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圣经《约翰.麦克阿瑟文集》祂提供安息的轭

下载经典阅读《约翰.麦克阿瑟文集》祂提供安息的轭

圣经中从来没有一次劝罪人来“接受基督”,发现这一点也许会令你感到意外。二十一世纪在布道会时各种耳熟能详的用语(“决志相信基督”;“请求耶稣进入你的心中”;“试试耶稣”:“接受耶稣基督作为你个人救主”),在精神和用语上都违犯了圣经对未信者的要求。
    福音性的邀请不是在乞求罪人准许救主进入他们的生活,而是诚恳邀请,同时也命令他们,要悔改、跟随主。它要求罪人不单是被动地接受基督,也是主动地顺服祂。那些不愿降服于基督的人,无法要求基督成为他们拥挤混乱生命的一部分。祂不会回应那些内心恋慕罪恶的人。祂也绝不会和那些喜爱满足肉体情欲的人成为合伙同伴。祂也不会垂听悖逆者的祈求,就是那些只要祂来进入心中,却以祂的同在批准他们继续过着不顺服生活的人。
    救赎最大的神迹不在我们接受了基督,而是祂接受了我们。事实上,我们绝不会自己先爱祂(约壹4:19)。救恩之所以发生,是当神改变人的心,使一个不信的人离弃罪恶归向基督。神将罪人从黑暗的权势迁到光明的国度(西1:13)。在这过程中,基督因人的信进入人的心里,并住在那里(弗3:17)。因此,归主不单只是罪人决志相信基督;它首先是神至高无上主权的工作,促成个人的转变。
    在福音书中所描绘的耶稣,和现代典型福音派的人所想象的全然不同。祂绝非那所谓的救赎者,只是急切地站在外面等待被邀请进入未重生之人的生命。在新约圣经中所形容的救主乃是神成为肉身,进入这个罪恶人性的世界,挑战罪人离弃他们的邪恶。不但不是等待一个邀请,祂反倒发出祂的邀请以命令的形式,要求人认罪悔改、背起顺服的轭。
毫无意外地,耶稣对罪人的个别邀请,和我们惯于听到的福音布道信息相比之下显得严苛多了。马太福音十一章25-30节记载这些话,是在祂责备拒绝悔改的加利利各城后所讲的:
 
那时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十一章25-30节)
 
  那是救恩的邀请,而不是召唤信徒进到作门徒的更深经历。主耶稣讲这番话的对象,乃是那些被罪和律法主义重重捆绑的人,他们用尽心力要寻找属灵的安息。
  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主以祷告作为邀请的开始,在祷告中祂承认神至高无上的主权。祂在众人面前大声说出来。因此祂这话所包含的真理对他们是很重要的信息。那是说给所有听的人——证实凡事都依照神的计划而行,虽然大部份的人都拒绝他们的弥赛亚。
  救主强调神自己是救恩主要的决定因素。我们为主基督作见证的,最后并不用负起人如何回应福音的责任。我们只负责清楚正确地传讲福音,且以爱心传讲真理。有些人会拒绝,但是神显明出来或隐藏起来,都根据祂看为好的。祂的计划不能被任何事物所阻碍。耶稣所传的福音虽得罪某些人,我们不能故意冲淡其内容或软化其严格要求,以使祂的信息变得更令人愉快。在神的计划中,即使众人有负面不悦的反应,蒙拣选的人仍会坚持信仰。
  想象一下当耶稣说这些话时,那些包围在祂身边之人绝大多数都拒绝祂,我们也许可下结论说,这是祂传道生涯的一个低潮时刻。祂在加利利的工作已结束。虽然祂已经证明祂就是弥赛亚,但大部份的人却毫无反应。然而耶稣从未动摇祂的意念,仍相信天父掌管一切。祂继续遵行天父的旨意,且主动去找未重生得救的人。因祂来本是要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任何不利的环境从不能妨碍祂这个目的。
耶稣提供给劳苦之人的安息,即是信主的呼召。那是救赎真理的伟大杰作——是耶稣所传之福音的概括。它列举真正信主的五个重要因素,它们环环相扣地结合在一起,根本无法分开,因此从圣经观念来看得救的信心,我们不可能剔除这些因素的任何一项。
谦卑
 
