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 2. 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3. 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于是西缅与他同去。 4. 犹大就上去,耶和华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 5. 又在那里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杀败迦南人和比利洗人。 6. 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拿住他,砍断他手脚的大姆指。 7. 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姆指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于是他们将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 8. 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杀了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 9. 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争战。 10. 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 11. 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璧的居民。底璧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12. 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13. 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14. 押撒过门的时候,劝丈夫向她父亲求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问她说,你要什么。 15. 她说,求你赐福给我,你既将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赐给她。 16. 摩西的内兄(或作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 17. 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尽行毁灭,那城的名便叫何珥玛。 18. 犹大又取了迦萨和迦萨的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的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的四境。 19. 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 20. 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将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就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 21. 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22. 约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23. 约瑟家打发人去窥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 24. 窥探的人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求你将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必恩待你。 25. 那人将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但将那人和他全家放去。 26. 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筑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 27. 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他纳和属他纳乡村的居民,多珥和属多珥乡村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以伯莲乡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属米吉多乡村的居民。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 28. 及至以色列强盛了,就使迦南人作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 29. 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 30. 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苦的人。 31. 亚设没有赶出亚柯和西顿的居民,亚黑拉和亚革悉的居民,黑巴,亚弗革与利合的居民。 32. 于是,亚设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 33. 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然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 34. 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 35. 亚摩利人却执意住在希烈山和亚雅伦并沙宾。然而约瑟家胜了他们,使他们成了服苦的人。 36. 亚摩利人的境界,是从亚克拉滨坡,从西拉而上。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段记载的是以色列其余各支派没有赶出去的当地居民。这些记载基本上是按照分地的顺序,从南到北逐一扫描。作者不仅将以色列人和迦南人混杂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对这一情况发生的背后原因作了简洁明要的讲解。这些都和拈阄分地的各个支派,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所分得的土地上迦南人的实际状况有关。有些是因为当地迦南人的实力强悍以至于以色列人无法将他们赶出去,有些是因为当地的迦南人虽然可以被制服,但却因为可以为以色列人承担苦工的活而被存留下来,有些则是因为当地的迦南人反胜过以色列人以至于以色列人不得不被压制在一定的区域,等等。 在一片广大的土地上要将当地人完全赶出去、一个不剩,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且,各个支派的实力不等,他们所分得土地的地形地貌各有千秋,所面对的当地人的实力也各有不同,所以很难有整齐划一的行动和结果。然而尽管如此,背后的原因却是值得深思和反省的。这些原因在人眼里可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在神眼里却并非如此。当原因是因为实力不足以至于无法赶出对方的时候,我们要省察的是为什么不能靠着神的帮助刚强壮胆去胜过对方?当原因是因为可以使其作苦工而存留对方的时候,我们要省察的是为什么要贪图这一时之需而给自己留下埋下巨大的隐患? 在今天的世代也是同样的。基督徒一方面觉得胜不过这个世界,感觉被这个世界压得喘不过气来、处处受到排挤和压制;另一方面,基督徒又想要在这个世界中为自己谋取各种各样的好处,沉迷于这个世界给自己所带来的各样享受。这些虽然很现实,但我们要知道,神虽然没有要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但神却要我们从这个世界中分别出来,要胜过这个世界,不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不被这个世界所引诱和腐蚀。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警醒。我们可能无法改变现实,但我们可以有属灵的眼光看到造成这个现实背后的原因,以至于可以更加智慧地面对这个现实。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观察这些混杂状况背后的原因,也带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段记载的是约瑟家攻打伯特利的经过。经文除了指出神的同在对于取胜的意义之外,还让我们看到另一个重点,就是解释了两个名为“路斯”城的来龙去脉。伯特利原来的名字是“路斯”,在被攻取之后就改名为“伯特利”。然而,“路斯”这个名字并没有因此就消失,反而在赫人的地方又出现了一个叫作“路斯”的城,原来是这个以前住在路斯的人迁移到赫人之地之后所筑的一座新城,被起名叫作“路斯”以记念他以前居住并被以色列人攻取并换名的那座城。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这个人原来是路斯城的居民,也就是迦南地的当地人,因为给以色列人指示了进城的路而和全家一起没有被剪除。然而,和喇合的故事所不同的是,这个人事后没有选择和以色列人住在一起,而是带着全家去到赫人之地。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这个人对以色列人并不认同。虽然他可能是被迫给以色列人带路,但他并不降服在以色列人的神耶和华面前,所以选择不和神的子民在一起;另一方面,这也让我们看到这个人对以前所居住的路斯城的怀念。虽然以前的路斯已经被以色列人攻取,但是这个人却没有因此就将路斯城舍弃,反倒是念念不忘,萦绕在心。 整段经文让我们可以了解到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的过程中的另一个缩影,就是当地人是如何在迦南地继续生存下去的。之前已经看到,有些人是因为有实力抵抗以色列人的进攻从而继续存在下去;现在还看到,有些人是因为别的原因,例如带给以色列人一些好处而被以色列人承诺要放他一马的。无论是属于哪一种,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这些继续存在下去的当地人都没有投靠以色列人,都没有降服在神的面前,都在坚持他们自己的对与偶像和假神的“信仰”。所以他们日后都会成为以色列人在信仰和生活上的绊脚石和拦阻。这些都成为《士师记》后来所发生事情的大的背景。当然,这不是说当初以色列人应该狠心一些,将这个人杀死、斩草除根以免后患;这乃是让我们知道,虽然我们应该为仇敌祷告、饶恕他们的过犯,也信守我们的承诺,他们如果可以回转向神那固然很美;但同时也要谨慎,不要被他们反过来影响或蚕食我们对神的信仰。因为他们的心并未转向神,所以我们在和他们的共处中要警醒,保守自己不被影响而离开神。 默想经文:“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筑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1:26) 静默思想:思想这些地名的变迁及其背后的原因,体会并警惕周边世界对我们自己的影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段记载的是犹大和便雅悯支派在所分得的土地上的一系列战事。仔细阅读,会发现其中也包含了西缅支派的动向。可以说,这段经文所记载的乃是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的南部地区争战的情形,因为犹大、便雅悯和西缅支派所分得的土地是在应许之地的南部。 从经文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南部地区的争战有得有失。几个支派可以攻取一些城市和四境的区域,但也有些地方他们未能成功占领,例如平原的地方,以及耶路撒冷。这就是当时的现状。经文的重点并不在于解释为什么不能成功完全拿下,或是指出谁该承担失败的责任,而是向读者如实描述这一并不理想的现实。至于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即有外邦人在以色列人当中居住和骚扰的现实,则是《士师记》后面经文所要表达的重点了。 现实并不理想。这就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身处在应许之地,人们通常的想法就是如果神将当地的居民统统赶出去就好了,如果神只让祂的子民在当中无忧无虑地生活就好了,如果以色列人的先辈再勇敢一些将当地的人赶出去,后辈们就可以安居乐业,那该多好啊,等等。这些是我们理想中的画面,然而现实中却往往不是这个样子。虽然造成这种不理想的现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追溯、我们可以总结、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功课,然而现实就是现实,是我们现在必须要诚实面对、不可回避的。 并不理想的现实,这是《士师记》所处的大背景,也是我们基督徒今天的实际生活场景的写照。虽然的确会有人生活在他们非常舒适的理想状态中,但普遍来讲,现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理想的。不理想的家庭、不理想的工作、不理想的生活、不理想的身体、不理想的居所、不理想的时代,等等。我们可能会抱怨,我们可能会怪责,我们可能会有许多“如果…就好了”的期望。然而,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信心也是在现实中被建立、被锤炼的。神并没有将我们放在完美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沉浸在自以为有的信心中。相反,神允许我们处在并不理想的现实中,让我们凭信跟随神的带领、仰望神的保守。现实并不理想,但现实也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神的同在。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以色列南部各支派的现实场景,也给我们自身的现实处境带来提醒和激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段讲的是俄陀聂攻取底壁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在《约书亚记》里面已经有所记载,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但是从故事所在的上下文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有不同的体会。在《约书亚记》里面,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分地。俄陀聂的英勇事迹不但为他得到了迦勒的女儿为妻,同时也得到了上下水泉作为迦勒赏赐的嫁妆。所以当时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在拈阄分地的过程中的一个主动进取、得地为业的片段。而在《士师记》里面,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以色列各支派在所分得的土地上不断争战得胜的宏大叙事场景,而俄陀聂的事迹成为当中的一个缩影。 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记载以色列各支派在所得的地业中争战的上下文中,只有这一次的故事是具体到个人身上,而其余的都是支派的名义出现。这也让我们可以更加近距离地注视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的争战场景。就好像从一个大的宏观画面中聚焦在其中的某一次的具体事件上面。 虽然写作手法比较特别,但其所反映出来的却是在实际场景中很自然的事,因为无论宏观的叙事如何,最终都是要落实在一些具体的事件中,最终都是要由一些具体的人来完成。以色列各个支派在各地所取得的胜利,都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来组成的。没有了这些具体人物的参与,也就不会有群体的宏观叙事了。 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基督徒真实的写照。我们都在基督的身体——教会中彼此连接。教会的发展方向和各样事工的展开,教会成长与兴旺,都是与我们每位弟兄姐妹、每个家庭的参与分不开的。无论教会的带领多么的重要,最终都需要落实在每家每户的具体实践层面。也正是因为各家各户的积极参与,才共同编织出教会多姿多彩的美丽画面。愿俄陀聂的故事也成为我们每家每户的故事,通过我们各人的故事,共同建造属灵群体的叙事,荣神益人。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在以色列各支派在应许之地中争战得胜的背景下思想这个个人故事的意义,也唤起我们在教会服事的热心和激情。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段记载的是犹大支派攻取耶路撒冷和希伯伦。我们可能心里有些疑惑,认为耶路撒冷不是在大卫时期才被攻克,成为大卫的保障了吗?怎么现在就已经被犹大人攻取了呢?不但如此,关于耶路撒冷,后面的经文还提到便雅悯人没有赶出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1:21),似乎耶路撒冷又还没有被攻取。那么到底耶路撒冷被攻取了没有呢?什么时候被攻取的呢?的确,如果我们仅仅是从“读经”的角度来看,会觉得这是否在时间记载上发生了混乱。然而设身处境,我们会体会到更加真实的历史场景,也就是说,让我们看到耶路撒冷几经易手。一次争战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的胜利。特别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被赶出的迦南人还有可能卷土重来、将耶路撒冷夺去。所以在一些重要的地区不断发生争战、攻防易手、主权易手,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我们的回应不是质疑为什么神不带领以色列人一次性地将迦南人剪除干净,不再留下后患;相反,我们的回应应该是,接受这个不断争战的事实,学习靠着神的帮助,虽然不断争战,但却可以继续得胜。 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处境中岂不也是这样的吗?我们当然都希望靠着主的帮助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例如从此家庭就幸福了,例如从此工作就稳定了,例如从此服事就顺利了,例如从此身体就没有病痛了,等等。我们相信神有能力做到这些让我们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于是我们就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这些。然而,事实上却是,我们的生活是充满了高低起伏的,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开心也有忧愁,有平坦也有坎坷。我们会发现过去所经历的难处,在得到短暂解决,以为已经没事了之后,还会再次发生,甚至会更加猛烈。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有多方面,也包括一些我们自身依旧存在的问题。然而,毕竟神没有让我们一劳永逸解决地问题,就一定有祂的美意,就是让我们在不断的争战中,学习不断地依靠神去继续取得胜利。我们所关注的除了为什么还会有苦难以外,也要学习在接受苦难依然存在的现实中勇往直前、不断地靠主得胜。 默想经文:“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将城攻取,用刀杀了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1:8) 静默思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心中的圣城耶路撒冷,几经易手,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体会我们生活中的挑战,凭信在不断争战的现实中靠主继续得胜。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之英文名称Judges,源自拉丁文 Liber Judicum,后者乃源自七十士译本的 Kritai。此名容易引人误会,以为是指以仲裁人与人之间法律纠纷为主要任务的一群人;概略流览士师记之后,可以知道那只是主要的士师之次要任务。其希伯来文主要的意义可见于二章16节:“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士师主要是将他们的子民自敌人手中拯救出来的“拯救者”。。。在英文圣经中,《士师记》被列为历史书,但在希伯来文圣经中却置身于律法书、先知书及著作(Writings)中第二部分的先知书,作为前先知书中的第二卷,紧接于约书亚记之后。这卷主要以历史为主的书被置于先知书之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显示了以色列历史学家的基本心态。他们不仅想要编辑他们国家历史的权威记录,更想自该段历史中汲取宗教真理。——《丁道尔圣经注释》 的确,当我们在阅读《士师记》的时候,不单只是了解神兴起拯救者来搭救祂的子民的历史,更是要从中听到神藉着这些历史向祂的子民所发出的先知式的呐喊,呼召我们回转归向耶和华神这位伟大、独一的拯救者! 第1段简洁明快、直入主题,一下子就带领我们进入到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居住的实际场景之中。当时,在迦南地还有没有被赶出的居民,这些也就成为以色列人在当地定居的潜在的,以及是迫在眉睫的威胁了。犹大支派与他们的交战中击杀了一万人。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当时的情形之险恶,虽然犹大支派取得了胜利,可是敌人的势力也是非常的强大、人数众多。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并非高枕无忧,反倒是依然要刚强壮胆,依靠神去过每一天的生活、依靠神去夺取每一步的胜利。 当亚多尼比色说:“现在神按照我所行的报应我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更深明白神带领以色列人在迦南地争战、得胜的意义。这些争战,不仅仅是让以色列人获取更多的土地,或是保障他们的平安,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对恶人的审判,因为他们过去所行的恶,如今要按照他们所行的施行审判。 当这样去看的时候,我们也更加体会神对我们作为祂子民的心意,就是我们要成为神合用的器皿,去彰显神的荣耀、公义与圣洁。有时候,当我们提到愿意成为神使用的器皿时,更多的想到神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我们希望藉着被神使用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建立自己的事业王国,成就自己的意愿。然而,不要忘了,我们成为神合用的器皿,真正的目的乃是成为神的见证,让世人看到神的公义与慈爱,看到神的能力,明白神的心意,愿意降服在神的权柄之下、悔改领受神的救赎恩典。我们不是使用神来作我们的事,我们乃是被神使用去做祂要作的事。 默想经文:“现在神按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1:7) 静默思想:结合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征服过程来思想这个当地王的话,体会神的心意;愿意成为神合用的器皿,在外邦中宣扬神的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的英文是“Judges”,审判官的意思。然而,这里讲的审判官主要职责不是裁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而更多的是起到拯救者的作用。神差派士师是要把祂的子民从困难中拯救出来。 在第1章里面再次出现攻打希伯伦和底璧的事件。同样的记载也曾出现在《约书亚记》的第15章。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有两种可能性存在,一种就是这两次事件是发生在约书亚死前,在迦南地分地的阶段,而这次在《士师记》里面再次出现,是为了说明这些地以前的来历;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反过来,认为这两次事件是发生在约书亚死后,以色列各支派开始夺取拈阄所得之地的时候,而之所以出现在《约书亚记》里面,是为了在那里说明这些地以后是如何被攻取的。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可能性。 在这一章里面出现最多的句子,就是“xx不能赶出xx“,例如,犹大没有赶出平原的居民。为什么会这样呢?经文列举了一些原因,例如迦南人有铁车,以色列人打不过他们(1:19),例如迦南人执意住在那些地方,以色列人拗不过他们(1:27),又或者迦南人成了服苦役的人,以色列人可以使用他们(1:28)。其实,这些都不过是些外部因素。敌人虽然强大,可是有神的同在,以色列人怎么会赶不出他们呢?相信其中更主要的内因是以色列人自身的问题:他们不渴求将仇敌赶出去。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攻取迦南地的主要战事已过,虽然还有局部的居民,可是对以色列人已经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之下,以色列人争战的欲望减退了,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敌我可以同时存在的情形。他们虽然不能将迦南人完全赶出去,可是自己还是可以有地方住的。迦南人的继续存在,对于以色列人来讲已经无伤大雅,甚至还可以把迦南人当苦役使唤。既然如此,又何必那么执着、苦苦一战呢?反正以色列人搬进新居,他们所要忙碌的是建设自己的家园和享受,至于那些迦南人,只要他们暂时对自己不构成威胁,那就先放在一边吧。所以,迦南人没有被全然赶出,不是神的能力不足,而是以色列人自己没有了这样的切切渴求。 对于基督徒来讲,我们往往也和以色列人一样,并没有将神要我们赶出去的污秽赶出去,还继续允许这些在自己的生命中存留。例如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例如诡诈、邪淫、贪婪、谎言、妒忌、纷争,等等,这些都依然天天伴随着我们。我们也都习惯了与这些打交道,没有了把他们全然赶出的渴求和执着。我们觉得和这些神看为恶的东西好像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可以共存的。我们会发现心中虽然有贪婪,可是好像并不影响自己在教会的服事;我们会发现心中即使有诡诈,但自己还是可以向神祷告;我们会发现心中虽然有邪情私欲,也还是可以在神面前敬拜赞美.....既然这些可以共存,既然这些并不影响自己在教会依旧是一个大家都喜爱的“爱主的人”,那么我何必执意要戒除这些呢?就留着吧,反正也无妨,甚至有时候还可以用这些诡诈、贪婪、邪情私欲为自己偷偷赚点好处和享受呢。可是,新我与老我,的确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两者不能共存!神说得很清楚:“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林后6:14-15)求神光照我们,竭力追求圣洁,不要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辙。 默想经文:”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就赶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1:19) 哦,主啊,看到以色列人没有赶出你吩咐他们要赶出去的迦南人,我才发现在我心中也还存留了很多你要我赶出去的东西,我几乎就快要和它们交朋友了。我已经没有了渴望去炼尽自己生命中的渣滓。主啊,求你唤醒我,让我渴慕追求圣洁,渴慕将这些全然从我的生命中赶出去。主啊,我愿意,求你来帮助我。 一点回应:1.多花时间亲近主,让基督来光照自己;2.敏锐圣灵的提醒;3.从每一件事做起,发现不对的,立即花时间认真去对付,不要姑息养奸。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 2. 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 3. 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 4. 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 5. 于是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众人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 6. 从前约书亚打发以色列百姓去的时候,他们各归自己的地业,占据地土。 7. 约书亚在世和约书亚死后,那些见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百姓都事奉耶和华。 8. 耶和华的仆人,嫩的儿子约书亚,正一百一十岁就死了。 9. 以色列人将他葬在他地业的境内,就是在以法莲山地的亭拿希烈,在迦实山的北边。 10. 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 11. 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 12. 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惹耶和华发怒。 13. 并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巴力和亚斯他录。 14. 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又将他们付与四围仇敌的手中,甚至他们在仇敌面前再不能站立得住。 15. 他们无论往何处去,耶和华都以灾祸攻击他们,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又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他们便极其困苦。 16. 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人的手。 17. 他们却不听从士师,竟随从叩拜别神,行了邪淫,速速地偏离他们列祖所行的道,不如他们列祖顺从耶和华的命令。 18. 耶和华为他们兴起士师,就与那士师同在。士师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华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他们因受欺压扰害,就哀声叹气,所以耶和华后悔了。 19. 及至士师死后,他们就转去行恶,比他们列祖更甚,去事奉叩拜别神,总不断绝顽梗的恶行。 20. 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他说,因这民违背我吩咐他们列祖所守的约,不听从我的话, 21. 所以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 22. 为要借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我的道不肯。 23. 这样耶和华留下各族,不将他们速速赶出,也没有交付约书亚的手。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9段讲的是以色列人离弃他们的神耶和华。这也是作为一个概要和序幕,接下来,士师就要登场亮相,开始了整卷书的主要部分。 整段经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讲的是以色列人对神的悖逆。他们离开神去敬拜侍奉诸巴力,而神的怒气也就向他们发作,将他们交在四围仇敌的手中(2:11-15)。其次,讲的是神兴起士师来拯救这些被神责罚、被仇敌践踏的以色列人。然而,以色列人每每都好景不长。在士师死后,他们便好了伤疤忘了疼,又转去行恶,侍奉叩拜别神,这样,神也就怒气发作,留下异教异族在他们当中(2:16-23)。这让我们看到在这段黑暗时期的一个恶性循环:以色列人离开神-神的怒气发作-以色列人遭遇仇敌的攻击-以色列人向神哀求-神兴起士师施行拯救-士师死后以色列人又离开神…… 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可以一直玩下去的游戏,考验的是神的耐心,看看神什么时候终于忍不住了,面对以色列人的哀求不再施行拯救了,或是神逐渐麻木了,面对以色列人的犯罪不再发怒了,那么循环被打破,整个游戏也就不再继续下去了。然而,实际上,神是在试验以色列人,要看他们什么时候才真正地、完全地、持续地回转、谨守遵行神的道。如果以色列人以为这个循环可以继续下去,只要他们哀求神,神就必定会兴起士师来拯救,于是也就肆无忌惮地如此继续下去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经文将这样的循环呈现出来的目的不是让我们以为可以抓住神的做事模式来操纵神;经文将这样的循环呈现出来的目的乃是让我们看到神的心意,以及以色列人的悖逆,提醒每一位读者不要仿效以色列人的行恶,而是要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愿我们在当中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也愿我们在当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可怕的恶性循环,给自己带来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8段讲的是约书亚的去世。这一段基本上重复了《约书亚记》结尾部分的信息(书24:31)。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增加了一段,即“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 所行的事。”(2:10)所以,这一段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叙述约书亚的死,而是指出在他死后发生的事情。这也是对之前段落的解释和回应,因为之前的段落讲到神对以色列人的指责,现在就是解释其中的原因,乃是因为在约书亚之后兴起的世代不知道神的作为,所以导致了他们与残余的当地人立约、敬拜他们的偶像的事。当然这个“不知道”不是指他们的上一代没有向他们传讲神的作为从而让他们“不知道”,而是指他们没有亲眼看到神的作为的“不知道”。 从经文的内容来看,记载的是一段事实,而且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实。的确,神带领约书亚进攻迦南、得地为业的作为,当然只有那个世代的人可以亲眼看见,而后来世代的人当然是不曾看见了。这是事实。然而,经文列出事实,并非是为后来世代的人不知道神、去敬拜异族异教的偶像假神找借口。事实虽然是事实,但不能成为他们悖逆神的理所当然的原因。 事实上,神的作为也是事实,是既然已经成就,就可以超越时空,是每个世代的人都可以知道的事实,这个事实应该成为每个世代的人相信神、跟随神的原因,而不是反过来,成为那些没有看见的人不相信神、离开神的原因。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信神,是凭信心,不是凭眼见;当然不是凭空对凡是看不见的东西都相信,而是建立在神在历史中的真实作为的事实基础上,虽然我们现在眼不能见,但凭信相信那些事实是真实可信的。 