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 2. 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 3. 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下到约帕,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 4. 然而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甚至船几乎破坏。 5. 水手便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们将船上的货物抛在海中,为要使船轻些。约拿已下到底舱,躺卧沉睡。 6. 船主到他那里对他说,你这沉睡的人哪,为何这样呢?起来,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至灭亡。 7. 船上的人彼此说,来吧,我们掣签,看看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于是他们掣签,掣出约拿来。 8. 众人对他说,请你告诉我们,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以何事为业。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属哪一族的人。 9. 他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 10. 他们就大大惧怕,对他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已经知道他躲避耶和华,因为他告诉了他们。 11. 他们问他说,我们当向你怎样行,使海浪平静呢?这话是因海浪越发翻腾。 12. 他对他们说,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 13. 然而那些人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 14. 他们便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阿,我们恳求你,不要因这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 15. 他们遂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16. 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华,向耶和华献祭,并且许愿。 17. 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约拿书》可以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卷。从书中对约拿的介绍,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当时是北国耶罗波安作王的时期(王下14:23-25),大约是公元前793-753年左右。当时的亚述已经从之前的昌盛逐渐衰败下来,与以色列之间也很长一段时期没有出现战事。只不过在公元前745年之后,随着提革拉毗列色作王,亚述才再次兴盛起来,成为古代近东的强权,并于公元前722年攻占了北国以色列的的京城撒玛利亚。北国宣告亡国。 第1章的经文让我们看到两个充满张力的事情。第一个张力表现在约拿一方面自称是敬畏神的人(1:9),但同时却又是逃避神的人(1:3,)。第二个张力表现在约拿一方面对神心意的了如指掌,但同时又因此而拒绝神的差遣。约拿很敏锐地觉察到神差派他的真实心意乃是要去拯救那里的人。如果神要约拿带着硫磺火焰去烧灭尼尼微的话,想必约拿会高高兴兴、快马加鞭地去承担使命的。当船经历风浪的时候,约拿心里也很清楚,这是神的工作,因为他在逃避神(1:12)。 约拿既是敬畏神的人,但同时又在逃避神的面。而约拿这看似矛盾的做法,却源于他对神心意的了解。只是因为神的心意与他自己的想法不符,于是就开始逃避神的差遣。可以成为神所使用的仆人原本是一件很荣幸的事,可是约拿却选择逃避;可以知道神的心意原本是我们都想要有的经历,可是约拿却选择违抗。这看似奇怪,但却是真实的约拿,真实的人之常情,也是真实的我们自己。我们都会说自己是一个敬畏神的人,可是很多时候却是在做逃避神的事,原因不是我们不知道神的心意,而是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太明白神的心意了。只不过当我们发现神的心意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宁愿按照自己的想法,也不愿去行在神的心意中。 虽然我们很多时候的确想去寻求神的心意来成为我们的指引,可是我们也需要诚实地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真的不知道神的心意吗?真正拦阻我们行在神的心意当中的,是我们对神心意的不了解,还是我们自身的罪?神要我们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我们的神,也要爱人如己,这些心意难道还是隐藏的吗?神要我们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这难道我们还不清楚吗?虽然我们的确需要听从神对我们具体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具体指引,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只有行在神的“大”的、清楚明白的旨意当中,我们才有可能明白并行在神对我们个人的“小”的旨意当中。当我们对神的“大”的、清楚的旨意置若惘然,甚至抗拒、排斥的时候,我们已经对神失去了敬畏的心,还怎么可能去遵行神对我们个人的“小”的、具体引导呢(除非这刚好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我们往往对神的知识很多,但是心意却没有更新,导致行动跟不上。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与主同心,与主同行,因着有对神心意的了解,来更新我们有着与神一样的心意,带来我们合神心意的行动。 默想经文:“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1:17) 静默思想:约拿这三天三夜在想什么呢?我们能否也在神面前安静三天三夜,对照约拿,看看自己的光景,与约拿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与神之间的距离;反复思想,带来心意的更新和行动的委身。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他的神, 2. 说,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你就应允我。从阴间的深处呼求,你就俯听我的声音。 3. 你将我投下深渊,就是海的深处。大水环绕我。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 4. 我说,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 5. 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深渊围住我,海草缠绕我的头。 6. 我下到山根。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耶和华我的神阿,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 7. 