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
1. 耶和华在西乃山对摩西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赐你们那地的时候,地就要向耶和华守安息。
3. 六年要耕种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园,收藏地的出产。
4. 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就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不可耕种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园。
5. 遗落自长的庄稼不可收割,没有修理的葡萄树也不可摘取葡萄。这年,地要守圣安息。
6. 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给你和你的仆人,婢女,雇工人,并寄居的外人当食物。
7. 这年的土产也要给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兽当食物。
8. 你要计算七个安息年,就是七七年。这便为你成了七个安息年,共是四十九年。
9. 当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发角声,这日就是赎罪日,要在遍地发出角声。
10. 第五十年,你们要当作圣年,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这年必为你们的禧年,各人要归自己的产业,各归本家。
11. 第五十年要作为你们的禧年。这年不可耕种,地中自长的,不可收割,没有修理的葡萄树也不可摘取葡萄。
12. 因为这是禧年,你们要当作圣年,吃地中自出的土产。
13. 这禧年,你们各人要归自己的地业。
14. 你若卖什么给邻舍,或是从邻舍的手中买什么,彼此不可亏负。
15. 你要按禧年以后的年数向邻舍买,他也要按年数的收成卖给你。
16. 年岁若多,要照数加添价值,年岁若少,要照数减去价值,因为他照收成的数目卖给你。
17. 你们彼此不可亏负,只要敬畏你们的神,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18. 我的律例,你们要遵行,我的典章,你们要谨守,就可以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19. 地必出土产,你们就要吃饱,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20. 你们若说,这第七年我们不耕种,也不收藏土产,吃什么呢?
21. 我必在第六年将我所命的福赐给你们,地便生三年的土产。
22. 第八年,你们要耕种,也要吃陈粮,等到第九年出产收来的时候,你们还吃陈粮。
23. 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24. 在你们所得为业的全地,也要准人将地赎回。
25. 你的弟兄(弟兄指本国人说下同)若渐渐穷乏,卖了几分地业,他至近的亲属就要来把弟兄所卖的赎回。
26. 若没有能给他赎回的,他自己渐渐富足,能够赎回,
27. 就要算出卖地的年数,把余剩年数的价值还那买主,自己便归回自己的地业。
28. 倘若不能为自己得回所卖的,仍要存在买主的手里直到禧年,到了禧年,地业要出买主的手,自己便归回自己的地业。
29. 人若卖城内的住宅,卖了以后,一年之内可以赎回,在一整年,必有赎回的权柄。
30. 若在一整年之内不赎回,这城内的房屋就定准永归买主,世世代代为业,在禧年也不得出买主的手。
31. 但房屋在无城墙的村庄里,要看如乡下的田地一样,可以赎回,到了禧年,都要出买主的手。
32. 然而利未人所得为业的城邑,其中的房屋,利未人可以随时赎回。
33. 若是一个利未人不将所卖的房屋赎回,是在所得为业的城内,到了禧年就要出买主的手,因为利未人城邑的房屋是他们在以色列人中的产业。
34. 只是他们各城郊野之地不可卖,因为是他们永远的产业。
35. 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使他与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样。
36. 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与你同住。
37. 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
38.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曾领你们从埃及地出来,为要把迦南地赐给你们,要作你们的神。
39. 你的弟兄若在你那里渐渐穷乏,将自己卖给你,不可叫他像奴仆服事你。
40. 他要在你那里像雇工人和寄居的一样,要服事你直到禧年。
41. 到了禧年,他和他儿女要离开你,一同出去归回本家,到他祖宗的地业那里去。
42. 因为他们是我的仆人,是我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不可卖为奴仆。
43. 不可严严地辖管他,只要敬畏你的神。
44. 至于你的奴仆,婢女,可以从你四围的国中买。
45. 并且那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和他们的家属,在你们地上所生的,你们也可以从其中买人,他们要作你们的产业。
46. 你们要将他们遗留给你们的子孙为产业,要永远从他们中间拣出奴仆,只是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你们不可严严地辖管。
