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 2.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3.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 4.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5. 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6. 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 7. 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8.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西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 9. 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 10. 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 11. 你们以祈祷帮助我们,好叫许多人为我们谢恩,就是为我们因许多人所得的恩。 12. 我们所夸的,是自己的良心,见证我们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在世为人,不靠人的聪明,乃靠神的恩惠,向你们更是这样。 13. 我们现在写给你们的话,并不外乎你们所念的,所认识的,我也盼望你们到底还是要认识。 14. 正如你们已经有几分认识我们。以我们夸口,好像我们在我们主耶稣的日子,以你们夸口一样。 15. 我既然这样深信,就早有意到你们那里去,叫你们再得益处。 16. 也要从你们那里经过,往马其顿去,再从马其顿回到你们那里,叫你们给我送行往犹太去。 17. 我有此意,岂是反复不定吗?我所起的意,岂是从情欲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吗? 18. 我指着信实的神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并没有是而又非的。 19. 因为我和西拉,并提摩太,在你们中间所传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总没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 20. 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实在原文作阿们)叫神因我们得荣耀。 21. 那在基督里坚固我们和你们,并且膏我们的,就是神。 22. 他又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原文作质)。 23. 我呼吁神给我的心作见证,我没有往哥林多去,是为要宽容你们。 24. 我们并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乃是帮助你们的快乐。因为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段是保罗对神的颂赞和感谢。在这里,保罗对神的颂赞和感谢很具体地指到神的慈悲和安慰。保罗说到:“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1:4)这让我们看到,神的慈悲和安慰不在于祂是否让信祂的人免受患难,而是在于祂可以在人遭受各样患难的时候给他们带去安慰,以至于这些遭遇患难,但却可以在患难中得到神的安慰的人,可以将这份宝贵的经历分享被别人,让别人也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患难中相信和经历来自于神的安慰。 保罗在这里所一再强调的安慰,从上下文来看,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安慰指的是把他从无法靠着自己脱身的患难中拯救出来(1:8-9)。正因为神的拯救是把人从无力自拔的困境中拯救出来,才显出这是从神而来的安慰。的确,如果人认为是可以靠着自己来拯救自己的话,那么担子无疑是压在自己身上,因为如果自己能力有限的话,那就只有睁着眼睛等死了,根本没有安慰可言,有的只是紧张和愁苦、绝望。但是如果这是从神而来的拯救的话,那么就是与自己的能力无关,担子就不在自己身上,就由释放而得到了安慰。 另一方面,保罗所提到的安慰也是指因着神曾经在患难的拯救所带来的安慰,给了我们以盼望,即便将来还会遇到困难,但是因着有了之前蒙神搭救得安慰的经历,我们也就相信神还会来搭救我们;这个基于神过去作为而来的对未来的盼望、信心和释怀,也就成了我们心中可持续下去面对未来任何未知患难的安慰了。 保罗也讲到,这种由神而来的安慰的源头是从耶稣基督而来,而且也是在耶稣基督里面有着完全的彰显。保罗说到:“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1:5)这句话的希腊原文更容易理解的翻译可以是:“就如基督的苦楚越发向我们显明,我们就靠着基督越发得到安慰。”意思就是说,当我们越发明白耶稣所受的苦楚,但却被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得荣耀,我们也就越发得着安慰,因为相信知道神也一样会叫我们这些信了耶稣基督的人,即便遭遇死亡,被人厌弃,但也会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所以保罗在这里也是将从神而来的安慰最终定格在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的历史事实上。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会有不同,有人可能遭遇患难得到神的搭救,有人可以在患难中丧失生命,但是保罗指出,真正属神的安慰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死里复活的已经成就的历史事实上,这是我们得安慰的根源,也是我们信心的依归。虽然我们的经历会成为彼此之间的激励,但不要忘记了,真正的安慰的来源是从基督而来。 最后,保罗也讲到人们如何可以分享他们在患难中得安慰的经历呢?那就是为他们祷告,因为籍着彼此的祷告,得以关注和看到神在保罗他们身上的作为,从而从保罗他们从神那里可以确确实实地得到拯救、安慰的事上,信徒自己也就得到了鼓励和安慰,知道即便是他们自己也遭遇患难,但靠着这位可以来拯救保罗他们的神,他们也可以得到拯救。 保罗之所以在书信的开头提到分享患难中的安慰,从后面的经文可以看到,他的目的乃是向当时的哥林多信徒摆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保罗对他们有责备、有管教,由此而可能产生了对立情绪,但保罗希望他们明白,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忧愁,而是要与他们彼此相交,分享自己生命的经历,把自己所经历的神的安慰带给哥林多信徒中需要得到安慰的人。一同得享神那数不尽的慈悲怜悯。 盼望籍着这段经文,我们也在当中得着提醒。教会的弟兄姐妹之间,实际上更多地应该是分享患难中的安慰,彼此鼓励、劝勉,一同仰望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同走天路。虽然我们彼此之间少不了有时候会有督责、教导的成分,但切记要留意提醒自己,不要用高大的言语和说教的心态去牢笼和辖制对方,乃是要与对方分享自己生命的经历,如何在自己的软弱中经历神的刚强,一同数算神的恩典和耶稣基督的事迹,一同在彼此的软弱中因着神的安慰而大有盼望和喜乐,彼此同心,继续行走在这条跟随基督受苦得荣耀的道路上。 默想经文:“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1:7) 静默思想:同受苦楚,同得安慰。默想这句话,提醒我们和弟兄姐妹之间更多地感同身受,先将自己的苦楚分享给别人,帮助他们可以和我们一同得安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段,保罗解释自己更改行程的原因。从经文可以看到,保罗原本计划造访哥林多,并从哥林多去马其顿,然后再从马其顿回到哥林多,经由哥林多教会的送行可以继续前往犹太去(1:15-16)。然而,因着当时哥林多教会的一些特殊情形,保罗决定暂时取消行程,先不去哥林多了。保罗知道他这一次更改行程并不是轻率的决定。他并非随随便便就决定要去哥林多,然后又随随便便地取消行程。事实上,保罗解释到,他起先决定去,与后来决定取消,都是认真、严谨的决定,而且都是为了哥林多教会信徒的益处着想。 首先,保罗当初希望去哥林多,是为了他们的益处(1:15)。保罗强调,他的行事为人,以及对待哥林多教会的态度,都是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并非靠着人的聪明。这也就是说,他对哥林多信徒的关系,不是好像世界中的人际关系那样带着私心杂念或者其它的复杂因素,例如关系、人情、利用、利益、敷衍,等等。相反,他对哥林多教会的情感,乃是出于神的圣洁和诚实,是为了对方着想。他希望对方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彼此之间的相交可以更加的深入,以至于他从神那里所领受的,可以真正、完全地也传递给哥林多的教会,这样双方就都可以在神的恩惠中满得丰盛。正因为如此,保罗期望去造访哥林多,是出于对他们真挚的爱和关怀,渴望与对方有更多在主里面的相交,而不是出于任何其它属于世界的复杂想法。保罗知道,他的这些心思意念是可以对得起神和他所传的主耶稣基督的,是诚诚实实的。 然而,对方可能会问了,既然保罗造访哥林多是出于如此诚实、强烈的渴望,那么他为什么又取消了行程呢?说得好听!这不是出尔反尔,又是什么呢?保罗接下来也解释了他取消行程的原因。从后面的经文看到,保罗取消行程的原因乃是因为他在之前写过一封书信去到哥林多的教会,但那封书信的内容可能是因为对哥林多教会信徒提出了一些严厉的责备,使得他们感到忧愁,甚至对保罗有些排斥和敌意。保罗感到如果在这个时候去造访哥林多教会的话,可能会加深他们的忧愁、抗拒。所以,为了对方的益处着想,保罗决定取消这次行程,并且先写一封书信过去给他们(就是这封书信),盼望等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可以从这些忧愁和敌意中走出来,可以回到神的恩典中去,也再次接纳他的时候再去。保罗相信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排,因为他宁愿对方凭着信心在神里面成长,而不是被自己管辖,徒增他们心里的烦恼(1:23-24)。 纵观整段经文,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保罗那种对哥林多信徒真挚相交的情感。他一再指出,这是神可以作证的真实的情感,是完完全全出于对哥林多信徒的诚实无伪的挚爱。为了给他们带去属灵的益处,保罗渴望快一点去到他们那里;但同时也是为了他们的属灵益处,保罗又不得不取消行程,不给他们增加更多的压力。保罗的这种对哥林多信徒真挚的情感,远非这个世界的虚浮的人际关系。世界上的人际关系和相应的安排,很多时候都是带着属乎血气的因素在当中,夹杂着一些个人的私心杂念和利益关系,无论是去造访某人、去与某人建立关系,还是取消行程、暂缓与某人的关系,都会如此。 这对我们今天的教会生活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我们与教会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是否处在世界的虚假关系之中呢?弟兄姐妹之间关系的维护是靠 着世界的聪明、技巧、圆滑、敷衍,还是处于在神里面的真实情感呢?我们有没有为了弟兄姐妹的益处而渴望与他们相交呢?我们有没有为了对方的益处而宁愿忍痛与他们暂时“分离”呢?弟兄姐妹之间应该有这种在神里面诚实无伪的真挚的相交的强烈情感,而不仅仅是服事或组织上的关系而已。而弟兄姐妹之间有时也会因着一些特殊的情况而为了对方的好处、可以在主里面成长,而不得不忍受着离别之痛而暂缓与对方的接触,只能在背后默默地为对方祈求、代祷。 默想经文:“我们所夸的是自己的良心,见证我们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在世为人不靠人的聪明,乃靠神的恩惠。”(1:12)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段经文,思想在神里面诚实的心而并非世人所谓聪明的心,在教会生活和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中给自己带来的触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段是整卷书信开始的问候部分。相对来说,这一段的开场白显得非常短小精炼,但同时却让我们有机会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清晰的线索。这短短的两句话传递出保罗所要表达的三部分内容。首先,就是关于他自己作为写信方的描述,是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其次,就是关于哥林多教会作为收信方的描述,是神的教会;第三,就是对对方的祝福,是从神和主耶稣基督而来。 从这三方面的简单勾画,很清晰地展现出大家的共通特性都是统一在神里面的。无论是写信的、收信的,大家在神里面都是一家的;有蒙神差派的,有蒙神建造的,大家都同蒙神的赐福。虽然对于书信来说有你、我之分,可是在神面前却不分你我,都是一家人。因此,书信也就成为一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渠道,而不是两家人之间的对峙或对话。 从保罗这简单的开场白,让我们可以看到在他心中,他自己和收信的对方的关系。虽然保罗的书信多数是针对对方的一些问题而展开的论述,有教导的成分,也有教训、劝诫的口吻,可是保罗深知,他和对方实际上是在神里面的一家人。他知道自己的位份,也知道对方的位份,更知道大家所蒙的福是从神而来。他虽然会论述对方的问题,但并不是将自己与对方割裂开来,成为你、我之间的对立关系,因为他知道大家都是一家人;他虽然会教导对方当做的事,但并不是把自己看做是对对方的辖制或得福的源头,因为他知道对方的祝福是从神而来,而不是从自己而来。这是出于对神的工作和心意的深刻体会而带来的认识。 在今天,这也提醒我们去反省我们与教会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都明白大家是主内一家的道理,可是往往在指出对方的问题,在教导和劝诫别人的时候,就容易把自己与对方割裂、对立起来,你是你,我是我,彼此之间只剩下说教与被说教的关系,却失去了一家人原本应该有的灵里面的共通与契合。而且,在劝导别人的时候,也很容易把自己当做是对方的恩惠的施与者,似乎对方只有听从自己的才可以成为蒙福的人。虽然有些时候我们彼此之间的教导是正确的,是彼此督促、互相提醒、同走天路,但是如果忽略了信徒之间不分彼此、同蒙神祝福的关系的话,我们彼此之间就会处在不正确的关系上。这样,即便是正确的教导,也会带来裂痕和伤害。愿神赐给我们柔软的心。虽然在书信、教导中有你、我之分,但在神的家里却不分你我。 默想经文:“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于你们!”(1:1)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简单的经文,让自己慢慢沉浸在神里面,也从心里与教会众弟兄姐妹一同融合在神里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2. 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4.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 5.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6. 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14. 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借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15. 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16. 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17. 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神,在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段,保罗介绍了他在之前有过的一次类似于转换行程的经历,就是他曾经为着福音的缘故到了特罗亚。然而,他却因为没有看见心中挂念的弟兄提多就又离开了特罗亚。保罗通过介绍他的这段经历,乃是要向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表明他对于信徒的境况是多么的上心,以至于连传福音这么大的事他都宁愿暂时放下。保罗以此来说明他对哥林多教会犯了罪的信徒也是同样的关心,为了他们的益处宁愿取消去哥林多教会的行程。 保罗看信徒的宝贵胜于自己大有果效的福音行程。