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我就想念耶和华。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达到你的面前。 8. 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 9. 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你。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救恩出于耶和华。 10. 耶和华吩咐鱼,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约拿书》第2章是约拿在鱼腹里向神的祷告,记录了他这三天三夜起死回生的心路历程。当约拿被扔到波跑汹涌的海里时,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要到达终点。然而,在他几近溺水,心已经失去知觉的时候,那仅存的一丝微弱的意识依然没有放弃对神的信靠。他在深处向神呼求。突然,约拿发现自己不知怎么就身处在鱼腹里。虽然气味难闻、环境肮脏,可是他却知道自己的性命已蒙神拯救。他要向神感谢,向神还愿。最后一句“救恩出于耶和华”,把对神的感激、颂赞之情推向了高峰。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首优美的祷告。从约拿当时的处境来说,这的的确确反映出他对神的信靠和感谢。当时约拿依然在昏天黑地的鱼腹中,虽然没有了溺水、窒息的威胁,可是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真正解脱。然而,即便是在这深深幽暗中微弱的一点光,约拿就已经知道这是神的作为;即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脚踏实地,可是他已经为着经历神的拯救而心满意足了。这是约拿信心的体现。可是,如果从更长的一段时间来看,这篇祷告又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反省。正如祷告里面所说的,约拿的确是在用感谢为祭献给神,同时也偿还他向神所许的愿。这个愿很有可能就是约拿表示如果可以活下来,就愿意去执行神的使命。所以当神再次差遣他的时候,约拿再也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就照神的吩咐去行了。可是,后来当神因着尼尼微居民的悔改而赦免他们的时候,约拿却因着看到神怜悯这些以色列的仇敌而向神发怒。约拿可以因着神来拯救自己这悖逆的人而感谢神,宣告救恩出于神;可是却因着神拯救其他更多悖逆的人而大大不悦,完全不体贴神的心意。约拿可以因着神来拯救自己而愿意听从神的呼召,被神使用,可是他的心意却没有被更新,依然固守自己的想法,没有好像神一样的慈悲怜悯。 一个写出如此优美祷告的约拿,一个愿意将感恩、颂赞归给神的约拿,一个愿意为此而服事神的约拿,却因为神对世人的爱而愤愤不平,向神抱怨,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讽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的心没有更新变化。他依然抓着自己的心意,依然活在旧有的性情里,而没有去被神的心意和性情破碎与更新。约拿的经历也是我们常有的经历。我们多多少少经历神的恩典,都会多多少少做出热烈的回应。我们可以编织出一篇美丽的感谢辞被人传颂,可以设计出一篇优美的祷告文被人效法,甚至也会积极服事被人称赞。当然,以这些作为对神恩典的回报都是好的。可是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我们的心意更新了吗?我们的心有没有更加体贴神的心,好像祂那样慈悲怜悯、谦卑舍己呢?我们的心是否依然充满邪情私欲,依然充满妒忌、纷争、苦毒、贪婪、自私?很多时候,我们对神的回应仅限于用老我的生命去做一些“属灵”的事。可是不要忘了,我们经历神恩典的人,要脱去旧人,穿上新人,与所信的福音相称,这才是真正美好的荣神益人的见证。 默想经文:“救恩出于耶和华。”(2:9) 静默思想:当我们振振有词地说出这句气势磅礴的宣告时,我们只是想到神对自己的拯救吗?我们可曾由此真正认识神的作为,破碎自己那老我的性情,而去被神更新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约拿说, 2. 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 3. 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 4. 约拿进城走了一日,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 5. 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作披上麻布)。 6. 这信息传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宝座,脱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 7. 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说,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尝什么,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 8. 人与牲畜都当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 9. 或者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 10. 于是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约拿书》第3章讲的是约拿从鱼腹中被吐到了旱地上,如梦初醒、起死回生。现在,约拿又开始脚踏实地,回到“现实”中来了。神的话再次临到约拿,吩咐他往尼尼微去传讲神审判的信息。这个时候,约拿果然如他在鱼腹中所祷告的那样,要偿还所许的愿;于是约拿就起来,照着神的吩咐去行了。令人惊奇的是,当尼尼微的人听到这严厉的审判信息时,合城的人都行动了起来。从最大的到最小的,上至君王、大臣,下至牲畜、牛羊,全部披麻蒙灰,认罪悔改。神看见他们离开恶道,于是就后悔,不将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 在整个过程中,经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主题,就是“人在做,神在看”。无论是约拿传讲神的话语,还是尼尼微人听到神的话语之后的认罪悔改,都是人在回应神的呼召。而人的这些行动神都看在眼里,也做出相应的回应,就是赦免和饶恕。然而,我们也当知道,当神介入人类历史,并且通过圣经记载下神的作为,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神在做,人要看”。神做事情,特别是在人类历史当中所记载下来的事情,并不是告诉我们神在这个地球上找一个地方活动一下筋骨,做做运动而已,而是传递着属神的心意,彰显神的性情和心意,为的是要让人观看,让人从中领受,顺服神、敬畏神,并且效法神,要引导人回到神的形象和样式中来。所以,这章经文不但让我们看到人做出实际行动来回应神的呼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神也做出实际行动来呼应人的回应。 人在做,神在看;而神在做,人也要看。从神所做的,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首先,当然就是审判的信息。神是公义的,祂厌恶罪恶,呼召人从罪恶中回转。