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 2. 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3.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4. 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 5. 又因你们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 6. 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 7. 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 8. 他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 9. 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 10. 弟兄们,我借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11. 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分争。 12.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 13. 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14. 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 15. 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 16. 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 17.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 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22.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23.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24.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25. 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26.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 27.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28. 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29.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30.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31. 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段,保罗指出当时哥林多教会所面临的一个情形,就是有纷争、结党。保罗在这里所提到的纷争,不是指教会弟兄姐妹之间出于各样的伤害而带来的纷争,而是指他们因着跟随不同领袖而带来的纷争。信徒因着认为自己是从属于不同的领袖而导致不同群体之间彼此分离。即便在当中还有人自认为是属于基督,看似正确、属灵,但也只不过是把基督与其他领袖等同、类比而已。 虽然神设立给教会有不同的领袖,可是并不是要带来结党。因着领袖而出现结党,问题不一定出在领袖的身上,因为领袖之间不见得是彼此对立、各占山头的。可是信徒跟随领袖的错误心态却有可能造成这样的局面。而这恰恰就是当时哥林多教会所面临的问题。保罗说到:“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1:13)这里让我们看到信徒在三个方面认识的偏差。首先,就是对基督的性情的认知。基督是分开的吗?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基督是不是可以分成很多块,而是说,基督的性情难道是喜欢看到彼此分开、对立的吗?如果基督的性情就是喜欢看到人彼此对立、不和,那么结党就是基督喜悦的。可是基督的性情是合一的,所以结党就不是合神心意的。其次,就是对基督十字架救恩的认知。信徒之所以可以凭信得救,靠得乃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所以应该是认定耶稣基督,而不是各人喜欢的领袖。无论这领袖多么有才华、个人魅力,都不是救恩的成就者。第三,就是对基督身体的认知。信徒是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同时也是受洗归入基督的身体,就是教会,而不是奉某位领袖的名受洗而归入这位领袖的身体。 保罗以自己为例。他并没有为什么人施洗,也没有用什么智慧的言语来传讲福音。保罗并不是不看重洗礼,而是不看重自己在洗礼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保罗也知道福音不是靠人智慧的言语来添油加醋进行包装才可以得人喜爱,所以他是用朴实的言语传讲真实的福音,凸显福音的大能,而不是个人的才气。所有这些,都是深知福音奥秘的保罗给众人所做的榜样。福音既是神的大能,那么又何必高抬人的作用以至于因着领袖而结党呢。保罗并非刻意消弱领袖在教会中的属灵带领作用,而是强调领袖不过是带领人归向神的桥梁。 对于了解哥林多当时社会背景的人,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哥林多教会会有这样结党的事情发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放纵人的私欲、追随奢华宴乐、追随个人的理想、追求社会地位与成功。当这样的社会风气也吹进教会的时候,大家就很容易看重人而不看重神。大家虽然因着基督的缘故进入教会,但却因着人的缘故而远离了基督、分裂了教会。 今天,高举人而不高举神,这始终也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问题不在于有着各种不同恩赐的领袖(当然,有时候纷争、结党的确是领袖带头造成的),而在于信徒如何看待领袖在教会中的作用,以及信徒是否始终定睛在基督的身上。我们可以从保罗所提到的三个问题来反省自己。首先,就是认识基督的合一属性,承认结党是不讨神喜悦的事;其次,就是认识救恩的源泉,承认这不是任何领袖可以带来的;第三,就是知道自己受洗乃是归入基督的身体,而不是成为领袖的私人财产。我们可以喜爱、欣赏不同领袖的不同风格,但是切记,只有当我们在这些认识上一心一意,我们才能彼此相合。 默想经文:“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1:13)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道理可能都懂,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呢?求圣灵光照自己,在教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行政、权柄架构中,始终定睛在耶稣基督身上,以至于不是彼此分离,而是彼此相合。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段,保罗继续他前面所提到的,不是用智慧的言语去传讲基督的十字架。然而,这一段经文,与其说是保罗解释自己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传讲福音,倒不如说是保罗在解释基督十字架的道理。保罗传讲十字架的方式乃是与十字架的道理相符的;正是因为十字架的道理是谦卑的,所以被十字架的道理所改变的保罗,也是用谦卑的方式来传讲十字架的道理。而从上下文来看,保罗在这里解释十字架的道理,目的是针对教会所出现的结党、纷争的情况。保罗不是直接去告诉信徒应该采取什么技巧、策略、人际关系去解决问题,而是带领信徒回到所信的十字架这救恩的源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保罗首先指出,“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1:18)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十字架究竟是愚拙还是大能是以人的角度来确定的,好像见人见智一样。保罗的意思乃是说,那灭亡的人,也就是不信的人,因着自己是眼瞎、刚硬的,所以他们是看不出神透过十字架所显出的大能。而只有信的人,才真正可以体会到神的大能,经历到生命的改变,体会神的信实和美好的应许。神没有用满足人追求智慧的方式去向人说话(这样只会助长人对智慧的追求、生发狂妄之心),而是用人看为愚拙的方式来施行拯救,为的是让人离开自高自大的想法和追求,在神面前谦卑俯伏下来。这是神的性情,因为神拦阻高傲的人,抬举卑微的人。 保罗指出大家要留意的几点。首先,就是追求智慧、高大上乃是人类的通性。犹太人要看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1:22)。虽然他们所寻求、期待的不一样,但都反映出人类对那超越之事的寻求和向往。那些超过人所能达到的、满足人期待的事情,会让人感到满足、实在和安全。当犹太人看到了神迹,他们的心就找到了依归,谁可以行神迹,谁就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偶像。希腊人对智慧的寻求也是一样的道理。其次,人类所追求、所能达到的,始终比不上神的能力。保罗用了一个比方,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1:25)。保罗并不是说神真的有犯错、愚拙、弱弱的时候,而是说,即便神有愚拙、老糊涂的时候,也是比人更有能力和智慧的。这就好象说,人再怎么不灵光,总比蚂蚁拼了老命从那小脑瓜里想出来的那么可怜的一点点“聪明”要要强一些吧;即便从蚂蚁中推选出最有能力的那一只,自以为很了不起,能推动一粒沙子,感觉好像能移山一样,但也比不上人的一口气吧。第三,人类所追求的,最终只有在耶稣基督里面才能得到,因为神使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1:30)。 通过这样的论述,保罗将人所追求的,最终引向基督。一切都在基督里。保罗肯定人是有追求和向往的;保罗也指出人类所追求和向往的那超越、更高的境界,只有神才可以提供;而神所提供的方式就是在基督里。人类所追求的智慧是在基督里,因为一切都是籍着祂所造的;人类所追求的公义是在基督里,因为祂是按照父神的标准行事;人类所追求的圣洁是在基督里,因为只有祂是无罪、没有瑕疵的;人类所追求的救赎是在基督徒里,因为只有祂在十字架上的死才可以成为我们的拯救。 从保罗的论述中也让我们可以看到他所面对的当时在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多是在当时社会的底层、边缘人物,因为他们“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1:26)这也让我们更多明白当时信徒所面对的问题的根源。正是因为这些信徒按照肉体来说自身条件不好,所以他们才会追逐一些比他们更有能力的人,把他们作为自己所追寻的那超越之事的代表、目标,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满足和安居之所。那些有能力的人,他们的问题会是他们自己要寻求做领袖、互不相让、制造纷争。而能力有限的,则会寻求那些有能力的作为自己的靠山、心中的安慰,如同偶像一般。 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当前教会的问题。有能力的信徒,能说会道的信徒,成为教会领袖的信徒,会从上制造纷争、结党,彼此妒忌、不服、争竞(这当然是另一个话题)。而另一方面,能力有限的,软弱无助的,却是从下制造纷争。他们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所以自然会去寻找那些能力强的作为自己的满足。例如口才不好的,但是很羡慕口才好的,就会喜欢口才好的,以口才好的为自己所要跟随和追捧的对象。例如自己不能行神迹的,但是很羡慕神迹来医治自己和别人的,就会羡慕能行神迹的,以他们作为自己要跟随和追捧的对象。例如自己得不到机会的,但是很希望得到机会的,就会喜欢那些愿意给自己机会的领袖,因为他们让自己的心得到满足。等等。 然而,保罗指出,我们追求的心,最终只有在耶稣基督里面才可以得到真正的满足。因为耶稣基督是神,祂无论如何都比我们任何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要强盛、丰富多了。只有耶稣基督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正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1:31) 默想经文:“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1:30-31) 静默思想:花一些时间安静下来,反复默想这句话。思想我们心里的软弱是什么,我们寻求什么来弥补。最终,在基督里,而不是在人里,得到最终的满足和喜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段是书信的开场白。在这里,保罗一如既地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乃是神的仆人。保罗也提到收信方,就是在哥林多神的教会。从保罗为哥林多教会向神的感恩中我们可以留意到,神赐给他们许多恩赐,为的是使这些蒙召的信徒可以与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原文是团契相交的意思),也就是与耶稣基督有更为紧密的连接、更像基督。然而,从整卷书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哥林多的信徒对神的恩赐没有作出正确的回应。他们把这些恩赐都耗费在彼此的争竞、宴乐上去了;他们使用恩赐、高举恩赐、追逐恩赐,却失去了基督之爱,与神的期望事与愿违。 要更好地明白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些的了解。从一些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大致一览当时哥林多的社会、文化风气如下: “哥林多位于哥林多湾,她的地理位置,是商业繁荣的不二担保。这城巿,是集希腊人、拉丁人、利亚人、亚细亚人、埃及人、犹太人、买卖,做工,欢闹,争斗,饮宴,在城内,在港口,希腊全境再无别城可比。旧哥林多城本来就是放纵的代名词,新城有了这混杂的各式人种,要重获同等的恶名昭彰,就更成在旦夕了。因此,当日保罗来传福音的哥林多,是个大都会,地位显赫。那里思想文化活跃,物质繁荣,道德却腐败。居民有种习以为常的作风,放纵私欲,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哥林多人的理想,就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商人不择手段求利,寻欢的人任意放荡,运动员不顾一切锻炼体格,引以为荣,这些就是正宗哥林多人了;换言之,是一个只有自己的欲望而无法无天的人。”——以上摘录自《丁道尔圣经注释:哥林多前书》 这些资料让我们看到当时的哥林多教会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而从整卷书信中的内容又可以让我们看到,在这样恶劣环境中建立起来的教会,信徒的生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哥林多教会的争竞、宴乐、放纵,或多或少都是与他们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有关。可以说,哥林多教会是“时代的基督徒”,因为他们是一群受到时代影响的基督徒。 然而,这果真就是信徒应该有的样式吗?属神的儿女就应该是被时代所影响,反映出时代的特色、刻上时代的烙印吗?答案显然是“不!”。神所重价买赎回来的儿女,乃是要与主耶稣基督相似,而不是与时代相仿;神所呼召出来的子民,乃是要反映出神的光辉,而不是带上时代的色彩。虽然我们是出自于特定的时代,但却是要从这个黑暗的时代中分别出来,因为我们是要进入神爱之光明的国度。 今天,同样的挑战也摆在我们面前。这不是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当年哥林多教会所处的时代一样,而是说,我们与当今时代的关系,也与当年哥林多教会与时代的关系一样。我们是作是受时代影响的基督徒,还是作影响时代的基督徒?很多时候我们与哥林多教会一样,也领受了神丰丰富富的赏赐。我们有着美好的生活、满意的工作、大有能力的恩赐,可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没有从时代的风俗中有脱胎换骨的改变,时代的特色,例如以自己为中心、忙乱、虚浮、享乐,等等,也依然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以至于我们将神的恩赐浪费、滥用,变成自己贪婪、享乐、争竞、放纵的工具。 盼望我们都可以籍着研读《哥林多前书》,再一次调教我们的生命,脱离时代的影响,成为真正的时代的基督徒,不是受时代的影响,而是带着耶稣基督的馨香之气在这个时代为主作盐、发光。 默想经文:“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祂所召,好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1:9) 静默思想:安静在神面前默想这句话,思想我们的身份、神的心意,调教我们与时代、与耶稣基督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 2.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3.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 4.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5. 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6.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 7.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 8. 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 9. 如经上所记,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10. 只有神借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 11. 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 12. 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 13. 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或作将属灵的事讲与属灵的人) 14.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15. 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16. 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段,保罗让人们看到,他所传讲的十字架的道理,实际上并不好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愚拙,而是来自于神的智慧。虽然看似愚拙,但那只不过是相对于人间所看重的“智慧”而言,而事实是,在神没有愚拙的事,关键在于人是否可以理解罢了。保罗指出,在完全人中,他也讲智慧。根据上下文,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在那些属灵的人当中,他们会明白,也会得到圣灵的印证,知道保罗所说的乃是出于神的智慧,而不是出于世上的智慧。而这属神的智慧,只有圣灵可以参透,因为圣灵是三位一体神中的一位,所以可以知道神的心意和神已经成就、将要成就的事情。并且,圣灵不单只可以明白属神的事,圣灵也将属神的事向人们显明,让大家可以知道。 保罗在这一段经文中之所以提到圣灵的工作,乃是要为解决之前提到的教会问题提供属灵的指导。当时哥林多教会出现的结党、纷争,是因为信徒都在追求属世的智慧和聪明。他们所看到的、所追求的,乃是人的才干、能力、权威、魅力,而看不到神的心意和工作。正因为如此,他们看重跟随某些有名望的人、追捧自己喜欢的人,却不知道原来一切的丰盛都在耶稣基督里面,看不到只有耶稣才是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不明白属神的事,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人心隔肚皮,如果连人之间都不一定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的话,那么更何况要人去知道神的心呢?这就如同蚂蚁不知道人在想什么,这能怪蚂蚁无知吗?然而,看似情有可原,但实际上并非总是如此。保罗指出,明白神心意的圣灵会把这些事情告诉人,让人知道。这样的话,问题就变成了人们是否愿意听从圣灵的启示和引导了。如果人依然属乎血气的话,是不会明白圣灵所启示的;惟有属灵的人,也就是愿意放下自己的血气,听从圣灵的人,才会明白圣灵所启示的关于神的事情。问题不是圣灵有没有,或者愿不愿意向人启示,而是人有没有,或者愿不愿意听从圣灵的启示。哥林多教会的问题就在于信徒们虽然都信主、受洗,领受了圣灵的内住,可是却依然活在血气当中,活在老我和世界的风俗当中。当他们消灭了圣灵的感动,自然就不会明白“基督就是一切”的道理,于是乎,也就陷入人之间的互相争竞、攀比、好斗之中了。 今天,同样的问题也依然常常出现在教会里。教会里面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因为因为弟兄姐妹没有真正放下自己去跟随圣灵的引导所造成的。虽然大家在信主、受洗的时候的确是回应了圣灵的感动、虽然大家在信耶稣的事上的确是回应了神的呼召、虽然大家在十字架的道理上都可以娓娓道来,然而,在我们的内心生命层面,我们依然是被老我所占据、依然活在血气当中、依然被世界的风俗摇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依然没有彻底地改变。我们明白十字架的道理,但却没有活出十字架的真理。 作为回应,我们需要安静下来,再次被圣灵光照来明白耶稣基督十字架的道理,并且敞开心来接受圣灵的更新,让我们的生命从内而外发生改变。很多时候,我们追求圣灵的引导,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些属灵的知识、只是为了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只是为了得到一些感动和安慰。这些当然都很好,都是对神的顺服和依靠,而且,也的确都只有圣灵才可以帮助我们。然而,我们不要忘了,也要寻求在圣灵的光照中更深体会神在耶稣基督里面的工作,更深将自己的生命连接在耶稣基督里面。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真正是有根有基建造在磐石之上。 默想祷告:“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2:12) 静默思想:安静下来默想这句话,求圣灵光照我们,知道自己现在的内心世界所处的光景;是什么在左右我们,是世上的灵,还是从神而来的灵?