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导读《雅各书》第一章

下载PDF版圣经导读《雅各书》第一章

经文 :
1. 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4. 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5.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
6. 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
7. 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8.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9.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该喜乐。
10. 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因为他必要过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样。
11. 太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谢,美容就消没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
12. 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
13. 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
14.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15. 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16.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
17. 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18. 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19.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20.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
21. 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22.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25.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26.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27. 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主题 : 信心中的平常心(1:9-11) - 07/28/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段,雅各讲到贫穷和富足的问题。卑微的升高就该喜乐,这一点几乎不会有什么疑问,因为人人都是喜欢升高的。然而,雅各继续讲到,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这就不那么容易叫人明白了,因为普遍来说,人都是喜欢从低到高的变化,而不喜欢从高到低的变化。雅各为什么要把这两种变化放在一起说,而且指出对于这两种变化的态度都要是一样的,即都要喜乐呢? 这短短的几节经文看似简单,但要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可以从两种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就是从属灵的意义来看什么是卑微、升高和富足。当人虽然贫穷,但却是蒙主喜悦,在神国里有荣耀的盼望和尊贵的地位时,应该喜乐。而富足的人应该谦卑自己,不要以地上的财富夸口,而要在神面前谦卑自己,看到自己灵里面的缺乏,靠主喜乐。这对于当时普遍生活在贫穷中的基督徒是很好的安慰,也是对一些富足之人的很好提醒。 第二个角度就是从人生的变化来看我们应有的态度。当雅各说到富足的降卑时,特别用到一个当时中东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来作比喻,即花草在太阳出来、热风刮起的时候就很容易枯干。雅各使用这样一个自然现象来教导富足的人要以喜乐的心来看到自己的降卑,意思是说,富足降卑,变成贫穷,也是一种好像自然现象那样的事情;而正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就不是大惊小怪,不是难以接受,而是当做平常的事情,以平常的心,也就是以“喜乐”的心来接受,即欢喜快乐接受神所定下的会自然发生的事情。 当这样去思想的时候,也就可以理解雅各在这个段落中要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看待财富的贫穷与富足,而是藉着这个话题来让读者明白如何以信心的平常心来看待人生的变化。谦卑的升高,富足的降卑,这些都是人生中会发生的事情,也都是在神的掌管之中“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就好像花草在烈日下很快会枯干,这是在神的掌管之下,按照神的定规而自然发生。