然而,今天的世代是后现代的追求感性的世代,人们都习惯于凭感觉、凭经历,讲求的是用户体验;感觉到的,经历到的,才是可信的。这也让许多基督徒对神的追求也逐渐趋向于期望感觉、追求经历。这些对经历神的渴求当然也是好的,但不要忘了,我们也是要凭信去持守对神的信仰的。如果太过侧重感觉和经历,并以此为标准的话,那么没有感受、没有经历的人就有理由不相信神了。实际上,神是先于这个被造世界而存在的,在我们还不存在,在我们的感觉和经历都不存在的时候,祂就是神!所以我们的感觉和经历怎么可以反过头来决定神是否存在,决定我们是否要相信神、跟随神呢?后来的世代不知道神的作为,这是事实。但问题是,这个事实能成为他们不相信神的合理原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警醒。 默想经文:“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2:10) 静默思想:前车之鉴。让我们从这些失落的故事中吸取教训。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段讲的是神的使者对以色列人的讲话。因着讲话的内容让以色列百姓放声而哭,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作“波金”,也就是“哭”的意思。虽然在旧约里面常常会用“耶和华的使者”来表示神自己,但是从本文的上下文来看,这里使用“耶和华的使者”让人感受到一种距离感,带有神向祂的子民表示愤怒和不满的意思,因为神已经不愿意亲自向他们讲话,所以只是打发使者去宣告严厉的责备了。 神的话,也是对之前段落的回应。在之前的段落中记载了许多以色列人没有赶出当地人、与他们混在在一起的情况。现在,神亲自向这种情况发出祂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神的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以色列人所面临的问题,不单单只是没有将当地人完全赶出去而已,而是他们已经开始受到当地人的影响,去与他们立约、敬拜他们的偶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神严厉地指责以色列的违约之罪。然而,神是慈悲怜悯的。对于违约的以色列人,神并没有在一气之下将他们全然灭绝(虽然按照所立的约,神是完全可以这样去做也不为过的),而只是宣告祂不会将当地人赶出去,任凭当地人成为以色列肋下的荆棘,他们的偶像成为以色列人的网罗,意即以色列人会在他们手下成为惊弓之鸟、丧家之犬。 面对神如此严厉的话语,以色列人放声而哭。经文没有解释以色列人哭的原因。这也难怪,这么多以色列人,他们面对神的话语而哭的时候,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原因,所以很难一句话说清楚。有人可能是因为自己违背神的心意而感到愧疚;有人可能是因为看到神发怒了而感到害怕;有人可能因为看到将来的日子会很不好过而绝望,等等。不管怎样,神的审判留有余地;而百姓也有相应的回应 。看起来还是有救的,这个时候百姓后悔还是来得及的。然而,他们真的后悔了吗?他们的后悔可以持续多久呢?我们拭目以待。 同时,我们也可以审视自己。我们在观看以色列人的历史。神也在观看我们的历史。同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在神以外另有所属吗?神将我们放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是从这个世界中分别出来、影响这个世界呢?还是我们以这个世界为追求的目标、被这个世界捕获了去呢?我们在神面前真的悔改了吗?我们的悔改可以持续多久呢? 默想经文:“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2:4) 静默思想:体会当时那令人动容的情景,也提醒我们自己,被神的话语扎心,带来真实、长久的悔改。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2章可以说是整卷书的总括,描述了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的犯罪循环。首先是他们没有听从神的吩咐,不但没有将迦南人全部赶出去,并且还叩拜、侍奉他们的假神;接下来是他们受到迦南人的抢夺,哀声载道;然后是神兴起士师去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当士师死后,这些以色列人就又转去行恶,叩拜别神...整个过程不断重复犯罪-蒙拯救-再次犯罪的节奏。看起来很有规律,似乎神总会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来帮助他们;可是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这规律的另一面,就是以色列人总会在日子好起来的时候离弃神。我们一方面看到神用永远的爱来爱祂的子民,可是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却是用永远的顽梗来回应神的爱。真是何等的悲哀!我们因着神的慈爱而感谢、赞美神,同时也要因着以色列人的顽梗悖逆而警醒自己。要知道,作为对以色列人的管教和惩戒,神没有将这些迦南人完全赶出去。可是如果我们依然不知悔改,明知故犯的话,当主再来的日子,被赶出去的就是我们这些作恶的人了。 经文提到,当神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来宣告神的管教时,百姓就放声而哭。想象当时的场景一定很感人。百姓为什么会听到神的话就放声痛哭呢?原来他们听到了神对他们的责备,以色列人就痛苦、痛哭、伤心。他们为着听到神的话而激动,为着自己所犯的罪而懊悔,为着与神的远离而忧伤。这原本是很动人、温馨的一幕,神看重的岂不正是这“忧伤痛悔的心”吗?的确,这是令人为之动容的悔改场面。可是如果我们把这一幕放在整个士师记历史当中来看的时候,我们只能遗憾地发现,好景不长。以色列人的痛哭并没有带来真实持久的悔改,他们哭完就忘,不久就重滔覆辙。他们的悔改是肤浅的,是一时的后悔,却不是长久的回转。 不可否认,在神话语面前痛哭,在圣灵的感动下落泪,在耶稣基督的爱里面受激励,这些都是我们与神同行的美好经历,值得我们好好的珍藏,细细的体会,慢慢的品尝。虽然我们不能奢望这样的感动可以常常有,可是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这些在神里面的每一次感动,为我们的生命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有没有使我们的生命得到破碎与更新呢?还是说,感动之后,又回到从前?在我们信主的日子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是信主受洗时圣灵的光照,还是读经时得到的亮光,还是祷告时听到的温柔话语;又或者是领圣餐时的感触,敬拜赞美时的激情,听道时的心得,小组团契时的提醒;又或者是在困难时经历神的带领,在绝望时得到圣灵的安慰,在孤单时被耶稣基督的爱环绕,等等。现在回想一下,这些当初的感动还历历在目吗?还在对我现在的生命有持续的影响吗?有让我们更爱主,更顺服主吗?相信大部分是有的,神让这些事情发生,有时是戏剧化地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方向,有些则是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生命。可是我们也要留意,不要将这些宝贵的感动停留于表面,存留在过去,而是要带进我们的内心深处,带出我们生命的改变,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引导我们走将来的道路。 默想经文:“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2:4) 主啊,感谢你用慈绳爱索来牵引着我,让我可以常常回到你的道路上。主啊,感谢你过往给我的这些美好的感动和经历,让我知道你是如此地爱我,保护我,坚固我。主啊,我要将感动变为行动,我要一生跟随你的引导,作你喜悦的儿女。 一点回应:回忆一下和主经历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什么。让这次的经历与现在的生活对话,让自己更加有信心,更加有盼望,更加有爱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留下这几族,为要试验那不曾知道与迦南争战之事的以色列人, 2. 好叫以色列的后代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 3. 所留下的就是非利士的五个首领和一切迦南人,西顿人,并住利巴嫩山的希未人,从巴力黑们山直到哈马口。 4. 留下这几族,为要试验以色列人,知道他们肯听从耶和华借摩西吩咐他们列祖的诫命不肯。 5. 以色列人竟住在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间, 6. 娶他们的女儿为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并事奉他们的神。 7. 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 8. 所以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萨田的手中。以色列人服事古珊利萨田八年。 9.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救他们,就是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 10. 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他就作了以色列的士师,出去争战。耶和华将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萨田交在他手中,他便胜了古珊利萨田。 11. 于是国中太平四十年。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死了。 12.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使摩押王伊矶伦强盛,攻击以色列人。 13. 伊矶伦招聚亚扪人和亚玛力人,去攻打以色列人,占据棕树城。 14. 于是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矶伦十八年。 15.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就是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以笏。他是左手便利的。以色列人托他送礼物给摩押王伊矶伦。 16. 以笏打了一把两刃的剑,长一肘,带在右腿上衣服里面。 17. 他将礼物献给摩押王伊矶伦,原来伊矶伦极其肥胖。 18. 以笏献完礼物,便将抬礼物的人打发走了, 19. 自己却从靠近吉甲凿石之地回来,说,王阿,我有一件机密事奏告你。王说,回避吧。于是左右侍立的人都退去了。 20. 以笏来到王面前。王独自一人坐在凉楼上。以笏说,我奉神的命报告你一件事。王就从座位上站起来。 21. 以笏便伸左手,从右腿上拔出剑来,刺入王的肚腹, 22. 连剑把都刺进去了。剑被肥肉夹住,他没有从王的肚腹拔出来,且穿通了后身。 23. 以笏就出到游廊,将楼门尽都关锁。 24. 以笏出来之后,王的仆人到了,看见楼门关锁,就说,他必是在楼上大解。 25. 他们等烦了,见仍不开楼门,就拿钥匙开了,不料,他们的主人已死,倒在地上。 26. 他们耽延的时候,以笏就逃跑了,经过凿石之地,逃到西伊拉。 27. 到了,就在以法莲山地吹角。以色列人随着他下了山地,他在前头引路, 28. 对他们说,你们随我来,因为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于是他们跟着他下去,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摩押一人过去。 29. 那时击杀了摩押人约有一万,都是强壮的勇士,没有一人逃脱。 30. 这样,摩押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国中太平八十年。 31. 以笏之后,有亚拿的儿子珊迦,他用赶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3段记载的是珊迦的事迹。很特别的是,经文没有明确指出珊迦是士师,也没有使用记载士师事迹的惯常格式,例如“以色列离弃神-神将他们交在仇敌手中-以色列人哀求神-神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国中太平一段日子”,来叙述珊迦的事迹。而从上下文的连贯性来看,这段记载是加插在以笏和底波拉这两位明确的、具有连贯性的士师中间。所有这些细节都让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并没有将珊迦当作是神所兴起的士师中的一位来记载,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珊迦并不是神所兴起的士师。 然而,虽然珊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士师,但这并不妨碍他被神使用来拯救以色列人,只不过不是以“士师”作为他的头衔罢了。这就有点好像虽然有些弟兄姐妹没有“牧者”的名分,但神却依然使用他们来进行牧养的职事。神这样做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就是在当时的确有这个需要。就好像在偏远的地方,没有牧者在当地,但神就兴起一些弟兄姐妹来作带领、牧养的工作,以回应当地福音事工的需要。而当时的情况也果真如此,非利士人善用兵器,压制了以色列人,也不让以色列人掌握制作兵器的技能。在这种情况下,神兴起珊迦,就以自己手上能有的工具,例如赶牛的棍子,去打击非利士人,拯救以色列人。 可以说,珊迦虽然没有被列入士师的行列,但却是以色列人在反抗仇敌的零星事件中的英雄。这也的确很好地平衡了士师的工作。士师是神兴起在一些大的层面来拯救以色列人的拯救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应许之地的广大地域,不可能都靠着某一些士师来在每个角落施行拯救,总会有一些偏远的地区是在士师的事工范围以外的、需要当地的领袖兴起来拯救他们。而珊迦就是其中的一位。 放在今天的教会,情况也相当类似。虽然神已经兴起了许多的牧师、传道、宣教士,但始终还有许多地方没有牧者;即便是在有牧者的教会,牧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去承担所有的牧养和带领的工作。所以,都需要有弟兄姐妹站出来,就好像珊迦一样,愿意被神装备、被神使用,献上自己手中有限的能力去服事弟兄姐妹。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看得到教会的需要吗?我们看得到弟兄姐妹的需要吗?我们是坐等神差派传道人来解决问题呢?还是我们愿意将自己献上被神使用呢?我们是看重一些牧养的名分才做事呢?还是愿意回应神的呼召,即便没有什么名分,但依然成为神合用的器皿去成为別人的帮助、荣耀神的名呢?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以珊迦为代表的零星事件中的领袖作用,也激励自己愿意为主摆上,不是为了成为领袖或英雄,只为被神使用、成为众人的帮助。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2段记载的是另一位士师以笏的故事。当时的情形是,以色列人又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情,神就使摩押王伊矶伦强盛,攻击并压制以色列人十八年之久。当以色列人呼求神的时候,神就兴起便雅悯人以笏作为士师来拯救他们。整个行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以笏用计刺杀了伊矶伦;其次,接下来以色列人响应以笏的呼召,起来攻击群龙无首的摩押人,击杀了他们的勇士约有一万人。从此以色列人便将摩押人制服,国中太平八十年。 这两个部分,一个是领袖之间的对决,以以笏刺杀伊矶伦得以完胜;另一个是跟随者之间的对决,以以色列百姓的奋勇跟上、击杀对方一万勇士而大获全胜。两方面的对决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取胜的要素。以笏作为神兴起的士师,有勇气、胆识、力量去单独面对强敌的首领。可以想象,作为强敌摩押人的首领,而且身体极其肥胖,那种威势与力量不言而喻。要刺杀成功,不但要有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勇气和冷静,也要有强大的力量作为后盾,否则的话,即便有机会出手也不过是以卵击石而已。但是以笏靠着神的帮助、刚强壮胆。他做到了。然而,单凭以笏刺杀敌方首领并不意味着以色列人的反抗就此成功。摩押人在新首领的带领下完全有可能继续压制以色列人,甚至带来更加猛烈的报复。要知道,摩押人可以辖制以色列人十八年,靠的不单单只是他们有一位极其肥胖的首领,而更多的是他们有强大的军队。但是,当以色列百姓奋勇跟上的时候,他们竟然可以击杀对方一万的勇士,而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但如今,靠着神的帮助,他们做到了。 领袖对决,百姓也要奋勇跟上。整个战事的取胜,不是单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虽然神也的确可以使用一个人就成就大事,神甚至可以独行大奇事),而是大家一起用力。没有领袖的取胜,百姓的气势可能也上不来、还龟缩在后方不知所措;但没有百姓的跟上,领袖的取胜所带来的优势可能也很快被消耗殆尽。在今天的教会,岂不也是这样的吗?我们需要神赐给教会有合适的带领者,按照神的心意带领教会弟兄姐妹的成长、带领弟兄姐妹走出去扩展神的国度。在这一点上,领袖的带领是很重要的。但同时,会众的参与也是不可少的。弟兄姐妹的跟进和响应,接受装备、走出去,都是教会能否兴旺、生命能否被建造、福音能否被广传的关键。没有弟兄姐妹的跟进,即便领袖们的带领再用力、方向再正确,也只能是果效甚微。神是我们的大牧人。教会全体都要一同跟随才能真正成为这个世代的光和盐。 默想经文:“你们随我来,因为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3:28)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体会领袖的取胜与百姓的跟上,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多作主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1段讲的是士师俄陀聂的故事。这也是开启了逐个介绍士师的段落。俄陀聂作为第一个被介绍的士师,也是合理的,因为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说,俄陀聂是与约书亚、迦勒同时代的人物,所以很可能也是第一位神所兴起的士师。当时的情形是以色列人因为忘记神、去侍奉诸巴力和亚舍拉,所以被神责罚、交在古珊利萨田王的手中长达八年之久。后来,当以色列人向神呼求的时候,神就兴起俄陀聂作为士师来帮助他们。神的灵降在俄陀聂的身上,他就胜了古珊利萨田。于是以色列人国中太平四十年。 设身处境去仔细思想,俄陀聂的兴起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体会。事实上,俄陀聂原本就是一位大能的勇士。当年就是他回应了迦勒的呼召,挺身而出攻下了底壁。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当古珊利萨田辖制以色列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俄陀聂并没有什么作为。原因很可能不是因为他“不想、不敢”,而是因为他“不能”。作为曾经的勇士,我们无需怀疑他面对新的挑战时的勇气。然而,有没有勇气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却是另一回事。可以理解,当以色列人被别族辖制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好像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那样任人宰割,其中必然少不了有好像俄陀聂这样的勇士要挺身而出來拯救以色列人。只是无奈要么是个人的能力有限,要么是统领、协调整个以色列军队的能力有限,或是别的原因,总之就是一直无法成功。这也让我们看到以色列人在能力、实力上的确比不上周边的某些强敌。然而,当神出手的时候,情况就发生彻底的改变。神的灵降在俄陀聂身上,俄陀聂就不但拥有了使命感,更拥有了他自己以前不具备的能力,便胜了仇敌。 人虽软弱,但神刚强!人的软弱是事实,无论我们有再大的勇气,在能力上的缺乏却是无法否认的;特别是在与周边环境相比较的时候,有时候会强过对方,但也有时候会比对方弱小。然而,神的刚强却也是事实。神会带领我们在即便被欺压了八年之久之后仍然可以顷刻间转败为胜。当然,我们在其中学习的教训不单只是靠主得胜,同时也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好像当年以色列人那样忘记神,反倒是要在任何境况中都要持守对神的信仰,而不是在顽梗悖逆中遇到了困难才来寻求神。 默想经文:“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救他们,就是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3:9) 静默思想:思想俄陀聂的过去的成就,更加体会神藉着他所成就的工作,也学习在我们的软弱中靠主得胜。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0段记载的是存留在迦南的各族。这也是承接之前的段落,向读者介绍更多有关存留在应许之地的迦南各族的资料。经文也解释了神存留这些迦南各族的原因,除了是因为之前段落提到的以色列人没有将他们赶出去、敬拜他们的偶像、假神以外,还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要试验他们,好让这些下一代们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3:2)。另一个原因就是要知道他们肯听从耶和华藉摩西吩咐他们列祖的诫命不肯(3:4)。这两个原因,前者是锻炼以色列人跟随神打仗的能力,后者是锻炼以色列人谨守遵行神的诫命典章的心志与行动。两者都是为了塑造以色列人对神的信仰,看他们是否刚强壮胆跟随神,看他们是否听从神所吩咐的一切话。 这也让我们看到神的心意,就是在真实的与周边各族为邻的环境中塑造神的子民对祂的真实信仰。周边的各族可能会带来争战,所以借此以色列人要学习如何靠神得胜;周边各族也可能带来诱惑,所以以色列人要借此学习如何持守真道。无论是争战也好、诱惑也罢,都是塑造真实信仰的不可缺少的最佳场所。虽然存留迦南各族有以色列人之身的原因,但我们也可以同时看到神的心意。神没有将以色列人放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真空中去让他们成长;相反,神将他们放在非常容易受到挑战和引诱的地方去塑造他们的信仰。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试验出他们的信仰是否真实。在真空中,人们会以为自己很坚定地跟随神,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挑战而已;在真空中,人们会以为自己很爱神,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受到引诱而已。如果是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他们无需和周边的邻国争战、不受任何威胁的话,也就看不出他们是否真的靠主得胜,还是只是嘴上说说,一遇到困难就放弃、逃跑;如果是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他们不受到任何周边邻国的诱惑,也就看不出他们对神是否真心,是否全然顺服与专一爱神。这就好像在一个荒岛上,只有一对男女,那么他们之间的彼此相爱可能只是没有选择的结果。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一位英俊美貌的第三者,才看得出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情是否真的好像他们之前以为的那样忠贞。 同样在今天,作为基督徒,神也没有将我们安置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让我们以为对神很有信心。相反,神将我们放在各自不同的真实场景中。有来自于周边的挑战、压力、苦难、争战,让我们可能慢慢在信仰上失去信心;也有来自于周边的引诱、同化、渗透、糖衣炮弹,让我们可能慢慢与世俗为伍,在信仰上妥协。然而,不要轻看这些,不要为这些而抱怨。要知道,这乃是神塑造我们真实信仰的场所。明白了这些,我们岂不应该更加积极、警醒地面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吗?我们岂不应该更加乐意地在这些环境中跟随圣灵的带领,塑造我们对神的信仰,经得起神的察验、得蒙神的喜悦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神将以色列人放在周边各族当中的心意,也更加明白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持守信仰、回应神的心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3章记载了三位士师的事迹,基本重复的是同样的模式:以色列人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神把他们交在仇敌手中——以色列人呼求神——神兴起士师拯救他们——士师死后以色列人又转去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看起来神好像傻傻的,不断被这些以色列人翻来覆去地欺骗,但实际上,受欺骗的不是神,而是以色列人自己,他们是在自欺欺人。他们以为可以把神使唤来使唤去,但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积蓄神的忿怒。 从以色列人代代相传这样一个更大的角度来看,也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当神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的时候,国中太平有四十年、八十年。这相当于一、两代人的时间。这也就是说,当士师在的时候,在当时的那一代人,或是再往下的一代人中间,是国中太平,以色列人没有转去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神也保护他们没有受到仇敌的搅扰。然而,这样的情况没有维持太久。及至下一代,或最多到第二代,就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对神的信心没有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多少会令人感到失望;然而同时,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一代的人都必须建立自己对神的信心。我们盼望信心可以通过一代一代累积起来,越往后的世代信心越强。可是更为现实的是,每一代都必须自己学习信心的功课。信心可以通过传承而来,但信心也必须是每一个世代的人面对神的回应。我们不能指望自己的父代把信心传给我们,我们就可以轻松自如地靠着现成的信心过生活了。事实上,我们都必须建立自己对神的真实信心的回应。这样,我们也就明白圣经里的话说:“耶和华留下这几族,为要试验那不曾知道与迦南争战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后代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3:1-2)原来神要每一代以色列人都好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信心的功课。 一代人过去,一代人兴起,神要让每一代人都在他们的实际处境中学习功课,建立信心。这也是我们每一代基督徒必须正视、面对的挑战。我们可能会埋怨说为什么我身处的这个国家如此的不敬虔,为什么我身处的这个环境这么敌对神,为什么我身处的这个社会如此不公义。然而,神就是把我们放在这样一个处境中,为的是磨练我们的信心,炼尽我们生命中的渣滓。神没有让我们借用从父辈而来的信心去过现成的信心生活,也没有让我们在由父辈传下来的完美信仰环境中悠然自得地享受信心生活。神让我们面对这样一届的政府,神让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位公司老板,神让我们身处这样的一个难民大潮中,就是要让我们去经历和父辈同样的信靠神、回转神、依靠神的生活。这实际上也是教导我们用更加积极的眼光来看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如人意,可是却是神用来操练我们信心,塑造我们品格的时机,我们不应该抱怨、虚度、不满、逃避,反而要好好珍惜。 默想经文:“好叫以色列的后代又知道又学习未曾晓得的战事。”(3:2) 哦,主啊,感谢你赐给我们很多信心的榜样,也感谢你让我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磨练、坚固我的信心。这个世界虽然不是好像我所期望的那么美好,但却是把我塑造成你所期望的生命的最好场所。主啊,我愿意好像那些信心的前辈一样,在我一生的道路上,用信心来跟随你。 一点回应:针对当前自己处境中的一些情况,思想神在如何使用这些来磨练我们的信心。例如社会上发生的一件事,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生活中出现的一个插曲,这些事情如何使我们更加认识神,信靠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笏死后,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2. 耶和华就把他们付与在夏琐作王的迦南王耶宾手中。他的将军是西西拉,住在外邦人的夏罗设。 3. 耶宾王有铁车九百辆。他大大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华。 4. 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 5. 她住在以法莲山地拉玛和伯特利中间,在底波拉的棕树下。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 6. 她打发人从拿弗他利的基低斯将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召了来,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说,你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 7. 我必使耶宾的将军西西拉率领他的车辆和全军往基顺河,到你那里去。我必将他交在你手中。 8. 巴拉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 9. 底波拉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于是底波拉起来,与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 10. 巴拉就招聚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跟他上去的有一万人。底波拉也同他上去。 11. 摩西岳父(或作内兄)何巴的后裔,基尼人希百曾离开基尼族,到靠近基低斯撒拿音的橡树旁支搭帐棚。 12. 有人告诉西西拉说,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已经上他泊山了。 13. 西西拉就聚集所有的铁车九百辆和跟随他的全军,从外邦人的夏罗设出来,到了基顺河。 14. 底波拉对巴拉说,你起来,今日就是耶和华将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华岂不在你前头行吗?于是巴拉下了他泊山,跟随他有一万人。 15. 耶和华使西西拉和他一切车辆全军溃乱,在巴拉面前被刀杀败。西西拉下车步行逃跑。 16. 巴拉追赶车辆,军队,直到外邦人的夏罗设。西西拉的全军都倒在刀下,没有留下一人。 17. 只有西西拉步行逃跑,到了基尼人希百之妻雅亿的帐棚,因为夏琐王耶宾与基尼人希百家和好。 18. 雅亿出来迎接西西拉,对他说,请我主进来,不要惧怕。西西拉就进了她的帐棚。雅亿用被将他遮盖。 19. 西西拉对雅亿说,我渴了,求你给我一点水喝。雅亿就打开皮袋,给他奶子喝,仍旧把他遮盖。 20. 西西拉又对雅亿说,请你站在帐棚门口,若有人来问你说,有人在这里没有。你就说,没有。 21. 西西拉疲乏沉睡。希百的妻雅亿取了帐棚的橛子,手里拿着锤子,轻悄悄地到他旁边,将橛子从他鬓边钉进去,钉入地里。西西拉就死了。 22. 巴拉追赶西西拉的时候,雅亿出来迎接他说,来吧,我将你所寻找的人给你看。他就进入帐棚,看见西西拉已经死了,倒在地上,橛子还在他鬓中。 23. 这样,神使迦南王耶宾被以色列人制伏了。 24. 从此以色列人的手越发有力,胜了迦南王耶宾,直到将他灭绝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4段讲的是底波拉和巴拉的故事。当时的背景是以色列人在以笏死后又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结果被神交在夏琐王耶宾的手中二十年。当以色列人向神呼求的时候,神就兴起女先知底波拉作士师来施行拯救。 整段经文非常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场景,可以说是一战定输赢。整个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人物,包括巴拉、希百和希百的妻子雅亿。与其它士师的事迹所不同的是,底波拉作为神兴起的士师,她在整个争战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太多亲力亲为的战绩。她的参与主要是作为先知的角色,例如呼召巴拉起来、传递神的话语、预言战事的走向,等等;而实际上领兵作战、冲在最前面的是巴拉;而最后杀死敌军首领的是雅亿。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问,到底谁的功劳最大?或者说,谁的作用最大?有可能是底波拉,因为她是作为士师启动了整个事件;可能是巴拉,因为没有他的亲力亲为、冲锋陷阵,以色列人很难战胜拥有九百辆铁车的敌军;可能是雅亿,因为是她亲手将敌军的首领杀死,象征着战事的胜利和结束。可以说,三个人的作用都很大,都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事件的背后是神在带领、神在引导,成就神对以色列人的拯救。是神兴起女先知底波拉作士师,是神带领巴拉取胜,是神预备了雅亿发出最后一击。所以,最终得荣耀的是神,最终蒙拯救的是以色列人。无论是底波拉也好,巴拉或雅亿也罢,都是神使用的器皿,完成神的工作。 从这段经文我们也看到另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士师的帮助者。可能是因为底波拉是女性的缘故,所以她不像以笏、珊迦那样可以亲自出面杀敌。神也没有让底波拉成为女强人、女超人去完成那些由男人都可能完成不了的工作。相反,神兴起巴拉和雅亿来帮助底波拉。三个人彼此配搭,在神的调和与帮助下,共同完成神的使命。 这也是一幅很美丽的画面。我们通常认为士师都是英雄人物,以一己之力扭转以色列人被压迫的命运。有时候,我们也渴望成为这样的士师被神大大使用,实际上却可能是我们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罢了。不错,神的确会兴起一些大有能力的士师独立完成任务,但神也会兴起士师的帮助者去一起完成任务。事实上,我们每一位被神兴起的,能力都有高低之分,都需要帮助者。我们不需要区分谁更重要,或是谁的果效最大,因为我们知道都是神的工作,都是神的带领。所以,我们无需以为自己了不起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也无需认为帮助别人就是低人一等。最终神得荣耀,神的子民得帮助,这就足以让我们心满意足了。