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导读《撒母耳记下》第十九章

下载PDF版圣经导读《撒母耳记下》第十九章

经文 :
1. 有人告诉约押说,王为押沙龙哭泣悲哀。
2. 众民听说王为他儿子忧愁,他们得胜的欢乐却变成悲哀。
3. 那日众民暗暗地进城,就如败阵逃跑,惭愧的民一般。
4. 王蒙着脸,大声哭号说,我儿押沙龙阿。押沙龙,我儿,我儿阿。
5. 约押进去见王,说,你今日使你一切仆人脸面惭愧了。他们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儿女妻妾的性命,
6. 你却爱那恨你的人,恨那爱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将帅,仆人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龙活着,我们都死亡,你就喜悦了。
7. 现在你当出去,安慰你仆人的心。我指着耶和华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无一人与你同在一处。这祸患就比你从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
8. 于是王起来,坐在城门口。众民听说王坐在城门口,就都到王面前。以色列人已经逃跑,各回各家去了。
9. 以色列众支派的人纷纷议论说,王曾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又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现在他躲避押沙龙逃走了。
10. 我们膏押沙龙治理我们,他已经阵亡。现在为什么不出一言请王回来呢?
11. 大卫王差人去见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说,你们当向犹大长老说,以色列众人已经有话请王回宫,你们为什么落在他们后头呢?
12. 你们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为什么在人后头请王回来呢?
13. 也要对亚玛撒说,你不是我的骨肉吗?我若不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
14. 如此就挽回犹大众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们便打发人去见王,说,请王和王的一切臣仆回来。
15. 王就回来,到了约旦河。犹大人来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请他过约旦河。
16. 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急忙与犹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卫王。
17. 跟从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悯人,还有扫罗家的仆人洗巴和他十五个儿子,二十个仆人。他们都趟过约旦河迎接王。
18. 有摆渡船过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过约旦河的时候,基拉的儿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
19. 对王说,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时候,仆人行悖逆的事,现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与仆人,不要记念,也不要放在心上。
20. 仆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约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来迎接我主我王。
21. 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说,示每既咒骂耶和华的受膏者,不应当治死他吗?
22. 大卫说,洗鲁雅的儿子,我与你们有何关涉,使你们今日与我反对呢?今日在以色列中岂可治死人呢?我岂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吗?
23. 于是王对示每说,你必不死。王就向他起誓。
24. 扫罗的孙子米非波设也下去迎接王。他自从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来,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
25. 他来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时候,王问他说,米非波设,你为什么没有与我同去呢?
26. 他回答说,我主我王,仆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备驴骑上,与王同去,无奈我的仆人欺哄了我,
27. 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谗毁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吧。
28. 因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为死人,王却使仆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饭,我现在向王还能辨理诉冤吗?
29. 王对他说,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说,你与洗巴均分地土。
30. 米非波设对王说,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宫,就任凭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31. 基列人巴西莱从罗基琳下来,要送王过约旦河,就与王一同过了约旦河。
32. 巴西莱年纪老迈,已经八十岁了。王住在玛哈念的时候,他就拿食物来供给王。他原是大富户。
33. 王对巴西莱说,你与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里养你的老。
34. 巴西莱对王说,我在世的年日还能有多少,使我与王同上耶路撒冷呢?
35. 仆人现在八十岁了,还能尝出饮食的滋味,辨别美恶吗?还能听男女歌唱的声音吗?仆人何必累赘我主我王呢?
36. 仆人只要送王过约旦河,王何必赐我这样的恩典呢?
37. 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这里有王的仆人金罕,让他同我主我王过去,可以随意待他。
38. 王说,金罕可以与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愿待他。你向我求什么,我都必为你成就。
39. 于是众民过约旦河,王也过去。王与巴西莱亲嘴,为他祝福,巴西莱就回本地去了。
40. 王过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过去。犹大众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过去。
41. 以色列众人来见王,对他说,我们弟兄犹大人为什么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并跟随王的人过约旦河。
42. 犹大众人回答以色列人说,因为王与我们是亲属,你们为何因这事发怒呢?我们吃了王的什么呢?王赏赐了我们什么呢?