47. 住在你那里的外人,或是寄居的,若渐渐富足,你的弟兄却渐渐穷乏,将自己卖给那外人,或是寄居的,或是外人的宗族,
48. 卖了以后,可以将他赎回。无论是他的弟兄,
49. 或伯叔,伯叔的儿子,本家的近支,都可以赎他。他自己若渐渐富足,也可以自赎。
50. 他要和买主计算,从卖自己的那年起,算到禧年,所卖的价值照着年数多少,好像工人每年的工价。
51. 若缺少的年数多,就要按着年数从买价中偿还他的赎价。
52. 若到禧年只缺少几年,就要按着年数和买主计算,偿还他的赎价。
53. 他和买主同住,要像每年雇的工人,买主不可严严地辖管他。
54. 他若不这样被赎,到了禧年,要和他的儿女一同出去。
55. 因为以色列人都是我的仆人,是我从埃及地领出来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主题 : 第45段。穷富难免,亲情难免(25:39-55) - 03/22/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5段讲的是有关赎回奴仆的条例,主要针对的以色列人因为穷乏而不得不将自己卖给别人的情况。这种情况又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将自己卖给以色列人,那么作为买主的以色列人就不可待对方好像奴仆一样,不可严严地辖管对方,而且等到了禧年的时候要释放对方出去回到他自己的本家。第二种情形是将自己卖给外邦人,那么他的本家亲属有责任将他赎回来,如果不行的话,那么等到了禧年也要被释放出来。无论哪一种情形,条例都解释了要如此的原因,乃是因为以色列人都是神的仆人,是神从埃及地领出来的(25:42,53)。
从这些条例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事实,即穷富难免,但亲情也难免。神允许穷富差异的存在,也允许因着这穷富的差异而造成的一些相关经济活动的发生。但是神却明确规定了在这些情形之下,一个必须要考量的因素就是亲情,即大家都是神的仆人,都是神从埃及地领出来的子民。所以,虽然穷富差异、经济行为是难免的,但是大家在神的家中依然同是一家人,亲情也是难免的,而且是必须要被强调的,要彼此以亲情相待。
放在今天,这也是很好的提醒。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因为各样的因素,例如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能力、关系、机遇,等等,都会使得穷富的差异不但会出现,而且也会很悬殊,有钱的会越来越有钱,而穷乏的会越来越穷乏。虽然我们也有责任在社会、经济等宏观层面去调和这样的矛盾,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穷富差异的出现是难免的,那么我们如何去面对这样的现实呢?那就是爱。彼此相爱不是建立在贫富均衡这样的理想状态下;相反,当有贫富差异的时候才显得彼此相爱的真实与宝贵。有钱的如何接纳贫穷的,富有的如何对待缺乏的,是乘机从他们身上取利吗?是因此就看不起他们、轻视他们吗?是从此就疏远他们、不与他们来往吗?都不是的!我们始终要记得的是,我们都是神的子民,都是神所造的、神所爱的,也是神愿意用祂独生儿子耶稣基督的宝血所买赎回来的,所以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之间始终由那挥之不去的亲情所维系。
虽然当今的社会不大会出现因为贫穷而卖身的情形,但原则都是一样的。当我们看到教会的弟兄姐妹有难处的时候,看到他们的生活条件或是经济状况不如我们的时候,看到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是袖手旁观呢,还是热情地伸出援手?贫穷是难免的,因为这个社会就是如此,我们要面对这个现实;但是亲情也是难免的,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就要彼此担当、以爱相连。
默想经文:“因为他们是我的仆人,是我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不可卖作奴仆。不可严严地辖管他。只要敬畏你的神。”(25:42-43)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体会这段话。体贴神的心意,学习从与神的关系来建立我们与人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44段。没有私心的彼此帮助(25:35-38) - 03/18/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4段讲的是借贷给穷人的条例。条例让人看到,在以色列人当中当有弟兄渐渐贫穷的时候,别人就应该伸手帮助他,例如接待他来同住,借钱给他不许收取利息,借粮给他也不许多要回来,等等。总之就是一句话,要帮助有需要的穷乏人而不能在他们身上取利。
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许从中收取任何利益,这也就是让我们知道在彼此帮助的时候不能存有私心,帮助人纯粹就是为了帮助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也不能通过帮助别人来使自己获利。这也是对我们的提醒。很多时候,作为基督徒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帮助人的事上多多少少总会带有一定的私心杂念。即便我们没有收取额外的利息、利益,但心中也希望通过帮助别人而得到对方的感谢、众人的称赞。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回报,如果我们对人的帮助没有被人看见,没有被人感谢,没有被人称赞,如同石沉大海一样,我们很可能帮了一两次之后也就失去兴趣了。
