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福音布道所产生的一个最致命的副产品,就是没有向每个人正面挑战自己实在的罪。甚至在最保守的教会中,也充满了自称是重生了、却过着如不信之人生活的人。近代的基督徒被调教为,绝不去查问任何人的信仰为何。有很多人宣称他们信靠基督为救主,但其放纵的生活方式根本就和神的话语不一致——然而,没人敢向他们的见证发出挑战。 有次我和一位牧师朋友一起,他载我经过他所在的城市。我们经过一家很大卖酒的店,我刚好提到说那店看起来很特别。 他说:“是的,在这城市中有很多的连锁店,都属于同一个人。他是我们主日学的会友。” 我大声惊问:“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那牧师回答:“他是很忠实的会友,每周都来。” 我问:“难道他不因拥有这些酒店而不安吗?” 他说:“我们曾谈过一些关于这事,但他觉得反正人还是会去买酒的,那为何不向他买呢?” 我问:“他的生活情形如何?” 牧师说:“哦,他已离弃他的太太,和一个年轻女孩同居。”然后,过了数分钟,由于我的困惑和令他不自在的沉默,他接着说:“你也晓得,有时连我也很难理解,一个基督徒怎么可以过那种生活。” 我必须承认,我很难理解:一个教导圣经的人,竟可以认为一个过着放荡悖逆神标准的人是基督徒,仅因他自称为是——即使他每星期都来参加主日学。 认真对付罪的问题 近代教会有一种想法,即救恩只是赐予永生,而不一定是释放罪人脱离罪孽的捆绑。我们告诉人说,神爱他们,且对他们的生命有美好的计划,但那只是一半的真理。神同样也恨恶罪,且会以永刑来惩罚不悔改的罪人。任何福音若遗漏或隐藏这些事实,就不是完全的福音。任何信息若没有清楚定义和正视个人罪恶的严重性,就是有缺陷的福音。而且,任何不改变罪恶的生活方式,和转变罪人心思意念的“救恩”,就不是神的话语所说的救恩。 就救恩而言,罪并不只是外围不重要的问题,它就是问题所在。事实上,基督徒信息最独特之处,就在于耶稣基督的大能可以赦免并战胜我们的罪。在福音的所有实际中,最奇妙的信息莫过于罪的奴役枷锁已被破除。这个真理正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及生命。任何信息若除掉了这一点,就不能宣称为耶稣所传的福音。 若有人建议说,一个人能面对圣经中圣洁之神,又能得救,却不必认真对付自己可憎的罪,渴望不再犯罪,那简直是荒谬的事。在圣经中,那些遇见神的人都无可避免地为自己的深重罪孽而羞愧。彼得,因看见耶稣的真相,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五8)。保罗写道:“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一15)。约伯被神称为义人(伯一1、8),却在面对面见神后说:“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四十二6)。以赛亚因看见神,屏息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六5)。 在圣经中还有许多人因看见神而惧怕丧命——常因他们深感自己的罪孽太重。因此顺理成章地,当马太写下他自己信主经历的时候,他着重的核心真理在于基督怜悯罪人。 马太福音九章9-13节叙述了这事及跟着而来的争议。这句话是圣经所记载最重要的经句之一,主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13节)。这句话包含了耶稣传道事工的完整看法,基督信仰内容的概述,福音中心的特写,以及道成肉身的根本理由。 耶稣为何要来到世上?为了召罪人——那些知道自己有病快死的,那些绝望与自暴自弃的,受伤害的,饥饿与干渴的,那些软弱与疲倦的,那些受挫的,那些生命破损的——即那些知道自己不配,却渴望被饶恕的罪人。 耶稣的话是针对那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讲的,就像今天很多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义人,没有任何灵性的需要。真的,除非人了解自己有罪,他们是不会来找耶稣解决的。人是不会来找医治,除非他们知道自己有病;也不会来寻求生命,除非他们觉察到自己在死的刑罚下;他们也不会接受救恩,除非疲困于罪的捆绑。 因此,耶稣来揭露我们都是罪人。那就是祂的信息如此深入人心及有力的原因。因其撕掉我们的自义,使我们邪恶的心无所遁形,我们才看出自己是罪人。 