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阿摩司书》记载的是神藉着南国犹大的先知阿摩司向北国以色列所讲的话。对比几乎是同时代的另一位向北国发出预言的先知何西阿,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何西阿书》侧重的是北国的淫乱。他们不专心敬拜、侍奉神,反倒是去拜偶像、假神;他们不专心依靠神,反倒是去依靠周边列国。而《阿摩司书》则有所不同,侧重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以色列违背了神的公平、公义。他们虽然在一段时期内经历过短暂的国富民安,也在敬拜神的事上火热,可是却在社会生活中大行诡诈、欺压穷乏、屈枉正直。所以在整卷《阿摩司书》里面,经文并没有太多指责以色列人敬拜偶像、依靠外邦的问题,而是指出他们即便是在看似对神的敬拜中做得面面俱到,可是因为他们的实际行动根本没有活出神公平公义的原则,依然惹动神的忿怒。 经文多次提到以色列人不公不义的行为(1:6-8;3:10;4:1;5:10-12;6:4-6;8:4-6),劝诫他们要回到神的公平公义(5:7,14-15,24;6:12)。当以色列人不行公平公义的时候,即便他们在敬拜的时候做足各样功夫,也依然不蒙神的悦纳,而且还要招致神的忿怒和审判。神不断表达了祂对以色列人这种敬拜的厌恶(4:4-5;5:5,21-27;8:4-6);最后干脆连圣所都给拆毁了,让他们无法再继续这种自欺欺人、自欺欺神的徒有虚表的敬拜,撕破他们的面具,为的是让他们看到自己除了这一层宗教外衣之外,剩下的只是污秽不堪的内心和生活。经文的重点并不在于这些敬拜活动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指出当没有敬虔生命的实质时,这些敬拜都是徒然无益的。 以色列人对神的敬拜仅限于圣所的各样活动。而离开了这些虚假敬拜的以色列人,就好像揭开了伪装之后,发现他们实际上根本就不是神喜悦的子民。今天,神藉着《阿摩司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同样严肃的问题:“当扣除了教会生活之后,我们还是基督徒吗?”我们可能会说,基督徒的特性不是通过教会的敬拜、团契、服事、真理教导、传福音、宣教,等等这些活动来具体表现吗?不错,基督徒的很多特性的确是通过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教会生活来展现的。基督徒与教会生活是分不开的。然而,我们还是必须要诚实地面对这个问题:“当扣除了教会生活之后,我们还是基督徒吗?”或者说,“别人还看得出我们是一个基督徒吗?”这不是说我们要把基督徒与教会生活分开,而是要提醒我们留意自己生命的真实光景。基督徒的生命,不单单是内在的心思意念,也包括了外在的行事为人。想想,我们是否在教会是一套,在教会外是一套呢?是否当除去了教会的生活,我们就和世人一样,甚至更糟呢?我们所谓“我是一个基督徒”的标签,是仅仅通过教会活动来揭示吗?还是因着我们行走在神公平公义的道路上,彼此相爱呢?无论我们在教会表现得多属灵,圣经知识多丰富,参与多热情,服事多有果效,我们始终不要忘记问自己这个问题:“扣除了教会生活,我还是基督徒吗?” 默想经文:“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5:21-24) 静默思想:反复思想这几节经文。对照我们自己现在所做的,慢慢去明白神向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改变不容易,但改变是必须的,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愿神来拆毁,愿神来重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我看见主站在祭坛旁边。他说,你要击打柱顶,使门槛震动,打碎柱顶,落在众人头上。所剩下的人,我必用刀杀戮。无一人能逃避,无一人能逃脱。 2. 他们虽然挖透阴间,我的手必取出他们来。虽然爬上天去,我必拿下他们来。 3. 虽然藏在迦密山顶,我必搜寻,捉出他们来。虽然从我眼前藏在海底,我必命蛇咬他们。 4. 虽被仇敌掳去,我必命刀剑杀戮他们。我必向他们定住眼目。降祸不降福。 5. 主万军之耶和华摸地,地就消化,凡住在地上的,都必悲哀。地必全然像尼罗河涨起,如同埃及河落下。 6. 那在天上建造楼阁,在地上安定穹苍,命海水浇在地上的,耶和华是他的名。 7. 耶和华说,以色列人哪,我岂不看你们如古实人吗?我岂不是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领亚兰人出吉珥吗? 8. 主耶和华的眼目察看这有罪的国。必将这国从地上灭绝,却不将雅各家灭绝净尽。这是耶和华说的。 9. 我必出令,将以色列家分散在列国中,好像用筛子筛谷,连一粒也不落在地上。 10. 我民中的一切罪人说,灾祸必追不上我们,也迎不着我们。他们必死在刀下。 11.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 12. 使以色列人得以东所余剩的,和所有称为我名下的国。此乃行这事的耶和华说的。 13.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踹葡萄的必接续撒种的。大山要滴下甜酒,小山都必流奶(原文作消化,见约珥书第三章十八节)。 14. 我必使我民以色列被掳的归回,他们必重修荒废的城邑居住,栽种葡萄园,喝其中所出的酒;修造果木园,吃其中的果子。 15. 我要将他们栽于本地,他们不再从我所赐给他们的地上拔出来。这是耶和华你的神说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阿摩司书》第9章是整卷书的最后一章。作为大结局,经文展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一个是拆毁(9:1-10),一个是重建(9:11-15)。这两个画面被放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拆毁是如此的彻底,而重建却又是如此的美满。拆毁让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可以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可是,重建却又让我们看到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以色列人不但重新拥有土地,而且还得到神美好的祝福。 虽然拆毁和重建都是神的工作,可是我们并不是在观赏一场神的精彩演出,而是自己也身处其中。事实上,是我们被拆毁,也是我们被重建。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拆毁和重建都有相似的过程:从神的圣殿开始,以人民的遭遇结束。拆毁的过程,是从圣殿的柱顶开始,被击打,被击碎,然后才是那些悖逆的子民受到毁灭。