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没有为服事他向我们要推荐信。祂呼召我们,不是因为祂需要我们,而是因为我们需要祂。但没有服事祂,我们就不能了解祂。 教会蒙呼召以三种方式服事神:以敬拜直接服事祂;以栽培服事圣徒;以见证服事世界。 过去几百年中,在基督教世界没有什么比敬拜方式更固定不变了;天主教神父在领圣餐的圣祭聚会中背诵拉丁文弥撒,而台下不谙拉丁文的教区信众一个字都没听懂。而今天,没什么看起来是固定不变的:基督教敬拜的不同风格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缀合以及现时娱乐的千变万化。你选择的教会是敬拜风格符合你的节拍喜好的教会。许多福音派教会更是推波助澜,以期使主日崇拜容易为慕道友所接受而使参加聚会的人数增加,但可能事与愿违,慕道友被诗班伴随着兴高采烈的鼓掌、如醉如狂的现代派献诗搞得心存疑虑反而敬而远之。 我们总在为一些琐事在教会闹纷争。让我们比如说在为崇拜礼堂装什么样的投影机讲台荧幕的议题上有分歧而闹得不可开交前,好好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使敬拜蒙悦纳、蒙主悦纳。 神的荣耀是敬拜的源泉 在敬拜中,虽然此时此刻我们身在地上,但我们却和天上众圣徒、天使一起与基督荣耀欢聚(来12:22-29)。因为我们在那里与基督一同聚会,我们也得劝勉要与祂在这里聚会(来10:19,25)。神的聚会立定于祂的同在;成为祂的子民、成为祂的教会、一同敬拜神。神照着祂的形象造我们,就是说神为自己造了我们,祂造我们来敬拜祂。敬拜不是一种富于想象的能力,不是为宗教情绪找到一个满意的宣泄点。离开神,敬拜或者宗教就毫无意义,因为敬拜是受造物对创造主所启示的荣耀的回应。当涉及敬拜的完全舍己和敬虔指向任何假神的时候,它的本性就被误用了。这种误用引起了使徒保罗所描述的那种涉及拜偶像的螺旋式堕落(罗1:18-32)。敬拜成了败坏,不在于祭祀上的淫乱,或嗜(shì)血的仪式,而在于被造的人拒绝承认那位造他的神,那位唯一配得敬拜的神(罗1:21-23)。 神超越的荣耀是敬拜的源泉。诸天诉说神的荣耀(诗19:1)。我们被广袤的宇宙所震撼。一个让人惊恐的大地震,与神创造了浩瀚宇宙的大能大力相比只是苍海一粟(sù),这大能大力将众多的星系撒布在以光年计算距离的浩瀚太空,宇宙中均匀的幅射背景涟漪(lián yī)见证着神托住这一切的大能。而一场短短的雷阵雨不过是在我们行星大气层中的一个小小波动,但已经足以让我们屏息关注(诗18:7-15)。但神高居在祂所有的创造物之上;没有任何宇宙进程能揭示祂存在的空间无限性或祂无限的智慧。当烈风大作,崩山碎石的时候,当地震轰鸣烈焰临空的时候,以利亚充满了恐惧,但神在微小的声音中启示了自己,祂的话语成就祂设计的奥秘(王上19:15-18)。 神在那微小的声音中向以利亚显现。当祂向摩西宣告祂的名字的时候,祂宣告:耶和华,信实的神,有丰盛的恩典和诚实(出34:6)。如果从神来的每一句话都配得我们的敬拜回应,那么何况祂的名呢?神的名字就是敬拜的象征:祂是大能的神、至高神、伯特利的神、看顾(并供应)的主、以色列的旌(jīng)旗。但最重要的是,祂是耶和华,恩约之神,显现是为审判,但也为了拯救祂的百姓。 以赛亚在圣殿中得见神,祂坐在荣耀天使围绕的宝座上。天使用翅膀遮脸,他们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们的呼喊不是安排好的天上敬拜仪式的重复,而是这些圣天使对拂过他们的一波又一波神的荣耀的全新回应。而以赛亚则马上就呜咽道:“祸哉!”藉着神公义的定罪,神的圣洁击垮了罪人。对以赛亚来说,站在神的圣坛所在的殿中;他需要它的洁净之火。 创造主的荣耀会特别地显现在祂的拯救行为中。在祂把他们从法老追兵的战车下救出的海边,以色列百姓唱诗赞美主。旧约的宏大主题就是,在对祂的百姓的拯救中,神的荣耀最终得以辨明。尽管他们离开了祂,还遭受了流放,祂仍会救赎他们当中的余民,然后带来超出一切想象的更新,因为祂自己会来救赎他们。旧约盼望这样的敬拜,那日耶路撒冷的锅都将被当作圣殿的器皿,那日主为王;主自己亲自治理祂的百姓(撒上12:8;14:20-21)。