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
1.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2.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3. 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
4. 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5.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6. 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
7. 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
8. 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象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
9. 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于是,拿俄米与她们亲嘴。她们就放声而哭,
10. 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
11. 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12. 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
13. 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
14. 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
15. 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16.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17. 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
18.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19.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
20. 拿俄米对他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
21. 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
22. 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主题 : 第2段。领受赐福离开,还是就近赐福的神?(1:6-22) - 06/20/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段记载的是拿俄米的回归之旅。在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且听说神在犹太地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给他们之后,拿俄米决定要从摩押地回犹太地。她原本要打发两个儿妇,也就是儿子们在摩押地所娶的外邦女子,回她们各自的地方。在经过一番坚持之后,俄珥巴离开了,而路得却留下来与拿俄米一同回到伯利恒。当时正值动手割大麦的时候,显明神眷顾祂的百姓已经有一段的时间,粮食已经长成等待收割了。
从拿俄米和两个儿妇的对话中,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当拿俄米想要打发两个儿妇回她们各自娘家的时候,她就奉耶和华神的名给了她们许多的祝福,例如愿耶和华恩待她们、使她们可以有新夫,也在新夫家有平安,等等。而说到跟随自己回伯利恒的时候,则描绘出另一毫无盼望的图画,例如她不会有丈夫可以生子,而且自己还是受神攻击的对象,强调跟着自己是没有希望的。经过这一番挣扎之后,俄珥巴离开了,但路得坚持不走,要以拿俄米的神为自己的神,要跟随这个(自认为)受到神攻击的婆婆回到神的子民当中。
两个儿妇,俄珥巴和路得,至此就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她们的方向迥然不同。可以说,俄珥巴是带着从拿俄米而来的奉神的名的祝福离开的,而路得则不同,不是带着祝福离开,而是跟随拿俄米一起去就近那位赐福的神。路得并非不知道拿俄米所受的苦,她甚至也亲身经历了拿俄米所说的苦,因为她的丈夫也去世了。然而路得却没有因此就离开拿俄米,也没有离开拿俄米所侍奉的神。相反,路得愿意以拿俄米的神为自己的神,愿意朝着这位赐福的神的方向走去,将自己的未来交在这位神的手中。
俄珥巴和路得的选择,也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一个是领受神的赐福而离开,一个是来就近赐福的神。我们会是哪一个呢?很多时候,我们就好像俄珥巴一样,希望得到神的赐福,也满心欢喜得到神的赐福,然后就离开了,回到自己以前的地方,回到自己以前背离神的状态,去做自己的事,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经营自己的未来;最终,就很像俄珥巴一样,下落不明了。盼望我们都可以好像路得一样,愿意、且立定心志来就近那位赐福的神,即便有可能看起来是在神的手中受苦,但依然以神为神、至死不渝。
默想经文:“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1:16)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特别是俄珥巴和路得的不同取向来思想这句话,使这句话不只是一句宣告、一个口号,更是提醒我们,不是领受神的赐福就离开,而是来就近那位赐福的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1段。天灾人祸,何去何从?(1:1-5) - 06/20/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路得记》是一卷备受推崇的书卷,有人称之为“完美的故事”。令人惊奇的是,这里所记载的这个历史悠久的故事,竟然完全符合了现代人对于一本好小说的评审标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更是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心。我们会发现,无论读了《路得记》多少次,也不会觉得厌倦,反而是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喜欢。
