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后裔子孙原文都作儿子下同) 2. 亚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犹大和他的弟兄。 3. 犹大从他玛氏生法勒斯和谢拉。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亚兰。 4. 亚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 5. 撒门从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从路得氏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 6. 耶西生大卫王。大卫从乌利亚的妻子生所罗门。 7. 所罗门生罗波安。罗波安生亚比雅。亚比雅生亚撒。 8. 亚撒生约沙法。约沙法生约兰。约兰生乌西亚。 9. 乌西亚生约坦。约坦生亚哈斯。亚哈斯生希西家。 10. 希西家生玛拿西。玛拿西生亚们。亚们生约西亚。 11. 百姓被迁到巴比伦的时候,约西亚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 12. 迁到巴比伦之后,耶哥尼雅生撒拉铁。撒拉铁生所罗巴伯。 13. 所罗巴伯生亚比玉。亚比玉生以利亚敬。以利亚敬生亚所。 14. 亚所生撒督。撒督生亚金。亚金生以律。 15. 以律生以利亚撒。以利亚撒生马但。马但生雅各。 16. 雅各生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 17. 这样,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18. 耶稣基督降生的事,记在下面。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 19. 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 20. 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 21. 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22. 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 23. 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24. 约瑟醒了,起来,就遵着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过来。 25. 只是没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儿子,(有古卷作等她生了头胎的儿子)就给他起名叫耶稣。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在记载耶稣基督降生的事上,《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各有不同的侧重。《路加福音》侧重在马利亚的心理活动,而《马太福音》则侧重在约瑟的心理活动。 虽然有不同的侧重,但两位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轨迹都是一样,即由一开始的主角变成后来的配角。约瑟一开始是故事的主角。他有自己的心理活动,他有自己的心里打算,例如不想娶马利亚过门、例如不想明明地羞辱马利亚、例如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以约瑟为主导的过程。当然,这些心理活动都是出自于约瑟作为一个义人的品格,都有善意的动机,也都会带来美善的果效,例如对马利亚的爱和保护,等等。 然而,当主的使者向约瑟讲话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主的使者并没有应许给约瑟任何好处(相比与天使称马利亚是“蒙大恩的女子”,约瑟却没有得到任何这方面的称谓或安慰),仅仅是让他知道马利亚所怀的孕是从圣灵而来,进而要求约瑟给这个婴孩起名叫耶稣。也就是说,主的使者只是向约瑟作了一些解释,并提出了更深的命令,甚至将父亲给孩子起名的权利也都从约瑟身上夺去了。对这些,约瑟都顺服了,完全按照主的使者的话去行。约瑟从一开始有自己许多心理活动和打算的“主角”,变成了完全顺服神的吩咐的“配角”了。 静默思想:体会约瑟的这些心理活动,留意他从主角到配角的变化,也给我们在神面前的位置带来提醒和调教。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马太福音》的开篇是耶稣基督的家谱。 说是家谱,但也是整个以色列历史的缩影。很明显,作者是从亚伯拉罕和大卫的角度来记录耶稣基督的家谱。众所周知,亚伯拉罕是以色列人的先祖,而大卫是以色列人最有名望的君王。所以当耶稣基督的家谱侧重在亚伯拉罕和大卫,以及百姓迁往巴比伦这几个对于以色列人的历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点的时候,也是在反映耶稣基督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虽然家谱中记载了一些外邦女子的名字,但还是可以看到,整份家谱是以以色列人的历史为主线。这显明在作者的眼中,耶稣是神赐给祂子民以色列人的救主基督,是神的子民以色列人翘首以盼的神所应许的弥赛亚。 默想体会:慢慢读出经文,细细体会耶稣的家谱中所弥漫的浓浓的以色列的历史;也更加深刻地体会救恩的历史深度。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 2. 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3. 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4. 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 5. 他们回答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 6. 犹大地的伯利恒阿,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 7. 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8. 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 9. 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 10. 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 11. 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 12. 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 13. 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 14. 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 15. 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16. 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 17. 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 18. 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 19. 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 20. 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 21. 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他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 22. 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 23.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希律死后,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让他带着小孩子和妻子回以色列去。看起来,逃难的历程终于结束了。随着希律的死亡,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美好的未来在向小耶稣招手了!甚至有可能,耶稣接续希律成为犹太人的新王了。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理想。当他们听说是亚基老接续作王的时候,就还是有担心;结果又在梦中被主指示去到了拿撒勒。拿撒勒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卑微小城,有不少外邦居民在那里居住。这样,经过一番周折,小耶稣来到了祂肉身父亲约瑟的家乡;而这个默默无闻的地方,也成了耶稣的家乡了。 