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4. 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5.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 6. 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 7. 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8.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9.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该喜乐。 10. 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因为他必要过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样。 11. 太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谢,美容就消没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 12. 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 13. 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 14.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15. 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16.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 17. 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18. 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19.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20.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 21. 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22.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25.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26.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27. 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段,雅各讲到贫穷和富足的问题。卑微的升高就该喜乐,这一点几乎不会有什么疑问,因为人人都是喜欢升高的。然而,雅各继续讲到,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这就不那么容易叫人明白了,因为普遍来说,人都是喜欢从低到高的变化,而不喜欢从高到低的变化。雅各为什么要把这两种变化放在一起说,而且指出对于这两种变化的态度都要是一样的,即都要喜乐呢? 这短短的几节经文看似简单,但要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可以从两种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就是从属灵的意义来看什么是卑微、升高和富足。当人虽然贫穷,但却是蒙主喜悦,在神国里有荣耀的盼望和尊贵的地位时,应该喜乐。而富足的人应该谦卑自己,不要以地上的财富夸口,而要在神面前谦卑自己,看到自己灵里面的缺乏,靠主喜乐。这对于当时普遍生活在贫穷中的基督徒是很好的安慰,也是对一些富足之人的很好提醒。 第二个角度就是从人生的变化来看我们应有的态度。当雅各说到富足的降卑时,特别用到一个当时中东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来作比喻,即花草在太阳出来、热风刮起的时候就很容易枯干。雅各使用这样一个自然现象来教导富足的人要以喜乐的心来看到自己的降卑,意思是说,富足降卑,变成贫穷,也是一种好像自然现象那样的事情;而正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就不是大惊小怪,不是难以接受,而是当做平常的事情,以平常的心,也就是以“喜乐”的心来接受,即欢喜快乐接受神所定下的会自然发生的事情。 当这样去思想的时候,也就可以理解雅各在这个段落中要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看待财富的贫穷与富足,而是藉着这个话题来让读者明白如何以信心的平常心来看待人生的变化。谦卑的升高,富足的降卑,这些都是人生中会发生的事情,也都是在神的掌管之中“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就好像花草在烈日下很快会枯干,这是在神的掌管之下,按照神的定规而自然发生。而对于这些不是我们可以掌控,而是在神的掌管下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有什么态度呢?是抱着“如果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就欢喜,如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就愁眉苦脸”的态度吗?不是的!雅各指出,都要喜乐,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和变化,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因为这些都是出于神的掌管,我们就都欢喜快乐地接受。谦卑的升高,贫穷的变富足,我们不要因此就自以为得意,骄横跋扈;富足的变谦卑、变贫穷,我们也不要因此就失落消沉,终日抬不起头来。 这对于当时普遍处于贫穷状态的基督徒来说,也是很好的安慰和激励。因为贫穷,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所以有些人就闷闷不乐、怨天尤人;有些人终日思想的就是如何早日脱贫;也有些人因此对于富足的人心怀不满;而有些富足的人也因为自己的财富而夸口,看不起贫穷的人。而且,这些不单只是在教会内部的问题,同时也影响到教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贫穷的教会与富足的社会阶层也产生了张力。针对这种情形,雅各让我们看到,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些事情。贫穷的变富足,富足的变贫穷,这些都是在神的手中发生,我们都要欢喜快乐地接受。雅各不是用属世的心理安慰的方式去安抚贫穷人的心,而是引导人们看到在这些现象背后神的掌管,从而让人因着对神的顺服而可以积极地以平常心来面对。这也是对信心很好的诠释。基督徒对神的信心,不是在于凭信心祷告要求神来让自己脱离贫穷,或是凭信心祷告求神保持自己富足的状态,而是凭信心顺服神的安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欣然接受,归荣耀与神。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细细体会字里行间所要传递的信息,调教自己的心态,以看待自然现象的心来看到人生的变化,凭信心来领受神的安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段,雅各提到与“道”有关的几个我们需要留意的方面,分别为听见道、领受道,与行出道。对于听见道,基本上人人都会,因为这是生理上的听力能力的问题,只要有耳可听的,就可以听到。接下来,就是如何领受所听的道。雅各指出人的怒气会在领受道上形成拦阻,所以需要改变自己,脱去怒气等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用温柔的心来领受那所栽种的道。之所以提到是“所栽种的道”,指的就是那“听见的道”,因为听见了,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就是已经栽种了。这也就是说,不单只是用耳朵来听见道,还要有正确的心态来领受这听到耳朵里的道,使其真正被心领受,以至于可以带来生命的改变。 这对我们是很好的提醒。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听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所听的道似乎并对自己带来所期望的改变。这种迷茫和沮丧是因为我们对道有一种假设,即认为只要把道听进去了,这道就会慢慢、自动地改变自己,而我们也可以坐享其成、静观其变。虽然我们知道神的话语的确带着改变生命的大能,然而我们也要留意雅各在这里所提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我们也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去领受所听见的道,这样才能让所听见的道在心中带来更新变化。如果我们的生命还是停留在易怒、污秽和邪恶,就会将所听见的道给塞住。这就好像耶稣所说的撒种的比喻,我们要预备好自己的心田成为好土去领受圣善的道。而实际上,当我们愿意以温柔的心来领受所听见的道的时候,其本身也就说明所听见的道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发生了作用(否则的话我们怎么会知道要用温柔的心去领受呢?)。当我们对听见的道有一些基本的反应,愿意做出一些改变,以至于可以在这些改变的基础让道继续带来更大的改变,就好像耶稣所说的,有的还要加给他。这就好像当堤坝被洪水冲出一点小缺口的时候,更多的洪水就会涌过来。如果我们对听见的这些道依然刚硬,心态没有随之而来的调整,结果就不会任何改变和突破,就好像耶稣所说的,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去,即听了和没听一样。 听见道、领受道,接下来就是更为关键的一步,即行出道。雅各指出,只有真正将所听见的道行出来,才真正是蒙福的人,也就是说,才真正是神所喜悦的人。雅各特别用了照镜子来作比喻说明行道的重要性。若只是听道而不行道,就好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当时的镜子不像我们现在的那么清晰,更多的是比较模糊的影像。