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段,保罗讲到因着之前所提到的“一切尽在耶稣基督里”的道理,所以当他传讲福音的时候,他所采用的策略就是不用高言大智来宣传神的奥秘,而只说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这也不难理解,既然神就是要用人看为愚拙的方式来施行拯救,要让人不再追求那些智慧、狂妄的事,而是俯伏谦卑在神面前,那么传讲这神的拯救的时候,很自然也要符合神“抵挡高傲的,抬举卑微的”的心意,不需要用高言大智和委婉的言语(原文是有说服力的言语)去对神的福音进行包装、修饰,而仅仅将神的作为传讲出来就好了。 保罗指出,他所传讲的就只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意思是说,他传讲的内容就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最后死在十字架上的历史事实,此外,不需要再加添别的。保罗相信,只要将神籍着耶稣基督的作为诚诚实实地呈现在众人面前,自有圣灵和神的大能来做印证的工作。也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再添加别的装饰,使得相信的人,完全是基于耶稣基督的事实、圣灵的印证和父神大能的彰显,而不是因为对他口才、能力、人缘的认可。也只有这样,才使得人的信心是建立在神的真实上面,而不是建立在人的身上。既然福音本身就是事实,那的确不需要人来包装、添油加醋,好像要把不可信、不真实的弄成可信、真实的努力一样。 保罗将他对福音的理解,以及由此而来的传福音策略告诉了众人。如果明白当时保罗所处的背景,就知道他的这些想法和做法的确难能可贵。首先,就是保罗自身并不是没有学问、没有高言大智的人。他曾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迦玛列手下受训,有着良好的社会地位和渊博的知识。凭着保罗自身的才干,他完全具备对福音进行包装、修饰、推销的能力。其次,就是保罗传福音所处的氛围,是那些追求神迹奇事、哲学辩论的希腊-罗马时代。在这些热心追求高大上的狂热人群中,保罗显得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这不是说保罗真的有恐惧的心,而是表明他当时所面对的困难是何等的大。这就好像是我们现在回国向同学们传福音,可是在同学聚会的饭桌上,大家都在炫耀自己的财富的时候,我们这些北美回去的人可能都会感觉到自己在他们面前的那种窘迫和尴尬。 然而,即便保罗自己有高言大智的资本,而且当时的社会也是追求高言大智的,可是保罗并没有就使用他的才气,用高言大智来迎合时代的胃口,而是怀着谨守的心,刻意不用高言大智,而只用朴实的言语讲事实,为的是让的信不是因为被他说服,而是心里被耶稣基督所吸引,回应圣灵的感动,俯伏在神大能的作为之下。信心如果是建立在人的言语和关系、才干上,那就徒然是虚空,因为人都要如天地般过去,人不能救人,人的道理也不能救人,唯有存到永远的神才可以拯救人。 保罗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福音事工也是很必要的提醒。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是怎么信的?我们信福音,是因为喜欢讲员、被讲员的口才、魅力所吸引,还是被耶稣基督所打动?第二,我们是怎么传的?我们是只传耶稣并祂钉十字架呢,还是夹杂了很多其它的内容,为了迎合对方的需要?在当今这个快节奏、讲求效率、人心浮躁、追求刺激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的福音策略就是短、平、快。尽可能地将福音进行精美的包装,力求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人的注意力、俘获人的心。当然,这些努力不是不好,也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可问题是,我们是在让圣灵和神的大能说话,还是单凭自己的能力来成就?我们是让人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己的口才、能力上面,还是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上面? 默想经文:“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2:4-5) 静默思想:安静在这句话面前,反省自己所信的,所传的,将焦点再一次聚焦在耶稣基督身上。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 2. 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 3. 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分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4.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 5. 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 6.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 7. 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 8. 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 9. 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10. 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 11. 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 12.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楷,在这根基上建造。 13. 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14.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 15. 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 16.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 17. 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 18.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 19. 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 20. 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21. 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 22. 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 23. 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段,保罗将论述转回到书信一开始提到的哥林多教会所发生的结党的事。保罗在前面论述十字架的道理,也是为着解决教会纷争而铺路的。保罗再一次重复当时信徒的问题,就是有人自认为是属保罗的,有人自认为是属亚波罗的。大家都认为自己的领袖了不起,彼此看不上,彼此不融合,造成了教会里面四分五裂的结党情形。保罗反对这种因着追捧领袖而来的划分,指出无论是亚波罗也好,还是他自己也罢,实际上都是神的工人,来建造神的田地和房屋,就是教会的弟兄姐妹(3:4-9)。保罗让我们看到两点。首先,虽然亚波罗和他有分工的不同,但最终起主导作用的乃是神,是神叫信徒生长。其次,虽然亚波罗和他有分工不同,但他们是合一的,都是为着同一个目的而服事,就是建造信徒的生命。 这段经文里面,保罗所使用的“金、银、宝石、草、木、禾秸”的比喻,需要仔细的留意(3:10-17)。通常来讲,我们很容易将其理解为在同工的服事当中有金、银、宝石这类高贵、存到永远的范畴,而有些同工的服事则属于草、木、禾秸这类没有价值、不能存到永远的范畴。之所以这样理解,也有从经文而来的理由,因为保罗接着就说到会有火来试验各人的工程,那么很自然就联想到金、银、宝石可以不怕火烧,而草、木、禾秸一烧就没有了。因此,我们得到的应用就是要追求金、银、宝石的服事,而不要去做那些草、木、禾秸的服事。虽然我们希望自己的服事是做在神的心意当中,可以有永恒的价值,这是很好、很正确的意愿,但这是否就是保罗在这段经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呢? 从整段经文的上下文来看,保罗的整体论述是反对信徒跟随、挑选各自喜欢的领袖而出现的结党情况。在这样的场景中,保罗并不同意领袖(及其服事)有高贵与低贱之分,所以教导信徒也不要因着领袖而结党。既然真正起作用的是神,而且领袖原是合一的,都是要来建造信徒生命的,那么信徒就不应该追捧、区分不同的领袖。 所以,根据这个总体原则,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体会保罗的意思,乃是说在耶稣基督这个根基上,每个人都会按照各自的分工来建造、服事,有人是用金,有人是用银,有人是用宝石,有人是用草,有人是用木,有人是用禾秸。这是分工的不同,但却是合一的建造,完成共同的目标,而没有高贵与低贱、永恒与短暂的区别。实际上,圣殿的建造正是如此。有些地方是用石头堆积,有些地方使用金、银包裹,有些地方需要用黎巴嫩的香柏木来搭横梁和顶棚,有些地方是要用草、禾秸来粘结和填充缝隙。一栋建筑物不可能用单一材料造成。如果一栋房子完全是用金、银、宝石建造,床是石头做的,凳子是金子做的,没有窗户(因为金、银、宝石做不了窗户),那么住进去会是一个什么感觉呢? 保罗在这里之所以使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的比喻,用意不是要区分领袖、同工服事的好坏,以至于给信徒挑选不同领袖提供依据。恰恰相反,保罗的用意乃是指出虽然同工的服事有不同,各式各样,但都只是分工不同,目的却相同,都是为了更加丰富、全面地建造信徒的生命。而且保罗也看到,信徒就是神的殿,毁坏神的殿的,神也要毁坏他。意思是说,同工的服事都是带着敬畏神的心来服事、建造信徒的生命,以免自己被神责罚。如果信徒的生命经不起火的试验,一遇到问题就垮掉的话,那么建造他们生命的这些领袖、同工们即便依然可以得救(只要他们不是故意懈怠、虚浮地服事),但是要受到亏损的。这里,保罗是一方面提醒领袖、同工要认认真真地尽忠服事,另一方面也是向信徒做出保证,即领袖、同工都会认真按照分工尽忠服事,所以信徒们也就不要再在中间区分哪个领袖好、哪个同工不行,而是要怀着感恩的心来领受,籍着不同的领袖、同工的不同牧养,我们的生命丰富起来,得以在各个方面整全地成长,就好像一栋房子是由不同材料建造起来的那样丰富多彩。 最后,保罗总结到,既然如此,就不要拿人夸口,也就是不要再区分哪个好、哪个不好,而是要明白一件事,即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信徒的好处,为着帮助他们在基督里成长,归于神。(3:18-23) 明白了保罗的论述,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神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领袖、同工来牧养群羊的美意。人无完人。每一个同工都不会是完美的,都会有不同的优点和局限的地方。而且按照分工的不同,大家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但是神将这些同工搭配在一起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不同人的身上学习,使得我们的生命可以更加地丰盛和完全。他们是同心建造,我们就整全成长。 默想经文:“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3:21-23) 静默思想:所有这些都是神摆在我们面前,帮助我们整全成长,更像基督,归荣耀与神。默想这句话的意味,调整自己与不同领袖、同工的关系,并与自己的生命成长联系起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 2.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3. 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 4. 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 5. 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 6. 弟兄们,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7. 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 8. 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9. 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10. 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 11. 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 12. 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 13. 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14. 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 15. 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16. 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 17. 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 18. 有些人自高自大,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 19. 然而主若许我,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并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语,乃是他们的权能。 20. 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21. 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是愿意我带着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段是保罗论述哥林多教会结党情形的最后一段。之前,保罗已经说到,神所赐的不同领袖、同工,都是要来建造信徒的整全生命,所以信徒对他们都要接纳,而不要区别对待。现在,保罗指出,真正属神的领袖根本不会在意信徒如何评论他们,而是向神忠心、向神交账。 接下来,保罗指出结党问题的关键所在,不仅仅是因为信徒不知道要接纳神放在教会的不同领袖、同工,更是因为信徒自高自大的表现。在经文中保罗用了三次“自高自大”来形容这些信徒(4:6,18,19)。他们追捧不同的领袖,看起来是谦卑,愿意把自己放在不同领袖的带领之下,但实际上,这却是他们自高自大的表现。当人自高自大的时候,有时候会表现在目中无人,不接受别人的带领;但有时候却是另一种表现形式,正如哥林多教会信徒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自己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对领袖、同工评头论足、挑三拣四。总之,一切都是跟随自己的意愿而行,以为自己作了王。 针对信徒的这一问题,保罗指出他们要改正的,就是要效法领袖。经文两次提到“效法”(4:16)。这实际上也是当时信徒的问题所在。保罗形容他们是饱足的、丰富的(4:8)。然而,信徒的饱足和丰富,却是和保罗等使徒们的见证完全不同。保罗详细列出了这样的不同:“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们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4:10-13)保罗写这番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诉苦,不是因为看见信徒生活得比他好而眼红,也不是为了叫信徒因为看到他们使徒们的困苦而过意不去。保罗写这番话的用意乃是为了好像父亲警戒儿女那样教导哥林多的信徒,让他们从自高自大中醒悟过来,效法保罗等一班为主摆上、为主奔波的使徒。这个对领袖的效法,不是对领袖的追捧,而是效法领袖身上那从主而来的谦卑、柔和、舍己、受苦、坚韧、爱人,等等的美好生命。 所以,从整个论述让我们看到,造成当时的哥林多信徒结党纷争的一个关键地方,就是他们没有谦卑自己去效法领袖的榜样,舍己为主、为人,反而是高举自己去对领袖评头论足,一幅自己作王挑选群臣的样子。而他们之所以会这样,乃是因为他们饱足、丰富了。但实际上,这些信徒在社会上也没有那么高的地位(1:26)。他们不过是因为神的恩典而比以前的境况有所改善而已。然而,他们却没有因此而感谢神,反倒是自以为了不起(4:7-8)。殊不知,他们自以为有的这点权能,与神真正的权能根本无法相比。当保罗带着神的权能去到他们那里的时候,他们就知道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了(4:21)。 自高自大,对领袖评头论足,而不是效法领袖的属主生命,这也是当今教会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正如俗话讲的那样,“饱暖思淫欲”。当今的北美教会,信徒多半是饱足、丰富的。我们虽然在社会中并不见得有多高的地位,可是在教会中却很容易得到自满。大家在在圣经知识上不断获取、在服事技巧上不断长进、在服事果效上有所突破。神的这些恩慈,再加上信徒自己所穿上的一层属灵外衣,就多多少少会助长信徒的自高自大。结果,神所赐的领袖成了这些自高自大信徒手上评论、挑选的物件。殊不知,神所赐的领袖,乃是要成为信徒效法的榜样,帮助信徒生命整全成长的。虽然我们也承认,并不是所有的领袖都是那么的完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领袖中多少都还是有些品质是信徒应该效法的。关键在于,信徒是否愿意谦卑自己,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愿意从领袖的身上看到他们美好的属灵生命的一面。不是效法人,乃是效法人身上的属神的那部分。 默想经文:“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们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4:10-13) 静默思想:安静下来沉浸在这段经文当中。思想我们在教会的领袖身上的属灵气质,这会带给自己什么触动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 2. 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 3. 我身子虽不在你们那里,心却在你们那里,好像我亲自与你们同在,已经判断了行这事的人, 4. 就是你们聚会的时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们主耶稣的名,并用我们主耶稣的权能, 5. 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6. 你们这自夸是不好的。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 7. 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 8. 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或作阴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 9. 我先前写信给你们说,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 10. 此话不是指这世上一概行淫乱的,或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这样,你们除非离开世界方可。 11. 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 12. 因为审判教外的人与我何干。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 13. 至于外人有神审判他们。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8段,保罗论述的是另一件当时哥林多教会发生的严重事件,就是有淫乱的事情发生。保罗之所以紧接着谈论这件事,不单只是因为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也是因为其中和之前论到的结党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就是都体现出哥林多教会的自高自大。这不单只会带来教会的结党,也会带来教会对犯罪的纵容。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自高自大就意味着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可以决定事情、自己的看法不会有错,等等。所以,自高自大的人不会谦卑按照神的心意去行,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标准、判断去行。 经文用了两个词来表达当时哥林多教会的这种状态,一个是“自高自大”(5:2),一个是“自夸”(5:6)。从经文来看,他们的“自高自大”,使得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认为这桩淫乱的事情不是太重要,结果非但不严肃处理,而且还根本不觉得在教会出现这样的事有什么不对、需要检讨的地方。而他们的“自夸”,使得他们认为在教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存在而不处理并不会给教会带来什么太大的危害。他们以为一切都还在自己的掌握、监控、评估之中,应该不会蔓延开去。然而,保罗指出,教会根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事;而且一旦出现,就必须立即严肃处理,因为一点面酵可以使全团都发起来。教会原本就应该是圣洁的。保罗用耶稣作为逾越节被杀之羔羊来提醒大家,教会是被神拯救出来、与世界分别的一群人,应该有新生的样式,效法耶稣基督的圣洁。 保罗毫不含糊地提出了他的处理意见。首先,就是对这件事情本身。保罗说到,“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旦,败坏他们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5:5)这句话比较不容易理解。有可能是指将这人赶出教会,也可能是说要对这人进行审判,也有可能是两者都有。无论是哪一种,保罗的意思都是说,要让这人知罪,并且进行处理,使得他经过短暂的痛苦、忧愁,可以悔改的话,那么他以后在耶稣基督再来的日子还是可以得救的。如果不进行处理,这人没有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还悠然自得的话,那么他即便还留在教会,也不过和没有得救的人一样,最终会在耶稣基督再来的日子无法站立得稳。 接下来,保罗延伸到对相应的其它事情的处理,说到,虽然信徒无法离开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可是至少,他们应该在教会这个圣洁的团体中保持圣洁。