耶稣是道成肉身的基督,可是父神却没有为祂预备地上君王的那种高高在上、荣华富贵的道路。不单只是降生在马槽里,就连降生之后也是一路坎坷,和常人无异;在经历逃亡之旅之后,最终落户在默默无闻的小城,似乎就要销声匿迹了。 静默思想:默想耶稣从降生到现在落户拿撒勒的整个过程,让我们对耶稣的降卑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激励我们效法耶稣的脚踪行。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希律王因为自己被博士愚弄、没有办法确认降生的基督到底是谁,于是就在伯利恒城并四境内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而这场屠杀应验了先知耶利米的话。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先知耶利米的话其实早已发生过。所以希律的这次屠杀并不是先知预言的唯一一次发生,而是显明先知的话以前发生过,而现在则再一次发生在人世间。 这是一个悲惨的现实世界,不单只是耶稣基督降生的背景,也是耶稣成长的背景。这个背景是悲惨的,也是现实的。神没有让耶稣基督降生、成长在一个太平盛世,以至于耶稣可以在一个和平、安稳的大环境中传讲天国的福音;相反,神让耶稣降生在这样一个暴君统治的恐怖世界当中,以至于耶稣所行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和危险。 神并非不能改变这个黑暗的世界。但神要用耶稣基督来将人从这个黑暗的世界中拯救出来。 静默思想:默想当时的这个黑暗、恐怖的场景,在为小小耶稣捏了一把汗的同时,也让我们对现今的世界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渴望神将我们从这样的黑暗世界中拯救出来。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基督的降生带来了震动。然而,随着到访的东方博士的离去,情形也急转直下。如果说东方博士的到访、献上珍贵的礼物、俯伏叩拜使得基督的降生达到剧情高潮的话,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急剧的降温。 在主的使者在梦中的提示下,约瑟连夜起身,带着小孩子和马利亚往埃及去。这不是去埃及的旅行或巡查,这是去埃及的逃难、逃命。连夜出发,可想而知当时的紧急、忙乱与忧愁。这也不是一次短暂的逃难。他们要在埃及躲避,直到希律王死了他们才可以回来。 荣耀的君王降生,没有带来世人所习惯以为的荣华富贵的在世的日子;反而是马不停蹄地踏上了逃亡的苦路。原因不是因为神无法保护他们胜过希律,不是神不能立即拿走希律的性命所以只能慢慢等待,也不是神不能改变希律刚硬的心去接纳基督的到来。原因却是因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要让耶稣经历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也就是说,让耶稣基督与神的百姓同理,有同样的经历。基督来到世上,不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不识人间冷暖的君王;相反,基督来到世上,却是与神受苦的百姓同理;以色列人所经历的苦难,耶稣也同样经历了。 剧情的急剧降温,带来的是耶稣基督与神的百姓的同理。这是一位谦卑的君王! 静默思想:默想这剧情的急剧降温,默想耶稣基督在其中所经历的,也让我们更深体会耶稣基督的心,拉进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因为神与祂的子民同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基督已经道成肉身降生在人世间。就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会激起千层浪一样,基督降生也必定会带来人类的震动。这不,虽然尚未看到基督本人,但仅仅是基督降生的消息,就已经产生许多反响了。 东方的博士远远看到祂的星,就特来拜祂。而希律王和耶路撒冷合城的人听到这一消息,大家的心都被搅动起来。基督降生的消息已经带来了震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应。东方的博士要来敬拜这位犹太人的王,虽然这似乎和他们远在东方的民族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而在耶路撒冷的管理犹太人的希律王,他的反应则颇为不同,感受到压力;耶路撒冷合城的人,可能包括有大部分的犹太人,和一些外邦人,他们的反应也是不安,可能是兴奋,可能是惊慌,可能是猜疑,可能会到处打听,可能会嗤之以鼻…… 在这些人间的反应之外,神也在天上对这一事件予以持续的关注。神让那颗星准确地指引东方的博士找到降生的小耶稣,神也通过梦告诉这些博士要避开希律王。神让东方博士的心愿达成,却让希律王的心愿落空。 那么,基督降生的消息对我们带来什么震动呢?渴慕吗?不以为然吗?知识上的“知道”了吗?……对基督降生的“消息”的回应,很可能会影响,或是取决于我们对降生的基督“本人”的回应。 静默思想:体会基督降生的消息在当时所带来的震动,也寻思这个消息对我们产生的震动;也预备我们的心,去遇见降生的基督。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那时,有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 2. 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3. 这人就是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他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4. 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 5. 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 6. 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 7. 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8.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 9. 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 10. 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11.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12. 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13. 当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 14. 约翰想要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 15. 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或作礼)于是约翰许了他。 16. 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17. 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受施洗约翰的洗,整个路程少说也要有五、六十公里,步行的话大约要有两天的时间。耶稣花了如此大的气力,却是要接受一个实际上祂完全不需要的洗礼。接受洗礼象征着愿意悔改、洁净自己。然而,耶稣是无罪的,所以祂根本不需要接受洗礼。而且,当祂接受洗礼的时候,也就意味祂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尽管如此,耶稣依然愿意付上如此的代价、被人误解为有罪之人的委屈,来接受约翰的洗礼,不是因为祂认为自己有罪,而是要这样尽诸般的义。这也就是说,耶稣愿意将自己与人认同。祂既然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成为人的样式,也就甘心与人认同。既然对于世人来说,人人都犯了罪,人人都要悔改,那么成为人的样式的耶稣,也不将自己视为例外、隔离在人以外,而是好像世人一样来接受约翰的洗礼了。这是耶稣甘愿降卑、顺服天父旨意的行动彰显。 耶稣的降卑、顺服,接受洗礼,随之而来的是圣灵的降临,以及天父的话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很显然,耶稣的降卑、顺服,是父神所喜悦的,也有圣灵作为印证。耶稣藉着对约翰的洗的顺服与接受,显明祂对父神旨意的顺服与接受。 静默思想:默想耶稣从加利利一路走来、接受约翰的洗的情景。思想我们在顺服神的旨意方面作得如何呢?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教会当中,有什么是我们觉得很难接受、觉得很委屈,但因着顺服神的旨意而要学习去接受的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施洗约翰的传道,既是为耶稣预备道路,同时也是预告耶稣将来的服事,让人们可以预先知道耶稣将来的服事会是什么。 施洗约翰用非常清晰、强硬的口吻要求前来接受他洗礼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并且指明不结好果子的树都要被砍下丢在火里。 