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导读《士师记》第十九章

下载PDF版圣经导读《士师记》第十九章

经文 :
1.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有住以法莲山地那边的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犹大伯利恒的女子为妾。
2. 妾行淫离开丈夫,回犹大伯利恒,到了父家,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3. 她丈夫起来,带着一个仆人,两匹驴去见她,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就引丈夫进入父家。她父见了那人,便欢欢喜喜地迎接。
4. 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将那人留下住了三天。于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
5. 到第四天,利未人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对女婿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然后可以行路。
6. 于是二人坐下一同吃喝。女子的父亲对那人说,请你再住一夜,畅快你的心。
7. 那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强留他,他又住了一宿。
8. 到第五天,他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等到日头偏西再走。于是二人一同吃饭。
9. 那人同他的妾和仆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对他说,看哪,日头偏西了,请你再住一夜。天快晚了,可以在这里住宿,畅快你的心。明天早早起行回家去。
10. 那人不愿再住一夜,就备上那两匹驴,带着妾起身走了,来到耶布斯的对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
11. 临近耶布斯的时候,日头快要落了,仆人对主人说,我们不如进这耶布斯人的城里住宿。
12. 主人回答说,我们不可进不是以色列人住的外邦城,不如过到基比亚去。
13. 又对仆人说,我们可以到一个地方,或住在基比亚,或住在拉玛。
14. 他们就往前走。将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日头已经落了。
15. 他们进入基比亚要在那里住宿,就坐在城里的街上,因为无人接他们进家住宿。
16. 晚上,有一个老年人从田间作工回来。他原是以法莲山地的人,住在基比亚。那地方的人却是便雅悯人。
17. 老年人举目看见客人坐在城里的街上,就问他说,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18. 他回答说,我们从犹大伯利恒来,要往以法莲山地那边去。我原是那里的人,到过犹大伯利恒,现在我往耶和华的殿去,在这里无人接我进他的家。
19. 其实我有粮草可以喂驴,我与我的妾,并我的仆人,有饼有酒,并不缺少什么。
20. 老年人说,愿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给你,只是不可在街上过夜。
21. 于是领他们到家里,喂上驴,他们就洗脚吃喝。
22. 他们心里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连连叩门,对房主老人说,你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
23. 那房主出来对他们说,弟兄们哪,不要这样作恶。这人既然进了我的家,你们就不要行这丑事。
24. 我有个女儿,还是处女,并有这人的妾,我将她们领出来任凭你们玷辱她们,只是向这人不可行这样的丑事。
25. 那些人却不听从他的话。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给他们,他们便与她交合,终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
26. 天快亮的时候,妇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门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
27. 早晨,她的主人起来开了房门,出去要行路,不料那妇人仆倒在房门前,两手搭在门槛上。
28. 就对妇人说,起来,我们走吧。妇人却不回答。那人便将她驮在驴上,起身回本处去了。
29. 到了家里,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
30. 凡看见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现在应当思想,大家商议当怎样办理。