当那日,主将会不仅从他们敌人的手中,而且从他们的罪中拯救祂的百姓(弥7:18-20)。 这些应许在新约中得到了应验。耶稣来了,被施洗约翰所宣告,由祂的神迹加以证实,并且启示在祂教训的奇妙、责备的严厉和怜悯的柔和之中。当我们靠近十字架的时候,祂的祷告是:“父阿,愿祢荣耀祢的名”(约12:28)。约翰告诉我们,向摩西宣告的神的名已经启示在耶稣基督里了:祢是道成肉身,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出34:6;约1:14,17)。当腓利像摩西那样请求“将父显给我们看”(约14:8)的时候,耶稣回答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多马扑倒在复活的耶稣面前呼喊而出:“我的主,我的神”(约20:28)。 神无与伦比的荣耀,启示在福音之中,那就是祂恩典的荣耀。不单单是神的超越能力、智慧和公义配得我们敬拜,而且最重要的是,祂的爱和怜悯配得我们敬拜。颂扬性的教会圣诗赞美说,甚至天使也不能歌唱,因为只有教会知道神的爱担当了失丧罪人的灭亡并且藉着祂的爱子赐给他们儿子的名份。救赎的恩典胜过了死亡的毒钩: 我们众人既然倘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反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 主的荣耀配得我们的赞美,这荣耀是对我们的祝福,这祝福正在改变我们,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像基督。 神的旨意指导敬拜 神的荣耀吸引我们的敬拜,而神的旨意则指导我们的敬拜。神是忌邪的神,就是说,祂对祂的名的圣洁有烈火般的热心。祂不会和一个假神分享我们的敬拜: 不可敬拜别神,因为耶和华是忌邪的神,名为忌邪神(出34:14)。 神禁止在敬拜中使用偶像(申4:23-24),不仅因为拜偶像者经常拜别的神,而且因为神想要以色列明白讨祂喜悦的敬拜形式。神警告祂的百姓,当他们在那地定居了的时候,他们不可访问异教神的敬拜,且说:“这些国民怎样事奉他们的神,我也要照样行。你不可向耶和华你的神这样行,因为他们向他们的神行了耶和华所憎嫌所恨恶的一切事,甚至将自己的儿女用火焚烧,献与他们的神。凡我所吩咐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申12:30-32)。 主的警告并不限于献人为祭的做法。敬拜被看成是一种特殊情况;以色列要按照祂所吩咐的敬拜神,不能有其它方式。以色列并没有被禁止从迦南人那里获取耕作或者建筑的方法;根据神所赐的设计,所罗门使用从推罗来的建筑工人和工匠建造圣殿。主不要求有特色的房屋或者陶器。以色列的赞美诗可以用古代近东的音乐伴奏并且采用它文化中的诗歌形式。外在的标志把以色列区分为神的特殊百姓,例如,割礼和戴在他们围巾上的流苏,但神的律法和神的敬拜的特别性使以色列成为万国之光。 改教者致力于重建圣经所教导的敬拜时,也面临过许多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的问题。有关敬拜的圣经标准存在吗?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形成了其民族进行神所接受的敬拜的方式了吗?神对以色列的教训适用于新约中的敬拜吗?新约不包括利未记那样的书卷,也不包括任何类似于死海群体的纪律手册那样的东西(译注:伴随死海古卷一起被发现的古代文件显示,编辑抄写死海古卷的昆兰社团是有严格生活纪律的犹太教修道士团体,BC250~AD68)。这样看来,新约的自由就意味着教会的敬拜不需要圣经授权吗?当然,我们必须禁止任何神所禁止的事情,但这意味着别的一切都是允许的吗? 韦斯敏斯特信条断言:在敬拜中正如在教义中,教会不能超出神所启示的旨意。没有布道者、教会或者教皇能够要求基督徒相信圣经没有教导的,或者在敬拜中操练神没有要求的。 惟独神是良心的主,祂使我们的良心在敬拜和信心中摆脱了人私定的戒律得自由,从不符合圣经的教条下得释放。 