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整个过程。愿底波拉、巴拉和雅亿,他们彼此配搭同工的美好画面也成为我们弟兄姐妹在服事中彼此配搭的真实写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4章记载的是士师底波拉和巴拉击败夏琐王的将军西西拉的故事。这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也成为敌我力量对比改变的转折点。之前是耶宾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而自从这场战役过后,以色列人的信心大增,手中越发有力,逐渐占据主动,直至将耶宾灭绝了。 当底波拉告诉巴拉说神吩咐他率军上去打仗时,巴拉回答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4:8)底波拉把神的吩咐告诉了巴拉,而巴拉则以底波拉和他一起去为条件。巴拉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他的确想去攻打西西拉,因为以色列人已经被他们欺压了二十年,实在是受不了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恨害怕,怕自己打不过敌人,所以要拉底波拉为自己壮胆。巴拉的矛盾心理不难理解。虽然看起来这是可以把仇敌一网打尽的机会,可是难度之高,基本没有胜算的可能。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巴拉可以有三种回答。一种是“好,我去!”;第二种是“好,我去!可是需要支持,所以请底波拉也和我同去。”;第三种是:“你去我就去,你不去我就不去。”巴拉选择了最没有底气的第三种。底波拉的回答也可以有两种。一种是“神吩咐的是你,不是我,所以我不去。”;第二种是“好,我与你同去。”底波拉没有和巴拉踢皮球,而是干脆利落地选择了第二种。为什么巴拉的回答推三推四,很儒弱,而底波拉的回答毫不推辞,满有信心呢?原因就在于,巴拉把这条命令看成是底波拉给他的,所以他就抓住底波拉不放,言下之意,既然是你让我去的,那就请你在我前面行。而底波拉却知道这条命令是来自于神的,所以她信心十足,相信神必在他们前面行(4:14)。 巴拉的讨价还价,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有时候神直接向我们说话,但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人来传讲的。我们常常像巴拉,知道这些是神的话,可是却当做人的要求来听,所以就用人的眼光去看这些要求,用人标准去衡量是否该做,例如别人做到了我才做,或是别人都说做不到的我就肯定做不到。然而,我们应该学习底波拉,她相信这既然是神的命令,就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而且神也必会伸手帮助我们。 在我们的信仰历程中会有很多的拦阻。神让我们不要忧虑,让我们去饶恕人。我们觉得这些根本无法做到,无法逾越。于是乎,这些拦阻也就成为我们属灵生命成长的他泊山。然而,我们不要放弃,要对神有信心。当我们努力去尝试,并且依靠神突破这些瓶颈之后,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属灵高峰。就好像这次的他泊山之役,为以色列人带来了信心的飞跃。我们的属灵生命需要不断地突破,使我们的信心不是停留在原地,而是不断地进深,与神更加的亲密和契合。 默想经文:“从此以色列人的手越发有力,胜了迦南王耶宾,直到将他灭绝了。”(4:24) 主啊,我也渴望有这样的突破。在信仰上,在和你的关系上,我发现有很多的拦阻,让我无法全然进入对你的完全依靠,也无法全然进入你的丰盛之中。我的小信、忧虑、苦毒、懒惰、缺乏自律,等等,始终战胜不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他泊山。主啊,我实在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了。我愿意突破这些瓶颈进入与你更加美好的相交。主啊,求你帮助我。 一点操练:思想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还有什么东西始终成为我们全然信靠神的拦阻,我们很想胜过,但又不断放弃。今天,可以把它拿到主的面前来,求神赐给力量和决心,带领我们突破这个瓶颈,进入另一个属灵的高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那时,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歌,说, 2. 因为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 3. 君王阿,要听。王子阿,要侧耳而听。我要向耶和华歌唱,我要歌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4. 耶和华阿,你从西珥出来,由以东地行走。那时地震天漏,云也落雨。 5. 山见耶和华的面就震动,西乃山见耶和华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 6. 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又在雅亿的日子,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 7. 以色列中的官长停职,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作以色列的母。 8. 以色列人选择新神,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那时,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藤牌枪矛呢? 9. 我心倾向以色列的首领,他们在民中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 10. 骑白驴的,坐绣花毯子的,行路的,你们都当传扬。 11. 在远离弓箭响声打水之处,人必述说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义的作为。那时耶和华的民下到城门。 12. 底波拉阿,兴起。兴起。你当兴起,兴起,唱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阿,你当奋兴,掳掠你的敌人。 13. 那时有余剩的贵胄和百姓一同下来。耶和华降临,为我攻击勇士。 14. 有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从以法莲下来的。便雅悯在民中跟随你。有掌权的从玛吉下来。有持杖检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 15. 以萨迦的首领与底波拉同来。以萨迦怎样,巴拉也怎样。众人都跟随巴拉冲下平原。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 16. 你为何坐在羊圈内听群中吹笛的声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设大谋的。 17. 基列人安居在约旦河外。但人为何等在船上。亚设人在海口静坐,在港口安居。 18. 西布伦人是拚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也是如此。 19. 君王都来争战。那时迦南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纳争战,却未得掳掠银钱。 20. 星宿从天上争战,从其轨道攻击西西拉。 21. 基顺古河把敌人冲没。我的灵阿,应当努力前行。 22. 那时壮马驰驱,踢跳,奔腾。 23. 耶和华的使者说,应当咒诅米罗斯,大大咒诅其中的居民。因为他们不来帮助耶和华,不来帮助耶和华攻击勇士。 24. 愿基尼人希百的妻雅亿比众妇人多得福气,比住帐棚的妇人更蒙福祉。 25. 西西拉求水,雅亿给他奶子,用宝贵的盘子给他奶油。 26. 雅亿左手拿着帐棚的橛子,右手拿着匠人的锤子,击打西西拉,打伤他的头,把他的鬓角打破穿通。 27. 西西拉在她脚前曲身仆倒,在她脚前曲身倒卧。在哪里曲身,就在哪里死亡。 28. 西西拉的母亲从窗户里往外观看,从窗棂中呼叫说,他的战车为何耽延不来呢?他的车轮为何行得慢呢? 29. 聪明的宫女安慰她(原文作回答她),她也自言自语地说, 30. 他们莫非得财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为掳物,得绣花的彩衣为掠物。这彩衣两面绣花,乃是披在被掳之人颈项上的。 31. 耶和华阿,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这样,国中太平四十年。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5段记载的是底波拉和巴拉的歌。这是一首得胜的凯歌。藉着细细地阅读,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底波拉和巴拉他们战胜仇敌迦南王耶宾和西西拉的愉悦之情。在诗歌当中,分别表达出对神的颂赞、对以色列人离弃真神的责备、对神出手拯救的欢呼、对参战支派的感谢、对袖手旁观支派的鄙视、对雅亿的称赞、对西西拉之母的带着怜悯的嘲讽。 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这场战事,但从这首诗歌当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个强烈的主题,即与神为伍的荣耀,以及与神为敌的羞耻。当年以色列人就是因为与神为敌,选择别神、偶像,结果被神责罚交在仇敌的手中;如今,以色列人当中的许多支派积极参与这场战事,品尝与神为伍的胜利的喜乐;而那些不参与的,则好像与神为敌的人一样,被神耻笑、被神咒诅。 现在,同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与神为伍呢?还是与神为敌?我们是贴近神的心呢?还是远离神的心?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与神为伍,不要与神为敌。这个道理我们虽然都懂,但是藉着细读经文、慢慢品尝,设身处境去体会当时的情景,必定会有更加生动、刻骨铭心的体会。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5章是一首赞美诗,记载的是在他泊山之役大获全胜之后底波拉和巴拉作歌赞美神。在饱受夏琐王耶宾欺压了二十年之后,以色列会众在神的带领下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他们喜形于色,藉着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和对神的感恩与赞美。 整首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段。第三段(5:24-31)讲的是敌方首领西西拉的死。他被女子雅亿所杀,而他的母亲却在傻傻地等待他得胜的凯旋。虽然字里行间带有嘲讽的意味,但也刻画出敌人在神的手中所受到的羞辱和可怜的光景。前两段的主题都是颂赞神的作为,以及对以色列参战将士的赞赏。这两段都以相似的句子开始:“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5:2,9)。虽然主题相同,可是这两段在具体内容上却有所不同。第一段(5:2-8)讲的是神兴起,来帮助陷入苦境的以色列人。那时,以色列人因为敬拜偶像,所以祸患临到他们。第二段(5:9-23),讲的是人兴起,包括底波拉和巴拉的兴起,以及各支派的积极参与;但也有诸如流便、但支派等等,只是在一旁静坐观看。这里特别提到神对米罗斯的咒诅,因为他们没有在战争中帮助神(5:23)。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泊山战役的两个重要元素,一方面是神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有人的参与。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怎么神会对没有帮助祂的人如此耿耿于怀?难道神还真的需要人的帮助不成?当然不是!神造天创地,用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神独行大奇事,根本不需要人的帮助。那么为什么在这里会咒诅那些没有来帮助神的人呢?原因乃是他们拒绝参与神的圣工。神兴起施行拯救,但同时神也要看到人在当中的参与,因为是否与神同工本身就说明了人是否愿意与神在一起。一个不愿意与神同工的人,他的心也是远离神的。面对远离祂的子民,神要兴起的拯救工作不单单是消灭仇敌,这在神来讲根本不在话下;然而,神更关心的是要人将心转向祂。以色列人不但是享受胜利的果实,更要离弃偶像,悔改恶行,信靠跟随神。所以神在等待、在观看,在祂所兴起的工作中,人如何来回应。 我们是好像底波拉那样凭着信心勇敢争战呢,还是好像巴拉一样出于胆怯而无法分享神荣耀的喜乐呢(4:9)?我们既要学习仰望神的工作,但同时也要参与神的工作。不是神需要我们的帮助,而是我们需要神的帮助;不是神离开了我们就不行,而是我们离开了神就不行。我们与神同工,与神同心的心也就在此表明了。 默想经文:“耶和华啊,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5:31) 哦,主啊,我赞叹你奇妙的作为,我惊讶你大能的彰显。主啊,我渴望与你同行,我深愿与你同心。我不愿单单作你在海面上行走的看客,我更愿意下到海面与你一同在海面上行走;我不愿单单欣赏你医治大麻风患者的神迹,我更愿意与你一同去触摸在大麻风患者的身上。主啊,我渴望与你同工,因为这是我的荣耀。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 2. 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 3. 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 4. 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 5. 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 6. 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耶和华。 7. 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 8. 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出了为奴之家, 9. 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并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把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将他们的地赐给你们。 10. 又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 11. 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 12. 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阿,耶和华与你同在。 13. 基甸说,主阿,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他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 14. 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 15. 基甸说,主阿,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16. 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 17. 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 18. 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主说,我必等你回来。 19. 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作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 20. 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磐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 21. 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 22. 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阿,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 23. 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 24. 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25. 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作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26. 在这磐石(原文作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 27. 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 28. 城里的人清早起来,见巴力的坛拆毁,坛旁的木偶砍下,第二只牛献在新筑的坛上, 29. 就彼此说,这事是谁作的呢?他们访查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作的。 30. 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将你儿子交出来,好治死他。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 31. 约阿施回答站着攻击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争论吗?你们要救他吗?谁为他争论,趁早将谁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毁他的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 32. 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说,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 33. 那时,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 34. 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 35. 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 36. 基甸对神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37. 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 38. 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 39. 基甸又对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40. 这夜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6段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段落,就是关于基甸的故事。背景依旧是以色列人在国中太平四十年的情形中再一次堕落、悖逆神、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情。神将他们交在仇敌手中七年,当以色列人呼求神的时候,神就出手拯救他们。 本段经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神兴起基甸的过程。神首先是差派先知去责备以色列人,然后差派使者去呼召基甸。从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基甸身上所交织的两股力量。一股力量就是他身上带有的抉择果断的勇气。当他想要证明向他说话的是否就是主的时候,他可以在当时很窘迫的环境中毅然决然拿出一只山羊羔和一伊法细面这些丰厚的食物献给对方;当他看到对方的确就是神的时候,也就毅然决然地听从神的吩咐去将城中巴力偶像的祭坛拆毁;当仇敌聚集过河再次筹划一年一度的掠夺时,神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毅然决然地吹笛呼召众支派准备作战。 与这股“勇气”的力量相对的,就是基甸多疑、犹豫的软弱。当神的先知已经责备以色列忘记带领他们出埃及的神的时候,基甸依然在质疑那位带领祖出埃及的神在哪里;当他愿意听从神的吩咐去拆除巴力的祭坛时,依然有所顾虑只敢在晚上动手;当神的灵降在他的身上鼓励他去召聚众支派并且已经看到果效的时候,他依然犹豫这是否真的出于神而要两次用羊毛来验证。 这两股力量的交织,不但是基甸的真实情况,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甚至已经是基督徒的真实写照。虽然如此,我们也要知道,真实的写照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接受现状、心安理得地安躺在这两股力量的交织中,一会儿偏向这股力量,一会儿偏向那股力量,左右摇摆,长此以往。从基甸后来的发展来看,他虽然拯救了以色列人脱离仇敌的手,但却制造了以弗得成为他自己全家的网罗(8:27)。事实上,如果任凭两股力量在自己身上继续交织,最终势必带来严重的后果。 整卷《士师记》记载基甸的篇幅仅次于参孙。然而,在这大量的记载中却自始至终没有以“士师”来称呼基甸。很可能,在作者的眼里,基甸虽然发挥了士师的功用,但却没有士师的名号。这或者也与基甸的这种勇气与软弱并存、并最终所带来的恶果有关。对基甸的长篇记载,不单只是让我们看到当时情形中更多具体的细节,同时也是因为基甸这种勇气和软弱并存的特性,所以需要多方面地予以描述才能将这段历史说清楚。勇气和软弱并存的特性,对于写作来说固然精彩、引人入胜、也引发人的共鸣。然而,对于属神的子民来说并不见得是佳例。如果是单纯、清心,没有那么多反反复复的折腾、而是一心一意地跟随、全心全意地依靠,岂不更好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慢慢细读经文,体会基甸身上的这两股力量的交织,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给自己带来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6章讲的是基甸的成长故事,主要记载了神与基甸之间的三次对话。第一次(6:11-24)的重点在于证明神的确与基甸同在。当神首次告诉基甸神与他同在的时候,矢口否认,因为神的同在与他们的现实光景相差太大。然而神还是恩慈地悦纳了基甸的供物,让他确实知道神是与他同在的。第二次(6:25-32)的重点在于神让基甸拆毁他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这个时候,基甸虽然害怕,但还是偷偷地在夜间按照神的吩咐去做了。从此,他的名字也被称为“耶路巴力”,成为拆毁巴力之坛的象征。第三次(6:33-40)的重点在于基甸对神是否真的让他去拯救以色列人始终不放心,要多次确认。一次是让羊毛湿,周围干;后来又要求羊毛干,周围湿。结果,恩慈的神还是一一按照基甸的要求而给他应验了。 整个过程,我们看到基甸的挣扎始终很大。对于已经被米甸欺压了七年之久的以色列人来说,要让基甸重新对神建立信心,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看到基甸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起伏、反复。当神一开始向他说话的时候,他从理性上断然拒绝了神与他同在的可能性,因为神如果真的和他们同在的话,他们不会沦落到今天的光景。然而,即使如此,基甸还是燃起一点希望,赶忙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和无酵饼来献给神,要知道,这在当时受到欺压,生活窘迫的情况之下,基甸预备的这些食物,可谓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然而基甸在这过程中又出现失误,把不应该出现的汤也端了上来;在这之后,基甸对神的信心开始加增,为神筑坛;然而,当神要求他去拆毁巴力的偶像时,基甸又开始害怕,只敢在晚上做这事;接下来,神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鼓起勇气,召聚了以色列人聚集在他面前。可是没过太久,基甸的信心又往下滑,变着法地来要神给印证。虽然基甸有这么多的反复,然而神却没有因此而发怒,反倒是不断地谆谆教导,百般忍耐和温柔,基本上满足了基甸想要的所有印证。 从基甸的身上,我们也多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对神的认识和信心,岂不也是这样起起伏伏吗?有时好像很有信心,有时又一下子跌入低谷;在平顺的时候好像很顺服神,可是困难一来就又害怕起来;有时觉得自己能力很强,有时却又瞻前顾后。这就是我们真实的自我写照。当夫妻关系好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神好爱我们,可是出现矛盾的时候又觉得神怎么这么远;当经济条件好的时候我们很愿意跟随神,可是出现困境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怀疑神是否真的在掌管一切.....然而,感谢神,我们纵然失信,可是神总是信实的。虽然我们常常软弱、害怕、疑惑、放弃,可是却不能改变神的存在与性情。祂始终与我们同在,用丰盛的慈爱和大能的手来扶持我们。神并不是离开了基甸就无法拯救以色列人,神乃是要扶持基甸从软弱中成长起来,带领以色列人一同走上信靠神的回转之路。神要让基甸在软弱中变为刚强,在多疑中变为坚信。基甸为自己如此软弱不堪的人居然可以见到神的面而愧疚,可是神却安慰他不要怕。这是多大的安慰啊!我们有时会被自己的软弱击倒,被仇敌控告,以至于不敢再面对神,也不愿再面对神,甚至连祷告也提不起神来。然而神始终用笑脸迎接我们,因为祂是赐平安的神,也是叫我们抬起头来的神。 默想经文:“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6:24) 哦,主啊,我感谢你对我不离不弃的爱,我虽然有很多的亏欠,常常信心不足,可是你却始终对我不离不弃,来扶持我,坚固我,让我可以从软弱中靠着你的恩典一天一天成长、刚强起来。主啊,我虽然时常软弱,但我绝不会再放弃,我要继续在你里面成长。 一点操练:把在生活中已经失去盼望,甚至已经不想在祷告中提及的一件事,例如夫妻关系,工作压力,胜不过的罪,等等,继续仰望在神的手中。要相信,神依然是全地的主,我们对神要始终有盼望。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 2. 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 3. 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 4. 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过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我指点谁说,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点谁说,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 5. 基甸就带他们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 6. 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 7. 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 8. 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棚,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 9. 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起来,下到米甸营里去,因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 10. 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 11. 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然后你就有胆量下去攻营。于是基甸带着仆人普拉下到营旁。 12. 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人都布散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 13. 基甸到了,就听见一人将梦告诉同伴说,我作了一梦,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到了帐幕,将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倾覆了。 14. 那同伴说,这不是别的,乃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 15. 基甸听见这梦和梦的讲解,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营中,说,起来吧。耶和华已将米甸的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 16. 于是基甸将三百人分作三队,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里,瓶内都藏着火把, 17. 吩咐他们说,你们要看我行事,我到了营的旁边怎样行,你们也要怎样行。 18. 我和一切跟随我的人吹角的时候,你们也要在营的四围吹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19. 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来到营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 20. 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21. 他们在营的四围各站各的地方。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呐喊,使他们逃跑。 22. 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 23. 以色列人就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聚集来追赶米甸人。 24. 基甸打发人走遍以法莲山地,说,你们下来攻击米甸人,争先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于是以法莲的众人聚集,把守约旦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 25. 捉住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将俄立杀在俄立磐石上,将西伊伯杀在西伊伯酒榨那里。又追赶米甸人,将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级带过约旦河,到基甸那里。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7段记载的是基甸击败米甸人的战事。经文对整个过程有很详细的介绍,从中不但可以看到神如何带领基甸取得战事的胜利,同时也可以看到基甸勇气和软弱两方面的特性如何继续交织在一起,并且接受神的进一步调教。 基甸的勇气体现在他听从神两次裁减军队人数的吩咐。第一次裁减人数从三万二千一下子降到一万;第二次从一万降到三百。总体来看,经过两次的裁减,人数只剩下原来的百分之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断崖式的裁减。对于神为什么挑选捧着舔水的三百人,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但从经文的上下文来看,最为明显的原因就是神要降低人数,以免以色列人自夸(7:2)。所以当这些人按照神的吩咐分为两队的时候,神选择了人数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哪一队的人少,神就选择哪一队。 大敌当前,面对如此裁减人数的吩咐,基甸都一一听从。基甸的勇气实在可嘉。然而,神知道基甸的心依然有软弱。所以当大战前夕,神告诉基甸,如果他害怕的话,可以进行一次打探,为的是让基甸不要害怕,从打探到的消息中得到胆量去攻击敌军。基甸果然使用了这一次机会去打探,也就显明了他的心的确有害怕。然而,虽然基甸有害怕,但最终也是从神那里得到了印证,从而迈出刚强的一步,甚至将已经少得可怜的三百人再分为三队进行出击,结果却大获全胜。 整个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是神对基甸的信心进行培育和调教的过程。通过裁减军队的人数,以及进入敌军阵营打探、并最终取得胜利,神让勇气和软弱并存的基甸慢慢学习如何在保持勇气的同时也克服内心中软弱、惧怕的心。可想而知,当基甸经过这些过程的时候,他对神的话语、对神的带领又会有新的、更加深刻、更加真实的体验,信心会被建立并坚固起来。 当然,这是理想当中的状态。神固然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使用不同的方式和场景来耐心培育和调教我们的信心,但我们的信心是否因此就被建立和坚固起来呢?这就要看我们自己如何回应了!想想我们自己,是否也是这样呢?我们的信心之路也都走过高山和低谷,我们有刚强壮胆的时候,也有小信犹豫的时候。神允许我们经历这些,神也藉着,或是创造一些机会来培育和调教我们,为要是塑造我们坚韧的信心。我们的功课做得如何呢?可以交上神喜悦的答卷吗? 默想经文:“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起来,下到米甸营里去,因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中。 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然后你就有胆量下去攻营。’于是基甸带着仆人普拉下到营旁。”(7:9-11)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体会神对基甸信心的培育和调教,也带领我们自己一同学习这信心的功课。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7章讲的是基甸击败米甸人的经过。这里有一个细节通常会引起我们的很多猜测,就是神为什么把用手捧着舔水的留下,而把其余跪着喝水的人都打发回家呢?有些认为用手捧着舔水的人警觉性更高一些,或是更加勇猛一些,所以被神选上了。这些猜测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从经文来看,最直接的解释,就是神挑选了人数最少的一群人,为要显出争战得胜在于神,而不是在于人。其实,神完全可以不用一人就取得胜利,可是神依然要选出三百人,一方面是鼓励人与祂同工,而不是坐享其成,为的是要在行动中建立以色列人的信心;另一方面,神又不需要那么多人,为的是彰显祂奇妙的作为。