43. 以色列人回答犹大人说,按支派,我们与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卫身上,我们也比你们更有情分。你们为何藐视我们,请王回来不先与我们商量呢?但犹大人的话比以色列人的话更硬。

主题 : 第42段。何必彼此为仇呢?(19:40-43) - 12/01/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2段讲的是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之间的争论,似乎有些争宠吃醋的味道。从过去的几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到在回归耶路撒冷的路上,大卫是善待每一位他遇到的,或是与他有关的人。对于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大卫也是拉近与他们的关系,希望可以得到双方的支持。照理来说,大家都得到大卫的善待,都得到大卫的关注,都受到了王的恩惠,应该彼此和睦、同为一家人才对。可是以色列人却与犹大人起了纷争,彼此指责对方做得不对,认为自己才更配得大卫的情分。以色列人依仗的是他们的人数,而犹大人依仗的是他们与大卫同一个支派。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 经文没有记载大卫在当中有没有说些什么来安抚双方。很有可能,大卫说什么都不管用,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又或者,作者所要强调的不是大卫如何面对这个困局,而是要表现出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之间的剑拔弩张。 看到这里,对照我们自己,是否也可以有所提醒呢?在教会,我们都是蒙恩的罪人,没有谁比谁更加配受神的恩典,我们之间岂不应该彼此和睦、同心,感谢赐给我们恩典的神,一同服事那位召我们的主吗?我们所领受的恩赐可能不同,所蒙召服事的岗位可能不同,服事所带来的果效可能不同,处理事情的理念或角度可能不同,服事的时间可能有先有后,但这又如何呢?我们可以服事神,与主亲近,都是蒙主的恩典。我们彼此之间的纷争与不和,怎么对得起舍命救赎我们的主呢?愿我们都可以带着感恩的心,彼此和睦,在圣灵的带领下同心跟随主、侍奉神。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这段场景,可能甚至会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他们怎么会为这样的事情来争吵?”也愿这些成为我们自己的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41段。恰如其分的善意表达(19:31-39) - 12/01/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1段记载的是大卫善待巴西莱。巴西莱是住在约旦河东的基列人。当初大卫躲避押沙龙来到玛哈念的时候,巴西莱带着许多物品供应了大卫和跟随者的需要,帮助他们从饥渴疲乏中恢复过来(17:27-29)。如今,当大卫得胜要回耶路撒冷的时候,巴西莱也是前来送行。对于已经八十岁的巴西莱,大卫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去耶路撒冷,在那里为巴西莱养老。巴西莱婉言拒绝,坚持回到自己的家乡养老更合适。大卫答应了巴西莱的请求,为他祝福,巴西莱就回本地去了。 这也是经文所记载的大卫在回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善待别人。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大卫的做法都因人而异。对待示每,大卫饶恕他;对待米非波设,大卫让他和洗巴均分地土;而对于巴西莱,大卫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去耶路撒冷。为什么对巴西莱有这样特别的邀请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巴西莱年事已高,大卫不愿意,也不忍心将他撇在一旁,而是想要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为他养老。大卫的做法,真算得上是恰如其分的善意表达。他知道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将自己对他们的善意做到点子上,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对于年迈的巴西莱来说,最适当的帮助就是带在身边、为他养老了。虽然巴西莱婉言拒绝了,但大卫的善意却显得那么的温柔和贴心。 我们从大卫的身上也可以有所领受和学习。其实,大卫的做法并非特别。善待老人家岂不是应该的吗?为老人家考虑养老的安排,岂不是人间常态吗?然而,在当今的社会,这些看似最基本、最普遍的做法,却困难重重。人们都在忙自己家的事,对于老人家,却无暇顾及。这当中固然有许多的背后的酸甜苦辣,每家都有自己的难处。但无论如何,我们能将对对方的善意做到最恰如其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对方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体贴、安慰和帮助吗? 默想经文:“王对巴西莱说:‘你与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里养你的老。’”