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导读《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下载PDF版圣经导读《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经文 :
1. 以色列全会众都遵耶和华的吩咐,按着站口从汛的旷野往前行,在利非订安营。百姓没有水喝,
2. 所以与摩西争闹,说,给我们水喝吧。摩西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与我争闹?为什么试探耶和华呢?
3. 百姓在那里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发怨言,说,你为什么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和我们的儿女并牲畜都渴死呢?
4. 摩西就呼求耶和华说,我向这百姓怎样行呢?他们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我。
5.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手里拿着你先前击打河水的杖,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从百姓面前走过去。
6. 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里,站在你面前。你要击打磐石,从磐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长老眼前这样行了。
7. 他给那地方起名叫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因以色列人争闹,又因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
8. 那时,亚玛力人来在利非订,和以色列人争战。
9. 摩西对约书亚说,你为我们选出人来,出去和亚玛力人争战。明天我手里要拿着神的杖,站在山顶上。
10. 于是约书亚照着摩西对他所说的话行,和亚玛力人争战。摩西,亚伦,与户珥都上了山顶。
11. 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
12. 但摩西的手发沉,他们就搬石头来,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他的手就稳住,直到日落的时候。
13. 约书亚用刀杀了亚玛力王和他的百姓。
14.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你要将这话写在书上作纪念,又念给约书亚听。
15. 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就是耶和华是我旌旗的意思),
16. 又说,耶和华已经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

主题 : 第39段。神的手在工作(17:8-16) - 08/31/2022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9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人在利非订和亚玛力人争战的故事。经文中的几个细节需要我们特别留意。首先就是摩西的举手与垂手。经文让我们看到摩西的举手与垂手牵动着整个战事的走向。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常见的是从祷告的角度来理解。当摩西举手的时候意味着他在祷告,所以以色列人得胜;当摩西垂手的时候意味着他停止了祷告,所以亚玛力人得胜。这样的理解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也让我们看到祷告的重要性,但从经文所记载的场面来看,似乎更加侧重的是摩西举手和垂手的动作所带来的外在表征。特别是当亚伦和户珥过来帮忙的时候,更让我们看到他们是在帮助摩西举手的外在动作,而不是在帮助摩西不停的祷告。那么为什么摩西举手就得胜,垂手就失败呢?是因为当他举手的时候,手中的杖带给了以色列人精神上的激励以至于奋勇征战;而当他垂手的时候,以色列人看不到神的杖就士气消沉以至于节节败退吗?又或者说,当摩西举手就意味着祷告的时候,神就垂听祷告帮助以色列人得胜;而当摩西垂手意味着停止祷告的时候,神就停止帮助以色列人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神岂不是好像自动售货机一样机械性地跟从摩西的调遣和指令了吗? 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段经文的最后两句话可以给我们一点的提示。现在的大多数译本都是按照旧约希伯来文圣经所翻译的,即“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就是耶和华是我旌旗的意思);又说:‘耶和华已经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17:15-16)。这两句话如果按照旧约希腊文圣经来翻译的话,虽然会有所不同,但却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整个故事的重点,即“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是我的避难所;又说‘耶和华在暗中的手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从整个故事的上下文来看,希腊文圣经更加配合当时的场景,反映出摩西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整个过程的理解和回应。摩西意识到虽然看起来是自己的举手和垂手决定了整个战事的走向,但实际上却是神暗中的手在发挥功用。是神在带领以色列人得胜,而不是他的手,或是他的祷告在起决定性的作用。神才是以色列人真正的避难所,是他们在争战中的依靠和保障。 当这样去理解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整个故事的重点乃在于神的手在暗中的工作。摩西没有因为自己的举手或垂手牵动着战事而炫耀自己举手或祷告的功用;亚伦和户珥也没有资格来夸耀是因为他们帮助了摩西举手所以才带来了以色列人最终的得胜。相反,摩西知道这背后乃是神的手在工作,神才是以色列人安全的保障。这无疑也是给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很好的提醒。在这个到处都充斥着个人英雄主义的世代,教会也受到侵袭。弟兄姐妹在服事中有美好的果效的时候,往往容易以“是我做了这个、做了那个的结果”,或是“是我祷告了的结果”来下结论,将荣耀归给自己,或者至少让我们在当中也分得一部分赞赏。虽然不可否认我们的确在当中有参与,而且神也使用我们的参与来做成祂的工作,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是自己在主导整个事件的成功与失败。我们要学习摩西的谦和,他知道表面上是自己,但实际上却是神的工作。我们呢?能否真正发自内心地归荣耀与神呢?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整个场景,分清摩西的手与神的手;也学习摩西的谦和,将荣耀归于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8段。如常遇到困难,如常发出怨言吗?(17:1-7) - 08/27/2022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8段记载的是摩西击打磐石出水的神迹。事件的起因是因为以色列人再一次遇到没有水喝的情况。他们与摩西争闹,向摩西发怨言。摩西呼求神,神就让他拿杖击打磐石,磐石就流出水来给百姓喝。从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以色列人这再一次的发怨言,神依然没有责备他们,反倒是以神迹回应他们的诉求,赐给他们水喝。