在信条下一章,这一原则特别应用在了敬拜上:但敬拜真神,蒙祂悦纳的方法,就是祂自己所设立的,又受祂自己所启示的旨意之规范,我们不可按人的想象和私见,撒但的暗示,或以任何可见的表象,或其他非圣经所规定的方法来敬拜神有关神对敬拜的规定的这一特别原则,在今天已经被大多数教会拒绝或者忘记了。巴刻拒绝了这一原则,与他理解和解释得非常好的清教徒先哲在这点上观点相左: 要求直接的圣经根据以规则或者先例的形式以确认对神的公共敬拜中的每一项,这种观念事实上是清教徒的发明,它是由伊丽莎白时代大和解之后长期争论过程中结晶而成的。 清教徒改教运动的确曾以法定的形式要求敬拜中的每一项都有自神而来的根据,但这不是清教徒的发明。论及敬拜,加尔文说:“首先,任何神没有吩咐的,我们都不能自由选择。”在《基督教要义》中,加尔文发展出后来韦斯敏斯特信条所诉诸的有关良心自由的论证。加尔文否认教会有权为敬拜制定超出神所吩咐的以外的规则。教会有权安排敬拜(林前14:40),但无权在神所吩咐的以外引入新的元素。诉诸于歌罗西书2:16-23,谈起保罗,加尔文说: 但在那一章的末尾,他以更大的信心责备了所有自创的宗教,即人所私定的虚假的敬拜及其规矩。 对加尔文和韦斯敏斯特先哲来说,良心的自由正是问题之所在。任何公共性活动都要求指导,团体性的公共敬拜也概莫能外。教会在它的正当权柄范围之内可以安排敬拜。但是,安排主所认可的敬拜活动与加上那些祂没有认可的东西不同,特别说来是因为对公共敬拜的参加不是选择性的。改教者相信,从每个敬拜者一方来说,对灵修的团体性操练要求自觉参加。 今天,人们的良心已经很少会为被教会敬拜中的怪事而感到不安。人们把教会聚会当作是提供宗教性的舞台演出,某种表演,或者讲员对诸如减低心理压力和家庭价值之类问题提出专业看法。会众参与的敬拜可能会被看作是属灵才艺表演或是团体心理治疗。令人难过的是,由于在敬拜中失去了与神相遇的敬畏和喜乐,教会已经对这样的误解推波助澜了。在新约之中我们不能忘记旧约的教训。改教者经常以神在审判了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户之后所说的话提醒教会,他们因用不是从神的坛取来的火点香而违反了律法(利10:1-7;参16:12): 我在亲近我的人中要显为圣,在众民面前,我要得荣耀(利10:3)。或者,就像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的:“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来12:28-29)。 敬拜中有序的自由 新约敬拜不是不需要敬畏神的同在,而是不再需要与旧约圣殿有关的圣所、时节和典礼。我们看到,在与撒玛利亚妇人雅各井旁的对话中,耶稣宣布在耶路撒冷圣殿的敬拜将要失去神给它的权柄。耶稣是以马内利,祂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祂的身体是真正的圣殿,将祂的身体钉上十字架是拆毁圣殿的最重亵渎。但祂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的赎罪满足了通过献祭进到神面前的有关圣殿的象征意义。在祂死的时候,圣殿的幔子从头到脚撕裂了;象征让位给了现实。 神的同在不再局限于耶路撒冷的圣殿,而在基督自身。现在,敬拜必须藉着祂所赐下的圣灵和祂的真理而行。敬拜者注重的不再是地上的地点而是耶稣的所在,祂在父神的右边。这样的改变使我们的敬拜从关注礼仪、预表和象征转变到关注我们在基督里面以及基督在我们里面这个属灵现实中来。这就是希伯来书的信息。耶稣赐给祂的教会简单的圣礼,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回到以圣所、献祭仪式预表来到神面前的旧约光景。属灵敬拜是用心聆听主的话语,并以祷告和赞美回应祂,并且藉着与祂的交通彼此勉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拒绝高等教会(high-church)敬拜仪式的会众,有时会把与传统仪式中受人喜爱的深刻信仰象征毫无关系的戏剧和舞蹈糅合进敬拜之中。 