这虽然看起来好像是人之常情,但在神的子民这里却非如此。在条例中神特别提醒以色列人要留意两点,一个是要敬畏祂,一个是要认识祂是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领出来、将迦南地赐给他们的神。这也就是说,让人将注意力从帮助人得好处的想法和期望移到神自己的身上。既然知道这是神的命令,所以我们就一定要去做;既然知道神是丰丰富富赏赐给我们诸般的恩惠慈爱,所以我们也就放开自己的忧虑、担心,放心、开心地去帮助人,不为自己着想,因为我们的需要都有神的看顾。既然我们在主里面凡事都不缺乏,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想去从帮助别人的事上要求回报和益处了。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经文,学习将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需要上,放在神身上,而不是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从而操练不再为自己而活的、没有私心的彼此帮助。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43段。神主权下的公平原则(25:23-34) - 03/17/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3段讲的是赎回房地产的条例。条例针对一些不同的情形做出不同的指引。其中也会有一些我们不太明白,甚至会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卖出去土地的人如果自己富裕起来的时候可以有权赎回土地,而如果没有富裕起来、没有经济实力去赎回自己的土地的话,就要等到禧年,根据禧年的条例而“免费”得回自己原来的土地。
等有钱了可以赎回自己的土地,这看起来很合理,但设身处境我们有可能又会觉得有一些的别扭。作为买土地的一方会怎么想呢?他们会发现虽然花了钱买,但这土地还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原主人如果有了钱的话就有权随时赎回去,自己无权拒绝,只能听从。特别是如果自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经营了一段时间、投资了金钱和时间,土地已经增值,或是喜爱上了这块土地,现在却不得不让出去,这滋味真的不好受。这还不说,如果卖地的一方没有经济能力赎回,那么等到禧年的时候,就可以“免费”收回去,买地的一方分文不得,这就更让人不好接受了。如果说在之前的情况中卖地的富裕起来可以拿钱赎回土地还算是“合理”,毕竟付出一定的金钱,那么现在这种情况就很不公平了,因为是按照法规近乎“强行”地无需用钱就将买方曾经花了钱买来的土地收了回去。而且,还可能有更为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就是卖地的一方明明已经有钱可以赎回土地,但却有意等到禧年的时候不花钱将地收回去。
的确,当想到这些可能的情况,也看到这些事情真实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心中难免有迷惑,甚至抗议,认为这不合理,不公平。如何理解这些条例呢?实际上,条例的第一句话就给了我们答案,即“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25:23)这是神的宣告,申明土地的所有权是属于神,所以祂有权做出如下的规定。虽然这些规定在某些人看来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但却是在神的主权下的条例。我们在当中的回应,不是拿我们已经有的自以为合理、公平的原则去衡量神主权下的吩咐是否满足我们的想法和要求,而是要学习以神主权下的吩咐来引导我们理解合理、公平的原则。虽然当中的确有一些令我们难以下咽的地方,可是神的话也开导我们的心,让我们知道既然我们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那么当我们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需要太在意地上土地、经济利益的得失时,我们也就可以把心打开去接受神的吩咐了。
要学习并接受神主权下的公平原则,这的确不是一间容易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是以自己的心中所好,或是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来作为合理与否、公平与否的标准,甚至将这些凌驾于神的话语之上,以这些来评价、衡量神的话语是否合理、公平、可接受。有时候,我们虽然承认神的主权,但心里想到的,或是心里给出的一个前提却是神的主权之下的吩咐要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和想法,否则的话我们就会觉得迷惑,甚至不满、抗议、拒绝。虽然的确有时候神的话语会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但是神必有祂公义的裁决。一切都在神的手中。我们也就怀着客旅、寄居的心,接受神主权下的吩咐,作神顺命的子民。
默想经文:“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25:23)