而重建的过程,也是先从圣殿开始,神要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重建祂的圣所,然后才是被掳子民的归回。 我们可以理解神对祂子民所进行的拆毁和重建,可是为什么这些都要从神的圣所开始呢?神为什么要对祂自己的圣所也进行拆毁和重建呢?其实,这也正正就是问题的关键。神真正要拆毁和重建的不仅仅是祂的子民的生活态势,而更是要针对他们与神之间的关系。神要拆毁的乃是他们与神之间虚假的关系,要建立的乃是他们与神之间正确的关系。当以色列人有圣殿在当中的时候,他们并不珍惜神的同在,并不敬畏神的同在。他们表面敬虔,实际上却远离神的公平和公义。他们却死死抓住圣殿,以此来掩盖他们犯罪、与神关系破裂的事实。他们在圣殿的崇拜和服侍反而成了他们的遮羞布,让他们继续活在这种虚假敬虔之下,漠视自己的罪,以为自己可以平安无事。正因为如此,神要拆毁圣所,要把这块遮羞布拿去,将这些悖逆的子民曝光,让他们知道自己与神的关系实际上已经破裂。没有了看似繁荣的圣殿生活,他们的生命所展示出来的不过是满目荒凉,充满了罪恶和淫乱。 然而,当神再次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时,要恢复的乃是人与祂之间合宜的关系。在拆毁过程中,那些不思悔改的罪人都要被剪除,而唯有敬畏神的人在重建的过程中被建立起来,在神的恩典中与神恢复合宜的关系。经文的最后一句话很特别:“这是耶和华你的神说的。”(9:15)这是全卷书中第二次对以色列人称呼耶和华是“你的神”,强调的是神与以色列人关系的恢复。在神最终的旨意中,祂要拆毁的是我们与祂虚假的关系,要重建的是我们与祂真实的关系。 我们是否也在经历这样的拆毁与重建呢?我们会发现,自己与神的关系似乎总是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我们有时会觉得神很爱自己,有时又觉得神不理自己;有时觉得服事很有果效干劲,有时觉得服事素然无味;有时觉得和神很近,有时觉得和神很远。虽然这些都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单方面的感觉造成的,可是也有可能是神在成就祂美善的工作,就是要不断拆毁那些我们与祂之间虚假的关系,拆毁我们错误的感觉,拆毁我们错误的方向,让我们不断反省,重新审视自己与神的关系究竟是以信心建立在耶稣基督的根基上,还是建立在这些外表的事情上。 默想经文:“我看见主站在祭坛旁边,祂说‘你要击打柱顶,使门槛震动,打碎柱顶落在众人头上.....到那日,我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9:1,11) 静默思想:思想在我们和神之间有哪些东西需要被拆毁、击碎才能让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真正凸显出来的,就让这些东西被拆毁吧!愿神亲自出现在我们与祂的关系中,而不再被其它的事物所取代。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主耶和华又指示我一件事。我看见一筐夏天的果子。 2. 他说,阿摩司阿,你看见什么。我说,看见一筐夏天的果子。耶和华说,我民以色列的结局到了。我必不再宽恕他们。 3. 主耶和华说,那日,殿中的诗歌变为哀号。必有许多尸首在各处抛弃,无人作声。 4. 你们这些要吞吃穷乏人,使困苦人衰败的,当听我的话。 5. 你们说,月朔几时过去,我们好卖粮。安息日几时过去,我们好摆开麦子,卖出用小升斗,收银用大戥子,用诡诈的天平欺哄人。 6. 好用银子买贫寒人,用一双鞋换穷乏人,将坏了的麦子卖给人。 7. 耶和华指着雅各的荣耀起誓说,他们的一切行为,我必永远不忘。 8. 地岂不因这事震动,其上的居民,不也悲哀吗?地必全然像尼罗河涨起,如同埃及河涌上落下。 9. 主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使日头在午间落下,使地在白昼黑暗。 10. 我必使你们的节期变为悲哀,歌曲变为哀歌。众人腰束麻布,头上光秃,使这场悲哀如丧独生子,至终如痛苦的日子一样。 11. 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12. 他们必飘流,从这海到那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 13. 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干渴发昏。 14. 那指着撒玛利亚牛犊(原文作罪)起誓的,说,但哪,我们指着你那里的活神起誓。又说,我们指着别是巴的神道(神原文作活)起誓。这些人都必仆倒,永不再起来。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阿摩司书》第8章讲的是先知阿摩司看到的另一个异象:一筐夏天的果子。如果光凭眼见,这个异象似乎是收获的象征,可是听了神的解释,就让人大吃一惊了。原来,这一筐夏天的果子代表着神的日子到了。神不再宽容那些一再犯罪的子民,会为他们带来严厉的刑罚。看似美好,但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这不是说神做事诡秘,而是说以色列人应该警醒过来,不要继续躲在虚假的外衣之下行惹神忿怒的事了。 经文指出以色列人犯罪的事实,就是他们虽然看起来在守着神所定下的节期,例如月朔和安息日,但实际上他们巴不得这些快点过去,自己好开始做生意赚钱,继续欺诈勒索、压榨穷人。他们表面上在与神亲近,实际上内心却在为自己图谋恶事。神不会因为他们在守节而满意,而是为他们心里的恶念而愤怒。神要使他们的节期变为悲哀,歌曲变为哀歌,要让他们知道,这些虚假的敬虔为他们带来的不过是毁灭和刑罚罢了。经文也指出以色列人犯罪的深层原因,就是他们不听神的话:“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8:11)神告诉以色列人,当饥荒降在地上的时候,人们所面临的不是来自于自然界的灾难,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听从神的话所招来的刑罚。经文接下来说到,在饥渴中他们四处寻找神的话,却寻不着。他们去找撒玛利亚的牛犊,去找别是巴的偶像,但都一无所得,反而得到神更加严厉的责罚。从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身为神的子民,却不听神的话!这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他们有神的话但却不从心里听从,表面看起来在遵守各样的礼仪、节期,但实际上心里有恶念,行为上有恶行;看起来敬虔爱主,实际上不公不义。另一个是他们在神以外寻找神的话,把偶像、假神的话当做神的话来听。他们看似有渴慕的心,看似急切需要神的话作指引,但实际上却是在虚无之中找平安,在荒谬之中找真实。 这反映在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问题,就是身为神的子民,但却不听神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指控与自己无关。