(19:33) 静默思想:思想大卫的善意如何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也提醒我们以温柔的心去了解、体贴别人的需要,将善意落到实处。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40段。难辨之事,和为贵(19:24-30) - 12/01/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40段记载的是大卫和米非波设之间的互动。米非波设来迎接大卫回耶路撒冷。然而,大卫却冷眼相看,直接质问米非波设当初为什么没有和他一起逃离耶路撒冷。米非波设述说了情况,大卫于是吩咐米非波设和洗巴均分地土。我们可能对大卫的这一安排有所保留,认为大卫做的并不公平,因为洗巴当初是向大卫进谗言、抬高自己、诋毁米非波设。现在大卫让他们主仆平分地土,很显然并没有让洗巴得到应有的责罚,而米非波设则无端端失去了一半的地土。 当然,大卫的做法的确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我们也需要站在当时的场景去理解和思想。虽然经文的记载让我们倾向于认同米非波设的话,但是在当时来说,摆在大卫面前的却是一个难题,即如何辨别米非波设和洗巴,谁的话是真的?从表面上来看,双方的言语都足够真挚,而且也都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当初洗巴带了许多食物来供应大卫和跟随者的需要,后来又和示每一起第一时间来迎接大卫过约旦河;而米非波设呢?自从大卫离开耶路撒冷,他就一直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的确很难判断谁真谁假、谁对谁错。当然,大卫可以花时间去深入调查然后才下结论,但在当时来说,大卫可能并没有这样的时间,因为他刚刚踏上回宫的路,还有许多事情等待着他去处理,所以他只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大卫的这样“均分地土”的决定了。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大家平分,和气收场。大家都得到了自己原本不配得到的。洗巴原本是仆人,现在却得到了主人的一半地产,应该满意了吧。米非波设原本应该是作为扫罗的后裔被新王剪除的,现在却不但存活,而且还有自己的地土,也应该很感谢了吧。如果大家都好像他们自己对大卫所说的话那样,只愿向大卫表忠心、跟随大卫,那么他们照理也不需要为自己只得到一半的地土而耿耿于怀了。 大卫的做法,看似仓促、草率,但实际上也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也处在大卫的位置,要对一些难辨之事作出裁断。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究竟该听谁的?该如何判断呢?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好像大卫那样在极短时间内要给双方一个答复,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卫的原则是“难辨之事,和为贵”。看似简单粗暴,看似便宜了作假的一方,但在某些情况底下的确也只能如此。彼此的和睦才是最为关键的。而对于双方来说,他们自己也应该是追求彼此之间的和睦,达成谅解,这才是门徒之道啊!正如保罗所说的,既然是教会的弟兄姐妹,为什么就不能情愿吃亏、情愿受欺呢?这并非不讲是非、纵容犯罪,这乃是说当难以分辨的时候,和睦最重要,其它的就交于神,神必有公义的审判。而对于当事人双方,当他们接受“均分、和为贵”的方案时,也是在学习仰望神、舍己、顾念对方、追求和睦的功课,这也是神喜悦看到的事啊。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设身处境体会摆在大卫面前的难题,理解他的解决方案;看到大家和气收场,是否也给我们在遇到类似的情形时有所帮助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9段 。和平的重回王位之路(19:18b-23) - 12/01/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9段记载的是大卫宽恕示每。曾经在大卫逃离耶路撒冷的路上辱骂大卫的示每,如今带着许多人来迎接大卫回耶路撒冷作王,并且提供船只帮助大卫过约旦河。示每的这一系列示好的举动都是为要得到大卫的饶恕。示每如此行的背后动机并不清楚,或者是出于真心的认罪悔改,或者是见风使舵,看到大卫即将重回王位而想要讨好大卫以求自保。对于示每,亚比筛觉得不能姑息,应当治死;而大卫则以自己是以色列君王的身份决定要饶恕示每。 如果抛开示每的动机而只从整个过程的表面上来看的话,大卫重回王位之路可谓是和平之旅。大卫并没有因为自己重回权利的宝座而大开杀戒、报复那些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人。相反,大卫饶恕这些人,给他所治理下的以色列带来和平。他既然重回王位宝座,他也知道该如何使用作王的这一权柄,不是带来复仇和杀戮,而是带来饶恕与和平。 这是否可以成为我们的提醒呢?的确,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一些与自己不和,甚至与自己为敌的人。可能出于某些条件限制,我们忍了。但是当条件发生变化,变得对我们有利,或是我们强大起来的时候,就有可能寻机报复、一吐心中的不快和冤屈。