对于在教会内有淫乱的、贪婪的、拜偶像的、辱骂的、醉酒的、勒索的,都不可与他们相交。根据上下文来看,保罗所说的不可与这些人相交,不是说不与他们往来、相爱,而是更侧重在表达不可与他们好像没事一样继续往来,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反,要指出他们的问题,敦促他们悔改。 保罗不但指出淫乱的严重性(这个已经无需多言了),更是指出对待这件事的错误态度,这才是当时教会更为紧迫的问题。现在,在面对教会里面出现犯罪的问题时,大多数教会所采取的方式几乎都与当年的哥林多教会相似,要么以为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要么以为这件事不会给教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当然,放在华人教会,还要加上人情、面子的因素在里面,使得事情常常不了了之。无论是哪种情形,都可以用人们“自高自大”、“自夸”来形容,也就是说,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以为对的方式来处理,而不是降卑自己,以神为中心、以耶稣基督的圣洁来处理。当然,我们可能也会说,如果真的那么严肃处理,人家接受不了走了,那岂不是把人赶出教会,岂不是更加失去了他们吗?然而,保罗让我们知道,与其让他们若无其事、心安理得地呆在教会,最后却无法面对基督,还不如现在就让他们因着被定罪而难受、痛苦、痛改前非、回转过来而得救。很多时候,教会处理这一类的问题,更多想到的是处理手法和技巧,尽量不要让人觉得不舒服,要做到处理了但给人感觉没处理一样的无痛治疗,为的是维持教会看起来和睦的人际关系和人数。可是,我们要谦卑下来,走圣洁的道路。我们要放下自己,以神的真理治理教会、栽培弟兄姐妹有属神的圣洁生命。我们要确确实实认识罪的严重性,也要切切实实维护教会的圣洁。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的呢? 默想经文:“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你们这样自夸是不好的。”(5:2,6) 静默思想:面对教会这些严肃、棘手的话题。默想这两句话,给自己带来指引和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 2. 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吗?若世界为你们所审,难道你们不配审判这最小的事吗? 3. 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何况今生的事呢? 4. 既是这样,你们若有今生的事当审判,是派教会所轻看的人审判吗? 5. 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耻。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断弟兄们的事吗? 6. 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 7. 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 8. 你们倒是欺压人,亏负人,况且所欺压,所亏负的就是弟兄。 9.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 10. 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 11. 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 12.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那一件,我总不受他的辖制。 13. 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神要叫这两样都废坏。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 14. 并且神已经叫主复活,也要用自己的能力叫我们复活。 15.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吗?我可以将基督的肢体作为娼妓的肢体吗?断乎不可。 16. 岂不知与娼妓联合的,便是与她成为一体吗?因为主说,二人要成为一体。 17. 但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 18. 你们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 19.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 20. 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9段,保罗开始针对另一类的事情进行论述,就是如何处理在教会中弟兄姐妹之间有分歧、纠纷的情况。这里,保罗首先指明,圣徒是要审判世界的。保罗之所以在这里用“圣徒”来称呼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乃是要特别提醒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已经从世界中分别为圣出来的一群人。也正因为如此,教会中弟兄姐妹之间的分歧和纠纷,就不应该是交由这个世界去处理,而是要由教会自己,这个已经分别为圣的群体来处理。 我们可能会留意到,保罗在之前还说过教会不会审判教会外的人(5:12-13),可是为什么在这里又说教会要审判世界呢?原因就在于,教会所拥有的不是属地的权柄以至于可以去审判世界(实际上,在地上教会还是应该顺服掌权者);教会拥有的乃是属灵的权柄去审判属灵的事,例如教会内部出现淫乱的事情,教会是有权处理的。而教会的这一属灵权柄,将来在天上是要和主耶稣一同作王去审判世界的,而且是按照神的标准来审判世界。所以,教会拥有属灵权柄,而且拥有比这个世界更高的审判标准。正因为如此,所以保罗说到,教会内部的事情不应该寻求世界来定夺,而应该自己按照神的标准来处理。这就好像是说人之间的事情岂能让蚂蚁来定夺呢?这岂不是太可笑了吗? 接下来,保罗给出了三点指导原则。首先,就是教会自己应该有人有智慧寻求从神而来的帮助和引导去处理弟兄姐妹之间的纠纷。其次,就算教会没有人有这样的人,弟兄姐妹之间也应该彼此谦让,宁愿受欺、宁愿吃亏,而不是不依不饶。第三,就是教会的弟兄姐妹要留意自身的问题,要知道自己如今的身份乃是奉耶稣基督的名,以及籍着神的灵,得到了洗净、成圣、称义了;而且将来的去处是要承受神的国,从而不要再好像过去在世界中的情况一样,心里还是充满着各样不义的事情,去争夺地上的事。 从保罗的论述,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今教会处理弟兄姐妹之间分歧、纠纷的几个原则。首先,就是当事人自己要反省问题出在哪里,是因为自身还带有过去的血气和世界的印记吗?我们要提醒自己,当我们要寻求公道处理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属神的子民,要承受的乃是神的国。不要自欺,即便我们在地上、在教会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公平”的处理,看似赢了、打了胜仗、为自己争了一口气、保护了自己的名声、利益,等等,可是心里却依然是苦毒、嫉恨的话,我们依然是输的。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在地上争得一席之地,而是要配得天上的荣耀。我们要面对的是神的审判,而不是赢得地上的官司。 其次,就是请教会中有智慧的弟兄姐妹介入来处理,这可能是教会的牧者、长老,或是其他的属灵领袖。但是,我们对这个过程要有很清新的认识,并不能指望这些弟兄姐妹可以做到百分之百正确公正、属灵地处理问题,因为人毕竟是人,总有欠缺、局限的地方。属灵的弟兄姐妹如果能有属神的智慧来把问题公正地处理好,当然是最好。可是万一不行呢?又该怎么办呢?或者是即便他们的确已经公正地处理了问题,可是当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依然觉得不够公正,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那又该怎么办呢? 最后,就是保罗所说的,宁愿自己受欺,宁愿自己吃亏,因为我们毕竟是互为肢体,是弟兄姐妹,都是神家的人。当然,这不是指我们在真理上让步,而是指我们在分歧、纠纷中,宁愿自己被误解、受伤害、承受损失,也不要去争个你死我活才善罢甘休。这实际上就是舍己的付出和对神的信靠,因为我们看重的弟兄姐妹之间的和睦同居,仰望神的带领和成全。看似忍气吞声,但实际上却是出死入生,因为我们是在效法耶稣基督的脚踪行了。 默想经文:“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你们倒是欺压人、亏负人,况且所欺压、所亏负的就是弟兄”(6:7)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段话,结合当前在教会的处境,顺服圣灵的感动和带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0段,保罗告诫信徒要逃避淫行。很显然,在当时的哥林多教会,淫行的问题尤为引起关注,不单只当时已经发生了信徒和继母之间的淫乱的事,而且大家对于淫行的认识也似乎是模糊不清。这多少是受到当时所处时代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当时有些错误的观念,认为靠着信心,而不是律法的行为来称义,所以也就不再受律法的约束了;而既然不受律法的约束,那么也就拥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了。当教会对因信称义有这样错误的理解时,世俗的淫乱之风就可以轻易冲入仿佛不设防的教会,并且配合着人的欲望而如鱼得水,在不再受律法约束的教会里面“合法”地展开了。 然而,真是这样吗?因信称义,不再受律法的辖制,就真的意味着不再需要理会律法的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吗?当然不是!保罗在这里首先用了一个形象的类比来指出信徒过去与现在的不一样。过去,是肚腹与食物的关系,肚腹为食物,食物为肚腹,也就是完全是物质性的关系,或称作动物性的存在和本能。然而,神会将这两者都废掉,籍着叫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以及也叫我们这些信的人从死里复活,赐给我们一个新的关系,就是与基督的关系,身子是为主,而主也是为身子,也就是与主耶稣建立起一种属灵的关系。过去,我们是活在物质性的关系中,而现在,我们是活在与耶稣基督的灵性关系中。我们的身子不再是属于肚腹、食物的范畴,而是属于耶稣基督的肢体。 接下来,保罗指出因着信徒的这种新的身体状态,就不再应该成为淫行的温床了。因为淫行是与身体发生直接的关系,与人行淫乱,也就意味着与这淫乱的对象,娼妓,合为一体。然而,既然我们的身体已经是属于圣洁的主的肢体,也就当然不能再和淫乱搅在一起了。 保罗在这里提到,“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6:18)这并不是说除了行淫,其它的罪做做也无妨,因为反正都没有伤害自己的身子。保罗的意思乃是特别强调行淫的危害。很可能,当时的教会存在一种想法,认为只要自己的思想圣洁,灵魂洁净,行淫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那是属于肉体的活动,不会影响思想、灵魂的高尚品质。然而,这种将人的灵性与肉体分开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信徒都是耶稣基督重价买赎回来的,我们的身体都已经成为圣灵的殿,是容不得被淫行玷污的。 保罗看淫行的问题,不是从人间的伦理、道德层面来论述,而是从基督徒的身子的层面来论述,这也是给了我们再一次很好的提醒。我们如何看自己现在的身子呢?看起来,似乎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我们信了主的,身子还是和不信主的人一样,需要吃喝来维系。我们通常以为,信主与不信主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头脑里有了一套和他们不一样的理念,以及我们做一些和他们不一样的事情,将来去他们不能去的天家。这些当然没有错。可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的身子不再一样了。我们的身子不再好像以前那样属于吃喝的肉体(虽然我们依然需要吃喝),我们的身子乃是与主联合,成为主的肢体了。既是这样,我们也就要很清楚地知道,要逃避淫行,保守我们这不再一样的身子。我们的身子乃是属于主,所以主不喜悦的事情,我们不单只不能再做,而且还要厌恶。 默想经文:“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6:20)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思想、重新认识我们这不再一样的身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论到你们信上所提的事,我说男不近女倒好。 2. 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 3. 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 4. 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 5. 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以后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着你们情不自禁,引诱你们。 6. 我说这话,原是准你们的,不是命你们的。 7. 我愿意众人像我一样。只是各人领受神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 8. 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 9. 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 10. 至于那已经嫁娶的,我吩咐他们,其实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说,妻子不可离开丈夫。 11. 若是离开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离弃妻子。 12. 我对其余的人说,不是主说,倘若某弟兄有不信的妻子,妻子也情愿和他同住,他就不要离弃妻子。 13. 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愿和她同住,她就不要离弃丈夫。 14. 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丈夫原文作弟兄)不然,你们的儿女就不洁净。但如今他们是圣洁的了。 15. 倘若那不信的人要离去,就由他离去吧。无论是弟兄,是姐妹,遇着这样的事,都不必拘束。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 16. 你这作妻子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这作丈夫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 17. 只要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我吩咐各教会都是这样。 18. 有人已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废割礼。有人未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礼。 19. 受割礼算不得什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守神的诫命就是了。 20. 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守住这身分。 21. 你是作奴隶蒙召的吗?不要因此忧虑。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 22. 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仆。 23. 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 24. 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分。 25. 论到童身的人,我没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怜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你们。 26. 因现今的艰难,据我看来,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 27. 你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脱离。你没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妻子。 28. 你若娶妻,并不是犯罪。处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这等人肉身必受苦难。我却愿意你们免这苦难。 29. 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 30. 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 31. 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 32. 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主喜悦。 33. 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 34. 妇人和处女也有分别。没有出嫁的,是为主的事挂虑,要身体灵魂都圣洁。已经出嫁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丈夫喜悦。 35. 我说这话,是为你们的益处。不是要牢笼你们,乃是要叫你们行合宜的事,得以殷勤服事主,没有分心的事。 36. 若有人以为自己待他的女儿不合宜,女儿也过了年岁,事又当行,他就可随意办理,不算有罪,叫二人成亲就是了。 37. 倘若人心里坚定,没有不得已的事,并且由得自己作主,心里又决定了留下女儿不出嫁,如此行也好。 38. 这样看来,叫自己的女儿出嫁是好。不叫她出嫁更是好。 39. 丈夫活着的时候,妻子是被约束的。丈夫若死了,妻子就可以自由,随意再嫁。只是要嫁这在主里面的人。 40. 然而按我的意见,若常守节更有福气。我也想自己是被神的灵感动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2段,保罗讲到信徒的身份问题。这一段看起来与上下文有关婚姻、家庭的论述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其中的原则却是一脉相承、贯穿前后的,那就是以平常心来看待所遇到的各样事情,而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神身上。 保罗在这里不断强调,当信徒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就要守住这个身份。保罗所提到的,都是当时社会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受割礼与未受割礼,代表着是否是属于犹太人这个属神民族中的一员。对于本来就是犹太人的,他们当然很看重割礼,也希望别人要受割礼才算是得救;而对于本来不是犹太人的,他们也就不看重割礼,希望大家都不要受割礼才算是靠着信心得救。在社会地位上,原本就是自由的,当然会为着这自由而感谢神、沾沾自喜;而原本是奴仆的,当然希望信主之后可以脱去这奴仆的身份,作为自己在主里面丰盛生命的表征。可以说,每一个人对于信主都有各自不同的期望值,都希望可以维持现存的好的身份,或是改进现存不好的身份。 然而,这是信徒对于蒙召、信主应有的期待吗?当然不是。保罗提醒大家,守住原来的身份就好了。要留意的是,保罗的意思并非要大家刻意地做出努力去维持这些,好像是奴仆的,就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继续做奴仆,就连可以得到的自由也要丢弃。相反,保罗的意思乃是说大家不要刻意地做出努力去改变这些。保罗之所以这样来看信徒在蒙召时现有的身份,并不是因为他很看重这些身份,而是说当蒙神的呼召而在基督里有了新的身份之后,这些原有的身份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就由它们去吧。保罗让大家不要再在意过去的身份,乃是提醒大家要把注意力放在这新的身份上,这才是更为关键的。新的身份乃是神在耶稣基督里面赐给我们的,与这个世界无关,不是这个世界所赐予的,所以我们也不需要再去关注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影响了。 关于这新的身份,保罗指出大家要留意的两点,一个就是守神的诫命(7:19),另一个就是不要作人的奴仆(7:23)。前者是让信徒关注神的话语、遵行神的旨意,后者是让信徒不要受人和世界的影响和辖制。事实上,这两点在信徒的新生命与新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当人信主之后,往往会关注自己的身份改变,希望自己信了主之后,身份和生活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可能工作有了,可能工作更加专业、对口了,可能是职位提高了,可能是生活更好了,可能是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了,等等。当我们将眼目放在这些事情上面、关注这些变化的时候,实际上表明我们并没有回到神的心意当中,依然是在以自己为中心,依然在寻求得到世界的满足,也寻求去满足世界的需要。我们用世界的眼光来要求自己,世人看为好的,我们就拼命去争取,为要得到世界的认同;世界看为不好的,我们就尽量避免,为的是不被世界排斥。当保罗提醒信徒守住原来的身份的时候,实际上是提醒信徒不要看重这些,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神身上。 今天,保罗的论述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切实的提醒。很多时候,基督徒并没有很好地把注意力放在在主里的新身份上,而是继续活在旧有的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却是力图改变旧有的,为自己的身份、地位、名誉、享受而奔波,继续受到世界风俗的辖制和影响而没有活出神的心意来,即便是在教会,也成了争权夺利、结党纷争的场所。保罗虽然鼓励我们继续活在旧有的身份中,目的却是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新的身份中,正如他在《罗马书》面所写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默想经文:“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7:23) 静默思想:安静下来默想这句话,留意、体会我们身份的改变。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1段是保罗回应哥林多信徒所询问的有关婚姻的问题。这一段同时也是接着前面所提到的在身子上荣耀神的话题而展开的在婚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保罗不是从技巧方面来谈婚姻,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婚姻。 