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马太十六章十七节称约拿)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 16. 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 17. 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18.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 19. 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20. 彼得转过来,看见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跟着,就是在晚饭的时候,靠着耶稣胸膛,说,主阿,卖你的是谁的那门徒。 21. 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说,主阿,这人将来如何? 22. 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 23. 于是这话传在弟兄中间,说那门徒不死。其实耶稣不是说他不死。乃是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 24. 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 25. 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的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是全卷书的结尾,让读者知道本书卷的作者是谁,以及作者最后想说的话。传统来说,这位被耶稣所爱的作者就是门徒约翰,而从他最后想说的话回过头来看他全书的结构,似乎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有关那些让人可以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的记载,这占了全书的绝大篇幅。第二大部分是有关耶稣与作者的关系,就是全书的最后一章。这两大部分共同为耶稣作见证。因着作者和耶稣的关系,所以作者的记载都是真实可信的;而因着作者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所以他所记载的“耶稣是神的儿子”的证明也都是真实可信的。 约翰写完了这两大部分的内容,显然意犹未尽,还要让人知道,耶稣实际上的作为要比约翰记载在书卷中的多得多。那么,那些未记载下来的会是什么呢?这无疑也留给了读者一个很大的悬念,开拓了读者的心,去想象、去期待有关耶稣更多的事迹。而这些更多的事迹、更广大的空间,却是耶稣已经做过的事情,只不过没有被记载在本书卷中而已。书卷虽然结束,可是却有更大的悬念和空间等待着读者去探寻、去体会那位真实的耶稣。 约翰已经完成了他的写作目的,不但引导我们去相信耶稣,也开启我们去进一步认识耶稣的大门。那我们呢?是以相信了耶稣为满足,还是渴望去更多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静默思想:体会作者约翰此时此刻的心情,让我们对耶稣也充满了渴慕与向往。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彼得在完成和耶稣的对话之后看到了主所爱的门徒在一旁,于是就问主这个门徒将来会如何。耶稣的回答很简单:“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这句看似不难理解的话,却被弟兄们传成“那门徒不死。”这完全不是主耶稣的意思。 无论是彼得还是其余的门徒,他们对耶稣的心意都反映出一定程度的误解或不理解。对于彼得,耶稣在之前三问爱主之心的时候已经作了呼召,即“你跟从我吧!”。然而彼得似乎对这句话还不是太理解,以至于要问约翰将来会如何。这使得耶稣要再一次呼召彼得“你跟从我吧!”这不单单只是重复的呼召,而是表明彼得没有明白耶稣第一次呼召的意义。很显然,如果彼得明白耶稣在三问他爱主之心之后说“你跟从我吧!”的意义乃是指向他要因着对耶稣那没有比较级的、绝对的爱,从而专心致志跟随耶稣、誓死不渝的时候,他就应该不去询问约翰的未来了。正是因为彼得在专心跟从耶稣的事上依然心有旁骛,想要和别人做比较的时候才会“关心”约翰将来会如何。 其次,门徒对于耶稣的话的误解、误传则是一个更加明显的错误。然而我们却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也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无论有意、无意,我们对神话语的掌握、对耶稣基督福音的传讲、对圣灵感动的认知,都容易加上我们自己的观点和偏见,以至于曲解了神的心意。