那么,清教徒是否要求将敬拜减化到只有无精打采的唱诗、冗长的讲坛祷告和学术性的演讲?当然不,尽管如此的敬拜仍然可以使主的名得荣耀,而且使祂的百姓蒙祝福。那些老式节拍的诗篇和圣诗富含圣经真理;冗长的讲坛祷告也可以进入天国之门;而一位像约拿单•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的讲员,尽管讲得并不真是学术性的,但却一定比简短的分享更有分量。 教会怎样才能既找到了属灵敬拜的自由,又而不受习俗和礼仪的束缚呢? 新约所描述的敬拜项目为此提供了钥匙。它们不是如何操作的简明手册,而是作为与永生神以及祂的子民相交通的层面给出的。为了鉴赏属灵敬拜的自由,我们必须做出一些区分。 第一个区分在敬拜活动和敬拜态度之间,它们是我们作为基督徒的生命根基。 有这样的一个天主教的故事:方济会的修道士们在守夜祷告时经常在凌晨两点左右打瞌睡(译注:office of Matins and Lauds, 天主教修道士的晚祷功课),于是想如果他们可以抽烟,那么他们在守夜祷告中就会清醒得多。他们用完美的拉丁文向罗马教廷写了一份申请,寻求许可,但不出预料,申请被否决了。后来,当他们与一些耶稣会修道士一起参加一个宗教修道会集会的时候,竟然惊讶地看到耶稣会修道士在守夜祷告时抽烟。于是他们抗议,并且指出吸烟是不允许的,因为他们的申请被教皇否决了。“呃(è),但是我们也申请了,而且我们的申请被批准了,”耶稣会修道士说。 方济会修道士对此迷惑不解,并且有些小心翼翼地做了自我解释。“等等,”一个耶稣会修道士问“你们向教廷申请什么?” “我们当然是申请我们是否可以在祷告的时候吸烟!”、 “啊,”这位耶稣会的修道士走过来回应说,“我们申请的是我们是否可以在吸烟的时候祷告!” 这个故事,毫无疑问是伪造的,但是意思很明白。如果我们想要做任何事情都荣耀神,并且不停止地祷告,我们当然就必须在我们生命的所有经历中一直不断地向神调整适应。那这除去敬拜的所有限制了吗?全部生命的成圣,是否就不需要特别敬拜活动的必要性或合宜性了? 就公共敬拜而言,这些问题是非常容易回答的。保罗藉着圣餐的特别性质教导哥林多人。他提醒他们,他们要吃喝的话可以回家去,那些把圣餐当成是普通一顿饭的人就是在藐视神的教会(林前11:22)。如果全部生命都是圣礼性的,那么圣餐的特别意义就没有了。但是,圣餐是特别的,团体性的敬拜也是这样,他们都是这敬拜中的一份子。 让我们藉着思考另一个例子以更好地了解哪些是神指定的敬拜项目哪一些不是,例如夫妻的性行为,婚姻的床在神的话语中是受到尊重的;丈夫和妻子的联合被视为象征着基督和教会的联合。神祝福婚姻中的两性的结合;事实上,祂禁止已经结婚的夫妇中任何一方禁欲。这种人的行为,要求人全身心的投入,又是如此深地扎根于情感,于是能够成为某种团体性的宗教敬拜仪式吗?事实上,古今一些邪教就把与庙妓交媾(gòu)或者夫妻的性联合作为他们的宗教仪式,而某些基督徒社群已经在步其后尘,圣经是否禁止这样做? 对任何以性作为公共敬拜的提议的简单回答就是:神没有告诉我们这样做。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我们可以做什么来荣耀神和我们在特别敬拜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之间存在着区别。在保罗警告要反对过分禁欲的同一段落,他也认识到了为了花时间祷告分时期禁欲的价值:“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林前7:5)。 在私下里或是在公共场合中,诸如祷告之类的敬拜活动是与生活的正常活动不同的。尽管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荣耀神,但并不是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特别的敬拜活动。我们在教会的一同敬拜比私下的敬拜更需要有秩序。同样,我们怎样荣耀神和我们怎样敬拜神也有区别。第二要指出的是,我们要正确认识蒙神悦纳的敬拜自由,就需要了解敬拜项目与敬拜细节的区别。 