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
1. 耶和华对摩西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耶和华的节期,你们要宣告为圣会的节期。
3. 六日要作工,第七日是圣安息日,当有圣会,你们什么工都不可作。这是在你们一切的住处向耶和华守的安息日。
4. 耶和华的节期,就是你们到了日期要宣告为圣会的,乃是这些。
5. 正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是耶和华的逾越节。
6. 这月十五日是向耶和华守的无酵节,你们要吃无酵饼七日。
7. 第一日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
8. 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七日。第七日是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
9. 耶和华对摩西说,
10.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赐给你们的地,收割庄稼的时候,要将初熟的庄稼一捆带给祭司。
11. 他要把这一捆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使你们得蒙悦纳。祭司要在安息日的次日把这捆摇一摇。
12. 摇这捆的日子,你们要把一岁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羔献给耶和华为燔祭。
13. 同献的素祭,就是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作为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同献的奠祭,要酒一欣四分之一。
14. 无论是饼,是烘的子粒,是新穗子,你们都不可吃,直等到把你们献给神的供物带来的那一天才可以吃。这在你们一切的住处作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15. 你们要从安息日的次日,献禾捆为摇祭的那日算起,要满了七个安息日。
16. 到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共计五十天,又要将新素祭献给耶和华。
17. 要从你们的住处取出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两个摇祭的饼,当作初熟之物献给耶和华。
18. 又要将一岁,没有残疾的羊羔七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两只,和饼一同奉上。这些与同献的素祭和奠祭要作为燔祭献给耶和华,就是作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
19. 你们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两只一岁的公绵羊羔为平安祭。
20. 祭司要把这些和初熟麦子作的饼一同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是献与耶和华为圣物归给祭司的。
21. 当这日,你们要宣告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这在你们一切的住处作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22. 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23. 耶和华对摩西说,
24.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七月初一,你们要守为圣安息日,要吹角作纪念,当有圣会。
25. 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
26.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7. 七月初十是赎罪日,你们要守为圣会,并要刻苦己心,也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
28. 当这日,什么工都不可作,因为是赎罪日,要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赎罪。
29. 当这日,凡不刻苦己心的,必从民中剪除。
30. 凡这日作什么工的,我必将他从民中除灭。
31. 你们什么工都不可作。这在你们一切的住处作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32. 你们要守这日为圣安息日,并要刻苦己心。从这月初九日晚上到次日晚上,要守为安息日。
33. 耶和华对摩西说,
34.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这七月十五日是住棚节,要在耶和华面前守这节七日。
35. 第一日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
36. 七日内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第八日当守圣会,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这是严肃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