所以,我们既要留意积极参与神的圣工,但同时也不要单看人数,而且要保守自己的心,归荣耀与神。 在两军对垒的临界点,神叫基甸去偷听敌人的对话。他们一个梦到大麦饼将帐幕撞倒,另一个解梦说这是神把米甸人交在了基甸的手中。基甸听到这一番对话,信心大增,连夜叫齐三百人攻击地阵,一举成功。这一次的探听,对于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催化剂作用。其实,基甸所听到的,乃是神的工作。神让其中一人如此做梦,神也让另外一人如此解梦,为的是向基甸传递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所以基甸听到的表面看起来是敌人的对话,但实际上却是听到了神的声音,而这个神的声音激励了基甸的斗志,率军进攻敌阵。 在关键时刻,能听到神的声音是多么的重要啊。神的声音吹起进攻的号角,神的声音扰乱敌阵,神的声音激励众人的心;神的声音带领基甸由预备转入行动,由软弱变为刚强。能听到神的声音是我们都期望的,可是要听到神的声音却是要付诸努力的。神没有直接把这番话放在基甸的心中,而是让基甸自己去听。神说:“倘若你怕下去,就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7:10)基甸就带着普拉下去了。这显明基甸果然是害怕的。这也难怪,基甸眼睁睁看着自己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三万二千人,现在被神弄得只剩下三百人,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可是心里却开始担心、害怕了。神理解基甸内心的恐惧,没有责怪他,而是向基甸发出温柔的邀请,鼓励他凭信往前走一点,去听那可以进一步建立他信心的话。神的心意很明显,要听那可以带来鼓励的话,首先就是自己要有一定的渴慕和信心。这就好像神已经赐下祂宝贵的话语-圣经,可是需要我们花时间来读;神也愿意向我们讲话,可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聆听。基甸敢于只身带着一个同伴近到敌人营中,他的确付出了一定的渴慕勇气。可是基甸这迈出的信心一小步,却为他带来了信心的一大步。 今天,我们也会常常遇到很多事情的困扰和拦阻,我们是多么的需要神的一句话来安慰、鼓励我们,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啊。神知道我们的难处,已经为我们预备了话语来激励我们。神也理解我们的恐惧。祂温柔地鼓励我们,凭着那起初一点点的信心,去听祂那可以激起我们更大信心的话语。我们渴慕神的话语所带来的力量和帮助吗?我们愿意花出时间来读经祷告,以至于被神的话语所激励吗?我们愿意迈出信心的一小步,去得到人生的一大步吗? 默想经文:“基甸听见这梦和梦的讲解,进敬拜神。”(7:15) 主啊,基甸听到了你的声音,就敬拜你,他的人生就有了勇气和方向。主啊,我也渴慕听到你的话语,来作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主啊,愿意鼓起勇气,腾出时间来,安静等候在你面前,听你的声音。主啊,求你每天赐给我一句话,让我每天都是活在你的光中。 一点操练:基甸需要普拉的陪同才敢下去。如果我们也是这样的光景,可以找一、两位同伴,一起读经,一起祷告。这样可以互相提醒,互相鼓励,一起往前走,一起去得着神话语的宝贵和供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法莲人对基甸说,你去与米甸人争战,没有招我们同去,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 2. 基甸对他们说,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 3. 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基甸说了这话,以法莲人的怒气就消了。 4. 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旦河过渡,虽然疲乏,还是追赶。 5. 基甸对疏割人说,求你们拿饼来给跟随我的人吃,因为他们疲乏了。我们追赶米甸人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 6. 疏割人的首领回答说,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吗? 7. 基甸说,耶和华将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后,我就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打伤你们。 8. 基甸从那里上到毗努伊勒,对那里的人也是这样说。毗努伊勒人也与疏割人回答他的话一样。 9. 他向毗努伊勒人说,我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我必拆毁这楼。 10. 那时西巴和撒慕拿,并跟随他们的军队都在加各,约有一万五千人,就是东方人全军所剩下的。已经被杀约有十二万拿刀的。 11. 基甸就由挪巴和约比哈东边,从住帐棚人的路上去,杀败了米甸人的军兵,因为他们坦然无惧。 12. 西巴和撒慕拿逃跑。基甸追赶他们,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惊散全军。 13. 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由希列斯坡从阵上回来, 14. 捉住疏割的一个少年人,问他,疏割的首领长老是谁。他就将首领长老七十七个人的名字写出来。 15. 基甸到了疏割,对那里的人说,你们从前讥诮我说,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你使我们将饼给跟随你的疲乏人吗?现在西巴和撒慕拿在这里。 16. 于是捉住那城内的长老,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责打(原文作指教)疏割人。 17. 又拆了毗努伊勒的楼,杀了那城里的人。 18. 基甸问西巴和撒慕拿说,你们在他泊山所杀的人是什么样式。回答说,他们好象你,各人都有王子的样式。 19. 基甸说,他们是我同母的弟兄,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们从前若存留他们的性命,我如今就不杀你们了。 20. 于是对他的长子益帖说,你起来杀他们。但益帖因为是童子,害怕,不敢拔刀。 21. 西巴和撒慕拿说,你自己起来杀我们吧。因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基甸就起来,杀了西巴和撒慕拿,夺获他们骆驼项上戴的月牙圈。 22. 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 23. 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 24. 基甸又对他们说,我有一件事求你们,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原来仇敌是以实玛利人,都是戴金耳环的。) 25. 他们说,我们情愿给你。就铺开一件外衣,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 26. 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耳坠,和所穿的紫色衣服,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 27. 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 28. 这样,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不敢再抬头。基甸还在的日子,国中太平四十年。 29. 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住在自己家里。 30. 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因为他有许多的妻。 31. 他的妾住在示剑,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基甸与他起名叫亚比米勒。 32. 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年纪老迈而死,葬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在他父亲约阿施的坟墓里。 33. 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 34. 以色列人不记念耶和华他们的神,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 35. 也不照着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9段讲的是基甸的去世,以及以色列人的悖逆。基甸家大业大,很可能是他带领以色列人争战得胜所带来的尊贵地位所致。从基甸的家从曾经的“至贫穷、至微小的”(6:15)发展到如此庞大的家族,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以色列人对他的看重与支持。然而,好景不长,在基甸去世之后,情况急转而下,以色列人不但转去随从诸巴力、离弃神,同时也不再厚待基甸的家。很有可能,众人反叛的心在国中太平四十年的期间已经慢慢形成,只是碍于基甸的位份而被暂时压抑住;等到了基甸去世之后,众人的叛逆也就公然显露出来了。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思想的是:“为什么耶和华神在与假神、偶像的较量中每每都落於下风?为什么神的子民总是会选择假神、偶像而不选择耶和华神?”难道是耶和华神真的比不过那些假神、偶像,以至于日子一长,众人就都转向了假神、偶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的子民在假神与耶和华神之间每每选择的都是假神而不是真神呢? 虽然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但经文也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以色列人忘恩负义,不记念神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作为,也不照着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来恩待基甸的家。照理来说,神是有真真实实的作为的,是以色列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基甸带领他们的争战众人也都看在眼里的。所以以色列离开神、离开基甸,不是因为神或者基甸的碌碌无为以至于被抛弃,而是因为他们不记念神和基甸的作为。可想而知,当以色列人果真记念神和基甸的作为的时候,他们即便做不到誓死忠心,但最起码的应该是知恩图报。这种知恩图报的心,这种忠心,是建立在神的真实的作为的基础上的,应该是牢不可破的,即便在一段漫长的时期内可能经历不到神随时更新的作为,但神在过去的作为的真实性足以让我们对祂有忠心,并且是一直持续的忠心,不单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想起祂来。这种忠心,也不应该是在有领袖的带领和督促下才可以维持的,乃是即便在没有领袖带领和督促的情况下都要持续的,因为这是他们向神的忠心、与别人无关。 以此来思想我们今天的状态,这也是很好的提醒。神赐给教会有牧者来带领,我们也都会来到教会敬拜神。然而,世界的引诱也是很大的。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是,我们究竟是全心全意的爱神、属于神、向神忠心呢?还是一个星期当中只有主日是属于神,而其余的六天是属于世界呢?如果没有牧者的带领或督促,我们对神的爱、对神的忠心,是可以依然持续下去,还是逐渐烟消云散?愿神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有知恩图报的忠心,一生一世单单属于神。 默想经文:“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以色列人不记念耶和华他们的神,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也不照着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8:33-35) 静默思想:将以色列人的悖逆作为我们随时的提醒。愿我们的心深深地住在神里面,以至于可以不需要再被提醒,而是发至内心地永远属于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8段讲的是基甸继续追击米甸人,直至将他们完全制伏。此时,战事已经呈现一面倒的局面,基甸则乘胜追击,米甸人溃不成军。然而,在基甸追击米甸这条主线之外,还交织着另外一条线索,就是基甸与他的同胞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以法莲人,他们与基甸争辩,结果基甸温温和和地化解了。接下来是在约旦河东的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他们没有向基甸提供帮助,结果激怒了基甸,招来杀身之祸。基甸一方面大胜敌军,一方面对不与他合作的以色列人予以严厉的责罚。在这两条线索之后,带来的就是基甸的名声大噪,以色列人众人都对基甸服服帖帖了。基甸虽然拒绝了众人要他作王的要求,但却要求众人将所掳掠的金子给他打造出一个以弗得,导致以色列人后来去拜这个以弗得,行了邪淫。 这里给我们所呈现的,乃是基甸一如既往的个性,可谓是性情中人。他可以非常卑微地向以法莲人退让(很有可能是因为他自己所属的玛拿西与以法莲都是约瑟后代的缘故);他也可以非常豪横地向那些不与他合作的人开刀;他可以非常侠义地为自己的亲人报仇;他也可以非常大意地让自己年幼的儿子去杀人;他可以非常痛快地拒绝众人要拥他为王的请求;他可以非常直接地要求众人将金器奉献给他。基本上可以看到,基甸是完全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做事。他虽然被神使用去拯救以色列人,但他随性、任性的个性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最终将以色列人陷在罪中。 从基甸的身上,我们可以有许多的提醒。其中一个,就是如何成为神合用的器皿。不错,基甸以他特殊的个性在神拯救以色列人的事上被神调教,也被神使用,然而他的这种个性如果不好好去对付,任凭其随性发挥、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却会带来反面的果效。要成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不单只是被神兴起去完成一些特殊使命而已,同时也要让自己的生命被神触摸、接受圣灵的带领、效法耶稣基督的样式,生命性情发生改变,这样才能成为神喜悦的人,才能成为别人长久的帮助。 在今天的教会中,也会看到同样的事情在发生。那些给教会带来纷争、带来不和的,有时候正是热心服事的弟兄姐妹;那些让世人对教会有负面印象的,有时候正是热心传福音但却没有好见证的弟兄姐妹……当我们依然活在老我中的时候,在教会的热心服事可能变成彼此相争;当我们依然活在老我中的时候,在世上的传福音可能让人因着我们的缘故而对福音产生误解或厌烦。这不是说在教会热心服事、在世上热心传福音不对,这乃是提醒我们,在忙于各样的服事、传福音的同时,我们的生命也要有所更新,不能再依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样,才可以成为神合用的器皿,荣神益人。 默想经文:“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8:27) 静默思想:结合基甸的生平来思想这句话,也给我们自己带来深刻的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8章记载的是基甸和米甸之间战役的尾声,同时也记载了基甸生平的尾声。米甸战役的尾声,强调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以法莲人因为参与了末期的战斗,可以在神的圣工上有份;相反,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却因为拒绝向疲乏的基甸及其三百勇士提供帮助,反而是被凯旋而回的基甸责罚。同样,米甸的两个王西巴和撒幕拿的死,也是他们以前作恶多端的结果。神必照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虽然有些是立时遭报,有些是有稍有延迟,可是在神公义的审判面前,我们要敬畏祂,决不能掉以轻心。 大战结束后,率领众人得胜的基甸,他的走向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以色列人要拥戴基甸和他的儿孙来管理他们,却遭到了基甸的谢绝。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8:23)基甸拒绝来自于人间的荣耀和赞誉,让我们看到了属灵伟人的风范。然而,紧接着,基甸却要求众人把缴获的金耳环给他,并用这些金耳环制造了一个以弗得,放在他自己的本家俄弗拉。以弗得神是给祭司的专配。基甸为自己制造以弗得,实际上是想成为神的祭司。基甸一方面强调管理以色列人的是神,可是另一方面自己又要作神的祭司,成为神管理以色列人的中介。基甸虽然名义上不作王管理,但实际上还是想要行管理的职分,只不过是以祭司的身份来达到目的,给自己穿上了一件属灵的外衣而已。可是,祭司的职分乃是神亲自设立的,没有人可以私自设立。基甸以为凭着自己曾经被神重用过,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如今再加上金钱的支持,就可以作神的祭司了,却忽略了神得到权柄,以及对圣洁的要求。 其实,当我们回顾基甸的过去就可以发现,他在与神的关系上一直都是有问题的。基甸曾经把汤,而不是血,连同羊羔和无酵饼献给神,这在律法礼仪上是错误的;在信心上,基甸一再试探神,这也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看见神满有恩慈和怜悯,依然扶持和使用基甸,也在不断地建立基甸,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基甸的这些亏欠是对的,是可以继续的。基甸是在软弱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是神的恩典;但基甸也不能因为软弱的我被神使用,而认为软弱就是应该的,是对的,是不需要改变的。神使用处处犯错的基甸,一方面是要藉着基甸的手来成就祂自己的工作,拯救以色列人,同时也是要重新建造基甸的新生命。然而,基甸也不能因此就继续住在自己软弱的光景当中,任由自己一错再错。 我们都不完美,但都在被神使用,但不能因此就安躺在自己的不完美当中。我们虽然在自己的错误当中蒙受神的恩典,可是我们蒙受神恩典的人,就不要一错再错了!我们不要以为神赐给贪婪的我有工作,我就可以继续贪婪下去;也不要以为神让争竞的我参与服事,我就可以在服事中继续争竞。神恩待我们是出于祂的怜悯,为了炼尽我们,而不是任凭我们继续犯罪。 默想经文:“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8:27) 哦,主啊,为着基甸可以在你的恩典中由软弱变刚强,被你大大使用而感恩;同时也为基甸继续犯错而难过。主啊,我自己何尝不也是这样的人。我蒙你拯救,蒙你使用,蒙你建造;可是我也因此而常常忽略自身需要更新、成长的地方。主啊,我要警醒,要完全,好像天父完全一样。 一点操练:在神面前祷告,祈求圣灵的光照,看到自己生命中的渣滓,不要被服事的光环所掩盖,也不要被所蒙的恩所遮蔽。要看到自己生命中的真实光景,并立志从这一点点小的渣滓做起,清除它,追求圣洁。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路巴力的儿子亚比米勒到了示剑见他的众母舅,对他们和他外祖全家的人说, 2. 请你们问示剑的众人说,是耶路巴力的众子七十人都管理你们好呢?还是一人管理你们好呢?你们又要记念我是你们的骨肉。 3. 他的众母舅便将这一切话为他说给示剑人听,示剑人的心就归向亚比米勒。他们说,他原是我们的弟兄。 4. 就从巴力比利土的庙中取了七十舍客勒银子给亚比米勒。亚比米勒用以雇了些匪徒跟随他。 5. 他往俄弗拉到他父亲的家,将他弟兄,耶路巴力的众子七十人都杀在一块磐石上。只剩下耶路巴力的小儿子约坦,因为他躲藏了。 6. 示剑人和米罗人都一同聚集,往示剑橡树旁的柱子那里,立亚比米勒为王。 7. 有人将这事告诉约坦,他就去站在基利心山顶上,向众人大声喊叫说,示剑人哪,你们要听我的话,神也就听你们的话。 8. 有一时树木要膏一树为王,管理他们,就去对橄榄树说,请你作我们的王。 9. 橄榄树回答说,我岂肯止住供奉神和尊重人的油,飘摇在众树之上呢? 10. 树木对无花果树说,请你来作我们的王。 11. 无花果树回答说,我岂肯止住所结甜美的果子,飘摇在众树之上呢? 12. 树木对葡萄树说,请你来作我们的王。 13. 葡萄树回答说,我岂肯止住使神和人喜乐的新酒,飘摇在众树之上呢? 14. 众树对荆棘说,请你来作我们的王。 15. 荆棘回答说,你们若诚诚实实地膏我为王,就要投在我的荫下。不然,愿火从荆棘里出来,烧灭利巴嫩的香柏树。 16. 现在你们立亚比米勒为王,若按诚实正直善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全家,这就是酬他的劳。 17. 从前我父冒死为你们争战,救了你们脱离米甸人的手。 18. 你们如今起来攻击我的父家,将他众子七十人杀在一块磐石上,又立他婢女所生的儿子亚比米勒为示剑人的王。他原是你们的弟兄。 19. 你们如今若按诚实正直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家,就可因亚比米勒得欢乐,他也可因你们得欢乐。 20. 不然,愿火从亚比米勒发出,烧灭示剑人和米罗众人,又愿火从示剑人和米罗人中出来,烧灭亚比米勒。 21. 约坦因怕他弟兄亚比米勒,就逃跑,来到比珥,住在那里。 22. 亚比米勒管理以色列人三年。 23. 神使恶魔降在亚比米勒和示剑人中间,示剑人就以诡诈待亚比米勒。 24. 这是要叫耶路巴力七十个儿子所受的残害归与他们的哥哥亚比米勒,又叫那流他们血的罪归与帮助他杀弟兄的示剑人。 25. 示剑人在山顶上设埋伏,等候亚比米勒。凡从他们那里经过的人,他们就抢夺。有人将这事告诉亚比米勒。 26. 以别的儿子迦勒和他的弟兄来到示剑,示剑人都信靠他。 27. 示剑人出城到田间去,摘下葡萄,踹酒,设摆筵宴,进他们神的庙中吃喝,咒诅亚比米勒。 28. 以别的儿子迦勒说,亚比米勒是谁。示剑是谁。使我们服事他呢?他不是耶路巴力的儿子吗?他的帮手不是西布勒吗?你们可以服事示剑的父亲哈抹的后裔。我们为何服事亚比米勒呢? 29. 惟愿这民归我的手下,我就除掉亚比米勒。迦勒又对亚比米勒说,增添你的军兵出来吧。 30. 邑宰西布勒听见以别的儿子迦勒的话,就发怒, 31. 悄悄地打发人去见亚比米勒,说,以别的儿子迦勒和他的弟兄到了示剑,煽惑城中的民攻击你。 32. 现在你和跟随你的人今夜起来,在田间埋伏。 33. 到早晨太阳一出,你就起来闯城。迦勒和跟随他的人出来攻击你的时候,你便向他们见机而作。 34. 于是,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众人夜间起来,分作四队,埋伏等候示剑人。 35. 以别的儿子迦勒出去,站在城门口。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人从埋伏之处起来。 36. 迦勒看见那些人,就对西布勒说,看哪,有人从山顶上下来了。西布勒说,你看见山的影子,以为是人。 37. 迦勒又说,看哪,有人从高处下来,又有一队从米恶尼尼橡树的路上而来。 38. 西布勒对他说,你曾说,亚比米勒是谁,叫我们服事他?你所夸的口在哪里呢?这不是你所藐视的民吗?你现在出去,与他们交战吧。 39. 于是迦勒率领示剑人出去,与亚比米勒交战。 40. 亚比米勒追赶迦勒。迦勒在他面前逃跑,有许多受伤仆倒的,直到城门。 41. 亚比米勒住在亚鲁玛。西布勒赶出迦勒和他弟兄,不准他们住在示剑。 42. 次日,民出到田间,有人告诉亚比米勒。 43. 他就把他的人分作三队,埋伏在田间,看见示剑人从城里出来,就起来击杀他们。 44. 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一队向前闯去,站在城门口。那两队直闯到田间,击杀了众人。 45. 亚比米勒整天攻打城,将城夺取,杀了其中的居民,将城拆毁,撒上了盐。 46. 示剑楼的人听见了,就躲入巴力比利土庙的卫所。 47. 有人告诉亚比米勒说,示剑楼的人都聚在一处。 48. 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人就都上撒们山。亚比米勒手拿斧子,砍下一根树枝,扛在肩上,对跟随他的人说,你们看我所行的,也当赶紧照样行。 49. 众人就各砍一枝,跟随亚比米勒,把树枝堆在卫所的四围,放火烧了卫所,以致示剑楼的人都死了,男女约有一千。 50. 亚比米勒到提备斯,向提备斯安营,就攻取了那城。 51. 城中有一座坚固的楼。城里的众人,无论男女,都逃进楼去,关上门,上了楼顶。 52. 亚比米勒到了楼前攻打,挨近楼门,要用火焚烧。 53. 有一个妇人把一块上磨石抛在亚比米勒的头上,打破了他的脑骨。 54. 他就急忙喊叫拿他兵器的少年人,对他说,拔出你的刀来,杀了我吧。免得人议论我说,他为一个妇人所杀。于是少年人把他刺透,他就死了。 55. 以色列人见亚比米勒死了,便各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56. 这样,神报应亚比米勒向他父亲所行的恶,就是杀了弟兄七十个人的恶。 57. 示剑人的一切恶,神也都报应在他们头上。耶路巴力的儿子约坦的咒诅归到他们身上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0段记载的是基甸和妾所生的儿子亚比米勒的故事。整个故事充满了血腥的暴力和仇杀。最终,不单只是基甸的七十个儿子和亚比米勒死了,而且他唯一剩下的儿子约坦也不知去向。曾经兴盛一时的基甸家族最终落入衰败的结局,令人惋惜。在《士师记》整卷书中,这一段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记载的却不是一位拯救以色列人的士师,而是一段家族的败亡史。这实在是令人深思。 同时,这段历史也让我们看到当时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居住的一个很重要的生活片段。在《士师记》大多数的篇幅中记载的故事背景都是以色列人因为拜偶像而被神责罚、受到迦南人的辖制。而这段经文却有所不同,不是记载以色列人如何被迦南人辖制,反而是呈现以色列人和迦南人之间的相互勾结、互相利用、但又彼此反目为仇、两败俱伤的情景。当时的示剑依然被称为“哈抹的后裔”(9:28),显示当地虽然是以色列人的圣地,但同时也还是外邦迦南人居住的城,当中也有偶像的崇拜。亚比米勒借助这些迦南人来为自己争夺王位服务,而最终被神惩治、付上死亡的代价,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是一段黑暗的历史。也是当时以色列人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到以色列人自身的混乱,以及他们与异教、异族之间的令人作呕的肮脏的互动。愿这段经文也带给我们省察自己光景的机会。思想我们与教会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是否也是如此的争权夺利、嫉妒纷争吗?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是否也是如此的互相利用、勾心斗角呢?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情况果真如此。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当时的混乱与悲哀,也给我们在这个混乱世界中的自己带来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9章讲的是基甸家族在他死后所发生的许多事情,基本上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一塌糊涂”。基甸与妾所生的儿子亚比米勒纠合示剑人,从偶像的庙中拿钱去雇佣一帮匪徒,杀了基甸的众子七十人,自立为王;接下来,示剑人与基甸又发生内乱,互相攻击,两败俱伤。 从大的图画来看,基甸家族沦落到如此的光景,是与整个以色列民族的败坏息息相关的。在前一章的结尾处说到:“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以色列人不记念耶和华他们的神,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也不照着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8:33-35)也就是说,他们不单离开了对神的忠心,也离开了人间的情谊。我们看到,当一个民族,或是一个人,离开了爱神、爱人的原则之后,他们所行的就必定是混乱、黑暗、血腥、诡诈。 虽然基甸家族,以及亚比米勒的结局看似是在整个以色列人悖逆的大环境中无法逆转的必然结果,可是在整个故事中,还有一条暗藏的主线贯穿其中,让我们有更深一些的反思。这条线索就是约坦在基利心山上宣讲的话。从《申命记》中我们知道,按照神的吩咐,在基利心山上是宣讲祝福的话,在以巴路山上是宣讲咒诅的话。所以当约坦站在基利心山上宣讲这番话的时候,是有祝福的意味。不可否认,约坦在宣讲中有责备的意思,但其中也包含有祝福的话,而且重复了两次,“现在你们若按诚实正直善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全家,这就是酬他的劳.....你们如今若按诚实正直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家,就可因亚比米勒得欢乐,他也可因你们得欢乐。不然,愿火从亚比米勒发出,烧灭示剑人和米罗人。又愿火从示剑人和米罗人中出来,烧灭亚比米勒。”(9:16-21)。约坦在自己的亲哥哥们被屠杀之后还可以发出如此良善的话来,真是难能可贵。他没有和亚比米勒计较过去的事,而是告诉他们,如今,现在,只要他们回转到诚实、正直的路上,他们还是可以活在欢乐之中的。约坦的祝福不是肯定亚比米勒他们过去所做的是对的,而是说他们过去是做错了,但如果悔改,诚实正直,就还是可以领受祝福的。这正如神在耶稣基督里面给我们所赐下的祝福一般,在基督里,旧事已过,一切都是新的了! 可惜,约坦的祝福,并没有实现。而他讲话里面的“不然.....”反倒成真,结果变成了咒诅的话(9:57)约坦不计前嫌的祝福,为什么到了最后却变成了咒诅的话了呢?原因就在于亚比米勒他们没有悔改的心。他们彼此之间以诡诈相待,结果落入咒诅之中。 从这些当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呢?其实,我们的处境和当时差不多。基甸家族所处的大环境是整个以色列人都离弃了神,而我们现在所处的大环境也是如此,无论是安省,还是加拿大,乃至整个西方社会,都是行走在离神越来越远的道路上。然而,我们在当中却并非身不由己,要随着这股潮流也必然灭亡的。我们也领受了神祝福的话语,就是如果我们追求圣洁,悔改恶行,我们是可以在灭亡的浪潮下逆流而上,得着生命的祝福的。当我们面对如今世界、社会的光景时,除了向社会发出悔改的信息以外,我们也要时刻警醒自己,免得自己与他们一同灭亡。 默想经文:“有人将这事告诉约坦,他就去站在基利心山顶上,向众人大声喊叫说:‘示剑人哪,你们要听我的话,神也就听你们的话。’”(9:7) 主啊,感谢你道成肉身来到这个黑暗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光,看到盼望。你要拯救我们出黑暗进入奇妙光明的国度。主啊,我要时刻警醒自己,保守自己的心,得着你生命的祝福,而不是与世界一同灭亡。 一点操练:在热切关注这个社会的沉沦与黑暗的同时,也留意把眼目往内收一下,看看在自己的生命当中有什么是与这个世界为伍的。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黑暗,可是我们自己行在光中吗?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贪婪,可是我们自己愿意舍己吗?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诡诈,可是我们自己诚实正直吗?求神光照我们。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亚比米勒以后,有以萨迦人朵多的孙子,普瓦的儿子陀拉兴起,拯救以色列人。他住在以法莲山地的沙密。 2. 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三年,就死了,葬在沙密。 3. 在他以后有基列人睚珥兴起,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二年。 4. 他有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他们有三十座城邑,叫作哈倭特睚珥,直到如今,都是在基列地。 5. 睚珥死了,就葬在加们。 6.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并亚兰的神,西顿的神,摩押的神,亚扪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离弃耶和华,不事奉他 7. 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非利士人和亚扪人的手中。 8. 从那年起,他们扰害欺压约旦河那边,住亚摩利人之基列地的以色列人,共有十八年。 9. 亚扪人又渡过约旦河去攻打犹大和便雅悯,并以法莲族。以色列人就甚觉窘迫。 10. 以色列人哀求耶和华说,我们得罪了你。因为离弃了我们神,去事奉诸巴力。 11. 耶和华对以色列人说,我岂没有救过你们脱离埃及人,亚摩利人,亚扪人,和非利士人吗? 12. 西顿人,亚玛力人,马云人也都欺压你们。你们哀求我,我也拯救你们脱离他们的手。 13. 你们竟离弃我,事奉别神。所以我不再救你们了。 14. 你们去哀求所选择的神。你们遭遇急难的时候,让他救你们吧。 15. 以色列人对耶和华说,我们犯罪了,任凭你随意待我们吧。只求你今日拯救我们。 16. 以色列人就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事奉耶和华。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难,就心中担忧。 17. 当时亚扪人聚集,安营在基列。以色列人也聚集,安营在米斯巴。 18. 基列的民和众首领彼此商议说,谁能先去攻打亚扪人,谁必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3段开始记载的是另一位士师耶弗他的故事。经文详细地呈现出当时以色列人的悖逆,将他们所侍奉的偶像、假神一一列举;实在无法想象事情发展到如今,以色列人所积累下来的偶像、假神已经到达如此触目惊心的地步。然而,讽刺的是,他们虽然侍奉这么多的神明,但却无法让他们过上踏实的日子,反而是招到别族的扰害和欺压。然而,尽管如此,神并没有离弃这些背信弃义的子民。神为他们担忧,并最终使用耶弗他来拯救以色列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回应神的心意。首先是基列地的众人。他们虽然已经向神认罪、悔改,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就完全依靠神、等候神。当亚们人好像往常一样聚集来攻打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好像往常一样聚集起来寻找领袖来进行抵抗。这种“受攻击-组织抵抗”的模式想必在过去受欺压的十八年当中时有发生,只不过到了现在,基列人已经快到走投无路、无人可用的地步了,只能去把妓女所生、被他们所厌弃的匪徒耶弗他找来帮忙,并答应他许多的好处。 其次就是耶弗他。虽然在耶弗他和基列人之间商议的过程中都有将耶和华神的名字提出来,但那更多的只是摆在嘴边说说而已。神真正的出场是祂的灵降在耶弗他的身上。而耶弗他也在神的灵的带领下来到亚们人那里准备争战。然而,这个时候耶弗他却做出一个惊人的许愿,就是如果神真的带领他打胜仗的时候,他要将家中首先来迎接他的人献上当做燔祭。这个许愿,除了将人当祭物献上那么恐怖之外,也显得毫无必要,因为神的灵既然已经在带领他,在如此的明证下难道还要经由许愿才能确保有神的帮助吗? 从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回应神的心意。