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导读《创世记》第十九章

下载PDF版圣经导读《创世记》第十九章

听 创世记 第十九章 语音
经文 :
1. 那两个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玛。罗得正坐在所多玛城门口,看见他们,就起来迎接,脸伏于地下拜,
2. 说,我主阿,请你们到仆人家里洗洗脚,住一夜,清早起来再走。他们说,不,我们要在街上过夜。
3. 罗得切切地请他们,他们这才进去,到他屋里。罗得为他们预备筵席,烤无酵饼,他们就吃了。
4. 他们还没有躺下,所多玛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那房子,
5. 呼叫罗得说,今日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呢?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
6. 罗得出来,把门关上,到众人那里,
7. 说,众弟兄,请你们不要作这恶事。
8. 我有两个女儿,还是处女,容我领出来,任凭你们的心愿而行。只是这两个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们作什么。
9. 众人说,退去吧。又说,这个人来寄居,还想要作官哪。现在我们要害你比害他们更甚。众人就向前拥挤罗得,要攻破房门。
10. 只是那二人伸出手来,将罗得拉进屋去,把门关上,
11. 并且使门外的人,无论老少,眼都昏迷。他们摸来摸去,总寻不着房门。
12. 二人对罗得说,你这里还有什么人吗?无论是女婿是儿女,和这城中一切属你的人,你都要将他们从这地方带出去。
13. 我们要毁灭这地方。因为城内罪恶的声音在耶和华面前甚大,耶和华差我们来,要毁灭这地方。
14. 罗得就出去,告诉娶了他女儿的女婿们(娶了或作将要娶)说,你们起来离开这地方,因为耶和华要毁灭这城。他女婿们却以为他说的是戏言。
15. 天明了,天使催逼罗得说,起来,带着你的妻子和你在这里的两个女儿出去,免得你因这城里的罪恶同被剿灭。
16. 但罗得迟延不走。二人因为耶和华怜恤罗得,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并他两个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
17. 领他们出来以后,就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
18. 罗得对他们说,我主阿,不要如此,
19. 你仆人已经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显出莫大的慈爱,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这灾祸临到我,我便死了。
20. 看哪,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这不是一个小的吗?求你容我逃到那里,我的性命就得存活。
21. 天使对他说,这事我也应允你。我不倾覆你所说的这城。
22. 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为你还没有到那里,我不能作什么。因此那城名叫琐珥(琐珥就是小的意思)。
23. 罗得到了琐珥,日头已经出来了。
24. 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
25. 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
26. 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27.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
28. 向所多玛和蛾摩拉与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
29. 当神毁灭平原诸城的时候,他记念亚伯拉罕,正在倾覆罗得所住之城的时候,就打发罗得从倾覆之中出来。
30. 罗得因为怕住在琐珥,就同他两个女儿从琐珥上去,住在山里。他和两个女儿住在一个洞里。
31. 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们的父亲老了,地上又无人按着世上的常规进到我们这里。
32. 来,我们可以叫父亲喝酒,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他存留后裔。
33. 于是,那夜她们叫父亲喝酒,大女儿就进去和她父亲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
34. 第二天,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昨夜与父亲同寝。今夜我们再叫他喝酒,你可以进去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父亲存留后裔。