37. 这是耶和华的节期,就是你们要宣告为圣会的节期,要将火祭,燔祭,素祭,祭物,并奠祭,各归各日,献给耶和华。
38. 这是在耶和华的安息日以外,又在你们的供物和所许的愿,并甘心献给耶和华的以外。
39. 你们收藏了地的出产,就从七月十五日起,要守耶和华的节七日。第一日为圣安息,第八日也为圣安息。
40. 第一日要拿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并河旁的柳枝,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欢乐七日。
41. 每年七月间,要向耶和华守这节七日。这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42. 你们要住在棚里七日,凡以色列家的人都要住在棚里,
43. 好叫你们世世代代知道,我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时候曾使他们住在棚里。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44. 于是,摩西将耶和华的节期传给以色列人。
主题 : 第36段。快乐的艰辛(23:33-44) - 03/05/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6段讲的是住棚节的条例。这也是一系列有关节气条例的最后一段,除了有关住棚节的条例之外,也加插了对所有节气的整体论述,即这些节气及其所献上的各种祭物,都是在安息日以及各样献祭以外的。也就是说,这些节气的规定并不影响,也不能替代在平常的安息日和各样献祭活动之外。举个例子,当节气所规定有圣会的日子如果不是刚好落在安息日的那一天,也要按照安息日来守;同时,到了正常安息日的那一天,还是要继续守安息日。这与我们现在的做法不一样。例如在中国大陆,常常会因为节气的缘故将周六、周日的时间调整到和节气一起休假。但是对于以色列人来说,神严格规定不可如此,各个节气和安息日都要按照各自的时间来守节。原因不难理解。如果纯粹只是为了放假休息的话,那么按照中国大陆的做法似乎就是更加可取的。然而,神设立节气的心意并不是让祂的子民放假那么简单,更是要让祂的子民纪念祂的作为,纪念与神的约。
关于住棚节的条例,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个充满喜庆的节日。条例规定:“第一日,要拿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并河旁的柳枝,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欢乐七日。”(23:40)我们可以想象那个美好的场景。神的子民,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男女老少都摇动着树枝欢天喜地地过节,一连七天都是如此。他们都离开自己原本的住处,特意住在临时搭建起来的帐棚里,就好像我们今天的人休假去到野外露营,那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彻底放松啊!条例也解释了要这样做的原因,乃是纪念当初神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出埃及的时候也是住在棚里的。所以,住棚节的意义就在于纪念神对以色列人的拯救,带领他们离开为奴之家,走在通往应许之地的旷野这段宝贵、难忘的经历。
如果我们把住棚节仅仅想象成现代人离开繁忙的都市生活去到野外露营,那的确是很开心。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去感受住棚节所要纪念的出埃及、走旷野,我们就会更深体会其中的属灵意义。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时候是正月的逾越节,而住棚节则是已经到了七月份。按照时间来说,当年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之后的七个月,他们的确是住在旷野。而这旷野,不是我们露营度假的绿意葱葱、有湖边河边、配套设施完善的公园,而是真的荒无人烟、干旱无水之地。白天是炙热的太阳,晚上则是寒冷的月光。而且,吃的、喝的都成问题,走兽出没、异族搅扰,这些都随时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实际上,以色列人走旷野是一条艰辛的旅程。
然而,当神设立住棚节的时候却要他们欢喜快乐,这与他们当年的实际场景完全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神要以色列人知道,他们当年虽然是走在艰辛的旷野之旅,但却应该是欢喜快乐的,因为他们是走在被拯救出来通往应许之地的充满盼望的旅途中。一方面是离开了为奴之家,一方面是走向应许之地。想到这个,旷野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呢?岂不应该欢喜快乐才对吗?今天,对于我们每一位基督徒来说,住棚节的意义是明显的。我们都处在类似于以色列人走旷野的这样一条艰辛的旅途。这个世界有苦难,我们都不能幸免于外。神把我们放在这个世界中经历各样的历练,为的是熬炼我们、塑造我们成为合祂心意的子民。虽然这个过程艰辛,但当我们想到自己是蒙恩得救的,是脱离了以前罪的辖制,而且将来有一天主会再来接我们去到荣美的天家,那么这在地上的日子所受的至轻至暂的苦楚,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岂不应该欢喜快乐地过每一天吗?