施洗约翰也预言了将来耶稣基督的服事,乃是用圣灵与火为众人施洗。用圣灵施洗,我们大多可以明白;至于什么是“用火”来施洗,我们可能就不太明白,也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从施洗约翰讲话中三次出现的“火”,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线索。我们有理由相信,这连续三次出现的“火”应该有连贯、相近的意思。这“火”就是将不结好果子的树砍下焚烧的“火”,也是把糠烧尽的“火”。这也与“用圣灵施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凡是愿意悔改、结果子、接受耶稣基督的,就领受圣灵成为得救的凭据,成为被收在仓里的麦子;而那些不愿意悔改、不结果子、不接受耶稣基督的,结局就是被火焚烧了。 静默思想:当我们听到施洗约翰的预告时,我们会对耶稣基督将来的服事有什么理解和期望呢?安下心来,从施洗约翰的预告来更深理解耶稣基督的服事,也给我们自己带来警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2.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 3.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5.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顶原文作翅) 6. 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8.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9.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10. 耶稣说,撒但退去吧。(撒但就是抵挡的意思,乃魔鬼的别名)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 11. 于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 12. 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 13. 后又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 14.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 15. 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 16.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 17. 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18.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19.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20. 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 21. 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 22. 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23.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 24. 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25. 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犹太,约但河外,来跟着他。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除了主动呼召一些人来跟随祂,耶稣自身也散发出不同寻常的吸引力,来让人自动、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来跟着祂。这固然有其特殊的原因,就是耶稣在各会堂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这是耶稣性情和能力的彰显,而耶稣的性情与能力的彰显,也就吸引人来跟着祂,让人们愿意来就近祂。虽然这个时候的人们愿意跟着耶稣,还不是耶稣所要看到的“跟从”,但耶稣所散发出来的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已经可见一斑了。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耶稣身上那种不同寻常的吸引力,也激发我们渴望跟随祂的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除了呼召人悔改之外,还呼召人来跟从祂。很显然,悔改如果不加上跟从耶稣,还是不够的。一般来说,悔改是人与律法的关系,即按照神的律法去改变自己从前的行事为人;而跟从耶稣则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更多地认识道成肉身的神,并立志来跟从祂的脚步。 这是耶稣起初的呼召。这个时候的耶稣尚未行使任何的神迹,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样式来呼召这些渔夫来跟从祂。这实际上也是当时犹太社会的风俗,各样各业都有所谓的“师徒制”,即徒弟跟从师傅,与师傅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从师傅那里学手艺、学作人。藉着这样一个跟随耶稣为师傅的过程,耶稣让这些跟从祂的人有机会在朝夕相处的实际生活场景中逐渐认识祂是神的儿子,并且因为认识祂是神的儿子,是神所差派的救主基督,从而立定心志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祂。 我们有时候会说:“如果耶稣今天站在我面前呼召我,我一定跟从祂。”这看起来是挺容易的决定,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耶稣是神的儿子,也知道了祂所行的神迹奇事,所以当然会乐意跟从祂啦!然而,从这起初的呼召与跟从,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并没有一下子就以神的形象来呼召人跟从祂;相反,祂是以人的形象来呼召人跟从祂。这一方面是当时犹太社会的风俗,另一方面也是对跟从祂的人的一个挑战,或是试炼,即他们是否愿意对他们所愿意跟从的“夫子”委身。如果他们对“夫子”都无法真正委身的话,也就说明他们内心有诡诈,也就更谈不上对神委身了。这就好像我们如果对人都常常说假话、阳奉阴违的话,那么我们对神岂不也会是多多少少夹杂着这些吗?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走进人群所发出的呼召,也预备我们的心,开始走上跟从耶稣的旅程。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几经辗转来到加利利海边上的迦百农,从那里传起道来。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路径。施洗约翰传道的地点在南边靠近耶路撒冷的犹太地。然而,当施洗约翰被下了监之后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祂没有从施洗约翰传道的地方开始,而是一路向北,退到加利利,从那里开始祂的传道生涯。 耶稣没有延续施洗约翰业已开展、并且已经打下了良好基础的传道事工,而是在北边几乎是从零开始。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为的是应验先知的话,要从犹太地的北边,也就是曾经最先被掳掠、被外邦人毁坏的北国以色列开始。这是父神早已定下的旨意,耶稣也就按照神的心意从那荒凉的地区开始传道,将希望、真理之光首先带到那些痛苦、失丧的人群当中。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一路北上的路程,要按照神的心意在那荒凉的地方传讲天国的福音。所传的福音本身固然是神的心意,但如何选择传福音的地点也同样是对神的心意的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在耶稣受了洗,有圣灵的降下,也有父神的话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些事情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接受魔鬼的试探了。魔鬼对耶稣的这三个试探,主要都是针对之前“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的这句话而来,即如果耶稣真是神的爱子,那么祂就可以做这个、做那个,以这些作为祂是蒙神喜悦的爱子的证据。言下之意,如果耶稣做不到这个、做不到那个的话,也就说明祂并不是蒙神喜悦的爱子,因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更何况,耶稣当时还是出于肉身中极度饥饿、孤单、贫乏的状态,祂不但需要做这个、做那个来证明自己的确蒙神喜悦的爱子,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来满足自己肉身上的需要。 