新约给我们的是原则,不是主持敬拜的集会秩序或者详细的指导。然而,在这些原则中有一条“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的命令。保罗把这一指导性的教训给了一个已经允许敬拜变得混乱无序的教会。他也给了一些特别的教导(例如,两位先知不会同时讲话),但是他的总体性命令表明它们可以以庄重(respectable)有序的方式自由安排敬拜细节。[“尊重(respect)”一词(的同源词)也出现在帖前4:12,在那里他要求基督徒向外人行事端正(respectably)。] 加尔文和韦斯敏斯特信条都仔细规定了教会在这个领域不需要从圣经中寻找具体细节指导的范围: 有些关于敬拜神,和教会行政的某些细节,因属于人与社会的常识范畴,故亦可凭人的经验和基督徒的智慧来规定,但必须与圣经的原则相一致。 “属于人与社会的常识范畴”意味着,为了安排和组织敬拜,必需从事一些不在敬拜项目以内但为敬拜所需的事务,这些事务属于社会文化范围。 人们通常没有对这一文化范围事务的充分认识。例如,许多人禁止使用乐器伴唱,因为器乐在旧约时期之后没被吩咐用于敬拜。但是,以乐器伴唱当然在我们的文化中相当普遍,而器乐在我们对神的敬拜中是一种细节,不是敬拜项目。它帮助把我们的唱诗组织在一起。 围绕戏剧和舞蹈在敬拜中的使用有很多争议。了解项目和细节之间的区别在这里是有帮助的。被看作是细节的东西会随着文化变化。毋庸置疑,在很多文化背景下,主持追思礼拜的牧师会让参加者有时间表达他们对逝者的追思,因为这是惯例细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将哀哭作为追思礼拜的一个项目。同样的原则适用于戏剧和舞蹈。乔治•怀特腓德(George Whitefied)的证道是很具有戏剧性的。但是,证道者在公共演讲中的生动手势和激情与在舞台演出中把角色表演出来,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有的证道者也许忽视了这种区别而努力把讲台变成舞台,但这样做就以娱乐代替了宣讲。 在新约时代,戏剧在希腊世界的主要中心都有舞台表演而且极为流行。然而,使徒以直接的教导和证道传讲迫切的福音信息,而不是通过戏剧表演间接交通。我们认识到,在最紧急的情况之下需要直接的交通。美国总统不会在宣战的时候通过广播讽刺短剧以争取国民的支持。 具体的做法应该根据具体的文化细节而定。有些文化讲故事的时候比在我们自己文化中包含了更多的表演性。在这样的文化中,证道中戏剧性较浓,这在敬拜中可以被认为是细节而不是敬拜项目。那么舞蹈呢?也可以作为细节,而不是敬拜项目发挥作用吗?我们不能认为一位象圣殿里的税吏那样击打胸脯的敬拜者是错的,只要在敬拜中保持了良好的秩序,那么就不应当反对个人在对悲伤的自然反应或者赞美中的自然流露,就象被治好的瘸子在圣殿里又跑又跳一样。敬拜者一方可能会有因喜乐而产生的冲动性身体旋转。而且,文化习惯有助于确定良好秩序的界限。当然,也有这样的文化:欢乐歌唱正常来说都会伴随着节奏性的或者陶醉其中的身体动作。 但是,把作为表演或者象征性仪式的舞蹈引入敬拜,超出了任何敬拜的细节范围时,它成了所有敬拜者都必须参与,至少在属灵上必须参与的敬拜项目。那么问题就变成了舞蹈是不是神向祂的新约百姓所要求的敬拜项目。那些证明舞蹈在敬拜中的位置的人经常会诉诸于诗篇中的两节经文,以及当大卫把约柜带进耶路撒冷时在约柜前跳舞的记载(撒下6;代上15:25-28)。 愿以色列因造他的主欢喜。 愿锡安的民,因他们的王快乐。 愿他们跳舞赞美祂的名,击鼓弹琴歌颂他。 (诗149:2-3) 诗篇150呼吁凡有气息的都要在他的圣所和穹苍赞美主,用角声、瑟音、弹琴、击鼓、跳舞、丝弦的乐器、箫声和钹赞美他。 大卫跳舞有乐器伴奏,也许他跳的时候还边奏边舞,还有其他人与他一同起舞。大卫的例子与诗篇149和150的描述是一致的。它们与得胜的赞美乐之间的联系是很清楚的,因为背景就是神祝福的争战。诗人向以色列呼吁要在跳舞中狂喜,用他们的口和手里两刃的刀赞美神(诗149:6-7)。 尽管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舞蹈与新约中的敬拜有联系,我们能否仍然可以根据诗篇和大卫的例子得出结论,把舞蹈作为蒙神悦纳的敬拜项目?