默想经文:“第一日,要拿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并河旁的柳枝,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欢乐七日。”(23:40)
静默思想:结合当年以色列人走旷野的艰辛来默想这句话,体会艰辛与快乐,也让我们的信仰之旅充满了感恩与喜乐。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5段。回应神的救赎之恩(23:26-32) - 03/03/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5段讲的是赎罪日的条例。这也是在七月这个特殊的月份中的第二个节气。相比与之前有关赎罪日的条例是侧重在祭司的职分(16:1-34),这一次则是侧重在以色列会众的参与。经文不断强调了两个要求。首先,就是刻苦己心;凡是不刻苦己心的,必从民中剪除。其次,就是什么工都不可作;凡在这日作什么工的,神必将他从民中除灭。
这也让我们看到赎罪日当天所发生事情的更加整全的画面。一方面在会幕这里,是祭司所操持的各样献祭赎罪的祭祀礼仪;而另一方面在会幕意外,是会众在当中的参与。会众并不是就待在那里等着祭司完成各样礼仪之后他们就可以自动得到赦免。相反,虽然会众在会幕的献祭礼仪上并不能作什么,但他们在各自的住处也要用规定给他们的方式积极地参与。而他们的参与方式,一个是“要作”的事,即刻苦己心,为自己所犯的罪而在神面前认罪悔改,有深切的哀恸,并立志远离罪恶。另一个是“不能作”的事,即什么工都不可作,以便专心在认罪悔改,以及等候祭司完成赎罪之礼,他们的罪可以得到神的赦免。神通过这“不能作”,一方面提醒我们,救恩并不是我们可以靠着自己做什么可以赚取、可以换来的;另一方面也是提醒我们要专心仰望神的救恩,不能被别的事情分心。这就好像我们在等待着一个重要消息的时候,大家都屏住呼吸,安静地、专注地、急切地等待,不但不会作任何事情来使自己分心,也不会分心去做任何其它的事情。
通过这“作”与“不作”,不单只是凸显赎罪日的神圣,也显明神在赎罪的事上对祂子民的心意。的确,献祭的事只能由神所拣选的大祭司才能承担,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但这并不意味着被赎罪的人不需要作任何事情就可以享受神的赦罪之恩。相反,被赎罪的人要作他们应该作的事情,就是切实地认罪悔改,并且渴望、等候神的赦罪之恩。如果人没有这个心的话,即便在大祭司那里完成了献祭赎罪的过程,被赎罪之人这里依然得不到赦免;不但得不到赦免,而且还会因为他们没有听从神的吩咐而被剪除。这就好像《希伯来书》的作者所指出的,我们如果忽略这么伟大的救恩,那怎能逃罪呢?(来2:3)
今天,我们知道耶稣基督作为神所设立的唯一可以我们赎罪的大祭司,已经完成了在赎罪方面大祭司所应当完成的事情。那么,在我们接受救恩的这一方,我们是如何回应的呢?很可能,我们切实完成了“任何工都不可作”的吩咐,的确什么也没有作,或者是出于听命,或者是出于原本就懒惰的心,什么也不愿意付出、只想要最后的结果。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切实完成“要刻苦己心”的吩咐,对自己的罪没有深切的痛悔,对自己的罪没有发自内心的厌恶,对远离罪恶、追求圣洁没有深深的渴求。我们都知道要因信称义、因信得拯救。那么什么是“信”呢?实际上,按照神的吩咐“作”和“不作”,这就是对“信”的很好解释了。惟愿我们在当中都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条例中的“作”与“不作”,规范我们对神的信心。体会神的心意,回应神的救赎之恩。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4段。听觉上的深化(23:23-25) - 03/02/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4段记载的是有关“吹角节”的条例。条例规定,要在七月的初一日吹角,守为圣安息日,除了将火祭献给神以外,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在以色列人被掳归回之后,“吹角节”成为了他们的新年庆典,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虽然条例对这一节气的解释非常少,可是其特点也是显而易见地突出。与其它节气不同,“吹角节”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特别规定要吹角的节日。设身处境去感受一下。当吹角声在以色列四境响起的时候,那种神圣、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并充满着神的整个子民。让他们知道这一天是个重大的日子。这种听觉上的震撼恐怕只有身处其中、亲耳听见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得到。这也让七月,这个在数字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月份,有了更加神圣的意义。