保罗在这里提到几方面的问题,包括未婚男女如何看婚嫁(7:1-7)、没有婚嫁的寡妇如何看嫁娶(7:8-9)、已经嫁娶的怎么办(7:10-11),以及在婚姻中有一方不信主的该怎么办(7:12-16)。虽然看似情况各不相同,所采取的对策也都不尽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保罗在当中的一些思路,那就是如果能守单身最好;但是如果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情欲,那么就嫁娶,为的是避免淫乱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嫁娶,就要守嫁娶的规范,夫妻二人合而为一,不可分开,避免给撒旦留地步来引诱他们因为情不自禁而各自犯淫乱的罪。对于已婚的但有一方不信主的,如果对方依然要求住在一起,那就住在一起,或者信的一方有可能改变不信的一方最终信主;如果对方要求分开的,那就分开,或者分开以后不信的一方在别的地方可以信主。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在处理婚姻的事上,显得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但却始终紧紧地围绕一个中心点,就是为主的缘故。守独身是为主的缘故,可以更多、更专注地侍奉主,多做主工。但如果经不住情欲的力量,那么与其坚持守独身但却犯淫乱的罪去满足自己的情欲,倒不如结婚。但是一旦结婚,就要持守婚姻的约束,目的也是为了不要犯罪得罪神。而在婚姻中面对有一方不信主的,也是顺其自然,或在一起,或离开,目的依然是为了对方可以信主而着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可能会说,和不信的人住在一起会很辛苦。但是保罗指出,只要对方还愿意住在一起,那就要为他们的好处坚持下来,不要放弃,用自己的生命改变慢慢可以影响到对方,或者有一天他们也会悔改归主。我们可能也会说,如果不信的提出分开,那就和他们分开的话,岂不是让对方失去了信主的机会了吗?但是保罗指出,不要自以为是,我们怎么知道对方一定只能在我们这里信主,离开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呢?这些实际上也都是我们平常可以经历到的事情。的确有不信的一方最终被信的一方感动,最终信主;也有不信的一方离开之后,在别的地方,因着一些特别的原因反而也信主了。 我们最终可以从保罗的论述中看到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一切都是为荣耀神、不犯罪、领人归主而行。为了这个原则,无论单身、嫁娶、持守在一起或是分开,都不是大问题。我们可能会觉得保罗对婚姻的看法似乎不像我们那么的执著,好像怎么做都可以,随意性很大,但实际上,这与保罗对耶稣基督的认识是有关的。保罗虽然看似对地上的婚姻不那么看重,但实际上保罗是更看重将来天上的婚姻,就是信徒都要进入基督的婚宴。保罗希望有一天当基督来迎娶新娘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进入那永恒、荣美的婚姻。为了这个缘故,我们现在在地上所做的,无论是单身、嫁娶、持守在一起或是分开,都是为着荣耀神、不犯罪、领人归主而行。如果仅仅是为了持守单身但却犯罪,那就没有什么益处;如果仅仅为了持守一段婚姻但却牢笼对方、让对方失去信主的机会,即便守住了地上短暂的婚姻,但却失去了天上永恒的婚姻,那也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但同时,如果是为了对方可以信主,那么持守在一起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总之,游刃有余,只为进入基督的婚宴。相信这对我们如何看待婚姻,会有很大的提醒、安慰和释放。当我们看婚姻不再是基于自己的感受、面子、生活和经济需要,而是为了大家都有机会最终认识神、进入基督羔羊的婚宴的时候,我们的做法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默想经文:“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因着丈夫成了圣洁......你这作妻子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这作丈夫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7:14,16) 静默思想:从明白整段经文的基础上来思想这两句话,给自己,以及别人的婚姻生活带来新的亮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2. 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3. 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4. 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 5. 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 6. 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们也是借着他有的。 7. 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 8. 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 9. 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 10. 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 11. 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 12. 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13. 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4段,保罗讲到有关吃祭拜过偶像的食物的问题。这在当时信奉多神的社会中是很常见的情况。在罗马政权的统治下允许不同的信仰存在,有很多的偶像、假神,有很多的庙宇。在祭拜各自宗教所信奉之神的活动之后,那些祭拜过偶像的肉,或是其它食物,有些就会剩下来拿到市场去卖。 在宗教领域里面通常的观念是,吃了什么样的祭物,就意味着与这祭物所祭拜过的偶像认同、联合。所以,对于信奉独一真神的犹太信徒来说,他们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当他们去市场上买食物的时候就要非常小心,因为如果一不留神买了那些祭拜过偶像的食物回来吃了,就意味着与那些偶像认同、联合,这无疑是背叛了他们对独一神的信仰。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信奉独一的真神,而且也已经受洗归入耶稣基督的名下,所以那些偶像根本就不存在;因此,那些所谓祭拜过偶像的食物,实际上与其它没有祭拜过偶像的食物没有两样,是可吃的。那么到底吃还是不吃,就成为大家彼此之间争论的地方了。 保罗指出,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爱心,而不是知识本身。保罗从大诫命的两点来论述。首先,就是爱人的原则。“知识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8:1)也就是说,对弟兄姐妹的爱要比自以为有知识,并且持守自己的知识更加重要。其次,就是爱神的原则。“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8:2-3)意思就是说,对神的爱要更能得到神的认可。渺小、无知的人自以为知道一些知识就了不起,以为神就会很看重自己,但实际上,在神眼里,人所知的非常有限,而且很多都只是一知半解,人根本无法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去得到神的赏识。惟有当人爱神的时候,这才是神看为宝贵的。 在提出爱心的原则高于一切之后,保罗开始具体论述这个话题。对于对神和基督已经有一定了解和知识的人来说,因为偶像根本不存在,所以吃祭拜过偶像的食物也就与平常的食物一样是可以的。可是对于那些从前拜过偶像的信徒来说,他们不见得具有相同的知识。因为他们以前祭拜偶像惯了,所以一时无法扭转过来,还认为那些祭拜过偶像的食物与其它的食物不一样,如果吃了的话就意味着他们与偶像的认同和联合。这个时候,如果前者有知识的信徒认为吃了没事而当众吃喝这些食物的时候,就会给后者没有这些知识的信徒造成一种错觉(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有知识人的真实想法,就只能凭自己对偶像的知识来理解),就是以为信了基督的人依然可以去和偶像认同、联合。这样的话,这些有知识的信徒就绊倒了那些没有知识的信徒。保罗说,要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如果“食物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8:13) 从保罗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爱心的可贵。保罗并没有指责那些有知识的人所拥有的知识是错误的。相反,保罗肯定了他们对独一神和耶稣基督的认识是正确的。然而,保罗提醒大家留意,不是所有人都好像他们一样有着同样的知识。那些没有同样知识的人会以他们自己的错误的知识来解读这些有知识的人的表面行为,从而给他们造成误导。为了避免绊倒他们,我们这些有知识的人就应当对自己有所约束,为的是对方的好处。这不是纵容对方的错误知识继续下去,乃是出于爱心的缘故,在一定时期内约束自己去陪伴他们的成长,愿意为弟兄多退让一步。 今天,这样的情形在教会也时有发生。每一位弟兄姐妹信主的时间、过去的经历、成长的过程都不一样,有人可能会很快对神有正确的了解、有真实的信心,有些可能会慢一些,还留有过去一些思想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这些自以为有知识的,就应该对他们多一些的包容和忍耐。并且为了他们的缘故,宁愿不做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看似失去了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但却是效法耶稣基督的舍己,愿意为弟兄多退让一步。 一些具体的例子。例如我们相信敬拜神是凭着心灵和诚实,所以不太看重衣着。可是别人看见就会认为原来敬拜神是可以如此随便的。又例如,我们在听道中用手机看圣经,可是别人看见就会以为原来听道的时候是可以看手机的。 默想经文:“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8:1)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思想自己和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是以知识挂帅,还是以爱心造就?思想一些实际的例子,并以行动来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不是自由的吗?我不是使徒吗?我不是见过我们的主耶稣吗?你们不是我在主里面所作之工吗? 2. 假若在别人我不是使徒,在你们我总是使徒。因为你们在主里正是我作使徒的印证。 3. 我对那盘问我的人,就是这样分诉。 4.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 5.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仿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 6. 独有我与巴拿巴没有权柄不作工吗? 7. 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 8. 我说这话,岂是照人的意见。律法不也是这样说吗? 9. 就如摩西的律法记着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难道神所挂念的是牛吗? 10. 不全是为我们说的吗?分明是为我们说的。因为耕种的当存着指望去耕种。打场的也当存得粮的指望去打场。 11. 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 12. 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何况我们呢?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 13. 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 14. 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 15. 但这权柄我全没有用过。我写这话,并非要你们这样待我。因为我宁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夸的落了空。 16. 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 17. 我若甘心作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 18. 既是这样,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免得用尽我传福音的权柄。 19. 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 20.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21. 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22. 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 23. 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24. 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 25. 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 26. 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 27.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5段,保罗引用自己作为例子,来教导信徒如何为主的福音的缘故而对自己有更多的约束。保罗的这段论述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乃是接续前一段所论述的话题,即为了不让弟兄跌倒的缘故,宁愿自己不吃肉。保罗知道,有些信徒在这一点上并不服气,认为自己作为基督徒有这样可以自由吃喝的权利,凭什么为了别人的缘故而放弃。保罗并不是为了说服对方才开始以身作则,乃是他从起初一直以来就是如此,这样的见证就更为有利。 保罗首先说到他所拥有的各样自由和权柄(9:1-2)。接下来,保罗强调说拥有好像他这样自由和权利的人,是完全可以得到一些应有的供应和享受(9:3-12)。可是,保罗马上指出,为了基督的福音不被阻隔的缘故,他宁愿不使用这些权柄(9:12-18)。保罗深知,他不能将传福音当做是为自己服务的工作,而是蒙主的托付。既然如此,他所看重的传福音的赏赐并不是自己可以得到生活上的供应,而是可以有继续传福音的机会。保罗接下来具体指出他为福音的缘故而放弃自己的权柄表现在哪些方面,就是甘心作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9:19-23)。保罗的这番表白,并不是说他是一个见风使舵、在人面前投其所好的人,而是说他愿意在各个方面约束自己,去与那些不同的人接触、与他们认同,为的是可以有机会把福音传给他们。 最后,保罗特别以在赛场上奔跑得奖赏来作为对整段论述的总结,提出这样为福音多一些约束自己的意义何在。保罗说到,自己的这些做法,并不是一些额外的功夫,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心志和行动,而是应该的,因为若不是这样,就“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9:24-27)保罗并不是说他对得救没有确据,还需要靠一些拼命的行动来赚取功德。保罗的意思乃是说,我们这些传福音的人,本身就应该活出福音的见证,与所蒙的恩相称。如果我们与所传的福音不符,那不过只是把福音传给了别人,而自己却没有在福音上有份。 看到这些,我们可能会觉得保罗是否有些偏离了信心的原则,是否在尝试以自己的额外努力来换取神的奖赏?我们可能会说,我们岂不都已经靠着耶稣基督与神和好、得着永生了吗?还至于担心如果没有这些额外的功夫就会被福音弃绝吗?当然,从某种神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想法似乎是对的。但是对于真正领受耶稣基督的赦罪之恩,真正明白并且体贴神的心意的保罗来说,却是他应有的回应。保罗对他自己随时的提醒是:“你爱主吗?你如果真的爱主,就应该在主的托付上尽忠!你爱人吗?你如果真的爱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多得一些人!”保罗正是因为被福音所改变,有发自内心深处那种对主、对人的爱。这种真诚、炽热的爱根本无法躲在心里,必须源源不断地涌流出来。保罗也深知,如果活不出这种爱来,就意味着根本没有被福音改变。保罗并不是看不上主给他的应许去使用自己的权柄靠福音养生。保罗乃是已经被福音改变,不再是为自己而活,乃是完全为主而活、为人舍命。保罗没有对失去福音的恐惧,而是有被福音改变的生命。 看到保罗的见证,会对我们有些什么震撼呢?很多时候,基督徒有着很多“属灵”的聪明,知道要抓住主的赏赐不放手、抓住主的应许不断求。这些看似属灵的执著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对照保罗来重新审视。虽然主说可以靠福音养生,但保罗宁愿不用这权柄。这不是说保罗违抗主的命令,而是说保罗用生命来回应主的爱、主的托付。当我们继续抓住主的赏赐、应许来求的时候,如果依然是出于为自己的缘故,那么我们不得不检视自己的生命被福音改变了多少。也有很多时候,基督徒乐于活在一种平衡之中,即我已经为主有固定的付出,剩下的就是固定归于我自己使用了。我们不愿意再打破这种信仰和生活已经达到的令人满意的平衡。然而,保罗宁愿打破这个平衡,宁愿为福音的缘故而多牺牲自己,而不是安躺在这个平衡的安乐窝中。为福音多一些约束自己,这不是律法主义的操练,而是生命被福音的改变。 默想经文:“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9:27)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聆听圣灵对自己的指引和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 2. 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 3. 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 4. 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5. 但他们中间,多半是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 6. 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那样贪恋的。 7. 也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 8. 我们也不要行奸淫,像他们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 9. 也不要试探主,(主有古卷作基督)像他们有人试探的,就被蛇所灭。 10.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 11. 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12. 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 13.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14. 我所亲爱的弟兄阿,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 15. 我好像对明白人说的,你们要审察我的话。 16. 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掰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 17.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 18. 你们看属肉体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岂不是在祭坛上有分吗? 19. 我是怎么说呢?岂是说祭偶像之物算得什么呢?或说偶像算得什么呢? 20. 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 21. 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22. 我们可惹主的愤恨吗?我们比他还有能力吗? 23.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24. 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 25. 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26. 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 27. 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28. 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 29. 我说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 30. 我若谢恩而吃,为什么因我谢恩的物被人毁谤呢? 31.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32. 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 33. 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6段,保罗接续他之前所提到的要大家为了福音的缘故约束自己,为的是避免“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9:27)可能会有人对保罗的那句话有质疑,认为我们不都已经是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了吗?我们不都是活在恩典之下、不再被定罪了吗?还担心什么呢?怎么可能还会被这恩典的福音所弃绝呢?现在,保罗就解释这一点。 保罗以以色列人在旷野倒毙的教训来说明他的谨慎并非杞人忧天,更不是耸人听闻,乃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应该引以为戒的。特别值得留意的是,保罗强调以色列人当年在旷野所喝的水,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10:4)保罗这句话的意思乃是说,作为神的子民,以色列人在旷野所经历的事情,都有属灵的意义,都是连与基督。虽然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是在以后才发生的事,但实际上耶稣基督是先存的,以色列人当年就已经因着走在跟随神的道路上而与基督相连、与基督有份了。 