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
1. 我且说,神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
2. 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你们岂不晓得经上论到以利亚是怎么说的呢?他在神面前怎样控告以色列人,说,
3. 主阿,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
4. 神的回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5. 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
6. 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7. 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
8. 如经上所记,神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
9. 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
10. 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
11. 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
12. 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
13. 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敬重原文作荣耀)
14. 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
15. 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16. 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
17. 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
18. 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
19. 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
20. 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
21. 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
22. 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
23. 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
24. 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
25.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
26. 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
27. 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
28. 就着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就着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
29. 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
30. 你们从前不顺服神,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
31. 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
32. 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33.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
34. 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
35. 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
36.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主题 : 第28段: 充充足足认识神的智慧和旨意(11:25-36) - 02/21/2020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8段是保罗关于福音和以色列人之间关系论述的最后一段,也是对以色列人心里还可能存有疑问,即他们最终的归属究竟如何,的最后解答。在之前的段落中,保罗已经指出,一切尚未结束,未来仍可期待。现在,保罗继续揭示这个主题。保罗称之为“奥秘”,乃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神背后真正的期盼,即得救的子民越多越好。
保罗说到这奥秘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11:25)这句话的中文和合本翻译容易让人误解为:“即便以色列人当中还有一些是刚硬、顽梗的,但是当外邦人得救的人数到了一定的数字,那时,就好像激活了一个开关一样,所有的以色列人就一下子就全部得救了。”我们知道,这样的理解并不合理,因为这就意味着把以色列人的得救与否依附在(无论是归功于也好,还是归罪于也罢)外邦人的身上,而他们自己只需翘着二郎腿等着外邦人信主的数字一直攀升到激活开关的数字就大功告成了。这显然不是神一贯的心意。仔细来看,按照现代人的语法和理解,这句话更清楚的翻译应该是:“一些以色列人(或作有几分以色列人)的刚硬会持续到外邦人达到了他们的丰盛(或作数目添满)为止;这样,接下来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这也回应了保罗在前面的段落中所提到的问题,即以色列人当中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好像他这样的已经听信了福音的,而另一类是还没有相信的。保罗指出,对于那些依然硬着心、不愿意相信的以色列人来说,有一天,当他们看到外邦人信主所带来的真实、丰盛、荣美的果效,他们的心就会柔软下来,接受因信称义的福音。到那时,不单只是已经信主的这一类以色列人,就连曾经硬着心的那一类以色列人都因着信耶稣而得救了。两类人都得救了,这岂不就是以色列人全家都得救了吗?
在将神的这个“奥秘”公之于众之后,保罗接下来就对之进行一番论述。首先,乃是神对以色列人的爱,神不会抛弃以色列人,要来拯救他们(11:26-27)。其次,乃是神具体救赎工作的展开。保罗提出一个看似矛盾的关系,即一方面,不信福音的以色列人与那些因着神的恩赐而信福音的人是对立的,因为信与不信无法相容;但另一方面,这些不信的以色列人又确确实实是蒙神拣选的以色列先祖们的后裔,是属于蒙爱的一群人。因为神不会后悔,所以这看似矛盾的两方面(对立vs蒙爱)还必须同时成立。那么这究竟该如何调和呢?保罗指出,实际上这两者并不矛盾,它们之间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神将人都圈在不顺服的当中,神也同样给人蒙怜悯的机会。既然外邦人曾经是不顺服的,但如今蒙了怜悯;同样的,心硬的以色列人也可以有样学样,和外邦人一样籍着信福音而得蒙神的怜悯。因信称义的福音,虽然看起来是把人分为信和不信两类,但实际上是要把人都归结到同一类人,就是蒙恩得救的人。这就是神的“奥秘”,也是神对世人的最终旨意,无论是以色列人还是外邦人,都要因着信福音而同为一家人。
对于神要拯救世人,我们并不陌生。然而保罗之所以称之为“奥秘”,乃是指到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即当世人以为结局已定的时候,神实际上还在工作、还在召唤、还在等待。神的心意不单单是对以色列人,也是对所有人的。知道了这一点,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安慰。在自己被苦难击打得已经体无完肤的时候,我们知道了神还在工作来引导我们;在自己软弱跌倒的时候,我们知道了神还在工作来挽回我们;在自己不被人接纳、快要放弃的时候,我们知道神还在那里等待着我们……
