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导读《希伯来书》第十三章

下载PDF版圣经导读《希伯来书》第十三章

经文 :
1.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
2.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3. 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
4. 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审判。
5. 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6. 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7. 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
8. 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9. 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
10. 我们有一祭坛,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
11. 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
12. 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
13. 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14. 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
15. 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
16. 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
17. 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儆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
18. 请你们为我们祷告。因我们自觉良心无亏,愿意凡事按正道而行。
19. 我更求你们为我祷告,使我快些回到你们那里去。
20. 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
21. 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他的旨意,又借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他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22. 弟兄们,我略略写信给你们,望你们听我劝勉的话。
23. 你们该知道我们的兄弟提摩太已经释放了。他若快来,我必同他去见你们。
24. 请你们问引导你们的诸位和众圣徒安。从义大利来的人也问你们安。
25. 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主题 : 接受耶稣牧养,行全父神旨意(13:20-25) - 07/21/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2段是整卷书的最后一段,既是作者对信徒的最后劝勉,同时也是对全书的概要总结。作者首先让我们看到他对神的描述:“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13:20)。在语法上,“凭永约之血”也可以是对耶稣的修饰,即“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使凭永约之血而成为群羊大牧人的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结合整卷书的内容来看,这第二种的译法更容易理解一些,因为是在解释耶稣的身份,即群羊的大牧人,以及耶稣得到这身份的根据,即祂所流出的成就永约的宝血。这样,也就与之前已经提到过了耶稣因着顺服而成为我们救恩的元帅,以及耶稣将自己献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形成了很好的对应和呼应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留意到,在这短短的几节经文里面作者列举了许多神学概念。这些概念,有些是重复了之前的内容,例如平安、永约之血、基督;有些也是新出现的(指在本书卷中新出现的),例如群羊的大牧人、死里复活。这些新增加的概念,既是对之前内容的呼应,同时也为之前的内容注入了新的内涵。其中很特别的就是作者对耶稣的称谓——群羊的大牧人。这是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耶稣特殊的身份。在之前的论述中,作者已经提到耶稣是救恩的元帅,是治理神家的大祭司,也是圣洁无瑕疵的祭物。现在,作者指出,耶稣也是群羊的大牧人,即牧养我们这些跟随祂、作祂门徒的群羊的大牧者。原来,耶稣与我们之间的关系,除了救赎之外,还有牧养的成分。既说到是牧养,也就意味着耶稣是按照祂的心意来带领我们,而我们是要跟从祂的带领。 这无疑也是对我们凡是相信、接受了耶稣作为救主的信徒一个很好的提醒,就是当我们在领受了祂的救恩之后,还有漫长的一条路要走,就是继续接受耶稣的牧养,走跟随祂的道路。这实际上也是作者萦绕心头的负担。他接下来就说到:“(愿这位神)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祂的旨意,又藉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祂所喜悦的事。“(13:21)虽然作者在这里是以向神表达愿望、寻求神帮助的形式来写这句话,但实际上这表明的乃是作者知道,信徒按照神的旨意去行,这原本就是神的心意,所以作者是按照神的心意求。这里的在信徒的“心里”,原文是指在信徒“中间”的意思。