大卫跳舞发生在将代表神同在的约柜运进耶路撒冷时。那是一个特殊情形,在以后的节期庆典中,他们以有律法根据的圣殿仪式敬拜。 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大卫的舞蹈实际上是敬拜的细节而不是敬拜项目。在任何情况下,礼仪律的外在精心设置都是为礼仪活动服务的,而礼仪活动对那些要以敬拜来到天上圣所的那些人来说,现在已经在属灵上满足了。在新约敬拜中进入主同在的事实,与想要通过把娱乐表演糅合进对神的公共敬拜的每一种努力都有天壤之别。 敬拜项目 主向我们要求的敬拜项目是简单的,但它们既有果效也不枯燥乏味。 宣讲神的道 教会是建基于通过使徒而赐下的基督的道之上的,而教会的扩展也就是这道的扩展。阅读和宣讲圣经标志着教会的存在,同样也塑造了教会的敬拜。当圣经重新出现在曾经被禁的共产主义国家的时候,我们再一次看到圣经的大能。然而,这种复兴,也不能同推动了改教运动的爆发性的圣经宣讲、翻译和印刷相提并论。路德、慈运理(Zwingli)、加尔文、诺克斯(Knox)——全都是宣讲圣经的人。 在中世纪后期,特别是在修道会,曾有过雄辩滔滔的证道。直到今天,那些修道士们的手稿还在影响着对讲道的教导。泰泽尔(Tetzel)强调追求雄辩的口才,但路德用福音真理反驳了他: 得梦的先知可以述说那梦。得我话的人可以诚实讲说我的话。糠秕怎能与麦子比较呢。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说,我的话岂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锤吗?(耶23:28-29)。 圣经的真道大能改变了欧洲,而现在这真道已经传到了地上每个国家。证道居于敬拜的核心。讲道是传讲耶稣基督其人其事,是为救主耶稣基督作见证。敬拜的回应必须与以赛亚在圣殿中见到神的荣耀时一样。不能激起“祸哉!”的证道不可能带来悔改和信心。 公共敬拜的证道是在祂的子民面前谈到神;在神的面前向神的子民宣道。证道不是祷告,讲道的对象不是神,而是神的子民和任何愿意听到信息的人。我们都曾听到过祷告变成了证道,好像主需要教导。比较容易理解的是,讲员在他的证道中祈求神的恩典,或者向神祈求祂话语的亮光。但是,讲员和会众都必须明白谁向谁讲话。证道是敬拜的一部分,不是为了宣讲祷告,或者对特别的“圣洁”语言的使用,而是因为讲员和听众都知道主在他们中间,藉着祂的道向他们讲话。 因为教会是主的聚会,因为听神的道能塑造指导着教会的生命,没有恢复证道的地位和能力的教会不可能有属灵的复兴。保罗对提摩太最后的嘱咐把主的道保存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教会。 我在神面前……嘱咐你。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1-4)。 敬拜中的祷告 祷告在犹太会堂的敬拜中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会堂被称作“祷告的地方”(徒16:13)。在从犹太会堂向教会转变的过程中(徒18:7,11;19:8-10),教会聚会也是祷告的集会。今天的教会在敬拜期间已经增加了对祷告的参与。自由祷告在一些从前只允许拟定形式祷告的教会也找到了位置;在福音派教会,公共敬拜中的祷告很少仅限于圣职人员。 关于梵蒂冈第二次会议对罗马天主教敬拜礼仪的修改,《圣敬拜礼仪总规(Constitution on the Sacred Litugy)》倡导在敬拜礼仪中所有信徒“完全、自觉和积极的参与”。但是,这一目标受以下条文限制: 在敬拜礼仪中,每个人,牧者或有职分的平信徒,都应当按照仪式性质和礼仪规定只做与他的职分相关的那些部分。 接下来的规定允许平信徒作为“信徒的祷告”的一份子参与圣餐礼。这一祷告的规则是由神父代表会众祷告,只有在有特殊需求的特殊情况下才可以由平信徒来读。在罗马天主教敬拜礼仪中,平信徒参与祷告仍然局限在心意上跟随神父,局限在诵读在弥撒中为一年中的每一天向会众布置的几百条祷告(入祭文、应答诗、诵经、奉献诗、圣餐祷告)。 