静默思想:如果只有这句话,我们可能很容易当作金句背下来。但是如果放在实际生活中的时候,我们却会发现神的话是那么的难。安静下来,接受神的主权,摆正我们在地上的位置,按照神的话语来调教自己的心思意念,塑造我们的生命品格。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42段。凭信心领受神的预备 - 03/16/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2段讲的是神保证在安息年的时候土地依然会为那些遵守祂律例、典章的以色列人提供够用饮食。因为经文讲到在第八年以色列人要耕种,所以不是对着禧年说的,因为禧年不能耕种,而且会是在第八年,也就是在第七个安息年后紧随着的那一年。这是对安息年条例的补充说明,不是为安息年的条例增加额外的要求,乃是为以色列人在安息年的生活提供保证,让他们知道对安息年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神会看顾,让地里的出产在第六年有三倍之多,以至于可以供应接下来的两三年之需。
很特别的是,这段经文是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前就给他们的吩咐,也就是说,在他们还没有开始安息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告诉他们神将会有丰富的预备,让他们到了过安息年的时候可以放心依靠神的供应。神预先提供这样的保证,为的是帮助以色列人立定心志谨守遵行神所赐的律例、典章,包括安息年的条例。神知道以色列一定会有这样的担心,而且这样的担心对于农耕来说也是合理的,因为不耕种,地里当然就不会有足够的出产了。神提前告诉他们不需要担心,不是因为他们对于农耕的知识有偏差,要纠正他们以为“不耕种就没有吃的”这样的自然常识,而是因为祂有自己特别的作为,会显出神迹奇事来使得第六年有三倍的出产。神提前预言了将会有“不正常、不自然”的事情发生,保证以色列人的饮食可以有足够的供应,这原本是神的美意,可是以色列人会如何回应呢?他们会因为对农耕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认为这是不可能,从而怀疑神的话吗?还是因为这是神的话,他们就凭信接受与信靠?的确,这需要他们用信心来回应。
这也是我们每一位跟随神的人都要学习的功课,就是凭信领受神丰富的预备,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去得到神丰富的预备和供应,而是要建立对神的信心。如果神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祂的子民领受祂丰盛供应的话,祂就每年让地里都有三倍的出产、让以色列人每年都过上富足的日子就好了,完全不需要通过守安息年而在第六年才让地里有三倍的出产。神并非没有能力每年都供应三倍的出产,神也并非能力有限只能在每六年才来那么一次神迹。然而,神却设立安息年,通过遵守安息年的条例的方式来让以色列人在当中经历这丰富的供应。所以很显然,给以色列人提供充足的供应,让他们享受并快活着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试验并塑造他们对神的信心,这才是神要祂的子民学习的功课。
这也是对我们的很好的提醒。我们在缺乏、困苦的时候都会向神祷告,祈求神的帮助。很多时候,我们将眼目就定睛在神给我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神完全有能力不让我们遇见任何的缺乏和困难。神完全有能力让我们不会丢掉工作,神完全有能力让我们身体不出现状况。然而,神为什么要在我们丢掉工作之后才给我们找回工作,在我们身体软弱的时候才让我们病得医治呢?原来,这就是神使用来试验和塑造我们信心的过程。神完全可以让我们根本就不失去,可是神却要使用这失而复得的过程来显露、试验和坚固我们对祂的信心。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是结果,关注的是事情有否好转;而神始终关注的却是我们的信心,要看我们的信心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固。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写到的:“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11:6)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神提前将话写在前面,要我们凭信去领受祂丰富的预备。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41段。赦免人、蒙赦免(25:8-17) - 03/15/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1段讲的是有关禧年的条例。在七个安息年之后的第五十年就是禧年。对比禧年和安息年的条例,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除了有相同的地方,即都不能耕种土地,只能吃地里自出的土产,另外还有是安息年所没有的规定。从这些增加的规定,我们可以更加体会神设立禧年的意义。