我们认为自己是信神的人,怎么可能不听神的话呢?可是如果问问自己,神的话是什么,我们可能就会语塞。我们只能依稀记得自己来过教会,但脑海里对神的话却是一片空白。我们也有可能会认为自己的确知道很多神的话,对圣经很有了解。这固然很好,可是要问自己的是,我们有否切实遵行呢?我们知道听见神的话和听从神的话之间的区别吗?也有可能,我们把别的话当做神的话来对待。这不是说我们有多么大的胆子要篡改、增添神的话,而是说我们常常把别的话等于,甚至高于圣经的地位和权威。神的话对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力、约束力、感染力,可是世俗的做法、世界的潮流、世人的建议,反倒在我们的心中占主导,取代了神的话在我们心中应有的位置。听神的话,就意味着要寻求神的话、遵行神的话,并以神的话为唯一。 默想经文:“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8:11) 静默思想:默想在饥渴的时候那种疲乏、慌乱、六神无主的情景。思想这种痛苦所带来的折磨,辨明其中的原因:一个是离开了源泉,一个是找错了源泉。向神祷告,回心转意,回到正确的源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主耶和华指示我一件事。为王割菜之后(菜或作草),菜又发生,刚发生的时候,主造蝗虫。 2. 蝗虫吃尽那地的青物,我就说,主耶和华阿,求你赦免。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 3. 耶和华就后悔说,这灾可以免了。 4. 主耶和华又指示我一件事。他命火来惩罚以色列,火就吞灭深渊,险些将地烧灭。 5. 我就说,主耶和华阿,求你止息。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 6. 耶和华就后悔说,这灾也可免了。 7. 他又指示我一件事。有一道墙是按准绳建筑的,主手拿准绳站在其上。 8. 耶和华对我说,阿摩司阿,你看见什么。我说,看见准绳。主说,我要吊起准绳在我民以色列中。我必不再宽恕他们。 9. 以撒的丘坛必然凄凉,以色列的圣所必然荒废。我必兴起,用刀攻击耶罗波安的家。 10. 伯特利的祭司亚玛谢打发人,到以色列王耶罗波安那里,说,阿摩司在以色列家中图谋背叛你。他所说的一切话,这国担当不起。 11. 因为阿摩司如此说,耶罗波安必被刀杀,以色列民定被掳去离开本地。 12. 亚玛谢又对阿摩司说,你这先见哪,要逃往犹大地去,在那里糊口,在那里说预言。 13. 却不要在伯特利再说预言,因为这里有王的圣所,有王的宫殿。 14. 阿摩司对亚玛谢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原文作儿子)。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 15. 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 16. 亚玛谢阿,现在你要听耶和华的话。你说,不要向以色列说预言,也不要向以撒家滴下预言。 17.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你的妻子必在城中作妓女,你的儿女必倒在刀下,你的地必有人用绳子量了分取,你自己必死在污秽之地,以色列民定被掳去离开本地。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阿摩司书》第7章讲的是先知阿摩司从神那里看到的几个异象。第一个异象是蝗虫吃尽地上青物,第二个异象是降火烧灭以色列。对于这两个异象,阿摩司都恳求神赦免和止息,因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第三个异象是吊起准绳攻击以色列的邱坛、圣所和耶罗波安的家。对于这个异象,阿摩司没有继续求神收回,而是按照神的指示发出了严厉的预言。 为什么阿摩司对头两个异象的反应是求神收回,而第三个异象却不再如此了呢?是不是他不敢得寸进尺,要求神更多?是不是他已经疲于代求,听之任之了?虽然这些都有一定的可能性,可是如果我们看到这几个异象之间的区别,也就大约可以明白为什么阿摩司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头两个异象主要是关乎神对整个以色列的降罚,涉及到所有的国民。看到百姓受苦,阿摩司心生怜悯,为百姓代求。而第三个异象则有所不同,预示的是神对以色列那些拜偶像的祭坛的毁灭,以及对悖逆的君王的击打,表现的乃是神对罪的厌恶和刑罚。所以面对罪恶的审判,阿摩司不但无法求情,甚至还要为之高兴才对呢。这不是说以色列的罪都只是集中在他们的宗教场所和君王身上,与百姓无关,而是说阿摩司心怀对百姓的怜悯和对罪的痛恨,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阿摩司不但有牧人的心肠,也有先知的义愤。这恐怕是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自我介绍说:“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7:14)我们看到,阿摩司起先并不是先知,而是牧放羊群和修理桑树的牧人;然而当神的呼召临到的时候,他就不再跟从羊群,而是跟从神的使命了。所以阿摩司一方面有作牧人的特质,另一方面也有作先知的职分。他知道要爱护羊群,免受伤害,同时也知道要跟从神,向罪恶发出公义的声音。 一方面要有慈爱、怜恤,一方面又要彰显公义、斥责罪恶,这种张力如何平衡呢?我们更多想到的可能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取得平衡的技巧。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乃是我们是否有神的心。神是爱,神也有公义。这两者之间不是平衡的问题,而是全衡的把握。平衡就是彼此让步,各做牺牲;全衡则不同,是两者都要,两者都不能打折扣。神不会因为公义而牺牲爱,也不会因为爱而牺牲公义。同样,我们也是如此,既要有对人无私、舍己、发自内心的怜悯和爱,同时也要有对罪恶的痛恨、远离、发自内心的厌恶。 对于基督徒来说,如何既有怜悯又有公义,的确是让我们很头痛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是在用技巧来平衡,根据场景决定这个时候是讲爱多一些还是讲公义多一些;有些时候甚至是以人为出发点,对某些人不敢讲公义,生怕他们离开或是不高兴。虽然因势利导、审时度势,因应不同的场景而有不同的策略是应该的,但我们始终要提醒自己的是,重回神的形象和样式,发展全然的爱和全然的公义才是最根本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散发出来的才是属神的性情和信息。 默想经文:“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7:14) 静默思想:因着神的呼召,阿摩司成了不再跟从羊群的牧人了。我们也都和阿摩司一样,成为跟随神、服事人的人。求圣灵光照自己,出去旧有的自我,被神的形象重新塑造,充满神的爱,也充满神的公义。