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卜维廉小传》第八章 向列国进军

下载经典阅读《卜维廉小传》第八章 向列国进军

卜维廉是一位很谦卑的神的仆人。当他创立基督徒布道团时,他只是想穷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服事伦敦东区的贫苦大众。他当初没有意料到,布道团会演变为一个属灵的战斗组织救世军;导致救世军的军团设立在英格兰、威尔斯、苏格兰、爱尔兰等地方。卜维廉更加没有想到,救世军有一日会扩展到世界各地。 

一八七八年四月,英国科芬特里(Coventry)的一位救世军人阿摩司•雪莱(Amos Shirley),移民到美国的费城(Philadelphia),留下妻子安妮(Annie)和女儿以利撒(Eliza)。十六个月之后,阿摩司•雪莱在费城的丝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也准备了居住的地方,就写信给妻子和女儿说:“你们赶快到费城来,我们三个人要齐心合力,因为费城需要卜维廉大将这类救世军的工作。”他的女儿以利撒当然把这件事放在祷告中。以利撒虽然只有十七岁,已是英国救世军的中尉。 

一八七九年八月,安妮和以利撒母女两人,在英国救世军的欢送下,启程前往美国。 

安妮和以利撒到了费城之后,不久就以每年三百美元的租金,租下一个马槽,作为救世军的场所。所以美国救世军是在马槽诞生的。她们采取的布道方式和英国的救世军一式一样,演奏着行军进行曲,进行军操,接着进行露天布道。 

两个月之后,一八八○年一月,费城的救世军需要租赁第二个场所,该场所虽然可以容纳一千人,但仍然有许多人无法进入会场。 

没有多久,以利撒接到英国救世军大将卜维廉的通知,擢升她为救世军的队长。 

一八八○年二月十四日,卜维廉果断地做出决定,委任莱尔顿为长官(Comissioner);卜维廉并下令莱尔顿亲自率领七位救世军的娘子军的青年军官,乘搭澳大利亚号(Australia)轮船,远征美国。在告别会上,凯赛琳说的话打动了每个远征者的心灵。凯赛琳这样说:“在某些人看来,你们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人物。照样地,当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周围的那一群妇女,别人也用同样的眼光看她们。但是她们的名字和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可是那些法利赛人的名字,从来没有被人提过,他们早已被遗忘了。” 

莱尔顿到达美国之后两个月,美国救世军的人数剧增至五百人。美国救世军将总部设在费城,而在纽约和纽华克(Newark)则设立军团的留守处。 

一八八一年一月一日,莱尔顿接到卜维廉的电报,电召他回到伦敦总部,其在美国的遗缺,由多马•慕尔少校(Major Thomas Moore)补上。在莱尔顿离开美国之前,救世军的机构已经扩展到新泽西州(New Jersey)、马里兰州(Maryland)纽约州(New York)、俄亥俄州(Ohio)、密芝根州(Michigan)、密苏里州(Missouri)、西弗吉尼亚州(West Virginia),以及新英格兰(New England)的大多数大城市。到了一八八四年三月,美国的救世军有七十个兵站,有两百个军官,而这只不过是开头的情形而已。 

在澳洲的救世军是这样开始的。 

柯约翰(John Gore)于一八六八年在英国时听卜维廉传福音而得救。柯约翰得救后参加了英国的基督徒布道团;柯约翰与妻子(Sarah)后来移民到澳州阿得雷德城(Aldelaide)。柯约翰到澳州后,在南澳洲铁路公司(South Australian Railways)任监工。一八八○年,柯约翰在一个循道会的福音见证会上,遇到一位建筑师爱德华•桑德斯(Edward Saunders)。爱德华•桑德斯告诉柯约翰说,他未移民澳洲之前,如何在英国的布拉德福(Bradford),被基督徒布道团的传道人雅各•道督(James Dowdle)带领信主得救。两人听了对方的故事,高兴得拥抱起来。 

他们两人开始在澳洲筹备救世军的工作。一八八○年九月五日主日,他们两人在阿得雷德植物公园(Adelaide Botanic Park)一棵橡胶树底下,进行露天布道。爱德华•桑德斯一面拉手风琴,一面唱歌;而柯约翰则站在一辆蔬菜车辆上传福音;那一个主日晚上他们在劳动联盟大厅(Labor League Hall)传福音,当晚有五个人悔改信主。 

几个星期之后,柯约翰写信给卜维廉,请求这位救世军的大将派遣军官来接办澳洲的事工。卜维廉于是差遣谭•瑟得兰(Tom Sutherland)和他的妻子阿得雷德•瑟得兰(Adelaide Sutherland)前往澳洲。当瑟得兰夫妇持着血与火的旗帜到达澳洲时,有六十八位救世军人和其支持者迎接他们。一八八一年,救世军已在墨尔本(Melbourne)和悉尼(Sydney)建立了军事据点。在澳洲的救世军,特别重视在犯人中开展工作。这项工作成为澳洲救世军蒙神祝福的重要原因。 

救世军扩展到美国和澳洲是出乎意料的;而救世军征服法国则是一项策划好的军事行动。凯恩斯伯爵夫人(Countess Cairns),一直催促卜维廉迅速做出决定,展开在法国的军事行动。 

卜维廉和凯赛琳对法国的军事行动是这么重视,甚至将他们心爱的大女儿凯蒂(Katie Booth)派遣到法国去。当时凯蒂只有二十二岁,正在学习法文。凯蒂带着两名女中尉——阿得雷德•高克斯(Adelaide Cox)和弗洛兰丝•苏柏(Florence Soper),(后来弗洛兰丝•苏柏嫁给卜邦卫,成为卜维廉的儿媳妇。)就是这三位女军官,共同创立了法国的救世军(Armee du Salut)。法国救世军的迅速增长,需要有一份机关报,类似英国的救恩报(War Cry),来报导军情,于是法文的军报(En Avant)也就出版面世。 

救世军怎样踏上印度的国土,必须略述一下;这里不得不提及杜克(Frederick St.George de Lautour Tucker)。杜克生于一八五三年,是东印度公司董事长的孙子,父亲则是一位印度的法官。当杜克在英国读书时,听了美国布道家慕迪(Dwight Lyman Moody)和孙奇(Ira David Sankey)传福音而信主得救。 

杜克回到印度后,在办公室无意中看到一份救世军的机关报《救恩报》(The War Cry);杜克既已在英国得着救恩,也希望印度许多未信主的人同样能得着救恩。杜克愿意效法救世军那种为基督舍弃一切的作法,就告假到英国,向卜维廉自动请缨,愿意在印度建立救世军。 

卜维廉唯恐杜克经不起挫折的考验,没有立刻答应杜克。但是杜克的态度十分坚决,他毅然辞去每年五百英镑的公务员的薪俸,去参加没有固定收入的救世军的队伍。 

一八八二年九月,杜克和亨利•布拉(Henry Bullard)、诺门中尉(Lieutenant Arthur Norman)、唐逊女中尉(Lieutenant Mary Thompson)到达印度的孟买,着手创建印度的救世军。(一八八八年四月十日,杜克娶了卜维廉的女儿卜伊玛,成为卜维廉的女婿)。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
关于作者 未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