保罗之所以强调这样的关系,乃是以以色列人当年所遭遇的事情作为哥林多信徒的警戒。因为会有人说,当年的以色列人是活在旧约,是在律法时代,他们没有基督的代赎,所以当他们犯罪的时候就都灭亡了;而我们是活在新约,是在恩典时代,我们有基督的代赎,所以我们即便犯罪也不会灭亡。保罗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旧约历史之所以可以成为后面历世历代的鉴戒,原因就在于大家在当中都是遵循着同一的原则。如果真的以律法和恩典来隔断旧约与新约的话,那么我们就根本不需要再从旧约中汲取教训了。但事实上,新、旧约的道理是一样的。旧约的以色列人因着跟随神,他们也是连与基督。然而,当他们犯罪、离弃神的时候,他们都受到神的惩戒、倒毙在旷野。同样的道理,后来的基督徒,虽然也是连与基督,但如果也是继续犯罪、离弃神的话,就也会和旧约中的那些以色列人一样,都会受到神的惩戒。保罗以这样的关系来警告信徒,要约束自己,不要重蹈覆辙,因为这不是耸人听闻。 在这些之后,保罗又回到之前所提到的吃祭拜过偶像的食物的问题(10:14-22)。显然,保罗的以上论述,始终是围绕着这个话题而展开的。保罗教导信徒行事为人要谨慎,不要重蹈覆辙而落入沉沦、灭亡之中,而在吃祭拜过偶像的食物这个问题上,就是要如此地谨慎。保罗解释到,虽然他曾经说过偶像不算什么,因为根本不存在(8:4),但魔鬼却是存在的。所以虽然吃祭拜过偶像的食物无妨,但是如果是因此而在祭鬼的事上有份的话,那就要特别小心了,不要重蹈覆辙! 虽然保罗会在下一段继续论述祭拜偶像的食物的问题,可是保罗在这一段当中提到的不要好像当年的以色列人犯罪跌倒,颇为值得我们反省。保罗的话也是对我们现在的基督徒非常响亮的警醒。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活在恩典之中就不会再好像那些旧约的以色列人一样被神惩戒。我们认为自己是幸福、蒙恩的一代。我们甚至认为,谁要否认这一点,就是否认福音、否认恩典。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做基督徒能不犯罪当然好,但即便犯了罪也有耶稣基督担着,问题不大。我们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对生命没有追求,对圣洁没有渴慕,籍着基督徒的自由而放纵自己。然而,保罗的论述不是说因为耶稣基督恩典的缘故就保证那些旧约以色列人所遭遇的断不会发生在基督徒身上。恰恰相反,保罗指出,因着大家都是连于基督,所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也同样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引以为戒! 然而,虽然严厉,保罗也带给信徒安慰与力量。保罗要信徒知道,神是信实的,祂知道我们所能承受的试探(10:13),意思就是说我们在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持守,因为神既然允许我们遇到,也就说明这些是我们所能承受的。所以,不要放弃、不要后退。实际上,也是后退不得(因为不要重蹈覆辙),也无需放弃(因为可以承受得住)。 默想经文:“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10:11-12) 静默思想:自己以为站得稳的,也包括那些自以为在恩典中可以妥妥地犯罪也没事的人。结合整段经文思想这段话。警钟长鸣!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7段,保罗继续前面的话题,给与是否能吃祭拜过偶像的食物的问题以最终的论述。可是我们会发现,这最终的论述并没有给出最终的清楚明了的“能吃”或“不能吃”的答案。保罗的最终论述还是和他前面已经提到的一样,就是吃与不吃都有可能(8:1-13)。然而,这不是模棱两可的回答,而是基于有着清楚的原则上去视乎具体情况而定。这个很清楚的原则又包括两点。首先,就是万物都是属于神的,所以都可以带着感恩的心而吃。其次,偶像虽然并不存在,但是祭拜偶像背后所隐藏的祭拜的魔鬼却是真实的,我们不能与之相交。所以在这两点清楚的原则之下,信徒可以怀着对神的信心而没有顾虑地吃喝这些食物。可是如果别人明言这些食物是祭拜过偶像的,要看信徒的反应的话,那就不要吃。原因乃是避免误导人,让人以为信了主的人也是可以籍着吃喝这些祭拜过偶像的食物而与偶像相交(实际上是与魔鬼相交)。这样就会绊倒人了。 所以,在保罗的眼中,吃与不吃一方面在于心里有坚定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在于别人的情况。但这并非意味着是看人的脸色行事,并非为要取悦于人。保罗在这段经文中两次提到要为别人的益处着想。他说到,“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10:23-24)在最后,保罗也写到,“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10:33)夹在这一头一尾要求别人的益处中间,保罗还说到,“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10:31)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到,保罗所谓的求众人的益处、叫众人欢喜,最终的目的乃是通过使人得救而荣耀神,因为当人可以正确认识神、弃绝与魔鬼的任何联系、单单属于神的时候,就是荣耀神。 从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为了神和人的缘故而宁愿约束自己的舍己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到造就人与荣耀神之间的关系。真正的造就人,乃是将人带到神面前,荣耀神;而荣耀神的方式,不单只是自己对神的尊崇、敬拜与委身,也包括了造就人,将人带到神面前。对人真正的造就,不是见风使舵讨他们的欢心;对人真正的造就,也不是任由他们的喜好行事。对人真正的造就,乃是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要单单归于神、敬畏神、顺服神。同时,真正的荣耀神,不单只是自己对神的热爱,不单只是将所有的好事对归给神,不单只是自己觉得对得起神、对神很投入就好了。真正的荣耀神,也包括了不要绊倒人,包括了要将人在耶稣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带到神面前。 这些都是对我们的很好提醒。有时候,我们把造就弟兄姐妹看成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参与服事,看成让他们按照教会的需要去参与服事,看成让他们参与教会的各项活动就好了。当然,这些都是很好的,但是不要忘记了还要时刻留意弟兄姐妹的心志是否对神专一,是否还有许多私心杂念、在神以外另有所属。有时候,我们也把荣耀神看成是形式上的表现,例如热烈的敬拜、流泪的祷告、激昂的讲论、真诚的感恩分享,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很好的,但是不要忘记了还要时刻留意自己是否有领人归主、使人得救的心志和行动。若不在这方面留意的话,荣耀神很容易就沦为教会自娱自乐的活动项目,或是信徒以自己为中心的敬虔表演了。 当然,无论是造就人还是荣耀神,面对的都是“非我”的对象。这也就意味着不是在满足自己的前提下才做一些“别”的事情,而是舍己,优先考虑对方的需要。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沉浸在经文中,默想和体会造就人、荣耀神,和舍己之间的关系,这是舍己的付出,也是观念的更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2. 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 3.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 4. 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讲道或作说预言下同),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 5. 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 6. 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 7. 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 8. 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 9. 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 10. 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 11. 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 12. 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神。 13. 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吗? 14. 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吗? 15. 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 16. 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 17.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 18. 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的信这话。 19.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 20.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 21. 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 22. 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 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 24. 祝谢了,就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舍有古卷作掰开)。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25.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30. 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死原文作睡)。 31. 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 32. 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 33.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 34. 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0段,保罗接续前面的话题,开始针对哥林多信徒在圣餐中的不当行为而论述圣餐的意义。保罗虽然没有在耶稣受难之前跟过耶稣,但是他有着从复活的主那里来的直接启示。主通过保罗来指导教会设立圣餐,有其特别的目的。保罗讲到,圣餐中的饼是耶稣的身体,为门徒而舍的,所以当门徒吃饼的时候,乃是为了纪念主;而圣餐中的杯,是主的血所立的新约,所以当门徒喝的时候,也是为了纪念主。 保罗也指出主的吩咐,乃是要门徒一直这样守圣餐、纪念主的死,直到主再来的日子。对于当时的哥林多信徒来说,这也意味着既然主还没有再来,那么他们就应该一直都要如此守圣餐,并且明白其中的意义。这实际上也是在提醒他们,守圣餐的意义一直都没有过时,信徒在守圣餐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圣餐的意义所在。圣餐的饼既然是耶稣的身体,为门徒而舍的,就意味着在吃的时候是纪念耶稣为我们而受苦、受死。圣餐的杯既是耶稣的血所立的新约,就意味着在喝的时候是纪念耶稣所赐给我们的新生命。 保罗籍着这段经文来教导当时混乱了主的圣餐的哥林多信徒,在守圣餐时不应该好像普通聚餐那样喧杂吵闹地吃吃喝喝,而是纪念那位为我们受死和复活的主,纪念祂为我们受苦、宝血流出,宣告我们与祂同死、同复活,宣告我们的老我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如今活着的乃是有着基督生命的新造的人。在这样神圣的圣餐中,怎么可能还会出现那种只顾自己吃喝、不顾别人死活的情景呢?怎么可能还会出现那种依然活在老我、活在罪中的行为方式呢?这是完全不应该的! 保罗的这段论述虽然论述的是圣餐的意义,但如果我们回到当时守圣餐的那种混乱、只顾自己吃喝、只顾彰显自己地位的场景的话,我们也可以体会,保罗所针对的不仅仅是信徒如何守圣餐的问题(这应该早在他一开始在教会设立圣餐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信徒了),而是也表达出对当时的信徒生命依然活在老我中的严厉责备。因着他们依然活在老我中,所以当他们来守圣餐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此混乱不堪的景象。这不是因为他们刚开始学习领圣餐所以还不明白圣餐的意义,以至于他们在守圣餐的这个时段做得不合宜;这乃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被自从信主、受洗后就一直所守的圣餐所影响和改变。保罗的教导,虽然看似要解决圣餐这个“时段”的问题,但实际上,保罗的教导乃是指出信徒生命的亏欠,要对信徒的生命带来挑战和更新。 虽然圣餐是主设立的特殊仪式,但今天,我们也同样要明白,主不是为了仪式而设立仪式,而是要籍着这个仪式所代表的意义来指导我们生命的成长。就如吃喝粮食是喂养我们身体的需要,吃喝圣餐是喂养我们生命的需要,因为圣餐就是主的身体、主的生命,就是我们属灵的粮食,培育的是我们属灵的生命。惟愿这段关于圣餐的教导,不仅仅是引导我们正确地守圣餐,更是籍着提醒我们如何守圣餐来培育我们的属灵生命。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想象当时在守圣餐时的混乱场景,大家争先恐后地吃喝、肆无忌惮地吃喝、旁若无人地吃喝,与主的舍己、受苦,与主的生命是多么的不相称。再将场景转换为我们现今的情形(不单只是在圣餐时,而是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思想我们自己的光景。求圣灵来光照自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8段,保罗提到当时社会中和教会中有关妇人蒙头的问题。在当时犹太和巴勒斯坦一带,传统习俗妇人是要蒙头的。然而,在罗马时代,也出现一些妇人不蒙头的的现象,为的是展现她们的自由、特殊地位和发型。哥林多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自由、新潮的崇尚,自然在对这种新的潮流的追逐中不甘落后。这无疑也给在哥林多的教会带来了冲击。教会该如何面对妇人蒙头的问题呢? 保罗提出了他的看法,就是妇人应该保持蒙头的做法。保罗的原因不是出于对传统的拘泥,而是对神的尊崇。首先,保罗指出,妇人若不蒙头,就如剃了光头一样,不但是对自己的羞辱,也是对自己的头,也就是丈夫的羞辱(11:2-7)。其次,保罗指出创造男、女的顺序,乃是先有男、后有女,而且女人是从男人而出。所以为着顺服这主次顺序的缘故,女人应该保持蒙头的做法(11:8-10)。这里,保罗说到:“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11:10)这句话可能是指我们做什么都有天使在观看,所以要谨慎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得合宜。但这句话也可能有另一种意思,就是女人如果希望自己好像天使那样优雅、端庄的话,那么她们应该也要好像天使顺服属灵权柄那样表现出顺服的品质,就是通过蒙头表达对丈夫的顺服。再接下来,保罗又指出,的确,在基督里,这种男先女后的次序都已经被打破了,在基督里都是新造的人,照理不再受这样的约束;然而,无论如何,万有都是出乎神,也就是说,虽然女人已经可以和男人有同等的地位,但始终要记得的是,女人依然是出乎神的创造,要表现出对神的顺服,要彰显出神的荣耀(11:11-12)。最后,保罗讲到,按照人受造的本性来看,女人也是应该蒙头的。因为既然不蒙头意味着剃了光头,而按照人的本性来说,女人剃光头乃是她的羞辱,那么女人就应该按着本性要蒙头(11:13-16)。 所以,从保罗的这段论述来看,他提倡的是女人应该保持蒙头的做法,而不要被不蒙头的潮流所影响,原因乃是为了荣耀神的缘故,因为这不单只是符合神造物的顺序、也是顺服神的主权,同时也是顺应神造物的本性。说到神造物的本性,即便是在当前的时代,我们也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就在今天,如果我们看到女人剃光头或是短发的,除了一些因为生病等特殊原因以外,多数给人的印象就是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因为这与我们内心所感知的女人的本性不符。同样,如果我们看到男人留长发的,多数给人的印象也是很有个性、放荡不羁的,因为这也与我们内心所感知的男人的本性不符。 保罗对于蒙头问题所提出的指导原则,一方面是要顺服神的权柄,一方面是要符合人受造的本性,总结来看,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上荣耀神、显明自己是神创造的、是属于神的、是顺服神的。原则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又该如何回应呢?是否我们也都应该倡导在教会的姐妹们蒙头呢?是否该倡导当姐妹们在教会有服事的时候应该蒙头呢? 要正确地应用保罗在经文中所提到的原则,我们还需要留意一个事实,就是当时的教会和保罗所面对的挑战乃是从原本蒙头到不蒙头的变化,而不是相反。当时所面对的挑战乃是一股反传统的潮流,通过不蒙头来表现自己是新时代的女性,要让人看到自己漂亮的发型,而这种潮流是为了标新立异、凸显自己。所以保罗提醒大家应该留意的乃是要顺服神、荣耀神、符合被造本性的原则,而不是为了彰显自己。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回到今天的教会。如果说我们今天社会和教会的传统是不蒙头的,是以不蒙头为适宜的,那么如果要提倡蒙头的时候,就反而有可能是标新立异、凸显自己了。所以,我们除非真的有来自于神的感动,而且的确是为了荣耀神、顺服神的缘故,那么蒙头才是合宜的。否则,如果是为了表现自己是多么的敬虔而蒙头,目的是彰显自己而不是荣耀神,那么蒙头就是不合宜的。原则不变,各人都要为荣耀神而行,也要根据神给各人不同的感动,以及各人在神面前不同的委身意愿而行。弟兄姐妹之间也要互相理解、彼此接纳。 默想经文:“但万有都是出乎神。”(11:12) 静默思想:先暂时不要专注在蒙头还是不蒙头的这个具体问题上,而是默想这句话,以荣耀神为出发点,这会带给我们心里的亮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1段,保罗继续讲到圣餐的问题。基于前面已经论述到的圣餐的意义,保罗现在教导信徒如何在圣餐中有合宜的做法。因着圣餐的饼是主的身体,圣餐的杯是主的血所立的新约,吃喝圣餐也就是吃喝主的身体、连与主的生命,所以圣餐也就成为了供应信徒生命成长的属灵粮食。那么,该如何来吃这顿属灵的大餐呢?保罗指出,就是要自我省察,按照圣餐的意义来领圣餐,知道这饼所代表的意义乃是主的身体为我们受苦、受死,知道这杯的意义乃是主所立的新约,是主所赐的新生命。 保罗严肃地指出,如果不这样省察就随意领圣餐的时候,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就是在吃喝自己的罪了。这里要留意的是,本段经文中所翻译成“罪”的字句,在原文圣经中都是“审判、定罪”的用词,也就是说,如果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时,就会招致审判。对于当时来说,保罗心里清楚,这审判是肉眼可见的,信徒中有些人软弱、患病与死去,这些都是应该引以为戒的。而要避免招致审判,就要在领圣餐的时候自我省察,而这个自我省察,也就是明白圣餐的意义,并且按照圣餐的意义来与主联合。这个自我省察的过程也就相当于是被主惩治了,因为是让自己的心思意念去回应主的作为,按照主的心意去纠正、塑造自己的心意。 很有意思的是,保罗最后关于信徒如何领圣餐的结论,是“在聚会的时候,要彼此等待。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11:33-34)这里,保罗回应了一开始哥林多信徒在圣餐时的混乱场面,教导他们要彼此等待,而不是争先恐后地只顾自己吃喝。我们可能会觉得保罗的论述有些脱节,他既然花了很多篇幅来论述圣餐的属灵意义,教导信徒要自我省察才能领圣餐,可以最后却以要彼此等待来作为论述的结束。彼此等待、一起开饭,与自我省察,一个是属世的范畴,一个是属灵的范畴,两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是,我们仔细思想,也会慢慢体会到保罗所希望看到的,就是信徒在领圣餐的时候,在面对圣餐这神圣、庄严的仪式时所应有的那种敬畏、沈思、反省的心态。这种心态使得他们不再专注在属世的吃喝,不再急不可待地吃喝,而是宁愿慢下来,在彼此等待的时候,自我省察,再一次思想并沉浸在圣餐的意义之中,预备自己的心,去慢慢咀嚼主籍着圣餐所赐给信徒的那属灵的粮食。在这个时候,无需多言,无需忙碌,甚至无需过多地思想,只需紧紧抓住圣餐中基本的要素、简单的属灵含义,生命就可以慢慢得到供应,积少成多,逐渐增长了。 今天,我们的圣餐因着已经与爱宴分开来,所以不需要彼此等待,一同开饭。然而,保罗所提到的在圣餐之前的自我省察,却是我们始终要提醒自己的。需要留意的是,保罗并没有为圣餐的省察提供太多的讲解和繁杂的论述,而仅仅是教导信徒抓住圣餐的饼和杯这两点基本的意义就可以了。这也给了我们一些适时的提醒和引导。很多时候,教会在带领圣餐的时候做了太多冗长的论述,为圣餐加入了太多的注解、意义和应用。这些当然不是不对,可是有时候却失去了信徒应该自我省察的焦点。就好像吃饭的时候对这顿饭注入太多的营养学讲论,还不如实实在在地慢慢吃喝,让这些饭菜吃下肚之后自己起作用。在圣餐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就花一些时间聚精会神在圣餐这简单、明了的意义上,慢慢咀嚼着生命的粮食,生命会得到供应,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默想经文:“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11:28) 静默思想:领圣餐就如吃生命的粮食。要怀着敬畏、庄重的心,但同时也不要过于花俏。慢慢咀嚼、单纯享用这生命之粮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9段,保罗开始提到哥林多教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主的圣餐上的一些不合宜的表现。保罗指出他们在聚会的时候有分门别类的事情发生。当时的情形是,当信徒在守圣餐的时候,多数是与爱宴连在一起,是真实的晚餐。然而,因为当时教会信徒的组成很复杂,有富裕、显贵的信徒,也有贫穷、孤苦的信徒。有权有势的信徒,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待遇,给他们的饭菜都会是更好的;而那些无权无势的信徒,得到的食物都会是差一些,甚至是分量不够的。更有甚者,有些信徒可以早早来参加聚餐,不用等待就先行吃喝,而那些劳苦的,等他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乏的身体来到的时候,食物很可能已经所剩无几。这样,就形成在主的圣餐和爱宴中,有的根本没吃饱,而有的却吃饱喝足了。 