然而,耶稣并没有去做魔鬼引诱、试探祂去做的任何事,因为耶稣知道,自己是蒙神喜悦的爱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无需去做任何事情来证明。同时,祂也知道,作为蒙神喜悦的爱子,祂所要做的就是谨守遵行父神的一切话,不是将其为己所用(第一个试探)、不是将其断章取义(第二个试探),而是单单以其作为自己与父神关系的唯一纽带和标准(第三个试探)。 试想,什么是我们是“蒙神喜悦的儿女”的明证呢?我们常常以自己的经历来作为明证,例如有好的工作、好的收入、好的服事,等等,似乎有了这些就说明我们是蒙神赐福、蒙神所爱,而没有这些,就觉得神离我们很远。不错,这些可能会是神的赐福,我们要向神感恩。然而,我们是否真是蒙神喜悦的儿女,乃全在乎我们是否谨守遵行祂的道! 静默思想:从什么是“蒙神喜悦的儿女”的角度来默想耶稣所受的这些试探,也提醒我们,调教并帮助我们建立与神有合宜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2. 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3.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4.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5.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11.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12.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13.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14.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15.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1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19. 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20.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21.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2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无缘无故地五字)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23.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 24. 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25.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 26. 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27.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28.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29.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 31. 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 32.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33. 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 34. 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 35. 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36. 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 37.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或作是从恶里出来的) 38.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9.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2.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43.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45.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46.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 47. 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48. 所以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这原本是非常符合圣经真理的话,但是却很容易被人误用、滥用,成为恨人的借口。我们很容易将自己不喜欢的、与自己不同、与自己作对的人贴上“仇敌”的标签,然后对他们加以“恨”,还认为是符合圣经的教导。 除此以外,耶稣还指出,真正的问题还不只是如何正确辨认谁是真正的神眼中看为的“仇敌”,而是我们对待仇敌的“态度”。耶稣说,要爱我们的仇敌,为逼迫我们的人祷告。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可以为对方贴上“仇敌”的标签,但依然要爱他们、为他们祷告。耶稣这里所强调的爱,不是不分真理的爱。耶稣很清楚地指出,的确还是有好人和歹人之分,的确还是有义人和不义的人之分。耶稣强调的乃是要好像天父那样完全,对好人和歹人、对义人和不义的人,都有爱。 当我们思想天父的完全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会想到,天父不单只是有爱,也是忌邪的神、不能容忍邪恶的。既然天父对邪恶势力也是恨恶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好像天父那样对邪恶势力有所恨恶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天父的完全在于,即便祂对邪恶非常恨恶,但这种恨恶不是没有爱的那种恨恶;恰恰相反,这种恨恶是带有深切的怜悯、悲痛、慈悲的爱的那种恨恶,是恨其不争、盼望其可以早日悔改、回到自己爱的怀抱中的恨恶。而我们对仇敌的恨,很多时候并不是这种带有深切的爱的恨,而是希望对方早点消失、巴不得看到对方遭遇不幸而后快的恨。 耶稣自己就是活出这样的爱。祂知道人心的诡诈、痛恨罪恶,但却愿意为罪人而死、替他们向父神代求。 静默思想:体会这种爱与恨的交织,让我们的心更加贴近神的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律法中规定的,目的是惩戒那些作恶的人,警告他们如果行恶,必定会收到相应的惩处;同时也是限定了被害者对施暴者“报复”的界限,不能过于所受到的伤害程度。这条规定是预防性和警示性的,要将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争斗、报复置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然而,一些以色列人却将这条规定当作是报复别人的合理合法的根据,一旦受到伤害就理直气壮地使用这条规定去报复别人。这体现出来的实际上是内心的嫉恨与恶心。 耶稣的要求是,不要以恶制恶,反倒是以善胜恶。不是“别人如何对我,我就如何对别人”,而是要始终温柔、忍耐、良善、舍己、盼望、仁爱、信实,因为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本性,因为我们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如果以恶制恶,那么我们岂不就好像对方一样成为被神厌恶的恶人了吗? 静默思想:这个世界上多有不公义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这很容易激起我们想要“对等”回应的想法。愿神的性情转化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好像耶稣基督那样去面对不公义的世界。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关于起誓,律法上有提到:“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然而耶稣进一步指出,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谨守”所发的誓言而已,而是也在于“发出誓言”本身的真实性。 