这个比喻虽然和当时的镜子清晰度有关,但却更能说明问题,即以为通过神的道明白了许多事情,以为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如果不行道的话,这些我们以为看清楚自己的地方随即也就慢慢淡化、模糊了。 这也是对我们很好的提醒。我们的确常常在神的道中看到自己的问题,例如贪心、小信、没有爱心,等等。我们有时候也彼此分享这些、高谈阔论作见证。但是如果没有实际行动的话,那么我们所看见的自己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久而久之我们也淡化了自己的问题,随之而去、习以为常了。然而,真正的敬虔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讲自己听见、看见、明白的道理,而是真正地将这些道付诸实施,包括帮助有需要的人,以及自身生命的成长、抵制世俗的影响。这些也都让我们明白,神真正希望看到的,乃是我们采取实际行动而带来的真正的改变,也就是我们的信心要带来行为的改变,而通过我们行为的改变来显明我们有神喜悦的真正的信心。 默想经文:“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1:22)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思想听见道、领受道和行出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听见道而不领受道,是自己欺哄自己,以为听到了许多,但实际上都没有领受进去。领受道而不行出道也是自己欺哄自己,以为自己明白了许多,但实际上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在神眼里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段,雅各教导信徒如何正确面对试探。雅各首先讲到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之后,必得生命的冠冕。接下来,雅各解释到试探的根源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成功忍受试探(也就是“经过试验”)之后必得生命的冠冕。 雅各指出当时有人对试探的看法,是认为试探是从神而来的,即“是神在试探我们、给我们犯罪的念头,要看我们是否顶得住这犯罪的念头而不犯罪。”雅各指出,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的。雅各从神的属性说起,指出神不能被恶试探,也不试探人。首先,神不能被试探,不是说神不允许试探祂的事情发生,而是说即便试探发生,神也不会为之所动,因为神的本性清洁,毫无被试探引诱成功的可能。打个比方,正常情况下当我们面对着一碗污水的时候,是不会感觉到自己正在面临“喝一口”的试探,因为我们的本性根本不会去喝污水。而圣洁的神在面临试探的时候也是这样,根本不会对污秽有任何反应,正如耶稣面对撒旦的试探一样。 其次,神不会试探人,也就是说,神不会故意将一些恶的念头放在人的心里去看看人会不会真的犯罪。我们可能会说,神不是也试验(与“试探”同字)过亚伯拉罕吗?怎么能说神不试探人呢?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区别。当神试验亚伯拉罕的时候,乃是将一个反映祂正直、良善、权能的命令,例如献以撒,放在亚伯拉罕面前,要看亚伯拉罕是否真正愿意舍己顺服神、是否相信神能使人从死里复活。所以亚伯拉罕所面临的试探乃是他是否愿意听从神清洁的吩咐。而雅各这里所说的情形则恰恰相反,是有人认为诸如“我想要偷东西”的这个犯罪的念头是从神来的,要看看我们原本心平如水的心能否扛得住这个从神而来的犯罪的念头。 雅各引用神的属性来让我们知道两个方面的道理。其一,试探不是从神而来的,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私欲。例如当我们看到别人口袋里的钱就想要去偷,这个想法不是神放在我们心里来试验我们是否不偷,而是出于我们原本心里贪爱钱财的私欲。其二,就是怎么可以做到不受试探呢?就是好像神那样有清洁的心,以至于可以对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反应,就好像没有贪心、心地正直的人对别人口袋里的钱绝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所以别人口袋里的钱他根本无法构成试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段经文,雅各所提出的忍受试探的人可以得到生命的冠冕,意思不是说用意志在试探面前强忍着,例如看见眼前有一百万,虽然心里想要,但就沉住忍着忍着不拿,就可以得到生命的冠冕。雅各的意思乃是说我们要去对付自己生命中的更为根本的犯罪的问题,就是心里的私欲。只有除掉我们内心的私欲,让自己真正是按照神的旨意被真道重生,好像初熟的果子,那才是神喜悦的样式。 这是对我们很好的提醒。有时候我们忍受试探、经过试验,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了私欲,而只是说我们私欲依存,但靠着意志,或者一些其它的方法来让自己不去犯罪。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受到要胜过试探、不犯罪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是在靠着意志来扛,常常力不从心;或者即便有时可以胜过试探,但也觉得是非常的辛苦。今天我们藉着这段经文可以明白,真正面对试探、胜过试探的方法乃是我们生命的彻底改变。当我们面对试探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自己在生命中还有哪些依然停留在肉体的邪情私欲中需要对付的。所以,当我们遇见试探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们之所以意识到,或是感觉到被试探,乃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方面的私欲还在。这样,我们的回应,就不仅仅是忍着不犯罪,而是去思想我们私欲为什么还存在的原因,是因为我还是以自己为中心,还是没有真正信靠神的良善和大能,还是没有真正做到爱神、不爱世界,还在为自己担心、操心,希望做些事情来增加自己的地位和安全感,等等。这实际上也是雅各看待信心的角度,从行动中反观我们对神是否有真实的信心。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细细体会其中有关试探与私欲的关系,给自己带来触动。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段,雅各讲到信心的功用。很特别地,雅各不是从得救的角度来谈信心,而是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的确,当我们只提“因信称义”,或是“因信得救”的时候,是把信心的功用局限在得救的方面。然而,虽然信心在得救上是很重要的,但是信心并不是只是用来让我们过“得救”这一关用的,而是有更广阔的范畴,指的是我们整个人的生活和生命面貌的改变。这就好像我们的考试成绩不只是用来应付考试过关的要求,而是表明学生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只有当我们整个人在生活和生命的各个层面都因对神的信心而改变的时候,这才叫做真正活出了信心;或者说,这才说明我们有真信心。 在这里,雅各让我们看到信心带给我们在两方面的不缺乏;或者也可以反过来看,当我们在这两方面不缺乏的时候,也就说明我们真正活出了对神的信心。第一个不缺乏是指我们满有喜乐的心(1:2-4)。雅各指出,当我们落在百般试炼中的时候,要因着有经得起考验的信心而忍耐、坚持到底;不但如此,而且满有喜乐。这样,当我们满有喜乐的时候,当然也就不会感到缺乏了。所以,雅各让我们看到的,乃是信心在面对各样试炼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果效,就是喜乐的忍耐。 这对我们是很好的提醒。很多时候,在面临试炼的时候我们常常想到的是忍耐,能够做到的也是忍耐。我们以忍耐的心来面对各样不顺利的情形,心里盼望着坚持这一阵子,熬过去就好了。当然,能有这样的心已经很好了,可是这种希望、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的忍耐也意味着我们在忍耐的时候心里是苦的(所以才希望以后会好起来),是感到缺乏的。例如经济陷入困境,我们忍耐着过贫穷的生活,心里盼望着这样的日子赶快过去,也有信心神会让自己的日子好起来,这实际上是深深感受到现在贫穷日子的缺乏和对这种日子的厌倦。然而,雅各指出,真正的忍耐到底(和合本翻译为“成功”),乃是即便是在试炼的当中也是满有喜乐、不觉缺乏。也就是说,在经历贫穷的时候的信心不是相信神会让这苦日子过去,让自己好起来,而是说因着对神的信心,即便是在贫穷中也是感到富足和喜乐的,因为有主同在,还缺什么呢?正如保罗所说的,在主里面学会如何处卑贱,如何处丰富。 第二个不缺乏是指我们有智慧的心(1:5-8)。雅各指出,除了在试炼中以经得起考验的信心来对待以外,人们通常还会感到另一方面的缺乏,就是智慧。根据上下文,这里的智慧指的是生活中的智慧,而不是大是大非的真理原则,因为那些都已经记载在圣经里,不需要额外再向神求了。的确,智慧是无法用忍耐来替代的。例如如何看待和处理一件事情,要不要换工作,这不是靠忍耐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有属灵的洞见和远略,这就是我们需要,但却常常感到缺乏的智慧。与以信心来忍耐试炼不同,雅各告诉我们这个时候要凭着信心去向神求。虽然向神求智慧也是我们常常会有的反应,神也愿意将智慧赐给我们,但雅各指出其中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心里不要有疑惑。这里,“疑惑”一词有“辨析、鉴别、怀疑”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我们向神求来一些感动的时候,不要去辨析、怀疑这些感动。为什么不要去辨析、怀疑所得到的感动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是因为感到缺乏智慧才会去向神求。可是如果对向神求来的感动、智慧又去进行辨析的时候,这岂不说明我们还是以为自己有智慧去对神的感动进行鉴别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所以,当我们真正感到自己缺乏自己的时候,就应该承认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对向神求来的感动进行鉴别,而应该因信心来全然接受。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有明辨的心,而是说我们既然承认自己缺乏智慧,就理应全心接受从神而来的感动。这本身就是信心的表现,因为相信神的大能、超越、美善、信实和纯全。 