对于基列人,他们既然已经向神悔改,就理应等候神的带领、全心依靠神;但他们却选择了好像以往一样的自寻出路。对于耶弗他,他既然已经在神的灵的带领之下了,就理应凭信勇往直前,但他却心有疑惑,使用胡乱许愿的方式来从神那里找确据。这些都是凭着血气来回应神的心意。我们要提醒自己,当我们真心回转向神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要全心依靠神,而不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寻求拯救和安全的保障。依靠神并不是一句空话,说起来是在依靠神,实际上却是自己在血拼。转向神、依靠神乃是我们对神真实的信靠、凭信等候、凭信前行。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基列人和耶弗他在已经有神的参与的情况下自行左冲右突的画面,也带给我们有提醒,学习如何真实地依靠神、回应神的心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2段介绍的是士师睚珥。虽然经文也很简洁,也同样没有什么特别事迹的记录,但和之前的陀拉所不同的是,经文介绍了睚珥的家庭情况,例如有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有三十座城邑。虽然在当时来讲有三十个儿子并不是绝无仅有的情形(例如基甸就有七十个儿子,而之后的士师以比赞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押顿有四十个儿子),但毕竟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经文才将这些与众不同之处记载下来,作为对睚珥特征的描述。 可以看到,睚珥有着相对来讲比较特殊的家庭背景,家大业大,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但他也愿意被神使用成为士师。他可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战绩,甚至可能连“拯救以色列人”的评语都谈不上,但他却依然是神所兴起的士师,在他自身的处境中回应神的呼召,服事了那一代的以色列人。一个曾经仅仅是家大业大的家族,因着愿意听从神的呼召来服事神的子民而被记载在士师当中,他的名字也流传了下来。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这样,他的家族无论再庞大,也不过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思想我们自己,如何在神的叙事中留名呢?这当然不是说我们要为自己争取名誉和地位、好像世人那样的流芳百世;这乃是提醒我们,如何在神的事工中有份,被神使用、成为众人的祝福。我们的家庭可能很普通,也可能与众不同;我们可能人单势孤,也可能家大业大;我们可能在挣扎着活命,也可能家境富足。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思量,自己这个与众不同的家庭(事实上,每个家庭都与众不同)如何愿意被神使用,成为神手上合用的器皿,成为神赐福万民的管道。我们可能不见得有什么大书特书的地方,但只要愿意摆上,荣神益人,哪怕再微不足道的事情,岂不都是有着永恒的价值、蒙神喜悦、被神记念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睚珥这个被神使用的家庭,也提醒我们愿意将自己摆上、被神使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1段记载的是士师陀拉。在之前对士师的介绍中,普遍的格式是先记载这位士师所作的一件拯救以色列人的大事,然后就是国中太平一段时间,显明士师拯救以色列人所带来的一段长时间的果效。但是在对陀拉的介绍中,却没有什么特别拯救行动的介绍,只是介绍了他的出生背景,以及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三年。虽然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介绍陀拉所行的一些具体事件就认为他没有做过什么特别事情,但相比起其他士师来说,陀拉的确平淡许多,给人的印象是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可以和别的士师的事迹相提并论的记录;甚至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个人经历或身世(不像之后的睚珥,至少还有诸如“有三十个儿子”等不同寻常的细节可以描述)。 尽管如此,陀拉依然是被神设立来拯救以色列人的士师。在他作士师二十三的期间,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但依然是勤勤恳恳服务于神的子民以色列人;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依然在拯救以色列人的事情上有孜孜不倦的付出,而且一作就是二十三年之久。这些,神都看见,神都记念。 这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另一类型的士师,他们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但却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服侍神、服事神的子民。神兴起不同的人来成就祂的美意,每个人所作的事情都会不同,有大有小,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但无论如何,都是神手中的器皿,成就神的旨意,成为百姓的祝福。思想我们自己,是否也愿意成为好像陀拉这样的士师,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辛勤服事,作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几十年如一日呢?我们是否也可以看到身边有好像陀拉这样的弟兄姐妹在默默无闻地服侍神、建造教会、关爱人群,为他们而向神感恩呢?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在与别的轰轰烈烈的士师的比较中默想陀拉的士师生涯,让我们对他有更多的体会,也提醒我们不是专注于与别的士师比较,而是甘愿成为勤恳、普通的士师,被神使用,至死不渝。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0章讲的是在基甸家族没落之后,神继续为以色列人兴起士师,而以色列人仍旧继续犯罪的历史。这里略微提到了陀拉和睚珥。对这两位士师的介绍虽然很简短,但并不表示他们就比其他长篇记载的士师地位要次等一些。经文之所以在篇幅上有长短之分,乃是与作者的选材和要传递的主题信息有关,有些重点介绍,有些则简单提及,有些甚至可能都没有记载下来。在整个士师历史中,神在以色列人当中兴起了许多的士师来拯救他们,但令人遗憾地,以色列人也是不断地离弃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色列人拜偶像的次数,与神兴起士师的次数相同! 这段经文详细列举了以色列人所拜的偶像的名字: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并亚兰的神、西顿的神、摩押的神、亚扪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10:6)我们看到,以色列人转去拜偶像,不但次数多,种类也多。当作者把这些偶像一一摆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时候,他们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不知不觉在自己手上积攒下来的偶像居然有这么多!相信如果圣灵把我们心中的偶像也一一呈现给我们观看的时候,也会令我们大吃一惊的。我们作为基督徒,都不会认为自己在拜偶像。可是,我们心中的那些取代神地位的偶像,难道还少吗?我们对属世智慧的追求,对属世宴乐的迷恋,对属世权利的依靠,对属世价值的赚取,都占据了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眼目不再单单注视在神身上。今天觉得这个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于是就追求它;明天发现那个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就迷恋它;今天觉得这个可以解燃眉之急,于是就依靠它;明天发现那个可以安慰自己,于是就离不开它。求神给我们警醒的心,以色列人士师的历史,是否也在我们的心中暗暗上演呢? 在经文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难,就心中担忧。”(10:16)当时,以色列人已经在哀求神的拯救,已经在除掉他们中间的偶像,开始侍奉神。看到自己的子民回转,神难道不应该高兴快乐,立即行动来拯救他们吗?神在担忧什么呢?是担忧无法帮助以色列人打胜仗吗?当然不是!神是在为以色列人受的苦难担忧。在神眼里,以色列人所受的苦难一方面当然是他们受到仇敌的逼迫,另一方面也是他们不断反复,好了伤疤忘了痛给他们自己的生命所带来的伤害。神曾经多次拯救他们,可是他们在每次拯救之后没过多久就又再次犯罪。这一次,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在悔改,可是神关心的是,什么时候他们可以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悔改啊?同样的,我们今天的悔改含金量又有多少呢?又能够持续多久呢?我们能否真心的脱去旧人,穿上新人,不让圣灵担忧呢? 默想经文:“以色列人就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侍奉耶和华。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难,就心中担忧。”(10:16) 主啊,你知道我的内心。我虽然常常悔改,可心里也常常不坚定。主啊,求你帮助我靠着你的恩得坚固,持守在你的真道上,在耶稣基督的日子完全无可指责。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儿子。耶弗他是基列所生的。 2. 基列的妻也生了几个儿子,他妻所生的儿子长大了,就赶逐耶弗他,说,你不可在我们父家承受产业,因为你是妓女的儿子。 3. 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与他一同出入。 4. 过了些日子,亚扪人攻打以色列。 5. 亚扪人攻打以色列的时候,基列的长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来。 6. 对耶弗他说,请你来作我们的元帅,我们好与亚扪人争战。 7. 耶弗他回答基列的长老说,从前你们不是恨我,赶逐我出离父家吗?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何到我这里来呢? 8. 基列的长老回答耶弗他说,现在我们到你这里来,是要你同我们去,与亚扪人争战。你可以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 9. 耶弗他对基列的长老说,你们叫我回去,与亚扪人争战,耶和华把他交给我,我可以作你们的领袖吗? 10. 基列的长老回答耶弗他说,有耶和华在你我中间作见证,我们必定照你的话行。 11. 于是耶弗他同基列的长老回去,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领袖,作元帅。耶弗他在米斯巴将自己的一切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 12. 耶弗他打发使者去见亚扪人的王,说,你与我有什么相干,竟来到我国中攻打我呢? 13. 亚扪人的王回答耶弗他的使者说,因为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的时候占据我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现在你要好好地将这地归还吧。 14. 耶弗他又打发使者去见亚扪人的王, 15. 对他说,耶弗他如此说,以色列人并没有占据摩押地和亚扪人的地。 16. 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乃是经过旷野到红海,来到加低斯, 17. 就打发使者去见以东王,说,求你容我从你的地经过。以东王却不应允。又照样打发使者去见摩押王,他也不允准。以色列人就住在加低斯。 18. 他们又经过旷野,绕着以东和摩押地,从摩押地的东边过来,在亚嫩河边安营,并没有入摩押的境内,因为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 19. 以色列人打发使者去见亚摩利王西宏,就是希实本的王,对他说,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往我们自己的地方去。 20. 西宏却不信服以色列人,不容他们经过他的境界,乃招聚他的众民在雅杂安营,与以色列人争战。 21.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将西宏和他的众民都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以色列人就击杀他们,得了亚摩利人的全地, 22. 从亚嫩河到雅博河,从旷野直到约旦河。 23.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百姓以色列面前赶出亚摩利人,你竟要得他们的地吗? 24. 你的神基抹所赐你的地你不是得为业吗?耶和华我们的神在我们面前所赶出的人,我们就得他的地。 25. 难道你比摩押王西拨的儿子巴勒还强吗?他曾与以色列人争竞,或是与他们争战吗? 26. 以色列人住希实本和属希实本的乡村,亚罗珥和属亚罗珥的乡村,并沿亚嫩河的一切城邑,已经有三百年了。在这三百年之内,你们为什么没有取回这些地方呢? 27. 原来我没有得罪你,你却攻打我,恶待我。愿审判人的耶和华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中间判断是非。 28. 但亚扪人的王不肯听耶弗他打发人说的话。 29. 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经过基列和玛拿西,来到基列的米斯巴,又从米斯巴来到亚扪人那里。 30. 耶弗他就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 31. 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 32. 于是耶弗他往亚扪人那里去,与他们争战。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他手中, 33. 他就大大杀败他们,从亚罗珥到米匿,直到亚备勒基拉明,攻取了二十座城。这样亚扪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 34. 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 35. 耶弗他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阿,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 36. 他女儿回答说,父阿,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 37. 又对父亲说,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 38. 耶弗他说,你去吧。就容她去两个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为她终为处女哀哭。 39. 两月已满,她回到父亲那里,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女儿终身没有亲近男子。 40. 此后以色列中有个规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儿哀哭四天。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4段记载的是耶弗他献上他女儿的故事。他既然向神许愿,而神也带领他们打了胜仗、制伏了亚们人,现在,就到了还愿的时候了。经文非常艺术、含蓄地描写整个过程。对于耶弗他的女儿终身为处女,有人认为,这说明他的女儿并没有死,而只是终身不嫁而已。但也可以认为,他的女儿的确死了,她的终身为处女乃是对她死的时候的描述,即她没有后代,而这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从整个上下文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耶弗他的确是按照他所许的愿行了,即将女儿献上当作燔祭。对于当时来说,燔祭是真实的献祭,不是被当作象征或比喻来使用。如果耶弗他当时许愿献上燔祭的时候真的只是当作象征或比喻,或是只是当作将人终身禁欲、不娶不嫁的话,那么他们也就不需要那样撕裂衣服而愁苦万分了,而后人也会如此地记念了。 将人献为燔祭是令人恐怖的,也不是神喜悦的。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耶弗他的言出必行,以及他女儿的高尚品格。这不是说耶弗他的许愿是对的。这乃是说他和他女儿还愿的心志是值得称赞的。我们可能会想,如果神这个时候出手拦阻他们,就像当年神拦阻亚伯拉罕献以撒那样,说:“我知道你们还愿的心志是认真的,你们不必真的这样行了!”那该都好啊!的确,如果神这个时候伸手拦阻,耶弗他的女儿不至于死,而耶弗他还愿的心志也蒙神记念,皆大欢喜。然而,神没有伸手拦阻,让耶弗他的还愿完成,也为他自己所许的愿付上了沉重的代价。神的心意我们不甚明了,但耶弗他和他女儿的举动,藉着悲剧最终真实的发生而使得向神还愿显得那么的严肃与高贵,即便是牺牲自己最爱之人的性命,即便是牺牲自己,也要在自己的百般愁苦、万般挣扎中付诸实施。 耶弗他的许愿虽然鲁莽,但他的还愿却是真诚的。这可能就是当时以色列当中一些人的生命写照。他们对神的认识模糊不清,但却有着一股热情。如果他们的热情再加上对神的真知识,那该多好啊!思想到我们自己,是否也是这样的光景呢?是否也在知识与热情这两方面是脱节的呢?有时候我们是有知识但却缺少热情,嘴上可以头头是道,但在行动上却躲躲闪闪;有时候我们是有热情但却缺少知识,行动雷厉风行,但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神的心意。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领受,在知识与热情上可以全衡,越发成为神合用的器皿、成为神荣耀的见证。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整个过程中弥漫的凄凉之情,以及坚韧之心;聆听圣灵在我们心中的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1章记载的是耶弗他带领以色列人战胜亚扪人的经过。这个故事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值得我们留意,就是经文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指出耶弗他是神兴起来拯救以色列人的士师。这一点与其他士师的介绍有很大的不同。在介绍俄陀聂和以笏的时候,强调是神兴起的(3:9,15),讲到底波拉的时候,一开始也强调了她的士师身份(4:4),讲到基甸的时候,指出是神主动来兴起基甸的(6:12),在讲到参孙的时候,也指出在参孙还未出生的时候,神就已经定意要使用他来拯救以色列人(13:50)。但唯独耶弗他,是直到他被以色列人推举出来之后,经文才第一次提到神的灵降在他的身上(11:29)。 可以说,耶弗他的兴起,一开始乃是出于以色列人血气、人意的结果。当他们悔改,呼求神的帮助时,“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难,就心中担忧。”(10:16)神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有一段停顿、等候的时间,要看以色列人这一次是否真的愿意悔改。可是在这一段时间内,以色列人已经忍不住了。他们彼此商议说:“谁能先去攻打亚扪人,谁必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10:18)。以色列人开始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要是能干的,不管他是谁,都可以作领袖。这显然有点狗急跳墙的感觉。然而似乎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于是他们就干脆去把耶弗他,一位他们曾经撇弃,现在是匪首的人,找出来。以色列人看起来已经有点饥不择食了。在耶弗他提出疑问的时候,以色列人居然还把神搬出来作证人。他们是用自己的方法来推选领袖,然而盖上神的标签。 反观耶弗他这边,似乎也不负众望。他和亚扪人的王之间的讲论,先礼后兵,有理有据。耶弗他把自己的话陈明在神面前,也愿神来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之间判断是非。看来,以色列人似乎很有眼光,从匪首当中居然发掘出一位不错的属灵领袖来带领他们。 然而,到了最后,耶弗他的问题最终显露出来了。他的生命并没有被神预备好,而只是被众人仓促推出来而已。虽然神也乐意来使用他,可是耶弗他对于争战得胜并没有太大的信心,所以他向神许愿,如果真的得胜,就把自己家中率先出来迎接他的献给神作燔祭。耶弗他的许愿匪夷所思。一方面显明他并没有把自己即将要完成的事情看做是神要他做的事,而仅仅是答应以色列人的要求去帮忙而已。如果他真是神兴起的,他根本不需要通过许愿来寻求神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显出他的鲁莽和无知。他愿意向神许愿也就罢了,可是怎么可以把都不知道会是谁的那位随随便便献给神呢?他这样做不但是对那人不负责任,也是对神的不负责任。他怎么可以肯定所献上的一定是神喜悦的呢?不但如此,当耶弗他发现是自己唯一的女儿时,他居然撕裂衣服,后悔自己所许的愿,在神面前也失去了诚信。 纵观整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当然是以色列人从仇敌的手中被解脱出来,可是另一方面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无辜的女儿被连累,一个家庭被拆毁。以色列人没有按照神的方式来行事,虽然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可是却以耶弗他的家庭被毁为代价。 这并不是说只要是神兴起的就一定没事,而是说,只要不是神兴起的,就多半会出问题。我们在当中要学习的正是这一点。教会的成长与发展有很多的需要,需要很多的弟兄姐妹和同工、领袖兴起。可是我们是耐心等待神的时间呢,还是按捺不住,自己急急忙忙选出人来以解燃眉之急呢?殊不知,当我们这样匆忙行事的时候,虽然看起来可以解决教会的一时之需,可是却会拔苗助长,会为尚未成熟到可以胜任的同工、领袖的成长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伤害。 默想经文:“耶弗他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11:35) 主啊,看到耶弗他的哀哭,我的心也和他一样的沉重。我为他不成熟所许的愿而悲哀,也为他无辜的女儿而悲哀,更为他被众人推举出来的仓促决定而悲哀。主啊,我多么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在教会发生。主啊,你知道教会的需要,你会为教会兴起人来。主啊,愿我们都等待你的时间,按照你的方式来兴起、培养同工,不但使你的教会蒙建造,你的工人也蒙造就。 一点操练:这不单单是牧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弟兄姐妹的责任。在教会的各样事工中,在自己所参与的服事中,将所看到的教会需要带到神的面前,求神预备同工,并为他们祷告。也按照神的方式来建造同工的生命,让同工个人、同工的家庭、同工所参与的服事,以及整个教会都一起增长。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 2.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3. 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拚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4. 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 5. 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 6. 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咬不真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旦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7.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8. 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 9. 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他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 10. 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 11. 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 12. 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 13. 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 14. 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 15. 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6段记载的是以比赞、以伦和押顿这三位士师。相对于其他一些士师的介绍,这三位士师的介绍要简洁许多,虽然都提及他们的士师身份,但却没有记载他们作为士师所作出的一些事迹。经文也没有提到当时的以色列人是处于什么样的被外族人压迫的境地,似乎他们当时的处境并不太糟糕。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尽管如此,以色列人还是处在一个并不太平的环境、依然有被拯救的需要,所以神也就使用这些士师来帮助那一个世代、在那一个地区的以色列人。 仔细比较这三位士师的记载,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中的两位是比较富裕的家族,家大业大、子孙成群,而另一位则相对来说单薄许多,没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地方。这有可能是资料的缺乏所致,但也有可能是真实情况的写照。 无论如何,经文让我们对神所兴起的士师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家族背景,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可能也不尽相同,然而他们都是神所兴起的士师,在以色列人不同的处境中去搭救他们。虽然不一定是带来整体的,或是较大区域的可歌可泣的拯救工作,但即便是边远地区的不起眼的工作,也是神作为的彰显。神不单只是看重以色列人整体的拯救需要,神也在他们当中的零星区域施以援手。 这就好像我们今天,神带领整个教会的建造,神也顾念每个家庭的需要;神也使用不同背景的弟兄姐妹来参与服事,成为祂赐福的管道。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愿意被神兴起成为神合用的器皿,在自己的生活处境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成为别人的祝福。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三位士师的家境和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藉着这些生活化的默想进入他们的生活,也激励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处境中将自己献上被神使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5段记载的是耶弗他率领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之间的争战。在这当中,孰是孰非我们很难清晰地界定。看起来是以法莲人不对,他们在面对外族的攻击、与外族人交战的时候不敢出手相助,反倒是在事成之后将能力用在对付自己同胞上。可是,以法莲人虽然不对,但耶弗他率领基列人杀戮以法莲人就是对的吗?似乎也不敢恭维,因为他们所杀戮的可是自己的同胞啊!虽然是别的支派,但毕竟都是以色列人,都是神从埃及为奴之家带进应许之地的子民啊! 从经文的写作结构上来看,与士师基甸的故事很相似,都是在记载了士师从外族人的欺压中拯救以色列人之外的另一类事件。所不同的是,基甸的故事之后记载的亚比米勒乃是关于以色列人与外族人之间彼此亲和、彼此反目、彼此攻打、两败俱伤的情景;而这一次则是以色列人各支派之间的争斗。这也让我们看到当时以色列人在士师时期的混乱局面的另一个缩影。他们所面临的不单只是外族的欺压和辖制,不单只是和外族的勾搭及其所带来的恶果,而且还有自己内部各个支派之间的不和与争斗。受到外族的欺压已经很可怜了,但是以色列人当中还有和外族勾搭的事,真是令人可气!这还不算,他们现在还自相残杀,真是太可悲了!照理,兄弟之间亲如手足,为什么不能彼此让步、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 如果对应自己的生活场景、教会场景中,这是否也是我们的写照呢?每个家庭要面对外界的压力已经很辛苦了,可是如果家庭内部却也常常发生矛盾、彼此伤害,那就真的很可怜了。教会要面对世界的侵袭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如果教会内弟兄姐妹之间还时常不和、结党、纷争,那就真的很可悲了。自家相争,孰是孰非呢?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可悲的历史,也思想我们家庭、教会的光景,带给自己有提醒和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2章的后半部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在耶弗他之后的三位士师。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轻重之分,主要是为了重点记载在士师时代对于以色列民族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尽管事件本身有其不同的历史意义,可是对于士师而言,他们都是神的工人,都是被神兴起来施行拯救的工作。 每一位士师都会在他们各自的年代和领域起到非同凡响的作用。当我们来看耶弗他与以法莲人之间的这场战争的时候,就会明白领袖在纷争中的角色和责任是多么的重要。这虽是以色列人与亚扪人之间战争的一个插曲,但却是对以色列人民族来讲极其重大的事件。这里,以法莲人聚集,与耶弗他争辩,责怪耶弗他没有招他们一起去打仗。而耶弗他则坚持他的确叫过他们,只是他们不愿参加。两下不但是打口水仗,而且还动了真格。耶弗他召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杀了他们四万二千。这时,耶弗他从领导以色列人对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转身成为以色列各支派内斗的参与者。从人来看,耶弗他攻打以法莲自有他的道理。事实上,以法莲也的确讨人嫌。他们在战争中不想出力,可是打了胜仗之后就又来邀功。然而我们也留意到,以法莲这样的作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前次基甸的时候,他们也作了同样的事。可是基甸却没有让这样的事演变成以色列人支派之间的内斗,而是用智慧和忍耐化解了那场危机(8:1-3)。基甸面对以法莲人的无理要求时,没有义气从事,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他的弟兄,而神兴起他,原本也就是为了拯救弟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同样不讲理的以法莲,基甸和耶弗他却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以法莲固然可恶,可是如何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如何化解纷争,却是考验领袖品格和素质的时候。耶弗他在尚未预备好的时候就被众人推举出来作领袖,他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依然带着自己的血气。他的勇猛虽然可以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一时的胜利,可是他的勇猛也会为以色列人的整体带来长久的伤害。反观基甸,他虽然也有很多软弱的地方,可是他却是在神的扶持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在处理内部纷争的问题上,他没有以血气从事,而是以支派之间的和睦为原则,化解了冲突,促进了以色列各支派之间的合一。 耶弗他虽然给以色列人带来了一场胜利,解决了他们的一时之需,可是却因着自己的不成熟,反倒是给自己的女儿、家庭造成伤害,更为严重地,现在给整个以色列民族的整体合一带来伤害。要做一个好的领袖确实不容易。从耶弗他的生平,我们看到一个失败的领袖,成为我们的警戒。失败的领袖是被人按外貌取人,而不是被神兴起;失败的领袖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而是上来就委以重任;失败的领袖只为满足众人眼前的需要,而没有长远的整体眼光。在教会中,失败的领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会解决一些当务之急,可是长远来看,对自己,对家庭,对教会整体,都会带来伤害。 默想经文:“于是,耶弗他召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12:4) 哦,主啊,看到以色列人手足相残,竟然是出自于刚刚带领他们得胜的领袖之手,心中真的很难受。主啊,求你指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合你心意的领袖,为你的子民,为你的教会带来的是合一建造,而不是纷争拆毁。主啊,恳求你的怜悯。 一点操练:在教会中作带领的,无论是团契、事奉团队,还是长执同工,求神给我们智慧的心,合一的灵。教会的确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会有很多弟兄姐妹的误会,甚至顶撞和不合理的诉求,求神帮助我们在真理和恩典的道路上,带领弟兄姐妹生命的成长,走向合一,追求和睦。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 2. 那时,有一个琐拉人,是属但族的,名叫玛挪亚。他的妻不怀孕,不生育。 3. 耶和华的使者向那妇人显现,对她说,向来你不怀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 4. 所以你当谨慎,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 5. 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不可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因为这孩子一出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6. 