  第一个要素是谦卑。耶稣祷告说:“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太11:25)。祂并不是指“这些事”——天国的属灵实际——向聪明人藏了起来。属灵的了解和一个人的智力毫无关系。祂是在指责一些人,他们认为属灵真理的知识只限于他们的脑力可以察觉的——归根结底,他们只信赖人的智慧。他们的罪不是他们的智力;而是他们靠智力的骄傲。
  这个警告特别适用于法利赛人、拉比和文士。他们看不见神在基督里的启示,因他们自认为晓得神所要说的一切了。他们浑然不知自己属灵的眼睛是瞎的,依赖人的理性来诠释属灵的实际。但他们并没有找到真理,只是设立了一套错误的神学系统。
    人类的智力不能了解或接受属灵的真理。属圣灵的事是无法藉由人的智慧或灵巧的推理获得的。这跟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二章9节所引用的话是相同的真理。属灵的真理是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它不是藉由经验或客观地辨识的。它也非进入人心中,它也不是直觉可感受到的。
  耶稣在马太福音十一章的重点不是说,神隐藏真理不让聪明人知道,而是那些依赖自己聪明的人自绝于真理。他们的智慧和聪明被骄傲败坏了。他们先拒绝了神的真理,而神就断然地关闭他们对属灵真理的心,作为其拒绝的证明。神不向骄傲和世故的人、却向婴孩启示祂的真理。这和耶稣在马太福音十八章3节的话类似:“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正和人的智慧及倔强的骄傲互相冲突。它所需的谦卑是一个人并不能干,没受教育,及能力很差。一个字最能概括描述小孩的是——倚靠。
  谁能进入天国得救?那些像小孩般倚靠的,而不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人。那些谦卑,而非骄傲的人。那些明白他们的无助和一无所有的。既知道他们的一无所是,他们转而完完全全地倚靠基督。诗篇一百三十八篇6节说:“耶和华虽高,仍看顾低微的人。祂却从远处看出骄傲的人。”那些真谦卑“如婴孩”的人才能接近神和祂的真理。但骄傲的“聪明通达”人,对神却一无所知。
    聪明人和小孩般之间的对比,就正如行善和恩典之间的对比。拒绝基督的加利利人惯于以行善为称义之途径的系统。他们凡事顺遂,自给自足,又以自我为中心。耶稣和他们所爱的一切正持相反立场,所以他们拒绝祂。心智简单的人,深为他们自己的不足所困,就能谦卑和破碎自己,方能接近主耶稣。他们没有自义以自恃,因此在神眼中看为好,且向他们显示真理。
  在以赛亚书五十七章15节说:“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这句话置耶和华于我们可想见的至高之处。但耶和华继续说:“(我)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心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在这节经文中的“苏醒”这个词在《七十士译本》(希伯来文圣经的希腊文译本)的翻译,和马太福音十一章28节译为“得安息”的词是同一个希腊文。神使人——那些谦卑的人,心里痛悔的人,愿破碎自己的人,以及愿倚靠神的人——得安息,也就得救。骄傲的人却无分于此安息。
哥林多前书一章26-28节说:“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软弱的……卑贱的。”他们是那些知道自己的缺乏、且不骄傲的人。骄傲自夸说:“我能自己作得来。我有自己的办法。”凡持那种心态的聪明、能干的人却被关在天国门外。
 
启示
 
  第二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启示。救恩虽然临到一个孩子般的人,但必须基于由神藉著基督而来的启示。“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11:27)。所指示的就是亲自认识父和子。只有神以祂至高无上主权拣选的人才能接受。
  这节经文是所有圣经里意义最为深远的经文之一。它一开始就宣告耶稣的神性:“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这句话中有二点特别激怒那些深信法利赛教导的人。首先,耶稣称神为“我父”。这是圣经中第一次记载祂在公开传道中使用这个名称。祂经常称神为“父”和“我们的父”,但从没公开地说过“我父”。“我父”强调神独生子的独一性,因此将自己与父神置于绝对平等的地位。另外一点激怒他们的是祂宣称,“一切所有的都……交付我了。”这是断言祂至高无上的主权,且再一次清楚宣告祂的神性。和这个平行的一个陈述见于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8节,耶稣在那里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耶稣已证明祂的权柄高过撒旦、鬼魔、疾病、自然界、肉体、灵魂、生命、死亡、甚至祂的门徒。显出祂拯救、赦罪和审判的权柄,也证实其权柄高过所有的人,地、天、地狱——甚至时间。祂的事奉生动地证明:宇宙中的一切都在祂至高无上主权掌握之下。
马太福音十一章27节继续说:“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靠人的概念是永远无法像子那般知道父。这种知识是有限的人类无从获得的。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哲学和人造宗教是白费功夫且无效的。那我们怎能认识神呢?只有藉著神儿子自己的启示:“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因此,神选择向小孩般的人启示真理。那些完全倚靠和倒空人的智慧的,方能接受神启示的真理。
 