然而,是否这意味着保罗的“随意”更改行程会对福音事工带来伤害呢?对此,保罗有所解释,即当他是忠心委身于神的托付,忠实传讲神的福音的时候,神都会带领他,无论他去到那里,都依然可以在各处传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保罗知道他身上所肩负的使命的重要性,是关乎人的生死,所以他不敢,也不会好像有些人那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更改所传讲的信息,混乱神的道(2:12-17)。 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保罗在宣教路上的一段看似平常的经历所折射出来的宝贵额属灵信息。的确,因为传福音、建立门徒是我们从主领受的一生之久的使命,而不是某事某刻的任务而已,所以在漫长持久的年日中我们也会常常遇到保罗所遇到的看似平常的经历,就是计划或行程会发生变更。有时候可能会是因为家庭或是工作的缘故来离开某处、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而改变计划,转离或是转换工场。这些事情不单只是迟早会发生,而且也会不只一两次地发生。那么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些变化呢?是否这些变化就是对福音事工的耽搁或是阻碍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因为改变的确会带来影响。然而,在福音事工中身经百战,见多识广,也看到神的工作是如何籍着他而展开的保罗从他个人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事情的另一个面,那就是如果我们依然是委身于神的托付,忠心传讲神的话语的话,那么即便我们更改计划、改变行程,可是我们所到之处依然可以随处散发出基督的香气,依然可以为主作见证。保罗体会到,虽然他为了个人的原因离开了“主也为他开了门”的特罗亚(2:12),但是去到别的地方依然经历“感谢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籍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又的香气”(2:14)。 这段经文,保罗告诉我们两点。首先,就是非常看重信徒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位置,他为此甚至不惜离开大有果效的工场。当然保罗也不是常常这样“随意”。保罗有他自己的分寸。当年保罗就是为了自己可以在宣教的路上轻装上阵而没有带上马可。其次,就是他看到神如何使用自己,即便在改变发生的时候,在他的所到之处依然可以为主作见证。这当然不是鼓励我们可以随意更改计划或改变行程,这乃是告诉我们即便发生变化,但只要忠心,在哪都是神的见证,在哪都可以领人归主。 看到这些,也是对我们在教会服事和传福音、宣教的一些很有益处的劝慰。首先就是我们要看重弟兄姐妹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为了他们的益处我们甚至愿意改变自己的计划。这当然不是鼓励我们常常将个人的需要凌驾于神的事工之上。这乃是说,在一些特殊情况之下,为了弟兄姐妹的缘故而做出更改是可以的,也是难免的,甚至是应该的。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即便更改,也不一定会让事工受损,只要我们依然忠心于神的道,神也依然会使用我们在更改之后的计划上为耶稣基督作见证。举个例子,我们可能因为要回国照顾患病的母亲而改变去欧洲宣教的行程。这看似让欧洲的宣教受到影响,可是只要我们只忠于神的托付、忠心传讲神的道,我们即便回到国内岂不一样可以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向身边的人传福音吗? 只要是忠心服事,在哪都可以散发耶稣基督的香气,这给我们带来的,是释放,是安慰,也是柔和。 默想经文:“感谢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籍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2:14)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让我们在服事神的事上更加有柔韧度,在有意无意的变化中抓住不变的真理,被神在各处使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段,保罗提到要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赦免在他们当中因着曾被保罗责备而忧愁的人。保罗说到:“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2:5)结合上下文的经文来看,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当他所责备的信徒因着自身的罪受到责备而痛苦、忧愁的时候,不但让保罗也一同感到痛苦和忧愁,而且多多少少还会让在哥林多教会的其余信徒都感到痛苦和忧愁。放在实际的教会生活场景中,比方说,当教会的长执责备了教会中犯罪的某位弟兄或姐妹的时候,那么不但这位弟兄或姐妹会很痛苦、忧愁,不知道如何继续在教会存在下去,而且教会其余的弟兄姐妹也都会很愁苦,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和这位弟兄或姐妹相处下去——是好像没事一样,还是保持一定距离?是继续当作教会的肢体,还是看做罪恶去除掉? 很自然,这种不知所措的迷茫气氛会在当时的哥林多教会蔓延开来,影响信徒的心情。保罗说到,解决问题,或是结束这种情形的方式,就是在对方已经为着自己的罪而忧愁、痛悔的时候,倒不如赦免他们,免得他们在这样持续迷茫的气氛下、在众人各样的眼神下实在受不了而离开教会,反被撒旦钻了空子。保罗赋予了哥林多教会这样赦免人的权柄,他们赦免谁,保罗也赦免谁,并且是在耶稣基督里来赦免,意思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看保罗的面子去赦免谁,而是众人凭着坚定不移的爱心去赦免犯罪、悔改的弟兄或姐妹,将他们挽回过来,这样的赦免得到的不是保罗的认可,而是耶稣基督的认可。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在处理整个事情的过程中,虽然是以责备带来痛苦和忧愁,但在这个必要的过程之后,最终是以爱和赦免来结束。保罗不希望前面所提到的那种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身边人都忧愁、痛苦、迷茫、不知所措的“怪异”气氛在教会继续蔓延下去,以至于被撒旦利用来分离、破坏教会。保罗以爱和赦免来作为结束这一切的最好方式。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在教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情形。除了教会中有犯罪的事情发生会给整个教会带来冲击,大家都在观望、等待、迷茫、焦虑;有时候一些因为误解或个性方面的问题而带来的伤害与被伤害的事情,也会多多少少在教会内部产生一种无形的张力,给弟兄姐妹造成无言的压抑和烦躁,就好像看到父母吵架或是打冷战,孩子们的心是受到影响的。 我们承认,在教会中对罪的指正是必要的,所带来的当事人悔改的痛苦和身边弟兄姐妹不知所措的忧愁也是不可避免的,而因着误解或其它原因带来的伤害与被伤害也是时有发生的。而籍着经文我们知道,为了不给当事人和教会产生长久不良的影响,为了不给撒旦以任何可乘之机,爱和赦免乃是结束这些必然会经历的过程的最终答案。爱和赦免不单只是可以结束一个令人忧愁的过程,更是开启一个可以让人快乐的过程,就是合一与重建。这是撒旦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却是神喜悦看到的。 在耶稣基督里,旧事已过,一切都是新的了。思想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种悬而未解的事情搅扰着自己和弟兄姐妹的心?立即行动起来,以爱和赦免来结束吧! 默想经文:“免得撒旦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它的诡计。”(2:11) 静默思想:思想我们在教会中,是在作撒旦喜欢看到的事,还是神喜悦看到的事?道理我们可能都明白。求神让我们的心宽广起来,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以爱和赦免结束过去、开启未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段,保罗继续解释他取消造访哥林多教会的原因,乃是不想加增大家的忧愁,希望在大家都可以快乐的时候再相会。保罗知道,他之前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非哥林多前书)已经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忧愁。保罗期盼他们可以不再忧愁,以至于当自己再一次去到那里的时候,看到对方的快乐,自己也快乐;同时,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因着看到保罗的快乐,他们也都可以快乐起来。 这里的“忧愁”,指的是当时的哥林多教会有信徒因犯罪而受到保罗严厉的责备而感到的痛苦、忧伤,甚至对保罗产生害怕、排斥或是敌意。保罗深切盼望他们可以从忧愁中脱离出来,不是指他们可以忘记这些、不再烦恼,而是指希望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功课、得以成长,不再被罪恶捆绑,在神的恩典中得到赦罪的平安和喜乐。保罗知道,惟有当信徒经历了这样的成长,才可以让他也快乐起来。这并不是因为保罗当时没有从主而来的快乐,而是说他也是深深地被哥林多信徒所经历的因被责备而来的忧愁、痛苦所折磨。保罗并非只是对有犯罪的信徒加以责备了事,而对自己却远离现场,不受什么影响。相反,保罗因着对对方的牵挂也身陷其中,也因着对方所经历的痛苦而痛苦,希望他们可以重新站立起来,这样保罗的痛苦才可以得到释怀。 这段经文让我们体会到保罗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这种沉重不是来自于他传福音、宣教的路上所遇到的拦阻和患难,而是来自于他对于被责备而陷入痛苦之信徒的痛苦。被责备的人感到痛苦,这并不少见。可是,责备人的人也感到痛苦,这并不多见。双方都在经历这难熬的痛苦。然而,经历这难熬的痛苦,所期盼的是深切的快乐,就是由当中所经历的那种生产之痛而得来的崭新的生命的快乐。 保罗的这为父之心值得我们好好地留意和揣摩。在教会,我们都会经历责备与被责备的事情。我们有时候很不愿意提起责备的话题,害怕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担心被定性为论断。然而,在追求圣洁的教会,该责备的还是应该提出来。作为被责备的一方,他们自然有自己当操练的功课,学习谦卑受教,学习靠着神的恩典重新站立。同时,我们要从这段经文特别提醒自己的是,如果是作为责备人的那一方,我们的心态应该如何?我们只是责备了对方了事,而自己却若无其事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便我们所责备的是对的,我们也还是有亏欠的,因为我们是把自己与对方分离开来,而没有与对方好像互为肢体一样同喜乐、同忧伤。我们要学习保罗的榜样,与被责备而痛苦的肢体一同经历这难熬的痛苦,为他们的受伤、重整而迫切地流泪祷告,他们的忧愁就是我们的忧愁,他们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深切期盼着对方可以经历痛苦而成长、快乐起来,我们的心也才从痛苦中转离出来,与对方一同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彼此同心,弟兄姐妹之间不是因为责备而疏远,而是因为一同经历难熬的痛苦、一同期盼深切的快乐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责备一个人并不难。我们很善于,也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因为人无完人)。然而,只有当我们可以做到从心里与被责备的人一同痛苦、一同期盼那快乐的来到时,我们才真正有了耶稣基督那怜悯人的心肠。我们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把责备的话包装得圆滑,而更在于我们的心是否更像耶稣基督。 默想经文:“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2:2)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体会保罗的心肠,让我们把自己的心与保罗相连,也与那些被我们责备过的弟兄姐妹的心连在一起。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3.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借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4. 我们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 6. 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精意或作圣灵)。 7.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8. 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 9. 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10. 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11. 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12.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13. 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15.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16. 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 18.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段,保罗继续解释他之前谈到的话题,就是他在神面前忠心的服事,出于诚实在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而不是好像有些人那样为利混乱神的道。保罗在这段经文里的论述的用意乃是希望可以得到哥林多信徒的坦诚相待,不单只是接纳他这个人,更是接纳他的教导,因为他的教导是忠于神的,是对他们有益的。 首先,保罗指出,哥林多信徒就是他忠心服事、凭诚实讲道的见证人(3:1-3)保罗相信,哥林多信徒可以在随处都向人证明说保罗的确是这样凭着诚实讲道,而没有半点虚假的;而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因犯罪被保罗责备而忧愁,这些反倒都是保罗诚实讲道的印证,因为保罗没有为了博取哥林多信徒的欢心而在讲道上搞交易、作妥协。接下来,保罗指出,他之所以如此忠心地传道,乃是他深知这乃是大有荣光的服事(3:4-11)。保罗知道相比与旧约摩西的律法,他所传的因信称义的福音是更有荣光的,因为讲的是人对神的信心、跟随圣灵的引导,是使人得救、回归正道的信息。最后,保罗指出,正因为他是如此地忠心服事于这大有荣光的执事,所以他热切地劝勉哥林多信徒敞开心来听他的讲道,从而可以得到圣灵的光照,生命被触动和更新,更像耶稣基督,而不要再好像旧约时代的人,是蒙着帕子来听摩西讲道(3:12-18)。 这里需要一点的解释是,当摩西从西乃山上领受了神的吩咐下来传讲给山下的以色列人的时候,以色列人因为害怕摩西脸上的光而要求摩西带上帕子,这体现出来的是他们对神的惧怕和不渴慕(出34:29-35)。照理来说,当摩西见到神,带着荣光下来,以色列人如果是对神渴慕的话,会很自然地希望端详摩西脸上的光,仿佛见到神的荣光一样。打个比方,以前如果有人进京和毛主席握了手,回到村里,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摸他的手,就仿佛和毛主席握手一样,因为大家都很爱戴毛主席。 保罗指出,当哥林多信徒对他的教导心怀戒备、不愿意接受的时候,就如同当年的以色列人要求摩西带上帕子一样,因为心中对神并不渴慕,对神的话并不追求,实际上是自己的心里带上了帕子。而如果哥林多信徒真的转向主,愿意敞开心来接受保罗凭着诚实在基督里的讲道,他们就会被主的灵光照,被主的话语触动而带来生命的更新和自由,而不再是被局限在自己以前的狭小范围,因着受到责备而闷闷不乐了。 保罗的这段论述不单只是对自己服事的解释,同时也是对哥林多信徒的劝勉。当时的危机是有些人因着保罗的责备而感到忧愁,以至于保罗不得不取消去哥林多的行程。当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是很令人沮丧和痛心的。然而,保罗的态度却很坚决。