然而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一生都是在神的手中,神把我们带到如今的光景,可能拥有一定的权势、地位、能力、关系、才智,不是要我们去报复别人、伤害别人,而是要我们成为别人的祝福。神要使用我们带来和平,而不是伤害。当然,靠着自己去饶恕别人的确不容易,但是当我们明白神对我们一生的带领的时候,我们岂不应该提醒自己行在神的心意中,成就神在我们生命中的旨意吗?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今日在以色列中岂可治死人呢?我岂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吗?”(19:22) 静默思想:体会大卫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中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带给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8段。重回王位之路(19:8b-18a) - 12/01/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8段记载的是大卫重新回到王位的过程。大卫虽然赢得了战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回到耶路撒冷继续自己的王位。靠着武力赢得争战是一回事,但能否顺利回到王位,则是另一回事了,因为这涉及到民心所向。曾经跟随押沙龙、认为押沙龙为他们秉公断案的人,以及曾经为大卫的落难而幸灾乐祸、认为是神为扫罗伸冤的人,他们此时此刻会怎样想呢?他们会又倒向大卫吗? 经文让我们看到整个过程还算顺利。曾经跟随押沙龙造反的以色列人,都主动邀请大卫重回王位,而曾经辱骂大卫的示每,也率领一干人马来迎接大卫的归来。稍有的遗憾是,大卫自己满心希望看到的本族犹大人却没有那么的主动,是在被大卫派人提醒催促,而且答应了一些优惠政策之后才姗姗来迟。 不管怎样,大卫算是踏上了重回王位的旅程。自己信赖的人没有主动来迎接自己,而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人反倒是主动发来邀请,这让我们看到大卫可以回归王位并不是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人心如此的变化,让曾经反对大卫的现在成了迎接大卫回归的主要力量,这虽然看起来有人为因素在当中,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神的手在背后的工作,为要保守祂对大卫的应许。愿一切荣耀都归给那位信实的神。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细细体会在大卫回归王位的过程中人心的变化,默想神的手在背后的工作,帮助自己更加建立与那位看不见的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7段。留意个人情感的影响力(19:1-8a) - 12/01/2024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7段记载的是约押向大卫的进谏。大卫为押沙龙的死而哭泣悲哀,这个消息传遍了众民,使得大家原本得胜的欢乐变成了悲哀,发现原来自己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去赢得的胜利,却得不到大卫王的喜悦和欣赏,好像做错事一样。约押原本就知道大卫会为押沙龙的死而哭泣,可是当他看到大卫如此的反应对众民所带来的影响时,就再也忍不住了,用了严厉的话语来向大卫进谏,要求大卫马上做出改变去赢回众民的心。大卫听从约押的要求,去到城门口与众民见面,表示欢迎他们凯旋而归,事件得以平息下来。 对于约押的举动,我们有可能觉得他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对于沉浸在悲伤之中的大卫,的确需要将他“激”回来,否则对军心、民心是极大的伤害;我们也有可能觉得约押的做法有些过分,因为他毕竟是大卫手下的元帅,不应该以如此强硬的方式来对待处于悲伤之中的王。 无论我们对于约押的评论如何,但对于大卫的做法,我们还是可以得给自己带来一些的提醒,看到其中需要我们也留意的地方。押沙龙是大卫的儿子,所以大卫哭押沙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这是属于他和押沙龙之间父子关系的事情,是个人的情感流露。当大卫将这样的个人情感流露在众民面前表达,并且与众民在当时的场合的期望值相反的时候,就对众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就带来了问题。试想,如果大卫将对押沙龙的悲伤留在家中,而在城门口的公开场合去迎接为他争战的勇士回来,结果可能就会很不一样,众民既可以完全理解大卫为押沙龙的悲哀,但也体会到大卫对作战将士的关爱。这样岂不更好吗? 大卫只顾为押沙龙哀哭,却没有过顾及众民的感情需要,这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每人都有情感,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要留意的是,情感是有影响力的,是会影响到身边人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留意我们各人的情感在众人面前的表达,不要忽视我们个人的情感表达对身边人所带来的影响。