妇人就回去对丈夫说,有一个神人到我面前来,他的相貌如神使者的相貌,甚是可畏。我没有问他从哪里来,他也没有将他的名告诉我, 7. 却对我说,你要怀孕生一个儿子,所以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因为这孩子从出胎一直到死,必归神作拿细耳人。 8. 玛挪亚就祈求耶和华说,主阿,求你再差遣那神人到我们这里来,好指教我们怎样待这将要生的孩子。 9. 神应允玛挪亚的话。妇人正坐在田间的时候,神的使者又到她那里,她丈夫玛挪亚却没有同她在一处。 10. 妇人急忙跑去告诉丈夫说,那日到我面前来的人,又向我显现。 11. 玛挪亚起来跟随他的妻来到那人面前,对他说,与这妇人说话的就是你吗?他说,是我。 12. 玛挪亚说,愿你的话应验。我们当怎样待这孩子,他后来当怎样呢? 13. 耶和华的使者对玛挪亚说,我告诉妇人的一切事,她都当谨慎。 14. 葡萄树所结的都不可吃,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凡我所吩咐的,她都当遵守。 15. 玛挪亚对耶和华的使者说,求你容我们款留你,好为你预备一只山羊羔。 16. 耶和华的使者对玛挪亚说,你虽然款留我,我却不吃你的食物,你若预备燔祭就当献与耶和华。原来玛挪亚不知道他是耶和华的使者。 17. 玛挪亚对耶和华的使者说,请将你的名告诉我,到你话应验的时候,我们好尊敬你。 18. 耶和华的使者对他说,你何必问我的名,我名是奇妙的。 19. 玛挪亚将一只山羊羔和素祭在磐石上献与耶和华,使者行奇妙的事。玛挪亚和他的妻观看, 20. 见火焰从坛上往上升,耶和华的使者在坛上的火焰中也升上去了。玛挪亚和他的妻看见,就俯伏于地。 21. 耶和华的使者不再向玛挪亚和他的妻显现,玛挪亚才知道他是耶和华的使者。 22. 玛挪亚对他的妻说,我们必要死,因为看见了神。 23. 他的妻却对他说,耶和华若要杀我们,必不从我们手里收纳燔祭和素祭,并不将这一切事指示我们,今日也不将这些话告诉我们。 24. 后来妇人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参孙。孩子长大,耶和华赐福与他。 25. 在玛哈尼但,就是琐拉和以实陶中间,耶和华的灵才感动他。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7段记载的是参孙的出生。同样是作为士师,但是参孙却有着不同的背景,因为他是在尚未出生的时候就被神定意要兴起的士师来拯救以色列人。有时候,神使用一些已经长大成人的人来立即实行拯救;但也有时候,神是从一个尚未出生的婴孩来施行祂的拯救计划,参孙就是其中一例。虽然看起来时间会更加漫长,但神有祂的时间,我们需要学习等候。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记载在参孙出生前他的父母和耶和华的使者之间的对话,并藉此向我们展示出当时以色列人和神关系的一个缩影。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可以是“混沌”。例如,当参孙的父亲玛挪亚听见妻子所传的那位神人的话时,他是将信将疑,虽然相信会有儿子出生,但至于如何对待这个孩子,他向神祷告祈求神将一些具体的指示告诉他。显然他不太确定妻子所传的话是否正确、是否完全。神应允玛挪亚的话,差派使者再次前来,并没有说更多的,只是再次重申了当初给妇人的话。接下来,他们夫妻二人并没有认出这位是神的使者,直到他升上了天。当认出之后,夫妻二人的回应也不一样。玛挪亚认为自己必死,因为看见了神;而妻子则不同意,并且列举了证据与推理。 从这些场景和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玛挪亚夫妇对神的模模糊糊的认识,有些了解,也有些不了解,知道要对神敬虔,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敬虔。夫妻彼此之间也有不同的意见,妻子似乎更加直觉和敏锐,而丈夫则则似乎更加多疑和迟钝。这与那个世代的背景也不无关系。当时是以色列人又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于是神就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的手中四十年。可想而知,被这样的背景所影响的家庭,他们远离神,也被异族异教搅扰和侵袭,久而久之,他们对神的认识也多半是模糊不清的。 然而,神是慈悲怜悯、大有能力的神。即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神依然可以使用这样的家庭,来兴起祂的工人施行拯救的工作。神怜悯他们,耐心向他们讲话、解释,要慢慢引导他们对祂有更多的认识。这就是神的奇妙。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体会,在自己的混沌、软弱中信靠那位信实慈爱、大能大力的神。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当时玛挪亚夫妻二人和神的使者对话的情景,体会神的奇妙,也对神的工作有更多的认识、更加信靠那位信实的神。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教会中,是否有时也有这种类似“稀里糊涂”、不太确认神的心意是什么、不太清楚应该如何回应神的状态呢?相信神!祂会让我们遇见祂、祂会带领我们走出来的。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3章讲的是参孙出生的经过。提起参孙,可谓是家喻户晓。他有着神奇的力量,也有着怪异的行为;他对非利士人的攻击是那么的痛快淋漓,而他的私人生活又是那么的不堪入目。参孙故事的重点不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何成为圣洁之后才被神使用,而是告诉我们神如何使用一个不完美的人来成就祂的工作。然而,尽管我们都可以成为神手中的器皿,可是我们依然要追求圣洁。正如保罗所说的:“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2:21) 这段经文,有一段基本相似的话出现了三次,就是神告诉参孙的母亲,她必生育一个儿子,所以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洁之物也不可吃,也不可剃孩子的头。同时,经文中还有一句话出现了两次,值得我们思考。这句话就是参孙的父亲一直想问的;“我们当怎样待这将要出生的孩子?”(13:8,12)面对玛挪亚的再三追问,神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参孙的父亲玛挪亚是一个思考严谨,做事周全的人。他不像自己的妻子那样连报信人的来历和名字都没有问清楚就放人家走了。玛挪亚要把事情查得一清二楚,而且尽地主之谊,款待来客。玛挪亚想得很周到,做得也很到位,但同时也给自己平添了许多烦恼。当他发现这真是神的使者时,就担心起来,害怕自己得罪了神。这时,反倒是他的妻子,一个思想单纯的女人,给了他安慰。玛挪亚的妻子看到一方面神向他们讲话,一方面他们的献祭也蒙神悦纳。这样一来一去,足见他们与神的关系是合宜的,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玛挪亚为什么这么关心将来怎样待这个出生的孩子了,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想得很多的人。玛挪亚很想把事情考虑得详细,但同时必然也会导致疑惑和不安。因为越想把事情做得周全,所担心的事也必然增多。神关于这个孩子的启示非常简练,三次重复同样的话,不再增加,也不再减少。神没有告诉玛挪亚更多的信息,意思很明显,该知道的都已经告诉了,其余的不用担心;关于孩子的未来,神会负责。 其实,我们都有玛挪亚的心态,想知道很多的事情,结果却是瞻前顾后,顾忌重重,无法在神的话语上向前迈进。神明明已经把对我们的要求告诉了我们,可是我们却始终想知道其它用不着我们操心的事,就好像耶稣告诉彼得要如何荣耀祂,而彼得却关心起约翰将来会如何。神教导我们要饶恕人,可是我们关心的却是如果别人不接受怎么办;神让我们爱人如己,可是我们想知道的是如果别人不可爱怎么办;神让我们不要忧虑,可是我们想知道的是如果遇到经济危机时怎么办;神让我们出来服事祂,可是我们想知道如果没有了收入怎么办?神的话语很简洁,因为神对我们的要求原本就很简单。按照神简单的话语,我们原本可以活出简单、喜乐和平安的生活,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却放着神简单明了的话不去行,而去担心那些应该交给神,不需要我们担心的东西。结果,我们虽然思虑万千,却是徒增烦恼。我们喜欢有完整的计划,确认前后万无一失才行动,而神却让我们得着简单的指示就去行,要检验我们的信心与顺服。这不是说作计划不对,而是说我们在神的话语面前是否忧虑太多了。 默想经文:“我们当怎样待这孩子,他后来当怎样呢?”(13:12) 哦,主啊,我们不是也常常问同样的问题吗?我们不是也常常在你面前问很多的问题,想很多的事情,结果反倒把你让我们去做的事情给放在一边了吗?主啊,我愿意在你面前有一颗单纯的心。其余的事,我愿意全心信靠你。愿你的旨意成就。 一点操练:思想一下神的哪一句话是我们迟迟不愿意去行,至今还有很多担忧和顾虑的?凭着单纯的信心按照神的话去行吧!其余的事,不要想太多,就交给神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参孙下到亭拿,在那里看见一个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 2. 参孙上来禀告他父母说,我在亭拿看见一个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愿你们给我娶来为妻。 3. 他父母说,在你弟兄的女儿中,或在本国的民中,岂没有一个女子,何至你去在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参孙对他父亲说,愿你给我娶那女子,因我喜悦她。 4. 他的父母却不知道这事是出于耶和华,因为他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那时,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 5. 参孙跟他父母下亭拿去,到了亭拿的葡萄园,见有一只少壮狮子向他吼叫。 6. 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虽然手无器械,却将狮子撕裂,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样。他行这事并没有告诉父母。 7. 参孙下去与女子说话,就喜悦她。 8. 过了些日子,再下去要娶那女子,转向道旁要看死狮,见有一群蜂子和蜜在死狮之内, 9. 就用手取蜜,且吃且走。到了父母那里,给他父母,他们也吃了。只是没有告诉这蜜是从死狮之内取来的。 10. 他父亲下去见女子。参孙在那里设摆筵宴,因为向来少年人都有这个规矩。 11. 众人看见参孙,就请了三十个人陪伴他。 12. 参孙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们在七日筵宴之内,若能猜出意思告诉我,我就给你们三十件里衣,三十套衣裳。 13. 你们若不能猜出意思告诉我,你们就给我三十件里衣,三十套衣裳。他们说,请将谜语说给我们听。 14. 参孙对他们说,吃的从吃者出来。甜的从强者出来。他们三日不能猜出谜语的意思。 15. 到第七天,他们对参孙的妻说,你诓哄你丈夫,探出谜语的意思告诉我们,免得我们用火烧你和你父家。你们请了我们来,是要夺我们所有的吗? 16. 参孙的妻在丈夫面前啼哭说,你是恨我,不是爱我,你给我本国的人出谜语,却没有将意思告诉我。参孙回答说,连我父母我都没有告诉,岂可告诉你呢? 17. 七日筵宴之内,她在丈夫面前啼哭,到第七天逼着他,他才将谜语的意思告诉他妻,他妻就告诉本国的人。 18. 到第七天,日头未落以前,那城里的人对参孙说,有什么比蜜还甜呢?有什么比狮子还强呢?参孙对他们说,你们若非用我的母牛犊耕地,就猜不出我谜语的意思来。 19. 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就下到亚实基伦,击杀了三十个人,夺了他们的衣裳,将衣裳给了猜出谜语的人。参孙发怒,就上父家去了。 20. 参孙的妻便归了参孙的陪伴,就是作过他朋友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8段讲的是参孙和亭拿女子的故事。这位亭拿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参孙看上了她,执意要娶她为妻,结果带来了一系列的事件,杀了许多非利士人。 参孙的父母原本是拒绝这桩婚事的,因为他们还坚持律法的要求,即以色列人不能与外族通婚。然而参孙却执意要这样作。作者写到:“他的父母却不知道这事是出于耶和华,因为祂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那时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14:4)可以说,这句话是理解参孙整个士师生平的关键。参孙虽然作了许多我们很难理解,甚至认为是不对的事情,但原来却是出于神,是神所使用的士师;神也是通过这些事情来打击辖制以色列人的非利士人。我们对此会有许多的疑问,例如是否神就是要,或者允许参孙做一些在律法上不应该作的事情去施行拯救呢?神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吗?等等。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还是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神学家昆达在他的释经书中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洞见。他说到:“…非利士人之入侵比以前的欺压更危险,因为有许多侵略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他们不像摩押人、迦南人、米甸人或亚扪人等直接而残酷地进攻,反而借着通婚及贸易,和平渗透入以色列的社会。他们对以色列人统治的初期似乎并不可怕,以致他们的入侵虽然影响到犹大人(及但人),但犹大人却憎恨参孙的功绩,反倒乐意接受非利士人的轭(十五11)。非利士人有可能继续以这种蚕食鲸吞的方式,直到最后管辖整个迦南地。”(丁道尔圣经注释系列-士师记) 可以看到,当时的环境非常复杂。非利士人虽然是辖制以色列人,但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乃是一种类似于和平演变的方式,而不是完全的剑拔弩张的敌对关系。这一点从经文当中也可以得到作证。例如参孙可以很轻易地见到非利士人的女子,并且爱上他;例如参孙可以和这位非利士人的女子有盛大的婚宴,非利士人也都在场一起庆贺,等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神使用参孙的方式与其他的士师不同。其他的士师,大多数都是可以带领以色列人各个支派去与强敌争战,因为他们与强敌之间是出于对峙的状态,以色列人比较容易一呼百应、共同抗敌。然而参孙的时代不同,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是通婚、通商的状态,大家并不是完全彼此对立,反而甚至是有彼此通融、利益的交往。所以这个时候很难使用参孙来号召大家组织军队同心合意去攻打仇敌。因此,神也就用特别的方式,也是当时看起来很正常的方式,即让参孙以个人的方式,通过娶非利士人的女子的方式来进入到非利士人的内部寻找机会进行攻击。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参孙的故事有更多的理解,也不禁感慨神的意念实在是奇妙。祂知道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特定的方式去成就祂特定的旨意。虽然可能并不是我们可以认同,可以理解的方式,但却是达到拯救祂的子民、攻击祂的仇敌的目的。 默想经文:“他的父母却不知道这事是出于耶和华,因为祂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那时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14:4) 静默思想:结合当时的背景来体会这句话,理解参孙的故事,也让我们对神的心意有更多的了解,更加全然的信靠那位奇妙的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4章开始介绍参孙长大之后的一些事迹。我们看到神使用参孙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他不是两军对垒中率领以色列人冲锋陷阵的领袖,而是在普通的市井生活中与非利士人单打独斗的勇士。参孙的事迹,虽然也夹杂着民族仇恨,但更多地却表现在私人的恩怨情仇。 与其说经文记载的是参孙的事迹,倒不如说是记载了神藉着参孙之手所彰显的工作。当参孙向他的父母表示要娶一个非利士人的女子为妻时,遭到父母的反对。经文如此评价这件事:“他的父母却不知道这事是出于耶和华,因为祂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那时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14:4)在人的层面,这件事不过是谈婚论嫁的家庭事务,可是在神那里,这却成为祂用来帮助以色列人攻击仇敌的机会。人手所做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神暗中施行拯救计划的一部分。参孙手无寸铁遇到一只狮子,原本危在旦夕,结果在神的灵的感动下将狮子撕为两半;而紧接着这只被打死的狮子又成为参孙为了难为非利士人而设下难解之谜的灵感来源;眼看非利士人就要因为解不出谜语而要破财了,可是参孙却很不争气地抵挡不住妻子的执拗,把谜底说了出来;谜底被泄露,参孙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让非利士人难堪,自己反倒要赔上三十件里衣和外衣;然而神的灵再一次适时出手,感动参孙,结果在别处杀死了三十个非利士人,把他们的衣服拿来抵债。就这样兜兜转转,一波三折,最终还是在非利士人的身上报应了他们的恶行。 在这些过程中,神一直都是在“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这里的“找机会”,让我们看到神做事的另一个侧面。神不单是在主动地制造机会,也是在积极地寻找机会,同时也是在耐心地等待机会。神有时是在暗中观看、等待,有时又是来到前台,施行主动、明显的引导和带领。参孙虽然并不是常常主动把自己交给神使用,而是神常常在不经意间主动来使用他。 神一直在“找机会”拯救祂的子民。我们属灵的眼睛要打开,即便是在难处中,我们也要相信神一直是在暗中察验、工作、调配,而且神的帮助随时会来到。不单如此,我们还要承认,神不但一直在“找机会”帮助我们,神也会一直“找机会”管教悖逆的人,包括我们在内。我们所遇到的难处,所遇到的击打,会不会是神给我们发出的信号,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思考,反省自己与神、与罪、与人之间的关系呢?神有可能使用我们成为器皿去影响别人,但神也有可能使用别人作为器皿来影响我们。我们如果可以在这方面多一点留意的话,就可以更好地被神预备和使用成为别人的祝福,也可以更好地被神管教和引导,成为我们自己生命成长的祝福。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我们留意神的作为,并不是要把神的作为置于我们的监控之下。毕竟,多一些敏锐神在我们生活中各个层面的参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行在神的光中。如果说参孙迷迷糊糊被神使用,那么我们清清楚楚地被神使用岂不更加可以荣神益人吗? 默想经文:“他的父母却不知道这事是出于耶和华,因为祂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那时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14:4) 主啊,感谢你。你做事直到如今,你用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你一直在找机会来帮助我走出困境,来帮助我继续成长。主啊,感谢你一路的带领,我愿被你使用,我愿被你更新。 一点操练:回忆一下过去,自己手中有哪些事情是被神使用来成就祂的工作,对家人、邻居、同事产生影响的?自己又是在哪些事情上面被神指引和管教的?为着我们可以想到的每一件事情向神感恩。多一些知道神如何使用自己,也就多一些知道自己该如何被神使用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过了些日子,到割麦子的时候,参孙带着一只山羊羔去看他的妻,说,我要进内室见我的妻。他岳父不容他进去, 2. 说,我估定你是极其恨她,因此我将她给了你的陪伴。她的妹子不是比她还美丽吗?你可以娶来代替她吧。 3. 参孙说,这回我加害于非利士人不算有罪。 4. 于是参孙去捉了三百只狐狸(或作野狗),将狐狸尾巴一对一对地捆上,将火把捆在两条尾巴中间, 5. 点着火把,就放狐狸进入非利士人站着的禾稼,将堆集的禾捆和未割的禾稼,并橄榄园尽都烧了。 6. 非利士人说,这事是谁作的呢?有人说,是亭拿人的女婿参孙,因为他岳父将他的妻给了他的陪伴。于是非利士人上去,用火烧了妇人和她的父亲。 7. 参孙对非利士人说,你们既然这样行,我必向你们报仇才肯罢休。 8. 参孙就大大击杀他们,连腿带腰都砍断了。他便下去,住在以坦磐的穴内。 9. 非利士人上去安营在犹大,布散在利希。 10. 犹大人说,你们为何上来攻击我们呢?他们说,我们上来是要捆绑参孙。他向我们怎样行,我们也要向他怎样行。 11. 于是有三千犹大人下到以坦磐的穴内,对参孙说,非利士人辖制我们,你不知道吗?你向我们行的是什么事呢?他回答说,他们向我怎样行,我也要向他们怎样行。 12. 犹大人对他说,我们下来是要捆绑你,将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参孙说,你们要向我起誓,应承你们自己不害死我。 13. 他们说,我们断不杀你,只要将你捆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于是用两条新绳捆绑参孙,将他从以坦磐带上去。 14. 参孙到了利希,非利士人都迎着喧嚷。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臂上的绳就像火烧的麻一样,他的绑绳都从他手上脱落下来。 15. 他见一块未干的驴腮骨,就伸手拾起来,用以击杀一千人。 16. 参孙说,我用驴腮骨杀人成堆,用驴腮骨杀了一千人。 17. 说完这话,就把那腮骨从手里抛出去了。那地便叫拉末利希。 18. 参孙甚觉口渴,就求告耶和华说,你既借仆人的手施行这么大的拯救,岂可任我渴死,落在未受割礼的人手中呢? 19. 神就使利希的洼处裂开,有水从其中涌出来。参孙喝了精神复原。因此那泉名叫隐哈歌利,那泉直到今日还在利希。 20. 当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的时候,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9段讲的是参孙用驴腮骨杀死一千非利士人的故事。这次轰轰烈烈的事迹的起因却令人唏嘘。犹大人在非利士人的压力下,竟然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去捉拿参孙,为要将他交给非利士人。这三千犹大人不是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去反抗非利士人的欺压与凌辱,反倒是气势汹汹拿自己人的杀敌勇士下手。这是何等的可悲!反观参孙,却尽显士师风范。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能力是大的。但是他没有用自己的能力去对付犹大人,而是倾泻在非利士人身上。可以看到,参孙虽然在一些行为上很粗俗,可谓是粗人一个,但他在一些方面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即“内外有别”。他始终认定非利士人是他要对付的敌人,而犹大人尽管要来捉拿他去从给非利士人,但依然还是自己的同胞。照理,参孙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一千非利士人,那么他要想对付来捉拿他的三千犹大人也不是一件难事;至少,他连一点这方面的尝试都没有,他完全没有去想到要与犹大人反目成仇、彼此对抗。 看到参孙的内外有别,再回过头来看犹大人,也是内外有别,但方向却恰恰相反。犹大人对外,对非利士人倒是服服帖帖、逆来顺受,但是对内,对参孙,却是一点不含糊,三千人同心合意来捉拿参孙。虽然他们没有亲手伤害参孙,但他们应该很清楚将参孙交给非利士人之后的命运会是如何。同样是内外有别,但参孙显出的是拯救以色列人的士师风范,反衬出犹大人的可怜、悲哀的光景。 应用在我们今天的家庭和教会生活,这也是很好的提醒。我们是什么样的内外有别呢?我们是把在外面所受的气发泄到自己的家里吗?我们是将自己的口才、心思用来对付自己教会的弟兄姐妹吗?这不是说我们可以内外不一,对内一套、对外一套,这乃是提醒我们,我们的言辞技巧、行事能力、聪明才干、心思意念,是否用对了方向、用对了地方。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犹大人和参孙的这两种“内外有别”,带给自己有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5章的经文呈现的依旧是参孙的故事。先是参孙的岳父以为参孙不要妻子了,于是就把她给了别人;没想到参孙又回来要人,于是他的岳父就想出把另一个女儿给参孙;参孙不悦,却没有针对岳父家,而是迁怒于其他的非利士人;当参孙放火烧了非利士人的禾稼之后,非利士人不是找参孙报仇,而是把他的岳父家给烧了;这个时候,原本向岳父家发怒的参孙,现在反过头来又站在岳父家一边,结果大大击杀非利士人。这些故事的进程看起来很混乱。参孙生岳父的气,结果去烧非利士人的地;非利士人生参孙的气,结果是去烧他岳父的家;参孙反过头来为岳父报仇,又去找非利士人算账。来来去去一片混乱,双方似乎总也找不对他们应该出气的对象。最后,非利士人来找以色列人索要参孙报仇。这一次,非利士人和参孙总算对上了,总算弄清楚他们要对付的是谁了。参孙在神的灵的感动下,大大击杀了非利士人,似乎解决的是私人的恩怨,但却成为民族的英雄。 虽然这些事情看似混乱,大家都在胡搅蛮缠,然而有三件事情却在这一片糊涂中显得一点不含糊。首先当然就是不管怎样,结果都是非利士人被击杀,这是神的手在当中的运行,在混乱之中拯救祂的子民;其次就是参孙。他虽然任性、莽撞,可是心里却始终有一杆称,他发作的对象始终是以色列人的仇敌非利士人。面对自己的民族以色列人,参孙却是温顺有加;第三,也还是参孙。他虽然凭着自己的性子做了很多事,模模糊糊地被神使用,可是在他心里始终有一面明镜,有神的影子。他在最疲乏干渴,在自己最为软弱的时候,还是知道要向神来呼求。 人生总是难得糊涂。这种糊涂,是出于自己的无知、局限和软弱。有时是别人清醒,自己糊涂;有时是自己清醒,别人糊涂;有时又是大家一起糊涂。在教会也一样,由于我们对一些事物的领受不同,也都受到自己本身经历、沟通技巧的影响,会有很多不合拍、误会与分歧,有时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可是,我们要抓住经文里面所看到的,在少不了的混乱中竭力保持不可少的三点清醒。在混乱中,我们是否始终相信神在当中掌权,使万事相互效力,叫爱祂的人的益处?如果我们对神的心始终如一,混乱不但不会给我们造成伤害,反而是我们学习功课,生命成长的好机会。在混乱中,我们是否始终相信弟兄姐妹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而不是彼此为敌?如果我们始终看彼此为家人,那些说不清的事就不会给我们造成彼此割裂。在混乱中,我们是否始终向神呼求帮助?如果我们始终依靠神作为智慧、勇气和爱的源头,混乱就不会让我们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如果我们始终抓住这三点,那么在剪不断,理还乱,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中,即便糊涂,也还是清醒的。但如果弄反了,事事都看的很精准,很计较,但却把这三点丢了,那就看似清醒,实则糊涂。愿我们在糊涂中保持不可少的清醒。 默想经文:“参孙省觉口渴,就求告耶和华说...”(15:18) 主啊,感谢你,让参孙在极其软弱的时候还知道来寻求你的帮助。我们虽然无知、鲁莽、找不着方向,可是我们却总是可以来到你的面前来寻求帮助和指引。我们纵然在凡事上糊涂,可是唯一要保持清醒的,就是始终要有爱你的心,和彼此相爱的心。主啊,求你帮助我,不做糊涂人,乃作清醒的人。 一点操练:在当前可能面临的混乱的人际关系中,提醒自己,爱神的心,和彼此相爱的心,会不会带来一些不同的看见,让自己清醒过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参孙到了迦萨,在那里看见一个妓女,就与她亲近。 2. 有人告诉迦萨人说,参孙到这里来了。他们就把他团团围住,终夜在城门悄悄埋伏,说,等到天亮我们便杀他。 3. 参孙睡到半夜,起来,将城门的门扇,门框,门闩,一齐拆下来,扛在肩上,扛到希伯仑前的山顶上。 4. 后来参孙在梭烈谷喜爱一个妇人,名叫大利拉。 5. 非利士人的首领上去见那妇人,对她说,求你诓哄参孙,探探他因何有这么大的力气,我们用何法能胜他,捆绑克制他。我们就每人给你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 6. 大利拉对参孙说,求你告诉我,你因何有这么大的力气,当用何法捆绑克制你。 7. 参孙回答说,人若用七条未干的青绳子捆绑我,我就软弱像别人一样。 8. 于是非利士人的首领拿了七条未干的青绳子来,交给妇人,她就用绳子捆绑参孙。 9. 有人预先埋伏在妇人的内室里。妇人说,参孙哪。非利士人拿你来了。参孙就挣断绳子,如挣断经火的麻线一般。这样,他力气的根由人还是不知道。 10. 大利拉对参孙说,你欺哄我,向我说谎言。现在求你告诉我当用何法捆绑你。 11. 参孙回答说,人若用没有使过的新绳捆绑我,我就软弱像别人一样。 12. 大利拉就用新绳捆绑他。对他说,参孙哪。非利士人拿你来了。有人预先埋伏在内室里。参孙将臂上的绳挣断了,如挣断一条线一样。 13. 大利拉对参孙说,你到如今还是欺哄我,向我说谎言。求你告诉我,当用何法捆绑你。参孙回答说,你若将我头上的七条发绺,与纬线同织就可以了。 14. 于是大利拉将他的发绺与纬线同织,用橛子钉住,对他说,参孙哪。非利士人拿你来了。参孙从睡中醒来,将机上的橛子和纬线一齐都拔出来了。 15. 大利拉对参孙说,你既不与我同心,怎么说你爱我呢?你这三次欺哄我,没有告诉我,你因何有这么大的力气。 16. 大利拉天天用话催逼他,甚至他心里烦闷要死。 17. 参孙就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诉了她,对她说,向来人没有用剃头刀剃我的头,因为我自出母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若剃了我的头发,我的力气就离开我,我便软弱像别人一样。 18. 大利拉见他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诉了她,就打发人到非利士人的首领那里,对他们说,他已经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诉了我,请你们再上来一次。于是非利士人的首领手里拿着银子,上到妇人那里。 19. 大利拉使参孙枕着她的膝睡觉,叫了一个人来剃除他头上的七条发绺。于是大利拉克制他,他的力气就离开他了。 20. 大利拉说,参孙哪。非利士人拿你来了。参孙从睡中醒来,心里说,我要像前几次出去活动身体。他却不知道耶和华已经离开他了。 21. 非利士人将他拿住,剜了他的眼睛,带他下到迦萨,用铜链拘索他。他就在监里推磨。 22. 然而他的头发被剃之后,又渐渐长起来了。 23. 非利士人的首领聚集,要给他们的神大衮献大祭,并且欢乐,因为他们说,我们的神将我们的仇敌参孙交在我们手中了。 24. 众人看见参孙,就赞美他们的神说,我们的神将毁坏我们地,杀害我们许多人的仇敌交在我们手中了。 25. 他们正宴乐的时候,就说,叫参孙来,在我们面前戏耍戏耍。于是将参孙从监里提出来,他就在众人面前戏耍。他们使他站在两柱中间。 26. 参孙向拉他手的童子说,求你让我摸着托房的柱子,我要靠一靠。 27. 那时房内充满男女,非利士人的众首领也都在那里。房的平顶上约有三千男女,观看参孙戏耍。 28. 参孙求告耶和华说,主耶和华阿,求你眷念我。神阿,求你赐我这一次的力量,使我在非利士人身上报那剜我双眼的仇。 29. 参孙就抱住托房的那两根柱子,左手抱一根,右手抱一根, 30. 说,我情愿与非利士人同死。就尽力屈身,房子倒塌,压住首领和房内的众人。这样,参孙死时所杀的人,比活着所杀的还多。 31. 参孙的弟兄和他父的全家,都下去取他的尸首,抬上来葬在琐拉和以实陶中间,在他父玛挪亚的坟墓里。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2段讲的是参孙的死。这是他生前对非利士人的最后一击,也是最致命的一击。整个过程充满戏剧化的效果。原本是被非利士人弄来戏耍的参孙,从神那里得到力量,用双手之力将承载三千人的楼房给弄塌了,虽然与仇敌同归于尽,但这次杀死的仇敌比他活着所杀的还要多。我们可以看到,参孙还是那位参孙。即便是在向神的祷告呼求中,他所求的依然是出于血气的报仇。然而,神却回应并成全了参孙的呼求,赐给他所需的力量去完成对非利士人的最后一击。 如果进入当时的场景中去感受,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次神对非利士人的打击的意义之大,远远不止于帮助参孙在非利士人身上报剜眼之仇而已。当时的情形是,非利士人在赞美他们的神大衮,认为是他们的神将曾经无所不能的参孙交在他们的手中。他们也是藉着戏耍参孙来达到歌颂他们的神、羞辱以色列人的神的目的。所以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一次的出手所带来的震撼,乃是让非利士人知道,他们的神大衮根本不是什么神,而惟有以色列人的神耶和华才是真正的神! 参孙之死是悲壮的,但却显明了那位永活真神的大能大力。随着参孙的死,一代士师也就此悄然落幕。然而,人们却可以看到,以色列人的神耶和华是真神、是活神。神所使用的人虽然有软弱,但神却是刚强、拯救祂的百姓、击打祂的仇敌。看到这里,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我们虽然可能会羡慕参孙的能力,但却应该越发信靠神的能力;我们可能无法认同参孙的许多做法,但却无法不去信靠那位真真实实的神;我们可能对参孙爱恨交织,但却无法不承认神是信实、公义、良善的神。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结合参孙任意而行的一生来思想他悲壮的结局。在从参孙身上有许多功课要学习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眼目更加定睛在神的身上。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1段记载的是参孙和大利拉之间的故事,这同时也是参孙失去力量的过程。放纵情欲的参孙依然没有任何收敛的迹象,这一次,他又喜爱上一位非利士人的妇人,名叫大利拉。非利士人用金钱引诱大利拉去探问参孙力量的来源。虽然前三次的试探以失败告终,但实际上,第三次的试探参孙已经快要守不住秘密,让人留意到他的头发;但参孙对近在咫尺的危险依然至若惘然。最终,已经被情欲冲昏了头的参孙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秘密,招来杀生大祸、奇耻大辱。 我们知道,参孙真正的力量来源绝对不是头发,而是神。当参孙将他作为拿细耳人归给神的秘密说出来,也就意味着他放弃了作为拿细耳人的外在标志,因为当头发被剃之后,他就不再是拿细耳人,而是还俗的人了。这样,是参孙自己主动离开了神,也就无怪乎神也就离开了他。 当参孙离开了神,他也就离开了力量的源泉,和常人无异了。最终,参孙被捆索,并被剜了他的眼;看似很残忍,但这也是对他放纵情欲,包括眼目的情欲的最适当不过的惩罚了。他虽然还是可以靠着以前的身子有一些的力量,但不过是在监里推磨而已。 离开了神,还能有什么指望呢?这也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提醒。在诱惑面前,我们能否持守对神的委身、对神的专一呢?离开了神,我们虽然看起来还是一个“人”,还能做些事情,但却是与我们力量的源泉隔绝、是一个枯干的人、是一个被世界玩耍的人罢了。可能我们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区别。但这才是更可悲的事情。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参孙从睡中醒来,心里说,我要像前几次出去活动身体,他却不知道耶和华已经离开了他。”