主题 : 第36段。谁更残忍呢?(19:22-30) - 06/07/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6段讲的是基比亚人的恶行,其邪恶的程度已经无法用语言来概括和表述。在被称为是神的子民的以色列人当中,竟然发生如此的兽行,实在是令人惊愕!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人性的恶还有什么比这更邪恶的吗? 如果说基比亚人已经邪恶到顶峰了,但是当看到那位利未人的回应时,读者们会感受到其残忍程度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利未人的妾遭到基比亚匪徒的强暴,那还算是被外人羞辱;可是利未人却自己亲手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我们真的无法想象、无法接受,这位可怜的妇人竟然在死后还遭遇自己丈夫的凌辱。即便是当时的文化,也都无法承受如此的情节。 如果要问,那位房主、基比亚的匪徒、基比亚的其他居民、那位利未人,哪一个更加残忍呢?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我们的选择如何,人性的丑恶、邪恶都已经一览无余了。当人离开了神的时候,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的吗?求神怜悯。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暂且放开“谁更邪恶?”的这个话题,去感受在当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众人也离开神”的悲哀,是多么的黑暗、可怜、可憎的光景啊!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5段。品尝人间冷暖(19:1-21) - 06/07/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5段开始讲述另一位利未人及其所引发的故事。这是一段实际生活的场景,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人间冷暖。利未人的妾因为行淫离开了他,而利未人不但愿意接纳她回来,更是亲自上门去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的父亲也是热情接待利未人的到来,不断地挽留,可见两家的关系和好如初。接下来,行路将晚的时候,利未人宁愿住在以色列的城邑而不就近去耶布斯人的城,看得出他对同胞的信任。谁知道,在基比亚这座便雅悯的城邑,利未人却遭到当地人的冷遇,若不是一位好心的打工仔经过,他们只能露宿街头了;而这位好心接待他们的打工仔,也是一位外地人,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虽然年事已高但却要在田间作工直到晚上。 故事发展到现在,可算是不错的结局。然而,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看似正常的人间冷暖,背后可能有善良的动机,但也可能有残忍的杀机;可能会遇到不曾想到的好结局,也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杀身之祸。当以色列人中没有王、各人都随己意而行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且留意后面发生的事情吧。 默想经文:“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19:1)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故事来思想这句话,体会当时以色列人在没有王的时候的生活场景。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一同为这块土地祷告 - 05/03/2017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9章的内容非常沉重,揭露了便雅悯地域内基比亚人令人发指的恶行。整段经文分为两段,以优美开始,以恶行结束。第一段描述的是一幅温馨的画面(19:1-21)。一个利未人的妾,因为行淫而离开她的丈夫回娘家去了。按照律法,照理应该把行淫的妇人用石头打死的,可是这个利未人却没有这样做,反倒是上门与妻子和好,显示出他对这个女人的爱和饶恕。而这个时候,女人的父亲也对利未人热情款待,一再挽留,尽显以色列人的好客之道。接下来,利未人带着妾启程回家,路上不愿借宿外邦人的城邑,而执意经过以色列的地段,显示利未人对以色列本民族的高度信赖。来到了基比亚,虽然大街上没有人接待他们,可是一位好心的老年人却收留了他们,让他们在神子民的城邑中多少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友爱、宽恕、热情、温暖,令人羡慕。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第二段(19:22-30),随着一班匪徒的到来,情形急转直下。在匪徒的无理要求下,这位好客的老年人,以及爱妾的利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想到的居然是把自己的女儿和妾交出去任由这些匪徒蹂躏。在遇到危难的时候,原本蒙爱的女人,成了被抛弃的救生圈,就好像遇到风浪的船把货物抛出以求自救一样。直到第二天,利未人若无其事地打开门要继续上路,才发现妾已经悲惨地死去,于是又萌生了报仇的念头,对待妾的尸体如同牲畜一样。 在神的家中发生这样的事,的确让人难过。这样的事,甚至在外邦人的城邑中也不一定会遇到。整个过程既让我们看到人间美好的一面,但也让我们看到邪恶丑陋的一面。利未人对妾的爱,岳父对利未人的友情,利未人对以色列家的信任,老年人对利未人一家的接待,随着匪徒的出现,顷刻间全都变了样。人间的真情在遇到难处时霎时间荡然无存。在这里,我们除了指责匪徒的邪恶,责备利未人的无情无义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我们会想到很多的建议,应该祷告啊,应该自己挺身而出啊,应该.....然而,当我们坐在这里,指手画脚地给他们出主意,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时候,可能我们和他们是一样的冷血。我们也可能会想到很多“如果”:如果利未人不去想把妾找回来,女人就不会死的那么惨;如果他没有在岳父那里住多几晚,他们可能就可以逃过一劫;如果他选择去外邦人的城邑过夜,可能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我们可能还可以想到很多的如果,如果.....可是,这么多的如果即便都发生,也不能掩盖现实的残酷。社会就是如此邪恶,我们的“如果”可以救我们侥幸几次呢?整个故事的重点不是告诉我们在当中如何做出正确的分析、评论和假设,不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可以躲过灾难,而是要在我们面前呈现一幅混乱的场景。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世界是邪恶的,而这些就是其中必然的结果。 当我们设身处地进入到故事里去,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身临其境,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痛苦、忿怒、屈辱、绝望和放弃。也只有在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神的公平公义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才会对基督作王产生由衷的渴望,我们才会对神国度的降临生发出强烈的期盼。 默想经文:“他们心里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19:22) 主啊,没有你的同在,任何美好的经历都可以瞬间消失。看到这一片荒凉的土地,看到人心离你越来越远,世界越来越败坏,真是心里焦急。主啊,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一点操练:为这邪恶的时代祷告,愿人都回转向神,愿神的荣耀充满大地,愿神来恢复这地上的公平和公义,愿神安慰一切心灵忧伤的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