福音派的做法很早就分为两类,一类是路德宗和加尔文派教会,另一类是重洗派改教运动和敬虔派运动的追随者。路德在他的“德意志弥撒(Deutsche Messe)”中,把弥撒译成了德文,并且对其作了大量的改动,但他仍然保留了敬拜的固定形式,并且继续由圣职人员诵读祷告。加尔文在日内瓦按照在斯特拉斯堡所用的形式组织敬拜;祷告也由牧者代表会众复诵。会众在这些敬拜中的参与也是罕见的。但教会敬拜使用的是当地的语言,会众们所唱的诗歌是用当地的语言填词的改教运动诗歌。(译注:不再是大多数人听不懂的拉丁语)然而,在公共敬拜中仍然没有由平信徒个人做的指定祷告或自发的祷告。在路德宗和改革宗教会敬拜中,祷告仍然大量沿用了天主教会的长期传统,但是增加了圣经的依据。对那些渴望了解神的恩典的人,聆听以当地的语言向神倾述的祷告是一种崭新的愉快经历。 在中世纪教会中,世俗圣职人员和宗教修道会的修道士修女们守例每天在固定时间祷告。参照旧约和犹太教的固定祷告时间,教会持守每天的灵修时间。这些已经在罗马教会(Quire Offices)被形式化的早间和晚上的敬拜,依然为路德宗和英国国教所继承。在日内瓦,有解经和祷告的早间聚会,但每天早间和晚上的敬拜则变成了家庭祷告的时间。家庭祷告的设立成了改革宗教会的标志和新约教会灵修的根基。 就这种家庭祷告的操练而言,改革宗教会类似于在改教运动比较激进的敬虔派。重洗派则致力于建立新的祷告会形式,而不是改革中世纪教会的祷告形式,这使得他们能够自由地寻求有更大参与性的祷告形式。受迫害的重洗派团体被迫以小组的形式聚会;而别的派别,像哈特莱人(Hutterites),则组成公社,生活在一起。类似地,在敬虔派团体当中,从国教敬拜礼仪分离后开始向与新约中家庭教会相近的更小的小组发展。因为不满于只有圣职人员才能主导敬拜,后来在很多地方发展出了平信徒自由参与的祷告和赞美。后来出现的朴利茅斯兄弟会(thePlymouth Brethren)运动拒绝所有特别的职分。在他们的“擘饼”聚会中,由有祷告和劝勉恩赐的会员担任领导角色。 近期对教会会员参与公共敬拜影响最大的是五旬节和灵恩运动的新发展。该运动声称拥有圣灵而来的祷告,特别是以方言祷告,因此能向今天的教会证明存在和使徒时代一样的经验,从而为任何在敬拜中有公开祷告的属灵恩赐的信徒打开了通路,但这一切应该遵守保罗对哥林多教会阐明的原则。这样的参与对那些没有声称有权藉着圣灵讲话的人也是有鼓励的,而且已经从总体上影响了福音派的教会实践。不管是在正式或是非正式的聚会中,热烈的团体式祷告都是基督教会的生命气息。为属灵觉醒和世界福音化而发展起来的“祷告音乐会(Concerts of prayer)”也在寻求只有主才能给的复兴。祷告把敬拜与栽培和见证联在了一起,因为,当我们彼此一同祷告并且互相代祷的时候,我们就能一同成长,而教会的宣教则始于基督的宝座,因为,当祂的子民祷告的时候,主就差派祂的工人出去。 敬拜中的诗歌 神的子民的歌唱是另一个标志着旧约敬拜并且很明显被沿续到在新约中的敬拜项目。 应该明确地指出,音乐本身不是敬拜项目,而是一种祷告、赞美、宣讲和劝勉的方式。实际上,音乐不像诗歌,它可以用这种形式与敬拜分别开来。我们把诗篇看作是神的百姓对祂启示的回应;例如,诗篇第119篇赞美了神律法的奇妙。然而,在申命记中,神自己把以色列要唱给祂的歌赐给了摩西: 现在你要写一篇歌,教导以色列人,传给他们,使这歌见证他们的不是(申31:19)。 对神的拯救工作和话语的诗体回应也是神所赐的,而且,它与律法一道成了神给祂的子民的见证。诗篇记录了范围很广的种种不同诗作,可能是为圣殿合唱或者群众音乐创作的。其中一些是个人的歌,特别是由王和为王作的诗篇。以色列最甜美的诗人大卫,在他的抱怨、呼求和赞美中把自己与百姓同列。他们反过来也在他的受苦和胜利中把自己与他同列。单篇哀伤之诗,像诗22,可能包含了被抛弃的哭喊、历历描述的哀伤、信心的宣告、呼求神救赎的祷告、赞美的誓言和呼召环宇的三一神颂。也有“我们”诗篇,其中神的百姓集体参与同样形式的哀伤、信心宣告、祈求和赞美。涉及教训的“智慧”诗篇有时以离合字谜的样式(acrostic form)安排,把可以记忆的教导和赞美按字母顺序列出来。有皇家诗篇,为神的受膏者欢呼,甚至庆贺皇家婚嫁。