首先,禧年新增加的一个规定是各人要归回自己的地业,也就是说产业都要归还原来的主人;而且彼此不可亏负。看起来这只是增加了一项要求而已,但实际上当设身处境去实际执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其难处是很大的,需要加倍的信心来回应。因为相比于安息年来说,禧年意味着更多的放手和舍弃。在禧年之前的一年,也就是第四十九年,已经是安息年了,所以土地已经有一年没有耕种;到了禧年就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不可耕种土地。吃什么,喝什么,都有可能成为问题。而且,他们也不可能靠着这荒废了的土地的可怜出产去做买卖来赚钱。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以色列人来说,禧年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说是安息年的两倍,因为是安息年之后的随即发生的另一个“安息年”。这还不说,在禧年还要归还以前从别人那里买来的土地,可以说是在已经面临的挑战上失去更多的资源。禧年可谓是加倍的舍弃,既是对神的子民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藉着这些来塑造他们更加坚定的信心。他们不是心有不甘地执行这个条例,乃是以信心来回应,顺服神的主权,相信神的供应。
其次,禧年新增加的另一个规定是在这一年的赎罪日要大发角声。在平时的赎罪日的条例中是没有这一个规定的。这也显明禧年的赎罪日是非常的重要,吹角的气氛之隆重,凸显神对祂自己的赦罪之恩。
当将禧年的产业归还原主人,以及赎罪日吹角这些与安息年所不同的条例放在一起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禧年的特别之处,即神要求祂的子民加倍的舍弃、免了别人的债,而他们自己也会得到神加倍的供应,蒙神的赦罪之恩。正如耶稣基督在主祷文中教导门徒的,祈求父神“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五十年一遇的禧年,正常来说每一个人在一生的年月中都会至少遇到一次。这也就是说,作为神的子民,每个人都有机会经历和学习这个“赦免与被赦免”的功课。这不是说一个人一生只需要经历和学习一次这样的功课即可;这乃是提醒人,这个功课乃是每个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要经历和学习的。实际上这也是神所赐给祂子民的丰盛生命的体验,在赦免与被赦免的过程中,我们领受神的爱(被赦免),也活出神的爱(赦免人)。虽然这需要加倍的信心,藉着加倍的舍弃来持守,但却是对我们的生命有意的。虽然禧年的设立并不是要纪念以色列历史中的某次伟大事件,但却是神设立与使用来塑造祂子民生命的途径。禧年只是一个记号,但却体现出神的心意,提醒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作的事情。我们当然不会“耐心”地等到禧年的时候才蒙神的赦免,我们巴不得每时每刻都蒙神的赦免;同样,我们也不应该“耐心”地等到禧年的时候才赦免别人,而是愿意每时每刻都赦免和饶恕对方。
默想经文:“你们彼此不可亏负,只要敬畏你们的神,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25:17)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这不是在我们平顺、富足的时候的要求,而是在我们自身已经处在缺乏时候的要求。体会神的心意,也以加倍的、更加坚定的信心来回应神的话。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40段。神的土地神作主(25:1-7) - 03/11/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0段记载的是有关安息年的条例。我们可能会很自然地想到这是将守安息日的规定扩大到“年”的规模,以一年之久来守安息日的条例。当我们仔细对比安息日和安息年的条例时可以看到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关于安息日的条例是任何工都不可作,而关于安息年的条例则更多侧重在停止对土地的耕种上。这也让我们看到安息年的重点是与土地有关。
条例一开始就说到:“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那地的时候,地就要向耶和华守安息。”(25:2)这个吩咐的特别之处在于,是说到“地”要向神守安息。而且,这块“地”要向神守安息,是发生在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应许之地之后。这也就意味着,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这块原本被异族人占领、居住的土地,从此以后是属于神的土地了,所以要按照神的心意行事、向神守安息。“地”要向神守安息,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以“地”为有主动意识的主格。正是因为地是属于神的,所以地要向神守安息(因为神看重安息,所以属于神的地也要看重安息);正是因为地要向神守安息,所以在地上的居民,也就是以色列人,也要尊重“地”的这一选择,在安息年不耕种土地,让“地”可以向神守安息。
看起来,守安息年是对土地向神守安息的意愿的尊重,但实际上却是对这块土地是属于神的事实的尊重,承认这是神的土地,主权在神,神的土地神作主。当然,既然这块土地是属于神的,所以神对祂子民的心意,也可以通过属于祂的土地来表达,即向神的子民提供食物,让他们在不耕种的年间依然得到生活上的供应。当神的子民听命与神的时候,他们也从神那里领受丰盛的赐福,既是属地的生活供应,也是属天的生命赏赐。
虽然放一年的长假是人人都希望的,而且神也保证了会有生活的供应,这就好像一年不工作但工资照拿,饮食无忧,这种日子想想都美。谁不想要过这种“安息”的日子呢?然而真正要执行起来,却不会那么容易。如果只是守安息日,一天不做工,相对来说还容易,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要一年不做工,却依然相信神会供应全年的生活所需,而且还要从可能的不足中分一部分出来照顾仆人、婢女、雇工人、并寄居的外人和牲畜、走兽,就需要凭信心来回应了。这也就是神的子民对神信心的功课。凭着信心接受神对土地的主权,停止耕种让地向神享安息;凭着信心相信神藉着土地给我们的供应,停止耕种领受神的赏赐。