这是何等的可笑。约翰有幸可以有机会对此话做出澄清。但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有机会得到澄清的。 静默思想:体会彼得和门徒对耶稣的话的不理解、一知半解,或是错误理解,也提醒我们谨慎、专注听从主的话。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是著名的耶稣三问彼得“爱主”之心。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有很多的神学讨论和解释。然而,我们也要知道彼得是一位渔夫,所以最好还是从圣经的记载出发去体会淳朴的彼得和主耶稣之间的朴实、直击心灵的对话,而不是将我们的神学知识加上去。 耶稣第一次问彼得爱主之心的时候是带着比较级,即“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这些”可能指的是耶稣吩咐他们打上来的153条鱼,或是耶稣和他们一起享用早餐的美好经历,或是其它,等等。无论是什么,彼得和耶稣都比我们更加清楚“这些”究竟是什么,因为他们的对话是很直白的,并不是在“打谜语”。对于这种带有比较级的问话,彼得很轻松地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因为对于可见的“这些”而言,彼得很清楚他爱耶稣要比“这些”更多。 耶稣第二次的提问没有了比较级,只是问“你爱我吗?”。失去了比较级,这就容易让问题变得捉摸不定,甚至有些空泛。有时候,有比较级的问话更容易回答,因为有清晰的可比对象,容易做出比较和决定。而没有比较级的问话,则显得更加的绝对,即不是因着对得到某些东西进行比较而显出的爱,而是绝对的爱,不需要和任何事物进行比较。然而,也有时候,没有比较级问话更容易回答,因为不需要和其它作比较的话,就很空泛,随便说说都没问题。因此,彼得轻松地应对了第二次的问话。 然而,当耶稣第三次再问,而且还是没有比较级的时候,彼得显得没有那么自信了,因为面对耶稣这再一次的没有比较级的发问,彼得可能意识耶稣话中有话,而自己再也不能用之前那种以为可以敷衍了事的回答来应对了。彼得心中没底,于是就将问题还给了耶稣。因为他也不知道耶稣所问的那种没有比较级的、无需比较的绝对的爱究竟是什么,自己不敢再随意回答了。 耶稣给出了谜底,即彼得将来要遭遇的,不单只是要失去人生自由,而且也要失去性命去荣耀神。在这样的前提下,彼得是否有对耶稣那种绝对的爱?即无论面对什么,彼得对耶稣的爱都不会改变,即便是拘禁与死亡的威胁。这是对耶稣的无条件的、绝对的爱。不是经由得到某些好处的“比较”而来,而是无论遇到什么,都至死不渝的爱,并且付上生命的代价。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三次发问,默想有比较级的爱,以及没有比较级的爱,思想哪一种更加难?我们的回答会是什么呢?也更加清晰和坚固我们对主的爱,这是肩负主所交托的使命的基础。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是一次很特别的际遇。复活的耶稣在此之前已经向门徒显现过两次,而且也当众解除了多马的疑虑。照理来说,经过了前两次的铺垫,这第三次的显现应该是很自然的“激情相遇”。复活的主再一次向门徒显明自己真的复活了;而门徒也会再一次因着遇见复活的耶稣而“很顺利地”高兴快乐, 可是,原本应该是激情四射的“相遇”,却显得有一些“距离感”。门徒一开始不知道在岸边向他们讲话的是耶稣。这还有点情有可原,因为可能是因为距离较远,并且天将亮看不清楚。然而,当他们知道是耶稣的时候,却都没有什么欢乐的表示,甚至都不敢发问。彼得的表现也是特别,束上一件衣服跳入海中,可能是不好意思见耶稣吧。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为什么门徒遇见复活的耶稣不是喜不自禁,而是躲闪、面面相觑?原因可能是因为这次的场景与前两次的场景不太一样。前两次是他们深深陷在对耶稣被钉死的绝望中,怀疑甚至是不相信耶稣的复活,所以那时的相见是带着极大的惊喜。而这一次不同,大家已经见过复活的耶稣了,所以也就不再有那么大激情,已经恢复平常了;而且,也在无所事事中重操旧业去了。所以这个时候与耶稣的相遇,即便是看到耶稣的再一次捕鱼神迹,他们的反应已经远远不再是当年听从耶稣呼召、经历耶稣神迹时的激情,而更多的是带着羞愧的吃惊、躲避和害怕,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这种状态实在无法面对复活的主。 静默思想:体会门徒当时的心情。门徒当时的状态是否也是我们现在的写照呢?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去每天遇见复活的主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