接待罪人 在整本马太福音书中,作者主张基督就是以色列的弥赛亚。在八和九章,他描述耶稣所行的一连串神迹,都是在特定范畴内证实祂就是弥赛亚。他列举了九项神迹,来显示耶稣治病的能力(太八1-17),胜过自然(八23-27),制伏鬼魔(八28-34),胜过死亡(九18-26),治好瞎眼(九27-31),治好哑巴(九32-34)。 马太信主这个事件夹在上述神迹之间,在那特为要证明耶稣有赦罪权柄的戏剧性神迹之后(太九1-8)。基督刚刚赦免了瘫子的罪,意义深远地彰显了祂拥有神的权柄。祂命令瘫子拿起褥子行走,借此在法利赛人面前证明祂的神性。紧随着那故事,9节马上描述马太的蒙召和得救:“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这里所描述的事,和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记载的是一致的,耶稣只对他说这句话:“你跟从我来!”马太就顺服了。在路加福音五章28节加上一句很重要的话:“他就撇下所有的,”他放弃一切来跟随基督。马太很谦卑,因此他没有说这一点,但路加却说了——就着马太归主的本质而言,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他付上极大的代价,也许在所有门徒中是最高的。一个渔夫来跟随耶稣,总是随时可再回去捕鱼,但税吏一离开就没法复职了,因为明天罗马政府会立即派另外一个人来取代他。然而,马太立刻撇下一切。他并没有说:“这个嘛,我来了,主——但是,哎,如果你容我带走这些钱袋,我可用来资助你要作的事呢!”他转过身来,将他一切所有的撇在背后。 马太原是一个大恶人,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以今天的标准来说,他在迦百农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可耻、卑鄙的罪人。他是个税吏,为罗马政府屈膝效忠,从事令人不齿的工作,来压榨自己的同胞。税吏可从罗马政府购买连锁经营权。他们就有权在某城或区收税。借着和罗马政府勾结,马太等于承认自己是以色列的叛徒。在犹太人心目中没有比这更令人憎恶的。他为欺压自己同胞的异教征服者作事,因此,他给自己制造的是,最糟糕的变节者、异教徒、叛徒的名声。 罗马政府要求每个税吏收取特定数目的税金。若有超过那数目的,他们可占为己有。罗马政府为要使他们的税吏高兴和广开财源,就允许他们不合理地超征和滥征税金。他们简直能毫无顾忌地多收税金,向自己的同胞漫无标准地勒索。一个精明的税吏可在很短时间内收敛巨大的财产——从被压迫同胞的血汗钱。可了解地,税吏是最被所有以色列人轻视的。 税吏被犹太人轻视到不能进会堂。他们被视为不洁的禽兽,像猪般被对待。他们不准在法庭作证,因为无法信任他们。他们是有名的撒谎大王、强盗,且和谋杀犯是同一类人。 大部分犹太人相信不应该向罗马人纳税。追溯回旧约圣经的神权政治,他们相信唯有神才应得到他们的钱。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法利赛人试探耶稣时,才会问祂该不该向罗马人纳税,企图引起人民对祂的反感(太二十二15-22)。 马太有权征收任何的税。除了进出口货物税外,他也收过桥费,港口税及道路使用税。他能打开沿路所运的每一个货物。他甚至还能任意打开私人信函,看看有没有交易的进行。若有,他也征税。 他的办公处座落在二条路的交叉点,也许就在加利利海北端的港口。这个地点将他置于大马士革和东方诸国路上的策略要点上,他因此能向东西来往的人征税,同时他也可以向当地非常兴盛的捕鱼业征税。 我们注意到马太当时正坐在税关上。有些税吏会顾忌他们的名声,而雇用其他人为他们课税,避免公众的眼目。但真正厚颜无耻的税吏——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想的——亲自坐在税关上,而不假手他人。作为一个税吏已经够糟糕了,如此明目张胆地炫耀就更糟糕了。拉比的传统认为像马太这种人根本不可能悔改的。当耶稣停在马太面前说:“你跟从我来。”你可以想象群众是如何惊愕到哑口无言了。 马太必定是一个愿意相信的人。在他内心深处,必定渴望脱离他充满罪孽的生活,所以他几乎是跑着去加入基督的。他绝不是一时冲动而跟随耶稣,那他的损失未免太惨重了。他确实清楚自己在作什么。耶稣在那地区很多地方公开传道,在迦百农城附近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祂是谁和祂所教导的。他们曾看过祂行神迹、奇事。马太清楚耶稣对作门徒的严厉要求(太八18-22)。他知道自己被呼召是为什么。