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责备造成这样的局面而举旗投降,自我检讨。相反,保罗让对方知道,自己是忠于那满有荣光的服事,是叫人得益处的。也因为保罗对自己有这样的确信,所以他不是为了挽回当时的紧张局面而调和自己的讲道,为要迎合对方的喜好,而是坚持自己的讲道,希望对方可以敞开心来接受。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会来说,有两方面的提醒。首先,就是要好像保罗那样凭着诚实来传讲神的道,不作假、不扭曲、不掺水。其次,就是听的人,即便是受了责备而心里忧愁,但不要有抗拒的心,不要因此心里蒙上帕子,而要敞开心来接受神的道的扎心和圣灵的光照,这样才可以带出心思意念的更新,按照耶稣基督的荣形来塑造自己的生命。受责备难免让人心里难过、抗拒、不服,然而要知道,只要对方是尽忠按照神的话来讲,我们就还是应该虚心受教。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极端,以为自己只要是按照真理讲道就完全不需要理会别人的感受。我们也应该凭着爱心在方式、方法上有所调整,为的是让听的人听得进去而受益。求神赐给我们智慧和忠心。 默想经文:“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3:18)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这不单只是一个美丽的经历,同时也是被主的话光照、责备、扎心的过程,但结果却是更像基督。敞开心来接受这句话,也因着这句话而敞开自己的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 2. 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 3. 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 4. 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 5. 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 6. 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7.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 8.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 9. 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10. 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11. 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12. 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13. 但我们既有信心,正如经上记着说,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们也信,所以也说话。 14. 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我们与耶稣一同复活,并且叫我们与你们一同站在他面前。 15. 凡事都是为你们,好叫恩惠因人多越发加增,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神。 16.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17.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18.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8段,保罗继续论述他所尽忠职守、忠实传讲的,乃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是使人得生命的福音。保罗之所以如此强调,乃是再一次向哥林多信徒说明,希望他们中间那些因为被保罗责备而心里忧愁的人敞开心,不要拒绝听从保罗所传的道。正是因为保罗知道自己所传的是什么,而且没有做出任何扭曲、违背基督福音的举动,所以他知道对方如果听从的话,他们就会与耶稣基督一同有份。 保罗分享了他在这福音事工上的经历和感受。他说到:“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4:8-10)保罗讲到他为福音的缘故虽然经历了这许许多多的困苦,无论是外面仇敌的攻击,还是自己内心的苦楚,无论是遭逼迫,甚至是被打倒了,但他依然可以坚持到底。保罗之所以可以如此地坚强,一方面是出于神的保护,来印证他所传的乃是神喜悦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他与耶稣基督的认同。他知道耶稣基督在世上传道的时候也是这样因着持守神的道而与世界决裂、被世界抛弃并杀害,但最终神却让祂活过来,所以保罗也知道自己与耶稣所走的乃是同一条路,就是持守真道、不与世界妥协,经历耶稣被世界抛弃的痛苦和死亡,但却得着耶稣得胜与复活的生命。保罗指出,因着他是如此的持守真道、忠心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所以虽然他会经历死亡的阴影,但却是对信徒有益的,因为他们所得着的乃是没有掺过水、没有被扭曲的福音真理,他们靠着这真道就必能站立得住、得着生命的赐福。 保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犹太人。他原本应该有着从世界来看的大好前途。然而信主蒙受差遣之后,保罗一如反顾抛下这些曾经看为好的生活,承担起福音的使命,走向弥漫着死亡阴影的宣教之路。虽然保罗的决定是出生入死,但他走的却是出死入生的生命之路。这是给我们现在教会很必要的提醒。耶稣作为福音的本身,被世界抛弃、被世界钉死;保罗作为福音的忠实传播者,也同样被世界抛弃、被世界逼迫。那么,对于我们今天信了福音、也传讲福音的基督徒来说,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如果说当今的世界与耶稣、保罗时代的世界一样都是抵挡神的,那么我们是否也会和耶稣和保罗一样因着持守福音真理而被世界抛弃、被世界逼迫呢?这并非说我们一定要做出一些事情来受到世界的逼迫才算对得起福音;这乃是提醒我们,当我们没有受到世界的抛弃和逼迫,在世界中依然悠然自得、如鱼得水的时候,我们要提醒自己,是因为神的保护,还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并没有被福音完全改变以至于与世界依然有很多交集,而这交集成了我们生活的主干,而在交集以外的福音真理只是不影响大局的旁支?或者说我们所传的福音也不再是纯正的福音,而是与世界做了很多的妥协和稀释,主干是世界所认同的,而真正的福音只成了求同存异的旁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领受我们所传福音的人,他们真的可以因着这“福音”得生命吗? 默想经文:“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4:10-11) 静默思想:保罗指出,耶稣的生乃是显明在他们这些常常带着耶稣的死的人身上。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聆听圣灵向我们说话。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9段,保罗开始论述将来的荣耀。在短短的两节经文里面,保罗使用了大量的对比,例如外体与内心、毁坏与一天新似一天、至暂至轻与极重无比、苦楚与荣耀、暂时与永远、所不见的与所见的。虽然出现了这么多的概念,可是很明显,保罗的指向就是要定睛在将来的荣耀,虽是现在看不见,但却是真实可信、可期待的。 在这里,保罗说到我们现在的确在经历苦楚,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经历这些苦楚,保罗也深知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保罗并不是不觉得,或者不认为现在所经历的是苦楚。但在保罗的心中还装着对将来荣耀的确实期盼。保罗也知道,通往将来荣耀的道路乃是经过现今的苦楚。所以,保罗既可以承受现今的苦楚,因为是至暂至轻的,同时也可以泰然处之,因为是通往荣耀所必须经历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面对苦难,不知道如何承受苦难,也不明白为什么要经历苦难。保罗的这番论述可以对我们有所帮助。首先,就是正视苦难。苦难是真实的,并不是虚幻或假象,我们不需要因为不喜欢苦难、害怕苦难,就否认苦难,或是把苦难想象成别的东西来让自己感觉好受些。其次,就是承载苦难。苦难既是真实的,同时也是可以承受的,因为是至暂至轻的。之所以说苦难是至暂至轻的,不是因为将来还会有更大的苦难,所以显得现在的苦难不算什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要承受苦难简直就是折磨,而且近乎绝望了,因为即便过了这一关,还有更大的要来,无尽的都是苦难。实际上,保罗让我们明白,之所以说苦难是至暂至轻的,乃是因为将来要来的荣耀乃是极重无比存到永远的。虽然外面肉体承受的是苦难,可是内心生命承受的是永生。这就是我们在苦难中有盼望的缘由。第三,就是接受苦难。苦难是真实的,也是可承受的,但这并不能消除人们对苦难的不解和畏惧。的确,即便这苦难是可承受的,可是谁又愿意去经历苦难呢?然而,保罗指出,苦难是通往荣耀的必经之路,正如耶稣基督经历苦难、死里复活得荣耀一样。正因为苦难是通往荣耀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不需要视苦难为可承受的“多余”,而是可承受的“必须”。正是因为苦难是通往荣耀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可以对苦难坦然处置,就好像我们毕业要经过考试、找工作要经过面试一样。 最后,我们也要留意,保罗在这里提到苦难和荣耀的话题,一方面是分享自己的心志,表明虽然自己在忠于神的托付、忠心传讲主的福音上经历了许多的苦难,但他都不被苦难打倒,因为他知道将来等待他的是什么。同时另一方面,保罗分享自己的心志,也是对哥林多信徒的勉励。保罗知道他们当中有些人因为被他责备而忧愁,陷入心灵的痛苦之中。然而保罗的话可以安慰他们,虽然经历这被责备的苦楚,如果也称这为经历苦难的话,也不要伤心、丧志,因为这也是为了生命得益处,得着将来的荣耀。 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我们所经历的苦难。无论是我们为义受逼迫、为了福音的缘故而受苦,还是因为受到责备和管教所经历的苦楚,我们都要喜乐、坦然地接受,因为通过这些,塑造的乃是我们虚心受教、心意更新、坚韧不拔、将来可以承受永远荣耀的生命。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看这些苦难为多余无益、无法承受的事情,而是顺服神的心意、靠着神的帮助来学习忍耐、受教、谦卑、舍己、依靠神,等等的生命功课。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沉浸在经文之中,思想我们所经历过的,或是正在经历的苦难、苦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带来喜乐、盼望和感恩。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2.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3. 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4.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5. 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原文作质)。 6. 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7.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8. 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9.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10.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11. 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但我们在神面前是显明的,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12. 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 13. 我们若果颠狂,是为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14.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15. 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16.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17.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18. 一切都是出于神,他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19. 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20.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 21. 神使那无罪的(无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1段,保罗继续前面的话题,既说到各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按照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5:10),那么很自然,保罗接下来在这里就劝各人要怀着敬畏主的心,籍着基督作新造的人,与神和好。的确,既然知道自己将来是要在神面前接受审判的,那么最明智的回应就是趁着现在还有机会,悔过自新、修复与神的关系。 保罗指出,他希望哥林多信徒有所改变,以便可以在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面前有言可答(5:12),意思就是说信徒们的生命改变是要通过行事为人让别人看得出来,而不仅仅是藏于心里。虽然世人的眼光只盯着外表,可是如果信徒在世人面前没有在行为上的好见证,就连这最起码的表面功夫都没有的话,那还怎么可能在基督的台前站立得稳呢? 保罗也解释了他这样对哥林多信徒提出要求的原因,乃是出于被基督的爱所激励(5:13-15)。保罗知道,耶稣的死不仅仅是为众人赎罪,同时也是赐给众人在祂里面有新的生命,让如今活着的不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基督而活。保罗因着对基督之死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劝哥林多的信徒要重新、正确地认识他们所信的基督耶稣(5:16-17)。言下之意,就是当时的哥林多信徒是从外貌来认识基督,只是以为有一位被称为耶稣基督的人替他们死了,仅此而已。然而,保罗指出,基督之死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耶稣死了这样一件历史事实,或是成为替罪羊为人赎罪那么简单,而是要带来众人生命的改变,知道我们籍着基督的死而死去,而且如今不再是为自己活,而是要为基督而活,成为新造的人。 最后,保罗指出,这就是神籍着基督使人与祂和好的救赎蓝图了(5:18-21),即通过耶稣基督之死替众人赎罪,同时也让众人在基督里因着为基督而活而成为新造的人,以至于最终可以与神和好,回到神的面前。保罗自己就是领受了神这样的恩典蒙恩得救成为新造的人,同时也从神领受了这样使人与神和好的职分,如今向哥林多的信徒传讲这样的道理。 从保罗的这番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哥林多信徒生命改变的敦促和劝勉。因为当时有些信徒因为受到了保罗的责备而忧愁,所以保罗希望他们可以从忧愁中走出来,不单只是除去被责备的心理阴影,更是生命有所改变,将来可以在基督的台前站立得稳。而这生命改变的动力,就是更加清晰地认识基督之死的意义,不只是为自己赎罪,同时也是要求自己为基督而活。当一个人是在为基督而活的时候,他的生命也会发生改变,从而真正成为新造的人,与神和好,可以面对将来的审判。 保罗的这段论述也是对我们今天自以为已经信了耶稣,明白了救恩道理的人的再一次提醒和更新。虽然道理我们都很明白,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对基督之死的认识更倾向于停留在耶稣为我们赎罪的上面,而没有更加往前一步,提醒和鞭策自己知道如今我们靠着基督活着的,乃是要为基督而活。