而对于这些不是我们可以掌控,而是在神的掌管下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有什么态度呢?是抱着“如果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就欢喜,如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就愁眉苦脸”的态度吗?不是的!雅各指出,都要喜乐,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和变化,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因为这些都是出于神的掌管,我们就都欢喜快乐地接受。谦卑的升高,贫穷的变富足,我们不要因此就自以为得意,骄横跋扈;富足的变谦卑、变贫穷,我们也不要因此就失落消沉,终日抬不起头来。 这对于当时普遍处于贫穷状态的基督徒来说,也是很好的安慰和激励。因为贫穷,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所以有些人就闷闷不乐、怨天尤人;有些人终日思想的就是如何早日脱贫;也有些人因此对于富足的人心怀不满;而有些富足的人也因为自己的财富而夸口,看不起贫穷的人。而且,这些不单只是在教会内部的问题,同时也影响到教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贫穷的教会与富足的社会阶层也产生了张力。针对这种情形,雅各让我们看到,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些事情。贫穷的变富足,富足的变贫穷,这些都是在神的手中发生,我们都要欢喜快乐地接受。雅各不是用属世的心理安慰的方式去安抚贫穷人的心,而是引导人们看到在这些现象背后神的掌管,从而让人因着对神的顺服而可以积极地以平常心来面对。这也是对信心很好的诠释。基督徒对神的信心,不是在于凭信心祷告要求神来让自己脱离贫穷,或是凭信心祷告求神保持自己富足的状态,而是凭信心顺服神的安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欣然接受,归荣耀与神。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细细体会字里行间所要传递的信息,调教自己的心态,以看待自然现象的心来看到人生的变化,凭信心来领受神的安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听见道、领受道、行出道(1:19-27) - 07/30/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段,雅各提到与“道”有关的几个我们需要留意的方面,分别为听见道、领受道,与行出道。对于听见道,基本上人人都会,因为这是生理上的听力能力的问题,只要有耳可听的,就可以听到。接下来,就是如何领受所听的道。雅各指出人的怒气会在领受道上形成拦阻,所以需要改变自己,脱去怒气等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用温柔的心来领受那所栽种的道。之所以提到是“所栽种的道”,指的就是那“听见的道”,因为听见了,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就是已经栽种了。这也就是说,不单只是用耳朵来听见道,还要有正确的心态来领受这听到耳朵里的道,使其真正被心领受,以至于可以带来生命的改变。 这对我们是很好的提醒。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听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所听的道似乎并对自己带来所期望的改变。这种迷茫和沮丧是因为我们对道有一种假设,即认为只要把道听进去了,这道就会慢慢、自动地改变自己,而我们也可以坐享其成、静观其变。虽然我们知道神的话语的确带着改变生命的大能,然而我们也要留意雅各在这里所提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我们也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去领受所听见的道,这样才能让所听见的道在心中带来更新变化。如果我们的生命还是停留在易怒、污秽和邪恶,就会将所听见的道给塞住。这就好像耶稣所说的撒种的比喻,我们要预备好自己的心田成为好土去领受圣善的道。而实际上,当我们愿意以温柔的心来领受所听见的道的时候,其本身也就说明所听见的道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发生了作用(否则的话我们怎么会知道要用温柔的心去领受呢?)。当我们对听见的道有一些基本的反应,愿意做出一些改变,以至于可以在这些改变的基础让道继续带来更大的改变,就好像耶稣所说的,有的还要加给他。这就好像当堤坝被洪水冲出一点小缺口的时候,更多的洪水就会涌过来。如果我们对听见的这些道依然刚硬,心态没有随之而来的调整,结果就不会任何改变和突破,就好像耶稣所说的,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去,即听了和没听一样。 听见道、领受道,接下来就是更为关键的一步,即行出道。雅各指出,只有真正将所听见的道行出来,才真正是蒙福的人,也就是说,才真正是神所喜悦的人。雅各特别用了照镜子来作比喻说明行道的重要性。若只是听道而不行道,就好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当时的镜子不像我们现在的那么清晰,更多的是比较模糊的影像。