神通过角声,通过听觉上的感染力来提醒祂的子民,祂与他们同在,他们是属于祂的子民;提醒他们要起来纪念神与他们的永约。对于这样一个神圣、肃穆的节日,以色列人是漠不关心,当突然被角声惊醒,吓了一跳,才发现原来已经到了七月初一日呢?还是带着盼望等待着这一刻的来临?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来说,我们要思想的是,我们渴望听到神那庄严的“角声”吗?这庄严的“角声”会在我们的耳边一直回荡直到见主面的日子吗?我们渴望那神圣、庄严的时刻临到我们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默想角声响起的情景,体会那种神圣、庄严的气氛,从听觉上更加提醒和深化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3段。不是为自己收藏,而是为神收割(23:15-22) - 03/01/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3段讲的是有关五旬节的条例。五旬节又名“收割节”,而之所以被称为五旬节,乃是因为这是逾越节之后的五十天。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初熟的庄稼是在逾越节的时候就已经献上了(23:10),为什么等过了五十天之后还要再献上一次,才成为特定的节气呢?的确,一件事情过了五十天之后再纪念一次,似乎有些多余,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设身处境去尝试做一遍的话,会慢慢体会到神的心意。经文特别提到是从以色列人的“住处”取出细面、加酵、烤成两个摇祭的饼当作初熟之物献给神(23:17)。
这让我们看到,是从收割之后已经收藏在家里的庄稼中拿出来献给神,而且是当作初熟之物献给神。这实际上也是在提醒以色列人,并不是最初在逾越节的时候将初熟的庄稼献给神就完成了所谓对“收割”的纪念,完成了向神的感谢,然后所剩下的就都是属于自己的了;相反,神在五十天之后要祂的子民从他们以为已经是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当中再拿出来一部分献给神。对某些人来说这种“割肉”的痛实际上也就是让他们知道,这些他们以为已经是剩下属于自己的,依然还是属于神的。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完成了教会所提倡的十一奉献,剩下的金钱就理所当然是自己的了;我们以为完成了教会所需要的服事,剩下的时间和精力就自然而然是自己的了。的确,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要照看,都有自己的生活需用要去维系,所以将剩下的金钱、时间、精力用来打理自己家的事情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要紧的是,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属神的已经给了神,这些剩下的就都是自己,归自己所用了。实际上,这些都依然是来自于神的赏赐,都是属于神的,也是时刻可以,而且也应该“从家里”拿出来为神所用的。
条例中还让我们看到有三方面的关注。首先,当然是对神的关注,献祭给神。其次,是对祭司的关注,有摇祭归给祭司;第三,是对穷人和寄居的关注,将庄稼“有意”遗落一些留给他们。这也让我们看到神的心意,不单只是让祂的子民庆祝收割、丰收而已,而是在感谢神的赏赐的时候,也不忘纪念别人的需要。祭司是专门被拣选出来服侍神的,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而那些穷人和寄居的,也没有自己的土地。所以这些人都没有收成可以收割和享用;甚至也会有一些情形,即并不是所有有土地的人都可以得到同样的丰收,有些人的庄稼可能长得并不好,可能生活依然窘迫。这些人的生活都需要得到照料。所以神所颁布的这些条例,让以色列人看到,节气的重点并不在于他们每个人家欢庆、数点自己得到多少实惠,而是将关注点外移,不是光看到自己,而是也看到神的作为和别人的实际情况;感谢神的赏赐,也纪念人的需要。
这也是对我们今天基督徒的提醒。作为基督徒,我们都会为着自己从神那里领受的丰丰富富而感谢神。这当然很好。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目更多是关注在自己身上,虽然也会感谢神,可是在感谢之后,就关起门来自己享受了。可是神的心意却不是这样。祂要让祂的子民知道,感谢之后,这些丰丰富富依然是属于神的,不是关起门来自己享受,而是打开门来与人分享,继续归神使用,荣神益人。当我们感谢神赐给我们有好的工作时,我们可曾纪念那些没有工作的人的需要吗?当我们感谢神赐给我们美好家庭、子女的时候,我们可曾纪念那些家庭充满许多危机的人的需要吗?
当圣灵在五旬节降临的时候,也是再一次提醒我们每一位属神的子民,得着神的赏赐不是为我们自己而活,而是为主而活,祝福别人;提醒我们得到神的能力不是为自己服务,而是为主作见证,使万民作主的门徒。耶稣说,庄稼多,做工的人少。当我们领受圣灵的能力时,就是要去为神收割庄稼,而不是为自己收割富足。
默想经文:“要从你们的住处取出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两个摇祭的饼,当作初熟之物献给耶和华。”(23:17)
静默思想:从自己的“住处”拿出来献给神?我们愿意吗?结合整段经文来体会神的心意,在收割的季节不是为自己收割,而是为神收割庄稼。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2段。与时并进、与主更亲(23:5-14) - 02/25/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2段讲的是有关逾越节和除酵节的条例。逾越节和除酵节是紧紧挨着的,当正月十四日过完逾越节之后,紧接着的就是七天的除酵节。献上初熟的庄稼,看似是对另一个节气的条例,但是因为在这之后的第七个安息日就是五旬节,所以按照时间来看,献上初熟庄稼这一天也应该是处于逾越节和除酵节之中,所以也很自然可以被纳入它们的条例范畴。