保罗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样的聚餐,根本算不得是在吃主的晚餐;这样的聚餐,信徒在当中根本不是受益,乃是招损,因为是与真正主的晚餐的意义相差甚远。保罗严厉地责问那些在当中吃喝饱足的人说:“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11:22)保罗的意思乃是说,你们要吃喝的话应该在自己的家中解决。信徒不应该把教会当做自己的家来对待,把在教会吃喝当成在自己的家中吃喝。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在教会大吃大喝,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完全不顾及别人;而那些穷困潦倒的人来到教会,却发现教会已经成为别人的“家”了,自己在当中无权无份。当信徒将教会当做自己的家来看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藐视神的教会,因为教会不应该是某些人的家,不应该是某些人的私有财产,而是神的家,是属神儿女共同的属灵大家庭。当信徒将教会看作是自己的家时,是对神的家的不敬,也是对别的信徒的排斥。 当我们在读这段经文的时候,会发现现今的处境和当时有很大的不同。当时守主的圣餐,是在真实的聚餐中领主的饼和杯。而在现今的教会中,我们基本上已经把聚餐和圣餐分开了。聚餐就使我们常说的爱宴,而圣餐则被分别出来成为专门的仪式。所以,在我们的圣餐中,基本上不存在吃饱吃不饱的问题,因为更多地是一个仪式。而我们的爱宴则基本上是弟兄姐妹都可以参与的,大家吃的都是一样的。而且即便有晚来的,也都可以照顾到,为他们预留食物。 所以看起来,当时的情形在我们现在的处境中已经不存在了。然而,我们仔细思考,保罗的这番教导对现今的教会来讲依然是很必要的提醒。保罗的问话不仅仅只是针对圣餐而言,而是点出了当时教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说,不要把教会当做自己的家来看。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把教会当做家来看。我们当然要把教会看作家,这指的是我们对教会要有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但我们要避免的是不要将教会看作自己的私人财产,当做自己私人的领地,自己想在当中做什么就做什么。事实上,弟兄姐妹在这一点上常常有混乱、拿捏不准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很爱教会,把教会当做自己的家,为教会摆上、为教会操劳、为教会挂虑。这些都是好的,显出我们对神的家的爱、认同与委身。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因为将教会过于看作是自己的家而忽略了教会更是神的家,所以我们常常就将自己当做是教会的主人,把教会当做自己的家那样是自己说了算,把教会当做是自己的家那样做自己想做的事。当我们每个人都把在自己家的做法带到教会中来的时候,原本应该合一的基督的身体就被碎片成各自为政的“小家”,结党与纷争也就在所难免了。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教会不单只是我们的家,更是神的家的时候,我们才会在当中有敬畏神的心。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教会不单只是我们的家,也是别的弟兄姐妹的家时,我们才会在当中有彼此相顾的心。 默想经文:“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11:22) 静默思想:教会是谁的家?默想当时的场景,细细体会这个问题,听从圣灵的感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 2. 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吧偶像。这是你们知道的。 3. 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4.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 5. 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 6. 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 7. 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 8. 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 9. 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 10. 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11. 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12. 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 13.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14. 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 15. 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16. 设若耳说,我不是眼,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17. 若全身是眼,从哪里听声呢?若全身是耳,从哪里闻味呢? 18. 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19. 若都是一个肢体,身子在哪里呢? 20. 但如今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 21. 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 22. 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23. 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 24. 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 25. 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 26. 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 27. 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 28. 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 29. 岂都是使徒吗?岂都是先知吗?岂都是教师吗?岂都是行异能的吗? 30. 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 31. 你们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2段,保罗开始论述一个在教会生活中最令人兴奋的话题,就是恩赐。在教会,恩赐可谓是一把两刃剑。一方面,各样不同的恩赐使得教会更加多姿多彩、整全发展;但另一方面,各样不同的恩赐可能因着彼此之间的争竞而使得教会四分五裂、明争暗斗。问题不是出在恩赐本身,或是赐恩赐的神身上,而是出在使用恩赐的人。神赐给教会不同弟兄姐妹有不同的恩赐,为的是彼此配搭、建造教会。可是因为信徒自身的原因,以及对恩赐认识的不足,反而容易因着恩赐不同而产生张力。 保罗首先指出,恩赐的来源是三位一体的神。保罗说到:“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12:3)保罗的意思乃是告诉信徒,既然大家都已经相信了耶稣基督,那么就应该是同感一灵,都是被神和圣灵感动的结果,而不是好像以前那样是随从偶像、各自为政。既然如此,那么理所当然地,信徒都应该是在同一位神的管理之下,领受从祂而来的不同恩赐,合一服事。 接下来,保罗提到圣灵所赐的不同恩赐(12:4-11)。保罗特别说到:“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面前运行一切的事。”(12:4-6)这里,保罗的重点不是在向信徒介绍三一神彼此之间的分工,而是要让信徒了解神所赐给教会的有三方面的内容:恩赐、职事和功用。这三方面合起来就是保罗一开始所提到的“属灵的”内容——和合本圣经翻译在“属灵的”后面加上了“恩赐”两字(12:1)。其中,恩赐具体指的是在教会服事的能力、技巧;职事指的是在教会服事的位置、事工;功用指的是在教会服事中所起到的作用。保罗将相对来说比较笼统的“属灵恩赐”划分为这三个比较具体的方面,也是特意提醒信徒要留意的地方。这三方面的关系是互不相同,但彼此连接成为整体,正如三位一体神之间的亲密联合、成为一体。有相同恩赐的人,可能神赐给他们服事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而所起到的功用也会是不同的。例如有音乐恩赐的人,不见得大家都要去诗班或是敬拜小组。有可能神让他们去诗班和敬拜小组,也有可能神就让他们在团契、小组,或是机构服事。而因着职事的不同,同样有音乐恩赐的人,所起到的功用也就不同了。在诗班、敬拜小组的服事是带领整个教会来敬拜神,而在团契、小组的服事是带领团契、小组的弟兄姐妹来敬拜神,而在机构的服事则变成联络众教会的桥梁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知道了使用恩赐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在某些方面有恩赐的,或者说恩赐比较大的,并不意味着在某些事工和服事岗位上就一定要有参与,好像不参与就浪费了恩赐。实际上,在哪里服事,虽然与恩赐有关,但不是由恩赐来决定,而是由神来统一调配,放在不同的位置,起到不同的功用。有教导恩赐的,不见得都要挤去讲道、带主日学,也不见得只要是与教导有关的就一定要参与。很有可能,神让其中的一些人只局限在带领小组查经上;或者也有可能,神并没有赐给有恩赐的信徒有相应的职事,要让他们学习等待、舍己、顺服、忍耐的功课。这些都是神的主权,也有祂的美意。神虽然赐给我们有恩赐,但神什么时候会来使用我们(或早或迟),会在什么方面使用我们(或喜欢或不喜欢),会让我们发挥什么样的功用(或大或小),我们都要顺服。这样,我们对恩赐的使用就不是给教会带来争竞和张力,而是给教会带来丰富多彩的合一见证了。 默想经文:“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面前运行一切的事。”(12:4-6) 静默思想:花一些时间安静在这段话面前,思想恩赐、职事、功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聆听圣灵对自己的引导。结合教会现有的情形,有一些的思考和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3段,保罗继续讲到在教会里面有关恩赐的话题。在之前一段保罗是从与三一神之间的关系来看待恩赐配搭的问题,而现在,保罗则人的身体来作比方,更加形象生动地谈论这个话题。拥有不同恩赐的信徒在教会里面就如同不同的肢体连与一个身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但却是彼此配搭、成为一个整体。 保罗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样的关系。首先,保罗说到:“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12:15)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与别人的恩赐不同,就认为自己不属于整个身子。当有人这样认为的时候,实际上是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自己就是身子的全部。当有人与自己不同的时候,要么对方不属于身子,要么自己不属于身子,总之,身子不能有两个不同的肢体存在。这样的人,要么很自卑,看见别人有不同的恩赐,或是强于自己的恩赐,就自怜,认为自己是多余的,将自己隔绝在整个教会之外;同时,这样的人,也可能很自大,看见别人有不同的恩赐,就产生排斥心理,就不能与之共存,要么对方是身体,我离开,要么自己是身体,对方离开。然而,保罗指出,身体上的确会有许多不同的肢体,大家要学会彼此欣赏和接纳。 其次,保罗说到:“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12:2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因为彼此之间的恩赐和功用不同就轻看对方,认为自己不需要对方。事实上,恩赐之间的确各有各的功用,并且很多时候不能彼此代替。眼作为视觉器官,在看东西的这一功能上的确不需要手,因为手的确看不到东西。但是否可以因此就认为眼不需要手呢?从个体的层面来看,的确如此;但从整体的层面来看却不尽然。实际上,眼睛需要手的使用,例如,揉揉眼睛、阻挡光线以便看得更清楚。而且,整个身体并不是仅仅用来看东西而已的。当有人这样认为的时候,实际上是犯了另一个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为身体的全部,自己用不着的就是多余的。但是如果是以整体为中心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用不着的,但整个身体还是需要的。打个比方,在主日讲道这件事上,的确是除了讲员以外,其余的那些管音响的弟兄姐妹是无法参与的,他们无法为讲员预备讲章,他们无法替讲员上台讲道。但是如果讲员因此就认为自己不需要管音响的弟兄姐妹的话,那就是太过自大了,因为他将自己的讲道看成主日崇拜唯一重要的事情,而没有想到实际上整个主日崇拜的个个环节,例如诗歌敬拜、音响控制、迎新接待、总务,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大家彼此同工形成整体,为参与崇拜的弟兄姐妹带来益处。 第三,保罗讲到:“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欠缺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12:22-25)这里的意思是说,在众肢体中,的确会有软弱的,恩赐不明显,甚至看起来不重要的弟兄姐妹,这个时候,不能轻看他们,反倒是越发体贴他们的难处,与他们分享恩赐强壮的弟兄姐妹所带来的的服事成果。打个比方,教会组织一场福音话剧,在台上的有恩赐的弟兄姐妹就不能看不起台下没有恩赐的弟兄姐妹。保罗说,要一起得荣耀,一起显得俊美。如果台上、台下的弟兄姐妹彼此联合,不分你我,台上的不会看不起台下的,台下的不会妒忌台上的,那么台下的弟兄姐妹也会分享话剧成功的喜乐,当做是自己亲身参与一样,并且蛮有自豪感地推荐给福音朋友看。 这样,从保罗的整段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是局部始终是要认识到自己是在大的整体之下,而不是以为自己就是整体的全部或中心。同时,也要认识到别的肢体,他们虽然和自己不一样,但却是在整体中有他们各自的功用;即便看起来他们没有功用,或是不重要,但也是整体的一部分,神将大家放在一起,就是要我们彼此眷顾、互相体贴、一同得荣耀。 默想经文:“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12:12)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不但将自己融入整个基督的身体里面,也将自己融入与不同肢体的弟兄姐妹的关系里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2.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3.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12.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4段包含了著名的“爱的宣言”。保罗在这里提到爱,是作为对恩赐教导的整体论述的一部分。有时候,基督徒会因着这段经文而走进一个误区,即以为爱也是一种与其他恩赐并列的另一种恩赐,是需要向神求的;而如果没有爱的话,也只不过是神没有将这个恩赐给我们罢了,不是我们的责任。然而,爱果真是一种用来服事的恩赐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确可以为自己没有爱心而开脱了。当然不是!就如神是爱一样,爱是我们生命的特质,而不是某种服事的技巧、能力或职分。当我们明白保罗为什么会在恩赐教导中提及爱的话题,就不至于将爱误解为恩赐的一种了。 仔细来看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面对恩赐的论述及其上下文关系,我们就会发现,这里的重点不是教导信徒如何寻求恩赐、使用恩赐,而是用责备性的口吻针对当时哥林多教会的信徒那种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分门结党、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的风气而提醒他们留意,不要误用恩赐,不要以恩赐自夸,不要以恩赐分门别类。对于当时的哥林多教会而言,因为他们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在教会中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风气对恩赐的领域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在恩赐的追求上带来争竞,在恩赐的使用上带来不和。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保罗才在论述恩赐的过程中提到爱的重要。因为如果没有爱,那么所有这些恩赐即便再高也都无济于事(13:1-3)。在讲完“爱的宣言”(13:4-7)之后,保罗进一步解释为什么相对于爱来说,那些人们热衷追求的恩赐都算不得什么(13:8-13)。保罗并非否认恩赐的重要,而是说这些恩赐都是短暂和有限的。虽然对于人来说,有各种各样的恩赐会以为很了不起,但对于神来说,这些不过是神无限丰盛中的沧海一粟罢了。虽然我们以为可以解释圣经很了不起,但实际上当我们去到神荣耀的国度里,我们会发现我们对圣经的理解有那么多狭隘、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而且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我们对圣经的理解是正确的,但这也不过是神无穷真理中的一点点而已。当有一天我们可以去到荣美的天家,看到神那数不尽的丰富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过去在地上所引以为豪的恩赐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保罗在整段论述中所要强调的,乃是提醒哥林多的信徒,在追求恩赐的同时,不要忘了爱心的重要,因为爱是我们生命的特质,只有爱才可以真正显出我们是否成熟,只有爱才可以让我们真正蒙神的喜悦。虽然恩赐很重要,但只有当有爱的时候,这些恩赐的发挥才是真正的建造教会、荣神益人。 保罗引导我们从神的眼光来看基督徒应该有的爱。神是爱,所以当我们有爱的时候,就会与神合拍。只有爱能触动心弦,只有爱能引起共鸣。打一个比方,当我们看到某些动物可以偶尔使用一下工具,可以偶尔做出一些动作,例如一头驴把嘴上叼着的一根长木头顺过来经过一道宅门的时候,我们虽然会啧啧称奇,但不会因此就有多少触动、认为这头驴有多么的了不起,因为我们知道,这头驴的智慧比起我们人来说实在是不足一提。然而,当我们看到动物之间相亲相爱,例如看到一只河马虽然笨拙但却不断尝试最终把一匹快要淹死的受伤斑马推上岸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这只河马的爱而深深触动,因为河马的爱触动了我们内心爱的心弦,河马的爱引起了我们内心爱的共鸣。同样的,当神看我们的时候。我们再大的恩赐也是班门弄斧。可是当我们有爱的时候,神会发自内心地喜悦我们,因为我们的生命与神的生命同步了。而我们也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喜悦,就如同一个孩子做了让父母喜悦的事情,看到父母满意的表情,这个孩子的内心也是喜滋滋的。 默想经文:“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13:13) 静默思想:当我们再见主面的时候,信心和盼望都达至终点、功成身退了。但惟有爱,是我们生命的特质,要与主永远面对面。默想这段经文,体会当我们的爱可以触动神的心弦,引起神的共鸣,使神的心意得到满足,我们也会因为有这样的爱使神的心意满足,我们自己也心满意足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 2. 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 3. 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 4. 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5. 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 6. 弟兄们,我到你们那里去,若只说方言,不用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给你们讲解,我与你们有什么益处呢? 7. 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 8. 若吹无定的号声,谁能预备打仗呢? 9. 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 10. 世上的声音,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意思的。 11. 我若不明白那声音的意思,这说话的人必以我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为化外之人。 12. 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13. 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 14. 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 15. 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16. 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 17. 你感谢的固然是好,无奈不能造就别人。 18. 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 19. 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20. 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21. 律法上记着,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 22. 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作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信的人。 23. 所以全教会聚在一处的时候,若都说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进来,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 24. 