这个比喻虽然和当时的镜子清晰度有关,但却更能说明问题,即以为通过神的道明白了许多事情,以为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如果不行道的话,这些我们以为看清楚自己的地方随即也就慢慢淡化、模糊了。 这也是对我们很好的提醒。我们的确常常在神的道中看到自己的问题,例如贪心、小信、没有爱心,等等。我们有时候也彼此分享这些、高谈阔论作见证。但是如果没有实际行动的话,那么我们所看见的自己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久而久之我们也淡化了自己的问题,随之而去、习以为常了。然而,真正的敬虔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讲自己听见、看见、明白的道理,而是真正地将这些道付诸实施,包括帮助有需要的人,以及自身生命的成长、抵制世俗的影响。这些也都让我们明白,神真正希望看到的,乃是我们采取实际行动而带来的真正的改变,也就是我们的信心要带来行为的改变,而通过我们行为的改变来显明我们有神喜悦的真正的信心。 默想经文:“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1:22)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思想听见道、领受道和行出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听见道而不领受道,是自己欺哄自己,以为听到了许多,但实际上都没有领受进去。领受道而不行出道也是自己欺哄自己,以为自己明白了许多,但实际上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在神眼里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正确面对试探(1:12-18) - 07/29/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段,雅各教导信徒如何正确面对试探。雅各首先讲到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之后,必得生命的冠冕。接下来,雅各解释到试探的根源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成功忍受试探(也就是“经过试验”)之后必得生命的冠冕。 雅各指出当时有人对试探的看法,是认为试探是从神而来的,即“是神在试探我们、给我们犯罪的念头,要看我们是否顶得住这犯罪的念头而不犯罪。”雅各指出,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的。雅各从神的属性说起,指出神不能被恶试探,也不试探人。首先,神不能被试探,不是说神不允许试探祂的事情发生,而是说即便试探发生,神也不会为之所动,因为神的本性清洁,毫无被试探引诱成功的可能。打个比方,正常情况下当我们面对着一碗污水的时候,是不会感觉到自己正在面临“喝一口”的试探,因为我们的本性根本不会去喝污水。而圣洁的神在面临试探的时候也是这样,根本不会对污秽有任何反应,正如耶稣面对撒旦的试探一样。 其次,神不会试探人,也就是说,神不会故意将一些恶的念头放在人的心里去看看人会不会真的犯罪。我们可能会说,神不是也试验(与“试探”同字)过亚伯拉罕吗?怎么能说神不试探人呢?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区别。当神试验亚伯拉罕的时候,乃是将一个反映祂正直、良善、权能的命令,例如献以撒,放在亚伯拉罕面前,要看亚伯拉罕是否真正愿意舍己顺服神、是否相信神能使人从死里复活。所以亚伯拉罕所面临的试探乃是他是否愿意听从神清洁的吩咐。而雅各这里所说的情形则恰恰相反,是有人认为诸如“我想要偷东西”的这个犯罪的念头是从神来的,要看看我们原本心平如水的心能否扛得住这个从神而来的犯罪的念头。 雅各引用神的属性来让我们知道两个方面的道理。其一,试探不是从神而来的,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私欲。例如当我们看到别人口袋里的钱就想要去偷,这个想法不是神放在我们心里来试验我们是否不偷,而是出于我们原本心里贪爱钱财的私欲。其二,就是怎么可以做到不受试探呢?就是好像神那样有清洁的心,以至于可以对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反应,就好像没有贪心、心地正直的人对别人口袋里的钱绝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所以别人口袋里的钱他根本无法构成试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段经文,雅各所提出的忍受试探的人可以得到生命的冠冕,意思不是说用意志在试探面前强忍着,例如看见眼前有一百万,虽然心里想要,但就沉住忍着忍着不拿,就可以得到生命的冠冕。雅各的意思乃是说我们要去对付自己生命中的更为根本的犯罪的问题,就是心里的私欲。只有除掉我们内心的私欲,让自己真正是按照神的旨意被真道重生,好像初熟的果子,那才是神喜悦的样式。 这是对我们很好的提醒。有时候我们忍受试探、经过试验,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了私欲,而只是说我们私欲依存,但靠着意志,或者一些其它的方法来让自己不去犯罪。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受到要胜过试探、不犯罪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是在靠着意志来扛,常常力不从心;或者即便有时可以胜过试探,但也觉得是非常的辛苦。