35. 于是,那夜她们又叫父亲喝酒,小女儿起来与她父亲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
36. 这样,罗得的两个女儿都从她父亲怀了孕。
37. 大女儿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押,就是现今摩押人的始祖。
38. 小女儿也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便亚米,就是现今亚扪人的始祖。

主题 : 第35段。被神救拔之后仍需自救吗?(19:30-38) - 03/04/2022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5段记载的是罗得和两个女儿逃到山洞之后所发生的事。罗得的两个女儿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他同寝,生出后裔,成为摩押人和亚扪人的始祖。我们现代的读者会很容易将这段记载定性为父女之间的乱伦,生出的孽种成为以色列人的仇敌。然而,如果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去体会他们的处境,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受。 首先,我们看到罗得要带着女儿们上山的原因乃是因为他怕住在琐珥。罗得为什么怕住在琐珥?从之前的经文我们可以有一些的了解。琐珥原本是要和所多玛和蛾摩拉一同被毁灭的,只是因为神怜恤罗得,就容让他逃进琐珥而不毁灭这城(19:21)。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琐珥原来也是一座要被毁灭的罪恶之城。除非我们认为当罗得逃进琐珥的时候该城是一座空城,否则我们就可以理解当罗得逃进该城之后,他会发现该城的人一点不比所多玛好到哪里去。在所多玛所经历的那个恐怖的晚上依然让罗得记忆犹新,这恐怕就是罗得害怕在当地继续居住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其次,我们再来看罗得两个女儿的动机。她们是因为看到住在山洞里与世隔绝,罗得也老了,妻子已经变成一根盐柱;而她们自己许配的丈夫也都因为不愿意离开所多玛而一同被毁灭了。这样,她们能想到的为家里延续后代的方式也就只有通过和父亲的同寝这一条路了。当然,这两位女儿也知道她们的筹算很难得到父亲的认同,于是就采用将父亲灌醉的方式来进行。虽然这两个女儿的做法很让我们受不了,但我们要记住的是,她们之所以可以被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中救出来,原本就不是因为她们的义,而是因为神怜悯义人罗得。所以,她们现在会有这样的做法也是与她们自身原本的生命品质相称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无论罗得选择离开琐珥住在山上,还是他的两个女儿想要延续后代的做法,在当时的情形下都属无奈之举。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他们的做法就是对的,特别是当将这些放在他们刚刚从所多玛逃出来的背景之下,他们的做法就越发值得我们在当中好好的思想和警戒。他们之前之所以可以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之中逃离出来,乃是出于神的怜悯和保护,这想必是他们父女三人都已经很清楚的事了。那不听从吩咐要回头看的已经变成盐柱不在他们中间。所以,现在存留下来的父女三人都算得上是在艰难中经历了神的怜悯和保护,也听从了神的吩咐。照理说他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应该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在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的情况下,他们却很快离开了对神的依靠,自谋出路去了。罗得怕住在琐珥,他想到的不是向那位曾经怜悯、顾念、搭救他的神寻求帮助,而是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山上;罗得的两个女儿看到穷山僻壤无法为家里传宗接代,她们想到的也不是向那位搭救他们的神寻求帮助,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他们在被神救拔之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到的依然是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救自己。这也是对我们很好的警醒。在被神搭救之后,我们仍需自救吗?照理来说,蒙神救拔之后,我们应该越发信靠神,因为我们曾经真真实实地经历过神的作为。