雅各指出,当我们心里有疑惑,就好像心怀二意的人一样,不要想着可以从主那里得着什么。这不是说主一定不会将智慧赐给这些心怀二意的人,而是说即便主赐给了他们所需的智慧,他们还是得不着,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想法、寡见去辨析主的智慧,结果还是将主的智慧给挡在外面不去接受,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和没有求一样。这就好像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去寻求别人的意见,可是当别人给了意见,我们又加以评判和拒绝,就和没有向人寻求意见一样一无所得了。试想,我们平时是否都常常是这样的情形呢?对人,我们可能还说得过去,因为别人给的意见也会有可能是有缺陷的。可是对神,我们就说不过去了,难道我们认为神的意见不好吗?难道我们不相信神会对祂给的意见负责到底吗?归根到底,这还是看我们对神的信心了。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慢慢读出每一句话,跟随圣灵引导去体会神向自己传递的信息,带来自己信心真实的回应。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雅各书》的作者为雅各。从新约圣经中对几位“雅各”的记载,我们基本可以肯定,《雅各书》的作者是耶稣的兄弟雅各。这位雅各,在耶路撒冷的初代教会中很有名望,被称为是“公义的雅各”。据记载,耶路撒冷的同胞,尤其是穷人,对雅各推崇备至,而耶路撒冷的非基督徒和基督徒都同样赞誉他的敬虔。然而,因为他对贵族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揭示,使得贵族阶级的祭司对他咬牙切齿。大约在公元六十二年,大祭司亚拿努斯二世找借口将雅各处死。 了解以下当时的社会背景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雅各书》有所帮助: “约在一个世纪之前,罗马将军庞贝割裂了犹太人的领土,使许多犹太农民不再有田地;大希律严苛的征税必定让许多小农民无法继续经营。第一世纪时,许多农民都是佃农,在封建的大农庄上工作(正如帝国其他地方一样);还有人因为无地可耕,变成市场上待工的零工,偶尔才有一份工作可作(在收割的时候工作机会较多)。帝国许多地方对贵族地主不满之情高涨,而佃农答应交货却办不到;有些地主甚至雇用杀手去对付那些不合作的佃农。城市里的情形不至如此极端,但是区分仍甚明显(如:耶路撒冷的上城为权贵所住,贫民则住在城市下水道的顺风一端)。后来权贵祭司开始不将什一的收入发给较穷的祭司(那是他们惟一的生活来源),使经济的紧绷情况达到高峰。”——《新约圣经背景注释》 从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教会是处在一个普遍贫穷,而两极分化又十分严重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下,而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必定会影响教会的各样生活面貌。基督徒如何看待财富,如何面对贫穷,如何真正将信仰与生活结合起来,都是当时教会所面临的挑战。《雅各书》正是因应这样的需要而写成。虽然在《雅各书》中强调行为的重要性,似乎与保罗的“因信称义”相矛盾,但正如穆尔所写到的,“他们若非各自不晓得对方的讲论,便是其中之一在回答另一方遭误解的教导。多数学者采纳后者情况;雅各对遭误解的保罗神学提出自己的反应。”(穆尔:《丁道尔圣经注释系列》)所以,研读《雅各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因信称义”的道理,正如雅各自己在书信中所写到的,听道还要行道。听了信心的道,也理应活出信心的道。人人都有听道的机会,事实上,许多人都有机会听过道。然而,只有行道,才是真正的跟随主、属于神、顺从圣灵的基督徒。 第1段,也就是书信的开头,雅各称写信的对象是“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在犹大亡国被掳,犹太人散居各地的时候,以色列各支派之间的区别和界定已经变得很模糊。所以,当再提到十二支派的时候,更多的是指以色列人在经过灵性复兴之后的重新聚集,也就是指着属灵意义上的真以色列人——基督徒而言。当雅各特别用到这个词汇时,一方面表明他对自己的骨肉同胞以色列人的思念,正如保罗对犹太人的思念一样;同时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基督徒的关注。无论是旧约的以色列人,还是新约的基督徒,大家都容易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将信心和行为割裂开来。旧约的以色列人将信心与行为割裂开来,导致他们没有信心的行为——这不是神喜悦的好行为;而新约的基督徒将信心与行为割裂开来,走向的是另一个极端,就是没有行为的信心——这并不是神喜悦的真信心。 盼望我们作为属神的子民,真以色列人,都可以从这卷宝贵的劝勉式的书信中得到造就,实现信仰和生活的连接和转化,真正活出神喜悦的信心,成为世上的盐和光,叫世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在天上的父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 2. 若有一个人带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 3. 你们就重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 4. 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用恶意断定人吗? 5. 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他所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国吗? 6. 你们反倒羞辱贫穷人。那富足人岂不是欺压你们,拉你们到公堂去吗? 7. 他们不是亵渎你们所敬奉的尊名吗?(所敬奉或作被称) 8.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 9. 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 10. 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 11. 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 12. 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 13. 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14.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 15.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 16. 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 17. 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18. 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 19. 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 20. 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 21. 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 22. 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 23. 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 24. 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25.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吗? 26.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7段,雅各论述信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承接之前提到的话题。当他说到“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2:13)的时候,想必就会有人提出异议,说“我们不是因信称义、因信得救吗?怎么会变成是靠着怜悯向审判夸胜呢?”针对这样的异议,雅各指出,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即只说自己有信心,但却没有真正的与信心一起工作的行为(2:22),是没有什么益处的。雅各举例说到,当对吃不饱、穿不暖的弟兄或姐妹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但却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这样的话有什么意义呢?带来什么真正的帮助呢?虽然说得很属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雅各以此来说明,当信心没有行为的时候也是这样,是死的,是空无一物的外壳而已。 雅各也想到会有人这样来回应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这样的说法所反映出来的观点是认为信心和行为是可以分开的,可以被分别拥有而不一定要合在一起。雅各指出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2:18)言下之意,即是说“信心和行为真的可分开吗?如果是真的可以分开,那你能将没有行为的信心让我看到吗?做不到吧!因为没有行为,信心就好像空气一样是看不到的。让我来告诉你怎样展示信心吧,就是藉着可见的行为来彰显!” 雅各指出,没有行为的信心,就好像魔鬼对神的信一样,虽然知道有神,但带来的却是战兢,因为知道牠逃不过神严厉的审判。而魔鬼之所以知道牠逃不出神严厉的审判,是因为牠没有切实的行动来回应这位神。同样的,当我们对神的信仅仅停留在“知道有神”,但却没有行动上实质的回应的话,那么这信是空的,并不能让我们得救,等待我们的就是好像留给魔鬼的硫磺火湖的永远刑罚了。这与我们凭着真实的信心,即有行为的信心可以坦然无惧地去到神面前是极大的不同。 