耶稣指出,不可指着天起誓,不可指着地起誓,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不可指着自己的头起誓。我们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耶稣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上下文我们可以有所理解。耶稣在这里实际上是在针对一种情形,就是想要起誓的人自己内心里有诡诈、并不诚实。耶稣指出,当自己内心有诡诈、并不诚实的时候,根本就不能,也不配指着这些象征着圣洁的神的物件起誓;就好像如果我们内心有鬼、心虚的话,已经是不敢见神的了,怎么还好意思让神为我们作证明、让神为我们虚假的言语做担保呢? 用一句话来概括整段经文的意思,即内心有诡诈的时候就不要起誓;内心没有诡诈的时候也不需要起誓,诚诚实实说出来即可。看似在讨论“起誓”的问题,实际上关注的乃是内心的纯正。 静默思想:将我们的注意力从持守已经发出的誓言转到所发誓言时的真实,不单只是如何前后一致,更是内心一直的纯正。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对于当时的犹太社群来说,他们已经将摩西律法中有关休妻的条例当成离婚的合法依据,认为只要满足了律法有关休妻的条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休妻,而且还当作是在遵行律法呢! 然而,这并不是律法真正的意思。虽然律法也怜悯人的软弱,给在婚姻中出现极大困难的家庭一条出路,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可以反而以这些为由来随意休妻,满足自己的私欲。耶稣的话让我们看到休妻对于妻子那一方的影响,即会让妻子背上犯了奸淫的污名,因为当时大家都普遍认为,只有犯了奸淫的女人才会被丈夫休掉,所以就会反过来推理,即被丈夫休掉的就一定是因为犯了奸淫。这样一来,虽然妻子并不是因为奸淫而被休掉的,可是一旦被休妻,就会让人们认为她犯了奸淫,她以后的生活就会出现极大的困难了,没有人敢再娶她,她只能孓身一人孤苦伶仃地活下去了。 所以,从耶稣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祂对于被休妻之女性的关注,也是提醒作为丈夫这一方的,不要只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是也要为对方着想。虽然可以“巧用”律法的名义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可是不要忘记了对别人所造成的伤害。这样的举动,虽然看起来是有律法的依据,但因为不是出于“爱”,实际上是违背了律法的精神了。 静默思想:要为对方着想,这不单只是在婚姻中,也是在各个方面对我们的提醒。试想我们是否也会在有所谓的圣经根据的情况下作了许多维护了自己但却伤害了别人的事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这里所用的“妇女”一词,多是指已婚女子,或是“妻子”的意思。这样我们就也不难理解,耶稣这里所针对的乃是在婚姻以外的性关系、性念头,是贪恋别人的妻子;所以耶稣称之为“奸淫”了,因为是指在夫妻关系之外的第三者的行为。 耶稣指出,这样的念头根本不应该存在,而不仅仅是有没有付之行动那么简单。耶稣用了右眼和右手的比喻来强调祂的主张,即要将这些邪恶的念头从心中完全除掉,心里不能带有任何的杂质。 这是耶稣对于贞洁的要求,所以很自然也应该延伸到其它的方面,例如不单只是我们不可以去贪恋别人的妻子而已,当我们自己作为有妻之夫时也不可在婚姻外另有所爱;又或者即便我们还是单身,也不能在进入婚姻之前与别人存在性的关系,等等。 耶稣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涉及到我们心中的欲望。然而,这就是耶稣的要求,我们要靠着圣灵的指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要靠着圣灵的帮助去胜过自己的问题。 静默思想:默想耶稣的教导,将我们所关注的从外在行为上的奸淫进入到内心的淫念上面,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跟随圣灵的引导和帮助去洁净自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从诫命中“不可杀人”说起,讲到要与人和睦的重要性,指出在神对彼此和睦的看重,而不仅仅是有没有纸面上做到“没有杀人”而已。 耶稣强调了两方面。一方面是不能主动去伤害别人,例如不能用语言去辱骂对方。另一方面是要主动与对方和睦。对于第一方面我们不会有什么异议,关键是如何理解第二方面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想:“如果有弟兄向我怀怨,难道就是一定是我的错吗?他向我怀怨那是他的问题,应该他来向我和好、向我道歉才对啊!”我们也可能会觉得:“我和对头在去打官司的路上,为什么一定要我去与对方和息呢?为什么知道我一定会输掉官司被下在监里呢?如果我有足够的证据、我有道理,还需要怕他吗?” 的确,如果我们从“谁对谁错”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会觉得耶稣的教导并不准确、甚至有失公平。然而,正是如此,我们也就知道耶稣的教导并不是从“谁对谁错”的角度来看问题,而是从我们要“彼此和睦”角度来说的。这不是说我们不要注重“谁对谁错”,似乎真理不再重要;这乃是提醒我们要彼此和睦、彼此饶恕,即便我们自己是有理的一方,但我们是得理不饶人呢?还是有彼此和睦的心,愿意与对方一起和和气气地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 耶稣自己就是这样的榜样。犹太人的宗教权威告他、向祂怀怨。耶稣并不是以牺牲真理来向这些人妥协、求和;相反,耶稣是在坚持真理的前提并没有与他们有语言或武力的对抗,反而是为罪人死、为他们献上自己作为赎罪祭。 静默思想:默想耶稣的教导,也默想耶稣的榜样,让我们对神的心意有更深的体会和实践。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这里提到了律法(也包括先知)与天国的关系。耶稣强调祂来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乃是要成全。随即,耶稣从所存在的两方面误区进一步诠释祂的意思。首先就是试图废掉律法的误区。耶稣知道有人不愿意遵行神的律法,就想办法要将神的律法废掉,当作不需要去遵行的一纸空文。耶稣说,废掉这律法中最小一条的,在天国里也要称为是最小的。看到这里,有人可能心存侥幸,以为这样说是指废掉律法的人还是可以进入天国的,即便是称为最小的,那又何方呢?反正进入天国了,也就无所谓了。对于这种想法,我们可以思想、计算一下。如果废掉律法中最小一条的,都只能在天国称为最小的,那么如果废掉了律法中稍微大一点的规条,那么在天国里的位置就应该是比最小的还小,岂不就是根本没有位置了吗?更何况,即便律法中真有一条是最小的,可是谁能知道律法中哪一条是最小的以至于我们可以去废掉这一条呢?所以,耶稣的意思乃是说,律法是不能废掉的!不要心存侥幸! 其次,耶稣也马上指出另一个误区,即有人以为祂如此看重律法,看重遵行律法,那么文士和法利赛人应该就是可以效法的榜样了,因为文士和法利赛人都常常把律法放在嘴边,也自认为,或被被认为是遵行神律法的表率。耶稣否定了这样的想法。原来,祂所强调的遵行律法,并不是好像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那种样式,而是另有所指(耶稣接下去就会有更多的解释)。 静默思想:一方面是不能废掉律法,另一方面是不能好像文士、法利赛人那样去守律法。默想耶稣的这些教导,调教我们与律法的关系,也预备我们的心去领受耶稣接下来的教导。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用盐和光来来说明祂对人的期望。盐和光的比喻各有侧重点。相对来说,盐的比喻是消极的,因为侧重在如果盐失去了味也就失去了作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光的比喻是积极的,因为侧重在要照亮一家的人。耶稣也解释到,光照亮一家的人,指的是跟随祂的人的好行为可以叫人将荣耀归给在天上的父神,也就是说,引导人来认识神、归荣耀与神。这也就是“照亮人”的意思,即让人们因着认识神而看到了亮光。 耶稣这里对“好行为”的强调,也成为后面一些列教导的序言。什么是“好行为”呢?不是表面上去守律法,而是从内心去遵守律法的精义,以至于与神、与人都有美好、合宜的样式。 之前的“八福”是讲到蒙福之人的样式,现在则是讲到成为别人的祝福的样式。不单只是自己成为蒙福的人,同时也是要成为别人的祝福,成为他们与神之间的桥梁,通过自己的好行为,吸引人来到神面前。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这段教导的转变,从“蒙福之人的样式”转向“成为别人的祝福的样式”,也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生命更加丰盛。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众人跟着耶稣,耶稣也不失时机地教导他们蒙福之人的样式。