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和罗得及其两位女儿一样,被神救拔之后,仍然采取自救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免受新的伤害,保护自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不是吗?我们可以一面分享感恩神的作为,一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忧虑,想到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这不是说我们经历过神作为的人从此就不再需要,甚至不再应该去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把任何事情都甩给神。这乃是提醒我们在经历了神的作为之后应该刚强壮胆,在跟随神尽自己能力和责任的同时,也时刻仰望神的带领和引导。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将这段“自救”的经文放在更广阔的“被神救拔”的背景下,去体会、思想。被神救拔之后,仍需自救吗?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4段。认识神的“绝情”与“深情”(19:23-29) - 03/03/2022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4段记载的是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在罗得一家安全抵达琐珥之后,神按照祂所定意的审判,从天上降下硫磺与火将所多玛和蛾摩拉及其所在之地都毁灭了。经过之前所发生事情的铺垫,这次毁灭的到来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毕竟,这么邪恶的城被毁灭实在是恶人应有的下场。 尽管如此,其中的几个细节和插曲却值得我们特别留意,也可以藉此来更多认识神。首先,就是罗得的妻子因为往后面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从经文的记载来看,罗得妻子的回头看是发生在他们到达了琐珥之后发生的。我们知道在之前天使已经答应罗得,等他们到达琐珥之后才降灾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但却不倾覆原本也应该被一并毁灭的琐珥,将其作为罗得的避难之处。所以照理来说,当罗得一家到了琐珥之后应该就是已经安全的了,不会与所多玛与蛾摩拉一起被毁灭了。然而,我们却看到即便如此,当罗得的妻子没有听从天使之前的吩咐,依然要回头看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根盐柱。这虽然看起来与被硫磺与火毁灭的所多玛和蛾摩拉还是有一些的区别,但实际上也是非常严厉的刑罚,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并且成为后人的警戒。看起来神很“绝情”,只是因为这么回头一看就拿去了罗得之妻的性命,但实际上这也是给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很好的提醒。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抵达安全地带就可以不理会神的吩咐了。有时候,我们很容易以为只要信了耶稣就进入了救恩的保险箱,从此神的话能听就听,不听甚至违背也关系不大,反正已经得救了。实际上,无论在任何时候,当我们违背神的吩咐时后果都是很严重的。不错,救恩是确凿的,可是如果我们不听从神的吩咐,违背神的心意,我们也是会从恩典中坠落的。 其次,就是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在他从前站在神面前的地方观看被硫磺和火焚烧的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个时候经文特别提到“神记念亚伯拉罕,正在倾覆罗得所住之城的时候,就打发罗得从倾覆之中出来。”(19:29)经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特别提到神记念亚伯拉罕呢?我们可能会认为这里的意思是说神回应了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的代求,将罗得一家救了出来。可是当我们再重温亚伯拉罕的代求,与神的讨价还价,以及最终的定案与执行,我们就可以体会当亚伯拉罕看到所多玛被毁灭时候的心情,那会是一种深深的难过与失落。不是吗?亚伯拉罕的代求是希望神因着那城有义人的缘故而不施行毁灭,讲定的人数是十个。现在,当亚伯拉罕清早起来看到所多玛最终还是被毁灭,他的代求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的心情会好过吗?