最后,雅各以事实说话,以我们都熟悉的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以及妓女喇合为例来说明他的观点。前者是犹太人,后者是外邦人,但他们都是因着有行为的信心而得蒙神的喜悦。在说到亚伯拉罕的时候,雅各特别用了两个词来说明信心与行为的关系,一个是“成全”,即亚伯拉罕对神的信心是因着行为才得以完成。这就好像一件事情,有了计划、立志,那只是一个开始而已;而直到这件事情做完,才算是最终完成。这正如老板答应给员工加工资,直到真正加了工资,老板的这句话才算落到了实处完成。另一个词是“应验”。这个词通常被用来指神的应许最终实现,例如神应许救主的来临,当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时候,神的应许就应验了。雅各用这个词表明,亚伯拉罕的“因信称义”是通过献以撒的行为来得到最终的完成,就如同神的应许最终得以实现,而不是停留在口头所说而已。 雅各的论述对我们是很必要的提醒,甚至是严厉的警醒。因为信心若没有行为是死的,是不能救人的!感谢神藉着雅各来纠正我们对可以使我们得救的信心可能存有的错误理解和错误的回应,引导我们回到祂喜悦的道路上来。甚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领受,让我们对信心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和实践,不要把信心与行为分开,不要让信心沦为一句空话。 默想经文:“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2:17)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不要把信心和行为的关系仅仅当做一个喋喋不休,而又关系不大的议题来讨论而已,而是更要明白这是关乎到我们得救的严肃话题,是要带出我们真实的有信心的行为,有行为的信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段,雅各讲到要有怜悯的心肠去遵行爱人如己的教导。这也是承接上一段提到的“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即真正的虔诚是体贴神的心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雅各说到:“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2:1)在这里,“按着外貌待人”,原文的意思更接近于“偏待人、对人有偏好”。所以虽然雅各在这里是用了很明显的按照外貌待人的例子,但所要反映出来的问题更是针对那些出于自己对人的不同喜好来对待不同的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与外貌有关。另外,这句话更贴近原文的翻译可以是“你们不可在对人有偏好的情况下去持守对荣耀的主耶稣基督的信心”,也就是说,我们的对主的信心,不可夹杂着对人的偏好。这也不难理解,我们对主的信心乃是将自己调教到与主同样的轨道上,活出神喜悦的样式来。所以当神是不偏待人的神的时候,我们与神相合、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的人,当然也就不能偏待人了。 在举例之后,雅各指出这样做法的错误之处就在于,我们是用自己的观点、喜好、价值判断来评判别人。雅各说到,对于穷人,神明明是不看他们贫穷的状态而拣选他们,而我们却是看他们的贫穷状态而嫌弃他们;而对于富人,他们明明是违背神的心意,逞强凌弱,也恶待神的子民,而我们却是看他们的富足而巴结他们、阿谀奉承。雅各这样的解释不是说我们要善待穷人、恶待富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变成另一种偏待人,按外貌取人了),而是说我们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按照神的心意去对待不同的人。 那么,神对待不同人的心意究竟如何呢?雅各指出,就是至尊的律法所说到的,要爱人如己,也就是说要爱每一个人,而不是只爱那些自己喜欢的、可以给自己带来益处,或是也爱我们的人。雅各说到,若是在律法上的一条跌倒,就是犯了众条。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如果没有做到爱人如己,那么即便做到了律法其它的条文,例如没有偷盗、没有犯奸淫,也还是被算作触犯了律法。同时,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理解为,爱人如己是爱所有人。所以,即便是做到了爱一部分人,但却没有爱别的人的话,也还是被算作没有守全这至尊律法的全部,还是被算作触犯了律法。 最后,雅各以怜悯人来作为总结,指出在遵行爱人如己的这条至尊律法的时候,实际上背后的意义和真正的要求乃是我们要有怜悯人的心和行动,也就是要怜悯人。当我们怜悯人的时候,是不会受到审判的,也就是说守全了律法;而反过来,如果我们不怜悯人,也就触犯了律法,自然就要受到严厉的审判。 这样,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整段经文,就可以更加深刻理解雅各在这里所要传递的信息,乃是指出我们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是要带出对人的怜悯。这实际上也是信心与行为的结合的例子。如果我们没有对人的怜悯,没有怜悯的心,也没有怜悯的行动,那就根本谈不上有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因为我们的做法与耶稣完全两样。雅各的重点不在于指责我们对富足的人太好了,或是对压榨我们的人太友善了,而是指出我们对贫穷的人没有怜悯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穷人已经很不幸、很可怜了,可是到了教会却继续受到鄙视和厌弃,这难道是耶稣基督会做的事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作为耶稣基督身体的教会却做出这样的事呢?这只能说,这已经不是属主的教会了(虽然雅各在这里使用的是“会堂”的字眼,但显而易见他不是指犹太人在会堂的问题,而是指基督徒在聚会时候的问题)。相信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位基督徒的提醒。主耶稣是满有怜悯心肠的神,而我们作为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也理所当然要有怜悯的心肠,否则的话,怎么可以说我们是相信主、跟随主、效法主的人呢?这已经不只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例如如何做好迎新接待的服事,而是在告诫我们要有与信心调和的怜悯(心和行动),也就是指出我们的生命要因着对耶稣基督的信而发生改变,由以前旧人的坚硬的石心更新为新人的怜悯的肉心。 默想经文:“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2:13)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驻足在“怜悯”上,带来生命的触动与更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 2. 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3. 我们若把嚼环放在马嘴里,叫它顺服,就能调动它的全身。 4. 看哪,船只虽然甚大,又被大风催逼,只用小小的舵,就随着掌舵的意思转动。 5. 这样,舌头在百体里也是最小的,却能说大话。看哪,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 6. 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 7. 各类的走兽,飞禽,昆虫,水族,本来都可以制伏,也已经被人制伏了。 8. 惟独舌头没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恶物,满了害死人的毒气。 9. 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 10. 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 11. 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 12. 我的弟兄们,无花果树能生橄榄吗?葡萄树能结无花果吗?咸水里也不能发出甜水来。 13. 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 14. 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分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 15. 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 16. 在何处有嫉妒分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 17. 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 18. 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8段,雅各指出舌头和言语的危害。经文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首先,雅各提出一个论题,即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会承受更重的审判(3:1-2)。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有人愿意出来服事、作教师和牧师传讲神的话、牧养弟兄姐妹,这岂不是好事吗?为什么雅各要这样说,让人望而却步呢?接下来,雅各开始陈述他的理由,或者说,接下来的内容才是雅各真正的论题,而“不愿多人作师傅”只是用来表达和烘托这个论题而已。 第二部分,雅各指出舌头的重要性(3:3-5)。就好像小小的舵可以控制巨大的船一样,小小的舌头也能说出大话。很明显,雅各这里不是谈论舌头这个器官,而是借用舌头来表达言语的重要性,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力。也正是因为舌头和言语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力,所以雅各才提出在作“众人的师傅”上面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进行了这样的铺垫之后,第三部分,雅各进而指出,有着这样巨大影响力的舌头,当它是罪恶世界的时候,所带来的影响力就是十分严重的破坏力(3:6-8)。