还有关于避难的诗篇,其中诗人避难于神面前以脱离作假见证的控告者,并且针对不利于自己的控告而为自己的清白辩护(诗7;11;71)。 诗贯穿整本圣经,很丰富,不但存在于神庄严的祝福和立的约之中,而且存在于先知有关祝福和神将要发出的义怒的应许之中。这一切也出现在了诗篇之中,形成了神的百姓对祂回应、在祂面前互相勉励并且向列邦作见证之歌的一部分。在诗篇的赞美中,列邦都被召集加入到对神的荣耀和怜悯的赞美之中。诗篇96劝勉神的百姓要“在列邦中述说祂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祂的奇事”(诗96:3)。圣经中的传福音是对三一神的歌颂,因为我们宣告了对呼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赞美(彼前2:9)。 歌不仅是可记忆的,而且是动人的,表达了情感的深度以及反思的广度。在一段激励人心的灵修经文中,神描述了祂对祂的百姓的欢喜快乐,就像新郎对他的新娘歌唱一样(番3:17)。 在新约中,耶稣基督是作为以色列最感人的歌唱者大卫的后裔启示神的爱的。在祂出去到客西马尼园之前,耶稣和祂的门徒在马可楼一同唱诗。在十字架上,祂喊出了诗篇22的开篇:“我的神,我的神,祢为什么离弃我?”希伯来书把出自同一诗篇的后面一则经文归于基督:“我要将祢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祢”(来2:12;诗22:22)。 耶稣在十字架上发出了被离弃的开篇呼求,也在最后发出了同一诗篇中胜利的呐喊,现在当祂献上赞美之诗的时候祂在会中歌唱。我们得胜的君王是唱歌的救主,祂在地上与我们一同唱诗,而现在我们则在天上的聚会中与祂同在。耶稣是天上的诗班领袖、主的受膏者(撒下23:1)。 使徒保罗在如歌般的外邦宣教中高举耶稣的名。他说耶稣是洁净我们割礼的施礼者(如同祂受割礼并且成全了以色列的义),以便有关神应许的真理能够被证实,并且,正如神所应许的,以便外邦人能够因祂的怜悯而荣耀神。保罗将印证基督的诗篇18:49作为根据:“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祢,歌颂祢的名”(罗15:9)。 当保罗在外邦人当中开展福音事工的时候,他让他们歌颂赞美神,并且说耶稣正在带领他们快乐地歌唱。 诗的形式与音乐的形式在跨越文化跨越时代时不一样。希伯来诗,因为来自意念的成分比声音要多,所以历经翻译保存很好,诗篇也继续影响教会诗歌。实际上,诗篇的多样性推动成就了诗歌的多样性,这诗歌的多样性超越我们教会里的诗歌本。当保罗以赞美教导教会的时候,他告诉他们在心被恩感、歌颂神的时候要彼此教导,互相劝戒(西3:16)。在歌唱中我们向神讲话,我们也彼此互相讲话,而且我们的歌声也走向了世界。在世俗世界,“奇异恩典!”仍然在作见证;葛培理布道团很有智慧地使用了赞美诗“祢真伟大”来做他们音乐布道活动的主调。 保罗劝勉圣徒要藉着发现在丰丰富富内住的基督之道和圣灵充满中的智慧彼此教导,互相劝戒(西3:16;弗5:18-19),也许,令人惊讶的是保罗教导他们藉着唱歌如此行这一事实。唱歌的好处在于它暗示了是作为神的教会聚会,它象旧约诗篇所作的那样把鼓励和赞美联在了一起,并且它能使我们彼此教导,互相劝戒。 一个带领唱诗敬拜的神学生曾经让他的同事站成排彼此相对而唱。准确地说,他也许误解了互相劝勉应如何实践,但是他的确抓住了使徒话语的重要性。 那些坚持教会应当只唱圣经诗篇的人需要更仔细地思想使徒在歌罗西书3:16和以弗所书5:18-20中所说的话。正是智慧才是圣灵充满的教会的恩赐,蒙基督的教导,能够使他们彼此教导,互相劝戒;他们藉着诗章、颂词和灵歌这样行。保罗的表述表明他那时正思想到的是构思诗篇的智慧,因此想到的不是大卫的诗篇。他的话也没有单独提到默示性的创作。在歌罗西书1:9他使用属灵智慧的背景、他为智慧所做的祷告和他吩咐行在智慧当中都表明:他思想到了属灵的智慧是每个基督徒的日常所需,不只是专为传讲神的道而由启示而来的恩赐。 (选自《教会》)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