当我们把基督之死仅仅当做是为我们赎罪的话,我们只是怀着感恩的心接受这一礼物,而生命却可以心安理得地停滞不前、左右徘徊。只有当我们明白基督之死也是要求我们为祂而活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才会开始发生变化,朝着耶稣基督的样式去重塑。这就好像当我们接受一间公司的offer时,我们的心里会很高兴。可是只有当我们开始去这间公司上班,为这间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开始调整自己去配合这间公司的节奏、氛围和理念。与神和好固然离不开基督的救赎,但同样重要的是,与神和好也离不开我们为基督而活、作新造的人。 默想经文:“并且祂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里复活的主活。”(5:15)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让基督之死给自己带来新的触动和生命的方向。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0段,保罗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现在与将来的关系。保罗用居住的房屋和穿戴的衣服来做比喻。我们现在居住的是在地上的帐篷,将来要居住的是在天上的房屋。这就如同我们愿意脱去现在的旧衣服,为的是可以穿上将来的新衣服。保罗用这些比喻让我们看到,地上和天上的不可能同时拥有,必须是离开地上的,才能住进天上的;同时,旧有的衣服和新的衣服也不可能同时穿上,必须是脱去旧的,才能穿上新的。 接下来,保罗也谈到这不能共存的两种状态之间的联系。虽然当我们住在身内,也就是还在地上居住的时候,我们就是与主相离,也就是还没有进入到将来与主永远的同在中,可是我们却可以为自己提前做好预备去进入将来与主在一起的美好境地。这预备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在地的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而不是凭眼见(5:7),其次,就是在心志上渴慕与主在一起(5:8)。最后,保罗总结到,因着这对将来的盼望,我们现在就要立志,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得主喜悦,因为知道按照本身所行的(指的是在我们现在这个身体上所行的),将来都必要在基督的台前接受审判(5:9-10)。 这样,保罗在这里让我们看到的关于地上和天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地上和天上是截然地断开,泾渭分明,两者不可同时拥有;另一方面,地上和天上之间又存在着必然联系,地上所做的会影响到天上所得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地上和天上的截然断开,不仅仅是时间有先有后的关系,更是必死与生命两者之间本质的不同;而地上和天上之间的必然联系,也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自然连续过渡,更是生命品质的贯穿。 保罗的这番论述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警醒。很多时候,今天的基督徒对这两方面的认识是模糊和混乱的。一方面,我们没有认识到地上和天上之间的截然断开,以为可以天上地上一把抓,既要得到天上的好处,也要享受地上的安逸,既要天上的荣华,也要地上的富贵。可是我们要知道,虽然神有恩典可以让我们在得到天上极重无比永远荣耀的同时也享受在地上的安逸,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当我们贪图地上的安逸、追求地上的享受时,这会把我们带往败坏与死亡,而与神的荣耀与生命渐行渐远了。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清楚认识到地上和天上之间的必然联系意味着什么。我们习惯以为只要信了耶稣,那么从地上进入天上就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可是我们要知道,虽然的确存在这样时间上的自然联系,当末次号角吹响的时候,我们都要复活,然而不要忘了,地上与天上之间的必然联系乃是生命的贯穿。我们在地上生命的改变、对圣洁的追求、对主的渴慕,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将来的境况。 地上与天上,既是截然断开,又有必然联系。盼望我们在当中都有思考和省察,该断的要断开,该联的要联上。如果该断的不断,该联的不联,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无法面对主、向神交账的。 默想经文:“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5:10) 静默思想:花一些时间安静在主面前。结合整段经文默想这句话,聆听圣灵给自己带来的提醒,并作出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们与神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他的恩典。 2. 因为他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3. 我们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 4. 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 5. 鞭打,监禁,扰乱,勤劳,儆醒,不食, 6. 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 7. 真实的道理,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8. 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 9. 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 10.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11. 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 12. 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 13. 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 14. 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 15.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别名)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 16. 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17. 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 18. 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3段,保罗呼吁哥林多信徒清楚地认识他们自己的身份,以及清楚地认识他们真正的对手到底是谁。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保罗责备他们当中有犯罪的人之后,引起了他们一些人的忧愁,以及对保罗的排斥、疏远,甚至是敌意。保罗在之前的许多段落中一再强调他责备哥林多信徒的原因乃是因为他忠实传讲神的话语的缘故,所以希望被责备的信徒可以听得进去。如今,保罗将论述的重点转移到引导哥林多的信徒明白,他们真正的对头不是与他们同信基督的保罗,而是那些与神为敌的势力。 保罗指出,因为哥林多信徒是蒙神悦纳的子民,是永生神的殿,所领受的是神要与祂子民同在的应许,所以他们应该是敬畏神、追求圣洁(6:16-7:1)。也正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追求圣洁,除去身体、灵魂的一切污秽,所以哥林多信徒就应该明白,给他们带来挑战的,或者说他们所要面临的,乃是“义与不义的不能相交,基督和比列不能相合,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没有相干,神的殿和偶像没有相同”的问题(6:14-16)。虽然保罗过去的责备让他们感到难受和痛苦,想要逃避和抗拒,但保罗希望他们因为认识到他们自身在神面前所处的地位而明白真正的敌人不是保罗,而是那些引诱他们离开神的种种试探和攻击。他们既然是因信称义的人,就不能再做不义、违背神心意的事;他们既然是光明之子,就不能再做那些暗昧可耻的事;他们既然是基督的肢体,就不能再成为撒旦的同类;他们既然是信神的,就不能和不信神的一样;他们既然是神的殿,就不能再有任何偶像在心中。 保罗的这番话虽然是和当时他与哥林多信徒的紧张关系有关,但同时也是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很好的劝诫和提醒。通常来讲,弟兄姐妹在教会如果因为自己做了神不喜悦的事情而受到来自于别人的责备,很多时候心里都会产生抵触、抗拒、不服、自卫、争辩、反击的情绪,而且情不自禁地会与责备他们的弟兄姐妹产生对立,把他们当做自己明确的对手、潜在的对头来看待。然而,保罗提醒我们留意,真正的对手不是责备我们的弟兄姐妹,而是引诱我们犯罪的种种因素;我们真正要对付的不是那些责备我们的弟兄姐妹,而是我们自身的罪。 虽然作为责备人的一方,我们有责任提醒自己不要论断弟兄姐妹,要以爱心说诚实话,要出于挽回弟兄姐妹的目的去引导他们跟随真理,但是作为受到责备的一方,我们的责任就是不要错把责备自己的弟兄姐妹当做对手、敌人来看待,而是随时提醒自己,自己之所以被责备,是因为自己所行的有违背神真理地方,例如争竞、结党、没有爱、不饶恕人,等等吗?是因为自己心中暗昧可耻的事,例如妒忌、骄傲、谤渎,等等被揭发出来了吗?是因为自己把身体献给撒旦,做了例如淫乱、放纵、可羞耻的事吗?是因为自己的生命还是和不信的人一样,例如疑惑、忧虑、恐惧、贪婪吗?是因为自己心里除了神以外还有其它的偶像,例如金钱、享受、功名利禄、自我中心吗? 弟兄姐妹的责备虽然可能有不恰当、看走眼,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可是我们自己心里要很清楚我们需要弄清楚的地方是什么?我们要对付的是什么?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感谢弟兄姐妹的责备。他们不是我们的对头,反倒是籍着他们的责备我们可以有机会去思考这些,更新自己,向神交账。 默想经文:“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比列有什么相合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6:14-16)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经文,深深放在心里。让我们在受责备的时候第一时间思考的是这些问题,而不是责备我们的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2段,保罗继续前面的话题,既然他从神那里领受的是使人与神和好的职分,那么他就真心希望哥林多的信徒接受他的劝诫,与神和好。保罗指出,神愿意悦纳人,愿意搭救人,而人就应该有正确的回应,不要徒然接受神的恩典、让神的恩典落入虚空(6:1-2)。保罗的话非常严厉,他让哥林多的信徒知道,他们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不是没有善用神的恩典,或是没有在恩典中成长那么简单,而是根本就远离了神的恩典。我们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误区,以为自己信了主,即便没有活出与福音相称的见证,但却依然算是已经领受了神的恩典,就好像别人给了我们一百块钱贴补家用,我们拿到了之后即便没有说谢谢,即便把钱任意消费而不是好好使用,但钱却是依然已经拿到手了。然而,保罗却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当我们对神的恩典(使人与神和好)没有正确回应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没有将神的恩典落实在自己生命中去(没有效法基督的生命以至于与神和好),实际上就是根本没有领受神的恩典。 保罗继续讲到,他们这些领受使人与神和好的职分的人,为了充分发挥这样的职分,是多么的不辞辛劳,为的是把这样一个与神和好的信息传给人知道(6:3-10)。最后,保罗呼吁哥林多的信徒敞开心来接受他的劝诫(6:11-13)。保罗知道自己已经是为了哥林多的信徒尽心竭力,掏心掏肺把该说的都说了,希望对方也是坦诚地接受,而不要心门紧锁,拒绝保罗的劝诫。 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到,敞开心接受劝诫是多么的重要。保罗当时所面临的情形乃是因着他之前的责备而使得一些哥林多信徒产生忧愁,对他有所排斥和抗拒。保罗虽然为此也感到忧愁和痛苦,因为毕竟,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这会让所有相关的人都感到沮丧和挫折;然而,保罗没有为了修复这段看似破裂的关系而做出任何妥协、收回自己说过的话。相反,他不断强调他的职责所在,希望那些因受到责备而忧愁的信徒可以明白保罗的一番苦心,知道这些都是为了他们的好处,要让他们不至于在与神和好的恩典中坠落了。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提醒。现代人很多都是注重个人的情感、感受,维护个人的权益得到尊重。所以在教会,被责备而受伤的弟兄姐妹,往往会“合理”地以受害人的身份要求对方向自己道歉来解决争端。虽然我们承认有很多时候的确是因为弟兄姐妹之间的论断而带来彼此的伤害,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时候弟兄姐妹之间的责备是符合神心意的,是将神的心意表明出来,彼此劝诫,为的是把我们带回到与神和好的关系中去。面对这种情形,对于被责备而感到受伤的弟兄姐妹,需要提醒自己的乃是打开心扉,接受劝诫,因为这是神的恩典,要来建立我们,更新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在祂的恩典中丰丰富富地得到益处。虽然责备人的一方有自己的责任要效法保罗为父的心,学习如何在爱中说诚实话,可是对于被责备的一方,却有责任打开自己的心来领受尽管会带来心中的苦楚和忧愁,但却是对自己生命有益处的话。人无完人,责备人的有他们需要成长的地方;同时,被责备的也有他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把自己当做小孩子来接受神的话语。当大家都打开心,真诚以对的时候,神的话就在弟兄姐妹之间畅顺地流通,带来生命的果效。 默想经文:“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6:11-13)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话,调教自己的心去坦诚面对生命的督责与劝诫。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亲爱的弟兄阿,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 2. 你们要心地宽大收纳我们。我们未曾亏负谁,未曾败坏谁,未曾占谁的便宜。 3. 我说这话,不是要定你们的罪。我已经说过,你们常在我们心里,情愿与你们同生同死。 4. 我大大地放胆向你们说话。我因你们多多夸口,满得安慰。我们在一切患难中分外的快乐。 5. 我们从前就是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也不得安宁,周围遭患难,外有争战,内有惧怕。 6. 但那安慰丧气之人的神,借着提多来安慰了我们。 7. 不但借着他来,也借着他从你们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们。因他把你们的想念,哀恸,和向我的热心,都告诉了我,叫我更加欢喜。 8. 我先前写信叫你们忧愁。我后来虽然懊悔,如今却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们忧愁,不过是暂时的。 9. 如今我欢喜,不是因你们忧愁,是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来。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凡事就不至于因我们受亏损了。 10. 因为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 11. 你看,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或作自责),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 12. 