当我们的个人情感是与身边人的情感相吻合时,的确可以起到很好的共鸣,安慰人心,或者振奋人心。但如果我们个人的情感与身边人的情感不吻合的时候,我们就要留意了,不要因为我们个人的情感给别人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他们原本是喜乐的心,我们忧伤的情感就会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或者反过来,他们原本是忧伤的心,我们的喜上眉梢就会让他们更加的受伤。这不是说我们一定要跟着别人走,在众人面前压抑或伪装自己的情感。这乃是提醒我们留意自己的情感流露对身边人的影响力,在不同的场合有合宜的流露,顾念别人的需要,以神的事的为重、以大局为重。 默想经文:“众民听说王为他儿子忧愁,他们得胜的欢乐却变成悲哀。那日众民暗暗地进城,就如败仗逃跑羞愧的民一般。”(19:2-3) 静默思想:体会大卫的情感给众民带来的影响,也提醒我们留意自己的情感流露给身边人带来的影响。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修复与王的关系 - 06/28/2017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撒母耳记下》第19章讲的是大卫在取得对押沙龙的胜利之后,再次确立了自己是全以色列唯一君王的地位。随着战争的结束,大卫重回王位,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列的恢复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修复百姓与君王之间因为战争而撕裂的关系。原本支持押沙龙的以色列十一个支派,如今打算和大卫修好;曾经咒诅大卫的示每,也向大卫认罪;在大卫逃往过程中没有出现的米非波设也来见大卫,得到了难得的解释机会;在约旦河东曾经收留大卫的巴西莱将仆人金罕送给大卫,以示与大卫之间情同手足。 战事结束,各方试图弥补伤害,彼此和好,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关键在于,百姓与君王之间关系的加强,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用世俗的话说,是王讨好民,还是民要巴结王?本章经文的一开始,大卫还沉浸在对儿子押沙龙的伤恸之中,约押却已经按捺不住了。约押担心大卫如此的悲伤,会让众人以为做错事一样,大大地挫伤士气,破坏百姓与大卫之间的关系,所以以威胁的方式要求大卫改换颜面,出去安抚众人。 可是我们也看到,大卫安抚犹大人却有他自己的做法。当以色列众支派想要来请大卫回耶路撒冷的时候,大卫却差人告诉在耶路撒冷的犹大人,提醒他们应该先于以色列人来请大卫回去,“如此就挽回犹大众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19:14)也就是说,大卫将与他和好的恩典优先给了犹大人,让犹大人心得恩感,愿意来跟从他。 我们看到,同是为了得到人心,约押与大卫的方法却有很大的不同。约押要求大卫向百姓示好来获取人心;而大卫却相反,他给了百姓一个与他和好的机会,从而得到了众人的心。君王与百姓之间关系的修复,与民众之间关系的修复,有不同的特点。民众的关系修复可以通过彼此示好来取得,可是却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到君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上。因为不管怎么样,君王与民众之间有等级上的差异,君王享有尊荣、权势和地位,是必须要得到尊重的。约押要求大卫通过收敛自己来讨好百姓,看起来好像是为大卫笼络人心的良策,但实际上却是藐视了大卫作为一国之君的地位,不但他自己冒犯了王,也会让众人对王的尊崇大打折扣。 这也可以折射到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上。我们以前与神是敌对的,如今在耶稣基督里面是和好的。我们也都追求与神之间有良好的关系,可是采用哪一条进路呢?很多时候,我们想到的乃是约押的进路,要求神收起祂的心意,迎合我们的心意,来讨好我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办事。这样的话,我们才会愿意与神和好,给祂面子,继续支持、跟随祂。可是,神的方法却不是这样。当然神是主动愿意与我们和好,赐下救赎的恩典;可是神却是给了我们一个与祂和好的机会,告诉我们要认罪悔改,因信来到祂面前,心存敬畏,献上感恩。神是至高的神,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如果我们要求神要用讨好我们的方式来建立关系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默想经文:“你们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为什么在人后头请王回来呢?”(19:12) 主啊,感谢你的恩典,把与你和好的机会摆在我面前,不是我配得的,乃是你愿意与我和好,让我可以有机会来认识你,服事你,亲近你。主啊,我要迎接你进入我的生命中做主掌权。 一点操练:在与神的关系当中,始终要记得,神是造物的主,我们是受造物。是我们要去敬畏、跟随祂,而不是要求神来惧怕、巴结我们。是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心志去贴近神,而不是神改变祂的心意来附从我们。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