对比记载在《出埃及记》中对逾越节和除酵节的条例,我们会发现这一次的条例有两个很特别的地方。一个是增加了将火祭献给神的内容,另一个是增加了献上初熟庄稼的内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增加呢?难道是神的条例可以随时被改变吗?当然不是。思考这两次条例颁布的时机和所处的场景,我们可以有更深一层的体会。首先是关于增加了献火祭给神的条例。这乃是因为在刚刚出埃及过红海的时候,尚未有会幕和献祭礼仪的条例,所以神当时并没有要求以色列人在守节的时候献上火祭。而现在,会幕和相关的献祭礼仪都已经完备了,所以神也就增加了献上火祭的要求。其次,就是关于献上初熟庄稼的条例。这个条例在《出埃及记》的时候并没有,乃是因为当时以色列人刚刚离开埃及,而且是在旷野行走,很像是游牧民族,当然也就不会有收割初熟庄稼的时候。而现在,神带领以色列人遥望将来进入迦南应许之地之后的生活情境,乃是定居的生活,会有收割庄稼的时候,所以神也就增加了献上初熟庄稼的要求。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所增加的这两个条例,一个是立足当下已经有的会幕和祭祀礼仪成形之后的要求,另一个是遥望将来会收割庄稼的要求,这些都是在原来刚刚出埃及的时候所不具备的。节气还是同一个,即有关逾越节和除酵节的;但是在具体的做法和条例上却体现出与时并进的特点,因着现在有的,和将来会发生的,增加了相应的内容。这不是说神的条例时时会变,不断地加重祂子民的负担;这乃是让我们看到心意更新而变化的需要。神体恤祂子民的实际情况,所以并没有在初次设立条例的时候就加上许多他们当时还无法完成的内容;但随着神作为的不断展开,神的子民不断经历神的信实、慈爱、保守、带领和看顾,所以他们理应对神有不同的,逐步更新的回应,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的层面。这实际上也是神随着时间和场景的不同在帮助和指引祂的子民与祂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就好像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亲的要求就是孩子可以饭后洗碗就好了;可是随着父亲继续不断地抚育孩子成长,读书、工作、成家立业,孩子对父亲的爱和回报就不应该依然停留在洗碗的阶段了。
思想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也是这样的光景。当我们初信主的时候,我们对神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对神有一定的感恩,对神也有一定的委身。这些都是很好的。然而,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经历神的恩惠慈爱,越来越经历神的丰丰富富的作为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对神有不断更新的回应吗?与时并进,不是说我们要与世界为伍;与时并进,指的是我们不断经历神的作为,也要不断更新对主的关系,与主更亲近。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对比《出埃及记》和《利未记》中有关逾越节和除酵节条例的不同,体会神对祂子民的心意,也让我们的心意更新而变化,与主更亲近。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1段。属神子民的群体聚集(23:1-4) - 02/24/2023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1段讲的是守安息日的条例。这段同时也开始了新的一个段落,即对一系列节气的条例。相对于其它节气来说,关于安息日的条例要比之前提到守安息日的条例的内容都更为简洁。虽然如此,但却突显出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要有“圣会”。这实际上也是这个关于节气的整个段落中的一个特点,即每个节气的条例都提到要有“圣会”。圣会,指的是“神圣的聚集”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节气当中,以色列人被神呼召出来聚集在一起,要有神圣、庄严的大会。
对于一个节气要有聚会,我们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在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的许多节气都有不同层面的群体聚集。然而,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中很大的不同之处。我们现代人在一些节气中的群体聚集,要么是群众自发性的聚集,要么是政府官方组织的聚集,要么是一些商业活动的聚集,这些都是在有了节气之后才会因着不同的需要而出现的活动。而神对以色列节气的条例则不同,乃是在制定节气的一开始就规定一定要求群体性的聚集,作为整个节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这些有关“圣会”的要求出现的时间我们可以体会到神的心意。在会幕的完工和各样祭祀礼仪颁布之前,神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在那个时候象征着神同在的会幕,以及去到神面前的各样祭祀礼仪尚未成形,所以会众还无法聚集在神面前。而现在则不一样了,会幕已经完工,各样的祭祀礼仪已经颁布。条件已经成熟了,所以神也发出了要有“圣会”的要求。
神并没有设立各样的节气让百姓自己在家中守着过节就好,神通过条例的方式来吩咐百姓要在节气中来到祂面前;同时,神并不是让他们的百姓按着他们各人、各家方便的时间随意地、三三两两地来到祂面前就好,而是吩咐要有聚集的大会,也就是大家要一起来到祂面前。我们可以相像那个温馨而又震撼的场景,神的子民在圣会中一同聚集在神的会幕前,彼此相交,也与神相交,一同见证他们是一群属神的子民,是一个属神的整体。