在这里,雅各的重点不是宣告说没有人可以控制舌头,而是说当控制不住舌头的时候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正当大家顺着雅各的思路将注意力都放在舌头和言语上面的时候,第四部分雅各话锋一转,将问题的重点最终落在人的心上(3:9-12)。的确,当看到舌头和言语的重要性时,人们的反应自然是如何控制舌头,不说出污秽的言语。然而,雅各让我们看到真正的问题在于内心是否纯正和清洁。雅各指出一个普遍现象是,人们口里常常会说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话来,颂赞与咒诅可以由同一个人的口中发出。雅各用几个比喻告诉我们,这种现象的背后说明人的心中不纯正。因为一个泉源不会发出甜苦两样的水,所以当有苦水冒出来的时候,只能说明这个泉源本身是苦的。雅各藉此说明,真正能控制舌头和言语的,乃是我们的心。当我们有污秽的言语出口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乃是我们内心的污秽;所以控制舌头和言语就不只是任凭心里的污秽而只是给舌头打上封条忍住不说出来而已,而是进而认识自己内心的真实状况,洁净自己的心,从根本上解决舌头和言语的问题,说出造就人的好话。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雅各在这里的整体思路。“不要多人作师傅”只是一个引言,雅各真正要讨论的不是“作师傅”的问题,而是关注我们内心的清洁。明白了雅各的思路和论述的重点,我们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即他这里很强调的言语所带来的伤害,究竟指的是什么?或者说,言语的伤害,究竟伤害了谁?从上下文来看,有两方面的可能。一个方面,言语带来的伤害,伤害的对象是教会(因为他不愿多人作师傅,而师傅是在教会中作教导的、影响别人的)。这个不难理解,当在教会中作教导的言语都不纯净的话,也就意味着内心没有什么真实的改变,依然活在老我中,以私意分解圣经,那么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教会的破坏力可想而知。同时,当教会中的弟兄姐妹在言语上也不注意的时候,流言蜚语到处传播,异端邪说如入无人之境,彼此之间的恶语中伤、猜测、不信任层出不穷,这样教会即便再大,也会逐渐离析分崩。 另一方面,言语带来的伤害,伤害的对象也会是自己。因为言语讲的是大话,影响整个身体,所以雅各也曾经提醒,要勒住自己的舌头,不要欺哄自己的心(1:26)。这说的就是我们会被自己的言语欺哄。例如,当我们在教会作教导的,如果只顾说得漂亮,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我们就会以为自己这么能说会道,一定很虔诚、很属灵、很了不起、很像那么回事;但实际上如果内心没有什么真实改变的话,我们就是被自己的言语所欺哄,以为自己行、飘飘然,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这样就是自欺欺人,自己成为自己言语的受害者了。所以,要留意,不要被自己的舌头欺骗了。要发自内心的改变,这才是真正造就教会,造就自己生命的途径。 默想经文:“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我的弟兄们,无花果树能生橄榄吗?葡萄树能结无花果树吗?咸水里也不能发出甜水来。”(3:11-12)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将注意力从口舌转移到自己的内心,接受圣灵的光照,成为纯净、单一的心。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9段,雅各讲到从上头来的智慧。这一段也可以被看做是整卷书信后面内容的一个概要,首先提出什么是从上头来的智慧,然后再分别论述这些智慧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 从上下文来看,我们也可以体会雅各之所以从这里开始要论述从上头来的智慧,其实也是承接他之前提到的“不要被舌头欺骗了“的问题,指出关键在于内心的清洁,而不是一口两舌(3:1-12)。现在,雅各继续讨论这个话题,指出真正有智慧、有见识的,应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而不只是说说而已,或是自称为有智慧。雅各指出有一种情形,就是有人用冠冕堂皇的言语来装饰自己,把自己装扮成很属灵的模样;并且以为这就是智慧的表现,因为可以巧妙地假扮自己、骗得别人的认可和称赞。这就好像我们心里明明恨一个人,正在暗地里耍阴谋诡计去陷害对方,但嘴上却是和他称兄道弟,这样自己虽然算计了别人,但还给人造成自己很大度、很友善的印象。这样的人就会自以为有智慧,因为不但达到了至阴险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很聪明地掩饰自己,受到人的表扬。这样的人,心里一定会想:“你看,我多聪明、多有智慧啊!” 然而,雅各指出,如果内心怀着苦毒的嫉妒和纷争,就不要夸口自己有这样的所谓“智慧”,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智慧,而是欺骗,是抵挡真理的;这样的“智慧”,充其量是人的小聪明,而不是神眼里的智慧。雅各进而指出,真正的从上头来的智慧,不是巧妙地隐藏内心嫉妒纷争、邪情私欲的那种属世、属血气、属魔鬼的伎俩,而是内心真实地充满属神的性情,包括清洁、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栽种和平的义果。这里,“清洁”指的是纯洁、圣洁的意思,从世俗中分别为圣,不沾染任何世俗的污秽;“和平”指的是和睦,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论断;“温良柔顺”指的是礼貌、谦让、柔和,不与人争竞、不咄咄逼人;“满有怜悯”指的是愿意看到和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硬着心对人冷酷无情;“多结善果”指的是在行为上有良好的表现和见证,而不是言语上的甜言蜜语、骗人骗己;“没有偏见”指的是不偏待人、不摇摆不定,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任意改变决定;“没有假冒”指的是诚实、真诚,而不是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手上作一套;“栽种和平的义果”指的是与人和睦、感同身受、帮助人走在神的义路上。 虽然在后面的经文中雅各会这些方面有更加详细的论述,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雅各在这里所提出的,都是关乎人清洁的内心和真实的行为。这也是雅各提出的主要论点,即真正的智慧人,关键是看他的内心是否清洁、良善、口里如一、说到做到,而不是内心依然污秽诡诈但嘴上漂亮骗得众人的心。相信这些都是对我们基督徒很好的警戒和提醒。很多时候,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打拼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染上世界的风俗,学会将自己包装起来,让人看自己外在的样式很不错,却看不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光景。我们以为这是智慧,但实际上却是愚昧;我们以为自己表现得很“圣经”,但实际上却是属世和属魔鬼的。求主帮助我们光照我们,让我们学习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智慧人洁净自己的心。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慢慢读出每一节经文,让圣灵对自己的内心说话,提醒自己做一个内心清洁的智慧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 2. 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 3. 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 4. 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淫乱的人原文作淫妇)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 5. 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 6. 但他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7. 故此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 8. 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 9. 你们要愁苦,悲哀,哭泣。将喜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作愁闷。 10. 务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们升高。 11.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 12. 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 13. 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 14.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15. 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 16. 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 17.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2段,雅各论述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温良柔顺”(3:17)。 雅各首先呈现出一类情形,即有人说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雅各指出这样的说法、想法是以张狂夸口,是恶的。而什么是应该有的样式呢?雅各指出,首先是要认识自己生命的短暂和充满未知,就好像云雾一样出现少时就不见了。接下来,就是对神有正确的关系,即“主若愿意,我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 雅各虽然没有指出具体是谁说了这样的话,做了这样张狂夸口的事,但是他在这里所描绘的情形却是当时社会的流行画面。