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
1. 此后,我们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我的。我们在西珥山绕行了许多日子。
2. 耶和华对我说,
3. 你们绕行这山的日子够了,要转向北去。
4. 你吩咐百姓说,你们弟兄以扫的子孙住在西珥,你们要经过他们的境界。他们必惧怕你们,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
5. 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连脚掌可踏之处,我都不给你们,因我已将西珥山赐给以扫为业。
6. 你们要用钱向他们买粮吃,也要用钱向他们买水喝。
7. 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已赐福与你。你走这大旷野,他都知道了。这四十年,耶和华你的神常与你同在,故此你一无所缺。
8. 于是,我们离了我们弟兄以扫子孙所住的西珥,从亚拉巴的路,经过以拉他,以旬迦别,转向摩押旷野的路去。
9. 耶和华吩咐我说,不可扰害摩押人,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我不赐给你为业,因我已将亚珥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
10. (先前,有以米人住在那里,民数众多,身体高大,像亚衲人一样。
11. 这以米人像亚衲人。也算为利乏音人。摩押人称他们为以米人。
12. 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扫的子孙将他们除灭,得了他们的地,接着居住,就如以色列在耶和华赐给他为业之地所行的一样。)
13. 现在,起来过撒烈溪。于是我们过了撒烈溪。
14. 自从离开加低斯巴尼亚,到过了撒烈溪的时候,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兵丁都从营中灭尽,正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
15. 耶和华的手也攻击他们,将他们从营中除灭,直到灭尽。
16. 兵丁从民中都灭尽死亡以后,
17. 耶和华吩咐我说,
18. 你今天要从摩押的境界亚珥经过,
19. 走近亚扪人之地,不可扰害他们,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亚扪人的地,我不赐给你们为业,因我已将那地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
20. (那地也算为利乏音人之地,先前利乏音人住在那里,亚扪人称他们为散送冥。
21. 那民众多,身体高大,像亚衲人一样,但耶和华从亚扪人面前除灭他们,亚扪人就得了他们的地,接着居住。
22. 正如耶和华从前为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将何利人从他们面前除灭,他们得了何利人的地,接着居住一样,直到今日。
23. 从迦斐托出来的迦斐托人将先前住在乡村直到迦萨的亚卫人除灭,接着居住。)
24. 你们起来前往,过亚嫩谷。我已将亚摩利人希实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与他争战,得他的地为业。
25. 从今日起,我要使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且因你发颤伤恸。
26. 我从基底莫的旷野差遣使者去见希实本王西宏,用和睦的话说,
27. 求你容我从你的地经过,只走大道,不偏左右。
28. 你可以卖粮给我吃,也可以卖水给我喝,只要容我步行过去,
29. 就如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和住亚珥的摩押人待我一样,等我过了约旦河,好进入耶和华我们神所赐给我们的地。
30. 但希实本王西宏不容我们从他那里经过。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使他心中刚硬,性情顽梗,为要将他交在你手中,像今日一样。
31. 耶和华对我说,从此起首,我要将西宏和他的地交给你。你要得他的地为业。
32. 那时,西宏和他的众民出来攻击我们,在雅杂与我们交战。
33. 耶和华我们的神将他交给我们,我们就把他和他的儿子,并他的众民,都击杀了。
34. 我们夺了他的一切城邑,将有人烟的各城,连女人带孩子,尽都毁灭,没有留下一个。
35. 惟有牲畜和所夺的各城,并其中的财物,都取为自己的掠物。
36. 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直到基列,耶和华我们的神都交给我们了,没有一座城高得使我们不能攻取的。
37. 惟有亚扪人之地,凡靠近雅博河的地,并山地的城邑,与耶和华我们神所禁止我们去的地方,都没有挨近。
主题 : 第6段。接受神的责罚,因为最终导向胜利(2:26-37) - 08/31/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6段记载的是以色列人在约旦河东击败希实本王西宏、得地为业的战事。以色列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气势汹汹地要掠夺西宏的土地。摩西先向他们所和睦的话,在遭到拒绝,而且受到攻击的时候才在神的带领下进行回击。这里面都有神的旨意,要带领祂的子民在与敌对神的势力中争战得胜,也让列邦都来认识以色列的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乃是掌管全地的独一大主宰。