若都作先知讲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进来,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 25. 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神,说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 26. 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 27. 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 28. 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神说,就是了。 29. 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 30. 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那先说话的就当闭口不言。 31. 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 32. 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 33. 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 34.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 35. 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36. 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來么.岂是单临到你们么。 37. 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 38. 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 39.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 40.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6段是保罗对恩赐教导的最后部分,其中依然以先知讲道和方言作为重点论述的对象,但总的原则就是“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14:40) 这一段中最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莫过于保罗不许妇女在教会中说话(14:34-36),这在我们当今的时代不但几乎无法实践,更是被看做对妇女权益的侵害。有观点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调和,认为当时哥林多教会所处的年代,无论是希腊文化,还是犹太文化,妇女在公开场合说话都是不适合的。所以如果妇女在教会可以公开说话的话,那就会被看做是一种反传统的、标新立异的时尚。而保罗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在教会发生。而在我们当前的时代,妇女已经走到了台前,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在教会公开说话就不再是反传统的做法,是应该可以被教会接受。还有观点认为应该从当时哥林多教会的现状来看,推论当时哥林多教会可能有许多在社会上有地位的高贵妇女,喜欢在教会出风头,对别人指指点点。所以保罗是特别针对这种特殊情况而言的,因此就并不适用于我们当前的处境。另外,也有观点认为保罗这段话是针对妇女如何学习的问题,而不是禁止妇女在教会教导别人。 虽然这些观点都有可能成立,但是我们必须诚实面对的是,我们提出这些观点的初衷,是单纯地从释经的角度出发吗?为什么我们对其它的经文可以单纯接受,而对这段经文却如此复杂化?这是否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受制于当代女权运动的影响,才不得不想出一些方式去调和保罗在经文中所说的,使之文化化、处境化、以至于边缘化,不再适用于我们当今的教会,目的是为在当今教会姐妹可以出来服事扫除障碍?如果是出于后者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小心了,因为我们是出于现在的人为的需要而限制圣经的解释和应用,实际上我们已经处在不顺服的境地中,违背经文对顺服的教导了(14:32,34),因为保罗很清楚指出这是出于主的命令(14:37)。 如果单纯地从经文来看,保罗的教导很明确,就是禁止妇女在教会中说话。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妇女在教导方面的说话,一个是指妇女在问问题方面的说话。保罗的要求看似专横,但这实际上与他对教会的理解,以及他对敬虔妇女应有的品格的认识有关。首先是关于妇女的教导方面。保罗之所以不允许妇女在教会进行教导,乃是因为他知道神在教会已经赐下各样的恩赐来配搭服事,满足教会各方面的需要;这也包括了给弟兄有教导的恩赐,所以不需要妇女再在这方面增添什么。其次,是关于妇女的学习方面。保罗之所以不允许妇女在教会问问题,乃是因为他知道妻子应该顺服丈夫,而妇女在家中问自己的丈夫,这就是以丈夫为头的表现。 那么我们可能会问了。现在教会已经有许多姐妹在担当教导的职分,难道都要禁止吗?当然不是一刀切地禁止。我们也承认,神在特殊的时期会兴起一些姐妹来,而且她们的服事也有很美好的见证,神也乐意继续使用她们。可是总的原则是不变的。姐妹们在服事中可以学习更多地放下自己,去留意培养更多的弟兄起来,自己愿意更多地作辅助的角色。这会是神喜悦的谦卑和顺服。也可能有人会问了,那如果姐妹的丈夫不信主,或是没有追求,那么姐妹在家岂不是什么都学不到?我们也承认,这会是实际的难处,而且姐妹们在教会中通过学习生命的确可以得到成长。但同时,我们也要想到一位敬虔的榜样,就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她当时也是对许多的事情不明白,而且都无法从丈夫那里得到答案。马利亚的做法就是把这些藏在心里,反复思想,等待神的指引,等待神的时间。姐妹们应该有好像马利亚这样的心志和品格。 默想经文:“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14:40)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先有顺服的心,然后再看经文的教导,体会其中可能会有的不一样的感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5段,保罗在前面强调了爱的重要性之后,回到恩赐方面的话题。保罗在这里提到当时信徒所关注的两类恩赐,一个是讲方言的恩赐,一个是先知讲道的恩赐。相比之下,先知讲道的恩赐侧重在对别人的教导,是要造就、安慰、劝勉人;而讲方言的恩赐侧重在个人的自言自语,或是对着神说,或是对着自己说。圣经里面提到方言,基本上包含两种。一种是地上别的地方的言语,例如,一个中国人突然讲起阿拉伯语,或是一个广东人突然讲起上海话;另一种就是天上的言语,是地上没有人可以听得懂的。在这段经文里面,保罗所提到的讲方言的恩赐,主要指的是讲天上的言语(14:2)。很有可能发生的是,当某人在灵里看到一些很奥秘的事的时候,意识到这些奥秘事是无法用自己已知的言语可以表达的,于是就不由自主地用无法言喻的语言去表达这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景象。的确,人类的语言一方面有助于表达,但另一方却可能限制表达,因为语言毕竟是有限的,受到语法、词句意义,等等的限制,有时候确实无法用已知的言语完全表达所看到的事情。例如,对于成千上万种的渐变的颜色,根本无法用成千上万个单词来一一对应。 虽然讲方言的确是恩赐中的一种,但很显然,保罗在整段经文里面所要强调的,乃是无论什么,都要以可以造就人为优先考量。在建造教会、造就信徒方面,先知讲道无疑更加重要,因为人可以听得懂;而讲方言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没有人听得懂(除非有人可以现场翻译成为当场的人可以听得懂的言语)。在造就人的生命方面,保罗提到心志的重要性,他说到:“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14:14-15)保罗的意思是说,当使用方言的时候,无论是祷告还是唱诗赞美神,虽然可以随着灵的感动而发(也就是说,说一些、唱一些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自己都控制不住的内容),但悟性依然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心志上不明白自己祷告所说的,不体会自己歌唱所要表达的,那么这些祷告和唱诗对自己来说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果效。打个比方,一个人看到一幅奇异的画面,他如果只能用言语来表达这幅画面的内容,例如这里是红色,那里是蓝色,但在心志上却不知道这幅画面的意涵,例如,是一条在秋天的田野中通往远方的小路的话,那也是没有什么实际益处的。同样,一个人可以用方言讲说各样的奥秘,但在心志上却不知道这些奥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对这个人的生命是没有什么实际影响的。 保罗在整段经文里面没有提到方言的来历,是可以自己操练学来的,还是从别处忽然就加过来的,保罗没有说明。保罗也没有明确禁止方言的使用。但总的原则却是清晰可见的,就是要以造就人为出发点。而这个造就人,就是要留意心志的果效,不但自己要明白以至于可以造就自己,也要让听的人明白,以至于可以造就别人。虽然在当今的教会,讲方言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有时候也成为信徒追逐的恩赐之一,但如果将方言当做个人属灵、敬虔的标签、当做得救的凭证的话,那就有失偏颇了。虽然讲方言的确可能是一种属灵经历,但是只有将这属灵经历转化为心志的果效,理解其中的意义,才真正可以给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带来益处。否则的话,不过是鸣的锣、响的钹一般,发出一些声响,也就销声匿迹了。 默想经文:“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14:19)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聆听圣灵对自己的带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2. 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3.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4. 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5. 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 6.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7. 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8. 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 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 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11. 不拘是我是众使徒,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12. 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13. 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4.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15. 并且明显我们是为神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神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复活,神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 16. 因为死人若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7.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18. 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 19.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20.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21.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22.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23.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24. 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 25. 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 26. 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27. 因为经上说,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 28. 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29. 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 30. 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31.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32. 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 33.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34. 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神。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35. 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 36. 无知的人哪,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37. 并且你所种的,不是那将来的形体,不过是子粒,即如麦子,或是别样的谷。 38. 但神随自己的意思,给它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 39. 凡肉体各有不同。人是一样,兽又是一样,鸟又是一样,鱼又是一样。 40. 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但天上形体的荣光是一样,地上形体的荣光又是一样。 41. 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 42. 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43. 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 44. 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45.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灵或作血气)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46. 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 47. 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48.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49. 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50.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51. 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52.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53. 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变成原文作穿下同)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54. 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55.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56.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57. 感谢神,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58.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8段,保罗继续讲到复活的事情。这里很清楚让我们看到当时在哥林多教会信徒中所存在的一种思想,就是认为人是不会复活的。我们可以留意到,当保罗说到他们的这种思想,即死人是不会复活的时候,这“死人”是复数形式(15:15-16)。所以很显然,当时的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并不是直接对基督的复活提出质疑,而是对信徒自己能否复活提出质疑。的确也是,如果他们直接对基督的复活提出质疑的话,那就已经离经叛教了。 然而,保罗看出,即便他们看起来只是对信徒自己的复活有疑惑,这虽然不是直接在拆毁信仰的根基,但也已经是离开了信仰的根基了。保罗讲到,如果不相信人是可以复活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无法“真正”相信基督已经复活的事实;而反过来,如果无法“真正”相信基督复活的事实,那么也就不是走在纯正信仰的道路上了,所信的既是枉然,也是可怜,因为将信仰仅仅当做今生的一丝安慰,那就比众人都可怜了。事实上,保罗在之前的段落已经用事实来证明,基督的确是复活了,所以凡信的人,也都必定一同复活,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里,有一个会令读者感到很奇怪的地方,就是为什么保罗会提到为死人受洗的事(15:29)。有一种解释认为在当时的教会有一种替那些信主但尚未受洗就死去的信徒受洗的做法。虽然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当时的情形,但我们还是可以理解保罗引用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作为一种反证来挑战当时那些质疑复活的信徒,即,如果没有复活的事情,那你们这些为死人受洗的做法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整个论述的过程,保罗一方面指出复活的景象,一方面提醒信徒要警醒。提到复活的景象,保罗不但提到复活的顺序,展现出复活的美景,更侧重描绘出神的掌权,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15:24)。这也让我们看到复活的美丽和圣洁。当日期满足,复活的事情来到时,神的国度是以得胜、圣洁、威严的姿态出现的。当提到信徒的警醒,保罗提醒大家留意,不要与那些不相信复活、道德败坏的人交往(就是经文中提到的“滥交”),也要禁戒自己不要犯罪。因为当人不相信复活时,也很容易放弃对未来的盼望,从而沉迷于今生的宴乐和放纵。 从保罗对复活所展现出来的圣洁、得胜、威严的场景,以及对信徒要警醒的提醒,我们可以明白,相信复活,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坐在这里安享其成,一边随心所欲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边等待着复活的日子来到就和大家一起鸡犬升天。事实上,保罗指出复活的场景是圣洁的,是要将一切仇敌都踏在脚下的。也正因为如此,保罗才提醒信徒,从现在就要做起,警醒自己,追求圣洁,以至于可以与复活的圣洁相称。否则,以污秽、犯罪之身,根本无法与复活的那圣洁的国度有份。 默想经文:“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神。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15:34) 静默思想:认识神的属性,也就认识复活所要带来的。默想这句话。不要将复活仅仅当做概念,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松懈了自己。当脑海里出现那幅复活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的光明、圣洁、威严,一切的污秽和败坏都被神踩在脚下,不得进入神的国,这对我们向往复活的人会带来什么触动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9段,保罗继续论述有关复活的话题。虽然保罗在之前一段已经说明,因着耶稣基督的复活是事实,所以复活是不容置疑的,信徒的复活指日可待。然而,保罗也知道,即便已经证明复活的真实性,可是依然会有人提出疑问说,那么复活的身体从何而来呢?带着这样疑问的人,不见得真的是在询问,而是用这种疑问来反证复活的不可能性,即因为不可能有复活的身体(身体都已经分解腐烂了),所以复活也是不可能的。 保罗指出,复活不仅仅是指灵性生命的状态,也是一个带有身体的实际。保罗用了很多比喻来说明这一点,所要强调的乃是,复活的身体与我们现在的肉体会不一样,所以不要用我们的肉体已经腐烂不可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就否认复活的可能性。事实上,保罗指出,复活的身体不单只是和我们现在的肉体不一样,更是超越肉体的。我们的肉体会软弱、会朽坏,而复活的身体是强壮、不朽坏的。不但如此,保罗说到:“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15:50)。这告诉我们复活之后要有另外一个超越肉体的身体的必要性,即只有这样才可以承受神的国。因为神的国是存到永远的,所以要能够完完全全承受神的国,就必须要有不可朽坏的身体才行。打个比方,神的国存到永远,而肉体只能存在不能超过120年,那么,如果是用这必朽坏的肉体去承受神的国的话,那么只能有120年的时间与神的国有份,这与神的国的无限来比,实在是算不上在承受神的国,充其量只能算是沾了一点边而已。然而,神所赐给我们的属灵福气不是仅仅让我们与神的国沾一点边,更是要让我们完完全全承受神的国,所以神必然会赐给我们复活的、不再朽坏的身体去承受这永远的国。 保罗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即复活对死亡的胜利。