我虽然从前写信给你们却不是为那亏负人的,也不是为那受人亏负的,乃要在神面前,把你们顾念我们的热心,表明出来。 13. 故此我们得了安慰,并且在安慰之中,因你们众人使提多心里畅快欢喜,我们就更加欢喜了。 14. 我若对提多夸奖了你们什么,也觉得没有惭愧。因我对提多夸奖你们的话,成了真的。正如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也都是真的。 15. 并且提多想起你们众人的顺服,是怎样恐惧战兢地接待他,他爱你们的心肠就越发热了。 16. 我如今欢喜,能在凡事上为你们放心。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4段,保罗表达了他希望哥林多信徒心底宽大接纳他们的愿望。从经文可以看到,保罗从提多那里知道了哥林多那些被他责备过的信徒已经回转过来,从曾经的因保罗而忧愁转为对他的热心。保罗告诉哥林多的信徒,他对他们的这个转变是多么的高兴,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他们。保罗希望他们不要误以为他现在还对他们有责备的意思,从而让他们也放下心来接纳保罗,两下在主里重归于好,皆大欢喜。 整段经文,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保罗对那些曾经被他责备过的信徒的热切的心。他虽然责备过他们,可是他知道自己是为真理的缘故,而不是亏负谁、败坏谁,或是占谁的便宜;而且保罗也不是冷冰冰地为着真理的缘故来责备人,而是带着一颗真挚的爱心,把对方常放在心里,情愿与他们同生同死。为着这个深切的爱的缘故,保罗甚至曾经一度为着他给对方带去的忧愁而懊悔,后悔自己不该这样让他们忧愁,担心万一他们承受不住离开了怎么办。但如今,保罗得知他们不但没有离开,而且都悔改了,保罗高兴地几乎就要跳起来了。这就好像一位慈父责备了不听话的孩子,看见孩子那痛苦、愤怒、忧伤的表情,父亲的心里也不好受,真希望自己没有说这些,真希望孩子不要因此就低沉下去。父亲没有责备之后就一走了之,反倒是紧张、关切地始终注视着孩子,担心他生气、离家出走、不再和父亲对话、自暴自弃,希望孩子可以听进去、带来改变。父亲对孩子思虑万千,直到最终孩子悔悟过来,接受了父亲的责备,也感谢父亲对他的帮助时,父亲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心里涌出说不尽的喜乐和安慰。保罗对信徒如此的惦记、担忧,以及因着他们悔改、思念自己而来的喜乐、释放,并非因为他要讨人的欢心,并非因为他对神没有信心,而是因为他的那颗深切的爱心。他知道自己不得不为了真理和信徒生命的益处而责备他们,但同时他又是多么渴望大家在主里一同喜乐、坚固、成长啊。 当然,要得到这样双方在主里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不容易。除了保罗所表现出来的持守真理教导信徒,以及慈父般的爱心关切以外,被责备的一方也需要有积极的回应,由被责备而带来的忧愁、抵触变成接纳和改变。保罗将他们的这一转变过程写了出来:“你看,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思念、热心、责罚。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7:11)这让我们看到当信徒受到保罗的责备之后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他们一开始是殷勤,就是心被搅动之后的那种主动回应,而不是好像一潭死水那样被责备了还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接下来就是自诉,也就是尝试为自己争辩,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保罗的责备是错的。再接下来是自恨,就是因着意识到自己是错的,但又不愿意轻易认错而来的类似负隅顽抗、放不下面子的恼怒。再往后,就是恐惧,也就是对大而可畏的神的敬畏,承认自己必须要顺服神的管教。再接下来就是思念,就是终于愿意放下自己的自卫、自义、面子,开始渴望重新振作。再接下来就是热心,指心里再一次慢慢火热起来,重新点燃在主里的热情。最后,就是责罚,回到神公义的轨道上来,行神喜悦的事。整个过程高低起伏,但都是引导人最终回归真理、得蒙洁净,而这就是保罗希望看到的效果。 盼望保罗所描写的这一真实的受责备之后的一系列反应的过程,也成为我们的很好的提醒和参照。相信我们每一位受过弟兄姐妹在真理中责备的人,都必定会经历这个过程的前几个部分,例如殷勤地行动起来为自己争辩,心中意识到自己的确有可责备之处但是面子上又放不下而带来的恼怒。求神怜悯,让我们不要停在这几步,而是继续向前走,心里有因着对神的敬畏而带来的顺服,痛定思痛,重新振作、回归正路、皆大欢喜。 默想经文:“你看,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思念、热心、责罚。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7:11) 静默思想:默想这些依着神的意思忧愁的过程,体会自己在其中所走过的路。学习在受到责备时从自我防卫到打开自己,从负隅顽抗到回归正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弟兄们,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 2. 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 3. 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 4. 再三地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 5. 并且他们所作的,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 6. 因此我劝提多,既然在你们中间开办这慈惠的事,就当办成了。 7. 你们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识,热心,和待我们的爱心上,都格外显出满足来,就当在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显出满足来。 8. 我说这话,不是吩咐你们,乃是借着别人的热心,试验你们爱心的实在。 9.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10. 我在这事上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们,是与你们有益。因为你们下手办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经有一年了。 11. 如今就当办成这事。既有愿作的心,也当照你们所有的去办成。 12. 因为人若有愿作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 13. 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你们受累, 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 15. 如经上所记,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 16. 多谢神,感动提多的心,叫他待你们殷勤,像我一样。 17. 他固然是听了我的劝。但自己更是热心,情愿往你们那里去。 18. 我们还打发一位兄弟和他同去。这人在福音上得了众教会的称赞。 19. 不但这样,他也被众教会挑选,和我们同行,把所托与我们的这捐赀送到了,可以荣耀主,又表明我们乐意的心。 20. 这就免得有人因我们收的捐银很多,就挑我们的不是。 21. 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 22. 我们又打发一位兄弟同去。这人的热心,我们在许多事上,屡次试验过,现在他因为深信你们,就更加热心了。 23. 论到提多,他是我的同伴,一同为你们劳碌的。论到那两位兄弟,他们是众教会的使者,是基督的荣耀。 24. 所以你们务要在众教会面前,显明你们爱心的凭据,并我所夸奖你们的凭据。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6段,保罗讲到他将会派提多和另外两位弟兄前往哥林多教会去接受他们为圣徒所预备的捐助。保罗向哥林多教会介绍这几位他要差派去完成这项使命的人:“论到提多,他是我的同伴,一同为你们劳碌的。论到那两位弟兄,他们是众教会的使者,是基督的荣耀。”(8:23)可以看到,保罗所打发的这三位,一位是他个人信赖的弟兄,两位是众教会信赖的弟兄。保罗之所以要在提多之外另外再差派两位众教会都信赖的弟兄,是为了避免被人说闲话,因为这是涉及到捐助、金钱上的事情,要尽量做得公开、透明,用保罗的话说,就是“这就免得有人因我们受的捐银很多,就挑我们的不是。”(8:20)保罗并非担心别人因为他们收到的捐银多而说闲话,而是说不希望有人对保罗他们在这笔大量捐银的事上有猜忌。保罗说到:“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是在人面前,也是这样。”(8:21)也就是说,保罗希望他们所行的原本就是正大光明的事情是被大家都看见的,不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名,而是为了经得起大家的察验,堵住那些背后中伤、议论之人的口,使得自己所经手的圣工不受任何的亏损。 保罗在捐助事宜的安排上谨小慎微,为的是成全圣工。保罗这样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任何事情,不但有可能会有人出于恶意地找机会挑毛病,而且也有可能会有人出于无知而猜测。这些有意无意的反应,都会对原本诚实无伪的圣工带来伤害,有损主的名,也让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虽然我们也承认,有些事情,无论我们如何做到细致、周全的安排,都总会有人有不同的想法,但我们毕竟还是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不给有敌意的人以可乘之机。 保罗的顾虑,放在今天的教会,不但不是多余,而且同样必要。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教会中涉及到金钱、财务方面的事情,例如奉献、捐助,等等。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有相应的审核、监督机制,而且参与的弟兄姐妹要尽可能代表更多人的声音。这不是为了把不见得人的事情包装、粉饰以便掩人耳目,而是要把原本就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做得尽量不被人挑毛病、生疑惑。另外,在教会其它的事工中也要留意相应的原则,多从弟兄姐妹的角度来思想,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些事工,他们会认为这些事工只是少数人的专属范围吗?还是即便他们没有参与,但也都认可这些事工?虽然我们也知道,有些事情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满意,有些事情也不是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才可以开展,而且我们作神的事情也无需太过看重人的脸色,但是,尽量做得合宜,不让圣工受到有意无意的亏损,这始终是我们需要考量的。谨小慎微,为要成全圣工。 默想经文:“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是在人面前,也是这样。”(8:21)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思想这句话,聆听圣灵对自己的提醒,在哪些事情上有需要更多留意的地方。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5段,保罗讲到他对哥林多教会在捐助圣徒上的安排。在之前的段落中,保罗因着哥林多教会信徒悔改而高兴,而现在,保罗对他们继续提出劝勉,希望他们在已经下手操办了有一年多的捐助的事上也有所突破。哥林多教会之所以有延误,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之前他们和保罗之间的关系紧张造成的。但如今,既然他们已经接受了保罗的责备,愿意悔改,重拾热心,那么保罗也就不失时机地提醒他们把以前承诺的事情落实,蒙神悦纳。保罗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哥林多信徒愿意悔改,与他和好;保罗更期望看到的乃是哥林多信徒因着悔改,以实际行动与神和好。 保罗举了两个例子来鼓励哥林多的信徒。一个是马其顿众教会的榜样,他们在患难中受极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乐捐的厚恩,是积极主动地要求在这件事上参与,知道是籍着保罗的安排而做在神的身上(8:1-5)。第二个例子是主耶稣基督,祂为了拯救人类而道成肉身,成为贫穷,为的是让人因着祂的到来而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8:9)。捐助别人,必然会带来自己的减少,这多少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不安全、吃亏、不值得。然而,愿意看到自己的减少可以帮助别人富足,这岂不是耶稣基督的心吗? 保罗以人与神这两个榜样来劝勉哥林多信徒。这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有时候,当我们要以耶稣基督为榜样的时候,就会有人说,祂是神,所以祂的作为是我们这些人无法模仿的。也有时候,当我们要以别人为榜样的时候,又会有人说,不要和人比,要注目在神身上。现在,保罗同时把人的榜样和神的榜样放在众人眼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推搪呢? 在经文中保罗说到:“因为人若有愿作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8:12)我们有时候会把这句话分开来看,只关注在前半段,即“人若有愿作的心,必蒙悦纳”,以为只要有愿作的心就已经,并且足够蒙神悦纳了。但实际上,按照原文圣经的意思,更连贯的翻译应该是“因为人若有愿作的心,必照他所有的蒙悦纳,而不是照他所无的(蒙悦纳)。”那么什么是这个人“所有的”呢?保罗在前一节已经有说明,即“如今当办成这事。既有愿作的心,也当照你们‘所有的’去办成。”(8:11)也就是说,这个蒙神悦纳的照“所有的”捐助,就是指按照哥林多信徒起初愿作的心所承诺的去完成的捐助。所以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说,人若有愿作的心,就当按照这个去完成,这才是神所悦纳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愿作的心上。 实际上,从保罗所举的两个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到,无论是马其顿的众教会,还是耶稣基督,他们的榜样都不是停留在有愿作的心上,而是还有实际的行动去完成这愿作的心。当然,这不是强求大家一定要做些什么才能讨神喜悦,而是告诉我们,愿作的心要伴随实际的行动。哥林多信徒愿作的心一年前就已经有了,但保罗知道,直到他们做成了这件事,才算是最终的完成。虽然我们的确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有心无力,例如一些突发事件打乱了计划,但神知道我们的真实境况。保罗并不是提醒我们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去想,连这个心都不要了。保罗乃是提醒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有心就好了,而是要尽最大努力去付之于实际,虽然我们能做的有限,可是神都看见。我们也可能想,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要有愿作的心,或是把愿作的心放低一点,这样我们的实际行动也就理所当然可以少一些。这样的说法虽然在语法上行得通,但是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 默想经文:“因为人若有愿作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8:12)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思想我们心、口、手的合一。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论到供给圣徒的事,我不必写信给你们。 2. 因为我知道你们乐意的心,常对马其顿人夸奖你们,说亚该亚人预备好了,已经有一年了。并且你们的热心激动了许多人。 3. 但我打发那几位弟兄去,要叫你们照我的话预备妥当。免得我们在这事上夸奖你们的话落了空。 4. 万一有马其顿人与我同去,见你们没有预备,就叫我们所确信的,反成了羞愧。你们羞愧,更不用说了。 5. 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几位弟兄,先到你们那里去,把从前所应许的捐赀,预备妥当,就显出你们所捐的,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 6.