这也是在摩西的回忆中以色列人在经过了四十年旷野漂流之后向应许之地进发的第一场胜仗;虽然尚未进攻迦南,但已经品尝到胜利的滋味,并且,可以开始得地为业了。这对于经过四十年旷野漂流的以色列人来说,无疑是重大的胜利,有着重大的意义。四十年的旷野生活是神对祂子民的责罚;然而四十年的旷野生活之后,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责罚之后就是胜利。虽然已经时过境迁,如今取得胜利的已经不是当年受责罚的那一代人了,但对于整个以色列民族来说,这依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是极大的安慰。他们虽然曾经因为悖逆而受到责罚,但如今苦尽甘来,神的应许并不落空,神的信实永远长存,神要带领这些被管教、经历了旷野熬炼的子民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走向祂向他们列祖的应许之地。
这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来说也是很好的安慰与激励。当我们因为刚硬、悖逆而受到神的责罚,以至于经历一些苦难的熬炼时(当然,经历苦难并不完全是受到神责罚的缘故),我们可能看不到尽头,看到的只是无尽的暗淡和困苦,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过去。然而我们却可以相信,神的爱始终不离不弃,神让我们落入责罚,并不是要让我们永远沉沦、不见天日。神要藉着责罚熬炼我们的心志,预备我们的回转之路,最终导向胜利的凯歌;这凯歌不是我们自己的胜利,而是跟随神、依靠神而得到的胜利和喜乐。接受责罚,这对许多人来说是艰难的,是痛苦的。但是不要灰心、不要丧胆、不要怀怨。我们可以凭信勇于接受神的责罚,因为我们知道,这最终是导向胜利。
默想经文:“没有一座城高得使我们不能攻取的。”(2:36)
静默思想:结合以色列整个四十年的旷野漂流来体会这场胜利的意义,体会在受到神的责罚中的盼望;愿意在任何情形中都俯伏在神的权柄之下,将心归向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5段。接受神的责罚,因为里面有指引(2:1-25) - 08/30/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5段记载的是神指引以色列人经历旷野的漂流,逐渐来到约旦河东的经过。这三十八年的历史,摩西没有回顾以色列人在旷野不断悖逆神的细节,而是侧重在解释他们在行进过程中的一些路径的选择,原因乃是在神的指引之下为了不与以东、摩押发生冲突,因为神已经将那些土地赐给以扫、罗得的后裔了。经文也特别让我们看到,以扫、罗得的后裔所得到的那些土地,都是在与高大的亚钠人争战中夺过来的,这也是在暗示和激励以色列人,当他们面对高大的亚钠族人的时候不需要惊慌,是完全可以在神的带领之下取得胜利的,而这也正是他们在加低斯巴尼亚的失败中所需要吸取的教训。如果连以扫、罗得的后裔都可以战胜亚钠人得地为业的话,那么作为神的子民,雅各的后代,以色列人岂不更应该,也可以靠着神战胜亚钠人得地为业吗?
在摩西的这段回忆中,提到这三十八年的历程使得那个世代的兵丁都从营中灭尽了。这实际上也是神责罚的结果,要让那些悖逆的以色列人倒闭旷野、不得进入迦南应许之地。这无疑给整个的三十八年历程蒙上了重重的阴影。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事实本是如此,如果不是神的责罚,以色列人又何须在旷野漂流如此长的时间呢?摩西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然而,经文却让我们看到,在这漫长的责罚的过程当中,神却没有离开祂的子民,神的爱一直伴随着他们,神的手也一直指引着以色列人前进的方向。神的保守和带领,使得以色列人在这四十年的旷野漂流中一无所缺。上百万的以色列人没有自己的土地,而且要在旷野漂流、没有固定的住处,却可以在四十年之久一无所缺,如果不是神的保守和看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神指引以色列人要绕道而行,虽然看似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但却是神保守以扫、罗得后裔的结果。这并非说神看重以扫、罗得的后裔重于雅各的后裔,这乃是让以色列人看到神的信实。神既然将土地赐给了以扫、罗得的后裔,所以也就说到做到,保守他们的土地不受任何侵犯,那么神应许要将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信实的神也必同样保守祂的话语最终成就。
神对以色列人行走道路的精细调控,不但让以色列人更加认识神的信实,也让他们切身知道神的确没有离开他们,在不断指引他们当走的路。神的责罚固然令人难受,甚至会因此而失去生命,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责罚中依然有神的同在,有神的指引。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不爱神的人,看到的可能就只是责罚,而且为着责罚而心生怨气,带着苦毒离开人世;但如果是爱神的,看到的就不单只是责罚,而且也看到神的保守和指引,就会为此而感到欢喜和安慰,虽然也会离开人世,但心中对神的感恩、敬畏和顺从,却会蒙神纪念。责罚并不是事情的全部,责罚当中依然有神的爱。责罚本身也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藉着责罚指引我们归家的路。