认罪悔改
 
  神至高无上主权的恩典决定谁能接受这救恩的启示;假如你对这事实不以为然,注意接下去这些向所有人发出邀请的话:“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28)这里的张力和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六章37节所说的相共鸣:“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然后又马上接著说:“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神有主权拣选,但祂公开发出邀请。即使二者很难调和,我们仍需确认两者皆为真理。
    “劳苦”这个词的希腊文是kopiao。它表示努力到满身大汗和精疲力竭。耶稣在此处用这个词,乃指试图以人的努力来取悦神是无用的。它形容一个人辛苦地寻找真理,无望地试着去赚得救恩。
 “担重担”使我们想到一个人拼命地工作,背上扛着有增无减的重担。犹太拉比说,要得到灵性的安息就是一条不漏地遵守他们宗教的律法。但是律法成为难以背负的重轭(参徒15:10)。拉比教导的传统使全国人民陷于彻底的疲惫,迫切需要得着释放脱离那令人喘不过气来的罪担、和罪责的良心。
  虽然在这里没有明确提到悔改一词,但那却是我们主的呼召。“到我这里来”,要求人完全转过头来,改变方向。主的邀请是给那些自知毫无办法的人。被罪完全控制和掌握,他们无法藉自己的努力进入天国。他们自知是失丧的人。主说:“回过头来,放下自己无益的绝望,到我这里来。我就把神恩典的礼物给你。”
  接受邀请而来的人,没有一个是还带着重担,只是在其上加上了耶稣而已。主的邀请只适用在那些知道自己已山穷水尽的人,他们不顾一切要舍己和离开罪,好转向救主。这邀请不是给那些享受罪中之乐的人的。
耶稣在马太福音十一章20-24节怒责哥拉汛、伯赛大、和迦百农城的人,是因他们始终不悔改。现在,过了一会儿,祂却邀请那些因为罪和自义、和以行为称义而劳苦的人来到祂这里,放下所背的重担。       
  
信心
 
  真正信主的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信心。“到我这里来”即等于说“相信我”。耶稣在约翰福音六章35节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到耶稣这里来就是相信祂。
信心是悔改的另一面。悔改表示转离罪,信心则转向救主——一个转变。救恩的产生乃因启示真理的至高神谦卑了人的心。在无望中的灵魂,转离罪去接受基督。那不是一种智力的运用(不然就投“聪明通达人”之所好了),而是全心全意转向基督。
 
顺服
 
  救恩不是就到此为止。真正的信主还有另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顺服。耶稣的邀请不是结束在“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句话。祂继续下去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29-30)。呼召来降服于耶稣的主权,是祂的救恩邀请的一部份。那些不愿负祂的轭的人,就不能进入祂所提供的得救安息。
  耶稣的听众了解轭乃顺服的象征。在以色列,轭是木作的,经由木匠细心制作,好适合要负轭之动物的颈项。无疑地,当耶稣年轻时,在拿撒勒人约瑟的木匠铺曾制作过很多轭。那是救恩最完美的说明。轭是动物扛着以背负东西,也是主人用以引导动物方向的工具。
  同时,轭也代表门徒职分。当主耶稣说:“学我的样式,”犹太人听众都很熟悉这个意象。在古代作品中,当一个学生拜师时,就是说要负教师的轭。一个作家曾记载这个谚语:“将你的颈项置于轭下,让你的灵魂领受教诲。”拉比常说到指导的轭,律法的轭。
  轭也常表示顺服。轭本身的意象就驳斥了一个人可以接受耶稣为救主却不必接受祂为主的想法。如果人不愿接受祂的轭,耶稣是不会命令他们来到祂那里的。真正救恩的产生,是因罪人无望地转离罪,且心甘情愿让祂掌管一切而转向祂。
  救恩是本乎恩、因着信,和人的功德善行无关。但对神的恩典的惟一可能回应是,使罪人转离老我,归向基督,且愿破碎自己的谦卑之心。这样转变的证明,乃是顺服和遵守命令。如果一个人丝毫不减其冷淡的不顺服和故意的背叛,我们有正当的理由去怀疑这个人的信心是否真实。
  律法、靠人努力行善以及罪的轭全都是沉重、折磨人和恼人的。它们代表肉体担负难以承受的巨大重担。它们必导致绝望、挫折和焦虑。耶稣的轭是我们能背的,而且祂也赐给我们力量去背(参腓4:13)。真正的安息就在其中。
  耶稣的轭是容易的,祂的担子是轻省的,因为祂心里柔和谦卑。耶稣不像法利赛人和文士,祂不要压迫我们。祂不要把我们无法背负的一大堆重担加给我们。祂没有试着告诉我们义的要求是如何难以达到。祂既温和又仁慈,所赐的担子是轻省的。顺服祂的轭是一种喜乐。只有当我们不顺服时,轭才会磨破我们的颈项。
  顺服基督的轭一点也不难受,反倒是满有喜乐的。它代表从罪的责备和重压下解脱出来——“心里就必得享安息。”这和耶利米书六章16节的话互相呼应,先知在那里说:“你们当站在路上察看,访问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这样,你们心里必得安息。他们却说:‘我们不行在其间。’”
  耶稣得到相同的反应。在祂的传道工作接下去所发生的事情,显明对基督的仇恨愈加剧烈——到一个程度,那些拒绝祂的群众最终将祂钉死在十字架上。祂的轭是容易的,但对于那些伪善、悖逆、顽梗、罪恶满盈的心而言,到祂那里去的要求竟成过份了。祂的邀请被漠视,救恩被拒绝。那些人爱自己罪恶的黑暗甚于主耶稣的荣光。因此,当他们不信地拒绝祂的主权时,他们就定了自己的罪了。
  
(选自作者著《耶稣所传的福音》)
 
(本文收录在《约翰.麦克阿瑟文集》)
一起学圣经,请在您的社交媒体中转发!
阅读:

关联阅读



关于作者 约翰•麦克阿瑟