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国为列国之首,人最着名,且为以色列家所归向,在锡安和撒玛利亚山安逸无虑的,有祸了。 2. 你们要过到甲尼察看,从那里往大城哈马去,又下到非利士人的迦特,看那些国比你们的国还强吗?境界比你们的境界还宽吗? 3. 你们以为降祸的日子还远,坐在位上尽行强暴(或作行强暴使审判临近)。 4. 你们躺卧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里的牛犊。 5. 弹琴鼓瑟唱消闲的歌曲,为自己制造乐器,如同大卫所造的。 6. 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却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 7. 所以这些人必在被掳的人中首先被掳。舒身的人荒宴之乐必消灭了。 8. 主耶和华万军之神指着自己起誓说,我憎恶雅各的荣华,厌弃他的宫殿。因此,我必将城和其中所有的,都交付敌人。 9. 那时,若在一房之内剩下十个人,也都必死。 10. 死人的伯叔,就是烧他尸首的,要将这尸首搬到房外,问房屋内间的人说,你那里还有人没有。他必说,没有。又说,不要作声,因为我们不可提耶和华的名。 11. 看哪,耶和华出令,大房就被攻破,小屋就被打裂。 12. 马岂能在崖石上奔跑?人岂能在那里用牛耕种呢?你们却使公平变为苦胆,使公义的果子变为茵陈。 13. 你们喜爱虚浮的事,自夸说,我们不是凭自己的力量取了角吗? 14. 耶和华,万军之神说,以色列家阿,我必兴起一国攻击你们。他们必欺压你们,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的河。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阿摩司书》第6章讲到神对以色列荒淫宴乐的审判。经文首先警告他们不要以为神降祸的日子还远(6:1-3)。事实是,他们虽然看起来很安逸,但已经是在神的忿怒之下了(6:4-7)。当神的审判来临时,他们将一无所剩;即便是侥幸存留下来的人,也都胆颤兢兢,不敢让神知道自己的位置(6:9-10)。最后,经文指出以色列人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他们以自己的力量自居,却远离了神的公平和公义(6:11-14)。 回顾历史,以色列人的骄傲和宴乐似乎是有道理的。当时的国际形势的确对以色列很有利。亚兰已经被和亚述之间的战争伤了元气,而亚述也继续纠缠于和乌拉图尔王国之间的战事;同时,埃及的威胁也不是那么严峻。而除了这些大国之外,以色列周边的小国,例如非利士、亚扪、摩押和以东等等,都还不能对以色列发出实质性的威胁。有这么好的环境,以色列的当权者当然就引以为豪,以为是自己的能力使然,于是就开始骄傲、放纵起来。 经文有一句话需要仔细思索:“马岂能在崖石上奔跑?人岂能在那里用牛耕种呢?你们却使公平变为苦胆,使公义的果子变为茵陈。”(6:12)这里首先指出一件大家普遍认同的事实,就是人不会在悬崖边上让马奔跑,或是让牛耕种的,因为那样太危险,稍一不留意就会出现意外。紧接着,经文指出一个问题,就是以色列人将神的公平公义践踏,弃之不理。合在一起,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会在悬崖边起舞,可是却在神的公平公义上犯罪。经文藉着这样的比喻指出,神的公平公义就好像悬崖那样,是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是要人谨守遵行的。一旦违背,下场就如跌落悬崖那样粉身碎骨。可是以色列人却看不到这危险,他们厌烦、忽略神的公平公义,也肆意违背神的公平公义,就如同在悬崖边跑马、耕牛一样危险。 整章经文让我们看到一个疯狂、危险的画面。一方面,以色列人莺歌燕舞,大享安逸;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却已经置身悬崖边上,即将跌落万丈深渊!看到这幅画面,我们感觉如何?有替他们捏一把汗吗?我们有感觉这是在说自己吗?我们有没有惊出一身冷汗呢?我们可能不太容易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我们感觉至今我们仍然在走平地,我们感觉至今我们依然稳居屋内。悬崖只是我们去游玩、探险的时候才会遇到,而且自己也可以选择是否去到悬崖边,还是保持一定距离。我们认为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掌控中。看看自己的后花园,我们会感觉是在悬崖边吗?看看自己屋内的陈设,我们感觉自己很危险吗?然而,经文不是耸人听闻,乃是告诉我们一件事实,就是从属灵的角度,在神看来,当我们只顾自己享受,却丢弃公平公义,对人没有怜悯和同情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的危险;当我们以为这些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手,而对神没有敬畏和感恩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的危险;当我们只求自己的好处,却不求神的国和神的义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的危险.....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了吗?求主开我们的眼睛。 默想经文:“马岂能在崖石上奔跑?人岂能在那里用牛耕种呢?你们却使公平变为苦胆,使公义的果子变为茵陈。”(6:12) 静默思想:想象自己就是那位策马奔驰在悬崖边的人。是悬崖勒马呢,还是继续奔跑?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色列家阿,要听我为你们所作的哀歌。 2. 以色列民(原文作处女)跌倒,不得再起,躺在地上,无人搀扶。 3. 主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家的城,发出一千兵的,只剩一百,发出一百的,只剩十个。 4. 耶和华向以色列家如此说,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 5. 不要往伯特利寻求,不要进入吉甲,不要过到别是巴。因为吉甲必被掳掠,伯特利也必归于无有。 6. 要寻求耶和华,就必存活。免得他在约瑟家像火发出,在伯特利焚烧,无人扑灭。 7. 你们这使公平变为茵陈,将公义丢弃于地的, 8. 要寻求那造昴星和参星,使死荫变为晨光,使白日变为黑夜,命海水来浇在地上的,(耶和华是他的名) 9. 他使力强的忽遭灭亡,以致保障遭遇毁坏。 10. 你们怨恨那在城门口责备人的,憎恶那说正直话的。 11. 你们践踏贫民,向他们勒索麦子。你们用凿过的石头建造房屋,却不得住在其内,栽种美好的葡萄园,却不得喝所出的酒。 12. 我知道你们的罪过何等多,你们的罪恶何等大。你们苦待义人,收受贿赂,在城门口屈枉穷乏人。 13. 