这就好像我们呼求神保守一个人的性命,结果第二天却发现那人还是死了,我们的心情会是如何? 神没有按照亚伯拉罕所求的去回应,看似很“绝情”,可是为什么经文却说神记念亚伯拉罕呢?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表明神在降灾的时候并没有把亚伯拉罕的代求抛之脑后,而是在知道、记得亚伯拉罕的代求的同时降下灾来。神不是不清楚亚伯拉罕求的是什么,但神就是在这个清楚知道的同时不是按照亚伯拉罕所求的,而是按照祂自己的公义来执行。另一方面,表明神也回应了亚伯拉罕所求的,没有将义人与恶人一同毁灭,将罗得救了出来。但我们也要知道,神拯救罗得不是因为亚伯拉罕的代求,而是因为神原本就是看顾义人的神。神不需要亚伯拉罕教祂怎么对待义人和恶人;即便没有亚伯拉罕的代求,神也不会将义人与恶人一同灭绝。 从整段经文我们可以更深认识神。一方面是神的“绝情”。罗得之妻回头一看就变成盐柱,亚伯拉罕的苦苦代求没有蒙应许。另一方面是神的“深情”。祂记得亚伯拉罕的代求,神将义人搭救出来。这给我们也是很好的警醒和很大的安慰。神的“绝情”警告我们不可怠慢,不可放肆,要谨守遵行神的一切吩咐,调整我们自己去跟随神的心意和作为,而不是相反。神的“深情”安慰我们,让我们知道虽然我们所求的没有得到,可是我们所求的神都知道,我们的每一个祷告神都垂听,我们的每一滴眼泪神都看见,我们内心的每一处的伤痛神都晓得。 默想经文:“神记念亚伯拉罕,正在倾覆罗得所住之城的时候,就打发罗得从倾覆之中出来。”(19:29)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深切体会神的公义的“绝情”与慈爱的“深情”,让我们警醒,也让我们得安慰。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3段。感谢、效法神的怜悯(19:12-22) - 03/03/2022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3段记载的是罗得一家逃离所多玛的经过。这个逃离的过程并不容易,经历了两次的周折。首先就是罗得的延迟不走。我们可以理解罗得的延迟并不是因为他留恋所多玛。从他通知女婿们准备离开就已经可以看到他要离开的决心。罗得之所以延迟,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两个女婿(或者是未来女婿)不愿意和他一起走,所以罗得想继续留下来做他们的工作,或者因此就无法当机立断地离开。我们可能会觉得罗得不够顺服神;我们可能会认为罗得应该听从神的话马上离开,不要再留恋所多玛。这当然不错,我们按理应该听从神的吩咐而不犹豫、拖拉。可是设身处地来思想,当我们自己的女婿不愿意离开的时候,我们真的可以做到毫无挂念地撇开他们自己离开,任由他们留下来被毁灭吗?如果真是这样,可能反而显出我们是多么的不近人情了。然而,两位天使因为神怜恤罗得的缘故而几乎是把他们拉着拖出了城,这足见神的怜悯是何等的大。祂体贴人的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嗤之以鼻、加以定罪。 其次,就是罗得担心还没等他们逃到山上灭城的火就降下,把他们也一同烧死,于是就请求天使准许他们逃到相近的一处城,在那里避难。从经文可以看到,天使要烧灭的乃是所多玛和蛾摩拉以及临近的全平原(19:25),所以原本也是包括了这一个相近的小城琐珥。可是因为罗得的缘故,他们不倾覆这城。并且说到:“因为你还没有到那里,我们不能作什么。”(19:22)看起来好像是因为罗得的缘故天使被逼得无法完成神的吩咐,但实际上显明的乃是神再一次的怜恤罗得,要确保他们逃进琐珥之后才开始对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剿灭。 从这两处的周折,我们可以看到罗得逃难的不容易,以及神无尽的恩慈怜悯。罗得因为亲情的缘故而延迟不走,又因为拖家带口或是身体的缘故而行动迟缓请求额外的豁免,神都一一予以回应。这是一段非常生动的人与神之间的互动,就好像亚伯拉罕和神之前的讨价还价一样。神不是机械性地自行祂自己既定的计划,神在当中一直察验、垂听并回应人的软弱和呼求。 我们在当中除了感谢神的怜悯之外,也要学习神怜悯的样式。有时候我们在这方面做的的确不够。当看到别人为着亲情牵肠挂肚的时候,我们可能难以理解他们怎么能这样在神的话语面前拖拉、延迟。我们可能很轻易地就定他们的罪,认为他们没有信心、把亲情看得高于神。实际上,人有亲情乃是正常而且应该的,因为这是我们受造的一部分。人如果不看亲情岂不是禽兽不如?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将人情、亲情抬高过于神;这乃是说我们要体贴别人在这方面的需求。如果神都愿意怜恤,我们应该要作的是效法神的怜悯,而不是恣意论断,显得自己好像比神更公义、更圣洁。有时候,我们也容易忽略别人在身体上的软弱。当别人因为身体机能的缘故而行动迟缓不便的时候,我们是好像神那样看到对方的需要,愿意等待、陪伴他们走过一程呢?还是嫌他们阻碍了我们原本可以很快捷、很高效就可以完成的服事,或是其它什么事情?在这个眼中只有事情没有人、追求效率、讲求果效的时代,这些都是给我们很好的提醒。 