很显然,跟着耶稣虽然已经很蒙福了,因为可以听祂讲道,可以病得医治,可以摆脱污鬼的辖制,等等;然而,耶稣并没有让人们就停留在这个“蒙福”的层面上,反而是教导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有福,也就是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包括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温柔的人、饥渴慕义的人、怜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以及为义受逼迫的人。 由跟着耶稣听道、观看神迹、经历神迹,到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当中所体现的乃是神对我们的心意,引导我们焦点的转移。各样的福气固然是神所赐下的,但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的器皿才可以去承受这些属天的赐福呢?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去体会跟着耶稣所带来的这焦点的转移。虽然其中的一些字词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解释才可以理解,例如什么是虚心、什么是清心,等等。但是更重要的乃是我们愿意焦点转移的心志。有了这样的心志,再加上对字词的理解,才会带来我们发自内心的改变,成为蒙福的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2. 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3.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4. 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处报答你) 5.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6. 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7. 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 8. 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9.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10.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11.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12.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13.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有古卷无因为至阿们等字) 14.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15. 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16. 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17. 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 18. 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19.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 20. 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 21. 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22.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 23.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24.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25.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 26.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27.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28. 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 29. 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30.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31.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32.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33.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34.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俗话说:“人无远忧必有近虑”。忧虑似乎是人人都要去面对的事情。然而,耶稣在这里告诉跟随祂的人:“不要忧虑”。如何能做到呢? 耶稣首先帮助人理清忧虑的对象。一般来说,人忧虑的是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耶稣指出,这些不过是表面的东西,更为关键的乃是生命与身体。接下来,耶稣让人看到,关于生命与身体,人的忧虑帮不上一点忙,因为人的忧虑根本无法延长一刻的寿数。再接下来,耶稣指出,真正能在生命与身体上起作用的,乃在于神的供应。神可以让飞鸟有生命,神也可以让地上的草得到装饰。 通过否定人的忧虑所能产生的果效,通过肯定只有神才可以带来果效,耶稣将人的关注点放到神身上。这也是很合理的转变。难道不是吗?既然自己的忧虑起不到任何作用,既然只有神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很自然,就不要再自己忧虑了,应该转而去信靠神! 如何信靠神呢?耶稣指出,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也就是说,一直将神的国和神的义放在我们心思意念的首位,寻求神看为对、看为美的事情,寻求神公平公义的治理,将自己置身于神的国度中,从而得到神的保护和供应。如果只是自己忧虑,就会没完没了,一直都会有忧虑不完的事情,因为每天都会有忧虑的事情发生。但如果将自己放在神的国度里,专心信靠神,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 静默思想:面对耶稣的话,道理不难理解,但我们可能还会疑惑:“这会是真的吗?”不要怕,只要信。我们只有凭信真实地去相信,才能真实地体验到神话语的真实。这并不是我们不需要作任何事,而是提醒我们不要忧虑;这也不是说让我们忧虑的事情不会再发生,而是提醒我们一切都会是在神的手中。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当耶稣讲到“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的时候,特别列举了两个情形,一种是要么“恶这个爱那个”,要么是“重这个轻那个”。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可以做到对两个对象都没有恨,不会落入第一种情形中,但是我们也无法保持对两个对象都有同样的看重,以至于不会落入第二种情形。 我们可能会对耶稣的这句话不以为然,认为我们可以做到同时侍奉两个主。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平衡力的高手,可以在“同时侍奉两个主”面前游刃有余,可以对两个都有同样的爱,或是同样的看重。难道耶稣说错了吗?难道耶稣认为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实际上可以做得到吗?当然不是。仔细思想,我们也会意识到,我们之所谓的可以在两个对象面前搞平衡,看似可以完全同等地对待双方,乃是在一个时间线的情况下,或是同一时间,但不同层面下做到的。例如,我们可以在这个时段看重这个,而在另一个时段看重那个;虽然总体看起来两个都看重,但实际上是在不同时段发生的。例如我们可以在表面上看重这个,但内心却看重那个。虽然总体好像两个都兼顾了,但实际上却是在不同层面发生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耶稣所说的,乃是指我们对一个对象的始终如一的看重,即在任何时段,在任何层面,都始终保持专一的心。用在对神和玛门的事上,就更加显而易见了。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两个都爱。当需要神、或者情绪上来的时候,就爱神爱的不得了;等过了这一阵子,就把神“暂时”放下,投入到世界的怀抱;等过了这一阵子,就又来“爱神爱得死去活来”,如此循环下去。又或者是,我们表面上很爱神,但实际上对世界也不放下。然而,耶稣的要求是,在任何层面上都保持对神始终如一的专注。 静默思想:默想耶稣的这句话,思想我们对神的态度,是始终如一、表里如一吗?