然而,虽然百姓如愿得到水喝,也没有受到神的责备和责罚,可是这个地方却被起名叫作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这也是神给整个事件的定性,百姓的争闹虽然没有受到责罚,反而是因此观看了一次神迹,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在神看来,却是在试探祂,明知神与祂的百姓同在,但偏偏就是不相信神就在他们中间,不相信神的供应与看顾,而是抱怨与争闹说神为什么要将他们置于死地。这就好像《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的,以色列人虽然是在观看神的作为,但却是在试探神;他们虽然看到了神迹、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却是因着不信而惹动神的怒气。神虽然因为怜悯而回应以色列人的诉求,可是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表现就是合神心意的。 这也是给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很好的警醒。很多时候,我们的确就好像当年的以色列人一样,遇到困难就向神发怨言,要这要那,看起来似乎是在凭信向神呼求,但实际上却是因着不信而向神发号施令。虽然最后也得着了,可是在神眼里祂究竟是如何看我们的呢?有时候我们会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意思是说会闹的人更加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这在与神的关系上却并非如此。我们不能以事情的结果是否得到自己想要的回过头来判断我们是否是合神心意的;我们要留意的乃是我们对神的信心是否让我们在任何困难中都坚定的相信神、等候神。 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没有水喝,这其实也是旷野生活的常态。上一次在玛拉,以色列人没有水喝,于是就发怨言;这一次,以色列人再一次“如常”落在没有水喝的境地,结果他们也同样地“如常”发怨言。虽然两次神都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如常”用神迹来给他们提供水喝,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他们是刚刚从埃及被带出来,正在学习认识神的过程中),可是从对两次事件地点的起名中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神的心意了。上一次的地点起名叫玛拉,只是陈述当时水苦的事实而已,而这一次则起名叫玛撒和米利巴,是将事件定性为争闹与试探,说明这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乃是不应该的了。 今天,我们也同样要在当中学功课。我们生活在这个有苦难的世界中,遇到困难乃是如常的情形,各样的不如意、不顺利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该如何面对这如常的困难呢?是如常地向神发怨言、因着不知道神在哪里而急躁、焦虑呢?还是因为一次一次经历与观看神的作为而慢慢学习信靠神、仰望神、等候神,心里因着神的同在而平静安稳呢?神并非不体恤我们的软弱。神怜悯我们的需要,在我们尚未认识祂、对祂经历尚浅、信心幼嫩的时候宽容我们、扶持我们。但是如果我们长此以往,一而再、再而三地信心软弱、生命停滞的话,那就不是神所要的样式了。 默想经文:“又因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在我们中间不是?’”(17:7) 静默思想:神在我们中间吗?难道我们不曾经历过神的同在,以至于还在发出这样的疑问,或是怨言吗?思想神的作为,给自己答案,也向神交上满意的答案。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学习使用手中的杖 - 05/07/2019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出埃及记》第17章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讲的是摩西在利非订击打磐石出水的故事(17:1-7)。当时,以色列人遵照神的吩咐,按着站口从汛的旷野来到利非订,却没有水喝。于是百姓就与摩西争闹。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神怎么带路的?难怪百姓会争闹了。照理说,如此一步一步紧紧跟随神的指引,应该是越走越光明才对呀。怎么给带到无水之地去了?看起来不是百姓跟错了,而是神带错了。可是摩西最后对百姓的评语却是他们在试探神,要看看“耶和华在我们中间不是?”(17:7)。这也就是说,百姓遇到了困难之后所质疑的就是神是否在他们中间,他们需要得到水的供应才能确定这一点。逼着神出手,这是试探,而不是信心的表现。试想,当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跟随神却来到困苦之地的时候,我们也会有怨言,会质疑神的同在吗?神并非带错了路,神乃是要显明我们的心,也要更新我们的心。 第二段讲的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争战的故事(17:8-16)。摩西差派约书亚带领人出去应战,他和亚伦、户珥在山上助阵。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摩西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于是大家就想办法让摩西的手一直举着。最后,约书亚打败了亚玛力人。 这章经文虽然记载的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可是他们中间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神的杖”。在第一段里面,当摩西遇到百姓的争闹时,他去寻求神的帮助。神告诉他把杖拿来去击打磐石,就可以出水给百姓喝了。这根杖就是神藉着摩西在埃及法老面前施行各样神迹的杖,也是带领他们过红海的杖。在第二段里面,当摩西遇到亚玛力人的争战时,摩西带着这根杖上山,举手督战。 两段故事都发生在利非订,都是靠着神的杖度过难关。很特别的是两段故事中人物的变化。在第一段中,摩西寻求神的帮助,神让他使用杖;而第二段,经文就没有记载摩西在面临争战时向神寻求,而是直接拿起杖就上山了。在第一段中,百姓遇到没水就争闹,试探神;而第二段,经文没有记载百姓在争战面前是否有怨言,而是跟随约书亚出去打败了亚玛力人。从这里看到两点变化,一个是百姓从磐石出水的经历中刚强了起来,不再一遇到困难就慌张了;另一个就是摩西也从击打磐石的经历中成长起来,不再是跑去问神该怎么办,而是开始凭着信心学习怎么来使用自己手中神的杖。 摩西的改变给了我们一些提醒。这不是说我们以后就不再需要寻求神的心意,只要手上有神的杖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了(实际上,在往后的日子,摩西依然常常来到神的面前寻求),这乃是说,我们开始要对神有信心了。这根杖对于摩西来说代表着神的作为和同在。因着神过去所显明的作为,和神现在的同在,摩西有勇气,也有信心去胜过任何的挑战。今天,我们也要学会使用神的杖。我们所经历的神过去的作为,可以激励我们面对现在和将来的挑战;我们对神同在的确信,激励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来到主恩面前求。神的杖并非让我们可以随意使用,为所欲为,而是激励我们对神要有信心,在难处面前不是抱怨,不是退缩,而是凭信心靠主得神。 默想经文:“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手里拿着你先前击打河水的杖.....’”(17:5) 静默思想:这是神给危难之中摩西的话,也同样是神给危难之中我们的话。默想这句话。我们看到的是困难,还是同时也看到神的杖?求神帮助我们学会使用祂放在我们手中的杖。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