默想经文:“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祂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祂,使祂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依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11:33-36)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段话,让自己深深地被神的心意所充满、折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26段: 在败坏中脱颖而出(11:1-10) - 02/14/2020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6段,保罗接着前面的话题,既然说到“神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顶嘴的百姓”(10:21),也就是说以色列人都是悖逆、顶嘴的百姓。尽管神不断地通过先知的话去招呼他们悔改,不断地向他们说话、向他们显现,可是以色列人依旧心硬,明明知道神的心意,但就是无意回头。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以色列人无法得救,要被神完全弃绝了呢?保罗指出,当然不是!神并没有弃绝祂的百姓。
那么神是如何保留祂的百姓呢?保罗用先知以利亚的故事来说明。当以利亚以为全以色列都败坏了的时候,神却说到:“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11:4)神让以利亚看到了他看不到,只有神看到的一个事实,即在全以色列都败坏、不可救药的总体情形中,神却知道在当中还有一些人是依然属于神的;而这些人之所以蒙神喜悦、被神保留,是因为他们没有向巴力屈膝。保罗用这个典故说明,虽然在以色列人普遍都败坏的情形之下,但其中依然有蒙神喜悦的人存在。
保罗说到这些人是“蒙拣选的”,是出于神的恩典,而不是出于行为。说到拣选,我们有时会理解为随意、随机选取,没有什么标准可言。而说到拣选的恩典,就更加深我们这样的认知。这样,我们也就很容易错误理解保罗的意思,以为这些蒙神喜悦的人仅仅是出于神随意、随机的选取,使得他们虽然和别人一样犯罪,但却无意中被神喜悦了。
虽然有时候拣选可能真的是没有什么原因的、任性执意的选取,但这并不是神的拣选方式。拣选也包含按照一定标准来选取的意思。从负责任的角度来看,这更符合神的性情。事实上,从保罗在整卷书的论述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与行为对应的乃是信心。神的拣选并不是没有标准的随机选取,而是有神自己的标准,就是信心。事实上也应如此,既然是拣选、选择,也就意味着是有标准的,否则的话,怎么说得上是选择呢?神的恩典就在于,虽然以色列人的确都人人犯了罪,可是神却愿意给他们悔改的机会,籍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因着重拾对神的信心而蒙神喜悦。正如在以利亚时代,在以色列人普遍都悖逆、顶嘴的情形下,那些没有向巴力屈膝的人得蒙神的喜悦,被保留下来;在保罗的时代也一样,在以色列人普遍犯罪的情形下,那些对神有信心的人也同样会得蒙神的喜悦,被分别出来。
这段经文,保罗展现在以色列人面前的,就如荒漠中的一股清泉。在普遍的败坏之中,以色列人依然可以因着信而脱颖而出,被神看见、蒙神喜悦。神并没有因为世人都犯了罪,就将所有人都贴上标签、一棒子打死。相反,神依然用祂那数不尽的恩典在忍耐世人先前所犯的罪,依然在观看世人,看看有愿意回头的没有,因为神已经在耶稣基督里面成就了救恩,为世人存留,要救拔他们进入永生。
如今,我们蒙恩得救的基督徒凭信站立在这恩典之中。我们要感谢神,也要再一次提醒自己,我们是真的已经与世界分别出来了吗?我们是真的从败坏的世界中因信脱颖而出了吗?我们与这个败坏世界的关系,是仅仅停留在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处指出这个世界的许多败坏,还是说我们生命的本质已经与这个世界不再一样?
默想经文:“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11:4)
静默思想:巴力是当时异教所崇拜的偶像、假神,在当今的时代可以是敌对神的社会、世界的象征。默想这段话,思想神会如何看我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27段: 一切尚未结束,结局仍可期待(11:11-24) - 02/19/2020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7段,保罗针对前面的论述会给以色列人所带来的悲观情绪予以安慰和劝勉。之前,保罗已经说到,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而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9:30-31);保罗也说到,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被神弃绝了(11:1),而是其中依然有人因信得蒙神的看顾,成为存留的余数,而其余的才是顽梗不化的(11:2-10)。这样,人们会很自然想到,神的计划都已经按部就班地实施了,得救的都得救了,而没有得救的也就得不到拯救。这就好像一间学校,眼看着别的学校的学生都被大学录取了,而自己的学校只有少量部分的学生被录取。看来,录取工作已经结束了,对于剩余的学生来说,等待他们的就只是落榜了。随着保罗论述的进行,这股疑惑、失望的情绪必然会在以色列人当中产生。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否意味着那些没有得救的人,就永远没有指望了呢?就好像这一次没有考上大学的,是否就意味着以后永远没有了机会,被社会抛弃了呢?
保罗劝慰大家说到:“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11:11-12)保罗的意思是说,当外邦人因信称义,且有圣灵降临作为明显、荣美标记的时候,以色列人看见必然会觉得惊奇,意识到原来因信称义果然是神设立的称义、得救、得荣耀的途径,从而悔改、回到信心的轨道上来。保罗也是站在体贴神心意的角度来说这番话的。虽然以色列人过失,可是外邦人却得救了,对此神当然高兴,因为毕竟有人得救。可是,如果有一天就连以色列人也悔改的话,那么神岂不更加高兴、快乐吗?这就好像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虽然一个没考上大学,但另一个却考上了,父亲当然还是觉得挺有安慰的。可是如果有朝一日那位没考上大学的儿子也考上的话,那么父亲是多么荣耀、更加快乐啊!
保罗体贴神的心意,鼓励那些以色列人不要灰心;虽然暂时是失落的,可是神却没有弃绝他们,依然等待着他们回头。神没有因着外邦人信主,以及以色列人中有一些人信主就心满意足,而是等待着能有更多的以色列人信主,那才是神更加欢喜快乐的时刻!
接下来,保罗用橄榄树的嫁接作为比喻。保罗指出,外邦人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得救就沾沾自喜。如果他们不持守信心、长久在神的恩慈里,他们依然会被砍下来;而同时,如果以色列人不是长久不信,他们依然有机会被接上。
保罗虽然身为外邦人的使徒,以向外邦人传福音为己任,但他的心依然没有离开他的骨肉同胞。保罗向外邦人说如此严厉的话,不但是提醒外邦人留意,同时也是向以色列人传递盼望的信息,即,一切尚未结束,结局仍可期待。虽然以色列人在因信称义的事上失了脚,可是神却依然在等待他们回头。神盼望着那更加荣美的时刻到来,就是不但外邦人得救,而且以色列人也都回头了。盼望我们都被这荣美的画面所激励。也甚愿神的心意得到满足。
默想经文:“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11:15)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思想神的心意。神希望看到大家最终都得救、进入荣耀里去。这对我们有什么激励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