还是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表面一套、内心一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当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的时候,这似乎与我们的生理常识不符。灯是发光体,是发出光芒的;而我们惯常的认知是,眼睛是受光体,而不是发光体;眼睛是用来接受光的,而不是发出光的。所以如果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好像有点不对劲。 然而仔细思想,我们就可以体会耶稣这里所说的,不是从生理层面来理解,而是另有所指。当说到“眼睛就是身上的灯”的时候,指的是眼睛是指引身体前进方向的,是帮助身体看到目标,而且朝着目标直走。对于这话一点,我们不难理解。当眼睛失明的时候,或者当闭上眼睛的时候,全身顿时陷入黑暗之中;我们的身体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眼睛的重要性。而这重要性,也不是从生理的角度(例如视力)来理解,而是从灵性的角度来理解,即在灵性上,我们的眼睛是否打开,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我们的眼睛如果看到神的真实,就会引导全身向神迈进、近到神面前;我们的眼睛如果被世界遮蔽,就会引导全身沉迷于世界中。 静默思想: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呢?愿这段话成为我们随时的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当说到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因为那里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的时候,耶稣的意思不是让一个自私、吝啬、只顾为自己收敛财物的人知道如何让自己贪爱的财宝存到永远、满足这个人贪婪的欲望;耶稣也不是鼓励贪婪的人继续贪婪、只不过告诉贪婪的人应该贪婪什么而已;耶稣的意思乃是说,要将心思意念放在天上,要关注天上长存的基业。 耶稣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乃是心之所向的问题。地上的一切都会逝去,惟有天上的荣耀存到永远。而天上的荣耀之所以可以长存,因为有神的保守和看顾。当我们真正不再是为自己而活、不再为自己抓取,而是爱神、渴慕神、看重与神的同在、真正信靠神的带领时,我们的心才真正在天上找到永恒的安息之所。 静默思想:思想我们的“心之所向”。我们是希望天上的神来帮助我们成全地上的事情呢?还是愿意放下地上的事情,跟随耶稣去追寻天上的永恒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禁食是通过不进食来表明在神面前的忧伤痛悔,或是急切的祈求,或是专心致志的渴望,等等。禁食原本是专心在神的事情上、专注在与神的关系上;禁食原本是敬虔的表现,但却也被一些人当作在人面前表现敬虔、得人喜悦的工具了。 当看到耶稣这这段教导时我们也要提醒自己,不要“反而”去按照字面来理解,例如当禁食的时候“反而”故意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表面上是为了不让人看出来,实际上却是希望人可以看出来自己有所不同、引起别人的注意。耶稣的意思乃是说,禁食就禁食好了,不要关注在别人是否知道上面。即便是在禁食的时候有外在行为伴随,例如撕裂衣服,也应该是发自内心向神的表现,而不要是出于想让人知道、做给人看、得人称赞的动机。 说到底,始终是心态的 问题,不要将敬虔当作自己得利的途径。 静默思想:省察我们所有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敬虔的方面,鉴察其中的动机,有没有一些是为了做给人看、得人称赞的呢?求圣灵光照我们。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这里关于饶恕与被饶恕的讲论,与当时犹太人的理解大相庭径。当时犹太人的理解是,在律法中所规定的各样献祭礼仪,以及赔偿的条例,是带来被神饶恕的途径。例如,当犯了罪之后,按要求献上相关的燔祭和赎罪祭,或是赎愆祭,就必蒙赦免;如果再按要求给受到伤害的对方予以赔偿的话,那么事情也就算了解了。所以,如果想要被神饶恕,所当作的乃是与如何消除自己所犯的具体过犯有关。 可是,现在耶稣却指出,我们如果想要被神饶恕,就当饶恕别人的过犯。这似乎与律法所规定的风马牛不相及;或者说,与律法所规定的相矛盾。例如,一个人在“要孝敬父母”上犯了罪,对自己的父母不敬;然而,这个人却可以因着免除了别人对自己进行偷盗所犯的罪,而在没有孝敬父母的犯罪上得到了神的赦免。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怪怪的。 当然,我们也要理解,耶稣这里并不是来废除律法的要求,指出人不需要为自己的具体犯罪向神认罪悔改、向人道歉赔偿;耶稣所强调的,乃是在这些律法条文的基础上对人更高的要求,即要好像天父乐意饶恕人的罪那样去饶恕别人对我们自己所犯的罪。耶稣要看到的,不单只是我们去对付自己的罪而已,而是要看到我们生命心情的改变,好像天父那样完全。如果我们只专注于对付自己的罪,那么可能还有点好像“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感觉;但如果我们还乐意饶恕别人的罪时,我们的生命境界就在向父神那宽阔的胸怀更加靠近了。 静默思想:安静默想耶稣对“饶恕”的要求,体会耶稣基督的心肠,也让我们的心境开阔起来,更加充满爱与怜悯。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由耶稣来讲解祷告应该有的核心内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因为耶稣是三位一体神的其中一位,祂完全明白、体贴神的心意,所以可以教导我们如何按照神的心意来祷告。这就好像母亲可以教孩子如何去讨父亲的喜悦,因为母亲最了解父亲的心,知道父亲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以孩子照着母亲所告诉的去行,就必定可以讨父亲的喜悦了。 所以,耶稣教导门徒如何祷告,乃是站在神的角度,将神的心愿告诉门徒,以至于门徒可以按照神的心意去祷告,蒙神垂听、蒙神悦纳。例如,要“愿神的国降临”。正是因为耶稣知道神的心意乃是祂的国度要降临,所以告诉门徒的祷告要“愿神的国降临”。如果耶稣知道神的国不会降临,或者说,不会有神的国降临的话,祂也就不会让门徒在祷告中要“愿神的国降临”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整个主祷文的内容,不单纯是教导门徒在祷告中要有什么必备的内容,而更是教导门徒去知道神的心意如何,帮助门徒的祷告是摸着神的心愿,也调教门徒的心去体贴神的心,与神的心一致。 愿人都尊神的名为圣:因为耶稣知道神是圣洁的,是和这个世界不同的,是超越的;所以我们不能将神与任何被造物类同,而要视神为超越的存在; 愿神的国降临:因为耶稣知道神的国度会降临,人间的国度最终都会消失,所以我们不要执迷于地上的国,而要仰望天上的国; 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因为耶稣知道神有旨意要行在地上,有祂希望在地上成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寻求神的旨意,而不仅仅是寻求神对我们的帮助而已;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因为耶稣知道我们的生活所需都是来自于神的赐予,而不单单是人劳力得来的,所以我们要依靠神的赏赐和供应,而不是自以为是; 免我们的债:因为耶稣知道在神的眼中我们都都罪债要偿还,所以我们要寻求神的赦免,而不是自以为义;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耶稣知道我们常常会落在试探、凶恶当中,是靠着我们自己的力量无法胜过的,所以我们要寻求神的保护,而不是单单靠自己去战斗 静默思想:尝试站在神的角度去理解耶稣为什么这样教导门徒祷告,调教我们的心与神的心一致,不单只是背熟主祷文的内容,更是更新我们的心意、更新我们与神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这里指出当时犹太人,或者是犹太的宗教领袖,在祷告的事上常常犯的两个错误。 首先,就是好像假冒伪善的人,将祷告当成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要得人的夸耀。针对这一点,耶稣指出,祷告的关注点不是自己,也不是别人,不是要在别人前显示自己如何,乃是关注在神的身上,是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和连接。 其次,就是好像外邦人,错误地认识神,认为不断地用重复的话就可以让神知道。对于这一点,耶稣指出,我们所依靠、所敬拜、所侍奉的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神,祂完全不需要被我们提醒才去知道,或是才能知道我们的事。事实上,在我们祷告祈求以先,神早已知道了。 所以,祷告的真意,乃是我们与那位真正的神在心灵里面信心的沟通和交流。不是做给人看(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在公开场合向神祷告),也不是向神发通知(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向神述说我们的诉求),乃是单单与那位造天创地的独一真神之间心灵的对接。