所以通达人见这样的时势,必静默不言。因为时势真恶。 14. 你们要求善,不要求恶,就必存活。这样,耶和华万军之神,必照你们所说的,与你们同在。 15. 要恶恶好善,在城门口秉公行义。或者耶和华万军之神,向约瑟的余民施恩。 16. 主耶和华万军之神如此说,在一切宽阔处必有哀号的声音。在各街市上必有人说,哀哉,哀哉。又必叫农夫来哭号,叫善唱哀歌的来举哀。 17. 在各葡萄园,必有哀号的声音。因为我必从你中间经过。这是耶和华说的。 18. 想望耶和华日子来到的有祸了。你们为何想望耶和华的日子呢?那日黑暗没有光明, 19. 景况好像人躲避狮子又遇见熊。或是进房屋以手靠墙,就被蛇咬。 20. 耶和华的日子,不是黑暗没有光明吗?不是幽暗毫无光辉吗? 21. 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 22. 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 23. 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 24.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25. 以色列家阿,你们在旷野四十年,岂是将祭物和供物献给我呢? 26. 你们抬着为自己所造之摩洛的帐幕,和偶像的龛,并你们的神星。 27. 所以我要把你们掳到大马色以外。这是耶和华,名为万军之神说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阿摩司书》第5章的内容比较松散,其中包含一首为以色列所写的哀歌。经文告诉以色列人神并不喜悦他们的各样献祭和节期等宗教活动。经文并呼吁以色列人要寻求神、离弃罪恶、一心向善,这样,当耶和华的日子来到时,他们可以存活。 经文三次提到“就必存活”。头两次是劝诫以色列人要寻求神,就必存活(5:4,6),第三次是劝诫他们要求善,不要求恶,就必存活(5:14)。神说到:“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不要往伯特利寻求,不要进入吉甲,不要过别是巴,因为吉甲必被掳掠,伯特利也必归于无有。”(5:5)。这里我们需要明白当时的处境。当所罗门王国被分裂成南、北国之后,神的圣殿在南国的耶路撒冷。北国的耶罗波安为了不让国民去到耶路撒冷敬拜神,担心他们会因此留在南国不回来,于是就违背神的命令,开始在北国也设立一些宗教活动中心来满足人们敬拜神的需要。所以当经文告诉以色列人不要去这些地方寻求神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觉得很委屈,因为南北两国分治,北国的人无法去到南国的耶路撒冷,所以只能在北国的这些地方敬拜神、寻求神,这难道有错吗?如果不让他们去这些地方,那他们还可以去什么地方寻求神呢?然而,经文的重点是要以色列人将心放在对神的寻求上,而不是在某些地点完成某些宗教活动而已。关键不是地点,而是心。事实上,即便以色列人的祖先以前与神的圣所没有分开,他们的敬拜依然是不得神喜悦的。例如他们在走旷野的四十年,神的会幕就在他们当中,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蒙神悦纳(5:25-27)。所以关键问题并不是他们能否去到耶路撒冷敬拜神,因为寻求神是凭着心灵和诚实,而不是在这山,或是那山(约4:21至24)。 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寻求神呢?是不是一种属灵的思想活动而已呢?经文给出很实际的答案,就是“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5:24)也就是说,要让人回到神的公平、公义,不要再践踏贫民、苦待义人、屈枉正直、不仁不义。 可以说,经文强调的是要以色列人去寻求生命之道。而这对生命之道的寻求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寻求神,一个是按照神的心意行事。这看似不同的两个方面实际上是不可分的。真心寻求神所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降服在神的话语面前。基督徒虽然很熟悉“凭着心灵和诚实敬拜神”,可是我们有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呢?神不让以色列人去一些地方开展敬拜的活动,并不是说人们不需要去参与实际的敬拜生活,而是说我们对神的寻求更重要。当我们专注在这些地点和活动的时候,我们思量的就是如何把地点弄好,如何把活动完成;而只有当我们专注在神身上的时候,我们才会思量如何讨神喜悦,行在神的公平和公义的道路上。当我们的敬拜太过注重地点、环境、设备、效果、果效、感觉、人数,等等这些神以外的因素时,我们的心必然是离开神的;而只有当我们在敬拜中全然专注在神身上的时候,我们的心才会被神触动,我们的生命才会被神更新。这就是对生命之道的寻求。 默想经文:“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不要往伯特利寻求,不要进入吉甲,不要过别是巴,因为吉甲必被掳掠,伯特利也必归于无有。”(5:5) 静默思想:寻求神,就必存活,也才必存活。思量我们自己手上所做的,有多少寻求神的成分在里面?这句话里面有许多“不要”,但只有一个“要”。我们是否恰恰相反,“不要”的都要了,“要”的反而丢掉了?顺服圣灵的引导,思想这其中“不要”与“要”所带来的舍弃与专注,将我们的心再次聚焦在神和祂的道的上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你们住撒玛利亚山如巴珊母牛的阿,当听我的话,你们欺负贫寒的,压碎穷乏的,对家主说,拿酒来,我们喝吧。 2. 主耶和华指着自己的圣洁起誓说,日子快到,人必用钩子将你们钩去,用鱼钩将你们余剩的钩去。 3. 你们各人必从破口直往前行,投入哈门。这是耶和华说的。 4. 以色列人哪,任你们往伯特利去犯罪,到吉甲加增罪过。每日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 5. 任你们献有酵的感谢祭,把甘心祭宣传报告给众人,因为是你们所喜爱的。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6. 我使你们在一切城中牙齿干净,在你们各处粮食缺乏,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7. 在收割的前三月,我使雨停止,不降在你们那里。我降雨在这城,不降雨在那城。这块地有雨,那块地无雨,无雨的就枯干了。 8. 这样,两三城的人凑到一城去找水,却喝不足。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9. 我以旱(风,霉烂攻击你们。你们园中许多菜蔬,葡萄树,无花果树,橄榄树都被剪虫所吃。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10. 我降瘟疫在你们中间,像在埃及一样。用刀杀戮你们的少年人,使你们的马匹被掳掠,营中尸首的臭气扑鼻。