相对而言,《路得记》的简洁明了,使得这卷书也成为了少数没有太多释经书的书卷之一。虽然缺少一定数量的释经书的帮助,我们可能会觉得缺少了什么;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我们可以在不受太多释经书的“干扰”下,静静地进入经文的场景去感受那一股清澈流泉。
关于写作目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对大卫族谱的补充,有人认为是描写美好的爱情;甚至还有人认为是鼓励与外族通婚,等等。虽然这些理解都可以在书卷中找到支持,但我们也无需将这些观点先入为主地带进我们的阅读当中,因为这样反而会容易影响我们对全书的理解和感受。
虽然对于作者和写作日期,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但书卷所记载的故事,却无疑是发生在士师时期。第1 段,作者就给当时的背景有了很清楚的交代。这也让我们对士师时期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士师时期,神兴起许多士师来拯救当时顽梗悖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以色列人,然而,很显然,士师并不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经文让我们看到了士师们还有他们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天灾和人祸。士师们虽然可以带领以色列人取得一些局部战争的胜利,但是却无法制止饥荒;士师们虽然可以凭着个人的能力取得一些零星抗争的果实,但却无法抗拒死亡的发生。对于拿俄米一家来说,这是再真实不过的经历了。他们家在以色列国中遭遇了饥荒,不得不逃亡到摩押地去;然而,他们依然无法逃脱死亡的阴影。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之内,家中的三个男人都相继去死,只剩下三位妇女相依为命,这是何等的悲哀!天灾人祸,何去何从呢?神子民的盼望究竟在哪里呢?我们拭目以待。
默想经文:“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1:1)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在当时士师所带来的帮助,以及士师也无能为力的地方,预备我们的心去迎接随后发生的事。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由苦变甜的开始 - 05/06/2017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路得记》是大家都很熟悉、喜爱的书卷,读起来轻松、写意、快乐、甘甜,被称为“完美的故事”,也被看成小说艺术的旷世巨作。虽然全书以欢庆结束,可是故事的一开始却是非常的凄凉。在第1章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家破人亡的故事。以利米勒因为在自己的土地上遭遇饥荒,就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逃往摩押地避难。虽然在那里儿子们都娶了妻,在异地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可是接二连三的,以利米勒和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下三个寡妇。此时,拿俄米听说神眷顾以色列人,赐粮食给他们,于是就要回去。她劝两个儿媳回娘家,不要跟着她继续这样一个没有盼望的生活。俄珥巴含泪离开了,可是路得执意留下了。拿俄米带着愁苦回到本家,以自己的名字为羞愧,不愿被叫做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而宁愿被叫做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她自觉在神的手中受了大苦。
拿俄米的确很苦。一个信神的子民,被饥荒所迫,离乡背井,原本就是一件很苦的事;然而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离世,则让她苦上加苦。以前在饥荒中看不见神的帮助也就罢了,可是现在虽然看见了神的影子,但却是那位使自己受苦的神,这更让拿俄米痛苦万分。
虽然受尽了人间的苦难,也在神的手中受苦,可是拿俄米却有两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使她的苦尽甘来成为可能。首先,无论在神的手中受了多大的苦,拿俄米始终要起身回犹大地,回去神那里,回到神的子民中去!在她眼里,即便神苦待了她,让她从甜变为苦,可是神始终是她的神;她没有被摩押地的偶像掳掠,而是依然以耶和华为她的主。其次,无论拿俄米多么的苦,她始终是在为别人着想。她即便只剩下自己孤零零无依无靠地回本家,也要极力劝说两个儿媳离开她,为了她们的将来着想,而不是因为自己老无依靠而死死把她们抓在身边。
正是因为拿俄米在无论多么困难的情形下,她始终以神为神,始终为别人着想,带来了她人生的重大转机,虽然她还在为自己由甜变苦而悲哀,可是却不知不觉已经踏上了由苦变甜的蒙福之路。读《士师记》的时候,我们已经总结出以色列人悖逆神的两个面向,一个是离弃神、拜偶像;另一个就是把神挂在嘴边,但却彼此相争。与这些恰恰相反,拿俄米是无论再苦也不离开神,无论再苦也要帮助人。在神的眷顾之下,拿俄米踏上了回地上老家的旅程,也踏上了回到天上更美家乡的旅程。
从拿俄米身上我们学到什么呢?很明显,就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况,我们都要持守爱神、爱人的原则。这个世上,我们会遇到很多让我们觉得很痛苦,很孤单,很委屈,被人遗弃的事情,有时我们甚至都在埋怨神为什么苦待我?很多事情我们找不到答案。可是,我们如果能好像拿俄米那样,即便认为是神使自己受苦,可是心中始终谨记的是神依然是我的神,我依然要去找祂,要回到祂的怀抱中去的话,我们终究就会体验到,信靠耶和华的必不自羞愧!
默想经文:“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1:6)
哦,主啊,多么温馨的画面,多么感人的故事。当我看到拿俄米对你如此的忠心,对儿妇是如此的善良的时候,我几乎都忘记了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是的,当人心中有神,心中有他人的时候,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当我们转向神的时候,也就是苦尽甘来的时候了。主啊,感谢你。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
一点操练:在生活中遭遇意想不到的事情,遭遇不可理喻的事情,不要灰心,不要忧愁,不要自暴自弃。要知道,神始终是我们的神,我心里依靠祂,就得到帮助(诗28:7)。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