今天我们藉着这段经文可以明白,真正面对试探、胜过试探的方法乃是我们生命的彻底改变。当我们面对试探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自己在生命中还有哪些依然停留在肉体的邪情私欲中需要对付的。所以,当我们遇见试探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们之所以意识到,或是感觉到被试探,乃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方面的私欲还在。这样,我们的回应,就不仅仅是忍着不犯罪,而是去思想我们私欲为什么还存在的原因,是因为我还是以自己为中心,还是没有真正信靠神的良善和大能,还是没有真正做到爱神、不爱世界,还在为自己担心、操心,希望做些事情来增加自己的地位和安全感,等等。这实际上也是雅各看待信心的角度,从行动中反观我们对神是否有真实的信心。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细细体会其中有关试探与私欲的关系,给自己带来触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信心让我们毫无欠缺(1:2-8) - 07/26/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段,雅各讲到信心的功用。很特别地,雅各不是从得救的角度来谈信心,而是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的确,当我们只提“因信称义”,或是“因信得救”的时候,是把信心的功用局限在得救的方面。然而,虽然信心在得救上是很重要的,但是信心并不是只是用来让我们过“得救”这一关用的,而是有更广阔的范畴,指的是我们整个人的生活和生命面貌的改变。这就好像我们的考试成绩不只是用来应付考试过关的要求,而是表明学生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只有当我们整个人在生活和生命的各个层面都因对神的信心而改变的时候,这才叫做真正活出了信心;或者说,这才说明我们有真信心。 在这里,雅各让我们看到信心带给我们在两方面的不缺乏;或者也可以反过来看,当我们在这两方面不缺乏的时候,也就说明我们真正活出了对神的信心。第一个不缺乏是指我们满有喜乐的心(1:2-4)。雅各指出,当我们落在百般试炼中的时候,要因着有经得起考验的信心而忍耐、坚持到底;不但如此,而且满有喜乐。这样,当我们满有喜乐的时候,当然也就不会感到缺乏了。所以,雅各让我们看到的,乃是信心在面对各样试炼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果效,就是喜乐的忍耐。 这对我们是很好的提醒。很多时候,在面临试炼的时候我们常常想到的是忍耐,能够做到的也是忍耐。我们以忍耐的心来面对各样不顺利的情形,心里盼望着坚持这一阵子,熬过去就好了。当然,能有这样的心已经很好了,可是这种希望、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的忍耐也意味着我们在忍耐的时候心里是苦的(所以才希望以后会好起来),是感到缺乏的。例如经济陷入困境,我们忍耐着过贫穷的生活,心里盼望着这样的日子赶快过去,也有信心神会让自己的日子好起来,这实际上是深深感受到现在贫穷日子的缺乏和对这种日子的厌倦。然而,雅各指出,真正的忍耐到底(和合本翻译为“成功”),乃是即便是在试炼的当中也是满有喜乐、不觉缺乏。也就是说,在经历贫穷的时候的信心不是相信神会让这苦日子过去,让自己好起来,而是说因着对神的信心,即便是在贫穷中也是感到富足和喜乐的,因为有主同在,还缺什么呢?正如保罗所说的,在主里面学会如何处卑贱,如何处丰富。 第二个不缺乏是指我们有智慧的心(1:5-8)。雅各指出,除了在试炼中以经得起考验的信心来对待以外,人们通常还会感到另一方面的缺乏,就是智慧。根据上下文,这里的智慧指的是生活中的智慧,而不是大是大非的真理原则,因为那些都已经记载在圣经里,不需要额外再向神求了。的确,智慧是无法用忍耐来替代的。例如如何看待和处理一件事情,要不要换工作,这不是靠忍耐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有属灵的洞见和远略,这就是我们需要,但却常常感到缺乏的智慧。与以信心来忍耐试炼不同,雅各告诉我们这个时候要凭着信心去向神求。虽然向神求智慧也是我们常常会有的反应,神也愿意将智慧赐给我们,但雅各指出其中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心里不要有疑惑。这里,“疑惑”一词有“辨析、鉴别、怀疑”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我们向神求来一些感动的时候,不要去辨析、怀疑这些感动。为什么不要去辨析、怀疑所得到的感动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是因为感到缺乏智慧才会去向神求。可是如果对向神求来的感动、智慧又去进行辨析的时候,这岂不说明我们还是以为自己有智慧去对神的感动进行鉴别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所以,当我们真正感到自己缺乏自己的时候,就应该承认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对向神求来的感动进行鉴别,而应该因信心来全然接受。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有明辨的心,而是说我们既然承认自己缺乏智慧,就理应全心接受从神而来的感动。