在一世纪的希腊罗马社会充满了各种的商业活动和发展的机遇,经商、挣钱是当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聪明、善于经商的犹太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大好的机会。对于基督徒来说,也自然无法避免这样的影响。有钱的想着如何去挣更多的钱,没钱的想着如何去挣得第一桶金。对于这种情况,雅各在之前的经文中已经告诫大家不要与世俗为伍,要清洁自己的心单单亲近神(4:1-10)。现在,雅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雅各并没有说作生意不对,或是挣钱不应该,而是指出基督徒应有的基本心态,即认识自己生命的短暂和变化无常,进而降服在神的面前。 雅各的这一角度对我们是很好的提醒。有些时候,我们的确是处在要作生意、要挣钱的状态中。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的确无法与许多日常经济方面的事情脱钩。我们可能都认同不要与世俗为伍,但我们同时又都不得不承认自己依然是活在这个世界当中。那么,如何看待做生意、挣钱呢?雅各引导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与神要与正确的关系,即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真实光景,意识到必须要将主权交在神的手中,顺服神的掌管与安排。雅各的这番教导从消极的角度来看是要让我们不张狂自夸,但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我们有在神面前温良柔顺的样式,即谦让、柔和、顺服。在神面前不再是以自己的打算、计划为优先,不再是只想着如何去实施自己的想法,而是在神面前始终保持着顺服、依靠的心态,承认自己不过是受造物中的小小的一份子,稍纵即逝,愿意一切由神作主,一切交在神的手中。 回看整段论述我们可以体会,“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这句话,无论是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我们现在的世代,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话,表现出我们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活动。难道不是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换工作、找挣钱的机会,这通常就是我们最为优先、也是最常考虑的话题。我们常常都会脱口而出自己的这些打算,因为这些是我们心里常装有的、最直接的想法,然而,正是这看似最为普通、最为正常的想法,却正正体现出我们心里的最真实的状态,即我们是否看清自己,认识神,将自己摆正与神的关系,始终有那种受造物顺服、依附于造物主的关系。当我们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甚至是下意识地脱离了这种与神之间应有的正确关系,脱口而出就是自己的打算和计划,以自己优先,以自己为中心的时候,就是犯罪与行恶了。 这不是说我们只要将“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作那事”放在嘴边当做口头禅,在计划、施行每一件事情之前念叨一边,当做开工前的一个仪式就行了。雅各看重的乃是这样的心态与意识是否深入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生命中固有的本质。我们往往急于得到答案,例如一件事情可以不可以作。然而,雅各让我们先回到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即我们对自己、对神有没有清晰的认识,以及对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有没有正确的把握;并且,这些都不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成为我们内化了的生命的一部分。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细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意义,让这些属神的真理浸透自己的心田,带来内心生命的变化。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1段,雅各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和平”(3:17)。 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雅各在这里提出“不可彼此批评”。难道为了彼此和睦就不能彼此批评了吗?难道雅各提倡的是在教会大家都你好、我好、他好,看到别人有问题也不能指出来,不能提出批评吗?实际上,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成为“批评”的这个词,原文意思是“说恶毒的话、毁谤、反对”。所以,雅各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不是说让信徒看到别人有问题也不要提出批评,而是告诫大家不要彼此说毁谤、恶毒、攻击的话。 雅各指出,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而如果是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然而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那就是能救人也能灭人的神(4:11-12)。雅各这番话的意思乃是说,当我们批评弟兄、论断弟兄的时候,就是在做取代神的事情,去坐在只有神才可以坐的审判者的高位。这是不应该、不合宜的。我们不难理解雅的大观点。当我们批评人、论断人的时候,通常会是如下两个方面的情形。其一,就是我们按照自己以为对的标准,而不是神律法的标准去判断别人。这就是雅各所指的将自己凌驾于律法之上。因为如果连神的律法都没有指出别人有问题的时候,而我们却认为他们有问题,那岂不是意味着我们在律法以外还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吗?我们是谁?怎能以为神的律法还不全面,还需要自己另立一套标准来补足和修正吗? 其二,就是即便我们是按照神律法的标准去判断别人,但问题是有许多背后的原因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只能看表面而看不到背后、看不到内心。例如我们看到一位弟兄崇拜迟到,便论断他不爱神。但实际上这位弟兄可能在崇拜的路上车坏了,或者遇到有需要的人而停下来施以援手。又例如我们看到一位弟兄每次崇拜都准时,便论断他很爱神,但实际上这位弟兄可能只是一位星期天基督徒而已。所以以我们有限的自己无法真正正确地判断一个人、一件事。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洞察万物的神。而当我们去评判、论断别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以为自己可以看到事件的全貌、了解人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当做神来看了。 当然,当耶稣教导门徒不要论断别人的时候,还带出了另一个侧面的教导,就是不要只说不做,只看见别人的问题而无视自己的问题。这也是雅各在这里提到的一方面,把自己放在“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位置上,以为自己已经行全了律法,剩下的就是去对别人指点江山了。 所以,从整段经文来看,雅各所提出的,不是当看到弟兄姐妹违背神的律法,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违背圣经原则的时候为了彼此和睦而不提出批评意见,而是说我们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道德的高位、凌驾于神的律法之上、去做只有神才可以做的事情。虽然我们也承认,有时候当我们真的是按照圣经原则去向弟兄姐妹提出批评、提醒和警戒的时候,的确会带来彼此之间某种程度的张力,甚至是隔阂,但事实上我们也会看到,真正带来教会弟兄姐妹自己彼此不和、分崩离析、貌合神离,甚至纷争分裂的,正是雅各在这里所提出的情形,即有人喜欢把自己放在道德的高位自以为是,对别人横加指责、恣意论断、轻易下结论、任意定是非。 同时我们也看到,“不要彼此论断”也常常在教会中被误用。一方面,弟兄姐妹用这句话来作为自己的挡箭牌,只要有人向自己提意见,就给别人扣上“论断人”的帽子;另一方面,弟兄姐妹也被这句话捆住手脚,不敢对真的违背圣经原则的弟兄姐妹提出批评,因为害怕自己被扣上“论断人”的帽子。雅各的这段经文可以帮助我们有所学习。弟兄姐妹之间不是不要彼此批评,而是要有基于以下三点的合乎圣经原则的批评,彼此提醒走在神的正路上。首先,就是要思考我们对别人的批评是否是按照圣经的教导,而不是出于自己的血气、私欲、自以为对的标准。其次,就是要和对方沟通,不要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而需要更多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对方的真实想法,争取对事情有尽可能深入全面的了解。第三,就是眼睛不要只盯着别人,也要看到自己有需要改进、改变的地方。这样,当大家都可以全面的认识对方、了解事件、从自己做起的时候,就是彼此和睦、共同进步,凭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了。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细心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提醒与更新自己与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和神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0段,雅各开始逐一论述他在上一段提到的从神而来的智慧的各个方面。首先,就是清洁(3:17)。在论述“清洁(纯净、圣洁)”这个话题时,雅各是从当时信徒中间的争战、斗殴的场景出发。这种场景,可能是发生在信徒的社会生活中,例如与掌权者和教会外人士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发生在信徒的教会生活中,例如弟兄姐妹彼此之间的关系。雅各指出这些争战、斗殴是出于他们的私欲。