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 7. 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8.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 9. 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 10. 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11. 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借着我们使感谢归于神。 12. 因为办这供给的事,不但补圣徒的缺乏,而且叫许多人越发感谢神。 13. 他们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知道你们承认基督顺服他的福音,多多地捐钱给他们和众人,便将荣耀归与神。 14. 他们也因神极大的恩赐,显在你们心里,就切切地想念你们,为你们祈祷。 15. 感谢神,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7段,保罗继续敦促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尽快将捐助的事宜办好,在他所打发去的三位使者到达之前预备妥当。保罗告诉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他们的捐助不单只是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同时也是在荣耀神和见证神。当那些有需要的人得到这笔慷慨的捐助,他们就知道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真是一群承认基督、顺服福音的人;同时他们也知道这捐助是来自于神的帮助,为要供应他们的需要。所有这些,都会使得人们感谢那位施厚恩的神、改变人生命的主,将一切荣耀颂赞归给祂。 保罗说到:“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9:6-7)有时候,人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家可以在捐助的事上随自己的心意来定,不要为难自己,喜欢捐多少就捐多少,关键是捐得乐意,这样神就会喜悦。这样的理解固然会让我们心里很舒畅,缓解我们对因捐助而来的压力,因为多少不重要,只要捐得乐意就好。可是,这就是保罗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吗?是否一位收入很高的人,高高兴兴地只捐一元钱(有谁会因捐一元钱而为难呢?有谁不乐意只捐一元钱呢?),那么神也喜悦他这样捐得乐意的人了? 结合上下文,也结合希腊文的字义,保罗的意思乃是说:“很拮据撒种的,收获会很拮据,很大方撒种的,收获会很大方。各人的捐助要按照自己心里所酌定的,不要为难、勉强;不要好像那些拮据撒种的人,而是要作大方撒种的人,因为神喜悦这样大大方方捐助的人。”保罗接下来也说到,对于那些捐得乐意,也就是大大方方撒种、捐助的人,神会多多地加给他们,让他们更有能力去多行善事(9:8)。所以保罗的整体意思不是说,当神多给了我们,我们就可以多给出去,好像把我们是否多捐建立在神是否多给的基础上,把责任推卸给神;保罗的意思乃是说,当我们愿意多给出去的时候,神就愿意多给我们,因为可以籍着我们多给出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我们就成为神赐福的流通的管子。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为了神多给我们,我们就(假装)先多给出去作为诱饵来让神给我们更多;这乃是说当我们愿意多给出去的时候,神就会更大地使用我们帮助有需要的人,也使神的名得着称赞。 这样,我们可以体会保罗对捐助者的劝勉。保罗希望我们都有打开的心,有乐于捐助的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成为神祝福流通的管子,越发见证神的恩慈。当我们有丰盛的心,就可以见证丰盛的神。有时候,我们所做的是恰好相反,先是要求神多给我们,在满足了我们的各种所需之后,我们才把多余的分一点出去给别人。这样,别人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永远都是被我们贪婪、自私的心过滤之后勉强流出去的那么一点点,他们是很难从我们身上体验神原汁原味的丰盛和慈爱的。这就好像我们是一个蓄水的水库,只允许高过我们设定水位的水流出去,下游还以为上游的水就那么多呢。但是,如果我们愿意打开自己的心,让凡是经过我们的水都源源不断地流出去的话,那么下游所得到的水就是上游那丰盛水源的全部了。愿我们都愿意效法耶稣基督和各位有着美好榜样的弟兄姐妹,不要做高高封闭的水坝,而是打开自己让水倾泻而出,以丰盛的心,见证丰盛的神。 默想经文:“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籍着我们使感谢归于神。”(9:10)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思想神的丰盛,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成为流通的管道。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保罗就是与你们见面的时候是谦卑的,不在你们那里的时候向你们是勇敢的,如今亲自借着基督的温柔和平,劝你们。 2. 有人以为我是凭着血气行事,我也以为必须用勇敢待这等人,求你们不要叫我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有这样的勇敢。 3. 因为我们虽然在血气中行事,却不凭着血气争战。 4. 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 5. 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 6. 并且我已经预备好了,等你们十分顺服的时候,要责罚那一切不顺服的人。 7. 你们是看眼前的吗?倘若有人自信是属基督的,他要再想想,他如何属基督,我们也是如何属基督的。 8. 主赐给我们权柄是要造就你们,并不是要败坏你们。我就是为这权柄稍微夸口,也不至于惭愧。 9. 我说这话免得你们以为我写信是要威吓你们。 10. 因为有人说,他的信,又沉重,又利害。及至见面,却是气貌不扬,言语粗俗的。 11. 这等人当想,我们不在那里的时候,信上的言语如何,见面的时候,行事也必如何。 12. 因为我们不敢将自己和那自荐的人同列相比。他们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较自己,乃是不通达的。 13. 我们不愿意分外夸口,只要照神所量给我们的界限,构到你们那里。 14. 我们并非过了自己的界限,好像构不到你们那里。因为我们早到你们那里,传了基督的福音。 15. 我们不仗着别人所劳碌的,分外夸口。但指望你们信心增长的时候,所量给我们的界限,就可以因着你们更加开展, 16. 得以将福音传到你们以外的地方,并不是在别人界限之内,借着他现成的事夸口。 17. 但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18. 因为蒙悦纳的,不是自己称许的,乃是主所称许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9段,保罗继续前面的话题,说到他虽然可以照着神所量给他们的界限去到哥林多的教会(10:13-14),但是他并不以此为目的,而是更希望去到比哥林多更远的地方去传福音(10:15-16)。保罗的意思乃是告诉哥林多的信徒,虽然他有权柄去管辖和治理哥林多的教会,但是他并不希望自己的福音事工局限在哥林多的教会,而是要去到更远的地方。 保罗之所以说这番话,也是和当时他所面对的情形有关。在哥林多教会,虽然有人因着受到保罗的责备而悔改,但依然有些人敌视保罗,散布谣言,希望大家不要听从保罗的话。这些人当中既有假使徒,也有一些是在哥林多教会作牧养和带领的人。他们认为哥林多教会是靠着自己的劳苦发展起来的,视保罗对哥林多教会事务的参与为对自己在教会权柄的威胁。他们排斥保罗对哥林多教会信徒的教导,更抗拒保罗去到哥林多教会。面对这种敌对情绪,保罗说到,一方面他的确有来自于神的权柄去参与哥林多教会的事务,因为他曾经去到哥林多传福音,对当地教会有牧养和教导的责任;同时另一方面,保罗也告诉他们,他作为主所拣选为外邦人的使徒,并不会过多、长久地待在哥林多,而是希望在帮助他们树立和坚固对神的信心,回到神的正道上来之后,可以腾出手来继续前行,将福音传到更远的地方。 保罗的这番话对于那些担心他的到来会威胁他们在哥林多教会权柄的人是一个定心丸,让他们知道保罗不是来和他们争夺地盘的;同时,保罗的这番话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让他们看到神忠心的仆人是如何视主的托付为己任的。保罗的心胸完全不是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与他们争夺地盘,将当地教会视作自己谋生的地方,将在教会的服事和果效当做自己得名誉、得称赞、得满足的地方。恰恰相反,保罗是看重当地教会信徒属灵生命的健康成长,并且心系主的将福音传到地极的大使命。保罗不是将教会当做私人盘踞的地盘来争夺、维护,而是愿意去到更多的福音未得之地。保罗知道,他不是以自己所成就的人看为好的、并为之争夺的事情,例如自己的教会多大、多好来夸口,而是以他成就神的心意和差派来向神交账。 不是与人争夺地盘,乃是为主扩张境界。这是保罗向当时哥林多教会的心声,也是向我们当代教会的呼声。虽然我们承认,神会差派祂的工人在每一间当地教会行牧养和教导、带领的职责,建立当地教会,建造弟兄姐妹的生命。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教会的牧者和领袖容易把所牧养的教会视作自己的地盘,视作建立自己名誉、地位、权威的基地,把在教会的牧养工作视作自己谋生的手段,担心自己会失去这个饭碗,担心别人会来抢夺这个饭碗;不但不希望离开自己长期以来劳苦牧养的教会,因为已经习惯了,已经满足了,也不希望有别人来到中间,因为视为给自己带来威胁和争夺。然而,我们应该有的乃是保罗的心肠和心胸。无论我们留在哪间教会,还是去到哪间教会,我们心里都要很清楚,我们的职责、从神那里领受的托付,都不是与人争夺地盘,乃是为主扩张境界。神或者让我们在某一间教会长期牧养,神也可能让我们在某一间教会牧养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离开去往别的地方。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为主而活;或去或留,都交在主的手中。 同样的原则不但只是应用在牧者身上,其它在教会作带领的同工,例如团契小组长、主日学老师、领诗敬拜,等等,以及所有的弟兄姐妹,都要有这样的心态和视野。只有这样,福音才会更加广传,教会的争权夺利也没有了市场。 默想经文:“我们不仗着别人所劳碌的分外夸口;但指望你们信心增长的时候,所量给我们的界限,就可以因着你们更加开展。”(10:15)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的内容来默想这句话,求圣灵光照,带来自己内心的触动和对现实的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8段,保罗开始了一个新的段落(10-13章),不单只是为他的工作辩护,也是对哥林多那些假使徒发出严厉的警告。在本段经文当中,保罗告诉哥林多的信徒,他虽然给人的印象是在写书信的时候是勇敢的,见到人的时候却是谦卑的(10:1),但实际上,保罗说到,如果有必要,他即便是在见到人的时候也会是勇敢、严厉的。保罗之所以这样说,乃是因为当时在哥林多的教会中有些人是这样谈论保罗的:“他的信又沉重、又厉害,及至见面,却是气貌不扬、言语粗俗的。”(10:10)这反映出当时在哥林多教会一些对保罗有敌意的人是如何煽动其余的信徒不要听从保罗的话的。他们告诉信徒,不要以为保罗很厉害,不要被他书信的内容吓到以至于认罪悔改,实际上,当见到保罗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不过如此,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当保罗来到的时候会怎么样,尽可放心忽略保罗书信中那些劝诫和责备的话。 然而,保罗指出,他是带着神的能力的。他不但是在书信中有严厉责备的话,等有机会见到面的时候,他也依然是大有能力的。保罗知道,神所赋予他的权柄,乃是为了造就信徒,而不是要去败坏他们。所以他知道自己在书信中的言辞,不是要去威吓信徒,而是要引导他们悔改,顺服基督。如果哥林多的信徒因为读到保罗的书信而认罪悔改的话,那当然好,乃是神的旨意成就;但如果还有人不顺服,不认罪悔改、自以为是、煽动敌对情绪的话,那么他们必然会收到神严厉的责罚(10:8)。 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保罗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显示出哥林多教会那些被责备的信徒已经从曾经的忧愁中走出来,愿意接受保罗的责备,与保罗和好,而且保罗也已经在安排他们完成捐助的事宜,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保罗和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之间的芥蒂已经除去了,可是为什么在这里保罗的话锋突变,语气又开始严厉起来了呢?有人认为,这新起的段落是另一封书信的内容被某种原因放在了这里。这样的猜测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既然神允许这些内容以同一卷书信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必须要尊重其中的连贯性。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新起段落的内容之所以与前面章节的内容有如此重大的改变,有一个很重要、实际的因素,就是现在保罗是在同一封书信中对另一些人提出警告,就是虽然有人愿意因为看到保罗的书信而愿意悔改,可是另外那些抵挡保罗工作的人却在在暗中四处造谣,煽动人们不要理会保罗的话。也正是因为这种人的存在,所以保罗在前面的章节中表示了他和那些愿意悔改之人重归于好的欢喜快乐之情后,现在马上对那些依然在暗中尝试抵挡他工作的人发出严厉的警告,如果他们依然不知悔改、抵挡神的工作,那么他们的结局是很可悲的。 保罗的话既是对那些继续顽梗之人的警告,同时也是对那些已经愿意悔改之人的警醒。在教会当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人愿意接受劝诫,有人却暗中作梗,不但自己不听从劝诫,而且还让别人不听从劝诫。这种情况不但表现在让弟兄姐妹不要听从来自于属灵领袖的劝诫,也会发生在让弟兄姐妹不需要担心神在圣经里面的话,让人以为那些话听起来严厉,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保罗在书信中的话如何,当见到面的时候也是如何。我们也知道,既然这权柄是来自于神,那么我们就要时刻提醒自己,神在圣经中的话如何,那么当主再来的时候,这些话都必要成就。我们要留意顺服神的权柄,听从祂的话,得蒙造就。 默想经文:“并且我已经预备好了,等你们十分顺服的时候,要责罚那一切不顺服的人。”(10:6)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如果神籍着这句话向我们说话,神预备好了,那我们预备好了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但愿你们宽容我这一点愚妄。其实你们原是宽容我的。 2. 我为你们起的愤恨,原是神那样的愤恨。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 3. 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 4. 假如有人来,另传一个耶稣,不是我们所传过的。或者你们另受一个灵,不是你们所受过的。或者另得一个福音,不是你们所得过的。你们容让他也就罢了。 5. 但我想,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6. 我的言语虽然粗俗,我的知识却不粗俗。这是我们在凡事上,向你们众人显明出来的。 7. 我因为白白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就自居卑微,叫你们高升,这算是我犯罪吗? 8. 我亏负了别的教会,向他们取了工价来,给你们效力。 9. 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都补足了。我向来凡事谨守,后来也必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 10. 既有基督的诚实在我里面,就无人能在亚该亚一带地方阻挡我这自夸。 11. 为什么呢?是因我不爱你们吗?这有神知道。 12. 我现在所作的,后来还要作,为要断绝那些寻机会人的机会,使他们在所夸的事上,也不过与我们一样。 13. 