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导读《使徒行传》第十八章

下载PDF版圣经导读《使徒行传》第十八章

经文 :
1. 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
2. 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义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
3. 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
4.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6. 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罪原文作血)与我无干,(原文作我却干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
7. 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8. 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9.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
10. 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11. 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神的道教训他们。
12. 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
13. 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
14. 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
15. 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16. 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17. 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18. 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19. 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20. 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
21. 就辞别他们说,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22. 在该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23. 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24.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力山太,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学问或作口才)。
25. 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26. 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
27. 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或作弟兄们就写信劝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
28. 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主题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18:24-28) - 04/15/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8段记载的是亚波罗在以弗所的事。虽然看起来作者好像暂时离开了保罗而将目光放在另一位教会将来的重要同工身上,但实际上,这段经文的内容依旧是围绕着保罗而展开,因为我们后面会看到,亚波罗在以弗所传道留下的后遗症,需要保罗来解决。 经文介绍亚波罗是犹太人,生在亚历山大,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从历史中我们知道,亚历山大在当时的欧洲算是个一个教育、哲学的中心,而在那里的基督教信仰也带有一些诺斯底主义的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亚波罗,有口才、能讲解圣经,但却接受一些被篡改了的,或是有偏失的基督教教义,是不足为奇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亚波罗虽然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情详细讲论教训人,可是他只晓得施洗约翰的洗礼。这就意味着,亚波罗虽然向人讲解耶稣,但并没有将耶稣当做主基督来看,所以他对人的引导最终只停留在让人接受施洗约翰的叫人悔改的洗礼上,而没有进一步与救主基督耶稣相连。 亚波罗在教导上的这些缺欠后来被亚居拉和百基拉发现并予以纠正。这样,当亚波罗离开以弗所去到亚该亚继续传道的时候,他就能够有正确的教导,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18:28)。然而,虽然亚波罗的教导后来得到了纠正,可是他一开始的错误教导却依然带来了一定的,甚至是严重的不良影响。从接下来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到,当保罗来到以弗所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他在当地遇到一些没有接受圣灵的门徒,原因就是他们接受了约翰的洗,但却不是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这想必就是之前亚波罗在以弗所传道时错误教导所结出的不成熟的果子了。 这段经文的记载是一个真实的个案,也是给我们的警醒。在真理上的教导真的不可放松。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真理上的教导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差错,都会带来无法遇见的后果。这一点在对耶稣基督的认知上尤为重要。承认耶稣是基督、是救主,并且奉耶稣的名受洗,这是信仰的核心。如果只是将基督教的信仰解释、传递成悔改、行善、做好事,而与接受耶稣是基督无关,或是割裂的话,那么只能算作不整全的真理,而带来的,就是不整全的救恩,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带来救恩。 接受耶稣是基督的重要性还在于,即便我们是奉耶稣的名受洗,口头上承认耶稣是基督、是主,但实际上却没有发自内心地接受耶稣作自己生命的主宰,而仅仅是把信仰当做是回教会参与一系列活动,或是按照圣经的教导去修改自己的品行、作一个好人的话,那么后果也是很严重的。这不是说参与教会活动、行善、公益不对,或是没有意义,而是说我们的生命需要与耶稣基督连接在一起,需要委身、降服在我们的主和救主的旨意和权柄之下。事实上,这也是当今教会的所面临的一大挑战。通常,在教会里面的教导都不会再犯当年亚波罗那样的问题。我们都会教导弟兄姐妹耶稣是主,是基督。然而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我们只是停留在教导正确就可以了吗?我们只是停留在接受正确的教导就可以了吗?耶稣是基督,这不仅仅是一个正确的真理教导,这还要是我们生命的归依、生活的实践。只有当我们的生命真正以耶稣基督为主,以耶稣作为我们生活的中心、重心,我们才真正是活出了耶稣是基督的真理。 默想经文:“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18:28)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体会其中宝贵和重要之处,给自己的教导,和生命带来触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随时做好被主灵活使用的准备(18:1-17) - 04/09/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6段记载的是保罗在哥林多的宣教历程。虽然保罗在当地依然受到犹太人的抗拒和毁谤,可是在向外邦人的宣教上却取得了很好的果效,有许多哥林多人都信了主。