他已算计过代价,而且准备来跟从。 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坐席 马太决定摆设宴席,来向他的朋友介绍耶稣。像大多数刚信的人,他要带领每个人来认识基督。根据路加福音五章29节告诉我们的,马太(又名利未)在他的家里开办宴席。耶稣是上客。其他在座的是人类有宴会历史以来最恶名昭彰、卑鄙无耻、恶劣的一群。马太所结交的人都是这种狐群狗党,坏到骨子里去的恶人,因为稍微正经的人是不屑与他为伍的。他的朋友尽是些小偷、亵渎神的人、卖淫的、江湖郎中、骗子及其他税吏——是社会的渣滓。 傲慢的宗教人士当然会说,耶稣不应与那群堕落的人一起坐席。那正是法利赛人的想法。但那却不是救主的作法。马太福音十一章19节告诉我们说,耶稣在众人心目中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这次的宴席也许更加深了那个印象。法利赛人意在嘲笑耶稣,然而那个头衔和人子却很相称。 马太福音九章10节描写当时的景象:“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祂的门徒一同坐席。”这事对于自义的法利赛人是惊人之举,他们简直无法隐藏他们的震惊之情。他们想:“假如祂真的是弥赛亚,祂应和我们用餐才是呀!” 显然地,法利赛人在屋外徘回不去,直到宴席结束了。他们避免和耶稣当面对质,抓住门徒们,就问他们,“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太九10)。这个问题并非出于诚心,其实是暗暗的责备,表达他们强烈的不满。 耶稣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谈话,祂反过来责备他们:“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九12-13)。耶稣的回答是有力的三层辩证,首先,祂以人类的经验为诉求,然后从经文引证,最后以自己是神的主权作为根据。 耶稣从人生的经验将罪人比喻为需要医生的病人。这个类比很简单:医生找病人是理所当然(至少在耶稣的时代是如此),因此,一个赦罪的人理应去罪人那里。对于硬心的法利赛人而言,这是如针刺般的责备:“如果你们的眼光如此高明,能诊断出他们是罪人,那么你们能作什么呢?或者你们是那种只给诊断却无法医治的大夫?”因此,祂揭露法利赛人只是任意将人定为罪人,却对他们的苦境无动于衷的宗教批判者。 耶稣从经文引证,大大损及法利赛人的骄傲:“你们且去揣摩”(太九13)。这句话经常是犹太教师所用,以斥责学生对于早该知道、却仍蒙然无知的话。就等于在说,“回去好好看看书,等你学到最基本的东西了再回来。”祂引用的是何西阿书六章6节,“我喜爱良善(希伯来文hésed,‘怜恤’),不喜爱祭祀。”换句话说,神不重祭祀(仪式),乃重同情、慈悲及怜悯(性格)。法利赛人擅长祭祀,却不爱罪人。神是设立了祭祀的系统,且命令以色列人遵守指定的祭祀仪式,但只有表达忧伤痛悔的心才能讨神喜悦(诗五十一16-17)。当心思不正确,仪式徒然令人憎厌。神从不喜悦缺乏个人内心端正的宗教壳子。 第三个辩证,从主耶稣自己的主权,祂一下子拆毁了法利赛人:“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13节路加福音五章32节加上“悔改”这个字。路加福音十八章9节描写法利赛人是“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在这里,事实上,耶稣是在向他们说:“你们说你们是义人,而我就接受你们的自我评鉴。但若果如此,那我没有什么好对你们说的了,因为我来乃是召罪人悔改。”希腊字的“召”是kaleō,这个字经常用来指邀请客人到家里。这种邀请出现在马太福音二十二章1-14节,耶稣用这个字向法利赛人说的,刚好和那个比喻巧妙地呼应。在那段经文中,耶稣形容祂的国好像一个婚宴。一个王邀请他所有的朋友来参加他儿子的婚宴,但每一个被邀的人都拒绝前来。所以这王告诉他的仆人,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这些伪善、冷酷、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就像那些拒绝赴席的人。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罪,所以无法回应耶稣的呼召。 耶稣所传的福音主题为:祂来乃是召罪人悔改。自然的推论就是,除非人看见自己是罪人,知道自己的渴慕,察觉自己罪孽深重、且切望脱离罪,主是不会赐给他们救恩的。 