(16:20) 静默思想:结合整个故事来默想这句话,带给自己警醒,不要落入到这可怜的光景当中。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0段记载的是参孙在迦萨所发生的一件事。迦萨是非利士人五城联盟中最南边的一座城。不知何故,参孙去到那里,就与当地的一名妓女亲近。迦萨人将参孙团团围住,想要捉拿他,没想到参孙将城门拆了,扛着门向希伯伦方向扬长而去。照理来说,非利士人将参孙围在城内,原本是要等待时机;现在当参孙拆了城门出城的时候正是他们捉拿参孙的大好机会。然而,经文就此结束,没有交代下文。很显然,非利士人并没有趁着这个机会去攻击参孙。很有可能,他们看到参孙如此的勇猛时就早已吓破了胆!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参孙远去的身影。 参孙那放纵的个性在这次事件中再一次体现出来。虽然在整个过程当中参孙没有攻击非利士人,但这依然是他作为士师的一次事迹,就是进入欺压以色列人的非利士人的地盘,对他们造成威胁。参孙可以在非利士人的地盘任意而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大大咧咧地来,大摇大摆地去,如入无人之境;而非利士人对他也只能束手无策。这也算是反抗非利士人欺压的一个表达方式吧。这里我们可以再一次看到神奇妙的作为。既然以色列人无法组织在一起去共同对付非利士人,神就使用任意而行的参孙去独来独往地挑战、羞辱并肆虐非利士人。这样的行动方式恐怕也是当时特别时期的历史产物吧。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当时的场景,体会在迦萨的非利士人对参孙如此惊人能力作为的错愕之情;他们意识到原来在他们所欺压的以色列人当中还有如此强悍的人物!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6章记载的是参孙生平的最后几件事。参孙一开始还依然是力大无穷,把城门拆下,扛在肩上,在敌人的包围中大摇大摆地行走了将近四十公里,可是到了最后却被仇敌剜掉双眼,沦为外邦人赞美他们的偶像,向假神感恩的战利品,这其中的变化值得我们留意和借鉴的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参孙失去力量的原因是因为他泄露了机密,把力量的源泉告诉了大利拉。然而我们也应该明白,实际上,参孙力量的源泉并不是这些头发,而是神。当他把头发剪掉之后,神也就离开了他。神是参孙力量的源泉,而保留头发是让他可以饮于这力量的源泉。保留头发是一个象征,表示参孙愿意持守在神不许他剃头,要一直作拿细耳人的命令中。只要参孙持守神的命令,他就一直可以从神那里支取力量。可是,什么时候参孙把神的命令丢在脑后,他就与这力量之源断绝了。参孙被大利拉搅得心烦,最终把这个秘密和盘托出。虽然参孙不是在他自觉自愿的情况之下剪去自己的头发,可是很显然,他在对方的一再纠缠下已经失去了自己最最要紧,最最应该把手的关口,缴械投降了。 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神的命令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彼此相爱。耶稣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这就是神的命令,什么时候当我们遵行了神的这条命令,我们就是饮于力量之源,我们的见证就有力量。基督徒,即便个人生活如何圣洁,对真理的洞见如何深邃,但是如果失去了彼此相爱的见证,我们也就失去了力量,就只能成为世人的笑柄。当我们自己失去合一的见证,乱作一团的时候,也就让不信的人以为是他们的得胜,显出他们的优越,最终是令神的名受羞辱,令神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正如大卫犯罪之后,先知拿单向大卫所宣告的(撒下12:14)。 这里我们不得不在神的话语面前反省近来教会发生的事情,真的就和当年参孙所面临的情况极其的相似。参孙因为忍受不了大利拉的连番纠缠,最后放弃了神的命令。同样,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连番遭遇了很多周遭环境所带来的冲击,例如同性恋的法案,儿童性教育的议题,去年的加拿大联邦选举,美国的总统选举,到目前的M103动议,党派候选人的选举。这些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不断地挑动我们的神经,弄得我们精疲力尽,顾此失彼,慢慢地就会让我们失去对神话语的持守,失去对彼此相爱诫命的专注。而当我们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彼此相爱的见证时,我们也就离开了我们的力量之源。我们即便还能投出几张选票,可是却失去了基督信仰的力量了。 然而,即便在软弱、跌倒中,在神那里始终还是有盼望的。参孙在他两眼昏暗的光景中,他的头发慢慢长起来了!这是神同在的记号!神没有长久离开参孙,因为参孙必一生到死都归神作拿细耳人。神要使用参孙的一生,也要扶持他的一生。参孙的头发长起来了,他力量的源泉没有离开他。 对于我们今天的教会来讲,这是多么大的安慰啊。虽然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虽然我们都已经感到气馁、无助、受伤、委屈、愤恨,可是神却始终在我们身边。什么时候我们回到彼此相爱的见证中来,我们就又回到了力量之源,我们就又可以在世人面前站立起来,成为世界的灯台。 默想经文:“然而他的头发被剃之后,又渐渐长起来了。”(16:22) 主啊,参孙的头发为什么掉了呢?因为他抵挡不住纠缠,也无意摆脱纠缠。主啊,我们如今也是被各样的事情弄得心烦意乱,在彼此相爱的心上涣散了。主啊,求你怜悯我们,带领回到起初的爱心,回到我们的力量之源。 一点操练:现在摆在教会弟兄姐妹面前的挑战我们都很清楚,教会处在社会不厌其烦的震动和影响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神面前安静祷告,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互相沟通,彼此饶恕,荣神益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 2. 他对母亲说,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人拿去,你因此咒诅,并且告诉了我。看哪。这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去了。他母亲说,我儿阿,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3. 米迦就把这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现在我还是交给你。 4. 米迦将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将二百舍客勒银子交给银匠,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内。 5. 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 6.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7. 犹大伯利恒有一个少年人,是犹大族的利未人,他在那里寄居。 8. 这人离开犹大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时候,到了以法莲山地,走到米迦的家。 9. 米迦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犹大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 10. 米迦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 11. 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 12. 米迦分派这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 13. 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赐福与我,因我有一个利未人作祭司。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3段开始记载的是在以法莲山地米迦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开场就已经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混乱。米迦的母亲不见了钱,于是发出咒诅;米迦为了避免被咒诅就承认是自己拿的钱;米迦的母亲马上将咒诅变为祝福,拿出钱来铸了一个神像放在米迦的屋内;米迦也就以此建立了神堂,并分派自己的一个儿子作祭司。米迦的母亲,包括米迦本人,看似对神很敬虔,敬畏神、愿意花钱给神、愿意将神请到家中、愿意让儿子来侍奉神,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违背摩西律法的教导,例如不能为自己雕刻偶像、不能为神雕刻什么像、只有利未人才是被神拣选作祭司的,等等。到了这里,经文不失时机地献上了评语:“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17:6) 随后,一位真正的利未人来到,米迦就分派这位利未人为祭司。可以看出,米迦对神的心意并非完全不知。因为当他看到有利未人来到的时候,他就认为这是神赐福与他,让他有一个利未人作祭司,这些都显明米迦知道神的心意是利未人作祭司。米迦对神的心意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更显明他之前设立自己的儿子为祭司是多么的荒谬和任性。 明知神的心意却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当看到有机会是神的心意的时候,就又将这看作是神的赐福。总之,自己的心意、神的心意,两边的好处都占着。这是不是也是我们常有的心态呢?比方说,我们明知报假税不对,因为神不喜悦我们去欺骗,但还是去行;结果发现欺骗成功,没有受到惩处反而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时候,我们就又认为这是神的保守。看起来是在感谢神,但实际上却是离神甚远了。愿我们都有警醒的心。 默想经文:“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17:6)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在当时的场景中更加生动地理解,也在我们自己的场景中更加深刻地反省。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7章开始,作者带领我们进入《士师记》的下半部分,贯穿经文的钥句和相关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前面16章重复出现的字句是“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相关的主题表现为以色列人与外族之间的战争;而从17章开始一直到21章结束,重复出现的字句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17:6, 18:1, 19:1, 21:25),相关的主题表现为以色列人之间内部事务的混乱。当民中没有王,没有神的时候,不但他们与外族的关系出现紧张,他们内部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经文中我们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以色列中没有王,可是他们心中却都有神,他们自始至终都是把神放在嘴上。米迦的母亲心中有神,不但奉神的名给米迦祝福,而且还把银子拿出来帮儿子为神造一个像;米迦心中有神,他不但拿了母亲为他做的神像,而且自己又制造以弗得和其余的神像,并立自己的儿子作祭司。当一个利未人来到时,米迦热情地他作为自己家中的祭司。现在,米迦家中不但有了神像,而且还有如假包换的利未人担任祭司,他的家终于成为名正言顺的神堂了。米迦将这一切看做是神的祝福。 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畅顺、美好。有人悔改,有人感恩,有人奉献,在需要的时机发生合适的事情,似乎都是行走在神的心意中。可是,对于了解旧约律法的人来讲,这一切又显得是那么的不对劲。为神造像显然是错误的,私设神堂也是不对的,立自己的儿子为祭司违背了律法的要求,利未人留下作祭司显然也是被金钱收买的结果。这些事情虽然都是在神的名义下进行,可是却都是与神的心意相反。以色列中没有王,可是他们心中却有神。但是很可悲的是,以色列人虽然心中有神,可是对神的认识却模糊不清。他们模模糊糊地知道神要人来敬拜祂,所以他们设立神堂,制造神像,结果却变成了拜偶像;他们模模糊糊知道只有祭司才能事奉神,所以他们就设立自己的儿子作祭司,而且当有利未人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兴高采烈,以为是神顾念他们的缺乏,赐给他们一个真祭司,认为这是神的时间到了,是神祝福他们的明证。事实上,他们全错了! 心中有神,但却模糊不清,这不单单是旧约士师时代的问题,也依然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惑。基督徒,理所当然就是信神的人。我们常常也把神放在嘴边,可是我们真的认识神吗?我们真的明白神的心意吗?我们虽然多多少少心中都有神的概念,似乎知道神的要求大概是什么。可是却对神缺乏真正、清晰的认识和顺服。我们都认为是在为主做工,可是却引来很多问题。对神心意的理解,不是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来拼凑的,更不能轻易以一些巧合事件来作为印证。当我们心中虽然有神,可是对神的认识却只是停留在模糊不清的境地,行事为人又始终是以自己所想象的作为出发点的时候,所带来的结果是多么的荒谬可笑,甚至是危险之极。以前是凭着自己的血气行事,现在,仍然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去行,但却挂上了神的名义,危害更大! 默想经文:“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17:5) 主啊,感谢你,让我在米迦的身上看到我自己可怜的光景。我以你的名义在做事,可是对你的认识却是那么的肤浅,对你旨意的领悟又是那么的模糊。主啊,求你怜悯我,让我真知道你。 一点操练:在认识神的事上,单靠主日的听道和网上的查询是不够的,还要有规律地参加主日学查经和团契分享;而且,个人的读经、祷告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读经、祷告,可以让我们明白在神里面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我们如果每天可以安安静静将一个小时分别出来,40分钟读经,20分钟祷告。滴水成渠,慢慢地,我们就会更加摸着神的心意,成为有着属神生命,肩负起属神使命的门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寻地居住。因为到那日子,他们还没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为业。 2. 但人从琐拉和以实陶打发本族中的五个勇士,去仔细窥探那地,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窥探那地。他们来到以法莲山地,进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里住宿。 3. 他们临近米迦的住宅,听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来,就进去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作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 4. 他回答说,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请我作祭司。 5. 他们对他说,请你求问神,使我们知道所行的道路通达不通达。 6. 祭司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们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华面前的。 7. 五人就走了,来到拉亿,见那里的民安居无虑,如同西顿人安居一样。在那地没有人掌权扰乱他们。他们离西顿人也远,与别人没有来往。 8. 五人回到琐拉和以实陶,见他们的弟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有什么话。 9. 他们回答说,起来,我们上去攻击他们吧。我们已经窥探那地,见那地甚好。你们为何静坐不动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为业,不可迟延。 10. 你们到了那里,必看见安居无虑的民,地也宽阔。神已将那地交在你们手中。那地百物俱全,一无所缺。 11. 于是但族中的六百人,各带兵器,从琐拉和以实陶前往, 12. 上到犹大的基列耶琳,在基列耶琳后边安营。因此那地方名叫玛哈尼但,直到今日。 13. 他们从那里往以法莲山地去,来到米迦的住宅。 14. 从前窥探拉亿地的五个人对他们的弟兄说,这宅子里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与铸成的像,你们知道吗?现在你们要想一想当怎样行。 15. 五人就进入米迦的住宅,到了那少年利未人的房内问他好。 16. 那六百但人各带兵器,站在门口。 17. 窥探地的五个人走进去,将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都拿了去。祭司和带兵器的六百人,一同站在门口。 18. 那五个人进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祭司就问他们说,你们作什么呢? 19. 他们回答说,不要作声,用手捂口,跟我们去吧。我们必以你为父,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 20. 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进入他们中间。 21. 他们就转身离开那里,妻子,儿女,牲畜,财物都在前头。 22. 离米迦的住宅已远,米迦的近邻都聚集来,追赶但人, 23. 呼叫但人。但人回头问米迦说,你聚集这许多人来作什么呢? 24. 米迦说,你们将我所作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我还有所剩的吗?怎么还问我说作什么呢? 25. 但人对米迦说,你不要使我们听见你的声音,恐怕有性暴的人攻击你,以致你和你的全家尽都丧命。 26. 但人还是走他们的路。米迦见他们的势力比自己强盛,就转身回家去了。 27. 但人将米迦所作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带到拉亿,见安居无虑的民,就用刀杀了那民,又放火烧了那城, 28. 并无人搭救。因为离西顿远,他们又与别人没有来往。城在平原,那平原靠近伯利合。但人又在那里修城居住, 29. 照着他们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给那城起名叫但。原先那城名叫拉亿。 30. 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 31. 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4段讲的是但支派向北的迁徙。他们的分地原本是在琐拉和以实陶,也就是在以法莲和便雅悯之间的沿海平原上,但是因为非利士人的侵袭,他们的生活和生存都受到很大的威胁,被迫挤在狭小的山丘上。所以,但支派就想要去别处寻找更大、更安全的地方居住。他们想到的不是靠神的帮助去抗击非利士人的侵袭,反而是到处寻找软弱可欺之地。最终,他们北上到了拉亿,发现那里的居民安居无虑,地也宽敞肥沃,于是就起了恶心,杀了当地的民,将地占为己有。 在这个过程当中,米迦的祭司,也就是那位四处寻找住处的利未人,有意无意地起到了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的作用。他擅自以神的名向但人说:“你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们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华面前的。”(18:6)这样就让但人以为他们到处寻找软弱可欺之人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是得到神的赐福的。结果,这个唯利是图的祭司也跟随了凶恶的但人,因为他贪图的乃是个人的名誉、地位和富足,想着要作一族的祭司,而不是在米迦作一家的祭司。 从事情的结果来看,人们甚至会以为他们都是行在神的心意中!不是吗?但支派请那位利未人祭司为他们求问神,这不是对神的敬虔表现吗?那位利未人祭司所说的话似乎果然应验了,因为但支派的掠夺行动得以顺利进行;而且,那位利未人祭司也似乎因为所说的话得以“应验”而被神大大使用,从一家的祭司荣升为一族的祭司。利未人祭司和但支派,两下皆大欢喜,都以为自己是合神心意的呢。然而,从神的角度来看则完全不是这样!经文最后的话可以说是对整个事件最好的评语了:“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18:31)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们敬拜神的地方是在示罗;这是神所设立的,乃是以色列人敬拜神的地方;可是在这个正统的地方之外,但支派也用米迦所雕刻的像为自己设立了所谓的敬拜神的场所,很显然,是在神所立的以外另设的地方;看起来好像只是另设了一个敬拜神的地方,但实际上却是在耶和华神以外为自己另立了一个“神”;是假神,就是他们自己! 整个事件的确就是这样为自己另立一个“神”、以自己为“神”的过程,都是在耶和华神的真实心意以外的。但支派寻找居住的地方,是在神的心意以外;那位利未人祭司为他们祝福,是在神的心意以外;那位利未人祭司跟着但支派作一族的祭司,是在神的心意以外;但支派屠杀、占据拉亿,是在神的心意以外;但支派为自己设立所雕刻的像,是在神的心意以外。我们可能会问,既然这些事情都是在神的心意以外,为什么神不拦住他们呢?神的心意我们可能无法完全侧透,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人们在地上所言所行的,以为是在神的心意中的,但实际上却是被神看为恶,是在神的心意以外,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的事吗?判断的标准不是以结果来看,而是以神的律法来审视。 默想经文:“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18:31)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思想这句话,省察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行动,却被标上了“属神”的标签?有多少我们给人出的主意,却被标上了“属神”的鼓励和祝福?有多少时候我们是以事情的结果是否符合我们的心意来判断是否合神心意?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8章继续“以色列中没有王”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今已经不单单局限在一个家庭,而是影响、渗透到一个支派,因为这原本就是整个民族败坏的缩影。但支派一直没有得地为业,一直在寻找居住的地方。他们因为被亚摩利人辖制,只能挤在狭长地域的山上,所以想寻找更适合的地点(士1:34)。在神所应许分配的土地上住不下去,他们思考的不是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是否出现问题,不是要靠着神的力量去取胜,而是离开神分配的土地,想往别地找出路,离开了神给他们的人生定向。 这个时候,米迦雇请的祭司出现了,奉神的名祝福他们前面的道路,而他们还真的找到了一块平静安稳的土地,似乎应验了这个祭司祝福的话。最终,但支派在远离神给他们分配的土地上找到了安身之处,也把抢夺而来的祭司和神像安置其中。 这里我们留意到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大家对祭司、神像的争夺。米迦开出的条件把利未人留了下来,而但支派开出的条件更好,把祭司给带走了。很有意思的是,双方在争夺中,都对神很看重,都对神的祭司和神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把神的祭司和神像据为己有,使自己可以感受到神的同在;可是很讽刺的是,大家虽然对神的同在表现出极大的渴慕,可是又对神的祭司和神像不太尊重,都是用物质来利诱,用武力来抢夺。钱多的,就得到神;力气大的,就占据神。他们一方面承认有神,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可以把神归为己有,为自己服务。然而,神是不可如此轻忽冒犯的,不要以为把祭司和神像抓在手中就可以抓住神,就可以得到神的护佑,实际上,这只不过抓住了偶像,是一把空气而已。经文告诉我们,抢夺神像的,最终也会被抢夺;掳掠祭司的,最终也会被掳掠。米迦制造了神像,收留了利未人作祭司,可是最终却被财力更大、武力更强的人夺走;但支派也好不到哪去,他们虽然抢走了神像,带走了祭司,可是他们最终也没有逃脱被掳掠的结局(18:30)。 我们要敬畏神,要谦卑顺服神,而不是以武力争夺的。争夺神的,看起来很渴慕神,实际上却是已经远离神了。米迦把祭司和神像留在家中,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神与自己同在,可是实际上他却已经违背了神的律例典章,远离神了;但支派用金钱和武力夺走了祭司和神像,带到他们将要抢夺成为自己家园的地方,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神与自己同在,可是实际上他们却已经离开了神给他们应许的土地,远离神了。 米迦和但支派都想把神留在身边,可是却都远离了神。这个教训是深刻的。今天,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们怎么知道神与我们在一起?我们是通过持守的诫命典章来与神在一起呢,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强迫神与自己在一起?我们是通过持守神给我们人生的定命来与神在一起呢,还是绑架神与我们一同走我们自己想走的道路? 默想经文:“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18:30) 主啊,感谢你的提醒。我常常是把你抓在我的手中,而不是死死抓住你的手;我常常是要把你带往我想去的目的地,而不是跟随你去你要我去的目的地;我似乎把你抢到了手,可是却与你远离了。主啊,我愿意放手,不再把你抓在我的手中,而是把自己仰望在你的手中。 一点操练:反思自己与神的关系,警醒自己是否持守在神的公义、诚实、良善、仁爱里面,警醒自己是否行走在神给自己的人生定向上面。与神同在不是一种自我感觉的良好,乃是我们是否愿意跟随神的脚踪。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有住以法莲山地那边的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犹大伯利恒的女子为妾。 2. 妾行淫离开丈夫,回犹大伯利恒,到了父家,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3. 她丈夫起来,带着一个仆人,两匹驴去见她,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就引丈夫进入父家。她父见了那人,便欢欢喜喜地迎接。 4. 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将那人留下住了三天。于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 5. 到第四天,利未人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对女婿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然后可以行路。 6. 于是二人坐下一同吃喝。女子的父亲对那人说,请你再住一夜,畅快你的心。 7. 那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强留他,他又住了一宿。 8. 到第五天,他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等到日头偏西再走。于是二人一同吃饭。 9. 那人同他的妾和仆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对他说,看哪,日头偏西了,请你再住一夜。天快晚了,可以在这里住宿,畅快你的心。明天早早起行回家去。 10. 那人不愿再住一夜,就备上那两匹驴,带着妾起身走了,来到耶布斯的对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 11. 临近耶布斯的时候,日头快要落了,仆人对主人说,我们不如进这耶布斯人的城里住宿。 12. 主人回答说,我们不可进不是以色列人住的外邦城,不如过到基比亚去。 13. 又对仆人说,我们可以到一个地方,或住在基比亚,或住在拉玛。 14. 他们就往前走。将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日头已经落了。 15. 他们进入基比亚要在那里住宿,就坐在城里的街上,因为无人接他们进家住宿。 16. 晚上,有一个老年人从田间作工回来。他原是以法莲山地的人,住在基比亚。那地方的人却是便雅悯人。 17. 老年人举目看见客人坐在城里的街上,就问他说,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18. 他回答说,我们从犹大伯利恒来,要往以法莲山地那边去。我原是那里的人,到过犹大伯利恒,现在我往耶和华的殿去,在这里无人接我进他的家。 19. 其实我有粮草可以喂驴,我与我的妾,并我的仆人,有饼有酒,并不缺少什么。 20. 老年人说,愿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给你,只是不可在街上过夜。 21. 于是领他们到家里,喂上驴,他们就洗脚吃喝。 22. 他们心里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连连叩门,对房主老人说,你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 23. 那房主出来对他们说,弟兄们哪,不要这样作恶。这人既然进了我的家,你们就不要行这丑事。 24. 我有个女儿,还是处女,并有这人的妾,我将她们领出来任凭你们玷辱她们,只是向这人不可行这样的丑事。 25. 那些人却不听从他的话。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给他们,他们便与她交合,终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 26. 天快亮的时候,妇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门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 27. 早晨,她的主人起来开了房门,出去要行路,不料那妇人仆倒在房门前,两手搭在门槛上。 28. 就对妇人说,起来,我们走吧。妇人却不回答。那人便将她驮在驴上,起身回本处去了。 29. 到了家里,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 30. 凡看见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现在应当思想,大家商议当怎样办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6段讲的是基比亚人的恶行,其邪恶的程度已经无法用语言来概括和表述。在被称为是神的子民的以色列人当中,竟然发生如此的兽行,实在是令人惊愕!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人性的恶还有什么比这更邪恶的吗? 如果说基比亚人已经邪恶到顶峰了,但是当看到那位利未人的回应时,读者们会感受到其残忍程度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利未人的妾遭到基比亚匪徒的强暴,那还算是被外人羞辱;可是利未人却自己亲手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我们真的无法想象、无法接受,这位可怜的妇人竟然在死后还遭遇自己丈夫的凌辱。即便是当时的文化,也都无法承受如此的情节。 如果要问,那位房主、基比亚的匪徒、基比亚的其他居民、那位利未人,哪一个更加残忍呢?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我们的选择如何,人性的丑恶、邪恶都已经一览无余了。当人离开了神的时候,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的吗?求神怜悯。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暂且放开“谁更邪恶?”的这个话题,去感受在当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众人也离开神”的悲哀,是多么的黑暗、可怜、可憎的光景啊!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5段开始讲述另一位利未人及其所引发的故事。这是一段实际生活的场景,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人间冷暖。利未人的妾因为行淫离开了他,而利未人不但愿意接纳她回来,更是亲自上门去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的父亲也是热情接待利未人的到来,不断地挽留,可见两家的关系和好如初。接下来,行路将晚的时候,利未人宁愿住在以色列的城邑而不就近去耶布斯人的城,看得出他对同胞的信任。谁知道,在基比亚这座便雅悯的城邑,利未人却遭到当地人的冷遇,若不是一位好心的打工仔经过,他们只能露宿街头了;而这位好心接待他们的打工仔,也是一位外地人,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虽然年事已高但却要在田间作工直到晚上。 故事发展到现在,可算是不错的结局。然而,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看似正常的人间冷暖,背后可能有善良的动机,但也可能有残忍的杀机;可能会遇到不曾想到的好结局,也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杀身之祸。当以色列人中没有王、各人都随己意而行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且留意后面发生的事情吧。 默想经文:“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19:1)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故事来思想这句话,体会当时以色列人在没有王的时候的生活场景。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9章的内容非常沉重,揭露了便雅悯地域内基比亚人令人发指的恶行。整段经文分为两段,以优美开始,以恶行结束。第一段描述的是一幅温馨的画面(19:1-21)。一个利未人的妾,因为行淫而离开她的丈夫回娘家去了。按照律法,照理应该把行淫的妇人用石头打死的,可是这个利未人却没有这样做,反倒是上门与妻子和好,显示出他对这个女人的爱和饶恕。而这个时候,女人的父亲也对利未人热情款待,一再挽留,尽显以色列人的好客之道。接下来,利未人带着妾启程回家,路上不愿借宿外邦人的城邑,而执意经过以色列的地段,显示利未人对以色列本民族的高度信赖。