至于什么是按照神的旨意去行,作者解释到,就是在耶稣基督里。结合之前刚刚提到的“耶稣是群羊的大牧人”,这句话就很自然地可以理解为,在跟随耶稣的牧养,按照耶稣的教导、指引去行,就是神所喜悦的事了。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看到,作者在最后一段的劝勉,是盼望信徒可以跟随耶稣的牧养,成为神喜悦的人,做神喜悦的事。这既是对耶稣是大祭司的身份的信心回应,也是对什么是对耶稣的信心的诠释。有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和耶稣基督之间的关系仅仅停留在接受祂的救恩而已;而所谓的对耶稣基督的信,也停留在心思意念的一些局部活动。虽然作者已经在前面经文中不断纠正这种可能有的误区,现在,作者更在最后的部分再一次强调我们对耶稣基督应有的认识和回应,就是接受祂的牧养,行神喜悦的事。神在耶稣基督里面向我们的心意,除了让我们领受救恩,也是要让我们按照耶稣的样式成为新造的人,行各样的神看为美、看为善的事,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得救、享福。当我们接受耶稣的牧养,效法祂的样式的时候,这既是我们对神信心的表达,也是我们新造的人应有的样式。盼望我们可以在对耶稣基督的认识上更多一步,在明白神旨意的认识上更深一步,在信心的回应上更进一步。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13:20-21) 静默思想:安静在这段丰富、宝贵的话语面前,聆听神藉着圣灵,在耶稣基督里面向我们的说话。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跟随耶稣的脚踪(13:1-19) - 07/17/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1段,作者继续论述他在前一段经文提到的对信徒的三方面劝勉。首先,是与人的关系,就是常存弟兄相爱的心,与他们同哀哭、共喜乐(13:1-3);其次,是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不要贪恋世俗,要追求圣洁,在婚姻和钱财方面要特别留意(13:4-6);第三,是与神的关系,就是按照那些引导他们、传神之道给他们的人的教导去行,不但不要使这些带领的人忧愁,更是不使神的心忧愁,因为这样的话就说明自己没有按照该做的事情去行,是得罪神的,是对自己没有益处的(13:7-17)。最后,作者也请信徒为他们祷告,不是因为他们有罪而需要信徒的代祷来胜过罪恶,而是因为他们希望可以快点去到信徒那里(3:18)。 在经文中有一个地方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就是作者讲到信徒要跟随耶稣去到营外,忍受祂所受的凌辱(13:13)。这句话的上下文关系是教导信徒如何做才是合神心意的献祭蒙神悦纳。作者在这里是以旧约献祭为例来说明,因为旧约的献祭礼仪就是神所设立的让人可以来到祂面前蒙悦纳的途径。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在旧约献祭的礼仪中,共同的原则是献祭的人与所献的祭是认同与联合的,以便可以好像与所献的祭一同去到神面前。例如所献的感谢祭,乃是通过祭物表示自己对神的感谢,而不仅仅只是献上祭物了事,而自己本身却没有好像这个祭物所表示的感谢的意义在当中。又例如所献的赎罪祭,乃是通过祭物表示自己对罪的悔改,祈求神的饶恕与赦免,而不仅仅只是献上祭物了事,而自己没有一点认罪悔改的心。 在这样的原则下,作者具体指出在赎罪祭上,献祭的人是如何与所献的祭表示认同,以至于可以随着赎罪祭去到神面得蒙神的悦纳与赦免。在旧约律法中有两种规定因应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情形是祭物的血没有带到圣所中去。这个时候祭物的肉是可以被献祭的人和祭司同吃的,表示他们与所献的祭认同。另一种情形是祭物的血被带到了圣所中去。这个时候祭物的肉是要被带到营外焚烧,是不可以吃的。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献祭的人表示与祭物认同的方式就不是吃祭物的肉了。那会是什么样呢?就是通过与祭物一起的方式来表示认同。这就是作者在这里所要提出的重点。耶稣为我们献上祂自己,流出宝血,进入圣所为我们赎罪,所以是属于第二种情形。那么,我们与耶稣作为祭物的认同、联合,就不是通过吃喝的方式(就像作者所说的,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13:9),而是通过与耶稣作为祭物在一起的方式来表达,即当耶稣是被带到门外受苦(被钉十字架)的时候,那么我们也就是要与耶稣一起去到门外,一同承受祂所受到的凌辱,与耶稣同钉十字架。这样,当我们与耶稣认同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与耶稣一同好像馨香的祭物献到神的面前,献上颂赞(爱神)、行善和捐输(爱人)为神喜悦的祭,因为这就是我们与耶稣那爱神、爱人的荣美生命的联合的体现。 这给我们也是很好的提醒。我们常常说耶稣为我们献上自己为赎罪祭,成就了救恩,我们只要相信祂就领受了这救恩。这样的说法当然没错。可是问题是,什么叫做信耶稣呢?耶稣自己以设立圣餐,让我们通过吃饼、喝杯来表示与祂的联合。而现在作者是从献祭礼仪的角度来让我们看到,当我们要在救恩上有份,也就是要在耶稣所献的祭上有份的时候,就要对耶稣所献的祭,也就是祂自己,要认同和联合。而这认同和联合,就是我们的心思意念与祂一样,有爱神、爱人、为义受苦的心志。如果没有这样的认同和联合,神是不会喜悦的。这不是说神不喜悦这祭物,而是说神不悦纳献祭的人,因为献祭的人并没有与所献的祭联合。求神开我们的心,明白祂的心意,真正做一个跟随耶稣脚踪的人。 默想经文:“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忍受的凌辱。”(13:13)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学习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与祂圣洁的生命联合。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