这一点雅各是击中了要害。有些时候,信徒之间,或是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缠斗,大家都把责任推卸给对方,认为是别人造成的,是环境造成的,是社会造成的。然而,雅各一语中的,指出真正的问题在于人里面的私欲。虽然有时候外在因素的确存在,可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始终需要反思自己的光景。 我们可能会觉得诧异,为什么雅各说贪恋、杀害、嫉妒、斗殴、争战,这些并不能使人得到他们所想要的呢?照理来说,而且我们也常常会实际经历到的,就是这些人的确通过这些手段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名誉、金钱、地位、财富。怎么雅各却说他们得不到呢?难道他们输给了那些比他们更贪婪、手段更高明的人吗?实际上,雅各这里是指出一个真相,即人们无论做什么都满足不了他们自己不断膨胀、无法满足的私欲。有私欲的人,是无法满足的人,所以即便通过各样手段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还是想要得更多,于是不断重复这个循环,陷于无止境的贪恋、杀害、嫉妒、斗殴和争战。雅各指出,这些被私欲掌控的人,要么靠着自己的力量去获取,要么是通过祷告向神求。但无论哪一样,他们都不能真正得到,因为他们的心远离了神,偏向世俗,无法满足自己“无法满足”的私欲。 雅各也指出,心有偏斜、与世俗为伍,所带来的的不单只是自己的心得不到满足而已,更为严重的乃是与神为敌。雅各提醒大家:“你们想经上所说的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4:5)这句话的意思比较难理解。有可能是指一种言论,即认为是神放在我们心里的灵让我们不断想要更多。但根据上下文,雅各在这里实际上是要责备这些与世俗为友的人,警告他们要听从经上的话,所以更有可能的意思是说,难道这些人忘了,圣经里面记载了神(也就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忌邪的神(也就是除祂以外再没有别的神)?既然知道神是忌邪的神,希望我们单单以祂为神、单单亲近、侍奉祂,那么我们怎么还敢在神以外与世俗为友呢?这岂不是在神以外移情别恋,惹动神的怒气吗? 最后,雅各指出,神并非刻薄的神,神也愿意赐更多的恩典给人,但却是“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要想在神里面有满足(当然不是依然与世俗为友的私欲的满足),即单单以神为乐的满足,就要摒弃自己从世俗中所得到的一切宴乐的满足,将心思意念转向神,谦卑俯伏在神面前,神就必赐生命的满足和喜乐在我们当中。 纵观雅各的整段论述,焦点就是我们要作清洁的人,就是作纯洁、圣洁的人,单单亲近神,而不是心怀二意,即侍奉神又侍奉玛门。这是给我们很好的警戒。事实上,基督徒常常就是掉入这个陷阱之中,既要神,也要世界;既要神来满足心灵的空虚,也要世界来满足心里的私欲。我们以为两个都抓,灵里、物质、天上、地下都有了,岂不更全面、更丰盛吗?但实际上,两个都抓,就是与神为敌,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盼望我们在遇到问题、拦阻,在与人争竞还自以为有理有据的时候,更多思想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依然在为私欲而活,与世俗为伍,还是洁净如水,单单为主而活、以神为乐呢? 默想经文:“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4:8)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更多省察我们自己内心的真实光景。纯净,还是有渣滓?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嗐,你们这些富足人哪,应当哭泣,号啕,因为将有苦难临到你们身上。 2. 你们的财物坏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 3. 你们的金银都长了锈。那锈要证明你们的不是,又要吃你们的肉,如同火烧。你们在这末世,只知积攒钱财。 4. 工人给你们收割庄稼,你们亏欠他们的工钱。这工钱有声音呼叫。并且那收割之人的冤声,已经入了万军之主的耳了。 5. 你们在世上享美福,好宴乐,当宰杀的日子竟娇养你们的心。 6. 你们定了义人的罪,把他杀害,他也不抵挡你们。 7. 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8. 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 9. 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看哪,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 10. 弟兄们,你们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说话的众先知,当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 11. 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 12. 我的弟兄们,最要紧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着天起誓,也不可指着地起誓,无论何誓都不可起。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 13.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有喜乐的呢,他就该歌颂。 14. 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 15. 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16.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17. 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 18. 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19. 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 20. 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3段,雅各论述第四方面的问题,就是要“满有怜悯、多结善果”(3:17)。看起来雅各是在指责富足的人所犯的罪,但实际上也是在提醒富足的人要悔改,从只专注自己的得利,到满有怜悯的心肠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雅各首先警告这些富足的人,“应当哭泣、号咷,因为将有苦难临到你们身上”。从上下文来看,雅各这里告诫富足的人要警醒的,不是在地上、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会发生的苦难,而是指着将来会发生的在天上神的审判。也正是因为人要面对将来在天上神的审判,所以富足的人在地上所积攒的一切都帮不上忙、形同虚设。更有甚者,这些非但帮不上忙,而且反过头来会帮到忙,因为在地上所积攒的越多,就越说明富足的人在地上所行的恶事多。当然,这不是说凡是富足的人就都会面临这些的问题,这也不是说只要不是富足的人就不会有这些的问题。这只是让我们看到在当时的社会来说,那些富足的人会特别显出这些问题,即亏欠工人的工资、只顾享受地上的荣华富贵,以及攻击、杀害义人。 无论我们自认为是富足的人还是不富足的人,我们都要从这些教导当中有所领受。首先,我们要留意财富的来源。雅各说到这些富足的人亏欠工人的工资。这说明他们的财富不是来自于正常的经商渠道,而是来自于恶待、剥削别人,从别人的身上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对我们是一个提醒,即我们的钱财是通过什么方式得来的,是正常的交易获得,还是通过明里、暗里的欺压、剥削、以牺牲别人的应得利益来获得。 我们可能会说,经过这样的审视,我们的钱财用合理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付出来得到的。那么很好!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没事了,就不在雅各在这里所责备的对象范围以内了呢?接下来,我们要留意雅各提醒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在世上享美福、好宴乐,娇养自己的心呢?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更常遇到的问题,即贪图世上的宴乐,放纵自己的心。我们可能会说,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就不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吗?难道我们享用自己光明正大挣来的钱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知道,这虽然在人看来天经地义,可是在神眼里却不尽然,因为当我们贪图世上的享乐时,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眼光不是在神身上,而是被世界吸引、被世界俘虏了;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眼光不是在那些有需要的人身上,而是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别人死活。无论哪一方面,都与神的要求相反,因为神要的是我们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我们的神,其次是爱人如己,而不是爱世界、顾自己。 最后,我们还要留意雅各提出的最后一项指责,即富足的人定了义人的罪,把他杀害。我们可能会很难理解为什么雅各将富足的人当做杀人犯,或是与杀人犯同等了呢?我们要理解雅各在这里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富足的人在拼命为自己挣钱而不择手段的时候,必然会带来对别人的伤害;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指当有人指出富足的人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富足的人不但听不进去,反而会恨恶那些给他们提出警告、敦促他们悔改的义人。这样的恨恶,即使没有带来真正的杀害,但也与杀人无异了。 