来到了基比亚,虽然大街上没有人接待他们,可是一位好心的老年人却收留了他们,让他们在神子民的城邑中多少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友爱、宽恕、热情、温暖,令人羡慕。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第二段(19:22-30),随着一班匪徒的到来,情形急转直下。在匪徒的无理要求下,这位好客的老年人,以及爱妾的利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想到的居然是把自己的女儿和妾交出去任由这些匪徒蹂躏。在遇到危难的时候,原本蒙爱的女人,成了被抛弃的救生圈,就好像遇到风浪的船把货物抛出以求自救一样。直到第二天,利未人若无其事地打开门要继续上路,才发现妾已经悲惨地死去,于是又萌生了报仇的念头,对待妾的尸体如同牲畜一样。 在神的家中发生这样的事,的确让人难过。这样的事,甚至在外邦人的城邑中也不一定会遇到。整个过程既让我们看到人间美好的一面,但也让我们看到邪恶丑陋的一面。利未人对妾的爱,岳父对利未人的友情,利未人对以色列家的信任,老年人对利未人一家的接待,随着匪徒的出现,顷刻间全都变了样。人间的真情在遇到难处时霎时间荡然无存。在这里,我们除了指责匪徒的邪恶,责备利未人的无情无义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我们会想到很多的建议,应该祷告啊,应该自己挺身而出啊,应该.....然而,当我们坐在这里,指手画脚地给他们出主意,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时候,可能我们和他们是一样的冷血。我们也可能会想到很多“如果”:如果利未人不去想把妾找回来,女人就不会死的那么惨;如果他没有在岳父那里住多几晚,他们可能就可以逃过一劫;如果他选择去外邦人的城邑过夜,可能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我们可能还可以想到很多的如果,如果.....可是,这么多的如果即便都发生,也不能掩盖现实的残酷。社会就是如此邪恶,我们的“如果”可以救我们侥幸几次呢?整个故事的重点不是告诉我们在当中如何做出正确的分析、评论和假设,不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可以躲过灾难,而是要在我们面前呈现一幅混乱的场景。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世界是邪恶的,而这些就是其中必然的结果。 当我们设身处地进入到故事里去,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身临其境,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痛苦、忿怒、屈辱、绝望和放弃。也只有在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神的公平公义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才会对基督作王产生由衷的渴望,我们才会对神国度的降临生发出强烈的期盼。 默想经文:“他们心里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19:22) 主啊,没有你的同在,任何美好的经历都可以瞬间消失。看到这一片荒凉的土地,看到人心离你越来越远,世界越来越败坏,真是心里焦急。主啊,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一点操练:为这邪恶的时代祷告,愿人都回转向神,愿神的荣耀充满大地,愿神来恢复这地上的公平和公义,愿神安慰一切心灵忧伤的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于是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众人都出来,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 2. 以色列民的首领,就是各支派的军长,都站在神百姓的会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 3. 以色列人上到米斯巴,便雅悯人都听见了。以色列人说,请你将这件恶事的情由对我们说明。 4. 那利未人,就是被害之妇人的丈夫,回答说,我和我的妾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住宿。 5. 基比亚人夜间起来,围了我住的房子,想要杀我,又将我的妾强奸致死。 6. 我就把我妾的尸身切成块子,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得为业的全地,因为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行了凶淫丑恶的事。 7. 你们以色列人都当筹划商议。 8. 众民都起来如同一人,说,我们连一人都不回自己帐棚,自己房屋去。 9. 我们向基比亚人必这样行,照所掣的签去攻击他们。 10. 我们要在以色列各支派中,一百人挑取十人,一千人挑取百人,一万人挑取千人,为民运粮,等大众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就照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所行的丑事征伐他们。 11. 于是以色列众人彼此连合如同一人,聚集攻击那城。 12. 以色列众支派打发人去,问便雅悯支派的各家说,你们中间怎么作了这样的恶事呢? 13. 现在你们要将基比亚的那些匪徒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们,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便雅悯人却不肯听从他们弟兄以色列人的话。 14. 便雅悯人从他们的各城里出来,聚集到了基比亚,要与以色列人打仗。 15. 那时便雅悯人从各城里点出拿刀的,共有二万六千。另外还有基比亚人点出七百精兵。 16. 在众军之中有拣选的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 17. 便雅悯人之外,点出以色列人拿刀的,共有四十万,都是战士。 18. 以色列人就起来,到伯特利去求问神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 19. 以色列人早晨起来,对着基比亚安营。 20. 以色列人出来,要与便雅悯人打仗,就在基比亚前摆阵。 21. 便雅悯人就从基比亚出来,当日杀死以色列人二万二千。 22. 以色列人彼此奋勇,仍在头一日摆阵的地方又摆阵。 23. 未摆阵之先,以色列人上去,在耶和华面前哭号,直到晚上,求问耶和华说,我们再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可以不可以。耶和华说,可以上去攻击他们。 24. 第二日,以色列人就上前攻击便雅悯人。 25. 便雅悯人也在这日从基比亚出来,与以色列人接战,又杀死他们一万八千,都是拿刀的。 26. 以色列众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 27. 那时,神的约柜在那里。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以色列人问耶和华说,我们当再出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呢?还是罢兵呢?耶和华说,你们当上去,因为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 28. 29. 以色列人在基比亚的四围设下伏兵。 30. 第三日,以色列人又上去攻击便雅悯人,在基比亚前摆阵,与前两次一样。 31. 便雅悯人也出来迎敌,就被引诱离城。在田间两条路上,一通伯特利,一通基比亚,像前两次,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 32. 便雅悯人说,他们仍旧败在我们面前。但以色列人说,我们不如逃跑,引诱他们离开城到路上来。 33. 以色列众人都起来,在巴力他玛摆阵,以色列的伏兵从马利迦巴埋伏的地方冲上前去。 34. 有以色列人中的一万精兵,来到基比亚前接战,势派甚是凶猛。便雅悯人却不知道灾祸临近了。 35. 耶和华使以色列人杀败便雅悯人。那日,以色列人杀死便雅悯人二万五千一百,都是拿刀的。 36. 于是便雅悯人知道自己败了。先是以色列人。因为靠着在基比亚前所设的伏兵,就在便雅悯人面前诈败。 37. 伏兵急忙闯进基比亚,用刀杀死全城的人。 38. 以色列人预先同伏兵约定在城内放火,以烟气上腾为号。 39. 以色列人临退阵的时候,便雅悯人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就说,他们仍像前次被我们杀败了。 40. 当烟气如柱从城中上腾的时候,便雅悯人回头观看,见全城的烟气冲天。 41. 以色列人又转身回来,便雅悯人就甚惊惶,因为看见灾祸临到自己了。 42. 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转身往旷野逃跑。以色列人在后面追杀。那从各城里出来的,也都夹攻杀灭他们。 43. 以色列人围绕便雅悯人,追赶他们,在他们歇脚之处,对着日出之地的基比亚践踏他们。 44. 便雅悯人死了的有一万八千,都是勇士。 45. 其余的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往临门磐去。以色列人在道路上杀了他们五千人,如拾取遗穗一样,追到基顿又杀了他们二千人。 46. 那日便雅悯死了的共有二万五千人,都是拿刀的勇士。 47. 只剩下六百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到了临门磐,就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48. 以色列人又转到便雅悯地,将各城的人和牲畜,并一切所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9段是具体记载以色列人击败便雅悯人的经过。他们引诱便雅悯人出来追赶,以至于城池空虚,被伏兵一举夺下,然后再从各处出击追杀已经六神无主的便雅悯人,大获全胜。这是一场战事的记载,也看到庇护基比亚暴行的便雅悯人,也就是两次大规模击杀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的便雅悯人,最终也是引火烧身,带来自己的悲惨结局,可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得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这虽然是一场战事的记载,但我们要学习的却不是当中胜败的用兵策略,而是从神的角度来思想。看到以色列人在神的带领下带来作恶的便雅悯人的下场时,对我们有什么警醒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8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人三次攻打便雅悯人的经过。虽然以色列人在人数上占有上风,但便雅悯人依仗易守难攻的山势,两次击溃了以色列人的进攻。直到第三次,以色列人设下伏兵,诱敌深入,最终杀败了便雅悯人。 在这三次的交锋中,虽然我们可以理解第三次以色列人苦苦哀求神、禁食和献祭,终于得到神的帮助而胜利,但是对于前两次的失败我们实在很难理解。是否是因为前两次是祈求不够迫切,心里不够敬虔吗?即便这些真是背后的原因,但是神却明明也有话回答他们,说他们可以上去攻打便雅悯。难道神是在欺骗他们,明知自己不会帮助他们,却让他们向前冲?相信信实的神不会这样的。 虽然很难明白神的用意,但是我们却有机会看到便雅悯人对待以色列人的凶残。他们对以色列人的杀戮可谓是毫不留情。第一次杀死以色列人二万二千,第二次杀死以色列人一万八千。虽然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中,尽可能多地杀戮对方是难免的,然而毕竟大家都是以色列人的同胞啊!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要斩尽杀绝呢?神允许以色列人遭遇失败,显出的却是便雅悯人的冷酷无情。难怪他们所庇护的基比亚人也是如此的残暴。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回过头去尝试理解为什么神会允许以色列人遭遇前两次的失败。神虽然允许以色列人去进攻,但并不意味着以色列人就一定会胜利。然而,通过以色列人的失败,神要显明的乃是便雅悯人的凶残,好让人知道祂对便雅悯人的审判、便雅悯人随之而来遭遇的失败是他们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这就有点好像神允许我们去传福音,但不一定就意味着对方一定会接受。但是却因为对方的拒绝,显出人心的顽梗与悖逆。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进入场景去体会当时战事的惨烈,从中看出人性的凶残,明白神公义的审判。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7段讲的是以色列人联合起来准备讨伐在基比亚所发生的恶行。他们首先是被利未人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四处发送的举动所震惊,认为这是恶事,要查出背后的缘由。当利未人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他们之后,他们发现原来背后还有如此令人作呕的恶行,于是马不停蹄地去要求便雅悯人交出在基比亚作恶的匪徒。然而,便雅悯人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也调集兵力准备和以色列人打仗。 有解经家敏锐地留意到,这些细节描写都显明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士师时期的早期,因为那个时候以色列人还没有太多受到外族的侵袭,所以各个支派还可以联合行动如同一人;直到了中后期,他们受到各地外族人的逼迫和搅扰逐渐增多才开始自顾不暇了。如果这样的观察和推论是正确的话,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方面,在士师时期的初期就已经有如此的恶行发生,人性败坏之快实在是令人悲哀;而另一方面,在士师时代的初期,以色列各支派都还有一定的公义之心,当他们看到有不义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即便是面对自己的亲兄弟便雅悯人,他们也是不留情面,联合在一起坚持要将恶行从以色列人当中除去。 虽然在今天的社会以战争的行为去征讨和刑罚恶行很多时候并不是可取的,但是这样一颗要将恶行除去的心志却是我们要留意学习的。有些时候,在我们当中虽然说不上是恶行,但违背神心意的事情总是时有发生,我们是如何去面对呢?是姑息养奸,是隔岸观火,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挺身而出揭露和制止恶行?恶行时常都会有,但公义之心更加不可少啊!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进入当时的场景去体会基比亚的恶行在以色列民众中所激起的忿怒;思想在今天,我们对一些恶行的回应是否太过迟钝了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20章的内容不容易理解,难就难在当时的整个大环境是“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都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行。然而,以色列中没有王,难道就真的没有王了吗?难道神就被排斥在外,无所作为了吗?当然不是!人的心中虽然没有王,可是神依然作王掌权。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在人看来没有王的情形下,依然作王的神是如何介入,施行祂的和公平公义呢?在混乱中神的次序又是如何彰显的呢? 以色列众人听说了基比亚的恶行之后,群起激昂,联络如同一人,显示出他们中间依然保存的一些正义感和集体感。他们也没有上来就打,而是先要求便雅悯人将肇事的匪徒交出来,先礼后兵,合情合理。以色列人不但在人数上占优,在道义上出师有名,做法合情合理,而且也求问神。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取胜应不在话下。然而,以色列人却先输掉两阵,损失四万人;直到第三次攻击才取胜,杀敌二万五千人。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神不一开始就让以色列人就取得胜利呢?为什么这么一场伸张正义的战争,最后却以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形式结束呢?显然,这不是神的能力问题,而是表现出问题的复杂性。在以色列人看来,这是一场惩恶扬善的正义之战,没有悬念,可是在神看来,却不完全如此。以色列人攻打便雅悯,尽管出师有名,但毕竟,他们攻打的是自己的弟兄;便雅悯人袒护恶名昭彰的基比亚人,尽管偏离正义,但毕竟,他们还是神的子民。所以,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注定了这场有神参与的战争不会是简单的一边倒结局,而是更为复杂。以色列人虽然有道义、人数上的优势,可是他们如此攻击自己的弟兄,也还是有可责备的地方,他们需要为此附上代价;便雅悯人虽然也不弱,占据有利地形,可是他们偏袒罪恶,最终也要为自己的恶行附上代价。我们看到,战争的转折点发生在以色列人输掉前两次战役后,在神面前禁食直到晚上,并向神献燔祭和平安祭,这样,他们在自洁之后得到神确凿的应许,便雅悯才受到惩治。 所以我们看到在整个过程中的一些属灵原则。首先,当然就是弟兄相争,必然是两败俱伤;其次,相争的一方必须自洁,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另一方学功课。教会里面会发生很多事情。自觉正确的总会想去指教被认为是错误的。在教会讲原则、讲真理是应该的。可是我们始终要牢记这两点原则。无论如何,要知道我们毕竟是弟兄姐妹,不能彼此相争。如果弟兄姐妹之间的问题变成攻击、论断的时候,必然是两败俱伤,没有人可以幸免。其次,如果有主动的一方,想要去和对方解决问题,他自己就必须首先自洁,在神面前迫切为事情祷告,也为自己祷告,检视自己是否出于正确的彼此相爱、彼此挽回的动机,检视自己是否有合适的行动和方式,检视自己是否是在合适的时机去做这件事。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到位的时候,对问题的解决才会产生果效,对方才会听取和接受,学到该学的功课。 默想经文:“以色列众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华面前先燔祭和平安祭。”(20:26) 主啊,看到弟兄相争,是多么的不幸。虽然一方有理,一方理亏,可是他们毕竟是弟兄,如此相争,真是两败俱伤。主啊,求你帮助我们,在混乱之中教导我们属天的智慧,在教会弟兄姐妹之间的纷争中可以做得合宜,彼此建造,荣耀你的名。 一点操练:在对弟兄姐妹有质疑的时候,谨记这两条。弟兄姐妹之间不可相争,要和和气气解决问题;其次,要自洁,辨认自己要有纯正的动机、心态、情绪、方式时机,这样的交流才可以荣神益人,彼此造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说,我们都不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 2. 以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声痛哭, 3. 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阿,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 4. 次日清早,百姓起来,在那里筑了一座坛,献燔祭和平安祭。 5. 以色列人彼此问说,以色列各支派中,谁没有同会众上到耶和华面前来呢?先是以色列人起过大誓说,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的,必将他治死。 6. 以色列人为他们的弟兄便雅悯后悔,说,如今以色列中绝了一个支派了。 7. 我们既在耶和华面前起誓说,必不将我们的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现在我们当怎样办理,使他们剩下的人有妻呢? 8. 又彼此问说,以色列支派中谁没有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呢?他们就查出基列雅比没有一人进营到会众那里。 9. 因为百姓被数的时候,没有一个基列雅比人在那里。 10. 会众就打发一万二千大勇士,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用刀将基列雅比人连妇女带孩子都击杀了。 11. 所当行的就是这样,要将一切男子和已嫁的女子尽行杀戮。 12. 他们在基列雅比人中,遇见了四百个未嫁的处女,就带到迦南地的示罗营里。 13. 全会众打发人到临门磐的便雅悯人那里,向他们说和睦的话。 14. 当时便雅悯人回来了,以色列人就把所存活基列雅比的女子给他们为妻,还是不够。 15. 百姓为便雅悯人后悔,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原文作使以色列中有了破口)。 16. 会中的长老说,便雅悯中的女子既然除灭了,我们当怎样办理,使那余剩的人有妻呢? 17. 又说,便雅悯逃脱的人当有地业,免得以色列中涂抹了一个支派。 18. 只是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们为妻。因为以色列人曾起誓说,有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的,必受咒诅。 19. 他们又说,在利波拿以南,伯特利以北,在示剑大路以东的示罗,年年有耶和华的节期。 20. 就吩咐便雅悯人说,你们去,在葡萄园中埋伏。 21. 若看见示罗的女子出来跳舞,就从葡萄园出来,在示罗的女子中各抢一个为妻,回便雅悯地去。 22. 他们的父亲或是弟兄若来与我们争竞,我们就说,求你们看我们的情面,施恩给这些人,因我们在争战的时候没有给他们留下女子为妻。这也不是你们将女子给他们的。若是你们给的,就算有罪。 23. 于是便雅悯人照样而行,按着他们的数目从跳舞的女子中抢去为妻,就回自己的地业去,又重修城邑居住。 24. 当时以色列人离开那里,各归本支派,本宗族,本地业去了。 25.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0段是整卷书的最后一段,讲的是以色列人大发热心为便雅悯支派寻找配偶的经过。整个过程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对于自己向神所起的誓言的执着持守,同时也看到他们为了帮助便雅悯支派娶妻、存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虽然看起来都很不错,有着美好的属灵动机,或是属灵的外衣,但他们想出来、并且付诸实施的方式却是荒谬、随意与冷酷。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可以用侵害别人利益的方式去满足便雅悯人的需求。他们只顾自己不违背誓言,但却不顾别人的死活;看起来是持守誓言,但实际上却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他们虽然也为神筑坛、献燔祭和平安祭,但却没有真正从神那里寻求神的指引和智慧,不过是借用神的名来为自己的任意而行铺路。 以色列人持守对神所起的誓,看起来挺敬畏神的;以色列人为要延续便雅悯人而为他们找妻子,看起来挺彼此相爱的;以色列人为神筑坛、向神献祭,看起来挺听从神的。可是他们在这些属灵外衣下却是任意而行,充满着世俗的污秽。试想我们今天是否也是如此,表面上有美好的属灵动机,但实际上却与世界一样的荒谬与败坏?例如,为了达到传福音、扩展教会的目的,就通过拉关系、搞人情世故,通过各样的包装将扭曲的福音传给人?又例如,我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属灵光鲜,就任凭别人受到伤害而置之不理,就好像“好撒玛利亚人”故事中的利未人和祭司?。。。 默想经文:“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21:25) 静默思想:在整个真实的场景中来默想这句话,更深体会其含义;也让这句话在我们自己的真实场景中给自己带来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21章讲的是以色列人在征讨便雅悯人之后所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看起来依然是那么的混乱,依然充斥手足相残与阴谋诡计,真正印证了全卷书最后的一句话:“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21:25) 仔细看看这些混乱的局面,我们又可以发现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些事情之所以混乱,似乎都与以色列人要持守对神的誓言有关,似乎是以色列人对神的忠心使得他们原本已经很混乱的宗教、日常生活、彼此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的混乱。怎么会这样呢?要在这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混乱理出一个头绪来实在不容易。倒是经文中的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有更深一些的思考:“百姓为便雅悯后悔,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21:15)这是一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既然认定是神使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为什么以色列百姓还会为便雅悯人后悔呢?既然相信是神的工作,为什么以色列人还要在当中继续寻找弥补的机会呢?一方面认定这是神的作为,但另一方面自己又在当中自寻出路,这就是以色列人的问题所在。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他们一方面努力维持向神所发的誓,另一方面又在私下想尽各种方法为来为自己寻求弥补的策略。 他们想为便雅悯人延续后代,可是受向神所起的誓言的限制,不能将自己的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于是他们又想到另一个誓言,就是要把没有参战的基列亚巴灭绝,这样的话就可以将基列雅比人的处女给便雅悯人为妻。这样看起来两个誓言都守住了,无懈可击,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帮助便雅悯人而灭绝基列雅比人,依然是手足相残。接下来,当发现这样做还不够的时候,他们又想到另一个计谋,就是让便雅悯人在节期的时候去抢示罗女子为妻。这样的话,示罗人也没有违背不许将自己的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的誓言,因为这些女子是被抢去的,与他们的誓言无关,而便雅悯人也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人去繁衍后代。以色列人看似很聪明,在没有破坏他们与神之间约定的情况之下解决了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在教唆人去抢夺、犯罪。这样,以色列人既表达了对神的尊重,又达到了自身的目的,两全其美。人原本已经是够狡诈的了,在信神以后,如果还不真心实悔改,表面上加以神作为幌子的时候,就更显可怕了。 以色列人这些看似聪明的诡计,并没有逃过神的鉴察。在神眼里,他们无论多么的聪明,无论多么竭力维持与神之间的约定,都不过是“任意妄行”,没有得到神任何的称许。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也要想想,多少时候我们也是这样,打着神的幌子,私下办理着自己的私事呢?我们有多少时候也是这样,表面上是遵守与神之间的约定,但实际上却是用属血气的方法去成就呢?我们很多时候也是表面上尊崇神,实际上却是成就自己的义;我们看似对神大发热心,实际上却是失去了爱神、爱人的真意。 默想经文:“百姓为便雅悯人后悔,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21:15) 主啊,求你帮助我,让我不要头上戴着你的帽子,心里想的却依然是自己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行在神的旨意中,实际行出来的却是自己属血气的方法。主啊,求你赦免我我这任意妄行的罪,帮助我在你里面成为一个真正敬虔的人。 一点操练:想想我们在实际的生活和服事中,没有没表面看起来没有未违反规定,没有违反神的原则,但实际上却是有私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成就自己想要达到的私欲?求圣灵光照自己,不要自以为聪明,而是要悔改,承认这些都是“任意妄行”的罪。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有时候,《士师记》给人们的整体印象就是记载神兴起士师拯救以色列人的故事。当通读完整卷书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的确是书中很重要的部分,然而却并不是书中所有的部分。在书卷的靠后部分所记载的米迦和但支派的故事,以及利未人和他的妾所引发的以色列人和便雅悯人之间的争战,都不是“神兴起士师拯救以色列人”的序列,而是记载了当时“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的混乱局面。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士师记》所记载的,是以色列民族处在“士师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其中除了神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的故事之外,也包括了他们在这段没有王的时期任意而行的混乱情形。 从整卷书的记载来看,这段时期以色列人所面临的挑战不单单只是来自外族的欺压,也包括了他们与外族之间的混杂联姻,以及自身内部的纷争与矛盾。当他们是受到外族欺压的状态时,他们比较容易同仇敌忾,所以神兴起士师来带领他们与外族争战,例如基甸;当他们是出于与外族混杂联姻的状态时,就很难形成一致对外的力量,于是神就兴起好像参孙这样的人物,单打独斗,在平常生活中来攻击搅扰他们的外族人。当他们处于自身内部的纷争与矛盾时,他们通常都是以神的名义来任意而行。神有时就任凭他们这样败坏,但在暗中也有适当的参与,刑罚作恶的人。 士师时期是以色列历史中的一段特别时期,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士师时期的光景也是现今教会,甚至是历世历代教会所处光景的真实写照。同样也是这三方面的体现。首先,教会是处在世界的压制与逼迫中,教会在各样抵挡神的势力与声浪中艰难持守、举步维艰;其次,教会又处在与世界的混杂中,不断受到世俗化的冲击,也不断投桃报李主动投入世界这个大染缸中;第三,教会内部的纷争,也都是在神的名义下进行,大家都以自己为神的旨意,任意而行、彼此相争。 士师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当时以色列人中没有王,所以大家都任意而行。而今天,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有耶稣基督作我们的主、作我们的王。但是为什么今天的教会和当时的士师时期那么相似呢?问题不是出在我们“有没有王”,而是我们“有没有以这位王成为我们的王”。实际上,神一直都在,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真正以神,以耶稣基督作为我们的王,在祂里面得着力量、分别为圣、同心合意。甚愿士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成为我们今天时常的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里面有两句片语不断重复,也将整卷书划分为两个段落。第一个段落(1-16章)里面的片语是“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2:11;3:7,12;4:1;6:1;10:6;13:1)。几乎每一个士师的出场,都是伴随着这句片语的出现,而这个片语所接下来的,往往就是“去侍奉诸巴力,离弃了他们祖宗的神,去叩拜别神”(2:12,;3:7;10:6)。当以色列人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去叩拜别神的时候,神就把他们交在外邦人的手中受欺压,直到他们呼求神,神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 第二个段落(17-21章)里面的片语是“以色列中没有王”(17:6;18:1;19:1;21:25)。这一段里面所记载的每一个故事都有这个片语的出现。与第一段侧重在以色列人与外族之间的关系不同,第二段侧重表现的是以色列人各支派内部间的彼此关系。以色列中虽然没有王,可是他们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神挂在嘴边,似乎很敬畏神,但却是自相残杀,各人任意而行。 这样,从《士师记》中,作者为我们勾勒出当时以色列民族悖逆神的两个面向。一个是干脆离弃神,去拜偶像;另一个虽然没有离开神,但只是名义上尊崇神,实际上却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成就自己的心愿。前者是明目张胆地离开神,后者伪装得好看一些,却是一样的败坏。当以色列人离弃神,去敬拜外邦的偶像时,看起来他们与外邦的偶像联合,应该与外邦人的关系不错,但实际上他们却是被外邦欺压、辖制;因为拜偶像的外邦人,根本就不会有从神而来的美善和慈爱。以色列人以为依靠这些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但实际上离开了神,离开了美善的源头,他们的结局注定是败落。当以色列人口口声声是奉神的名义做事的时候,看起来他们都以神为中心,应该彼此之间的关系不错,都是由神来调和,可以彼此相爱;但实际上他们却是被自己的私欲所迷惑,各人按照自己以为对的方式去进行,结果反倒是手足相争,两败俱伤。 今天基督徒所面临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说是这两个面向的综合体。我们都不会认为自己离开了神,可是我们心里都在拜偶像,去追求名誉、地位和金钱,去依靠世上的权势、关系、智慧,去与世俗为友,以世俗为乐。我们以为可以依靠世界为我们带来益处,可是却受到世界的辖制和挤压,一同成为可怒之子;我们也都会把神放在嘴边,都是以神的名义行事,可是里面却充满了自己的私欲、争斗、放纵,把自己所想的当做是神所要的,把自己所行的看成是神所喜悦的。我们都以为在行神喜悦的事,可是放在一起就是争竞和伤害,因为我们依然是以自己为中心,彼此之间不愿谦卑、顺服,不愿看别人比自己强,只顾自己的事,不顾别人的事。 我们在跟随神的道路上常常抱怨没有得到喜乐、平安和满足,原因不是神没有给我们这些,而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依靠神,将自己的依靠和喜乐建立在神以外的事情上;我们也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大家都在为神做工,可是却变成争吵与伤害,原因不是神故意让我们彼此不和,而是因为我们都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没有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没有彼此舍己、谦卑与顺服。甚愿作为以色列人黑暗过去的士师历史,不要在我们的心中重演。甚愿我们都单单地依靠神,也彼此相爱,荣神益人。 一点操练:回想一下《士师记》中哪一个人物和事迹对自己的印象最为深刻的,看看其中的教训,成为自己要警醒和学习的功课。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