拒绝自以为义的人 神接待罪人。这个真理的另一面也就是,祂拒绝义人。当然世上没有一个真正的义人(罗三10)。但是那些认为自己够好了——那些不了解罪的严重性——的人无法回应福音。他们无法得救,因为福音乃是要召罪人悔改且被赦罪。这些话是令人害怕的:“我来本不是召义人。”确凿无误的信息是,基督满有恩典的救恩呼召无法到达那些自以为义的人。 耶稣所传的福音,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悔改。我曾提到过马太的信主和这个有关联,路加福音包括这两个字是马太福音所没有的:“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从耶稣开始传道起,祂信息的中心就是呼召人悔改。事实上,当主耶稣第一次讲道时,祂的信息的开头就是“悔改”这个词(太四17)。那也是施洗约翰的信息开头的第一句话(太三2),同时也是使徒们传讲福音的基本(徒三19,二十21,二十六20)。人若忽略呼召罪人悔改,就不是在传主耶稣的福音。 我们不时会听到一些自以为是的传道人说,他之所以不讲罪的问题,因为那太消极了。几年前,一位全国知名的传道人送我一本他所写的书,他在书中重新将罪定义为不过是不良的自我形象。他说,要得人心的方法,就是去支持他们的自我形象,而不是使他们自觉罪孽深重。这样的信息根本不是福音。这非但不是带领人进入救恩,其实反而是加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虚荣心。这更加强他们的罪。 耶稣所传福音的真理就是,唯一可得救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是罪人而愿意悔改的。基督的呼召只能到达那些在绝望中,了解他们所需及渴望全人转变的罪人。主耶稣来乃为救罪人。但对那些不愿认罪的,祂没有什么可说的——除了宣告审判。 (选自《耶稣所传的福音》,蔡丽芬译,美国麦种传道会出版。) (本文收录在《约翰.麦克阿瑟文集》里,如果需要购买纸质版书籍,请微信联系:271087029) 得救之路 在圣经的所有经文中,没有一处如马太福音七章13-14节那么有力地抨击现代的简单相信论。那段经文是登山宝训的总结,且可当作是主耶稣自己对救恩之路的说明。祂所说的和近代福音派的倾向是何等不同呀!对那些以为只要随便接受了有关耶稣基督的事实就能得救的人,祂的话一点也不予任何鼓励:“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主耶稣在这里将登山宝训带进福音布道的最高潮。 这段经文破除那些宣称登山宝训并不是福音、而是律法的论调。事实上,这段结尾的经文就是纯正的福音,带着主耶稣一贯所发出的确切邀请。这个总结的教训同时也揭穿那种仅以登山宝训为供我们站在一旁欣赏之道德论述的谬说。主耶稣显然对于祂的道德教训会获得的恭维不感兴趣。祂在此所提出的挑战,抹去任何认为登山宝训是与未来有关之真理的可能性;主耶稣是向此地此时的人传讲的,而且祂的信息是很迫切的。 每个人无可避免地都必须作选择。圣经以很多不同的方法表明这个选择。经由摩西,神问以色列人说:“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申三十19)。约书亚当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时向他们挑战说:“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侍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侍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书二十四15)。以利亚在迦密山上要求作个决定:“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王上十八21)。神告诉耶利米说:“你要对这百姓说:‘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将生命的路和死亡的路摆在你们面前’”(耶二十一8)。 如何来面对耶稣基督,是每个人都必须作的选择,但那不是一个刹那间的决定而已。那是一种毅然决然的判决,具有持续的密切关系和永远的后果——终极的抉择。主耶稣自己站在每个人命运的关键核心,且要求人们作出生命或死亡、天堂或地狱的审慎抉择。在祂所传讲登山宝训的最高潮这里,主耶稣要求每个人在跟随容易、多人走的世界之路和跟随祂的窄路之间作个选择。