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11. 我倾覆你们中间的城邑,如同我从前倾覆所多玛,蛾摩拉一样,使你们好像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12. 以色列阿,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阿,我既这样行,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 13. 那创山,造风,将心意指示人,使晨光变为幽暗,脚踏在地之高处的。他的名是耶和华万军之神。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阿摩司书》第4章大致可以分为四段,每段都告诉我们一些有关神心意的事。第一段(4:1-3)是对着那些以色列的贵妇人来说的,她们只顾自己奢华宴乐,却不顾别人的死活,欺负贫寒的,压碎穷乏的。神的心意是要刑罚她们,不会容让她们继续这样下去。第二段(4:4-5)是对着以色列人的宗教活动来说的。他们在伯特利和吉甲这两个北国的宗教活动中心有很多的宗教活动,看似敬虔,却是远离了神,并不蒙神悦纳。第三段(4:6-11)是一些列神的作为。神作这些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以色列人可以因此而归向祂;只是以色列人一再顽梗,并不领情。第四段(4:12-13)可以说是整章的总结,告诉以色列人,神以上的这些作为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将自己的心意指示人,希望他们悔改,预备自己来迎见神。 经文将神的心意展现,但与之形成对比的,乃是人自己的心意。经文写到:“以色列人哪,任凭你们往伯特利去犯罪,到吉甲加增罪过,每日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任你们献有酵的感谢祭,把甘心祭宣传报告给众人,因为是你们所喜爱的。”(4:4)这里说到以色列人如此多的宗教活动,神都看不上。神也任凭他们继续如此行,因为这些是以色列人自己喜爱的,言下之意,不是神喜爱的。以色列人可能会申辩说:“我们做这些岂不是在敬拜、侍奉神吗?岂不是按照神的吩咐去行的吗?怎么变成是我们自己喜爱的,而不是神喜爱的呢?”然而,事实上,以色列人虽然是因为神的缘故在做这些事情,可是做着做着就变成是他们的自娱自乐了。一方面,他们虽然外表敬虔,可实际上却是欺压贫穷、贪得无厌、不仁不义,所以他们根本不蒙神的喜悦;另一方面,他们即便是在这些宗教活动中,可是心里根本没有神,而只是完成一些宗教的礼仪,按照自己所喜爱的去侍奉自己心里的欲望而已。 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经文告诉我们神的心意是什么,但同时也显示出人根本不理会神的心意,只顾沉浸在自己的心思意念中。神告诉我们什么是祂喜悦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归向祂;而我们只顾什么是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不思念神的心。藉着这段经文,我们也应该严肃反省自己在神面前的光景。这是先知书一再重复提醒的话题,就是让我们不要徒有宗教的外衣,却没有敬虔的实质。我们常常要问自己的是,在教会各样活动之外,我们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行事为人究竟如何?即便是在教会的服事过程中,我们的心思意念究竟如何?是在服事神呢,还是在完成自己的例行公事?是在敬拜神呢,还是满足自己的虚荣?是在归荣耀与神呢,还是建立自己的王国?我们是以神的名义自娱自乐吗? 默想经文:“以色列人哪,任凭你们往伯特利去犯罪,到吉甲加增罪过,每日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任你们献有酵的感谢祭,把甘心祭宣传报告给众人,因为是你们所喜爱的。”(4:4) 静默思想:安静在神的话语面前,问问自己,这句“因为是你们所喜爱的”扎自己的心吗?我们在神面前真的是在自娱自乐吗,还是爱神、侍奉神?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以色列人哪,你们全家是我从埃及地领上来的,当听耶和华攻击你们的话。 2. 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因此,我必追讨你们的一切罪孽。 3. 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 4. 狮子若非抓食,岂能在林中咆哮呢?少壮狮子若无所得,岂能从洞中发声呢? 5. 若没有机槛,雀鸟岂能陷在网罗里呢?网罗若无所得,岂能从地上翻起呢? 6. 城中若吹角,百姓岂不惊恐呢?灾祸若临到一城,岂非耶和华所降的吗? 7. 主耶和华若不将奥秘指示他的仆人众先知,就一无所行。 8. 狮子吼叫,谁不惧怕呢?主耶和华发命,谁能不说预言呢? 9. 要在亚实突的宫殿中,和埃及地的宫殿里,传扬说,你们要聚集在撒玛利亚的山上,就看见城中有何等大的扰乱与欺压的事。 10. 那些以强暴抢夺财物,积蓄在自己家中的人,不知道行正直的事。这是耶和华说的。 11.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敌人必来围攻这地,使你的势力衰微,抢掠你的家宅。 12. 耶和华如此说,牧人怎样从狮子口中抢回两条羊腿或半个耳朵,住撒玛利亚的以色列人躺卧在床角上,或铺绣花毯的榻上,他们得救也不过如此。 13. 主耶和华万军之神说,当听这话,警戒雅各家。 14. 我讨以色列罪的日子,也要讨伯特利祭坛的罪。坛角必被砍下,坠落于地。 15. 我要拆毁过冬和过夏的房屋,象牙的房屋也必毁灭,高大的房屋都归无有。这是耶和华说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阿摩司书》第3章讲到以色列既然是神特别拣选的,所以除了享有与神立约的特权之外,也会受到神特别的招待:追讨他们一切的罪。经文用比喻来说明,正如狮子要抓食才会吼叫,神对以色列的刑罚也是事出有因的。经文说到,“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3:3)意思是说,当神要以色列人与祂同行的时候,是会让他们看到祂心里所想的,为的是让他们可以行走在跟随神的道路上。与之相呼应的,经文在另一处写到:“主耶和华若不将奥秘指示祂的仆人众先知,就一无所行。”(3:7)这也就是说,神所行的都要通过祂的仆人先知来让人明白,以便回应神的作为。这并非说没有先知讲话神就不能做任何事,而是说神愿意让人明白祂的心。 神藉着先知来责备以色列人,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是经文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经文说到:“要在亚实突的宫殿中和埃及地的宫殿里传扬说:‘你们要聚集在撒玛利亚的山上,就看见城中有何等大的扰乱与欺压的事。’”