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 14. 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15. 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们的结局,必然照着他们的行为。 16. 我再说,人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纵然如此,也要把我当作愚妄人接纳,叫我可以略略自夸。 17. 我说的话,不是奉主命说的,乃是像愚妄人放胆自夸。 18. 既有好些人凭着血气自夸,我也要自夸了。 19. 你们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 20. 假若有人强你们作奴仆,或侵吞你们,或掳掠你们,或悔慢你们,或打你们的脸,你们都能忍耐他。 21. 我说这话,是羞辱自己。好像我们从前是软弱的。然而人在何事上勇敢,(我说句愚妄话)我也勇敢。 22. 他们是希伯来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以色列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吗?我也是。 23. 他们是基督的仆人吗?(我说句狂话)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 24. 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 25. 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 26. 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27. 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28. 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 29. 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 30. 我若必须自夸,就夸那关乎我软弱的事便了。 31. 那永远可称颂之主耶稣的父神,知道我不说谎。 32. 在大马色亚哩达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马色城要捉拿我。 33. 我就从窗户中,在筐子里从城墙上被人缒下去,脱离了他的手。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1段,保罗继续呼吁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来接纳他的“愚妄”,也就是他为自己的另一次夸口。从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到,保罗不断为自己夸口,而且还要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来接纳他的这些愚妄的夸口的真正用意,并不是为了标榜自己,展现自己,而是为了让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来接纳他的教导,持守他所传的福音,不要被那些假使徒们掳了去。 保罗说到:“你们既是精明人,就能甘心忍耐愚妄人。假若有人强你们作奴仆,或侵吞你们,或掳掠你们,或侮慢你们,或打你们的脸,你们都能忍耐他。我说这话是羞辱自己,好像我们以前是软弱的。”(11:19-21)保罗这句话的意思乃是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说,如果你们连那些如此对待你们的恶人都能接纳的话,那么即便我真是好像这些恶人那么糟糕的话,你们也应该可以接纳我吧。打个比方,如果有人偷了你们一百块钱,你们都可以不计较的话,那么我只偷了五十块钱,你们也应该不计较才对啊。保罗宁愿将自己降卑到和那些恶人一样的地步(虽然他根本不是那样的人),希望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无论如何都要好像接纳恶人那样接纳他。 事实上,保罗到底做了什么呢?接下来,保罗描述了他并不比任何人差的出身,也记载了他为着福音的缘故作基督仆人所遭受的各样苦难。保罗不是要用自己的劳苦来赚取、骗取人心,乃是籍着他为福音的摆上来为所信的道作见证。 看到保罗的这番经历,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原来作为神的仆人,保罗不只是写出一封封书信成为新约圣经正典的内容,他更是好像耶稣基督一样脚踏实地奔走与各城各乡,传福音、受逼迫,建立教会,为教会挂心。看到神的工人如此劳苦,我们怎能不敬重呢?他所说的话、所传的道,难道在我们的心中还不能占有一定的分量吗? 默想经文:23至33节。 静默思想:找一个地方安静下来,预备20分钟的时间慢慢读出、体会这段经文,让这些画面生动地浮现在眼前,愿圣灵籍着神的劳苦工人的生命见证给自己的内心带来触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0段,保罗呼吁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可以宽容他的愚妄,希望他们不要受到那些抵挡保罗之人的煽动而拒绝听从保罗的话。保罗知道自己向哥林多教会所怀的热心(和合本翻作“愤恨”),乃是希望他们不要被引诱而偏于邪,以至于离开了向基督所存的纯一清洁的心(11:2-3)。 从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罗所谓的希望被哥林多教会宽容的“愚妄”,也就是他为自己夸口的地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他有耶稣基督使徒这样崇高的地位(11:4-6)。保罗说:“假如有人来另传一个耶稣,不是我们所传过的,或是你们另受一个灵,不是你们所受过的,或者你们另得一个福音,不是你们所得过的,你们容让他也就罢了。”(11:4)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保罗在这里似乎允许,甚至是鼓励信徒去接受与他所传的不一样的道理呢?实际上,保罗这里用的是一个很特别的修辞方式。他接下来马上写到,“但我想,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保罗这整段话的意思乃是说,如果另有地位比他更高的人来传讲另一套说法,那么信徒去接受了也无可厚非,谁叫那人的属灵地位比保罗更高呢?可是,因为保罗的地位在使徒中是极高的,没有人超得过他,因此信徒应该听保罗的。保罗在这里使用他在教会中被神设立的崇高地位来呼吁信徒不要去听从别的说法,看起来是近乎愚妄式的自夸,但实际上是为了帮助信徒持守耶稣基督的真理,不要被别的说法动摇。 其次,保罗自夸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他有着殷勤服事哥林多教会的谦卑的身段(11:7-15)。保罗说到他没有给他们增加任何负担和麻烦。保罗知道在这方面他做的一点不比那些假使徒所做的假冒为善的功夫差。保罗以此夸口,看起来是在夸耀自己,但实际上也是为了不让哥林多的信徒被那些假使徒的假象所迷惑,以为他们的爱心比保罗更大,就被他们吸引,就跟随了他们。 一方面是有崇高的地位,一方面是有谦卑的身段。这两方面放在一起,看似一个很奇怪的组合,但却是保罗作为神忠心良善仆人的真实写照。保罗有着崇高的地位,不是自取,而是来自于神。对此。保罗毫不含糊,因为他肩负的乃是传递属神真理的重任,不能有任何妥协或谦让。但同时,保罗也没有因此而高高在上,对别人指手画脚、作威作福,反倒是谦卑自己,对别人显出极大的耐心与真实的爱心,即便令自己的权益受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也在所不惜。也正因为保罗这样的谦卑,所以可以不被那些表现出同样或更大“爱心”的假使徒以机会去笼络人心,诱惑人跟随他们偏离真道。 保罗的这两方面特性,也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所要学习的。在这个追求个人主义的时代,因为人人的重点都是在自己,彼此之间争竞、提防,这就同时造成人心的空虚和对真爱的渴慕。人心很容易被爱心俘获。这个时候,当一些宗教显示出人们所渴慕的爱心的时候,人们即便不是马上就跟随,但至少都会产生好感。相比之下,有着崇高地位的基督徒,虽然有属神的真理,可是却没有人来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谦卑的身段与崇高的地位匹配。我们只知道到处举起真理的大棒,但却没有谦卑和爱心去服事、贴近人群,以至于给了那些有“爱心”的别的宗教有得到人心的机会,实际上也是给了撒旦以可乘之机。他们这些假的装得像真的,而我们这些真的却做得像假的。这不是说我们要与别的宗教比爱心、逞强好斗、弄虚作假。这乃是提醒我们有没有活出好像耶稣基督那样真实的谦卑和爱心,以至于人们可以从我们身上看到神、认识神、归向神。 默想经文:“我现在所作的,后来还要作,为要断绝那些寻机会人的机会,使他们在所夸的事上也不过和我们一样。”(11:12)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是保罗在与假使徒之间的斗智斗勇,但反映出来的却是背后属灵的争战。撒旦假装光明的天使去蛊惑人心,这给我们这群真正的光明之子提出了什么挑战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说到主的显现和启示。 2. 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 3. 我认得这人,或在身内,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 4. 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 5. 为这人,我要夸口。但是为我自己,除了我的软弱以外,我并不夸口。 6. 我就是愿意夸口,也不算狂。因为我必说实话。只是我禁止不说,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过于他在我身上所看见所听见的。 7.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 8. 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 9. 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10. 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11. 我成了愚妄人,是被你们强逼的。我本该被你们称许才是。我虽算不了什么,却没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12. 我在你们中间,用百般的忍耐,借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 13. 除了我不累着你们这一件事,你们还有什么事不及别的教会呢?这不公之处,求你们饶恕我吧。 14. 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也必不累着你们,因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 15. 我也甘心乐意为你们的灵魂费财费力。难道我越发爱你们,就越发少得你们的爱吗? 16. 罢了,我自己并没有累着你们,你们却有人说,我是诡诈,用心计牢笼你们。 17. 我所差到你们那里去的人,我借着他们一个人占过你们的便宜吗? 18. 我劝了提多到你们那里去,又差那位兄弟与他同去。提多占过你们的便宜吗?我们行事,不同是一个心灵吗?不同是一个脚踪吗?(心灵或作圣灵)。 19. 你们到如今,还想我们是向你们分诉。我们本是在基督里当神面前说话。亲爱的弟兄阿,一切的事,都是为造就你们。 20. 我怕我再来的时候,见你们不合我所想望的,你们见我也不合你们所想望的。又怕有分争,嫉妒,恼怒,结党,毁谤,谗言,狂傲,混乱的事。 21. 且怕我来的时候,我的神叫我在你们面前惭愧。又因许多人从前犯罪,行污秽奸淫邪荡的事,不肯悔改,我就忧愁。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2段,保罗继续他的“夸口”。一般都认为,保罗这里所说的那位被提到第三层天的人,就是他自己。虽然保罗有如此令人羡慕的属灵经历,但他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被动角色,而主角却是神(12:1-6)。保罗谦卑地承认,他是懵懵懂懂地经历了这些,而且许多细节是他作为有限的人所完全无法了解的,而神才是促成这一切的主,而且也只有神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接下来,保罗马上讲到另一件事情。这虽然也是一次属灵的经历,可是却完全不是那种令人羡慕的属灵经历(12:7-10)。虽然我们不太清楚这根刺到底是什么,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这个刺的确是让保罗的肉体很痛苦。之所以可以称之为属灵的经历,乃是因为保罗看出这是撒旦的差役的作为,而且保罗也和神有对话。从保罗这一次的属灵经历来看,他作为人是完全无法自夸、自高自大的。首先,他无法胜过撒旦,即便是撒旦的差役他也无法胜过。其次,他必须求助于神才能把这刺挪去,靠他自己毫无能力。第三,神的答复他必须听从,神说不拿走,他就真的没办法。第四,他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刚强是建立在神的能力的基础上的,他虽然在肉体上被刺困扰,可是能让他即便是在如此软弱的情况下依然勇往直前的是神,若是靠着他自己,可能早就垮了、放弃了。在此,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当我们在困苦急难中求神的帮助时,神不但没有将苦难挪去,却只是留下这一话“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12:9)我们是因为听到神的回话而为着这次属灵经历而高兴快乐呢,还是为着神这样“任凭”我们继续受苦的回应而几乎崩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在整段经文中描述的重点,乃在于见证神的荣耀和能力。虽然当别人说起自己的属灵经历时多少都带有自夸的成分,想要显明自己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与众不同、多么的被主使用,可是当保罗在谈及他在这方面的经历时却深知自己一点可夸的都没有。虽然他被提到第三层天,虽然他可以看穿撒旦的诡计,虽然他可以与神对话,可是他却谦卑地知道,自己除了紧紧抓住神,毫无别的办法。 我们可能会说了,既然保罗写这段经文的目的是要表明自己没什么可夸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呢?虽然我们知道,有些人会籍着夸自己的谦卑,实际上是想让人看到自己的本事,可是从上下文可以看到,保罗的用意不是这样的。他所面对的是假使徒的挑战和给哥林多教会所带来的困扰。保罗通过记载这些属灵的经历,向信徒证明自己是真使徒,因为有神的能力伴随着自己去经历这些属灵的事情。同时,保罗让信徒看到,真正的使徒乃是见证神的能力,而不是好像那些假使徒一样将荣耀归给自己,诱使人跟随他们自己而不是跟随神。虽然他的经历本身令人羡慕,可是他让人看到这些经历来自于神。 今天,保罗的见证也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我们常常羡慕属灵的经历,没有的觉得很没用,属灵生活太平淡,甚至都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和神建立联系;而有了的,又容易自夸,觉得自己了不起,很属灵。但是从保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属灵人真正应该具有的特质,就是承认属灵的经历是来自于神,而且属灵的经历让我们谦卑下来、归荣耀与神。我们切莫在这些事上走偏了。 默想经文:“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12:8)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属灵经历的真实益处乃是让我们在神面前真正地谦卑下来呼求主名,如此这般来塑造我们成为属灵的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3段,保罗向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推心置腹,表明自己对他们发自心底的爱与殷切的期望。在之前的几个段落中,保罗一再用近乎“愚妄”式的自夸来显明自己作为真使徒的凭据,可是保罗真正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荣耀自己,而是为了对方因着可以接纳自己的身份而接纳自己对他们的劝诫,悔改归向神。为此,保罗宁愿不给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增加任何负担,为的是避免他们可能因此反而降低对他的信任(觉得保罗对他们好是另有所图的),以便他们可以听得进去自己对他们的劝诫。 