默想经文:“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已赐福与你。你走这大旷野,祂都知道了。这四十年,耶和华你的神常与你同在,故此你一无所缺。”(2:7)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思想这句话,让我们置身在神的爱中。就让我们欢喜接受神在我们生命中的美善之工,知道我们无论经历的是什么,即便是神的责罚,也依然有神的指引在当中。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所经之地、泾渭分明 - 10/25/2019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申命记》第2章讲的是摩西回忆当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了三十八年之后,神开始带领他们向进入迦南的方向进发。然而,虽然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新的时代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一帆风顺了。在旷野的行走,更多的是以色列人在荒无人烟之地的绕行,而迈向应许之地的旅程,则更多是在人口密集之地的穿越。虽然两者之间有极大的差别,可是以色列人在当中要学习的功课始终如一,就是对神的信靠和顺服。这段旅程呈现出一个强烈的对比,就是神带领他们对当地居民的截然不同的方法。在经过以东地、摩押地和亚扪人之地的时候,神都指示以色列人“不可与他们争战,不可扰害他们,神也不将他们的地赐给以色列人为业,因为神已经将这些地赐给了他们为业”(2:5,9,19)。可是,当经过希实本王西宏,以及后来的巴珊王噩之地的时候,神却明言以色列人要取他们的地为业(2:31;3:2)。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神带领以色列人的所经之地,可谓是泾渭分明,有不允许去触动的,也有命令去夺取的。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出于神对整个世界的计划和蓝图。神对全地都有祂自己的分配和安排,神的子民要听命而行,顺服神的旨意。
经文特别以以东为例,来陈明神的心意。首先,神提醒以色列人,以扫是他们的兄弟(2:4),这表明的是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其次,神也告诉以色列人,以扫会惧怕以色列人(2:4),这表明的是他们当中的强弱关系。接下来,神要求以色列人不要因此就持强凌弱,反而是要谨慎,不可与已经惧怕他们的以扫争战,因为神是把地赐给了以扫(2:4-5)。这表明的是他们彼此之间应当存有的界限,要按照神的版图行事。最后,神要求以色列人对以扫以礼相待(2:6-7),因为既然神一直恩待以色列人,让他们在旷野一无所缺,那么他们也应该对惧怕他们的兄弟以扫显出宽宏、大方的气度。对比《民数记》中所记载的以扫对以色列人的态度(民20:14-21),我们可能会有疑惑,觉得明明是以东用强硬的方法不让以色列人行走他们的王道,为什么这里却说他们是惧怕以色列人呢?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对一个人的惧怕,既可能表现为唯命是从,因为不敢与之相争,但也可能表现为咄咄逼人,为要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恐惧和不安。以扫所表现的就是后者。
神指导以色列人对以扫的做法,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功课。弟兄之间不可相争,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话题。可是神所给出的一些注意要点,依然会帮助我们在这个既熟悉又难行的话题上有进一步的领悟。弟兄之间难免会有相争的事情发生。有时候,这是出于真理之争。但也有时候,这是出于内心的惧怕,出于缺乏安全感所带来的彼此之间的警觉、猜疑和敌对。神用祂对以色列人的恩慈和保护来劝导他们不要像缺乏安全感的以扫对待他们一样去对待以扫。当我们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是否可以对对方有更多的理解呢?我们能否用神的恩慈来彼此相待呢?
默想经文:“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直到基列,耶和华我们的 神都交给我们了,没有一座城高得使我们不能攻取的。惟有亚扪人之地,凡靠近雅博河的地,并山地的城邑,与耶和华我们 神所禁止我们去的地方,都没有挨近。”(2:36至37)
静默思想:在明白了整段经文的背景下来思考这两句话。在以色列人所经过的地方,泾渭分明。有要除灭的,我们当然要除灭。可是有要容让的,我们能否也遵命而行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