(3:9)这句话的奇特之处就在于,神呼召在亚实突和埃及的人来观看以色列的恶行。这也就是说,神招呼那些以色列人的邻居,甚至有时候还是仇敌的人,来围观祂自己子民的种种恶行。这太奇怪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神自己子民家中的丑事,怎么好意思让那些不信神的外邦人来看呢?照理说应该极力隐藏才对,怎么反倒是大声吆呼别人都来看呢?这叫人情何以堪呢?然而神的意思正是如此:既然以色列人看不到自己的罪,不把自己的罪当一回事,那么就让别人来看看,让别人来论断吧。神有意让家丑外扬,就是要让以色列人知道他们行了多么见不得人的事!做了多少就连外邦人也看不下去的恶! 让家丑外扬,听听别人怎么来说我们的,这岂不也是我们基督徒今天应该思考的话题吗?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反而隐藏自己的问题,也忽略了自己的问题。就让我们去听听那些不信主的人怎么看我们的吧!虽然他们往往确实会中伤、毁谤,可是他们的确也有些话是要让我们警醒,自觉有愧的。我们不需要去争辩,只需要安静聆听,省察自己。当别人说基督徒一盘散沙的时候,他们说对了吗?当别人说基督徒冷漠、没有爱心的时候,他们是说出了我们的实情吗?当别人说基督徒和世人一样,也是没有什么是非、道德标准的时候,他们是指出了我们的痛处吗?当别人说基督徒徒有虚表,假仁假义的时候,他们是说出了我们的真实光景吗?当别人说基督徒是一个小圈子的时候,他们是否指出了我们自娱自乐、忽略了使命的现状呢?当别人说基督教和其它宗教无异的时候,他们是否点出了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没有荣耀神、没有让人看到神的实质呢?基督徒做事是按照属神的原则。我们的确不需要根据别人说什么来指引自己如何行,但我们也的确需要从别人的说法中反省自己是否真的活出了属神的原则。 默想经文:“要在亚实突的宫殿中和埃及地的宫殿里传扬说:‘你们要聚集在撒玛利亚的山上,就看见城中有何等大的扰乱与欺压的事。’”(3:9) 静默思想:神原本是要让外邦人因着看见我们的好行为就将荣耀归给祂,结果现在神却让外邦人来看我们的家丑,这是何等大的羞愧啊!神让外邦人来看我们,实在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瞎了看不到自己才出此“下策”。我们不要再沉迷于基督徒自娱自乐,彼此不说真话、自欺欺人的圈子了。听听别人怎么说,也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耶和华如此说,摩押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将以东王的骸骨焚烧成灰。 2. 我却要降火在摩押,烧灭加略的宫殿。摩押必在哄嚷呐喊吹角之中死亡。 3. 我必剪除摩押中的审判者,将其中的一切首领,和他一同杀戮。这是耶和华说的。 4. 耶和华如此说,犹大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为他们厌弃耶和华的训诲,不遵守他的律例。他们列祖所随从虚假的偶像,使他们走迷了。 5. 我却要降火在犹大,烧灭耶路撒冷的宫殿。 6. 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他们为银子卖了义人,为一双鞋卖了穷人。 7. 他们见穷人头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阻碍谦卑人的道路。父子同一个女子行淫,亵渎我的圣名。 8. 他们在各坛旁,铺人所当的衣服,卧在其上。又在他们神的庙中,喝受罚之人的酒。 9. 我从以色列人面前除灭亚摩利人。他虽高大如香柏树,坚固如橡树,我却上灭他的果子,下绝他的根本。 10. 我也将你们从埃及地领上来,在旷野引导你们四十年,使你们得亚摩利人之地为业。 11. 我从你们子弟中兴起先知,又从你们少年人中兴起拿细耳人。以色列人哪,不是这样吗?这是耶和华说的。 12. 你们却给拿细耳人酒喝,嘱咐先知说,不要说预言。 13. 看哪,在你们所住之地,我必压你们,如同装满禾捆的车压物一样。 14. 快跑的不能逃脱,有力的不能用力,刚勇的也不能自救。 15. 拿弓的不能站立,腿快的不能逃脱。骑马的也不能自救。 16. 到那日,勇士中最有胆量的,必赤身逃跑。这是耶和华说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阿摩司书》第2章讲的是神将对列国的审判之火逐步烧到祂自己子民的身上,包括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并且最终聚焦在以色列,以此展开了整卷书的其余部分。 以色列人三番四次地犯罪,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是他们的贪婪、不仁不义(2:6-8)。在当时的社会,当人在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暂时把家中的一些物品拿去典当,换取一些钱来解决燃眉之急,等有了钱之后再去把典当的物品赎回来。很常见的是,穷人没钱开锅。于是就在清早的时候把自己唯一还值点钱的衣服拿去典当,换一些钱好去买食物,以便吃了有力气可以干一天的活,等拿到当天的工钱之后再去当铺把衣服赎回来,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遮身避寒。然而,那些为富不仁的人,竟然把这些典当的衣服拿去铺在坛前的地上,他们可以卧在上面。因为坛是用来焚烧祭牲的,所以坛前很容易被祭牲的血肉弄脏,也容易被焚烧之后的灰弄脏。这些人只顾惜自己不要被弄脏,却一点不顾惜穷人那一点点保命的财产。 以色列人犯罪的第二个方面还表现在他们对与神关系的割裂(2:9-12)。神没有把亲近祂的机会单单留给那些被拣选的祭司利未人,而是也定下拿细耳人的规则,让凡是甘心乐意来服事祂、亲近祂的人都可以得到机会。神兴起先知是因为神愿意向人说话,通过先知来表达祂对百姓的心意,引导他们来跟随祂。所以神兴起拿细耳人和先知,表明的乃是神在建立人与祂之间的关系方面所做的努力,祂一方面愿意人都来到祂面前,一方面也愿意向人说话。然而,悖逆的以色列人却粗鲁地拒绝神的一片好意。他们拒绝与神交往,不但拦阻拿细耳人亲近神,也拦阻先知传讲神的话。 所以我们看到,以色列人的犯罪,归纳成两条,就是他们与人的关系断绝,与神的关系断绝,他们没有爱神的心,也没有爱人的心。虽然经文所列举的远远不是以色列人犯罪的全部,但是他们在这两条基本原则上的违背足以让他们在其余犯罪的事上越走越远。 回过头来,我们看到神对列国的审判与对祂子民的审判,在原因上有很大的区别。对列国的审判,原因多是集中在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对以色列的攻击和侵害,以色列是受害者。然而,当神对以色列进行审判的时候,原因是他们在国内社会、生活、宗教上所犯的罪行。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也不难理解。