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这对于常常因着犹太人和当地人的逼迫而不得不离开的保罗来说,算是在一个地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这段经文有两个很特别的地方值得我们留意。首先,就是提到保罗在当地遇到了和他一样是以制造帐棚为业的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于是就和他们同住作工(18:3)。这里让我们看到保罗在哥林多生活的一个侧面,就是他也亲手作工来维系生活和传道的需要。说到保罗在宣教的工场作工,这一点在其它地方很少被提及。其次,就是经文提到主在夜间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和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18:9-10)这里让我们看到主耶稣对保罗在当地坚持传道的鼓励,也是命令。主之所以说在哥林多有祂许多的百姓,不是指在哥林多有许多已经接受福音的人可以作为保罗的后盾和支持,而是说在哥林多有许多人尚待听到福音,所以主也会保守保罗在哥林多住多一些日子来传道。说到主在保罗的宣教行程中向保罗说话来鼓励他留在当地,这在其它的地方也很少有类似的记载。更多的情形是保罗在宣教工场因为逼迫而不得不匆忙离开。 当我们将经文这两处很特别的记载联系起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即当保罗被主鼓励和命令在哥林多长期待下去的时候,他已经为在当地常住做好了预备,因为他和亚居拉、百基拉一起以制造帐棚为业、为生了。或者说,正是因为保罗在当地开始从事自己以往的职业,从经济上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和宣教提供一定的资源,从而为他可以领受主特别的托付在当地常住下去打下了基础。 这是一次很特别的个案。通常我们会看到、想到的是,神为了祂的事工展开而事先在祂的仆人使女人身上作预备的工作,无论是在经济方面、学识方面,还是心志方面,等等。当然,这些是不错的,神的确会做许多预备的工作来引导祂的工人去完成祂的托付。可是这一次保罗在哥林多的经历,却好像是反过来了。是保罗先行有所预备,以至于他可以被主使用,长期在哥林多待下去。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保罗在哥林多可以遇到编制帐棚的同行,这也是主的预备。但是经文的记载方式却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保罗和亚居拉、百基拉的同住作工为他后面承担主的特别托付做好了预备。虽然我们不能太确切的知道保罗在当地作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只不过在这里被强调了出来,还是因为他手头的经费已经用完,不得不要做点事情来贴补一下,又或者是他本来每到一地就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只是到处被人驱赶不能达成心愿而已。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保罗这一次主动的做法为地后面的被主灵活使用继续长期宣教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保罗初来哥林多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会在这里待多久,是很快又被驱赶,还是可以待一段长的时间,可是当他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这就为他可以随时被主灵活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虽然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主真要保罗长期留在当地,即便保罗不做工主也可以满足他的一切需用,可是我们还是要从保罗这里有所学习和借鉴。主固然有权能来做成祂要成就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自己也主动做了我们可以做的,也是应该做的事情,岂不是可以更好、更灵活地被主使用吗?惟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18:3)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的内容来默想这句话并聆听圣灵的声音。看到保罗自己做好了准备,以至于可以将自己交在主的手中灵活使用,我们心里有什么感触、思考和回应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一次难得的非受迫性旅程(18:18-23) - 04/14/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7段记载的是保罗第二次宣教之旅的回程。保罗离开哥林多,经过坚革哩,在以弗所短暂停留之后去到凯撒利亚,最后回到这次宣教的起始点安提阿。在安提阿住了些日子,便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这也开始了保罗的第三次宣教之旅的行程。 这段经文所记载的保罗行程,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保罗几乎都是在没有受到驱赶或逼迫的情况下离开的。例如,保罗不是因为受到逼迫才离开哥林多;在坚革哩,保罗办完了他许愿的事情也就离开了;而在以弗所,非但没有受到什么压力,众人甚至还请保罗在那里多住些日子,但保罗还是离开了。我们会发现,保罗之前行程的每一站都是因为受到驱赶、逼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这一次却是在没有看到有什么逼迫的情形下不断地离开。我们可以猜想,或许是保罗因为在哥林多住的时间长了,所以后面的行程就相对压缩一些,急于赶回耶路撒冷或是安提阿。或者也有其它的原因促使保罗如此匆忙地往回赶。 我们可能会想,为什么保罗会在没有逼迫的情况下不断离开呢?我们之所以会好奇,会觉得奇怪,很主要的原因乃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各地马不停蹄地宣教,直到迫不得已才不得不离开的保罗,所以才无法理解保罗竟然会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一站一站地离开。可是,我们也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保罗为什么不可以在无压力的情况下离开呢?实际上,保罗也是人,也有累的时候,也有需要休息、调整的时候,也需要有一段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行程来帮助他的恢复,以便继续出击。保罗尽管是主所拣选的宣教士,可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把保罗看作是上了发条的钟表,必须一直高强度地精准运转下去才算正常,稍微迟缓一下就认为是哪里出问题了。保罗是活生生的、需要休息的人,而不是永动机。 当从这个角度来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对保罗和他的这段非受迫性行程有更多的理解。的确,自从看到马其顿的异象,保罗和他的同工就一路冲进欧洲,在腓立比被囚、在帖撒罗尼迦被驱赶、在庇哩亚被驱赶、在雅典舌战群儒被讥讽、在哥林多坚守了一年零六个月;他的确需要回家休息了。而且,保罗也需要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处理他和神之间的一些事情,例如曾经许过愿,也到了要剪发还愿的时间了,等等。如果神也把保罗当人看,赐给保罗有这样一段休整的行程,我们怎么能够把保罗当机器看,要求他必须不断运行下去了呢?我们自己岂不也是需要休整的吗? 当我们学会来理解保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会来看神的工人。虽然神的工人是要向神交账、尽忠,做一个忠心、良善的仆人,可是神的工人也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也有他们自己需要处理的一些事情,包括他们在服事之外和神之间的“私事”。我们要理解他们的需要,并且支持他们在身、心、灵方面所需要的恢复和休整。保罗不愧为是神忠心、良善的仆人。他在回到安提阿休整之后就很快又踏上了第三次的宣教旅程。祝愿每一位神的工人也都会在经过适当的休整之后重新得力,再次为主踏上新的征程。 默想经文:“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18:23)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注目保罗的休息、停留和重新上路,让我们学会看自己,也学会看教会的同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