其次,我们也看到神的恩典和怜悯,祂愿意赦免一切转离恶行,回转向神的人。所以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神的作为,明白了神的心意,我们接下来的回应就是要跟随神的引导,效法神的心意和性情,也成为一个既有公义,也有恩慈的人。可惜的是,从后面的事情发展来看,人对神作为的回应并没有达到神所要的结果。尼尼微虽然此时此刻全城悔改,可是他们好景不长,在以后的年月里面依然是凶恶残暴,是神子民以色列的仇敌;他们的悔改不过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便回到老样子,再次偏离了神的公义。约拿也是如此,他虽然此时此刻忠实传讲神的话语,可是好景也不长。当他看到神赦免尼尼微的时候,心中的怒火又一次燃烧起来。他虽然为自己曾经得救感谢神,可是却为神对别人的拯救而大大不悦,并没有被神慈爱的性情所改变。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是同样的功课。一方面,是我们做,神在看。这一点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但另一方面,也是神在做,我们要看。这一点我们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不是仅仅提醒我们要好像观众看电影一样去“看”神的作为,而更是要去体会、体贴神的心意,以至于愿意放下自己旧有的性情,而愿意被神的性情更新、改变,让我们因着观看神的作为,明白神的心意,而去追求成为神的样式,就好像耶稣所说的,要完全,好像天父完全一样(太5:48)。 默想经文:“于是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祂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3:10) 静默思想:神在看人如何行,我们也要看神如何行。找一个地方安静下来,花上20分钟,让自己更多进入场景中,沉浸在神的作为和心意中,去爱祂、亲近祂、明白祂、顺服祂、更像祂。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 2. 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阿,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3. 耶和华阿,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4. 耶和华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 5. 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6. 耶和华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苦楚。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 7. 次日黎明,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 8. 日头出来的时候,神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他就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9. 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 10. 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 11. 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约拿书》第4章讲到在神赦免了尼尼微大城的人之后,约拿的反应是大大不悦,且甚发怒。然而,约拿并没有完全死心。他坐在城的东面,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4:5)。明明神已经赦免了尼尼微的百姓,还有什么好看的呢?原来,约拿并不甘心事情真的就这样结束,他心里盘算着一场持久战,希望看到当尼尼微城的人如果再次犯罪的时候,神要来惩罚他们。只有当看到尼尼微人最终受审的时候,约拿才会满意地离开。 然而,约拿一心只想看到恶人犯罪受审判,但却完全忽略了神是爱的本质。神出手来教导约拿。神先让一棵蓖麻长出来,为约拿遮蔽炎热的太阳。然后又让这棵蓖麻枯槁,让约拿在炎日下暴晒。于是约拿为了这棵蓖麻的缘故而再一次发怒。神的话来了。如果约拿如此爱惜这棵蓖麻的话,那么神为什么不能爱惜尼尼微那么多的人和牲畜呢?我们只有明白约拿为什么如此爱惜这棵蓖麻,才能够真正体会神的心意。约拿之所以如此爱惜这棵蓖麻,不是因为约拿是一位植物学家所表达出来的对一棵植物的喜爱,也不是因为约拿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而对一棵美丽树木的欣赏。真正的原因乃是因为这棵蓖麻可以为约拿遮蔽太阳的暴晒。没有了它,约拿恐怕已经被晒死了。所以约拿看这棵蓖麻如同他自己的性命。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神用这棵蓖麻对于约拿的意义来比喻尼尼微的几十万百姓对祂的意义,也就是说这棵蓖麻对约拿来说好像他的命一样宝贵,那么尼尼微几十万的人和牲畜,对于神来说也好像祂自己的性命一样宝贵! 神看人的性命如同祂自己的性命一样宝贵,这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震撼!约拿对蓖麻的爱惜,不是出于欣赏,不是出于怜花惜玉,不是出于任何其它的原因,乃是因为这如同他自己的性命。同样,神对人的爱,不是那种“欣赏”的爱,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对身外之物的一份情感而已,而是就好像祂自己的性命一样。每一个人的失去,都如同割肉一样的痛苦;可以说,因着爱,我们每一个人的失丧,对神来说都如同一次“致命的打击”。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深明白“爱人如己”的教导,不是爱人如同爱自己的身外之物,而是说爱人如同爱自己的性命。想想每一天都有多少失丧的灵魂失去,这对神来讲是多么的扎心,而我们有没有同样的切肤之痛呢?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当我们想到难民的时候,可能更多的好像约拿一样很不乐意接受。我们也可能会像约拿一样,在一旁坐着观看,一发现难民有什么犯罪的行为就得着控告他们的机会。这里并不是要去评论难民政策本身是否合理(因为政治议题的背后多会牵涉很多很复杂的因素),而是说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好像约拿那样去留意别人是否犯罪应该受到刑罚,而是说我们应该体贴神的心意,爱每一个人如同爱惜自己的性命。 从历史来看,尼尼微虽然悔改,可是他们所代表的亚述帝国日后还是凶残成性,在中东烧杀抢掠。我们可能会因此认为神赦免尼尼微的举动是一次政策失误,留下了后患。可是我们要知道,神在这里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是如何制定一项英明的、长治久安的政策,而是要让我们看到祂的爱,也效法祂的爱。神看人,不是看一个玩具,不是看一个讨论的对象,不是看一个与祂无关的生物,而是如同祂自己的性命。那么,我们看人,能否也是如此与神同心呢? 默想经文:“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4:11) 静默思想:默想神的爱,深深地被神的爱抓住,揪心,以至于我们对每个人都有揪心的爱。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