在圣经中,有关耶稣所传的福音,你再也无法找到比这个更明白的声明。 这里有两种门,宽的和窄的;两种路,大的和小的;两种结局,生命和灭亡;以及两群人,少数和多数。主同时也识别两种树和果子,好的和坏的;两种盖房子的人,聪明的人和无知的人;两种根基,磐石和沙土(太七13-27)。两种选择是清晰明确的。祂要求我们作决定。我们全都站在十字路口上,每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两种门 “你们要进窄门,”基督是以命令语气的动词说的,乃表达出急迫感,一种需要立即行动的要求。光是站着欣赏这门是不够的——人必须进去。 同样重要的是要由对的门进去。只有一个开向小路的窄门。主耶稣说:“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约十9),“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约十1)。祂在约翰福音十四章6节也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二5)。基督就是那门,也是那道路。此外,别无他路可以进入天堂。 其他任何的选择都是错的。没有介于中间的,也没有第三种选择,没有其他门了。选择是很简单且直接的。也没有空间容纳我们人文主义、文化喜好的那种广泛整体的包容。正如史托德(John Scott)说的:“主耶稣直接切入我们什么都可以的混合主义(easy-goingsyncretism)。”并没有很多好的宗教;只有一个。因此只有二个选择——真的和假的,对的和错的,神的道路和人的道路。世界所有的宗教都是根据人的功业。独有圣经中的基督教承认神的工作——基督代替人类所作的工——是救恩的唯一依据。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付上赎价(林前十五3),祂的复活证明祂已征服死亡(20节)。救恩并不是一套让人赚取神的喜悦的行善系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行足善事来得到神的接纳(罗三10-18)。甚至摩西的律法都不能使人成为义;它乃是为了显示我们有多邪恶和悖逆而颁布的(20节)。正如我们在十八章提到的,神借着恩典将基督的义归算为信徒的(21-24节)。只有站在那个基础上,他们才能面对神。 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介于数不清的、以人的善行为根据的宗教,和以神所成就的宗教之间作出抉择。圣经说:“作工的(凡是选择人所成就之宗教的人)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凡是顺服神所成就之宗教的人),他的信就算为义”(罗四4-5)。 小的路和大的路并不是将宗教和异教相对比。主耶稣并不是在设定宗教的高低,或甚至基督教对抗公开的不道德。选择乃是介于神的作为和人的善行。两种系统都宣称是通往神之路。宽门上并没写着“此路通往地狱”;而是贴着“天堂”的标志,就如窄的门一样。只是到不了罢了。 撒但最擅于宗教的诈欺。他将自己假扮为光明的天使(林后十一14)。他将他的门漆成像进天堂的门般,且“进去的人也多”(太七13)。主耶稣形容对的门乃是窄的。事实上,很多解经家说,现代最好用以表达窄门的是十字转门。一次仅容许一人通过。没有人以团体中的一份子进入基督的国度。在耶稣那个时代,很多犹太人乃根据他们的家系作为天堂的盼望。而现代很多去教堂的人乃根据他们的宗派或教会的会籍为盼望。主耶稣在这里驳斥所有这些想法。窄门一次仅容一人进去,因为救恩乃是非常个人化的。光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或顺便搭在信主的配偶之衣摆上是不够的。相信乃是个人的行动。 进入窄门并不容易。路加福音十三章记载,当主耶稣在村子教训人时,有一人问祂:“主啊,得救的人少吗?”(23节)。祂的回答彻底消灭现代的简单相信论:“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24节)。希腊文的“努力”是agōnizomai和表示一种痛苦、紧张、有目的的挣扎。同一个字在哥林多前书九章25节指一个运动员竞赛赢得胜利。在歌罗西书四章12节指以巴弗的热心竭力,在提摩太前书六章12节指“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的基督徒。那是一种挣扎,一场仗,一份极端的努力。那几乎表示激战了。且正是如此,因为进入神国就如打一场仗。