雅各的这番论述很自然让我们想到耶稣对门徒的教导,指出我们要积财宝在天上,因为地上的财宝会生锈、会被虫子吃、会被盗贼偷。盼望从雅各的这些教导中我们可以有所体会,作一个积财宝在天、满有怜悯、多结善果的人。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细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存谦卑受教的心来接受圣灵对自己的光照。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14段是整卷书的最后一段,雅各论述余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不要摇摆不定(没有偏见)、没有假冒,以及用和平栽种义果(3:17-18)。 首先,是“不要摇摆不定”(5:7-12)。中文和合本翻译为“没有偏见(3:17)”,容易让人理解为指的是信徒彼此之间的成见、偏待人、区别对待。但实际上原文的这个词翻译为“不要摇摆不定”更加准确。上下文也支持这样的翻译。这里,雅各强调指出信徒要忍耐、坚持,好像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一样。经文特别提到“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彼此埋怨”和“忍耐”的主题有什么关系?怎么又会和审判联系上呢?这实际上也与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有关。很多译本翻译成“埋怨、抱怨”的这个词,原文更常用到的意思是“叹息”(可7:34;罗8:23)。这样,我们可以理解雅各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不是指信徒之间的抱怨、埋怨,而是指信徒之间因为对未来没有坚定的信念、心里出现动摇而带来的彼此之间互相的叹息、失落、惆怅。当有这样悲观表现的时候,不但显明信徒自身的信心出现动摇,而且也互相产生消极的作用,彼此消减对方的信心,这当然是主不喜悦看到的了。雅各以约伯的故事为例来鼓励大家,要忍耐到底。既然知道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那么我们如果后退、叹气、动摇,就会让主伤心、也让圣灵担忧了。这不是说不让信徒坦诚分享心里的担忧和疑惑,而是从更加积极的角度来鼓励信徒要有坚韧的心、彼此坚固。 接下来,是“没有假冒(虚伪)”(5:12)。雅各是从起誓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即不要起誓,只需要心里诚实,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雅各同样指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难免受审判。这与主耶稣关于起誓的教导完全吻合,是对主的信心让我们不再是表面一套、心里一套、手上一套,乃是里外如一。 最后,雅各论述“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5:13-20)。我们可能会很希奇,为什么雅各说当我们凭信心奉主的名为有病的信徒抹油、祷告,主不但可以医治他,而且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了呢?如果真这样,那我们也不用认罪悔改了,只需生几场病,请长老来抹油祷告,这样就可以藉着医病顺带把罪给赦免了。真是这样的吗?当我们往后看的时候,就可以理解雅各在这里的意思并非如此。雅各说到,“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这也就是说当信徒彼此代求的时候,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乃是信徒之间要彼此认罪。这样,虽然看起来是彼此间的代求使得罪蒙赦免,虽然看起来是别人祷告的结果(义人的祷告大有功效),但实际上乃是因为当事人的自我认罪,而且是当着弟兄姐妹的面来省察自己,承认自己的罪;而当这样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是在神面前认自己的罪,不再隐藏。这样,信实的神必要在耶稣基督里面赦免我们的罪,涂抹我们一切的不义。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雅各在这里的重点,一方面是鼓励犯罪的信徒可以打开心门,坦诚地向弟兄姐妹分享自己的软弱,承认自己的罪;另一方面,也是鼓励在旁的信徒看到对方的坦诚分享不是指责、嘲笑、疏离,而是为对方真诚地代祷、代求、祈求神的怜悯和饶恕。这给我们也是很好的提醒。信徒之间的和平、和睦,不是表面上的你好、我好,一团和气,而是大家彼此之间坦诚的相交、灵里的沟通,以及生命的建造,所带来的果效就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即罪蒙赦免、生命得拯救。 默想经文:“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5:16)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让自己对弟兄姐妹之间的“和平、和睦”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和实践。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雅各书》内容丰富,论述精彩,虽然看起来在讨论很多不同的话题,但纵观全书,还是可以依稀看到其中的线索。首先,雅各提出全书的总论(1:2-8),讲到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在试验中的忍耐,一个是神所赐的智慧。全书也就按此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试验中的忍耐(1:9-3:12),第二部分论述神所赐的智慧(3:13-5:20)。 对于第二部分的论述,即神所赐的智慧,雅各提出了七项指标来检测(3:13-18),并且予以分段论述,包括1. 清洁(4:1-10);2. 和平(4:11-12);3. 温良柔顺(4:13-17);4. 满有怜悯、多结善果(5:1-6);5. 没有偏见(5:7-11);6. 没有假冒(5:12);7. 用和平栽种义果(5:13-20)。 如果这样划分全书的结构是合宜的话,我们回过头来看雅各第一部分的论述,即在试验中的忍耐,就会得到很多深刻的启发和裨益。如何可以做到落在百般试验中都还以为是大喜乐,而且忍耐成功、成全完备、毫无欠缺呢?雅各首先指出,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人生的高低起伏(1:9-11)。的确,人生是变化无常的。如果人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遇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事情,这基本上不需要忍耐。可是问题就在于当人生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遇到不喜欢、不愿意的事,这个时候才需要忍耐。而这个时候,用平常的心来看待、接受,就显得很重要。然而,雅各没有停在这看似“佛系”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指出我们面对试探的时候要积极反省和思考的,就是解决我们内心私欲的问题(1:12-18)。雅各为我们指出了事情的真相,即我们之所以面临试探,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私欲在作崇。我们有自己的喜好。这些就会让我们在得不到的时候愁苦,而且为了得到而不惜犯罪、铤而走险。那么怎么去解决自己内心的私欲呢?雅各指出,要必须借助外力,而不是用我们原本就被私欲败坏了的自己来解决自己败坏的问题。这就好像装满了污水的杯子不能被这杯污水洗干净,而只能被外来的洁净的水来洁净。那么什么是这外来的洁净力量呢?雅各指出,就是神的真道。因为神用真道生了我们,所以我们就要用神的真道来建造自己(1:18)。那么神的真道如何来洁净我们呢?雅各指出,重要的是听道还要行道(1:19-27)。听道人人都会,只要打开耳朵(耳朵是关不起来的),就都可以听得见道。然而神的道真正可以在我们生命中起作用的,乃是我们要去行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没有玷污的虔诚,也就是说,这样才是真正的合神心意的生命改变。 谈到行道,雅各知道会有带出一些其它方面的误解,于是就继续展开讨论,例如有人虽然行道,但却是有选择性的,例如只对某一部分人有爱心。对此,雅各指出只有对每一个人都同样的有爱心,才叫做行全律法、爱人如己(2:1-13);也有人可能甚至反对行道,认为只要有信心就好了。对此,雅各指出,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2:14-26)。最后,雅各以内心的清洁来结束这一部分的论述(3:1-12),告诉我们真正关键的乃是我们内心的改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行道或是说道。这是对“信心要有行为”很好的补充,避免人因此又将注意力放到表面的行为而忽略了内心清洁的信心。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雅各对忍受试验的教导的思路,一方面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来面对,一方面就是以“听道还要行道、信心要有行为”来真实地用神的道来改变自己。这对我们的确是很好的提醒。忍受试验,不是单纯地咬紧牙关的“忍着”;忍受试验,也不仅仅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想事情,让自己觉得想通了,或是好受些。真正成功的忍耐,乃是我们藉着行道、活出信心而带来生命的翻转,因为洁净的心是不会被污秽所影响的,正如圣洁的神不会被恶试探一样。 最后,我们也需要思考,为什么雅各会在整卷书信中讨论忍耐和智慧。这两话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当然有,因为当人在经历试验、忍受试探的时候,自然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智慧,就好像我们遇到拦阻就会去寻求出路一样。所以,雅各一方面为忍受试探提供直接的指引,一方面也告诉人们什么是属神的智慧,以免人寻求出路的时候得到错误的指引。实际上,雅各对智慧的论述,也是对忍受试探论述的更加详细、具体的补充,以真正的智慧来引导我们去成功地忍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