这是神的心意,同时也是对我们今天基督徒教会生活的指引和提醒。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当许多教会都逐步开放恢复到实体聚会的时候,一些弟兄姐妹在是否回教会实体崇拜,或是参与其它实体活动方面显得很犹豫。这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尚存的疫情、对身体健康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回教会实体活动缺乏渴望。三年疫情使得许多弟兄姐妹已经习惯了网上参与的形式,觉得不但方便,还很享受,而且可以省下许多交通的时间。为了保持这种方便和享受,我们甚至也可以找到一些属灵的理由,例如在家中也可以一样敬拜神,等等。然而,当我们从神对祂子民的节气设立中所吩咐要有的“圣会”,我们是否可以放下自以为好的事情、放下自以为对的想法,去体贴神的心意呢?不错,我们也可以说,在网上聚会也一样可以和弟兄姐妹肢体相交,也一样可以敬拜神、与神相交。但是毕竟,相对于实体的聚会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而这个差别不需要文字证明,因为对于真心期待和弟兄姐妹有更加亲密的肢体相交,真心渴望与神有更加亲密关系的人来说,这种差别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因着神的恩赐使我们通过高科技的网上聚会走过了三年疫情,可是当疫情减退之后,我们是否也应该体会神的心意,回到教会了呢?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体会“圣会”的含义,默想神的子民在神面前聚会的场景,体会并体贴神的心意;让这些给我们的教会观、教会生活带来提醒。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在记念中安息,在安息中成圣 - 08/01/2019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利未记》第23章讲的是对节期的条例。其中,除了常规的安息日以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节期,例如逾越节、除酵节、五旬节(又称收割节)、新年、赎罪日,以及住棚节。虽然这些节期各有其设立的目的和意义,可是在守节的时候,都有两个共同的规定,一个就是要按照各自的规定献祭给神,另一个就是在节期里面“一切劳碌的工都不可作”。通过这“做”与“不做”,来显明神的这些特别节期,记念神的特别作为和要求。
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规定他们在节期的时候一切劳碌的工都不可作,给了他们很好的休息、安静时间,可以从忙碌的生活中分别出来,以守神的圣会。我们可以想象,当到了这些节期的日子,除了向神献祭以外,以色列境内一切劳碌的工都不作了,这是多么安详、宁静的画面!也因着这安详、宁静的画面,刻画出神节期的凝重和威严。这就好像我们要记念一些重大节日的时候,都会是以驻足、肃静来开始。而神要求的却是一整天的安静,因为神的日子实在是太庄重了。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规定“一切劳碌的工都不可作”似乎是一个多余的命令,因为我们巴不得什么都不作,根本用不着规定。然而,神知道我们的脾性,也知道祂的规定并不是多此一举。神知道我们所谓的作工和不作工,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而不是按照神的意愿和要求。例如,即便我们在星期天都希望休息,我们大多数情况也会真的这样安静在家中。可是如果我们发现有必要,例如加班、挣钱、娱乐、或是逛街,我们就又会去做。这显明我们依然是自己时间、精力、计划、作息的主人,可以随己意去支配这些。正因为这样,所以神才会特别规定,在祂的节期,“一切劳碌的工都不可作”。神如此的规定,不是为了强制我们休息,乃是为了强调祂的节期是“圣会”,是分别出来的,是以祂的意愿为首,而不是以我们的想法为主。
事实上,虽然我们都巴不得有一天可以不作工,但实际上,当我们在这一天真的是被规定一切劳碌的工都不可作的时候,我们又会浑身不舒服,觉得不能随心所欲了。而要真的按照神的要求去不作一切劳碌的工,我们会发现靠的不是自己原本就不愿作工的本性,而是要靠我们愿意放下自己本性的舍己。而这,恰恰就是神所要的。神没有给一个我们按照本性都会去做的多余的命令,而是给了一个我们必须舍己才能做到的命令,为的是要我们不再以自己为中心,而是以神为中心。虽然这些只是一些节期的规定,但神就是要藉着这些节期来训练我们,养成这种尊主为大的习惯,塑造我们敬畏、顺服的圣洁生命。
在今天这个忙碌,大家都希望可以不作工的时代,花一天的时间“一切劳碌的工都不可作”却是给我们极大的挑战。满足的不是我们原本就想闲散、放松的心,而是挑战我们顺服、舍己的心。今天,我们的确可以通过在一个星期之中有一天安静的时间,来操练自己在神面前的顺服和舍己。这一天,我们不再按自己的意愿忙碌或是不忙碌,而是按照神的意愿“做”与“不做”,安静在祂面前,经历这份宁静、庄严的时刻。
默想经文:“当这日,你们要宣告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23:21)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叫我们不做事情真的那么难,以至于要用命令的方式来表达吗?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天不做事情,难处在哪呢?反复思想,也从中学习调教我们与神的关系,再次将自己生活的重心聚焦在神身上。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