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傅格森文集》63.罪势的瓦解

下载经典阅读《傅格森文集》63.罪势的瓦解

 images
约翰一书对一个人从不信到相信这一过程,作了个很重要的见解,用约翰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从上帝而生的过程」。约翰提出了被上帝所生的概念后,继续发挥下去,他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约一 3:9)。这是一句非常令人震惊的话。但若我们能感受到约翰这话的份量,我们就会认识到,他想极力强调的就是这新生命在本质上的改变,这新生命对自己和对罪有了新的定位,有新生命的人是不会继续不断地犯罪的。的确如此,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他是不可能继续犯罪的。

  约翰这话是很难理解的,当代解经家也例举出多种的诠释,但种种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的重点:新生命使人彻底切断与罪的牵连。虽然罪的性质在人信主前和信主后没有什么分别,但罪的地位则大大改变了。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而这改变又有什么象征呢?我们在本章后面会详细讨论,目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大家思想里回旋着的问题:「新约圣经所要强调的,当然就是那在信徒生命中持久的、与罪争战的重要性,还会有别的吗?」

有关信徒灵命成长,传统的教导的确是很正确的:成功是没有捷径、要付出代价的。但每个时代,总是会有些人出来建议什么特别的途径,新的经验,新的公式或新的教导,叫人可以马上达到某些成果,或把人提升到某种属灵新境界里去。莱尔(J.C.Ryle)正因为鉴于这种现象,才促使他写下他那本脍炙人口的名著《圣洁》(Holiness)。在书中他写道: 

当有人听到别人言之凿凿地提出「因信或因舍己委身可以成圣」时,自己也宣称领受到了「这样的祝福」,或找到了「更高境界的生命」,然而他的家人或朋友则看不出他日常言行脾性有什么更圣洁的表现,这对于基督的名会造成极大损害。我们必须紧记,真正的圣洁不仅停留于内在的感官和表面的印象层面,成圣不只是眼泪、悲叹、身体的兴奋、加速的心跳、对某传道人的狂热拥戴,或对所属宗派大发热心,或随时作好作好准备与异见份子针锋相对等外在的表现。圣洁是「基督形象」的表彰,是别人能从我们私下的生活,日常的习惯,我们的品格,我们的言行中观察得到的。 

  我们不能不同意莱尔的这番话,并且要为一切成圣生命的速成法大大哀叹。然而,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就此认为成圣只能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与罪搏斗的苦战,好像鲜有基督徒可以在世成功地活出信仰的生命,(或就算有,也不过是早些世纪的圣徒罢了),那么我们对新约的理解也是有偏差的。我们指出一种错谬的危险性时,却不可让自己掉进另一个极端里。其实,圣经有关成圣的教导是,这是一个过程,而在这过程前后有两个危机。到了我们与基督一同得荣耀,我们改变形象时,还会有一个危机(林前15:51,52)。这危机现在还未到来,但根据新约圣经,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危机,这危机在基督徒踏入天国之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历到了。如果说对明白成圣之道或圣洁生活有什么「秘诀」的话,这想法就是了。保罗教训中有几点都支持这种说法:

  (1)在新约圣经里,每一个基督徒都是「圣徒」,是「圣洁的族类」。这话不是渐进式,迈向圣洁的意思,相反,它指的是一个现今已经享有的地位。

(2)新约圣经中有某些经文,除非把成圣看作是过去已成就的经验,否则是很难理解的。哥林多前书6:11保罗对信徒的评语是这样的:「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藉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所有的动词都是过去时态的,并且所讲的秩序跟平常我们所想的也刚好倒置过来。我们以为保罗大致会说:「称义了,圣洁了」为什么秩序会倒置了呢?这个秩序反映出保罗神学中的一个重要真理,也就是说,成圣并非在称义之后,而是在此之前。保罗在使徒行传20:32中,也作了类似的用法,他称信徒为:「所有成圣的人」。彼得在彼得前书中也用了同样叫人讶异的倒置秩序,他说他们是:「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愿恩惠、平安多多地加给你们!」(彼前 1:2)。对基督的顺服总不会先于圣灵使人成圣吧!一般来说,是的。但彼得在此所暗指的是基督徒信仰历程一开始那一刻的成圣。

彼得的这个思想只停留在萌芽阶段,保罗则在探讨信徒与主联合、与罪脱钩的重要性上,将这个思想全面发挥。每每当新约圣经提到与基督的死联合时,总会指出他的死对于他与罪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与罪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在我们以下要详细查看的歌罗西书2:20-3:14;加拉太书2:20,特别是罗马书6:1-14,所讲的就是这个中心思想,这思想乃为信徒的新地位与罪之间的关系,作了最明显、最详细的描述。

向罪死

   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罗马书6:1-2)

  保罗写罗马书写到这里,主要是在讲称义这个主题。他提出这样的质问,是要反驳那些人的指控,说称义的教导在鼓励人随便过信徒生活,他们以为反正不敬虔的人也能称义嘛,况且保罗在罗5:20甚至把上帝的恩典扩大到一个地步,说过犯在那哪里越显多(即先是亚当,继而扩至全人类),恩典就更加增多了。但是,这样的教导招来强烈的评击: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岂不表示我们犯的罪越多,上帝的恩典就彰显得越大吗?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尽管随心所欲让上帝有更多机会施恩好了,怎么还会是惹他的怒气了。

  保罗以上的辩驳就是针对这种质疑所作出的回应。他对这种思想竭力作出反驳,因为这种思想是对真理极为严重的曲解。他辩解道,叫我们称义的恩,同样是叫我们成圣的恩,也就是说,藉称义把我们带到基督里与他契合的恩,也就是叫我们与基督联合、「向罪死」(第2节)的恩。我们既然向罪死了,我们就不能仍然活在罪中。

  保罗这个论证的焦点就在这几个字上:「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罗 6:2)。保罗在原文所用的这个代名词有这样的意味,即「我们这些已经属.....类别的人」,它要强调的是这个主体的某项主要特性(译者注:英文翻译只作“Wediedtosin”。中文翻译也许较英文翻得更接近保罗原文的语气)。有时在英文里,当我们对某人极度惊讶时,我们会说:怎么会是你呢?怎么谁都不是,偏偏会是你呢?我怎么也料不到会是你呀——怎么会是你嘛......?我们这样说就跟保罗在这里用这个代名词的用法一样的。这种表述就是要点出一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人的人格、身份、与他人的关系……和他所干出来的事,是不相称的。正因为基督徒是基督徒,有基督徒的身份和性情,因此不能继续不断地犯罪。若继续以罪为伍,就有违他的身份。约翰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犯罪,因为我们身份已不同了,我们是有上帝性情之种籽内植于心中的人。而在罗马书6章,保罗的论点则是:我们不能继续犯罪,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是属于那种已经向罪死了的族群。

  保罗在往后几节经文中,就谈到我们「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罗 6:5),更详尽地演绎了这方面的论点。他在那里所用的字,其字面意思就是:「与生俱来的」,「生来固有的」,「先天性」。即表示基督的死已经在我们重生的那一刻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份了,因此在我们里面有这死的本质。当上帝的大能将属天的生命赐给我们的那一天,我们和罪的关系就顿时彻底调整了。但可悲的是,我们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根据这一事实渡过每日的生活。

(选自《磐石之上》,本文收录在《傅格森文集》里,需要纸质版,微信联系:271087029)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

关于作者 傅格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