这本身就是信心的表现,因为相信神的大能、超越、美善、信实和纯全。 雅各指出,当我们心里有疑惑,就好像心怀二意的人一样,不要想着可以从主那里得着什么。这不是说主一定不会将智慧赐给这些心怀二意的人,而是说即便主赐给了他们所需的智慧,他们还是得不着,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想法、寡见去辨析主的智慧,结果还是将主的智慧给挡在外面不去接受,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和没有求一样。这就好像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去寻求别人的意见,可是当别人给了意见,我们又加以评判和拒绝,就和没有向人寻求意见一样一无所得了。试想,我们平时是否都常常是这样的情形呢?对人,我们可能还说得过去,因为别人给的意见也会有可能是有缺陷的。可是对神,我们就说不过去了,难道我们认为神的意见不好吗?难道我们不相信神会对祂给的意见负责到底吗?归根到底,这还是看我们对神的信心了。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慢慢读出每一句话,跟随圣灵引导去体会神向自己传递的信息,带来自己信心真实的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信仰联系实际的书信(1:1) - 07/23/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雅各书》的作者为雅各。从新约圣经中对几位“雅各”的记载,我们基本可以肯定,《雅各书》的作者是耶稣的兄弟雅各。这位雅各,在耶路撒冷的初代教会中很有名望,被称为是“公义的雅各”。据记载,耶路撒冷的同胞,尤其是穷人,对雅各推崇备至,而耶路撒冷的非基督徒和基督徒都同样赞誉他的敬虔。然而,因为他对贵族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揭示,使得贵族阶级的祭司对他咬牙切齿。大约在公元六十二年,大祭司亚拿努斯二世找借口将雅各处死。 了解以下当时的社会背景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雅各书》有所帮助: “约在一个世纪之前,罗马将军庞贝割裂了犹太人的领土,使许多犹太农民不再有田地;大希律严苛的征税必定让许多小农民无法继续经营。第一世纪时,许多农民都是佃农,在封建的大农庄上工作(正如帝国其他地方一样);还有人因为无地可耕,变成市场上待工的零工,偶尔才有一份工作可作(在收割的时候工作机会较多)。帝国许多地方对贵族地主不满之情高涨,而佃农答应交货却办不到;有些地主甚至雇用杀手去对付那些不合作的佃农。城市里的情形不至如此极端,但是区分仍甚明显(如:耶路撒冷的上城为权贵所住,贫民则住在城市下水道的顺风一端)。后来权贵祭司开始不将什一的收入发给较穷的祭司(那是他们惟一的生活来源),使经济的紧绷情况达到高峰。”——《新约圣经背景注释》 从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教会是处在一个普遍贫穷,而两极分化又十分严重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下,而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必定会影响教会的各样生活面貌。基督徒如何看待财富,如何面对贫穷,如何真正将信仰与生活结合起来,都是当时教会所面临的挑战。《雅各书》正是因应这样的需要而写成。虽然在《雅各书》中强调行为的重要性,似乎与保罗的“因信称义”相矛盾,但正如穆尔所写到的,“他们若非各自不晓得对方的讲论,便是其中之一在回答另一方遭误解的教导。多数学者采纳后者情况;雅各对遭误解的保罗神学提出自己的反应。”(穆尔:《丁道尔圣经注释系列》)所以,研读《雅各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因信称义”的道理,正如雅各自己在书信中所写到的,听道还要行道。听了信心的道,也理应活出信心的道。人人都有听道的机会,事实上,许多人都有机会听过道。然而,只有行道,才是真正的跟随主、属于神、顺从圣灵的基督徒。 第1段,也就是书信的开头,雅各称写信的对象是“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在犹大亡国被掳,犹太人散居各地的时候,以色列各支派之间的区别和界定已经变得很模糊。所以,当再提到十二支派的时候,更多的是指以色列人在经过灵性复兴之后的重新聚集,也就是指着属灵意义上的真以色列人——基督徒而言。当雅各特别用到这个词汇时,一方面表明他对自己的骨肉同胞以色列人的思念,正如保罗对犹太人的思念一样;同时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基督徒的关注。无论是旧约的以色列人,还是新约的基督徒,大家都容易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将信心和行为割裂开来。旧约的以色列人将信心与行为割裂开来,导致他们没有信心的行为——这不是神喜悦的好行为;而新约的基督徒将信心与行为割裂开来,走向的是另一个极端,就是没有行为的信心——这并不是神喜悦的真信心。 盼望我们作为属神的子民,真以色列人,都可以从这卷宝贵的劝勉式的书信中得到造就,实现信仰和生活的连接和转化,真正活出神喜悦的信心,成为世上的盐和光,叫世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在天上的父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