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
1. 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
2. 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他创造诸世界。
3. 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4. 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
5. 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那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那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6. 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或作神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他。
7. 论到使者,又说,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8. 论到子却说,神阿,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
9. 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10. 又说,主阿,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11. 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
12. 你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
13. 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那一个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14. 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主题 : 敬畏主耶稣基督(1:5-14) - 06/15/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2段论述的是耶稣远超越天使的特殊性。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对耶稣和天使进行比较。首先,是两者与父神之间的关系。只有耶稣与父神之间有父子关系,而天使没有(1:5);其次,两者之间的关系。天使要敬拜耶稣,而耶稣是作王接受敬拜,没有穷尽(1:6-12);第三,是两者职分上的不同。耶稣享有极高的地位,可以坐着接受父神的帮助胜过一切的仇敌,而天使却只是是服役的灵,是为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1:13-14)。从这三个方面,作者让我们看到耶稣相对于天使的无可比拟的超越性。
在论述中我们也会留意到一个问题,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大量的旧约经文。当我们回过头去看出处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经文看起来都不是特别指着耶稣而言的。它们要么是神对大卫后裔所说的话,要么就是大卫对主神所说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作者将这些旧约经文都用在耶稣身上来证明祂对天使的超越性似乎有些牵强。的确,我们怎么知道这些经文可以用在耶稣身上,而且惟独可以用在耶稣身上呢?如果我们把这些经文用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是否都可以用来证明这个人比天使更超越呢?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作者在这段经文里所要论述的重点。作者在这里不是要引用这些经文来证明耶稣是救主弥赛亚。实际上,在作者的眼里,耶稣是神所应许的弥赛亚,是大卫的后裔,也是大卫的主,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来到世上,这些都已经是不需要再证明,而且他的读者也都是知道的(福音书和保罗书信、使徒行传都已经足可以证明、让人明白了)。所以,作者在这里不是要花笔墨来再一次证明耶稣是弥赛亚,而是在大家都已经接受了耶稣是弥赛亚的基础上,引用旧约圣经中有关神指着大卫后裔的话,和大卫指着主神所说的话,来彰显耶稣对天使的超越性而已。因为耶稣既然是弥赛亚,那么祂就是大卫的后裔,也是大卫的主,所以这些话应用到祂身上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在论述中我们可能还会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论述耶稣对天使的超越性?既然已经以接受了耶稣是弥赛亚为前提,那么还有必要去证明耶稣超越天使吗?这岂不是已经显而易见了的吗?从接下来的经文可以看到,作者显然认为有这个必要,因为通过与天使的比较来让人知道耶稣救恩的重要性和严肃性。通过与我们比较熟悉的对象作对比来显明其超越的特殊性,是可以帮助到读者对耶稣,以及对耶稣的救恩产生合宜、正确的回应。如果不这样的话,恐怕人们只是将耶稣停留在一个好像和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关联的遥远的概念上,以至于会忽视祂和祂的救恩。这就好像我们虽然知道神审判的威严,但却没有切身体会究竟是多么的可畏,就不会有太多的深刻回应。这个时候如果将神的审判与人间法庭的审判来做对比,指出神的审判要比人间的审判更加严重的话,那么凡是经历过人间法庭审判场面的人就马上会对神的审判肃然起敬、不敢怠慢了。
愿神帮助我们,在经文中看到的不单只是一个论述的过程或是结论,更是让我们体会到耶稣那超然的地位所带来的威严和荣耀。耶稣基督是王,是要将一切仇敌踩在脚下的。愿我们对耶稣有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情。我们是愿意蒙祂拯救、与神和好,还是与神为敌,被踩在耶稣的脚下呢?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慢慢细读出这段经文,体会字里行间所渗透出的耶稣基督那那超越的地位和威严,让我们对耶稣,对祂所成就的救恩,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和敬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耶稣所传递的信息(1:1-4) - 06/11/2021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希伯来书》是新约圣经中非常宝贵和特别的一卷书,虽然不太容易理解,但我们却必须要尝试去明白,因为其中有非常重要的阐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和正确理解耶稣基督的救恩,以及神所喜悦的信心究竟是什么。
这卷书之所以被称为“希伯来书”,是因为在现存的最早期手抄本中,就在书卷的开头冠以“致希伯来人书”,而且众多其它的手抄本都是如此定名。关于本书的作者,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有认为是保罗,也有认为是路加、巴拿巴,或是亚波罗,也有认为是早期教父革利免。我们虽然无从确切知道作者是谁,但是作者“必定是一位非常熟悉旧约圣经、思想周密的基督徒。对自己所写的文字,都经过严谨的思考,确实掌握论证的方向。当他暂停其论证、对他的受信人劝勉一番时,又是那么地细腻与老练。纵使是强烈的预警,也都是为了使他的受信人得益。虽然这卷书信未交代作者之名,但它却是早期教会基督徒不容忽视的神学论着。关于基督徒对旧约圣经的研究,在新约圣经所有作者中,他给了我们最清晰的讨论。”(古特利:丁道尔圣经注释系列-希伯来书)
第1段,作者开宗明义介绍了整卷书信的主角-神的儿子。从后面的经文可以看到,作者所介绍的这位神的儿子,就是耶稣基督。作者指出耶稣在整个被造历史中的作为,藉着祂创造了诸世界,靠着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通过祂洗净了人的罪。作者介绍耶稣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用了非常特别的字眼,指出耶稣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我们知道,荣耀,与荣耀所发出的光辉,两者之间有其互通性和不同性。互通性就在于,光辉的确可以如实反映荣耀,就好像火光的确可以反映火一样,什么样的火就发出什么样的火光,看到火光我们就可以知道火有多大。而不同性又在于,荣耀和光辉又的确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是两个不一样的个体。同样,本体与真像,两者之间也是有其互通性和不同性。真像反映出本体的所有属性,什么样的本体就有什么样的真像。然而,真像又不同于本体,真像和本体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和对象。通过这样非常谨慎、准确的描述,作者让我们看到耶稣与天父之间那种既一致,又不同的特性。虽然这里还没有提到圣灵,但已经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三位一体神之间的那种奇妙的关系;本质上是一致的,同质、同尊、同荣,但又是三个不同的位格,不可混淆、不可替代。
这样,我们就知道神藉着祂的儿子耶稣基督向我们所说的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何等的重要,因为这相当于神亲自向我们传达祂的心意,也亲自来成就祂所要为我们成就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和渴慕的心,来聆听神藉着耶稣基督来向我们所说的话,明白神藉着耶稣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因以神所喜悦的信心来回应。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细细体会这几句话中对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的描述,由圣灵来引导我们的心,去更加认识神、亲近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