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十一章12节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路加福音十六章16节说:“神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努力要进去”(参徒十四22)。彼得写道:“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彼前四18)。 那和现代认为救恩能轻易获得的观念如何相配?又如何看待流行的教导,说成为基督徒只在于相信某些事实,签个会员卡走去台前,举手,或者作个事先拟好的决志祷告?有没有可能我们许多的“归正者”都走在错的道路,因为他们经由错的门走容易的道路? 救恩绝不轻率容易。“那门是窄的……找着的人也少”(太七14)。那意思就是说,除非人努力去找那门,他可能不知道门在那里。神在耶利米书二十九章13节说:“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 主耶稣的信息不能迁就任何种类的廉价福音或简单相信论。天国不是给那些接受耶稣、生活却没改变的人,而是只给那些专心寻求的人。 事实上,很多曾靠近那门的人却转身走了,因为他们发现那门是如此的窄。你是否曾试着提许多行李要通过十字转门?那就是主耶稣的话所引发的图像。窄门的宽度不够让那些携带所有贵重物品的超级巨星进去的。那个富有的少年官一直寻求,直到他找到那门。但当他看到他必须把行李撇下才能进入,他就转身离开了。无论我们是谁,珍惜什么,当我们到达窄门,我们可预期必须放下一切。额外的行李——诸如自义、自私、罪及物质主义——将不能原封不动地带进去。 对那些执意要带着行李的人,宽的门也许更有吸引力。门上不只写着“天堂”——甚至也写着“耶稣”——但是它绝到不了天堂,且和耶稣一点关系也没有。那是给大多数宗教走的门,是大大敞开的门,经由此门,任何人不需抛弃自义、自傲、物质占有欲、甚至罪都可通过。但却没有救恩给选择此门的人。 接受基督并不表示我们仅将耶稣添加在我们生活的垃圾之上。救恩乃是完全的改变:“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还有什么比那个更清楚的呢?旧事已过。罪、自私,和这世界的享受都被新的事代替了。这就是整个救恩的重点:它产生改变过了的生命。 两条路 两条路和两种门彼此关系密切。一个是大的、宽的,另一个是小的、窄的(太七14)。诗篇第一篇同时讲到两种道路:“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选择一向都是同样的:或选不敬虔、大而拥挤的路,或选敬虔的小路。 大的路的确比较易走。不会碰到危险。那里有广大范围供那些要遍尝这条大路的人群所提供的各式道德餐点。你可以悠哉游之。那儿甚少限制,没有禁止,没有藩篱。那里可以包容所有想得到的罪——只要你说你爱耶稣或者只要你很虔敬。或无论你想作什么。 这条路不要求人格。你可以像一条鱼顺水流往下游去。藉用以弗所书二章2节的话说,就是“今世的风俗”。也就是“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十六25)。 神的路是有禁止的路,是通往生命的窄路。这路没有越出正轨的空间。而且这路也没地方给自治的群众。 但主耶稣并不要寻求群众;祂只寻找拯救那些知道自己失丧的人。正如我们前面提过的,主耶稣并不驱使人在还没计算代价前就匆促下决定。祂也没有必要邀请那些热心的寻求者跳上祂的顺风车。事实上,祂似乎经常鼓励可能的跟随者离去。 以约翰福音六章64节为例,耶稣向那些自称为门徒的人挑战说:“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66节说:“从此祂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67节)。祂不要随随便便的跟随者,而是要那些愿意为祂舍命的人。 路加福音十四章描述主耶稣如何处理到处跟着奉承祂的群众:“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祂转过来对他们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25-27、33节)。主耶稣尽可能使窄路难行,因祂要求那些真正要跟从祂的人挺身站立出来,且背起十字架来——受苦和死亡的刑具。 试试在下次的“布道会”传讲这个信息,看看会有多少人愿意决志相信!但那些愿意来的人也许了解所要求的委身。 