保罗说到:“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15:55-56)之所以说死的毒钩就是罪,乃是因为罪就好像鱼钩一样,人一旦犯了罪,就好像被钩子钩住一样,无法脱身、必定死亡了。而之所以说罪的权势就是律法,乃是说犯了罪的人必定死,其权威是来自于律法的宣判。正是因为有律法的权威作为后盾(律法判定罪的工价乃是死),才使得犯了罪的人就如同被死亡钩住了一样必死无疑了。然而,保罗指出,籍着主耶稣基督,我们不再被定罪,胜过了死亡。保罗籍着我们靠着主耶稣胜过死亡来说明复活的必然性,因为既然战胜了死亡,那么复活就是必然的,否则,如果没有复活的身体来呼应、承接,怎么能说是战胜了死亡呢? 至此,保罗完成了对复活的论述。盼望当我们明白了复活的道理,展望复活的荣美,我们就如同保罗在最后所劝勉的那样,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我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15:58) 阿们!阿们! 默想经文:“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15:52-53) 静默思想:安静下来,再重温整个第15章的内容,让复活的景象生动出现在眼前,刻画在脑海里,带来我们生命的更新和活力。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7段,保罗开始论述另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耶稣基督的复活。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到,实际上保罗当初在传福音和建立教会的时候,就已经是将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事迹传给了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然而,出于某些原因,渐渐地,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后来却在相信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事上产生了疑惑,甚至是不再相信复活的事情。从后面的经文可以看到,这种对基督复活的疑惑和不信所产生的影响,不会单单局限于理念上而已,而是会给信徒的生命带来潜移默化的腐蚀,导致他们在圣洁生命的追求上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以及对多作主工的懈怠。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信徒对基督的复活产生疑惑和不信的时候,自然对自己的复活也产生疑惑和不信,其结果就是对未来失去盼望,对成长失去追求,对服事失去动力,虽然还勉强挂着基督徒的名号,但已经名存实亡了。 保罗严肃地指出这种思想的危害性,说到:“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着福音得救。”(15:1-2)保罗在这里说的很清楚,信徒不单只是领受了福音以至于可以被称为信徒,而且还要持守所信的,才最终得救;否则,不过是徒然相信罢了。 当然,保罗也不是强横地勉强信徒去接受一个没有根据的理论。保罗指出,基督的复活不仅仅是一个信念,更是一个事实。保罗接下来列举了一连串的见证人,其中有许多还活着,大家可以查证。保罗也特别说到自己也是这方面的见证人,因为在去大马色的路上他亲眼看到了复活的基督向他显现。保罗说到:“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15:8)这里“未到产期而生”原文是指“不正常的生产abnormal birth”。保罗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非常谦卑地说自己如同死胎一样根本不配看到复活的基督显现;但也有可能保罗是说复活的基督向自己显现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因为他是逼迫教会的,理应是受到惩罚的),而他自己也因着这不正常的事情被重生了,就如同以不正常的方式出生的婴孩一样。 最后,保罗说到他自己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当然是指在传福音、建立教会方面的付出。保罗并不是要显明自己比其他的使徒更劳苦功高。保罗在此是使用反证的手法,即,既然自己从一开始极力逼迫教会,到后来如此格外劳苦地传扬复活的基督,那么就说明基督的复活是真实可信的。除非亲眼看到了复活的主,否则,他是不会有如此重大的改变的。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相信基督的复活基本上不再是什么大问题。这当然很好,可是,从保罗的这段论述我们也可以提醒自己,我们相信基督的复活,有没有带来好像保罗相信基督的复活而格外劳苦那样的果效?虽然我们不是以格外劳苦来为自己赚取功德,虽然我们也不是机械式、律法化地要求相信基督的复活就一定要做这做那,但从我们是否格外劳苦,多少可以反映出我们对基督的复活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相信,从而带来生命的激情和服事的动力。 默想经文:“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祂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15:10) 静默思想:这里所提到的神的“恩”,指的就是复活的基督向曾经逼迫教会的保罗的显现。默想这句话。我们能相信基督的复活,这也是神的恩。相信基督复活的真实性,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一套理论,这会对我们带来什么触动呢?求圣灵引导我们的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 2.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 3. 及至我来到了,你们写信举荐谁,我就打发他们,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 4. 若我也该去,他们可以和我同去。 5. 我要从马其顿经过。既经过了,就要到你们那里去。 6. 或者和你们同住几时,或者也过冬。无论我往哪里去,你们就可以给我送行。 7. 我如今不愿意路过见你们。主若许我,我就指望和你们同住几时。 8. 但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 9. 因为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 10. 若是提摩太来到,你们要留心,叫他在你们那里无所惧怕。因为他劳力作主的工,像我一样。 11. 所以无论谁,都不可藐视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这里来。因我指望他和弟兄们同来。 12. 至于兄弟亚波罗,我再三地劝他,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 13. 你们务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 14. 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 15. 弟兄们,你们晓得司提反一家,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并且他们专以服事圣徒为念。 16. 我劝你们顺服这样的人,并一切同工同劳的人。 17. 司提反,和福徒拿都,并亚该古,到这里来,我很喜欢。因为你们待我有不及之处,他们补上了。 18. 他们叫我和你们心里都快活。这样的人,你们务要敬重。 19. 亚西亚的众教会问你们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地问你们安。 20. 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你们要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21. 我保罗亲笔问安。 22. 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 23.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24. 我在基督耶稣里的爱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1段,保罗向信徒介绍自己今后的一些行程安排。在这里,字里行间让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一个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的张力和微妙的平衡。一方面,保罗强调了他心里所热切盼望的事,例如去探访哥林多的信徒,以及对方应该做到的事,例如接待提摩太的来到,等等。但另一方面,保罗又强调了他对这些事情的不确定性,例如他不知道能与哥林多的信徒到底可以住多久,他不知道在那之后会去往何方,他也不知道提摩太和亚波罗的行程究竟能否得偿所愿。 从这里也让我们看到,对主有着坚强的信心、对真理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理解、对信徒有着明确的教导和吩咐的保罗,在自己或别人的行程计划上却显示出刚强的另一面,就是柔韧性。这并非出于他自身的优柔寡断,乃是他知道这些都是在主的手中。他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但也深深知道,若主许可,才会发生。保罗不但仰望主的安排,也顺服主的安排。但虽然有这种不确定性,虽然都是在看主的进一步带领,但保罗又并非不知道自己目前究竟该做些什么。保罗说到他会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原因乃是他知道主在那里已经有又宽又有功效的门为他打开,使得他在那里传福音、建立教会的事工得以展开,所以即便他在以弗所也遇到很多反对的人,但决定依然住在以弗所,等待主下一步的安排。 我们可能会说,这种在行程安排上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行程有计划,行程被更改,这些太正常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一方面我们都生活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我们都会意识到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我们所能预料、所能控制的,也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按照我们计划好的脚本去进行,千变万化是我们生活的常态。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留意一个区别,就是被动地生活在这种确定与不确定之间,与主动地生活在这种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反映出我们对神认识的深度和对神信靠的程度。当我们对神认识不清,或者根本不认识的时候,我们多是被动、无奈、无助、看破红尘式地接受这些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的影响。而为了保持我们自己对局势的掌控,我们的反应就是更加地努力、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主导能力,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和优越感。然而,当我们对神有更深的认识、更多的信靠时,我们就不是无奈、无助地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的影响,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抵消这种影响,而是愿意放手交在主的手中,愿意跟随主的引导;是主动、积极、有盼望地活在这种确定与不确定之间。 我们也知道,这种在主里的柔韧性,不单单局限于我们日常的行程安排,也包括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家庭、在工作、在社会,还是在教会,我们知道主都是一切的主。这不单只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更是我们乐于主动去拥抱的事实。我们有自己应该持守的,这是对主心意的回应;我们也有自己应该放手的,这也是对主心意的回应。然而,我们也要留意的是,如果做反了,该持守的我们却放松了,例如对真理的认定和对圣洁的追求;而该放松的我们却毫不让步,例如自己有的一些想法和计划,那么就不但对自己,对教会也会带来伤害。愿神保守我们,学习活在这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操练在主里的柔韧性。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慢慢品尝字里行间中所流露出来的保罗因着对神的理解和顺服而带来的柔韧性,培育我们在主里的柔韧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0段,保罗从对信徒的属灵教导进入到一些平常的事务性安排,包括在哥林多信徒中所要筹集的帮助耶路撒冷贫穷信徒的捐献,以及他未来的一些行程计划和安排。在这段经文里面,我们可以留意到保罗的语气有明显的改变,不再是用之前那种严谨、严厉的措辞,而是给了对方很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例如按照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捐献、按照他们觉得合适的人选来差派、按照他们的意见来决定自己是否也跟着去,等等。然而,对于已经将属灵生命与属世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保罗,他对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务性的安排也让我们看到其中所散发出的属灵气息。虽然保罗在这段经文里面看似放松了对信徒的要求,给了他们很宽松的空间,可是保罗并没有将属灵的教导和属世的计划割裂开来,似乎教导归教导,等到了实际应用方面就是另一回事,可以听之任之了。 实际上,保罗在这温和的段落里面,依然流露出属灵的原则,例如,他希望对方在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就把个人愿意的捐献抽出来留着,免得他去到的时候才现凑(16:2)。保罗提到信徒应该提前预备,而不是到了最后才急急忙忙地完成任务、应付了事。这里,保罗所关注的不是信徒捐献的多少问题,而是关注他们乐捐的心。之所以要提前预备,乃是心的预备,不单只是时刻惦记着捐献这件事,更是时刻惦记着那些有需要的人。 在当时的教会来说,每逢七日的第一日,是信徒聚集在一起敬拜、庆贺耶稣基督复活的日子。然而,保罗告诉他们在这个日子把钱抽出来留着,也就是提醒他们,信徒的信仰生活不单只是关注与神的关系,也是要关注自己与人的关系。不错,信仰关乎我们与神的关系。但信仰塑造的是我们整全的爱的生命,既是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神,同时也是爱人如己。这个爱的生命,爱神与爱人,是同步展开、同时进行、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常常敬拜神,而对人的关注却只是等到最后时刻才来一下子。保罗提醒信徒,在爱神的同时,也要塑造对人的爱。 今天,我们都是在七日的第一日来敬拜神,我们也都是在这一天将对神的奉献带到教会,带到神面前,似乎已经完成了圣经的教导。这当然很好。可是我们也要留意,当时保罗所提到的这次捐献行动,不是信徒日常的对神的奉献,而是特指他们对耶路撒冷信徒的捐献,是专门对有需要的人的帮助。这也是对我们今天的提醒,即在敬拜神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关心人的需要?在对神表达爱的同时,我们的心是否也在记念着对人的爱? 提前预备看似作计划的一种方式,未雨绸缪,但实际上却是心的预备,提醒我们爱人的心要与爱神的心一同增长。我们要思考的是,在敬拜神的同时,我们能为身边、远方有需要的人做些什么呢?虽然教会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专门的组织活动,可是我们不应该好像完成指派任务那样去完成对人的爱,而是应该在自己的心里、在自己的行动上有时刻的回应。 默想经文:“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先凑。”(16:2) 静默思想:当我们明白了整段经文的意思之后,再安静在这句话面前,体会对人的心是要与对神的心一起进行的。愿我们的心胸宽广起来,愿我们的生命也丰盛起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2段是整卷书信的最后一段。按照一般书信的常规格式,保罗在这里对哥林多的信徒有最后的一番劝勉和问安。然而,尽管是格式化的最后问安、结尾部分,但是很显然,保罗并没有以仅仅完成书信的格式要求的心态去写这最后的一段。相反,在他的心中依然充满着对哥林多信徒的现状的回顾、审视和期望。整卷书信中所针对的哥林多信徒的生命状况在保罗的心里依然历历在目,不可忘却,使得他在这里的最后一段写作不是单单为了完成书信了事,而是依然流露出他对哥林多信徒的关注和勉励。 保罗说到:“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16:13-14)这里需要留意的几个词。真道,原文是和“信心”同一个词;要作大丈夫,原文是“要作一个男人”。如果我们对整卷书信前面的内容还记忆犹新的话,我们就可以体会得到,保罗现在的这句话几乎就是对前面所论述问题的总结。因为当时的哥林多信徒是出于一个很混乱的状态,他们不但结党纷争,而且在处理淫乱的事上暗昧不明、在吃偶像的祭物上离开信心的原则、在追求恩赐的事上好像小孩子一样不懂事,并且对复活的事情有疑惑。所以,保罗再一次告诫他们,要警醒,不要纵容犯罪;要在真道(信心)上站立得稳,不要只凭外表行事;要作大丈夫(要作一个男人),不要再好像小孩子那样在属灵的事上幼稚可笑;要刚强,不要好像对复活没有盼望的人那样垂头丧气、得过且过;要凭爱心而作,不要只顾自己而忽略建造他人。 往事历历在目,寄语意味深长。书信虽然要结束了,可是保罗的心里依然深深记挂着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而不是以书信的完成作为自己任务的结束。书信只是一个渠道,保罗真正希望看到的乃是信徒真实的改变,与过去不再一样。今天,我们也应该籍着保罗的心来提醒自己,不要以为书信结束就是事情的结束;实际上,以后的道路还长着呢!读完书信只是一个开始;按照书信的教导去实践,这才真正开始了生命重塑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却不是这个样子。我们看到自己的问题,听到别人的意见,得到圣灵的感动,明白圣经的教训,结果却是一晃而过。时间一长,不用说等到第二天,就是在当天,随着祷告的结束、随着把圣经合上、随着回到日常事务的节奏中去,我们也就把自己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再一次抛在脑后。保罗没有因着书信结束而停止对信徒的关注,神也不会因着把心意启示给我们就以为大功告成了。相反,所期待的乃是在今后的日子信徒的生命发生真实的变化。盼望神的话时常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盼望神的话所针对的我们生命的光景时常出现我们的脑海里,提醒自己,迈出改变的步伐。愿神的心意成全。 默想经文:“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16:13-14)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尝试回忆一下整卷书信的经文所谈到的问题,对照自己生命的真实光景,可能是最近才有的新问题,也可能是已经很多年的老问题了,做出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看完整卷《哥林多前书》,会发现这卷书信主要是针对哥林多教会的许多问题而展开的论述。书信不但让我们有机会认识许多属神的真理,也让我们看到当时哥林多教信徒生命所处的光景。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保罗的开场白,可能就会更深体会其中的意味深长了。 保罗说到:“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又因你们在祂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祂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1:5-9)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哥林多教会的光景。信徒是非常蒙恩的一群人,他们凡事富足,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而且是在等候主耶稣基督的再现。他们的现状是美好的,而且等候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然而,在美好的现状和更加美好的未来之间,并不是自由散漫或是无所事事式的等待,而是有一段路要走,有一个过程要完成。而这段要走的路、要完成的过程,就是生命重塑的过程。保罗指出,神最终要成就的,乃是要信徒在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也就是圣洁无瑕疵,以至于可以和耶稣基督联合,一同得份。 结合整封书信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在这条从美好的现状通往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路上,走得并不好,甚至就要跌倒了。他们结党纷争、纵容淫乱犯罪、弟兄彼此相争、彼此论断、在恩赐的追求和使用上混乱不堪、在圣餐上不成体统、在复活的事上出现疑惑。虽然保罗相信神要坚固信徒,叫他们在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但保罗也深知神的工作并非意味着信徒不需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保罗知道,神的工作乃是通过他来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引导信徒归正,而接下来信徒必须要有回应,才可以最终走到那荣美的终点。 我们可以尝试用搭建房屋的这幅画面来描绘哥林多教会的光景。材料都预备齐全了,但要经过严谨的搭建过程,才可以最终成为合用的房子。最终验收的是房子,而不是一堆材料而已。但如果人们在其中拿着材料夸口、以材料彼此争竞、甚至滥用材料的话,那就贻笑大方了。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蒙神的恩有了各样充足的材料,但如果他们在搭建的过程中自由散漫、各自为政、任意而为的话,他们是无法搭建出被神验收合格的房子的。这房子就是信徒的生命工程。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对于属灵生命的建造,并非完全如此,并非因为有了好的开始,就可以畅顺地通往终点了。在属灵生命的建造上,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好的开始“只”是成功的一半。神有恩典为我们预备各样的资源,我们也需要善用资源,用心搭建,生命经历重整而被塑造成为耶稣基督的样式,最终才可以抵达终点,向神交账。让我们一起为神为我们所预备的各样资源而感恩,让我们一起以谨守的心走在这条重塑生命的道路上,最终一起跟随主耶稣基督进入荣耀里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