保罗说到:“因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12:14)这句话把保罗慈父般的心声展现在信徒的面前。保罗视信徒为他的儿女,是他籍着耶稣基督的福音而生出的。保罗与这些信徒的关系,不是指望从他们身上为自己得任何的好处,而是愿意为他们付上自己的一切,让他们在神面前得益处。这是保罗的心声,是保罗生命的见证,也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通常来说,我们与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并不见得是想要从他们身上为自己得好处(当然这也是时常会有的情况,例如希望我们为对方的祷告带来果效,这样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也提高了,等等),可是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对他们有如此慈父般的关爱、牵挂的心。保罗慈父般的心肠,并不是人间的那种溺爱、纵容的心肠,而是好像神那样的既有对儿女的管教,又有对儿女疼爱的心肠。因着有这样的爱,保罗一方面指出信徒需要悔改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殷切期待他们的悔改。也因着有这样的爱,保罗宁愿不做任何有可能伤害对方对自己信任的事情,为的不是要牢笼对方的心,为的不是要赚取对方对自己的称赞,为的乃是对方可以听进去自己在主里面的教导,悔改蒙神喜悦。 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省察自己。我们弟兄姐妹之间并不缺乏彼此的教导。可是我们也会发现这些在主里所说的诚实话不但没有带来对方的改变,反而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陷入紧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有许多,有可能是出于对方的原因,但也有可能是出于我们自身的原因,就是我们过去和现在所做的,我们的态度、表情、语调、成见、见证,等等,都或多或少削弱了对方对我们的信任,以至于我们所说的话,尽管是基于圣经的教导,尽管是苦口良药,但是他们却听不进去了。听不进去劝诫,生命得不到改变,虽然受亏损的是对方,可是如果我们真有为父之心的话,我们是无法若无其事地推卸自己的责任的。虽然是各人自己向神交账,可是我们真有为父的心的话,是应该尽更多的努力、更多的付出,为的是帮助对方可以向神交账。保罗作为真使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信徒的益处着想。盼望我们也都可以从保罗的身上有所学习和领受。 默想经文:“因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12:14) 静默思想:虽然弟兄姐妹在主里的关系是平等、平行的关系,可是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别人再加上一层父母爱儿女的心的话,那么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会有很大的不同。默想这句话,改变自己看弟兄姐妹的视角,带来关系的突破。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们那里去。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 2. 我从前说过,如今不在你们那里又说,正如我第二次见你们的时候所说的一样,就是对那犯了罪的,和其余的人说,我若再来必不宽容。 3. 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我必不宽容。因为基督在你们身上,不是软弱的。在你们里面,是有大能的。 4. 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我们也是这样同他软弱,但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 5. 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 6. 我却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可弃绝的人。 7. 我们求神,叫你们一件恶事都不作。这不是要显明我们是蒙悦纳的,是要你们行事端正,任凭人看我们是被弃绝的吧。 8. 我们凡事不能敌挡真理,只能扶助真理。 9. 即使我们软弱,你们刚强,我们也欢喜。并且我们所求的,就是你们作完全人。 10. 所以我不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把这话写给你们,好叫我见你们的时候,不用照主所给我的权柄,严厉地待你们。这权柄原是为造就人,并不是为败坏人。 11. 还有末了的话,愿弟兄们都喜乐。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神,必常与你们同在。 12. 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13. 众圣徒都问你们安。 14.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5段是整卷书信的最后一段。从经文本身来看,这个结尾部分非常短小,用词精简;可是从整卷书信来看,这个结尾部分看似普通的用词却处处体现出保罗对哥林多教会信徒非常贴心的结语。这些在其它地方随处可见的用词被保罗一连串地放在这里,并不是例行公事般的客套话,而是充分地体现出保罗对哥林多教会信徒的深情厚谊。 回顾整卷书信的内容,保罗不断强调他作为耶稣基督使徒的职分,为哥林多信徒的悔改而高兴,也继续督责他们当中的假使徒和对他有敌意、依然不悔改,或者持观望态度的信徒切实悔改,以免他行使神所赋予的权柄去严厉地惩戒他们。所以,整卷书信虽然对于我们现在的读者来说主要是吸取神学思想和信仰教导的宝贵资料,但是对于当时的收信方来说,总的基调却是督促与责备。保罗虽然作为被主差派的使徒,必须对犯罪的信徒予以适当、严厉的责备,敦促他们悔改,但他也深知这封书信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所带来的压力。所以,保罗在书信的结尾部分特意使用了这一些的用词来给受到责备的信徒带来属天的安慰和平安。 首先,保罗提到要“喜乐”。我们可以想象,对于受到保罗如此严厉责备的信徒,当他们看到这封书信的时候,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和压抑,可能抬不起头来,可能灰心丧志。然而,保罗鼓励他们要喜乐,这不是说把书信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当做没事发生一样。这乃是鼓励他们从被责备的阴霾中走出来,知道这是来自于父神对儿女的管教,喜乐地接受这来自于父神的爱,因为哪有父亲不管教所疼爱的儿女呢? 其次,保罗提到要“作完全人”。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被责备的信徒心里可能对保罗的督责有抵触、有排斥、有不服。然而,保罗鼓励他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来看问题,让他们知道保罗的责备虽然严厉,但却是为了他们可以在主里面生命更好地成长、去旧迎新,讨神喜悦。接受管教而在神面前成为完全人,这难道不好吗? 接下来,保罗提到要“受安慰”。不用多说,这对于在责备中陷入愁苦的信徒来说是多么贴心的一句话,就好像父亲对受了责备而低头哭泣的孩子拍拍肩膀,或是一个拥抱。 再接下来,保罗提到要“同心合意”与“彼此和睦”。这不但对于因犯罪而被责备的信徒,而且对当时哥林多教会的所有信徒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和鼓励。在一个群体当中,当有一部分人因犯罪而被责备的时候,很自然会分成至少两个小群体。犯罪的群体即便没有被没有犯罪群体排斥,但也很可能会被他们另眼相看,或是自觉低人一等,或是自觉在整个群体中成了异类。然而,保罗提醒大家要彼此同心、和睦,提醒没有犯罪的群体要接纳犯罪悔改的群体,鼓励因犯罪而被责备的信徒回到教会整个圣洁的群体之中。我们可以理解,一个被责备的人被圣洁的群体重新接纳是多么的重要,有多少人因为不被接纳而离开教会、被撒旦掳了去,最终沉沦啊。 最后,保罗也说到,他的这番贴心的安慰,不是出于人的意思,乃是因着神的缘故。因为神就是仁爱和平安的神,要带给人在爱中的管教,也要带给人彼此的和睦。 责备中的安慰,这对于受到责备的信徒是多么温馨、贴心的激励啊。盼望在教会中,弟兄姐妹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受到责备的弟兄姐妹可以因着明白这是出于神的爱的管教而喜乐起来,愿意改变、心得安慰;同时也有勇气回到整个的圣洁群体中间(整个群体也有责任接纳他们回到当中),与其余的信徒消除芥蒂,经历神所赐的平安与和睦。 默想经文:“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13:14) 静默思想:我们可能每周都会在崇拜结束的时候听到这段祝福。当我们身处患难、困苦、或是被责备而带来的低落时,再思想这句话,去体会来自于神的安慰和平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4段,保罗的语气严肃起来。虽然在之前的段落中保罗是用很柔和的语调来描述自己如何为了信徒的益处而尽量不给他们增加负担的慈父之心,然而,保罗知道自己的身份毕竟是主所差派去传福音、建立教会的使徒,他的慈父心肠并不与教导人归正的使命相违背。保罗劝诫哥林多教会那些犯了罪的人和其余持观望态度的人要立时悔改,否则的话,等他去到那里的时候,就会动用主所赋予的权柄来施行惩戒。 虽然保罗没有说明他将会动用的权柄和惩戒的方式会是什么,但他让信徒知道,他的权柄是大的,因为是来自于神。保罗以耶稣基督的死里复活来举例说明他所拥有的权柄的能力之大,不容忽视。耶稣被钉死看起来好像和常人一样很软弱、无助,但神让耶稣从死里复活,在耶稣的软弱上显出神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同样,保罗说到,虽然他给人的印象也是这样好像耶稣基督被钉死一样很无助,可是那叫他与基督一同复活的神的能力却是浩大的,轻慢不得的。保罗希望哥林多的信徒不要因为看到他的软弱就轻看他的权柄,而要知道背后的那位神是大而可畏的。 虽然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多次强调他所拥有的权柄,但他也让哥林多的信徒知道,他并不是要滥用权柄,随心所欲满足自己的欲求去打击反对自己的人。保罗知道他的权柄是为要造就人,而不是败坏人,所以他虽然亮出这底牌,但不是威吓对方屈服在自己以下,而是希望对方改邪归正。保罗也指出,他对哥林多信徒如此的期望,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好处,好像是以哥林多信徒的悔改去到神面前邀功请赏。保罗希望哥林多的信徒知道,他原本就是神所喜悦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再去籍着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去赚取神的喜悦。而且,保罗掏心掏肺地说到,他宁愿自己在神面前没有什么可夸的,宁愿自己被人误解,只求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归正到神面前、作完全人就好了。 拥有如此权柄的保罗,对犯罪的信徒竟然如此操碎了心,这给我们有什么触动呢?从保罗的身上可以看到两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就是拥有权柄但却不以行使权柄为目的。虽然对有些人来说,行使权柄是自己身份的象征,是要显示自己高人一头、大人一等,有权不用就浪费了,显示不出自己有什么特别地方;有时即便在教会也是这样,为了行使权柄而行使权柄,为了显示自己而行使权柄。然而保罗宁愿看到信徒及早归正而不需要他来行使权柄,因为保罗所看重的乃是信徒的生命建造和成长,而不是要如何彰显自己。只要信徒的生命有改变,他即便显得可有可无也没有关系。 其次,就是不以信徒的生命成长来为自己邀功。有时候,弟兄姐妹会以如何帮助过别人的弟兄姐妹来作为自己在人面前、在神面前请赏的资本和机会,把这些果效当做自己的功绩。例如当自己对别人一劝说,他们就悔改了,这显得自己多么厉害;当自己为别人一祷告,他们就病得医治了,这显得自己多么属灵。然而,保罗对信徒悔改的期望并不是为了使之成为自己在神面前蒙悦纳的资本。保罗知道自己已经是神蒙爱的儿女。他所看重的完全是信徒可以在神面前蒙悦纳,而不是自己如何在神面前得夸奖。只要信徒的生命改变了,即便他自己被人看不起,被人误解也无所谓。 正是因为保罗知道自己从神而来的权柄是要造就信徒的生命而不是建立自己的威望,也正是因为保罗知道自己在神面前已经蒙爱的身份而不需要再在别人身上赚取什么,以至于他可以摆正和信徒之间的关系,在服事上有美好的见证。盼望这些都成为我们的提醒和激励,让我们在教会拥有一定属灵权柄的人,在服事弟兄姐妹的事上越发有力、归荣耀与神。 默想经文:“我们求神叫你们一件恶事都不作。这不是要显明我们是蒙悦纳的,是要你们行事端正,任凭人看我们是被弃绝的吧!”(13:7)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只求别人的益处,不求自己的荣耀。愿保罗的见证深深印入我们的内心深处。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纵观整卷《哥林多后书》,可以看到其中虽然有许多美好的属灵信息,例如患难中的安慰、新约的执事、瓦器里的宝贝、地上的帐篷与天上的房屋、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永生神的殿、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悦的、异象和启示、肉体上的一根刺,等等,但这些内容并不是保罗专门写的神学专题,而是为他的身份进行澄清和辩护。而保罗之所以要为他自己的身份进行如此多的澄清和辩护,原因乃是因为他之前对哥林多教会中犯罪信徒的责备而引起的信徒中的忧愁,对他的抵触、排斥,甚至是毁谤。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保罗不得不一再解释自己的身份乃是神福音的使者,自己对信徒的责备乃是为了让他们可以与神和好,保罗甚至要用一些近似愚妄的自夸来显明自己的使徒身份,目的都是希望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可以接纳他的一番好意,听从他的教训,经由悔改而回到神的正道上来。 这样,我们可以明白,《哥林多后书》是对那些因着受到神的仆人责备而处在忧愁、排斥情绪中的弟兄姐妹的很好的安慰和引导。通常来说,我们在教会都很注意如何让自己的话不要对弟兄姐妹造成伤害和负面情绪,用对方可以接受的言语来帮助他们明白和应用真理。然而,我们也承认,在教会中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方面做得很完美的。无论是因为我们的个性、说话的方式、表达的能力,还是因为我们的灵命深度、对对方的了解程度,等等,都会让我们在一些时候说了让人难受、难堪、抵触的话语。而且,无论我们尽了多大的努力,似乎总有人无法接受我们所说的话。 凡事都有两方面,我们不能将教会中弟兄姐妹的良好关系仅仅建立在说话人必须要学会说话的单一基础上。当我们从说话人的角度来提醒自己要留意的各个方面的时候,从受话人的角度,我们也需要有所学习,即当别人说话让我们感到受伤,难以接受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在这方面,《哥林多后书》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了。保罗的确有说话让对方难以下咽,甚至忧愁、排斥。保罗知道自己说的乃是神的真理,乃是为了对方生命成长的益处,所以希望对方因着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而静下心来接受他的苦口良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受到弟兄姐妹的责备时,我们也应该有保罗所期望的那样,对神的仆人有敬重的心,以至于可以领受神的训诲,因为这些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生命成长的益处。虽然有些话让我们难受,让我们觉得很没面子,甚至是我们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可是不管怎样,当我们可以让自己不要被一时的情绪所拦阻,而是虚心受教、谦卑顺服,用宽宏的心来听、来领受的话,就会发现其中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的确要引起我们留意的地方。 人无完人,对方的话有可能不尽全对;人无完人,我们自己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责备之处。当我们怀着一颗谦卑受教的心,一颗感恩的心,谢谢神的仆人(不单只是牧师传道,也包括弟兄姐妹)来向我们说话,并且虚心接受,不单只是我们个人的生命会被不断建造、更新,整间教会也会成为虽然不完美(还会有问题),但却很健康的教会了(知道正确处理问题)。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