今天,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不用再去守安息年,但是安息年的属灵功课却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在跟随神的道路上,很多时候当我们说自己是在主里面享安息,但实际上却是指那种“把任何事情都抓在自己的手中,使任何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在生活的各样所需上都充充足足”的时候才会有的那种所谓“安息”。然而,神让我们享安息,不是单纯指让我们过上饮食无忧的的生活的那种所谓的“安息”,或是当我们在过上饮食无忧的生活之后才自以为在凭信享受的“安息“,而是指我们因着对神的信心而放心将一切事情交在神的手中、尊重神的主权、并在缺乏中等候领受神供应的那种来自于信心的真“安息”。
默想经文:“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那地的时候,地就要向耶和华守安息。”(25:2)。
静默思想:体会“地”向神守安息这个拟人的手法,学习尊重神的土地、尊重神的主权、享受神所赐的安息。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按照神的定规分别为圣 - 08/08/2019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利未记》第25章已经来到了整卷书的尾声,几近律法颁布的结尾部分。虽然内容很多,但都是与安息年和禧年有关。安息年是每七年一次,而禧年则是每七个安息年之后的那一年,也就是每50年一次。在安息年的时候,地要守安息;而到了禧年的时候,则一切都要物归原主,不但是买卖的土地,连买卖的人员,都要各回自己的本家。这是神的恩典,让我们的人生可以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以色列人可能会对神的这些在土地和人员的安排有不同意见。为什么到了安息年就不能耕种了呢?为什么到了禧年就从头来过呢?辛辛苦苦经营买来的土地和人员,到了禧年就全部归零,这样做合理吗?神有什么权利这样安排事情呢?经文三次提到在遵行律法的时候要敬畏神(25:17,36,43),告诉以色列人他们是要带着敬畏神的心来遵守神的律法。然而,单单教导以色列人因着敬畏神而遵守律法似乎还不够,神还提出祂这样安排土地的原因还在于这土地是属于神的,而以色列人不过是客旅,是寄居的(25:23)。所以神对土地的使用有权柄,而以色列人没有,必须要听从。经文也提到神这样安排人员的原因同样在于这些人是属于神的,是神从埃及地领出来的(25:42,55),所以神对人员的安排也有权柄。这样,既然连土地和人民都是属于神的,那么听从神在这些事情上面的安排也就合情合理,没话可说了。
其实,经文一开始就已经阐明了神的心意:“耶和华在西奈山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赐你们那地的时候,地就要向耶和华守安息。’”(25:1)这节经文让我们看到,地之所以要守安息,是因为神的子民到了神所应许的地之后才开始执行的,也就是说,是因为神说如此才如此的。在以色列人去到迦南之前,当地是没有安息年的作法的。从后来以色列人打探这块地的时候可以看到,当地是非常富饶的,葡萄是要人扛着来走的,的确如神所说,是流奶与蜜之地。这也意味着,没有神的安息年的规定,当地一直就是土产丰盛的富庶之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神颁布安息年的条例,并不是为了使土地更加富饶,而是因为当祂的子民进入迦南之后,要让他们遵守祂的律例,以便与当地人分别出来,承认这地的主权是属于神,而以色列人作为神的子民,也应该遵行神的命令。
我们通常会从自己的角度来为神的律法找出合理的解释,例如安息年是为了让土地更好地出产,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是,只有当我们认为神的命令是合乎我们认为的理由时,我们才会认可神的命令,并且去好好地遵守。这样的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神的律法毕竟不是乱来的,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然而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神颁布的律法,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合理性之外,还有两个理由,一个就是要让我们与周边的世界分别出来,另一个就是要显明祂对我们的权柄。当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多地明白神的心意,不再是以我们为中心来衡量神的律法,而是以神为中心去顺服神的律法,藉着遵行神的定规使自己分别为圣。
默想经文:“耶和华在西奈山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赐你们那地的时候,地就要向耶和华守安息。’”(25:1)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所指示的场景。迦南地原本有其自身的一套做法,可是随着神的子民的到达,规矩就变了;更确切地说,随着神的到来,一切都要更新。我们是随着神更新,还是依然持守过去和世界的方法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