我们在祷告中向神倾心吐意,将自己的心思意念、所求所想向神倾诉;同时也聆听神对我们的说话,顺服在神的话语中、安稳在神的同在中。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心意,继续藉着祷告来帮助我们与那位正确的神建立正确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在这里讲到的是行善,包括施舍,的动机和目的;而所针对的,乃是那些假冒伪善之人故意将善行做在人前要得到人赞赏的情形。耶稣并非要我们行善的时候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或是甚至连左手都不知道右手在干什么。耶稣所强调的乃是我们不要故意让人知道,或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善行。耶稣要端正我们行善的动机和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得人的赞赏和荣耀,而是单单为了别人的益处而行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 明白了耶稣讲这番话的目的,我们也可以避免一些误用和滥用的情形发生。其中一个误用就是,虽然将善行做在暗处、不被人看见,但心里想着的却是做给神看、要得神的赏赐。这看起来好像是符合耶稣的教导,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依然是不正确的动机,因为还是将行善当作是为自己谋取益处的手段,只不过不是从人得好处,而是要从神得好处。 其中一个滥用就是,当看见别人在行善的时候就怀疑和指责别人行善的动机,理由是“不是应该在暗中行吗?怎么可以让我看到呢?既然让我看见了,显然就是故意的,是假冒伪善”。对此我们要承认,我们不是神,不知道人的心,所以不能轻易去断定别人行善的动机和目的。 耶稣在地上传道的时候,也行了许多的善事,有些是暗中行的,有些是在众人面前行的。但无论哪一种,耶稣行善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方的益处着想,都是为了天父得荣耀,而自己付出的都是舍己的爱。 静默思想:结合耶稣的善行来思考耶稣关于行善的教导,带给我们有提醒,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耶稣基督荣美的馨香之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2.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3.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4.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5.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6.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7.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8.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9. 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 10. 求鱼,反给他蛇呢? 11.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12.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13.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14.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15.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 16. 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 17. 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 18. 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 19.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20. 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21. 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22.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23. 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24.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25.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26. 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27.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28. 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 29. 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耶稣这里所讲的“论断”,原文乃是“审判、判断”的意思;因为在上下文中所带有的负面意思,所以被中文和合本翻译为“论断”。 耶稣所指出的不要论断别人的原因,乃是因为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论断别人,也会按照同样的标准被论断。这是很自然的事。耶稣用了一个量器比喻来说明这个简单的道理。 接下来,耶稣开始进行实质性的教导。耶稣指出那些假冒伪善的人,他们只看到别人的问题,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或是不解决自己的问题;殊不知他们认为别人不对、而自己也有同样问题的时候,他们自己岂不也是也要受到同样的论断,就好像他们论断别人一样吗?例如,一个贪婪的人说别人贪心不对、是要受到神的审判的,但实际上他自己的贪婪也是不对的,在神面前都要受同样的审判。所以耶稣指出,先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才去处理别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从自己做起”。 耶稣并不是说,只要先把自己的问题处理好了,就可以有资格去处理别人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当中做得还不错的人就可以认为自己有资格去对别人指指点点、自以为义了);或是说,如果自己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就没有资格去处理别人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当中就几乎没有人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了)。我们还是需要回到耶稣对犹太人谈论律法的上下文中才能正确理解耶稣的意思。对于当时的犹太人来说,他们当中有许多假冒伪善的人,例如一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常常自以为义,拿着律法当作大棒去对评论、指责、判断,甚至是审判别人(就是“论断”的原文意思),而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却视而不见,甚至以为他们自己做得很好,但那只是表面的。耶稣的话就是对这些人所说的,告诫他们,律法对他们自己也是同样有效的,他们如果不从自己做起,也会受到律法的审判。 当我们明白了耶稣的意思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该如何回应了。的确,当我们有了圣经真理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彼此督责、守望、看到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凭爱心说诚实话,向对方说明,为的是让他们可以回到神的正道上。这些都是应该的,都是好的。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自身的问题也是要去面对的,也是需要别人为我们指出,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盲点而去纠正的。 静默思想:体会耶稣的意思,安静在神面前,求圣灵光照我们,赐给我们聆听的耳、受教的心,从自己做起,追求圣洁、合乎主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