那些走窄路的人也应预料到会有逼迫。“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侍奉神”(约十六2)。光着脚走在这种窄路是很艰难的。这里不是花香弥漫的草原。路是坚硬的,但是主耶稣从来没有说过基督教是给膝盖无力、灵魂软弱者的舒适选择。当一个人成为基督徒时,就立即在那里向地狱宣战了。地狱也反击。跟随基督要付上生命的代价——在属灵上来说的确要丧失生命。懦弱者和妥协者就不必来申请了。 走在那条路上听起来很可怕?不是的。基督自己领路,而且提供走完行程所需的力量(参腓四12-13)。祂的轭是容易的,担子是轻省的(太十一30)。 两种结局 介于两种门和两条路的选择乃是关乎永生的选择。大路一开始好走,到后来却莫名其妙地变难走,最后通向地狱去了。从这端看起来很诱人,却导向灭亡。 窄门和有禁止的路也许看起来不怎么吸引人,但它们却通往永生。这条路开始很难走,后来却带来天上永远的福祉。 两群群众 最后,我们来看两群人所走不同的道路。马太福音七章13节讲到通过宽门的群众:“进去的人也多。”至于窄门,“找着的人也少”(14节)。可悲的事实乃是,很多在宗教上虔诚的人正走向地狱,而非天堂。甚至在旧约圣经中,真信徒也只是余数,而不是大多数。主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二章14节说:“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祂在路加福音十二章32节对祂的门徒说:“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在这节翻成“小”的字……就是英文的micron,就是英文的‘micro-’(“微”)这个字首的来源,表示微小的东西。那字在马太福音十三章32节用来指芥菜种是最小的一种种子。信从的余民一直都是小群人,他们这少数的人藉着神的大能,知道自己人性的无能,但乐意付上代价。其余的世人选择走大路。但大多数人很少是对的。 从人的观点来看,大的路是合乎自然的选择。人喜爱罪更甚于义。主耶稣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约三19)。跟着大群人走是很容易的。你甚至可以将耶稣加添在你喜爱的罪和财物上,好使你觉得很虔诚。你也可以去教堂,无论是很活跃,或只是虚应故事而已,随你高兴。你从不必舍己或背起十字架。唯一的问题是,自然的道路的结局是灭亡。 有人送我一则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日报剪下来的文章。那是在葛理翰(Billy Graham)布道会完不久一封写给编辑的信: 在听了葛理翰博士的收音机布道,又从电视看到且读有关他这人、他的使命的报导和信函,我真是从心底厌烦这种坚称我(以及任何人)需要拯救的宗教——不管那是什么意思。我从不觉得我失丧了,也不觉得天天都在罪的泥沼中打滚,虽然有人不断在传道中坚称我是那样的。 请给我一种实际的宗教,是教导温文和包容,能承认没有任何肤色和教义的障碍,且关怀老者,教导小孩子善良而非罪。 假如为了救我的灵魂,我必须接受最近在讲道中所传讲的哲学,那我宁愿永远下到地狱去。 一封令人悲叹的信。但事实上,那个人了解清楚的选择,却选错的。更大的悲剧是,在那条路上有一大群人跟着他去——而大多数的人以为他们正走向天堂。相反地,他们的结局乃是毁灭和定罪,成为撒但骗人的受害者。 我深信我们这时代流行的福音信息其实是在诱惑人陷入这个骗局。这种信息应许每个人有一个美好舒适的人生计划。它涂抹掉十字架令人讨厌的地方(参林前一23;加五11)。虽然它讲基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却绝口不提窄门或小路。它的主题是神的爱,却对神的愤怒只字不提。它认为人是被剥夺的(deprived),而不是败坏的(depraved)。它充满爱和了解,但一点也不提恨恶罪的圣洁之神。它也不呼召悔改,没有审判的警告,没有破碎自己的要求,也不期望痛悔的心,也没由为罪悲痛的有理。那是一种轻易得救的信息,呼召人作草率的决定,经常伴随着不实的应许,诸如健康、幸福和物质的祝福。那不是主耶稣所传的福音。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主耶稣还能讲得更清楚吗?这是祂的福音所指向的唯一道路。那不是一条容易或受欢迎的路,但却是唯一导向永恒的荣耀之路。 (选自《耶稣所传的福音》,蔡丽芬译,麦种传道会。)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