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导读《士师记》第十二章

下载PDF版圣经导读《士师记》第十二章

经文 :
1. 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
2.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3. 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拚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4. 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
5. 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
6. 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咬不真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旦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7.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8. 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
9. 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他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
10. 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
11. 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
12. 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
13. 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
14. 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
15. 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主题 : 第26段。各式各样的士师(12:8-15) - 05/23/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6段记载的是以比赞、以伦和押顿这三位士师。相对于其他一些士师的介绍,这三位士师的介绍要简洁许多,虽然都提及他们的士师身份,但却没有记载他们作为士师所作出的一些事迹。经文也没有提到当时的以色列人是处于什么样的被外族人压迫的境地,似乎他们当时的处境并不太糟糕。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尽管如此,以色列人还是处在一个并不太平的环境、依然有被拯救的需要,所以神也就使用这些士师来帮助那一个世代、在那一个地区的以色列人。 仔细比较这三位士师的记载,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中的两位是比较富裕的家族,家大业大、子孙成群,而另一位则相对来说单薄许多,没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地方。这有可能是资料的缺乏所致,但也有可能是真实情况的写照。 无论如何,经文让我们对神所兴起的士师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家族背景,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可能也不尽相同,然而他们都是神所兴起的士师,在以色列人不同的处境中去搭救他们。虽然不一定是带来整体的,或是较大区域的可歌可泣的拯救工作,但即便是边远地区的不起眼的工作,也是神作为的彰显。神不单只是看重以色列人整体的拯救需要,神也在他们当中的零星区域施以援手。 这就好像我们今天,神带领整个教会的建造,神也顾念每个家庭的需要;神也使用不同背景的弟兄姐妹来参与服事,成为祂赐福的管道。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愿意被神兴起成为神合用的器皿,在自己的生活处境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成为别人的祝福。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三位士师的家境和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藉着这些生活化的默想进入他们的生活,也激励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处境中将自己献上被神使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25段。手足相争、孰是孰非呢?(12:1-7) - 05/19/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5段记载的是耶弗他率领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之间的争战。在这当中,孰是孰非我们很难清晰地界定。看起来是以法莲人不对,他们在面对外族的攻击、与外族人交战的时候不敢出手相助,反倒是在事成之后将能力用在对付自己同胞上。可是,以法莲人虽然不对,但耶弗他率领基列人杀戮以法莲人就是对的吗?似乎也不敢恭维,因为他们所杀戮的可是自己的同胞啊!虽然是别的支派,但毕竟都是以色列人,都是神从埃及为奴之家带进应许之地的子民啊! 从经文的写作结构上来看,与士师基甸的故事很相似,都是在记载了士师从外族人的欺压中拯救以色列人之外的另一类事件。所不同的是,基甸的故事之后记载的亚比米勒乃是关于以色列人与外族人之间彼此亲和、彼此反目、彼此攻打、两败俱伤的情景;而这一次则是以色列人各支派之间的争斗。这也让我们看到当时以色列人在士师时期的混乱局面的另一个缩影。他们所面临的不单只是外族的欺压和辖制,不单只是和外族的勾搭及其所带来的恶果,而且还有自己内部各个支派之间的不和与争斗。受到外族的欺压已经很可怜了,但是以色列人当中还有和外族勾搭的事,真是令人可气!这还不算,他们现在还自相残杀,真是太可悲了!照理,兄弟之间亲如手足,为什么不能彼此让步、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 如果对应自己的生活场景、教会场景中,这是否也是我们的写照呢?每个家庭要面对外界的压力已经很辛苦了,可是如果家庭内部却也常常发生矛盾、彼此伤害,那就真的很可怜了。教会要面对世界的侵袭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如果教会内弟兄姐妹之间还时常不和、结党、纷争,那就真的很可悲了。自家相争,孰是孰非呢?愿我们在当中都可以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可悲的历史,也思想我们家庭、教会的光景,带给自己有提醒和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领袖在纷争中的责任 - 04/26/2017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士师记》第12章的后半部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在耶弗他之后的三位士师。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轻重之分,主要是为了重点记载在士师时代对于以色列民族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尽管事件本身有其不同的历史意义,可是对于士师而言,他们都是神的工人,都是被神兴起来施行拯救的工作。 每一位士师都会在他们各自的年代和领域起到非同凡响的作用。当我们来看耶弗他与以法莲人之间的这场战争的时候,就会明白领袖在纷争中的角色和责任是多么的重要。这虽是以色列人与亚扪人之间战争的一个插曲,但却是对以色列人民族来讲极其重大的事件。这里,以法莲人聚集,与耶弗他争辩,责怪耶弗他没有招他们一起去打仗。而耶弗他则坚持他的确叫过他们,只是他们不愿参加。两下不但是打口水仗,而且还动了真格。耶弗他召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杀了他们四万二千。这时,耶弗他从领导以色列人对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转身成为以色列各支派内斗的参与者。从人来看,耶弗他攻打以法莲自有他的道理。事实上,以法莲也的确讨人嫌。他们在战争中不想出力,可是打了胜仗之后就又来邀功。然而我们也留意到,以法莲这样的作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前次基甸的时候,他们也作了同样的事。可是基甸却没有让这样的事演变成以色列人支派之间的内斗,而是用智慧和忍耐化解了那场危机(8:1-3)。基甸面对以法莲人的无理要求时,没有义气从事,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他的弟兄,而神兴起他,原本也就是为了拯救弟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同样不讲理的以法莲,基甸和耶弗他却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以法莲固然可恶,可是如何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如何化解纷争,却是考验领袖品格和素质的时候。耶弗他在尚未预备好的时候就被众人推举出来作领袖,他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依然带着自己的血气。他的勇猛虽然可以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一时的胜利,可是他的勇猛也会为以色列人的整体带来长久的伤害。反观基甸,他虽然也有很多软弱的地方,可是他却是在神的扶持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在处理内部纷争的问题上,他没有以血气从事,而是以支派之间的和睦为原则,化解了冲突,促进了以色列各支派之间的合一。 耶弗他虽然给以色列人带来了一场胜利,解决了他们的一时之需,可是却因着自己的不成熟,反倒是给自己的女儿、家庭造成伤害,更为严重地,现在给整个以色列民族的整体合一带来伤害。要做一个好的领袖确实不容易。从耶弗他的生平,我们看到一个失败的领袖,成为我们的警戒。失败的领袖是被人按外貌取人,而不是被神兴起;失败的领袖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而是上来就委以重任;失败的领袖只为满足众人眼前的需要,而没有长远的整体眼光。在教会中,失败的领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会解决一些当务之急,可是长远来看,对自己,对家庭,对教会整体,都会带来伤害。 默想经文:“于是,耶弗他召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12:4) 哦,主啊,看到以色列人手足相残,竟然是出自于刚刚带领他们得胜的领袖之手,心中真的很难受。主啊,求你指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合你心意的领袖,为你的子民,为你的教会带来的是合一建造,而不是纷争拆毁。主啊,恳求你的怜悯。 一点操练:在教会中作带领的,无论是团契、事奉团队,还是长执同工,求神给我们智慧的心,合一的灵。教会的确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会有很多弟兄姐妹的误会,甚至顶撞和不合理的诉求,求神帮助我们在真理和恩典的道路上,带领弟兄姐妹生命的成长,走向合一,追求和睦。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