以色列作为在国际间被伤害的国家,自然没有能力去伤害别的国家。在国际间,以色列的的确确是一个儒弱的受害者。然而,受害者虽然在国际战争中打不过别人,可是却在国内的环境中作恶。 受害者也有恶行。这也是给我们的很好提醒。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中,基督徒往往都是以弱者的身份出现,往往都是各样政治的受害者,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我们的地位受到毁谤,我们的诉求受到藐视。这固然是事实,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提醒自己,作为受害者的我们,我们是否也是有恶行的人呢?我们看似忙忙碌碌,我们看似忧国忧民,可是放下这些忙碌的事情,放下这些嘴边的话题,我们与神、与人的关系究竟如何呢?我们有渴慕神,顺服神的心吗?我们要反省自己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倾注了多少注意力在神身上。我们真的有爱人、怜悯人的心吗?我们虽然可以一起同工,虽然可以一起敬拜,可是我们心里有看到彼此的需要,并由衷地施以援手吗? 默想经文:“以色列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2:6) 静默思想:安静在神面前,也安静在神的话语面前。存谦卑受教的心,求圣灵光照自己,看到自己三番四次所犯的罪。这些罪可能隐藏自己受害者的身份中,可能隐藏在自己纷杂的生活节奏中,也可能隐藏在自己忙碌的教会服事中。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1. 当犹大王乌西雅,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在位的时候,大地震前二年,提哥亚牧人中的阿摩司得默示论以色列。 2. 他说,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牧人的草场要悲哀,迦密的山顶要枯干。 3. 耶和华如此说,大马色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以打粮食的铁器打过基列。 4. 我却要降火在哈薛的家中,烧灭便哈达的宫殿。 5. 我必折断大马色的门闩,剪除亚文平原的居民,和伯伊甸掌权的。亚兰人必被掳到吉珥。这是耶和华说的。 6. 耶和华如此说,迦萨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掳掠众民交给以东。 7. 我却要降火在迦萨的城内,烧灭其中的宫殿。 8. 我必剪除亚实突的居民,和亚实基伦掌权的。也必反手攻击以革伦。非利士人所余剩的必都灭亡。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9. 耶和华如此说,推罗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将众民交给以东,并不记念弟兄的盟约。 10. 我却要降火在推罗的城内,烧灭其中的宫殿。 11. 耶和华如此说,以东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拿刀追赶兄弟,毫无怜悯,发怒撕裂,永怀忿怒。 12. 我却要降火在提幔,烧灭波斯拉的宫殿。 13. 耶和华如此说,亚扪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为他们剖开基列的孕妇,扩张自己的境界。 14. 我却要在争战呐喊的日子,旋风狂暴的时候,点火在拉巴的城内,烧灭其中的宫殿。 15. 他们的王和首领,必一同被掳去。这是耶和华说的。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先知阿摩司的年代是在南国犹大乌西雅作王,以及北国以色列耶罗波安在位的时候。先知从神那里得到默示发出预言是在大地震前两年。根据这些资料,大致可以定位阿摩司作先知的年代背景是在公元前760-755年左右。 除了年代背景,阿摩司本人的背景也很值得我们留意。他原本是提歌亚的牧人,就是在耶路撒冷南边不远处的一个村庄作放牧的工作。可是阿摩司的信息却主要是针对北国以色列的。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神要使用南国一个小地方的牧人来向北国以色列讲话呢?这个牧人所说的话,而且还是针对别国的话,有谁会信呢?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好像是说,一个中国边远山区的农民,突然对着美国说起预言来。这样的事,有谁会当真呢?然而,神做事不会糊涂。神这样的安排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乃是告诉我们,关键不在于先知本人是谁,而在于先知所说的话是否从神而来。神会使用在宫廷中服事的以赛亚作先知,神也会使用边陲小镇的农夫作先知。神使用不同的人为祂发声,目的都是要让我们的心心悦诚服地回应神亲自的话,而不是看着传讲之人的面子。在有关神将要成就的事情方面,当神保守阿摩司所传讲的尽都实现的时候,就显明阿摩司的确是神的先知;同时,阿摩司所传讲的有关以色列人的罪与悔改的信息,则原本就是清楚无误地记载在律法书上的。人只要存有一颗谦卑受教的心,就可以知道阿摩司所讲的都是神的真理和心意,都是应该听从和受责备的,而与阿摩司是谁无关。如果人们只是因着阿摩司的身份而相信或是拒绝的话,那么他们还是看重人而依然与神隔绝。 第1章,经文首先展现在人眼前的乃是神对当时中东列国的一些列风卷残云式的审判。一部针对北国以色列的书卷,却是以针对列国的审判来开始,这传递出来的信息乃是说,神对以色列的审判乃是祂对全地审判的一部分;而以色列和别国一样,都是违背了神的心意,所以都应该和列国一样受审判。这也告诉我们,神对我们和对世人的要求是一样的,当我们与世人一样犯罪的时候,我们也要和世人承受同样的审判。所以,当我们看到神对列国的审判时,不要以为自己可以置身其外;当我们希望神来惩治列邦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可以若无其事。虽然我们是领受了耶稣基督的救恩,可是我们也要问一下自己,我们的信心又在哪里呢?我们是真正按照神在律法中的信心原则来回应神,爱神、爱人呢,还是说我们眼睛看的是只是自己和人的教导、关系和面子,而没有在神面前谦卑受教的心呢? 默想经文:“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牧人的草场要悲哀,迦密的山顶要枯干。”(1:2) 静默思想:神可以通过任何一件看似普通的人或事来向我们讲话,可是我们可以从中听到神的声音吗?我们读经的时候是听到神的声音,还是只是对着一堆文字做研究?我们祷告的时候是听到神的声音,还是只是寻求一些感觉,完成一件事情,打发一段时间?我们弟兄姐妹彼此劝勉的时候,我们是听到神的声音,还是当做人情世故,喜欢的就听听,关系好的就回应?神在发声吼叫,我们还在无动于衷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