默想经文:“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为你还没有到那里,我们不能作什么。”(19:22) 静默思想:结合整段经文来默想这句话,体会罗得的软弱和迟缓,也体会神的恩慈与怜悯。我们自己当然要作刚强、信靠神、顺服神的人,但也要效法神的性情,作怜恤人的人。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第32段。善恶之别立分高下(19:1-11) - 02/26/2022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第32段记载的是两位天使对所多玛的造访。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两位天使的到访无疑是为神进一步的行动打探消息。既然神已经与亚伯拉罕约定如果城中有十个义人的话就不毁灭这城,所以两位天使也就来进行实地考察以决定义人的数目了。照理来说,神心里很清楚所多玛城的情况、城中究竟有都少义人。如果神当时真的还不清楚的话,那么祂也不会一早就判定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深重了(18:20)。然而,神既然要下来查看,不是做做样子,乃是要向人显明神公义、严肃与慎重的一面,在施行审判之前会仔细查验。 很明显,两位天使这一次的实地考察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只一个晚上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任务,因为顷刻之间善恶就已经非常明显地分别出来了。所多玛全城人的恶在这两位客人的到访中尽显无疑,这个自不用多说。我们倒是要来留意罗得的做法。罗得对待两位到访者就如同亚伯拉罕一样显出极大的热情和真切,执意要请他们到家中休息、吃饭、预备第二天的路程。当遇到所多玛全城人的围攻,提出变态、罪恶的要求时,罗得宁愿让出自己的两个女儿也要保护在家中的客旅。 我们可能会指责罗得的做法太过武断和没有伦理道德,怎么可以不经女儿的同意就要把她们送出去任由人宰割呢?天下那有这样禽兽不如的父亲呢?的确,罗得的做法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显得完全无法接受。但是,我们也要设身处地站在当时的文化和场景中去体会罗得心中的苦涩与无奈。在当时的紧急情形之下,以罗得一家的微薄之力去对抗全城的恶人,我们觉得罗得还能做什么呢?让出他的妻子?还是让出他的这两位客人?还是让他自己?实际上,无论罗得这个时候让出任何一位,我们都可以继续指责他。例如罗得如果让出自己妻子的话,我们就会指责他怎能让出自己的妻子,夫妻之间怎能这样无情无义呢?例如罗得如果让出这两位客人的话,我们就会指责他怎能这样背信弃义呢,既然请人到自己家中做客,岂不应该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吗?唯一可以让我们现代人觉得可以接受的,就是罗得让出他自己。但罗得没有这样做,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需要守护在自己客人的身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他知道别人根本看不上自己,就如同别人可能根本看不上自己的妻子一样,惟有献出两个还是处女的女儿才有可能安抚到这些恶人的恶心。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罗得的做法实属无奈,在为了保护他客人的情况下宁愿牺牲自己的骨肉之亲。我们可能依然难以理解这一点,因为我们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的亲人与客人分开来。对于罗得来说,他原本可以非常简单地将客人让出去而让自己家里不受任何损失。然而,罗得的善就在于他没有将客人当外人,而是将客人当做自己家里人一样尽全力保护,甚至比自己的家人更加的亲。罗得让出女儿来保护客人,这是他的良善在当时的情况下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和最痛苦的选择了。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冷血无情的罗得,而是冷血无情的所多玛人!我们看到的不是与恶人同流合污的罗得,而是从恶人中分别出来的罗得! 我们可能会偷偷地想,如果罗得不那么好客,不去请客人到家就可以免除这些麻烦事了。的确,我们现代人都习惯了明哲保身。可是,我们也要知道,如果罗得当时没有如此充满爱心地热情邀请、接待客人到家中,或者罗得在危急的时候选择的是将两位客人让出去任由恶人为所欲为,那么他又怎么与所多玛的这些恶人有所区分呢?他又有什么资格可以在全城恶人都被毁灭的时候自己得蒙神特别的保守呢?就在这一夜,善恶之别立分高下,也成了神审判、刑罚作恶的所多玛,而将罗得一家解救出来的真凭实据。罗得可以被称为义人(彼后2:7)不是徒有虚名,而是通过这一件事情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按着他原本所行的经得起神的暗中察验。回过头来,我们这些因信称义的基督徒应该反省的是,我们能否在任何情况,包括在危急中活出这样爱人如己、为了别人愿意舍弃自己的美好见证呢?我们在一些危急情况下的选择和回应,是否依然是与世人一样,舍弃别人保全自己呢?神不光看我们是否有义人的称号,神也会实地考察。我们经得起神随时的察验吗? 默想经文:整段经文。 静默思想:仔细体会整段经文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审判已经在路上了,我们有何回应,对自己有何警醒呢?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主题 : 恩典的恩慈与严厉 - 02/05/2019
作者或来源:肖松(微信:samuel__xiaosong)

《创世纪》第19章讲的是神对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两位天使来到所多玛住下,为的是调查取证。既然神已经答应了亚伯拉罕的讨价还价,那么神就真的要履行该尽的职责,来实地考察当地是否有十个义人。这并非说神无法预知,或是说神无法从天上查看。这乃是传递出神信实和慈爱的性情,让我们看到神对祂自己的话是认真的,而且对审判和毁灭也是谨慎的。结果证明,这的确是一座恶贯满盈的城。整个调查取证的过程仅用了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看起来好像太过仓促,可是人的罪恶本身却足以定他们自己的罪。当看到这城的人从老到少都是如此邪恶的时候,我们不会认为神的审判太过草率,也不会认为神的毁灭太过严厉。 神来搭救罗得一家从毁灭中逃生。整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到神恩典的两个方面:一个当然是恩慈,另一个却是严厉。恩慈表现在神对罗得及其一家的百般忍耐。天使让罗得连夜去告诉他的两位未来女婿一起逃命。天使也不断催逼一再迟延不肯上路的罗得赶快离开,甚至要牵着手把他们拉出去。甚至当罗得担心自己逃不了那么远而被灭城之火牵连的时候,天使也答应让他可以就近找一处地方安身。所以我们看到神对罗得一家的怜悯,几乎是“求爹爹告奶奶”式地把他们带出来、推出去,为的是让他们可以逃避硫磺和火的审判。但同时,神在如此恩慈的恩典之中也有祂毫不留情的严厉。当罗得的两位女婿对神的话不以为然的时候,神没有多做劝说,就有他们去吧。当罗得的妻子不听警告,在逃离的过程中往后观看的时候,她也就立即变成了一根盐柱,没有下一次机会了。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神的恩典既有丰丰富富的恩慈和怜悯,也有不折不扣的严厉和决断。神虽然催逼罗得一家上路,帮助他们走上逃亡、得生命的路,但神对那不听劝阻的,也有严厉的决断。罗得的两位女婿,既然执迷不悟,想要停留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中,那就任凭他们留下来一切被毁灭吧!罗得的妻子既然不听劝,想要回头观看那罪恶的世界,那就任凭她留下来永远地观看好了!今天,对神恩典的这两个方面,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其中恩慈的一面。不错,我们也的确真实地经历了神的恩慈,我们几乎也是被神千方百计的拖上了救恩的船。神用各样的方法来向我们讲话,来感动我们的心,来引导我们接受祂的救恩。但我们似乎被宠坏了,我们以为可以躺着被神拖进天国。但是今天的经文也告诉我们神严厉的一面。对那些一再拒绝,把神的恩慈当做儿戏的,他们的结局是可悲的。我们不要等到后悔晚矣的时候才悔不该当初。 这不但是对未信者讲话,也是对我们已经信主的人讲话。正如经上所写的:“因为还有一点点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只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来10:37-39)问问自己,我们是凭信坚持到底的人呢,还是中途退后的人呢?神呼召我们离开这罪恶的世界,我们是如何回应的呢?神也警告我们离开之后不要再回头挂念这罪恶的世界,我们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默想经文:“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19:26) 静默思想:这根盐柱,不是立在那里做光做盐,而是成为挂念世界的标记。虽然可以一直立在那里观看世界,但却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形体在观看被神刑罚的世界而已。这根盐柱会是我们吗?当我们往回一看,我们也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我们什么时候往回看,什么时候就定在那里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